2007年7月26日 星期四

非由言說而有諸法,瞪視不瞬獲無生法忍

No. 672 大乘入楞伽經 (卷3) T16, p0603a

大慧。如汝所說。有言說故有諸法者。此論則壞。

大慧。非一切佛土皆有言說。言說者假安立耳。

大慧。或有佛土瞪視顯法。或現異相。或復揚眉。或動目睛。或示微笑嚬呻謦欬憶念動搖。以如是等而顯於法。

大慧。如不瞬世界妙香世界及普賢如來佛土之中。但瞪視不瞬。令諸菩薩獲無生法忍及諸勝三昧。

大慧。非由言說而有諸法。此世界中蠅蟻等蟲。雖無言說成自事故。

2007年7月25日 星期三

2007/07/25 17:41 - 17:18

(17:41:30)[*桃園法迄巴]1说:您目前如何用功?
(17:43:04)1[*桃園法迄巴]说:圆觉经中的四句
(17:43:24)[*桃園法迄巴]1说:知幻即離嗎?
(17:44:33)1[*桃園法迄巴]说: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17:46:40)[*桃園法迄巴]1说:原願您如何用第一句?
(17:47:19)1[*桃園法迄巴]说:原願?
(17:49:04)[*桃園法迄巴]1说:願聞您如何用第一句?
(17:50:57)1[*桃園法迄巴]说:知妄即真,全真无真,妄即真用,真借妄显
(17:51:36)[*桃園法迄巴]1说:第一句沒這麼多義理!
(17:51:58)[*桃園法迄巴]1说:為何要居一切時不起妄念?
(17:53:07)1[*桃園法迄巴]说:不失当下
(17:53:27)[*桃園法迄巴]1说:不是這義理,第二句才要達到不失當下
(17:53:36)[*桃園法迄巴]1说:為何要居一切時不起妄念?
(17:54:31)1[*桃園法迄巴]说:不失当下则不起妄念
(17:54:58)[*桃園法迄巴]1说:不是這義理。眾生那個又失了當下? 但還是妄念紛飛。
(17:55:21)[*桃園法迄巴]1说:我認為您的功夫用錯了!
(17:55:47)1[*桃園法迄巴]说:众生正因为失当下所以妄念纷飞
(17:56:14)[*桃園法迄巴]1说:眾生眼根見色,只是色,怎說他失了當下呢?
(17:56:27)[*桃園法迄巴]1说:眾生眼根見色,知是色,怎說他失了當下呢?
(17:57:20)1[*桃園法迄巴]说:吃不在吃,想不在想,念不在念,所以不在当下
(17:58:29)[*桃園法迄巴]1说:有多少具意識眾生不知在吃,在想?
(17:58:36)[*桃園法迄巴]1说:您是否眾生?
(17:58:39)1[*桃園法迄巴]说:您说我功夫用错了,错在哪我想听听
(17:59:07)[*桃園法迄巴]1说:若您是的話,那,您吃飯時知不知自己在吃飯?
(17:59:37)[*桃園法迄巴]1说:您錯解那四句義,所以就功夫用錯!
(17:59:53)1[*桃園法迄巴]说:请您说说看
(18:00:14)[*桃園法迄巴]1说:居一切時不起妄念:因為眾生一直有妄想習氣,所以要斷此習氣,因此要「居一切時不起妄念」
(18:00:24)[*桃園法迄巴]1说:這一句是奢摩他法。
(18:01:04)1[*桃園法迄巴]说:动中如何奢摩他?
(18:01:10)[*桃園法迄巴]1说:若因不起妄念,而如同木頭、石頭,則入外道無想定或滅盡定之中,所以是錯。因此,要「於諸妄心亦不息滅」
(18:01:47)[*桃園法迄巴]1说:當下無欲時,就是奢摩他無念行。
(18:02:12)[*桃園法迄巴]1说:您若當下無欲時,還會想東想西嗎?
(18:03:41)[*桃園法迄巴]1说:??
(18:03:54)1[*桃園法迄巴]说:不会
(18:04:15)[*桃園法迄巴]1说:若當下無欲時,有人叫您能不能聽到?
(18:04:26)1[*桃園法迄巴]说:
(18:04:44)[*桃園法迄巴]1说:諾,那就是前二句的義理。
(18:05:59)[*桃園法迄巴]1说:若您應緣而待人接物時,不能二心想其他事,就是辦眼前事,所以要「住妄想境不加了知」。重點在養成專心的習氣,即使這個習氣可能會產生染緣。
(18:06:49)[*桃園法迄巴]1说:既然無了知,那當然就有第四句之說: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18:08:04)[*桃園法迄巴]1说:以上是功夫的使用方式。但我要問的是,為何要「居一切時不起妄念」?起妄念可不可以呢?
(18:08:14)1[*桃園法迄巴]说:怎么说呢,我理解的比较笼统
(18:08:19)1[*桃園法迄巴]说:可以的
(18:08:31)[*桃園法迄巴]1说:為何可以?
(18:08:37)1[*桃園法迄巴]说:知妄是真用即可
(18:09:12)[*桃園法迄巴]1说:如何令「妄是真用」?(知還不夠)
(18:09:13)*铜钟01[*桃園法迄巴]说:顶礼大德。
(18:09:22)[*桃園法迄巴]*铜钟01说:合十即可!
(18:09:28)1[*桃園法迄巴]说:幻生幻灭如如不动
(18:09:53)1[*桃園法迄巴]说:知即离
(18:10:02)[*桃園法迄巴]*铜钟01说:然也,這是三摩缽提法,不是奢摩他法。用此二法之前,要先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來用功。
(18:10:03)1[*桃園法迄巴]说:即知即离
(18:10:07)[*桃園法迄巴]*铜钟01说:何謂悟淨圓覺呢?
(18:10:22)[*桃園法迄巴]*铜钟01说:發錯
(18:10:28)[*桃園法迄巴]1说:然也,這是三摩缽提法,不是奢摩他法。用此二法之前,要先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來用功。
(18:10:34)[*桃園法迄巴]1说:何謂悟淨圓覺呢?
(18:11:54)1[*桃園法迄巴]说:我想佛陀的敲铜听铜的比喻很能说明您所问的
(18:12:25)[*桃園法迄巴]1说:您是指楞嚴經中的聞性不動嗎?
(18:12:34)1[*桃園法迄巴]说:是的
(18:12:54)1[*桃園法迄巴]说:本自无生
(18:12:57)[*桃園法迄巴]1说:還差一點點
(18:13:09)[*桃園法迄巴]1说:指聞性不動這個說法!
(18:13:23)1[*桃園法迄巴]说:原听您说
(18:13:36)1[*桃園法迄巴]说:不只闻性
(18:14:36)[*桃園法迄巴]1说:能聞的功能是經過作意而能聞,若不作意就無所聞。在楞嚴經中鐘喻的聞性不滅,指的是能聞的功能不滅。並不是指聞性不生不滅。
(18:15:09)[*桃園法迄巴]1说:能聞所聞俱是妄,所以我說還差一點點。
(18:16:35)[*桃園法迄巴]1说:有時候,言語的比喻,雖然是用同一句話,但在不同場所它的義理就不同。聞性本無生滅,但在楞嚴經中的比喻,看經文就不是指佛性不生滅這個義理。
(18:17:45)[*桃園法迄巴]1说:真正的無生(法身,佛性,淨圓覺),譬如虛空,雲在虛空中生,又在此虛空中消滅,虛空並不隨雲生滅而生滅,虛空喻如無生,雲喻如妄。理解此譬喻否?
(18:18:08)1[*桃園法迄巴]说:好象还不是这样的,让我再仔细回味一下
(18:18:40)1[*桃園法迄巴]说:这个譬喻可以理解
(18:18:56)[*桃園法迄巴]1说:吾人可以說,虛空能生雲嗎?
(18:19:22)bl[*桃園法迄巴]说:我们不清楚大道理,我们是平凡人。 认识到,轮回真实,因果不虚。三界火宅。 所以修佛。 生活该怎么样还怎么样。只是多了一点点
(18:19:28)1[*桃園法迄巴]说:您所说的譬喻与佛所说好象没有二样
(18:19:39)1[*桃園法迄巴]说:不能
(18:19:49)但用此心[*桃園法迄巴]说:聞性本無生滅,但在楞嚴經中的比喻,是指哪个義理?
(18:21:24)[*桃園法迄巴]但用此心说:我所理解的楞嚴經該譬喻是在說明無生無滅的義理,但以其能起功用之故,所以我說那只是在說明「能聞」的功能不消滅而已。您可以繼續看我與「1」的論談。
(18:21:50)[*桃園法迄巴]1说:若虛空不能生雲,又如何耳朵可以聞動相及靜相呢?
(18:22:47)[*桃園法迄巴]1说:能聞所聞俱是妄的習氣,所以在眾生是識,在佛則是智。但這皆與無生沒有關係。
(18:23:38)[*桃園法迄巴]1说:烏雲如同識,白雲如何智。但無論識與智皆與虛空無關。
(18:24:05)[*桃園法迄巴]1说:烏雲如同識,白雲如同智。但無論識與智皆與虛空無關。 〖重复〗
(18:24:32)1[*桃園法迄巴]说:但都不离虚空
(18:24:49)[*桃園法迄巴]1说:沒錯,但卻不是虛空。這樣說,您能了解無生之義理了吧?
(18:25:28)1[*桃園法迄巴]说:我理解的佛陀的比喻也如此啊
(18:25:53)1[*桃園法迄巴]说:闻性不离性啊
(18:26:19)[*桃園法迄巴]1说:聞性卻不是佛性。
(18:26:27)1[*桃園法迄巴]说:是的
(18:26:55)[*桃園法迄巴]1说:所以,您引用楞嚴經的鐘喻來說明無生,就差了一點點!
(18:27:13)1[*桃園法迄巴]说:就如馒头不是面粉,但离开面粉就做不成馒头一样
(18:28:07)[*桃園法迄巴]1说:您引這個比喻,其實,這個說法已非常入裡了。這中間有一微妙的關鍵所在!
(18:28:32)1[*桃園法迄巴]说:您说
(18:28:35)[*桃園法迄巴]1说:以下二種譬喻,您來說明那一個才是無生還是二個都是?
(18:29:15)[*桃園法迄巴]1说:1)無生如大海,諸波相即是妄,波生波滅但大海不隨增減及生滅。
(18:29:46)[*桃園法迄巴]1说:2)無生譬如圓鏡,物來即照,物去如如,物再來再照,物再去又如如,圓鏡不隨鏡中物生滅而生滅,圓鏡喻無生,鏡中物喻妄
(18:30:34)[*桃園法迄巴]1说:上述有點能令您疑,我再重述一次:
(18:30:40)[*桃園法迄巴]1说:1)無生如大海,諸波相即是妄,波生波滅但大海不隨增減及生滅。
(18:31:15)[*桃園法迄巴]1说:2)無生譬如圓鏡,物來物去,圓鏡悉不隨鏡中物生滅而生滅,圓鏡喻無生,鏡中物喻妄
(18:31:33)[*桃園法迄巴]1说:現在請您選擇!
(18:31:39)*实相种智[*桃園法迄巴]说:你明心没
(18:31:53)[*桃園法迄巴]*实相种智说:明心了,您呢?
(18:32:08)*实相种智[*桃園法迄巴]说:明了
(18:32:27)[*桃園法迄巴]*实相种智说:那,我上述有二種無生比喻,您認為那一個是正確?
(18:32:42)*实相种智[*桃園法迄巴]说:没看到
(18:32:50)1[*桃園法迄巴]说:比喻总有局限,不能完全适当。大海与镜皆有相可循,相对来说,第1个好一些
(18:32:56)[*桃園法迄巴]*实相种智说:1)無生如大海,諸波相即是妄,波生波滅但大海不隨增減及生滅。
(18:33:03)[*桃園法迄巴]*实相种智说:2)無生譬如圓鏡,物來物去,圓鏡悉不隨鏡中物生滅而生滅,圓鏡喻無生,鏡中物喻妄
(18:33:42)[*桃園法迄巴]1说:若是第一個,那是楞嚴經的鐘喻。我是用第二個來說明您的錯。
(18:33:51)1[*桃園法迄巴]说:我还是认为佛陀敲铜的比喻更适当
(18:33:56)*实相种智[*桃園法迄巴]说:都有问题
(18:34:13)[*桃園法迄巴]*实相种智说:請指出問題!
(18:34:31)*实相种智[*桃園法迄巴]说:只能是方便
(18:35:08)1[*桃園法迄巴]说:这里可能存在文字表达的问题,在实修上也就是一念的事
(18:35:15)[*桃園法迄巴]1说:虛空喻也同於圓鏡喻。這二個有多經引用。海喻只有在楞伽經中有看到此隱喻。
(18:36:13)[*桃園法迄巴]1说:海喻的結果,可以引出此十方世界是佛性的「變相」。那可能達成:桌子就佛性、殺人也是佛性的表相。
(18:36:57)[*桃園法迄巴]1说:而虛空及圓鏡喻的結果,可以引出:桌子是妄幻,殺人亦是妄幻,二都皆如夢中相似。
(18:37:32)[*桃園法迄巴]*实相种智说:您明那個心?
(18:38:06)1[*桃園法迄巴]说:(18:36:57)*桃園法迄巴与[1]说:而虛空及圓鏡喻的結果,可以引出:桌子是妄幻,殺人亦是妄幻,二都皆如夢中相似。----这个对的
(18:38:38)1[*桃園法迄巴]说:前面的比喻,后面的理解
(18:39:08)1[*桃園法迄巴]说:桌子是妄幻,殺人亦是妄幻,二都皆如夢中相似。但也不离真
(18:41:10)1[*桃園法迄巴]说:佛陀的比喻,我的理解是:知妄即真,全真无真,妄即真用,真借妄显
(18:41:27)[*桃園法迄巴]1说:我所悟的狀況如下:妄的作用,是世界的本然必有的狀況。也就是說,妄一直不絕,所以眾生無盡。而妄的作用是剎那一直變易,所以無常、性空。於是,諸識就有二種生住滅(楞伽經)。但若過去己滅者,
(18:42:22)[*桃園法迄巴]1说:不能傳遞至未來時,則一切必斷滅,所以了知必有能執的阿賴耶識不滅,此不滅乃指其真相,但其業相會滅。
(18:43:13)[*桃園法迄巴]1说:如此妄於剎那間生滅不斷,直至成佛斷妄之後,了知不入斷滅,所以立有如來藏(佛性)不生不滅。
(18:43:54)[*桃園法迄巴]1说:您的這段話,同於海喻 => 我的理解是:知妄即真,全真无真,妄即真用,真借妄显
(18:44:23)1[*桃園法迄巴]说:我不能很深入的理解您所说,但我认为是对的,不是断灭,只是业的相续断灭
(18:45:21)[*桃園法迄巴]1说:圓覺經中的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是基於如來藏(佛性)不生不滅而說。
(18:45:40)1[*桃園法迄巴]说:但我从佛陀的比喻中得受用
(18:45:55)1[*桃園法迄巴]说:这是无疑问的
(18:49:17)1[*桃園法迄巴]说:如來藏(佛性)是在生灭上所安立,本无如是许多,放下就是了
(18:50:11)[*桃園法迄巴]1说:十方諸佛悉立此如來藏(佛性)
(18:50:39)[*桃園法迄巴]1说:No. 680 佛說佛地經 (卷1) T16, p0721a
(18:50:52)1[*桃園法迄巴]说:就象路标是为不明路人所设一样,对明路人就不需要了
(18:50:54)[*桃園法迄巴]1说:時世尊告妙生菩薩。妙生當知。有五種法攝大覺地。何等為五。所謂清淨法界。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
(18:51:34)[*桃園法迄巴]1说:前一是法身義,後四是報化身義。
(18:52:13)[*桃園法迄巴]1说:回到議題。要用「居一切時不起妄念」,就是要悟淨圓覺。若不能悟就難用。
(18:52:39)1[*桃園法迄巴]说:安住无生处即是
(18:53:46)1[*桃園法迄巴]说:闻性前
(18:54:38)[*桃園法迄巴]1说:您怎麼安於無生呢?
(18:55:00)1[*桃園法迄巴]说:不知道
(18:55:09)[*桃園法迄巴]1说:無欲!
(18:55:25)*实相种智[*桃園法迄巴]说:上来讲讲
(18:55:38)1[*桃園法迄巴]说:谁无欲,也是也不是
(18:55:41)[*桃園法迄巴]1说:妄的作用如同貪。貪是妄的粗糙表相!所以,斷貪能徹底,塵沙惑也能斷。
(18:56:07)[*桃園法迄巴]1说:您說那個眾生,誰能無欲?其惟聖人而已。
(18:56:15)1[*桃園法迄巴]说:此处无话可说,只是如此而已
(18:56:23)[*桃園法迄巴]*实相种智说:我現在不就在講了嗎,我無法用語音。
(18:56:34)[*桃園法迄巴]1说:話就是無欲!
(18:56:57)[*桃園法迄巴]1说:若不能做到無欲,必有妄念產生!
(18:57:26)1[*桃園法迄巴]说:无欲?对你,对我,还是对众生,语言成缚
(18:57:39)[*桃園法迄巴]1说:凡是要斷惑的人皆適用
(18:58:32)[*桃園法迄巴]1说:您若有三毒習氣,還能做到居一切時不起妄念嗎?
(18:59:30)[*桃園法迄巴]1说:我已說完。若無疑,我該下了!
(18:59:49)1[*桃園法迄巴]说:过程,假以时日,没什么不可能的,问题是你知与不知,不知无望,知则只是迟早的事
(19:00:11)1[*桃園法迄巴]说:合十,阿弥陀佛!
(19:01:20)*铜钟01[*桃園法迄巴]说:顶礼大德
(19:01:37)1[*桃園法迄巴]说:您还是继续您的谈论集吧,有不少人能从中受益,我也是其中之一,顶礼!!!
(19:02:40)[*桃園法迄巴]1说:重點是您能不能在這論談中可以悟到用功的正確方式?
(19:02:55)[*桃園法迄巴]1说:以及,能夠用此悟去執行呢?
(19:03:12)[*桃園法迄巴]1说:今日的交談已收入論談集
(19:03:35)1[*桃園法迄巴]说:您只管做,开花结果那是自然的事
(19:03:55)1毕恭毕敬的向[*桃園法迄巴]弯腰鞠躬
(19:05:00)[*桃園法迄巴]1说:那您做不做呢?
(19:05:37)[*桃園法迄巴]1说:您來告訴我,您有何辦法能達到「居一切時不起妄念」呢?
(19:05:46)1[*桃園法迄巴]说:我把他当作一面镜子,不断调整我的知见与修行
(19:07:13)[*桃園法迄巴]1说:來告訴我,您有何辦法能達到「居一切時不起妄念」呢? ?
(19:07:43)1[*桃園法迄巴]说:现在我虽不能做到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但我知如何去做
(19:07:54)[*桃園法迄巴]1说:怎麼做?
(19:08:15)1[*桃園法迄巴]说:安住无生
(19:08:43)[*桃園法迄巴]1说:怎樣行為叫做「安住無生」? 我殺人但心中無愛無恨,這也是安住無生,不是嗎?
(19:09:13)1[*桃園法迄巴]说:哈哈,不是的
(19:09:29)[*桃園法迄巴]1说:您說是什麼?
(19:10:20)1[*桃園法迄巴]说:真如门里无话可说,生灭门中有因缘可循,错不得的
(19:11:01)[*桃園法迄巴]1说:一向只有生滅門,您說怎樣才可以安住無生?
(19:11:54)[*桃園法迄巴]1说:若說不出來,就應請法!
(19:12:39)了无[*桃園法迄巴]说:我刚学佛不久, 有问题让我很疑惑.能帮我解答吗
(19:12:51)1[*桃園法迄巴]说:怎么说呢? 〖重复〗 )
(19:12:58)[*桃園法迄巴]了无说:我立刻就會離開,您速問吧!
(19:13:14)[*桃園法迄巴]1说:若說不出來,就是不知,就應請法!
(19:14:00)1[*桃園法迄巴]说:那好,请问如何安住无生? )
(19:14:11)[*桃園法迄巴]1说:公開談
(19:14:22)[*桃園法迄巴]1说:之前已說過了:無欲。
(19:14:37)1[*桃園法迄巴]说:已禁公聊 )
(19:14:50)[*桃園法迄巴]1说:若無欲,就不攀六塵。我也說過,貪是塵沙惑的粗糙表相
(19:14:58)[*桃園法迄巴]1说:誰禁您?
(19:15:08)1[*桃園法迄巴]说:已禁公聊 〖重复〗
(19:15:14)了无[*桃園法迄巴]说:我打字慢,还是以后问吧
(19:15:17)[*桃園法迄巴]1说:誰來禁您?
(19:15:27)1[*桃園法迄巴]说:刚才好象是禁了啊
(19:15:36)[*桃園法迄巴]1说:No. 2008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卷1) T48, p0351a
(19:15:44)[*桃園法迄巴]1说: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善知識。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即是無念。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
(19:15:50)[*桃園法迄巴]1说: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
(19:16:17)1[*桃園法迄巴]说:法即分别
(19:16:18)聊佛学[*桃園法迄巴]说:九种住心你愿意谈谈你的体会么
(19:16:30)[*桃園法迄巴]1说:只有這個方式,才能達到「居一切時不起妄念」,這是禪那的斷惑力
(19:17:06)1[*桃園法迄巴]说:好象是这样
(19:17:15)[*桃園法迄巴]聊佛学说:沒聽過九種住心。而且,我時間也到了
(19:17:26)聊佛学[*桃園法迄巴]说:好的.再见
(19:17:36)[*桃園法迄巴]聊佛学说:有緣再會!
(19:17:36)1[*桃園法迄巴]说:行于一切不住一切
(19:17:58)聊佛学[*桃園法迄巴]说:谁听说过九种住心,愿意谈你们的心得么
(19:17:59)[*桃園法迄巴]1说:無欲才能如此,今日之前您一直沒認真在用功,不然就是錯用功。
(19:18:14)[*桃園法迄巴]1说:我走了,有緣再會,合十!
(19:18:20)[*桃園法迄巴]*铜钟01说:我走了,有緣再會,合十!!

2007年7月21日 星期六

『因循怠惰』的驚人發現

We're Sorry This Is Late ... We Really Meant To Post It Sooner:Research Into Procrastination Shows Surprising Findings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7/01/070110090851.htm

Source: University of Calgary Date: January 10, 2007

Science Daily -- 加拿大 Calgary 大學 Haskayne 商學院的一位教授最近在『因循怠惰(拖延戰術,procrastination)』這個主題上出版了一本巨著 -- 而這 "只" 不過花了他 10 年的時間。

好了,笑話先擺一邊,Piers Steel 博士或許是世上在『今日事,明日畢』這個主題中最重要的專家了。他在『拖延』戰術當中無所不包的分析,發表在美國心理學協會最新一期的 Psychological Bulletin 上,呈現出許多讓人驚訝的結論,例如:

* 絕大多數人的新年新希望都註定會失敗

* 大部分的自助書籍,在提到『完美主義(perfectionism)』是因循怠惰的根源時,全都是錯的,還有

* 因循怠惰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數學公式來解釋。

"基本上,因循怠惰代表他們自己沒有多少自信,也沒有太大的期望他們真的可以把任務完成," Steel 表示。"『完美主義』並非罪人。事實上,喜歡盡善盡美的人,很少會拖延,他們反而會擔心事情受到延宕。"

其他因循怠惰的風向球包括:任務令人反感的程度(task aversiveness)、心血來潮(impulsiveness)、容易分心(distractibility)以及個人達到目標的動機有多少。被非所有的延宕都可以被認為是拖延;關鍵在於,一個人必須要相信,他最好能夠盡快開始工作會比較好,但仍未開始。

據估計,一般人當中約有 15%-20% 的人是因循怠惰者。而因循怠惰所付出的成本遠超過工作效率不彰,特別是那些懶得填報稅申請書或是計畫退休的人。

Steel 表示,動機的失敗諸如,堅持節食以及鍛鍊養生法(exercise regimes)-- 通常都是新年新希望的焦點 -- 都與因循怠惰有關,因為『心血來潮』通常是『失敗』的根源。"就在手邊的誘惑很難抗拒。從治療設施回來以後成癮又會故態復萌,因為藥物與酒精變得容易取得,而且日常生活習慣亦會自我重複(reassert)。否則,我們就不會在餐廳當中,食物送上桌之前先吃了一堆麵包。否則,我們也不會在完成計畫之前,每個小時先檢查 10 次我們的 email 了。"

好消息是『意志力』具有不平凡的能力。"老格言是正確的:『Whether you believe you can or believe you can't, you're probably right(不管你相信自己是否能夠辦到與否,你的感覺通常是對的)』," Steel 表示。"而且當你能達到更好的自我控制時,你就愈能預期你是否能夠抗拒,
也因此能夠增進你抵抗的能力。"

Steel 也提出了因循怠惰的公式,他自封為『暫時動機理論(Temporal Motivational Theory)』,裡面用到了諸如:對於一個人是否能夠接手這項任務的的期望(E)、完成這項任務的重要性(V)、該任務值得之處(Utility)、它的立即性或可得性(immediacy or availability)(Γ)還有一個人對於延遲的敏感度(D)等因素。

公式如下,而且用到希臘字母 Gamma 的大寫:

Utility = E x V / ΓD

對於某些人為何較容易出現因循怠惰的行為,目前仍不清楚,不過某些證據讓人想到,那很可能跟基因有關。Steel 下結論:"對於拖延戰術的研究不應該被拖延,特別是因為它的流行程度似乎愈來愈興盛。"

該論文的標題是 "The Nature of Procrastination: A Meta-Analytic and Theoretical Review of Quintessential Self-Regulatory Failure." 美國心理學協會的 Psychological Bulletin,是頂尖的社會科學期刊。Steel 對於該主題的研究被稱為 meta-analysis(後設分析),在其中他精練、綜合 691 項其他關於因循怠惰的研究證據。

研究發現:遺忘能促進記憶

Forgetting May Be Part of the Process of Remembering

http://www.nytimes.com/2007/06/05/health/psychology/05forg.html

By BENEDICT CAREY Published: June 5, 2007

不管是在回想 ATM 的新密碼、最喜愛的食譜或是老情人,人們每天都有充分的機會可以咒罵他們自己的健忘。但遺忘也是種上天的祝福,而研究者在週日報告,當頭腦要回想某些重要事情時,如有封鎖某些記憶的能力,可減少腦部危害。

該研究出現在 Nature Neuroscience 期刊上,是當人們在壓抑某些讓人分心的記憶時,首次記錄到的腦部虛擬影像。

受測者在單字記憶測驗中,能想出不相干單字的效率愈高,他們腦中涉及回憶(recollection)的區域,其活性會降低的愈明顯。就能力需求來說,精確回想會變得更加容易。

能將某些讓人分心的記憶阻擋在外,有點像是忽略一位(或許是讓人分心的)舊識,專家說:這讓它在下一回合(的測驗中)更難重新接合。但最近的研究指出,大腦特別喜歡以這種方式播放回憶,故意忽略某些東西,使其更能掌握其他東西。總之,一個如風馳電掣般的記憶,在它無情地被修剪時,與本身的能力沒有太大關係 -- 而且這項新研究捕捉到這種過程正在發生時的蹤跡。

"我們對於遺忘即是一種適應,爭論已有一段時間" 當他正試著要回想某為朋友的新電話號碼,或是停車地點時,"在這之中人們會主動禁止某些回憶,以便讓心智更容易聚焦," Michael Anderson 表示,奧勒岡大學認知神經科系的教授。

Anderson 博士,他並沒有參與該研究,表示那是 "一項重要的新研究,因為它測繪出這些事情是如何在神經生物學的層次上發生的。"

研究者,史丹佛大學的神經科學家,使用一種記憶測驗打算要測量人們從他們所見許多相似單字之中,能回憶起多少他們曾學過的單字。他們有 20 名年輕男性與女性,大部分是史丹佛的學生,迅速瀏覽一份有 240 個單字對的清單。這些單字對包括 40 個大寫單字,每一對有 6 個與之相關、小寫的單字:例如:ATTIC-dust、ATTIC-junk 等等。

在研究這些單字對之後,參與者接受指示要從 20 個大寫單字當中的每一個回憶起 3 個選出來的單字對。事實上,這會強迫他們,在想出非常類似的、讓人分心的單字(例如 ATTIC-junk)時,能從其所見清單,總數達一半的單字對中 "記起(flag)" 個別的單字對(如 ATTIC-junk)。他們被告知,不要從另一半清單當中回憶起任何單字對。

研究者會對每個人的記憶測試數次,並發現成績從 30% 增加到 80%。他們也藉由比較所回憶起來的單字對,與之前學過但稍後被忽略的另一半清單的回憶,來測量每個人如何能壓抑住那些讓人分心的單字對。

這些測驗在進行時,參與者的腦部都被 MRI 掃描過。

"我們發現 MRI 上的活動大大減小,與這些只能選其一的(competing)記憶衰落總量有所關連," 那時實驗對象正在回憶目標單字,Brice Kuhl 說,他是史丹佛心理系的畢業生也是該研究的領導作者。他的共同作者是 Anthony Wagner, Nicole Dudukovic 與 Itamar Kahn。

這些研究者發現,尤其是當參與者對讓人分心單字對的記憶進行更多壓抑時,大腦中一個稱為前扣帶腦皮質(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的區域,其活動削減程度愈大。此神經區域在人們涉及抉擇(例如,在心臟病的紙牌遊戲中,有二、三個以上的好選項時,挑選要打那張牌)時會格外活躍。

"從較廣泛的觀點來看,賦予我們對此區域所知的,這種活動會在任務變得更自動化、變得更不苛求時減少," Wagner 資深作者表示。

人會之所以會經常忘記新密碼是因為舊密碼或其他當前使用的密碼跑出來攪局。當大腦愈能阻止這些讓人分心的數字時,愈容易想起新的密碼來,Wagner 博士說。

此過程在人們專注於一個外國語言時格外讓人熟悉。最近由 Anderson 博士所領導,對說英文母者的研究中,研究者證實,那些西班牙語初學者在對圖片與英文單字進行連連看時,較說雙語者,顯得十分緩慢。這種情況在能流利說雙語者中已不復見,他們能阻止這種侵入,例如,西班牙語的 zapato 與英文的 shoe。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指出記憶更常從遺忘當中出現。在一個理想的記憶力改善計畫中,Anderson 博士說:"會包含一個削弱你記憶的課程。你的腦袋已經裝滿一堆讓人訝異的東西,那些都是你不需要知道的。"

這項發現也能減少某些 "senior moments(我老了)" 的焦慮環境,研究者說。對某些名字、數字與細節難以恢復,不只是因為記憶正在衰退,而且也因為它得這樣才能運作。

※ 果然『有捨才能得』

* Decreased demands on cognitive control reveal the neural
processing benefits of forgetting
http://www.nature.com/neuro/journal/vaop/ncurrent/abs/nn1918.html
Brice A Kuhl, Nicole M Dudukovic, Itamar Kahn & Anthony D
Wagner
Nature Neuroscience Published online: 3 June 2007;
doi:10.1038/nn1918

老鼠的即時回憶可幫助記憶形成
當訊號持續發射 記憶就能在腦中維持
研究:多吃蔬菜讓腦袋保持年輕減緩退化
研究顯示為何 『運動』可增加腦力
藥物或能回復記憶
虛擬實境 造就 虛擬記憶
青少年電視迷 容易發生學習問題
上網看電視越久 國數表現越差
美國研究:想減肥者少看電視
二手菸害人 會致癡呆症
我認識你嗎?
天花板高度會影響你的思考
Thinking Rock -- 幫助你思考的軟體

腦部 "利他主義" 的區域被發現
『因循怠惰』的驚人發現
"似曾相識" 的感覺在實驗室裡被研究
MIT:脈衝光可將瘋狂大腦關閉
能感覺寒冷的蛋白質

清單 - 人類心理與認知

編輯


◆ 心因性

 ・2007-11-29 學齡前計畫證實能改善關鍵認知功能與自我控制
 ・2007-11-20 研究發現「記憶」會受到「照片」操縱
 ・2007-01-05 研究發現:遺忘能促進記憶
 ・2007-01-10 『因循怠惰』的驚人發現
 ・2007-05-08 天花板高度會影響你的思考
 ・2007-07-13 研究發現:人類有忘卻不愉快記憶的本能
 ・2007-09-10 研究發現思考方式可分為自由派及保守派
 ・2007-10-01 幼兒時期看電視會構成行為問題的風險
 ・2007-10-04 情緒衝擊事件如何影響記憶?
 ・2007-12-05 教養很重要:人類似乎天生藉由「過度模仿」學習
 ・2020-05-29 一次搞懂為什麼和中國小粉紅擺事實講道理, 會讓他們失去理智,暴跳如雷的原因(影片)
         思惟結果 => 認知 => 情緒 => 直覺 => 執著 => 個性 => 宿命(定業)
 ・2022-02-14 「無處安放的焦慮」來自「慾求不滿」!
 ・2023-12-13 專注 (推薦修行人參閱)
 ・
 ・
 ・



◆ 生理性

 ・2017-05-15 兒童學音樂可促進統計學習和語言能力
 ・2017-12-21 避免記憶力衰退 研究:吃點綠葉蔬菜吧
 ・2022-05-11 「我」的存在其實是幻覺(影片)
 ・2022-03-07 運動對大腦健康很重要!神經科學家揭最適合增進認知功能的運動
 ・2023-01-22 認知界面理論 (影片)
 ・
 ・



研究發現:人類有忘卻不愉快記憶的本能

‧研究發現:人類有忘卻不愉快記憶的本能

路透社 2007-07-13

路透華盛頓電---研究者已經確認,人類早已擁有一項共同的智慧--抑制給自己帶來煩惱的記憶,並在周四說,他們已經描繪出大腦如何完成這項工作。

他們說,他們的研究發現也許能幫助那些患有創傷後壓力症或焦慮症的患者,找到控制其不佳記憶的方法。

「你關閉了大腦中負責支持記憶的區域,」進行這項研究的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神經科學博士生德普(Brendan Depue)說道。他說他的團隊發現大腦的情感中心也被關閉。

德普和他的同僚們在研究中,讓18名成年志願者,將車禍或受傷士兵照片聯想到人的面容照片。然後讓他們看每個面容12次,再讓他們記住或忘記其相關聯令人煩惱畫面。

當他們阻擋特定負面形象時,再讓他們最後看一遍該面容,在半數實驗中,他們無法再指出那些相關聯引發煩惱相片。報告發表在在周五出版的《科學》(Science)期刊中。

研究者們使用被稱作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的大腦成像方法,顯示大腦的即時活動,以追蹤大腦的情況。他們從16人身上獲得有用數據。

實驗中,每個志願者大腦的複雜思想和行動控制中心--前額葉皮層部分都被激活。這似乎顯示通常處理影象的視覺皮層的活動在減弱。

形成和獲取記憶的海馬迴(hippocampus),以及感情中樞--杏仁體的活動其後也被壓抑。

2007年7月20日 星期五

清單 - 奇人異事與生命科學

◆ 奇人 - 食氣、食水(視訊)

 ‧耶利哥.沙菲爾 (Jerico Sunfire)
  食氣者轉變過程 ( 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

 ‧阿卡海 (Akahi)
  食氣的藝術家暨舞者 (Youtube:01,02,03,04,05,06)
            (Yahoo :01,02,03,04,05,06)

 ‧卡蜜拉.卡斯提洛斯(Camila Castillos)
  食氣的藝術家暨舞者 (01,02,03,04)

 ‧廖豐勝 (Liao Fong-Sheng)
  氣功師(必看) (01,02,03,04,05,06)(對白文稿

 ‧潔絲.慕韓 (Jas Muheen)
  澳洲作家 (01,02,03,04)



◆ 奇人
 ‧0000/00/00 漂浮於空中的喇嘛(從第34分看起)
 ‧2007/07/20 怪哉!有頭沒腦 照樣過活
 ‧2007/07/20 普拉德.賈尼 68年不吃不喝
        (視訊,含靈修少年「拉姆‧那宗」)



◆ 異事
 ‧0000/00/00 巨人骨骸學術會
 ‧0000/00/00 風雲變色 - Kartrina 颶風的威力
 ‧0000/00/00 驚人巨大的巨人骨骸
 ‧0000/00/00 月球上發現上億年人類屍體
 ‧2009/08/29 雪人



◆ 生命科學
 ‧2007/08/09 科學家發現無機塵埃具有生物特性?
 ‧0000/00/00 DNA被地外文明編寫過



◆ 特異功能人士
 ‧孫儲琳:http://goutong.bokee.com/6862462.html
.

怪哉!有頭沒腦 照樣過活

聯合新聞網╱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7-07-20

人沒有了大腦,還能生活嗎 法國發現一名44歲男子大腦幾乎消失,照樣娶妻生子,當公務員過正常人生的罕見案例。

最新一期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報導,這名男子最近左小腿出現輕微衰弱,到馬賽市的地中海醫院求治。

醫師為他做電腦斷層(CT)和核磁共振掃描(MRI),發現他的大腦空腔(也就是腦室)異常擴大,把大腦(亦即灰質和白質)完全擠貼在頭殼上,從掃描影像看來,大腦形同消失。

醫師調閱他的病歷,發現他嬰兒時期曾因腦脊液分泌過多,充滿腦室成為水腦症,而在大腦裡插入一支引流管疏導腦脊液,但14歲時拿掉管子。

人的腦室本來小小的,裝著腦脊液,造成浮力,托著外圍的灰白質。醫師發現,這名男子的腦室異常擴大,把灰白質整個擠掉。

他沒有了大腦,智力卻還在。他智商75,語言智商84,操作智商70。比起社會上大多數人的IQ至少85到100,這名男子稍微有點遲鈍,但還是過著正常的社會生活,當公務員,還是兩個孩子的爸。

2007年7月19日 星期四

八十華嚴菩薩十忍品

No. 279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44) T10, p0234c

爾時普賢菩薩。告諸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忍。若得此忍。則得到於一切菩薩無礙忍地。一切佛法。無礙無盡。何者為十。所謂音聲忍。順忍。無生法忍。如幻忍。如焰忍。如夢忍。如響忍。如影忍。如化忍。如空忍。此十種忍。三世諸佛。已說。今說。當說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音聲忍。謂聞諸佛所說之法。不驚不怖不畏。深信悟解。愛樂趣向。專心憶念。修習安住。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一音聲忍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順忍。謂於諸法。思惟觀察。平等無違。隨順了知。令心清淨。正住修習。趣入成就。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二順忍。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無生法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不見有少法生。亦不見有少法滅。何以故。若無生則無滅。若無滅則無盡。若無盡則離垢。若離垢則無差別。若無差別則無處所。若無處所則寂靜。若寂靜則離欲。若離欲則無作。若無作則無願。若無願則無住。若無住則無去無來。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三無生法忍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如幻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皆悉如幻。從因緣起。於一法中解多法。於多法中解一法。此菩薩。知諸法如幻已。了達國土。了達眾生。了達法界。了達世間平等。了達佛出現平等。了達三世平等。成就種種神通變化。譬如幻。非象非馬。非車非步。非男非女。非童男非童女。非樹非葉。非華非果。非地非水。非火非風。非晝非夜。非日非月。非半月非一月。非一年非百年。非一劫非多劫。非定非亂。非純非雜。非一非異。非廣非狹。非多非少。非量非無量。非麤非細。非是一切種種眾物。種種非幻。幻非種種。然由幻故。示現種種差別之事。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觀一切世間如幻。所謂業世間。煩惱世間。國土世間。法世間。時世間。趣世間。成世間。壞世間。運動世間。造作世間。菩薩摩訶薩。觀一切世間如幻時。不見眾生生。不見眾生滅。不見國土生。不見國土滅。不見諸法生。不見諸法滅。不見過去可分別。不見未來有起作。不見現在一念住。不觀察菩提。不分別菩提。不見佛出現。不見佛涅槃。不見住大願。不見入正住。不出平等性。是菩薩。雖成就佛國土。知國土無差別。雖成就眾生界。知眾生無差別。雖普觀法界。而安住法性寂然不動。雖達三世平等。而不違分別三世法。雖成就蘊處。而永斷所依。雖度脫眾生。而了知法界平等。無種種差別。雖知一切法遠離文字。不可言說。而常說法。辯才無盡。雖不取著化眾生事。而不捨大悲。為度一切轉於法輪。雖為開示過去因緣。而知因緣性。無有動轉。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四如幻忍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如焰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知一切世間。同於陽焰。譬如陽焰。無有方所。非內非外。非有非無。非斷非常。非一色非種種色。亦非無色。但隨世間言說顯示。菩薩如是。如實觀察。了知諸法。現證一切。令得圓滿。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五如焰忍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如夢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知一切世間如夢。譬如夢。非世間非離世間。非欲界非色界。非無色界。非生非沒。非染非淨。而有示現。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知一切世間。悉同於夢。無有變異故。如夢自性故。如夢執著故。如夢性離故。如夢本性故。如夢所現故。如夢無差別故。如夢想分別故。如夢覺時故。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六如夢忍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如響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聞佛說法。觀諸法性。修學成就。到於彼岸。知一切音聲。悉同於響。無來無去。如是示現。佛子。此菩薩摩訶薩。觀如來聲。不從內出。不從外出。亦不從於內外而出。雖了此聲非內非外。非內外出。而能示現善巧名句。成就演說。譬如谷響。從緣所起。而與法性。無有相違。令諸眾生。隨類各解。而得修學。如帝釋夫人阿脩羅女。名曰舍支。於一音中。出千種音。亦不心念。令如是出。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入無分別界。成就善巧隨類之音。於無邊世界中。恒轉法輪。此菩薩。善能觀察一切眾生。以廣長舌相。而為演說。其聲無礙。遍十方土令隨所宜聞。法各異。雖知聲無起。而普現音聲。雖知無所說。而廣說諸法。妙音平等。隨類各解。悉以智慧。而能了達。是各菩薩摩訶薩第七如響忍。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如影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非於世間生。非於世間沒。非在世間內。非在世間外。非行於世間。非不行世間。非同於世間。非異於世間。非往於世間。非不往世間。非住於世間。非不住世間。非是世間。非出世間。非修菩薩行。非捨於大願。非實非不實。雖常行一切佛法。而能辨一切世間事。不隨世間流。亦不住法流。譬如日月。男子女人。舍宅山林。河泉等物。於油於水。於身於寶。於明鏡等。清淨物中。而現其影。影與油等。非一非異。非離非合。於川流中。亦不漂度。於池井內。亦不沈沒。雖現其中。無所染著。然諸眾生。知於此處。有是影現。亦知彼處。無如是影。遠物近物。雖皆影現。影不隨物。而有近遠。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能知自身。及以他身。一切皆是智之境界。不作二解。謂自他別。而於自國土。於他國土。各各差別。一時普現。如種子中。無有根芽。莖節枝葉。而能生起。如是等事。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無二法中。分別二相。善巧方便。通達無礙。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八如影忍。菩薩摩訶薩。成就此忍。雖不往詣十方國土。而能普現一切佛剎。亦不離此。亦不到彼。如影普現。所行無礙。令諸眾生。見差別身。同於世間堅實之相。然此差別。即非差別。別與不別。無所障礙。此菩薩。從於如來種性而生。身語及意。清淨無礙。故能獲得無邊色相清淨之身。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如化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知一切世間。皆悉如化。所謂一切眾生意業化。覺想所起故。一切世間諸行化。分別所起故。一切苦樂顛倒化。妄取所起故。一切世間不實法化。言說所現故。一切煩惱分別化。想念所起故。復有清淨調伏化。無分別所現故。於三世不轉化。無生平等故。菩薩願力化。廣大修行故。如來大悲化。方便示現故。轉法輪方便化。智慧無畏。辯才所說故。菩薩如是。了知世間出世間化。現證知。廣大知。無邊知。如事知。自在知。真實知。非虛妄見所能傾動。隨世所行。亦不失壞。譬如化不從心起。不從心法起。不從業起。不受果報。非世間生。非世間滅。不可隨逐。不可攬觸。非久住。非須臾住。非行世間。非離世間。不專繫一方。不普屬諸方。非有量。非無量。不厭不息。非不厭息。非凡非聖。非染非淨。非生非死。非智非愚。非見。非不見。非依世間。非入法界。非黠慧。非遲鈍。非取非不取。非生死。非涅槃。非有非無有。菩薩如是。善巧方便。行於世間。修菩薩道。了知世法。分身化往。不著世間。不取自身。於世於身。無所分別。不住世間。不離世間。不住於法。不離於法。以本願故。不棄捨一眾生界。不調伏少眾生界。不分別法。非不分別。知諸法性無來無去。雖無所有。而滿足佛法。了法如化。非有非無。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安住如化忍時。悉能滿足一切諸佛菩提之道。利益眾生。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九如化忍。菩薩摩訶薩。成就此忍。凡有所作。悉同於化。譬如化士。於一切佛剎。無所依住。於一切世間。無所取著。於一切佛法。不生分別。而趣佛菩提。無有懈倦。修菩薩行。離諸顛倒。雖無有身。而現一切身。雖無所住。而住眾國土。雖無有色。而普現眾色。雖不著實際。而明照法性。平等圓滿。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無所依止。名解脫者。一切過失。悉皆捨離。名調伏者。不動不轉。普入一切如來眾會。名神通者。於無生法。已得善巧。名無退者。具一切力。須彌鐵圍。不能為障。名無礙者。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如空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了一切法界猶如虛空。以無相故。一切世界猶如虛空。以無起故。一切法猶如虛空。以無二故。一切眾生行猶如虛空。無所行故。一切佛猶如虛空。無分別故。一切佛力猶如虛空。無差別故。一切禪定猶如虛空。三際平等故。所說一切法猶如虛空。不可言說故。一切佛身猶如虛空。無著無礙故。菩薩如是。以如虛空方便。了一切法皆無所有。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如虛空忍智。了一切法時。得如虛空身。身業。得如虛空語。語業。得如虛空意。意業。譬如虛空一切法依。不生不歿。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一切法身。不生不歿。譬如虛空。不可破壞。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智慧諸力。不可破壞。譬如虛空一切世間之所依止。而無所依。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一切諸法之所依止。而無所依。譬如虛空。無生無滅。能持一切世間生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無向無得。能示向得。普使世間。修行清淨。譬如虛空。無方無隅。而能顯現無邊方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無業無報。而能顯示種種業報。譬如虛空。非行非住。而能示現種種威儀。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非行非住。而能分別一切諸行。譬如虛空。非色非非色。而能示現種種諸色。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非世間色。非出世間色。而能示現一切諸色。譬如虛空。非久非近。而能久住。現一切物。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非久非近。而能久住。顯示菩薩所行諸行。譬如虛空非淨非穢。不離淨穢。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非障非無障。不離障無障。譬如虛空一切世間。皆現其前。非現一切世間之前。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一切諸法。皆現其前。非現一切諸法之前。譬如虛空普入一切。而無邊際。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普入諸法。而菩薩心。無有邊際。何以故。菩薩所作。如虛空故。謂所有修習。所有嚴淨。所有成就。皆悉平等。一體一味一種。分量如虛空。清淨遍一切處。如是證知一切諸法。於一切法。無有分別。嚴淨一切諸佛國土。圓滿一切無所依身。了一切方。無有迷惑。具一切力。不可摧壞。滿足一切無邊功德。已到一切甚深法處。通達一切波羅蜜道。普坐一切金剛之座。普發一切隨類之音。為一切世間。轉於法輪。未曾失時。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十如空忍。菩薩摩訶薩。成就此忍。得無來身。以無去故。得無生身。以無滅故。得無動身。以無壞故。得不實身。離虛妄故。得一相身。以無相故。得無量身。佛力無量故。得平等身。同如相故。得無差別身。等觀三世故。得至一切處身。淨眼等照。無障礙故。得離欲際身。知一切法無合散故。得虛空無邊際身。福德藏無盡。如虛空故。得無斷無盡法性平等辯才身。知一切法相。唯是一相。無性為性。如虛空故。得無量無礙音聲身。無所障礙。如虛空故。得具足一切善巧清淨菩薩行身。於一切處。皆無障礙。如虛空故。得一切佛法海次第相續身。不可斷絕。如虛空故。得一切佛剎中現無量佛剎身。離諸貪著。如虛空無邊故。得示現一切自在法無休息身。如虛空大海。無邊際故。得一切不可壞堅固勢力身。如虛空任持一切世間故。得諸根明利如金剛堅固不可壞身。如虛空一切劫火。不能燒故。得持一切世間力身。智慧力如虛空故。

佛子。是名菩薩摩訶薩十種忍。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言



  譬如世有人   聞有寶藏處
  以其可得故   心生大歡喜
  如是大智慧   菩薩真佛子
  聽聞諸佛法   甚深寂滅相
  聞此深法時   其心得安隱
  不驚亦不怖   亦不生恐畏
  大士求菩提   聞斯廣大音
  心淨能堪忍   於此無疑惑
  自念以聞此   甚深微妙法
  當成一切智   人天大導師
  菩薩聞此音   其心大歡喜
  發生堅固意   願求諸佛法
  以樂菩提故   其心漸調伏
  令信益增長   於法無違謗
  是故聞此音   其心得堪忍
  安住而不動   修行菩薩行
  為求菩提故   專行向彼道
  精進無退轉   不捨眾善軛
  以求菩提故   其心無恐畏
  聞法增勇猛   供佛令歡喜
  如有大福人   獲得真金藏
  隨身所應服   造作莊嚴具
  菩薩亦如是   聞此甚深義
  思惟增智海   以修隨順法
  法有亦順知   法無亦順知
  隨彼法如是   如是知諸法
  成就清淨心   明徹大歡喜
  知法從緣起   勇猛勤修習
  平等觀諸法   了知其自性
  不違佛法藏   普覺一切法
  志樂常堅固   嚴淨佛菩提
  不動如須彌   一心求正覺
  以發精進意   復修三昧道
  無量劫勤行   未曾有退失
  菩薩所入法   是佛所行處
  於此能了知   其心無厭怠
  如無等所說   平等觀諸法
  非不平等忍   能成平等智
  隨順佛所說   成就此忍門
  如法而了知   亦不分別法
  三十三天中   所有諸天子
  共同一器食   所食各不同
  所食種種食   不從十方來
  如其所修業   自然咸在器
  菩薩亦如是   觀察一切法
  悉從因緣起   無生故無滅
  無滅故無盡   無盡故無染
  於世變異法   了知無變異
  無異則無處   無處則寂滅
  其心無染著   願度諸群生
  專念於佛法   未嘗有散動
  而以悲願心   方便行於世
  勤求於十力   處世而不住
  無去亦無來   方便善說法
  此忍最為上   了法無有盡
  入於真法界   實亦無所入
  菩薩住此忍   普見諸如來
  同時與授記   斯名受佛職
  了達三世法   寂滅清淨相
  而能化眾生   置於善道中
  世間種種法   一切皆如幻
  若能如是知   其心無所動
  諸業從心生   故說心如幻
  若離此分別   普滅諸有趣
  譬如工幻師   普現諸色像
  徒令眾貪樂   畢竟無所得
  世間亦如是   一切皆如幻
  無性亦無生   示現有種種
  度脫諸眾生   令知法如幻
  眾生不異幻   了幻無眾生
  眾生及國土   三世所有法
  如是悉無餘   一切皆如幻
  幻作男女形   及象馬牛羊
  屋宅池泉類   園林華果等
  幻物無知覺   亦無有住處
  畢竟寂滅相   但隨分別現
  菩薩能如是   普見諸世間
  有無一切法   了達悉如幻
  眾生及國土   種種業所造
  入於如幻際   於彼無依著
  如是得善巧   寂滅無戲論
  住於無礙地   普現大威力
  勇猛諸佛子   隨順入妙法
  善觀一切想   纏網於世間
  眾想如陽焰   令眾生倒解
  菩薩善知想   捨離一切倒
  眾生各別異   形類非一種
  了達皆是想   一切無真實
  十方諸眾生   皆為想所覆
  若捨顛倒見   則滅世間想
  世間如陽焰   以想有差別
  知世住於想   遠離三顛倒
  譬如熱時焰   世見謂為水
  水實無所有   智者不應求
  眾生亦復然   世趣皆無有
  如焰住於想   無礙心境界
  若離於諸想   亦離諸戲論
  愚癡著想者   悉令得解脫
  遠離憍慢心   除滅世間想
  住盡無盡處   是菩薩方便
  菩薩了世法   一切皆如夢
  非處非無處   體性恒寂滅
  諸法無分別   如夢不異心
  三世諸世間   一切悉如是
  夢體無生滅   亦無有方所
  三界悉如是   見者心解脫
  夢不在世間   不在非世間
  此二不分別   得入於忍地
  譬如夢中見   種種諸異相
  世間亦如是   與夢無差別
  住於夢定者   了世皆如夢
  非同非是異   非一非種種
  眾生諸剎業   雜染及清淨
  如是悉了知   與夢皆平等
  菩薩所行行   及以諸大願
  明了皆如夢   與世亦無別
  了世皆空寂   不壞於世法
  譬如夢所見   長短等諸色
  是名如夢忍   因此了世法
  疾成無礙智   廣度諸群生
  修行如是行   出生廣大解
  巧知諸法性   於法心無著
  一切諸世間   種種諸音聲
  非內亦非外   了之悉如響
  如聞種種響   心不生分別
  菩薩聞音聲   其心亦如是
  瞻仰諸如來   及聽說法音
  演契經無量   雖聞無所著
  如響無來處   所聞聲亦然
  而能分別法   與法無乖謬
  善了諸音聲   於聲不分別
  知聲悉空寂   普出清淨音
  了法不在言   善入無言際
  而能示言說   如響遍世間
  了知言語道   具足音聲分
  知聲性空寂   以世言音說
  如世所有音   示同分別法
  其音悉周遍   開悟諸群生
  菩薩獲此忍   淨音化世間
  善巧說三世   於世無所著
  為欲利世間   專意求菩提
  而常入法性   於彼無分別
  普觀諸世間   寂滅無體性
  而恒為饒益   修行意不動
  不住於世間   不離於世間
  於世無所依   依處不可得
  了知世間性   於性無染著
  雖不依世間   化世令超度
  世間所有法   悉知其自性
  了法無有二   無二亦無著
  心不離世間   亦不住世間
  非於世間外   修行一切智
  譬如水中影   非內亦非外
  菩薩求菩提   了世非世間
  不於世住出   以世不可說
  亦不在內外   如影現世間
  入此甚深義   離垢悉明徹
  不捨本誓心   普照智慧燈
  世間無邊際   智入悉齊等
  普化諸群生   令其捨眾著
  觀察甚深法   利益群生眾
  從此入於智   修行一切道
  菩薩觀諸法   諦了悉如化
  而行如化行   畢竟永不捨
  隨順化自性   修習菩提道
  一切法如化   菩薩行亦然
  一切諸世間   及以無量業
  平等悉如化   畢竟住寂滅
  三世所有佛   一切亦如化
  本願修諸行   變化成如來
  佛以大慈悲   度脫化眾生
  度脫亦如化   化力為說法
  知世皆如化   不分別世間
  化事種種殊   皆由業差別
  修習菩提行   莊嚴於化藏
  無量善莊嚴   如業作世間
  化法離分別   亦不分別法
  此二俱寂滅   菩薩行如是
  化海了於智   化性印世間
  化非生滅法   智慧亦如是
  第十忍明觀   眾生及諸法
  體性皆寂滅   如空無處所
  獲此如空智   永離諸取著
  如空無種種   於世無所礙
  成就空忍力   如空無有盡
  境界如虛空   不作空分別
  虛空無體性   亦復非斷滅
  亦無種種別   智力亦如是
  虛空無初際   亦復無中後
  其量不可得   菩薩智亦然
  如是觀法性   一切如虛空
  無生亦無滅   菩薩之所得
  自住如空法   復為眾生說
  降伏一切魔   皆斯忍方便
  世間相差別   皆空無有相
  入於無相處   諸相悉平等
  唯以一方便   普入眾世間
  謂知三世法   悉等虛空性
  智慧與音聲   及以菩薩身
  其性如虛空   一切皆寂滅
  如是十種忍   佛子所修行
  其心善安住   廣為眾生說
  於此善修學   成就廣大力
  法力及智力   為菩提方便
  通達此忍門   成就無礙智
  超過一切眾   轉於無上輪
  所修廣大行   其量不可得
  調御師智海   乃能分別知
  捨我而修行   入於深法性
  心常住淨法   以是施群生
  眾生及剎塵   尚可知其數
  菩薩諸功德   無能度其限
  菩薩能成就   如是十種忍
  智慧及所行   眾生莫能測

清單 - 三乘果位比較,及菩薩乘特輯

阿羅漢乘與菩薩乘果位比較
初地至八地證境與聲聞辟支境界比較

初地至八地證境

No. 671 入楞伽經 (卷7) T16, p0554c

爾時聖者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世尊。為我說諸一切菩薩聲聞辟支佛入滅盡定次第相。我及一切諸菩薩等。若得善知入滅盡定次第之相巧方便者。不墮聲聞辟支佛三昧三摩跋提滅盡定樂。不墮聲聞辟支佛外道迷惑之法。


佛告聖者大慧菩薩言。善哉善哉善哉大慧。諦聽諦聽當為汝說。大慧菩薩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編按:初地至六地皆可入滅盡定,這屬慧解脫門。俱解脫門是在六地入)
佛告大慧。菩薩從初地乃至六地入滅盡定。聲聞辟支佛亦入滅盡定。


--(編按:七地菩薩念念能入寂滅,聲聞辟支佛分段能入,而不能念念入)
大慧。諸菩薩摩訶薩。於七地中念念入滅盡定。以諸菩薩悉能遠離一切諸法有無相故。大慧。聲聞辟支佛不能念念入滅盡定。以聲聞辟支佛緣有為行入滅盡定。墮在可取能取境界。是故聲聞辟支佛。不能入七地中念念滅盡定。以聲聞辟支佛生驚怖想。恐墮諸法無異相故。以覺諸法種種異相有法無法善不善法同相異相而入滅盡定。是故聲聞辟支佛。不能入七地中念念滅盡定。以無善巧方便智故。大慧。七地菩薩摩訶薩。轉滅聲聞辟支佛心意意識。


--(編按:這一段經文,應該在上一段之前才適當)
大慧。初地乃至六地菩薩摩訶薩。見於三界但是自心心意意識離我我所法。唯是自心分別。不墮外法種種諸相。唯是凡夫內心愚癡。墮於二邊見於可取能取之法。以無知故。而不覺知無始世來身口及意妄想煩惱戲論熏習而生諸法。


--(編按:以下的「八地中一切菩薩聲聞辟支佛」之聲聞、辟支佛,是指心懷菩薩乘,身現聲聞、辟支佛之意思。例如摩訶迦葉、舍利弗、須菩提等)

大慧。於八地中一切菩薩聲聞辟支佛入涅槃想。大慧。諸菩薩摩訶薩。承己自心三昧佛力。不入三昧樂門。墮涅槃而住。以不滿足如來地故。若彼菩薩住三昧分者。休息度脫一切眾生。斷如來種滅如來家。為示如來不可思議諸境界故。是故不入涅槃。(註一)


大慧。聲聞辟支佛墮三昧樂門法。是故聲聞辟支佛生涅槃想。大慧。諸菩薩摩訶薩。從初地來乃至七地具巧方便。觀察心意意識之想。遠離我我所取相之法。觀察我空法空。觀察同相異相。善解四無礙巧方便義。自在次第入於諸地菩提分法。


大慧。我若不說諸菩薩摩訶薩同相異相法者。一切菩薩不如實知諸地次第。恐墮外道邪見等法故。我次第說諸地相。大慧。若人次第入諸地者不墮餘道。我說諸地次第相者。『唯自心見』諸地次第。及三界中種種行相。而諸凡夫不覺不知。以諸凡夫不覺知故。是故我及一切諸佛。說於諸地次第之相。及建立三界種種行相。


復次大慧。聲聞辟支佛。於第八菩薩地中。樂著寂滅三昧樂門醉故。『不能善知唯自心見』。墮自相同相熏習障礙故。墮人無我法無我見過故。「以分別心名為涅槃。而不能知諸法寂靜」。


大慧。諸菩薩摩訶薩。以見寂靜三昧樂門。憶念本願大慈悲心度諸眾生。知十無盡如實行智。是故不即入於涅槃。


*************************************************************
註一
**********
No. 278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26) T09, p0564b

入不動地名為深行菩薩。
......(中略).......

諸佛子。若諸佛不與菩薩起智慧門者。是菩薩畢竟取於涅槃。棄捨利益一切眾生。

菩薩無菩提願住涅槃等同二乘

No. 671 入楞伽經 (卷7) T16, p0555a

大慧。諸菩薩摩訶薩。承己自心三昧佛力。不入三昧樂門。墮涅槃而住。以不滿足如來地故。若彼菩薩住三昧分者。休息度脫一切眾生。斷如來種滅如來家。為示如來不可思議諸境界故。
....(中略)...
大慧。諸菩薩摩訶薩。以見寂靜三昧樂門。憶念本願大慈悲心度諸眾生。知十無盡如實行智。是故不即入於涅槃。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8b

善男子。一切如來圓覺清淨本無修習及修習者。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於未覺幻力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

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薩者名單修奢摩他。

一生補處菩薩不等同佛

No. 628 佛說未曾有正法經 (卷2) T15, p0433b

爾時尊者須菩提。前白慈氏菩薩摩訶薩言。仁者受一生記當補佛處。惟願今時入三摩地。觀缽所往示諸大眾。慈氏菩薩告須菩提言。尊者。然我受一生記。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有妙吉祥菩薩一切三摩地門。名字尚不能知。何況證入。唯妙吉祥菩薩悉能證之。所作所行無不通達。須菩提。諸佛如來所作。今我豈能知耶。是故我今神通智慧。未逮於妙吉祥菩薩。而今世尊所擲之缽。唯妙吉祥可知所住。降茲已往皆莫能知。

挪威打造種子諾亞方舟,存300萬物種

挪威打造種子諾亞方舟?

'Doomsday' seed bank to be built
http://news.bbc.co.uk/1/hi/sci/tech/4605398.stm

挪威政府現在打算在北極的一座島嶼的山上建造一個 "末日金庫",裡面將存放世界上各種已知的作物種子。挪威政府將在北極的 Spitsbergen 島(http://www.galenfrysinger.com/svalbard.htm)挖洞埋藏這些種子。

他將被設計用來抵禦世界性的大災難,例如核子戰爭,或是預防能夠毀掉全世界作物的自然災害。而種子的收集則由 Global Crop Diversity Trust來負責。

該信託的 Geoff Hawtin 告訴 BBC 說:"What will go into the cave is a copy of all the material that is currently in collections [spread] all around the world,"

Hawtin 說,目前世界上約有 1400 家種子銀行,不過絕大部份都位於政局不穩定,或是受到自然災害威脅的國家當中。他表示:"What we're trying to do is build a back-up to these, so that a sample of all the material in these gene banks can be kept in the gene bank in Spitsbergen."

挪威當局將在明年開始種子金庫的建造,她將會鑽入 Spitsbergen 島上的砂岩山脈當中。Spitsbergen 島是 Svalbard 群島的一部份,離北極點大約 966 公里。

永凍層將會確保種子在冰點以下,且種子將由厚達一公尺的強化水泥所包圍,其他保全措施還包括兩個氣密室(airlocks)以及高安全防彈門。

至於所放置的種子以及數量,都由想要使用她的國家來決定。

******************************************************************

存300萬物種 「諾亞方舟」3月動工

【聯合報/編譯張佑生/綜合報導】 2007.02.10

聖經「諾亞方舟」的概念在廿一世紀的挪威重現。挪威政府、全球多樣性信託基金及聯合國糧農組織為預防人類遭受毀天滅地的浩劫,將在北極附近興建可儲存三百萬種植物種籽的「末日地窖」,預計耗資三百萬美元(約台幣 九千九百萬元),今年三月動工,定明年冬季啟用。

「末日地窖」又被稱為「諾亞的食物方舟」,位於距離北極一千公里的斯匹茲卑爾根群島的史瓦巴德島上,高出海平面一三○公尺和建於永凍層的設計,考慮到全球暖化造成冰山融化和氣候變遷等因素。就算南極的冰完全融化,海平面上升六十一公尺,「末日地窖」仍舊安全。

未來縱然發生核子大戰、氣候突變、小行星撞地球等超級浩劫,「末世地窖」將保證仍有種籽種糧供應全人類。發起這個計畫的全球作物多樣性信託基金總裁福勒,形容「末日地窖」是全球種籽的諾亞方舟,他說:「萬一出現最糟糕的情況,人類可以從頭再來,建立農業。」

「末世地窖」隨時保持攝氏零下十八度的低溫,內有兩個房間,面積各為三百七十五平方公尺(約一百十四坪)。房間設有一排排金屬架,放置大批塑膠盒,每個盒子裝著放在聚乙烯信封內的四百個樣本,每個樣本包含五百個種子。

福勒打趣說,地窖不需派人駐守,因為山頭野嶺有北極熊出沒。他指出,這會是最安全的地窖。挪威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挪威社會穩定,有一個民主政體,是建立「末日地窖」的理想地點。

2007年7月18日 星期三

意識滅七種識亦滅

 No. 670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卷2) T16, p0496a

復次大慧。諸外道有四種涅槃。云何為四。謂性自性非性涅槃。種種相性非性涅槃。自相自性非性覺涅槃。諸陰自共相相續流注斷涅槃。是名諸外道四種涅槃。非我所說法。大慧。我所說者。妄想識滅名為涅槃。


大慧白佛言。世尊。不建立八識耶。佛言。建立。大慧白佛言。若建立者。云何離意識非七識。佛告大慧。彼因及彼攀緣故七識不生意識者。境界分段計著生。習氣長養藏識意俱我我所計著思惟因緣生。不壞身相藏識因攀緣自心現境界計著心聚生。展轉相因。譬如海浪。自心現境界風吹。若生若滅亦如是。是故意識滅七識亦滅。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不涅槃性   所作及與相
 妄想爾炎識   此滅我涅槃
 彼因彼攀緣   意趣等成身
 與因者是心   為識之所依
 如水大流盡   波浪則不起
 如是意識滅   種種識不生



 No. 672 大乘入楞伽經 (卷3) T16, p0605c

「復次大慧。涅槃有四種。何等為四。謂諸法自性無性涅槃。種種相性無性涅槃。覺自相性無性涅槃。斷諸蘊自共相流注涅槃。大慧。此四涅槃是外道義。非我所說。大慧。我所說者。分別爾炎識滅名為涅槃。


大慧言。世尊。豈不建立八種識耶。佛言建立。大慧言。若建立者。云何但說意識滅非七識滅。佛言。大慧。以彼為因及所緣故。七識得生。大慧。意識分別境界起執著時。生諸習氣長養藏識。由是意俱我我所執思量隨轉無別體相。藏識為因為所緣故。執著自心所現境界。心聚生起展轉為因。大慧。譬如海浪自心所現境界風吹而有起滅。是故意識滅時七識亦滅。爾時世尊重說頌曰


 我不以自性   及以於作相
 分別境識滅   如是說涅槃
 意識為心因   心為意境界
 因及所緣故   諸識依止生
 如大瀑流盡   波浪則不起
 如是意識滅   種種識不生

菩提不從因緣而得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4) T19, p0121c

即時阿難在大眾中。頂禮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現說殺盜婬業。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心中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從人得。斯則因緣皎然明白。云何如來頓棄因緣。我從因緣心得開悟。世尊此義何獨我等年少有學聲聞。今此會中大目犍連。及舍利弗須菩提等。從老梵志聞佛因緣。發心開悟得成無漏。今說菩提不從因緣。則王舍城拘舍梨等。所說自然成第一義。惟垂大悲開發迷悶

佛告阿難。即如城中演若達多。狂性因緣若得滅除。則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緣自然理窮於是。阿難演若達多頭本自然本自其然無然非自。何因緣故怖頭狂走。若自然頭因緣故狂。何不自然因緣故失。本頭不失狂怖妄出。曾無變易何藉因緣。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際狂何所潛。不狂自然。頭本無妄。何為狂走。若悟本頭。識知狂走。因緣自然俱為戲論。是故我言。三緣斷故。即菩提心。菩提心生。生滅心滅。此但生滅。滅生俱盡。無功用道。若有自然。如是則明。自然心生。生滅心滅。此亦生滅。無生滅者。名為自然。

六波羅密真義

No. 671 入楞伽經 (卷8) T16, p0559c

大慧復白佛言。世尊。如來常說滿足六波羅蜜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何等為六波羅蜜。云何滿足。

佛告大慧菩薩言。大慧。波羅蜜差別有三種。謂世間波羅蜜。出世間波羅蜜。出世間上上波羅蜜。

大慧。言世間波羅蜜者。愚癡凡夫執著我我所法墮於二邊。為於種種勝妙境界行波羅蜜。求於色等境界果報。大慧。愚癡凡夫行尸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乃至生於梵天。求五神通世間之法。大慧。是名世間諸波羅蜜。

大慧。言出世間波羅蜜者。謂聲聞辟支佛。取聲聞辟支佛涅槃心。修行波羅蜜。大慧。如彼世間愚癡凡夫。為於自身求涅槃樂。而行世間波羅蜜行。聲聞緣覺亦復如是。為自身故求涅槃樂。行出世間波羅蜜行。而乃求彼非究竟樂。

--(編按:布施)
大慧。出世間上上波羅蜜者。如實能知。但是自心虛妄分別見外境界。爾時實知惟是自心見內外法。不分別虛妄分別。不取內外自心色相故。菩薩摩訶薩如實能知一切法故行檀波羅蜜。為令一切眾生得無怖畏安隱樂故。是名檀波羅蜜。

--(編按:持戒)
大慧。菩薩觀彼一切諸法。不生分別隨順清涼。是名尸波羅蜜。

--(編按:忍辱)
大慧。菩薩離分別心。忍彼修行。如實而知。能取可取境界非實。是名菩薩羼提波羅蜜。

--(編按:精進)
大慧。菩薩云何修精進行。初中後夜常勤修行。隨順如實法斷諸分別。是名毘梨耶波羅蜜。

--(編按:禪定)
大慧。菩薩離於分別心。不隨外道能取可取境界之相。是名禪波羅蜜。

--(編按:般若)
大慧。何者菩薩般若波羅蜜。菩薩如實觀察自心分別之相。不見分別不墮二邊。依如實修行轉身。不見一法生不見一法滅。自身內證聖行修行。是名菩薩般若波羅蜜。

大慧。波羅蜜義如是滿足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空無常剎那   愚分別有為
  如河燈種子   空無常剎那
  分別剎那義   剎那亦如是
  剎尼迦不生   寂靜離所作
  一切法不生   我說剎那義
  物生即有滅   不為凡夫說
  分別相續法   妄想見六道
  若無明為因   能生諸心者
  乃至色未生   中間依何住
  即生即有滅   餘心隨彼生
  色不一念住   觀於何法生
  依何因生法   心無因而生
  是故生不成   云何知念壞
  修行者證定   金剛佛舍利
  光音天宮殿   世間不壞事
  其如證法實   如來智成就
  比丘證平等   云何念不住
  乾闥婆幻色   何故念不住
  無四大見色   四大何所為

清單 - 唯識法相諸經

‧楞伽經(三種譯本)
‧解深密經(二種譯本)
‧大乘密嚴經
‧瑜伽師地論
‧現觀莊嚴論
‧攝大乘論
‧成唯識論
‧百法明門論

2007年7月17日 星期二

阿羅漢辟支佛所証皆如來方便有餘不了義說

No. 353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卷1) T12, p0219b

一乘章第五

佛告勝鬘。汝今更說一切諸佛所說攝受正法。勝鬘白佛。善哉世尊。
唯然受教。即白佛言。世尊。攝受正法者是摩訶衍。何以故。摩訶衍
者。出生一切聲聞緣覺世間出世間善法。世尊。如阿耨大池出八大河
。如是摩訶衍。出生一切聲聞緣覺世間出世間善法。世尊。又如一切
種子皆依於地而得生長。如是一切聲聞緣覺世間出世間善法。依於大
乘而得增長。是故世尊。住於大乘攝受大乘。即是住於二乘攝受二乘
一切世間出世間善法。如世尊說六處。何等為六謂正法住。正法滅。
波羅提木叉。比尼。出家。受具足。為大乘故說此六處。何以故。正
法住者。為大乘故說。大乘住者。即正法住。正法滅者。為大乘故說
。大乘滅者。即正法滅。波羅提木叉。比尼。此二法者。義一名異。
比尼者即大乘學。何以故。以依佛出家而受具足。是故說大乘威儀戒
是比尼是出家是受具足。是故阿羅漢。無出家受具足。何以故。阿羅
漢依如來出家受具足故。阿羅漢歸依於佛。阿羅漢有恐怖。何以故。
阿羅漢於一切無行怖畏想住。如入執劍欲來害己。是故阿羅漢無究竟
樂。何以故。世尊。依不求依如眾生無依彼彼恐怖。以恐怖故則求歸
依。如阿羅漢有怖畏。以怖畏故。依於如來。。世尊。阿羅漢辟支佛
有怖畏。是故阿羅漢辟支佛。有餘生法不盡故。有生有餘梵行不成故
。不純事不究竟故。當有所作。不度彼故。當有所斷。以不斷故。去
涅槃界遠。何以故。唯有如來應正等覺得般涅槃。成就一切功德故。
阿羅漢辟支佛。不成就一切功德。言得涅槃者。是佛方便。唯有如來
得般涅槃。成就無量功德故。阿羅漢辟支佛。成就有量功德。言得涅
槃者。是佛方便。唯有如來得般涅槃。成就不可思議功德故。阿羅漢
辟支佛。成就思議功德。言得涅槃者。是佛方便。唯有如來得般涅槃
。一切所應斷過皆悉斷滅。成就第一清淨。阿羅漢辟支佛有餘過。非
第一清淨。言得涅槃者。是佛方便。唯有如來得般涅槃。為一切眾生
之所瞻仰。出過阿羅漢辟支佛菩薩境界。是故阿羅漢辟支佛。去涅槃
界遠。言阿羅漢辟支佛觀察解脫四智究竟得蘇息處者。亦是如來方便
^^^^^^^^^^^^^^^^^^^^^^^^^^^^^^^^^^^^^^^^^^^^^^^^^^^^^^
。有餘不了義說。何以故。有二種死。何等為二。謂分段死。不思議
^^^^^^^^^^^^^^^
變易死。分段死者。謂虛偽眾生。不思議變易死者。謂阿羅漢辟支佛
大力菩薩意生身乃至究竟無上菩提。二種死中。以分段死故。說阿羅
漢辟支佛智我生已盡。得有餘果證故。說梵行已立。凡夫人天所不能
辦。七種學人先所未作。虛偽煩惱斷故。說所作已辦。阿羅漢辟支佛
所斷煩惱更不能受後有故。說不受後有。非盡一切煩惱。亦非盡一切
受生故說不受後有。

阿羅漢惟盡麤惑非是法器

No. 355 入法界體性經 (卷1) T12, p0236a

爾時世尊告長老舍利弗言。舍利弗。汝來入聽。文殊師利辯才耶。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我甚樂聞。今在室外。欲聽世尊及文殊師利童子所說。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令長老舍利弗得入聽法。爾時世尊告長老舍利弗言。舍利弗汝來前入。舍利弗言善哉世尊。即前入室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文殊師利言。長老舍利弗。汝見何義故而來此耶。舍利弗言。文殊師利。我欲聽法故來此耳。此處應有最勝法義。以有文殊師利與世尊共處。各有論說必有妙美。當有甚深最勝法義。

時文殊師利言。如是如是。舍利弗。我說甚深最勝法。舍利弗言。文殊師利。此說法以何義為甚深最勝。

文殊師利言。舍利弗。此法難知。以無器故。凡所說無所發起。此所說法不為發起故。凡夫亦不為發起。阿羅漢法亦不為發起。如來法起發此說法。以無所依無能依故。發此說法。是故說法平等。平等無有住處。畢竟寂靜。說諸法故。此無所住故稱最勝。

舍利弗言。文殊師利。以何義故作如是說。阿羅漢漏盡非受此法器。文殊師利言。長老舍利弗。阿羅漢者惟盡欲瞋癡等麤惑故。彼何能作器。舍利弗。以是義故我作如是言。阿羅漢漏盡非此法器。

阿羅漢定力可退墮,慧力未退

No. 99 雜阿含經 (卷39) T02, p0286a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毘婆羅山七葉樹林石室中

時。有尊者瞿低迦。住王舍城仙人山側黑石室中。獨一思惟。
不放逸行。修自饒益。時受意解脫身作證。數數退轉。一.二
.三.四.五.六反退。還復得。時受意解脫身作證。尋復退


彼尊者瞿低迦作是念。我獨一靜處思惟。不放逸行。精勤修習
。以自饒益。時受意解脫身作證。而復數數退轉。乃至六反。
猶復退轉。我今當以刀自殺。莫令第七退轉



No. 26 中阿含經 (卷30) T01, p0616a

  (一二七)中阿含大品福田經第十一(第三念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給孤獨居士往詣佛所。稽首佛足。卻坐一面。白曰。世尊
。世中為有幾福田人

世尊告曰。居士。世中凡有二種福田人。云何為二。一者學人。
二者無學人。學人有十八。無學人有九。居士。云何十八學人。
信行.法行.信解脫.見到.身證.家家.一種.向須陀洹.得
須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中般涅槃
.生般涅槃.行般涅槃.無行般涅槃.上流色究竟。是謂十八學
人。居士。云何九無學人。思法.昇進法.不動法.退法.不退
法.護法護則不退。不護則退.實住法.慧解脫.俱解脫。是謂
九無學人


=========================================================
【註】上文所言應只退禪定力及五神通,不退慧力及漏盡通。若
漏盡通亦可退,無有是處

阿羅漢三毒餘習未盡

No. 1509 大智度論 (卷11) T25, p0138c

如說阿婆檀那經中。佛在祇洹住晡時經行。舍利弗從佛經行。
是時有鷹逐鴿。鴿飛來佛邊住。佛經行過之影覆鴿上。鴿身安
隱怖畏即除不復作聲。後舍利弗影到鴿。便作聲戰怖如初。舍
利弗白佛言。佛及我身俱無三毒。以何因緣佛影覆鴿。鴿便無
聲不復恐怖。我影覆上鴿便作聲戰慄如故。佛言。汝三毒習氣
^^^^^^^^^^^^^^^^
未盡。以是故汝影覆時恐怖不除。汝觀此鴿宿世因緣幾世作鴿
^^^^^
。舍利弗即時入宿命智三昧。觀見此鴿從鴿中來。如是一二三
世乃至八萬大劫常作鴿身。過是已往不能復見。舍利弗從三昧
起白佛言。是鴿八萬大劫中常作鴿身。過是已前不能復知。佛
言。汝若不能盡知過去世。試觀未來世此鴿何時當脫。舍利弗
即入願智三昧。觀見此鴿一二三世乃至八萬大劫未脫鴿身。過
是已往亦不能知。從三昧起白佛言。我見此鴿從一世二世乃至
八萬大劫未免鴿身。過此已往不復能知。我不知過去未來齊限
。不審此鴿何時當脫。佛告舍利弗。此鴿除諸聲聞辟支佛所知
齊限。復於恒河沙等大劫中常作鴿身。罪訖得出。輪轉五道中
後得為人。經五百世中乃得利根。是時有佛度無量阿僧祇眾生
。然後入無餘涅槃。遺法在世是人作五戒優婆塞。從比丘聞讚
佛功德。於是初發心願欲作佛。然後於三阿僧祇劫。行六波羅
蜜。十地具足得作佛。度無量眾生已而入無餘涅槃。是時舍利
弗向佛懺悔白佛言。我於一鳥尚不能知其本末。何況諸法。我
若知佛智慧如是者。為佛智慧故。寧入阿鼻地獄。受無量劫苦
不以為難。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5) T19, p0127b

月光童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恒河沙劫。
有佛出世名為水天。教諸菩薩修習水精入三摩地。觀於身中水
性無奪。初從涕唾如是窮盡。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身中漩澓水
性一同。見水身中與世界外浮幢王剎。諸香水海等無差別。我
於是時初成此觀。但見其水未得無身。

當為比丘室中安禪。我有弟子窺窗觀室。唯見清水遍在屋中了
無所見。童稚無知取一瓦礫投於水內。激水作聲顧盻而去。我
出定後頓覺心痛。如舍利弗遭違害鬼。我自思惟今我已得阿羅
漢道久離病緣。云何今日忽生心痛。將無退失爾時童子捷來我
前說如上事。我則告言。汝更見水。可即開門入此水中除去瓦
礫。童子奉教後入定時。還復見水瓦礫宛然。開門除出。我後
出定身質如初。

逢無量佛。如是至於山海自在通王如來。方得亡身。與十方界
諸香水海。性合真空無二無別。今於如來得童真名預菩薩會。
佛問圓通我以水性一味流通。得無生忍圓滿菩提斯為第一

嫉妒心生,神通盡失

No. 694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卷1) T16, p0792a

諸天子。世中有人威德自在。或得諸定。或得神通。或有成就四神足
等。若起一念嫉妒之心。如是功德一時退失。如提婆達多愚癡厚重。
乃於我所生嫉妒意。即時自失五種神通。

爾時天帝釋白佛言。世尊。我今有疑欲有所問。言嫉妒者云何是耶。
復作是言。世尊。若有眾生見他勝己生如是念。云何令我獲彼所得。
如是之心。是嫉妒不。佛言不也。此是貪心非為嫉妒。天主其嫉妒者
。自求名利不欲他有。於有之人而生憎恚是為嫉妒。

涅槃定義及勝法涅槃

**********************************************************************
No. 670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卷2) T16, p0496a
******************************************
復次大慧。諸外道有四種涅槃。云何為四。謂性自性非性涅槃。種種相性非性涅槃。自相自性非性覺涅槃。諸陰自共相相續流注斷涅槃。是名諸外道四種涅槃。非我所說法。大慧。我所說者。妄想識滅名為涅槃。

大慧白佛言。世尊。不建立八識耶。佛言。建立。大慧白佛言。若建立者。云何離意識非七識。佛告大慧。彼因及彼攀緣故七識不生意識者。境界分段計著生。習氣長養藏識意俱我我所計著思惟因緣生。不壞身相藏識因攀緣自心現境界計著心聚生。展轉相因。譬如海浪。自心現境界風吹。若生若滅亦如是。是故意識滅七識亦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不涅槃性   所作及與相
 妄想爾炎識   此滅我涅槃
 彼因彼攀緣   意趣等成身
 與因者是心   為識之所依
 如水大流盡   波浪則不起
 如是意識滅   種種識不生

**********************************************************************
 No. 672 大乘入楞伽經 (卷3) T16, p0605c
******************************************
復次大慧。涅槃有四種。何等為四。謂諸法自性無性涅槃。種種相性無性涅槃。覺自相性無性涅槃。斷諸蘊自共相流注涅槃。

大慧。此四涅槃是外道義。非我所說。

大慧。我所說者。分別爾炎識滅名為涅槃。

大慧言。世尊。豈不建立八種識耶。
佛言建立。

大慧言。若建立者。云何但說意識滅非七識滅。
佛言。大慧。以彼為因及所緣故。七識得生。

大慧。意識分別境界起執著時。生諸習氣長養藏識。由是意俱我我所執思量隨轉無別體相。藏識為因為所緣故。執著自心所現境界。心聚生起展轉為因。

大慧。譬如海浪自心所現境界風吹而有起滅。是故意識滅時七識亦滅。

爾時世尊重說頌曰
 我不以自性   及以於作相
 分別境識滅   如是說涅槃
 意識為心因   心為意境界
 因及所緣故   諸識依止生
 如大瀑流盡   波浪則不起
 如是意識滅   種種識不生

----------------------------------------
法迄巴說明:
菩薩之涅槃,不同於阿羅漢之涅槃。阿羅漢之涅槃是指意識滅,而菩薩之涅槃是「修行勝法」(註一),因為修行勝法,而越二乘阿羅漢之境界,而因此能證「八地之無生法忍」。

此忍境界在辟支佛之上,所以,當菩薩修行勝法時,那就代表他的境界至少在七地菩薩位,於七地菩薩境界,是辟支佛無法問倒(六地菩薩仍會被辟支佛給問倒,雖然六地慧勝辟支佛,但三昧力不如八地,所以才會出現「偶爾」被問倒的現象)。

**********************************************************************
 註一
**********
-----------------------------------------------------
No. 671 入楞伽經 (卷7) T16, p0555a
-----------------------------------------------------
大慧。諸菩薩摩訶薩。承己自心三昧佛力。不入三昧樂門。墮涅槃而住。以不滿足如來地故。若彼菩薩住三昧分者。休息度脫一切眾生。斷如來種滅如來家。為示如來不可思議諸境界故。是故不入涅槃。

大慧。聲聞辟支佛墮三昧樂門法。是故聲聞辟支佛生涅槃想。大慧。諸菩薩摩訶薩。從初地來乃至七地具巧方便。觀察心意意識之想。遠離我我所取相之法。觀察我空法空。觀察同相異相。善解四無礙巧方便義。自在次第入於諸地菩提分法。

大慧。我若不說諸菩薩摩訶薩同相異相法者。一切菩薩不如實知諸地次第。恐墮外道邪見等法故。我次第說諸地相。大慧。若人次第入諸地者不墮余道。我說諸地次第相者。唯自心見諸地次第。及三界中種種行相。而諸凡夫不覺不知。以諸凡夫不覺知故。是故我及一切諸佛
。說於諸地次第之相。及建立三界種種行相。

復次大慧。聲聞辟支佛。於第八菩薩地中。樂著寂滅三昧樂門醉故。不能善知唯自心見。墮自相同相熏習障礙故。墮人無我法無我見過故。以分別心名為涅槃。而不能知諸法寂靜。

大慧。諸菩薩摩訶薩。以見寂靜三昧樂門。憶念本願大慈悲心度諸眾生。知十無盡如實行智。是故不即入於涅槃。大慧。諸菩薩摩訶薩。遠離虛妄分別之心。遠離能取可取境界。名入涅槃。以如實智知一切諸法唯是自心。是故不生分別之心。是故菩薩不取心意意識。不著外
法實有之相。而非不為佛法修行。依根本智展轉修行。為於自身求佛如來證地智故。

大慧。如人睡夢度大海水。起大方便欲度自身。未度中間忽然便寤。作是思惟。此為是實為是虛妄。彼復思惟。如是之相非實非虛。唯是我本虛妄分別不實境界。熏習因故見種種色。形相顛倒不離有無。意識熏習於夢中見。

大慧。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八地中見分別心。初地七地諸法同相。如夢如幻平等無差。離諸功用可取能取分別之心。見心心數法。為於未得上上佛法修行者令得故。

菩薩摩訶薩修行勝法。名為涅槃。非滅諸法名為涅槃
 ^^^^^^^^^^^^^^^^^^^^^^^^^^^^^^^^^^^^^^^^^^^^^^^^^^^^^

菩薩摩訶薩。遠離心意意識分別相故。得無生法忍。

大慧。第一義中亦無次第。無次第行。諸法寂靜亦如虛空。

-----------------------------------------------------
No. 671 入楞伽經 (卷3) T16, p0533b
-----------------------------------------------------
時聖者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言涅槃。涅槃者。說何等法名為涅槃。

佛告聖者大慧菩薩言。大慧。言涅槃者。轉滅諸識法體相故。轉諸見熏習故。轉心意阿梨耶識法相熏習。名為涅槃。

大慧。我及諸佛說如是涅槃法體境界空事故。

復次大慧。言涅槃者。謂內身聖智修行境界故。離虛妄分別有無法故。

大慧。云何非常。謂離自相同相分別法故。是故非常。

大慧。云何非斷。謂過去未來現在一切聖人內身證得故。是故非斷。

大慧。般涅槃者非死非滅。

大慧。若般涅槃是死法者。應有生縛故。

大慧。若般涅槃是滅法者。應墮有為法故。

是故大慧。般涅槃者非死非滅。如實修行者之所歸依故。

復次大慧。言涅槃者非可取非可舍。非此處非彼處。非斷非常。非一義非種種義。是故名為涅槃。

/* 法迄巴註:聲聞涅槃 */
復次大慧。聲聞涅槃者。觀察自相同相覺諸法故。名聲聞涅槃。

/* 法迄巴註:辟支佛涅槃 */
大慧。辟支佛涅槃者不樂憒鬧。見諸境界無常無樂無我無淨。不生顛倒相。是故聲聞辟支佛非究竟處生涅槃想故。

佛說存三守一入如來禪之成佛法

No. 273 金剛三昧經 (卷1) T09, p0370b

菩薩令彼眾生存三守一入如來禪。以禪定故。心則無喘。
大力菩薩言。何謂存三守一入如來禪。佛言。存三者。
存三解脫。守一者守一心如。入如來禪者理觀心淨如。
入如是心地。即入實際。大力菩薩言。三解脫法是何等
事。理觀三昧。從何法入。佛言。三解脫者虛空解脫。
金剛解脫。般若解脫。理觀者心如理淨無可不心。大力
菩薩言。云何存用。云何觀之。佛言。心事不二。是名
存用。內行外行。出入不二。不住一相。心無得失。一
不一地。淨心流入。是名觀之。菩薩如是之人。不在二
相。雖不出家。不住在家。雖無法服。而不具持波羅提
木叉戒。不入布薩。能以自心無為自恣。而獲聖果。不
住二乘入菩薩道。後當滿地成佛菩提。

大力菩薩言。不可思議。如是之人。非出家非不出家。
何以故。入涅槃宅。著如來衣。坐菩提座。如是之人。
乃至沙門宜應敬養。佛言。如是。何以故。入涅槃宅。
心越三界。著如來衣。入法空處。坐菩提座。登正覺地
。如是之人心超二我。何況沙門而不敬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