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30日 星期五

清單 - 佛與眾生,真心與妄心,眾生第一因

來源:http://tieba.baidu.com/f?kz=735315289
簡介:討論「佛與眾生」,「真心與妄心」,「眾生產生之第一因」

佛與眾生,真心與妄心 - 011 - 法迄巴

回覆:10樓

的確是有那麼一日,只是那一日不會在今世,所以滿足不了好奇心!

就我的解讀,您參考看看:

 1、十方法界是無始無終

 2、在十方法界相續的某一時間點及空間點

 3、有原因,或沒有原因,就產生一個最基能量,稱之為「妄」
   (注一)

 4、妄產生之後,就以「能產生之驅勢」「自我執取」

 5、由自心取自心之故,所以分別出能所對待

 6-1、由能所對待之故,所以產生「此相續之妄」之「自覺
     有我」,名之曰眾生

 6-2、由能所對待之故,所以產生「我」所相對之塵世界

 7-1、由同業相感之故,眾生彼此能互相感應對方的存在

 7-2、由別業不感之故,雖我已成佛毀壞我的世界,但眾生
     的世界依然存在



  十方法界有我加入時,我就對此十方法界有影響力度,即便我是微小的存在。

  有如舞台戲,我雖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跑龍套,但若我要砸了這齣戲還是可以在上演時作亂,有如一顆老鼠屎污染一鍋飯。

  我若成佛,則我依願力,應眾生呼求,以影響這十方法界最微方式,來加以救渡之。所以,雖然『理論上』我已成佛並毀壞我的世界,而不加入十方法界的作用,且眾生有自己的共業,但由於我並沒像二乘人不再對十方法界干擾,所以,我雖是佛,依然會對十方法界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例如,造惡業但由誦大悲咒而不再受惡報,這就違背因果律,但它就是事實!


***********************************************************
註一
********
有原因,是從某一眾生的想像中所射出能量而出生,有如河川之洄流,產生一個漩渦。

無原因,四大相摩、相蕩,於是激出一個極微細能量。

從妄出生之後,有如滾雪球,愈滾愈大,愈大愈接近有情世界。當它大到遍十方法界時,就稱為成佛。

佛與眾生,真心與妄心 - 009 - 天華靜觀

個人感覺,這是《楞嚴經》中最難理解的部分,也就是妄起的第一因問題,目前自己只能理解為:妄起之後循因緣法,妄起本身不循因緣法,就好像科學家 所說的,在奇點處一切規律都失效。儘管以自己目前凡夫的狀態還是不自覺地很想知道這個第一因,但是也記得佛說真相的究竟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的,因此 先把此一不可思議的問題放在一邊,當下切實從自己的心行修起,努力在平常的生活之中逐漸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別和執著,如此【損之又損】,相信總有一天會明 明了了。

佛與眾生,真心與妄心 - 008 - 法迄巴

以下是我回覆另一人相同的疑問。

>眾生眾生者,聚五陰而生身。呵呵~~
復:
眾生不一定須有「五蘊」。須知,無色丨界眾生又何曾有色蘊?

在楞伽經已說明,前七識皆有生滅。即便第八識的業相也是有生滅。換句話說,色受想行識五蘊都會有生滅,所以眾生不必然要五蘊具足才算是眾生。


>師兄的這段經文我認為不能解釋這個問題~
復:
您沒看懂該段經文:『此名日月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千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惱亂是人』

把「芝草麟鳳龜鶴」去掉,就是「金玉,經千萬年,不死為靈」,於是「出生」於國土。還會表現出有情眾生的行為:「年老成魔惱亂是人」。

此段經文已把眾生從「無想」至「有情」的變化說的很清楚了。

須知,眾生是會進化的!一粒電子也是眾生。

再往下分析至虛空也是眾生。楞嚴經中就有虛空神「舜若多」。

再往下分析,則一切皆從「妄為明覺」而生,如注一。而妄覺之產生,又不必有原因,如注二。

而妄一出生之後,就以「變易相續」而呈現為「我」,是以相續即是眾生,因此相續不斷,就「以此相續為自覺」「而自覺有我」。

**********************************************************
注一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4) T19, p0120a

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無明。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
^^^^^^^^^
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

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為世界靜成虛空。
^^^^^^^^^^^^^^^^^^^^^^^^^^
^^^^^^^^^^^^^^

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濕為巨海乾為洲潬。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 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炎融則成水。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交妄發生遞相為種。

以是因緣世界相續。
^^^^^^^^^^^^^
^^^^^^^^^

復次富樓那。明妄非他覺明為咎。
      ^^^^^^^^^^^^^^^^
^^^

所妄既立明理不逾。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同業相纏合離成化。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憎同想成愛。流愛為種納想 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蒱曇等。胎卵濕化隨其所應。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濕以合感化以離應。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沈。

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
^^^


**********************************************************
注二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4) T19, p0121b

佛言。妙覺明圓本圓明妙。既稱為妄雲何有因。若有所因雲何名妄。自諸妄想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雖佛發明猶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

佛與眾生,真心與妄心 - 007 - 法迄巴

佛在楞嚴經中有說明第一因的產生原因是:「如是迷因,因迷自有」(一)
又說:「既稱為妄
何有因。若有所因何名妄」(註二

就我個人的解讀,眾生之產生就是注二的狀況。再往前溯,宇宙無初始時間。

又,任意的擾動,也會產生新的眾生。例如心中想像,當下一個新的眾生又
產生。須知,小至一粒電子也是一個眾生。

*****************************************************************
注一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4) T19, p0121b

佛言妙覺明圓本圓明妙。既稱為妄
何有因。若有所因何名妄。自諸妄想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雖佛發明猶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


*****************************************************************
注二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9) T19, p0150c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

爾 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終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空善男子處敷座說法。於大眾內其形忽空。眾無所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 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或垂手足作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慾受其 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

此名日月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千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多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佛與眾生,真心與妄心 - 006 - zhoukaihuyou

佛說緣起性空,性空緣起,
道家這把勢比做盤古!
基督教則有上帝一說(切不管他們所認為的是上帝是本體不)
至於第一因至於第一因如何生起,法迄巴,期待您的解答.

佛與眾生,真心與妄心 - 005 - 午夜御風

依法迄巴先前所言,第一因系無中生有.若第一因有所依,則非第一因.我想您又有所問了:無中生有是何故?有無之分,是一道霹靂,在此之前,叫做渾沌孕育,此之前,叫做勢,這是很多事物產生的道理,至於第一因如何生起,法迄巴,期待您的解答.

佛與眾生,真心與妄心 - 004 - zhoukaihuyou

回覆:2樓
1.在下愚鈍,有些問題想請教您,還望賜教!

眾生應何而生,要是依妄業,那妄業有是應何而生?要是妄業生而不生,為眾生追妄而墮!

「佛性無生,並非滅了妄才無生,而是本就沒有生起。如大海起諸波浪,大海並非浪停才有,即便浪不停時也不離大海。而大海不隨浪生而生,不隨浪滅而滅,因此形容大海無生」


2.那為何大海要生起波浪?應風?風何來......(藏性含一切,那是起來則含,無起則藏)那又為何要起呢?

呵呵,我提的不好不知道您明白我問什麼不?(其實我的問題很簡單,第一因怎麼來的?)

佛與眾生,真心與妄心 - 002 - 法迄巴

  這裡有一個有趣的議題:「某些人把不是佛的一切定義為妄,例如世諦」,然後說,世諦是妄,第一義諦是『是真、是無生』。


  我要問這類人:把真當做無生,則佛之「成所作智」作用是否為妄?


  這是說,佛說話時,此時佛是否在妄中?若佛說話時就是妄,這就代表不能一切時都如如,這就不是佛。若佛說話時不是妄,那吾人聽得佛的聲音是有生滅,又怎能說佛使用「成所作智」時,是無妄呢?


  所以,吾人應知,當立妄之時,也同時立了真。於是在眾生之識用是妄,此用則不變,於佛用時就轉名為智、為真。


  因此,絕不能把「第一義諦立為真」,若立為真,則第一義諦就也是世諦,如此立義,理就自相混亂,令人迷惑不能得解。所以要把第一義諦立為「無生」,世諦立為真及妄。眾生是妄、業、識,佛是真、願、智。

佛與眾生,真心與妄心 - 001 - 法迄巴

  佛性、真如、法性、如來、自性......等等無量的名稱,指的就是一件事:無生。


  佛性無生,並非滅了妄才無生,而是本就沒有生起。如大海起諸波浪,大海並非浪停才有,即便浪不停時也不離大海。而大海不隨浪生而生,不隨浪滅而滅,因此形容大海無生。佛性無生也如大海一般,雖然諸妄相亂生亂滅,都不會令佛性生或滅。


  妄生時,佛性在妄中,妄滅時佛性則如如。即便妄不滅,佛性也依然如如,如如是無生滅的意思。只是在依目前已有妄的立場下,而住妄說「妄有生滅」。但修行人,是以達到第一義諦的境界為依歸,所以言則不落二邊,此故,說一切悉無生。佛性無生,妄亦無生!


  雖然大海無生滅,但要在極大暴風雨中達到自在,卻也必須浪停才行,這就是要修行之目的。


  所以,法身無生,無論眾生是否在妄中,一切時都圓滿。而報化身,則須「覺遍十方」時,才能圓滿。


  由於法身無生,是絕對,不是相對,所以,『無真亦無妄』,於第一義諦中,無佛、無菩薩、無眾生、無十方世界,連此無亦無,以無生之故。若有妄則亦將有真,有妄心時就亦有真心。以法身絕對之故,所以有真妄之相對。


  眾生在妄中,所以有妄心,因此有業、識;佛在真中,所以有真心,因此有願、智。眾生無業不輪迴,佛無願不能入輪迴。眾生有識所以有妄見,佛有智所以有真見。


  而金剛經所謂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此心即是真心,它是佛的化身智用之意思,『此心並不是指法身、佛性』,以佛性無生故,不生真心及妄心。但真心已生時,也同時圓滿報化身,被稱為佛!


  真心並不是佛性,佛性是體,真心是用,如黃金被鑄為金碗可以盛物。黃金就是體,盛物就是功用。吾人不能說盛物的功用就是黃金,但此功用也不離黃金而產生。


  真心亦是佛性!佛性雖是體,而真心之用卻不離體獨立而生,所以見波浪時,就算同見到大海。以波浪即是大海的表相之故。當然,眾生的妄心、識、業也是佛性的一個表相。


  至於真心是否為佛性,這要看是從那一角度在說事。從體、第一義諦的角度來說,本無生滅,佛性無生,真妄亦無生,所以真心無生,是以真心就是佛性。煩惱就是菩提。


  若以相用的角度來說,真妄中有生滅,而佛性無生,所以真心不是佛性。


  以上,普願見聞者得法味!
  法迄巴 合十

煩惱如何斷?無欲如何使用?

或問:

1.幸福是什麼呢?

  我認為:若是此刻覺得幸福,則可能就是幸福,也可能不是.若此時覺得幸福,而此後之苦果,正是依此時之幸福而來,則這個不是幸 福.若此時之苦,造就以後之幸福,或者此時之幸福,乃先前苦行之果,則這個幸福,似乎也不是我要的幸福.我覺得,幸福是一個相對的狀態,是有所求,有所對 待,方有幸福.幸福,即是所欲求而得之,痛苦即所不欲求而有之,或所欲求而不得.


2關於去貪愛,我有一個看法

  我覺得貪愛時而有之,時而無之.覺貪愛生 起,方可去之斷之.貪愛不生起或不覺,何言斷貪愛?若此時對治,正如習性,無因而生妄.然而覺,亦有說覺,欲覺而不得覺,亦有未說未作意而覺者,覺,似乎 是一個行動,而吾人之謂覺,只是此真覺發生前的一些動作意想或者傾向罷了.


**************************************************************

>1、幸福,即是所欲求而得之,痛苦即所不欲求而有之,或所欲求而不得
答:不作聖解


>覺,似乎是一個行動,而吾人之謂覺,只是此真覺發生前的一些動作意
>想或者傾向罷了
論:
  在達到菩薩第八不動地「能所雙泯」之前,恆有作意!

  雖然我說「無欲」即可,但眾生真能無欲嗎?非也,也是有在作
  意。

  1、恆作意於色聲香味觸五塵境產生時,而能覺知並且無住,而
    證無欲。

  2、恆作意於五塵境不作用而法塵作用時,而能覺知並且無住,
    而證無欲。

  3、恆作意於意識無想不生法塵,在行蘊時作用時,而能覺知並
    且無住,而證無欲。

  4、恆作意於行蘊已盡,但覺知識蘊生滅嘩嘩不息的識流時,而
    能覺知並且無住,而證無欲。

  5、當打破能所對待而「能所雙泯」時,則不再作意,而恆與定
    俱,入於菩薩第八不動地。


  自問:入菩薩第八不動地之後,就真的不作意嗎?

  自答:滅意識是二乘人功夫,第八地菩薩已超過二乘人境界。依
     佛法而言,有作意才有意識,第八地可以不用意識就能做
     事,所以不必作意。但還是有「作」什麼動作,卻不能稱
     之為「作意」,或許稱之為「覺明」。只是一個「覺」的
     「淨習」而已。

     所以,依此推斷,所謂「能所對待」,還是很粗糙的「
     作意」現象。因為這個作意的功能,即便吾等眾生也能用
     意識分辨的出來,所以說它是粗糙。第八地菩薩滅了能所
     對待,但只是進入更細的「覺明」狀態罷了,否則又如何
     斷塵沙惑而成佛呢?若不覺明,那豈不就等同二乘人的寂
     滅了,所以「推知」是進入「覺明」狀態!


  再問:那第八地菩薩又如何斷塵沙惑而成佛?

  自答:以覺明淨習,了知識流嘩嘩不息,於妄習種子滅後,而不
     再有助緣可令其生,則此生滅已滅時,稱之為成佛。詳見
     禪宗五祖最上乘論,及圓覺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