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1日 星期六

如來因地心行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4) T19, p0121b

富樓那言。我與如來寶覺圓明。真妙淨心無二圓滿。而我昔遭無始妄想久在輪迴。今得聖乘猶未究竟。

世尊。諸妄。一切圓滅。獨妙真常。敢問如來。一切眾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淪溺。

佛告富樓那。汝雖除疑余惑未盡。吾以世間現前諸事。今復問汝。

汝豈不聞。室羅城中演若達多。忽於晨朝以鏡照面。愛鏡中頭眉目可見。瞋責己頭不見面目。以為魑魅無狀狂走。

於意云何。此人何因無故狂走。

富樓那言。是人心狂更無他故。

佛言。妙覺明圓。本圓明妙。

  『既稱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
   自諸妄想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雖佛
   發明。猶不能返。』

  『如是迷因。因迷自有。』

  『識迷無因。妄無所依。
   尚無有生。欲何為滅?』

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

  『況復無因。本無所有。』

如彼城中演若達多。豈有因緣自怖頭走。忽然狂歇頭非外得。縱未歇狂亦何遺失。

富樓那。妄性如是。因何為在。

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註一)。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週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
註一
*********
緣於古代翻譯梵文時没有句讀習慣之故,這裡有二種解讀方式,「世間」、「業果」、「眾生」是第一種方式。「業」、「果」、「眾生」是第二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之解釋:

 世間:泛指三界。

 業果:自己所受的果報。

 眾生:使自己輪迴的生滅執著心。眾生原意是指「數取趣」,中
    文意思就是致使不斷輪迴的執著心,及其所呈現的現象。


第二種方式之解釋:

 業:指業力。一種驅使因、緣和合的力量,從個人的偏計所執
   性、依他起性的習氣而得力。也就是要『根塵相觸不生貪
   瞋』(例如,不要看到裸女就有淫慾),如此,若可以就
   「無業力」,也不會種業因,也不會得到業果。若不可,
   則反之!


 果:指所受業因與外緣和合之果報。有人受報就反增善惡業因。

   所謂惡因,例如,愈努力工作就得到更多金錢,因此而生
   貪染之心,想一直更努力工作。這是錯誤的心行!應該以
   「那是我的菩提誓願,所以我無所住而做」,或「只是用
   心平等而做,沒有任何貪慾寄住」。

   這心態如何體會呢?

   請試著去體驗,當您看到路邊小石子時,會有淫慾心嗎?
   會有想吃它的食慾心嗎?會有想要趕快去擁有它的貪慾心
   嗎?若沒有,『當下的心行』,就稱為『平等心』、『無
   所住心』。


   所謂善因,例如,看到活不下去生活悲慘的人,吾人去服
   務他們,而使他們能活下去,或快樂的活下去。因此,心
   中跟著有一種快樂的、高興的心情、情緒。吾人這行為是
   已種下善因,未來也會得到善報,但卻落入輪迴中!『菩
   薩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眾生:輪迴名為眾生,生滅名為眾生。總而言之,「妄」就是
    眾生。

   眾生是指六根觸六塵之後,所呈現象,依楞嚴經定義,共
   有十二大類。連土、木、金、石都是眾生。也就是說,吾
   人不要在「六根觸六塵產生六識之時」「而有貪瞋」,這
   會染習。

   所以,不要一直看外面,也不必看裡面,只需要「無慾」
   即可。

   如圓覺經所云:「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
      於諸妄心,亦不熄滅。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上述偈語,重點在前四句。


   禪宗之法,是教外別傳,它的義趣與上述圓覺經偈是一致
   的!(若您能「體悟」上述經偈,就能了知禪宗的正確修
   行方式)。它的宗旨就是「依因觸緣」而導致斷妄!

   所以,若有在看古德之語錄(如宗鏡錄、指月錄等等),
   就會發現許多古代大師都是「依因觸緣」而斷妄證真。


   吾人如何行「依因觸緣」方法呢?

   首先,就是要「先悟無生」,瞭解無生之意義。


   其次,要「立志」依所悟無生而行。無論是身行、口行
   還是心行都皆如此,但心為牛,身口為車,牛車不行,
   就要打牛,不要打車。(請參考圓覺經中之「淨覺心」
   的說明)


   再次就是要「實踐」!


   反覆的去實踐,雖然經常性的「心不平等」,但在遇到
   適合外緣時,就能當下斷惑,如六祖慧能所說:「一悟
   即至佛地」。這裡的「悟」已是指證悟,不是理悟。


   我個人立有「斷惑六支」,也可以參考之!


   斷惑六支之每一支都重要,但重中之重是「立志」!也
   就是要「下決心」!當吾人已決定做某事時,身口就會
   跟著去實踐(若所下決心不合時宜,如要當總統,那可
   能還是會去實踐,只是敗下陣的機率就變的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