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

菩薩依地立名及其特徵

No. 1604 大乘莊嚴經論 (卷13) T31, p0657c

菩薩依地立名。偈曰

初三三行淨 次三三慢斷

後三覺捨化 第十有四名


釋曰。

於十地中建立十菩薩名。


初三三行淨者。

初地名見淨。菩薩得人法二見對治智故。

第二地名戒淨。菩薩微細犯垢永無體故。

第三地名定淨。菩薩諸禪三昧得不退故。


次三三慢斷者。

第四地名斷法門異慢。菩薩於諸經法。破起差別慢故。

第五地名斷相續異慢。菩薩入十平等心於一切相續得平等故。

第六地名斷染淨異慢。菩薩如性本淨客塵故。染能住緣起法。如不起黑白差別見故。


後三覺捨化者。

第七地名得覺。菩薩住無相力。能念念中修三十七覺分故。

第八地名行捨。菩薩住無功用無相故。亦名淨土。菩薩方便行與不退地菩薩合故。

第九地名化眾生。菩薩能成熟一切眾生故。

第十有四名者。
一名大神通。菩薩得大神通故。
二名滿法身。菩薩具無量三昧門陀羅尼門故。
三名能現身。菩薩住兜率天等示相身故。
四名受職。菩薩於諸佛所得受職故。

已說菩薩依地立名。

菩薩十一地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三


菩薩十一住相。偈曰

證空證業果 住禪住覺分

觀諦觀緣起 無相無功用

化力淨二門 及以菩提淨

以此諸所說 立地相應知


釋曰。

十一住者即十一地。住者名地故。

證空者顯初住相。多住人法二無我故。

證業果者顯第二住相。證業及果不壞能護戒故。

住禪者顯第三住相。能生欲界而不退禪故。

住覺分者顯第四住相。能入生死而不捨覺分故。

觀諦者顯第五住相。以明教化惱。唯惱心以我無故。

觀緣起者顯第六住相。能不起染心而依緣起受生故。

無相者顯第七住相。行雖功用而上參一道。多住無相故。

無功用者顯第八住相。雖淨佛土而無起作。多住無功用故。

化力者顯第九住相。四辯自在能成熟一切眾生故。

淨二門者顯第十住相。三昧門陀羅尼門極清淨故。

淨菩提者顯第十一住相。一切智障斷究竟故。已說菩薩十一住相。


註:
上述「證空者顯初住相。多住人法二無我故。」之證空,應是指
斷分別人我二執,破見惑而無疑於空性,並不是斷三毒之證空。

釋迦牟尼佛入滅之後,所至之處

No. 309 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 (卷1) T10, p0968b

如我今身必當入於無餘泥洹。不永滅度亦復留化。在賢明土將無數眾。前後圍繞說微妙法。


最勝當知。賢明去此北方度十三億恒河沙等諸佛剎土。彼有世界名不動轉。有佛號照意如來至真等正覺。現在說法不動轉界。亦無聲聞緣覺之名。純諸登位大乘行人。布施戒忍精進禪定。以神通慧而自娛樂。無極之智纏絡其身。隨時分別章句深妙。慈悲喜護等如虛空。觀前眾生知其志性。為雨甘露無極法味。其服食者無瞋恨結。行三三昧空無想願。拔濟生死立無為岸。降魔塵勞懷害之毒。彼佛神足感動變化。周旋往反無量佛土。


彼受訓者。不知是化謂為真佛。過去恒沙諸佛世尊。皆留化佛。接緣眾生使獲無為是故如來隱形適化不可思議。方將來佛慈氏等輩。亦各有化如來之像開導眾生。我雖滅度彼化佛身亦不滅度。

菩薩不於無形滅苦

No. 309 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 (卷2) T10, p0974a

如是最勝。修成菩薩欲成無上正真之道等正覺者。


常當思惟心念去離九眾生居。一切眾生我人壽命無所希望。
所作因緣皆悉避之。亦莫思惟俗間之念。消除一切眾念之想



修成菩薩。復於十五殊特之心。向法次法進成其道。從第一
法入苦法忍。增於善根同無漏行。從於五住至得如來。悉具
善根思惟欲愛。


五住菩薩斷除欲愛。滅不善根住于欲界。執忍苦慧思惟苦本
。無形界中無色之身。不得思惟苦之無本。是故菩薩不於無
形除欲界法。


註:
(1) 以上五住是舊譯,新譯五地。
(2) 無形,應該是泛指色界及無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