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7日 星期五

【經文典故】心常空寂空性無住。心無有住乃是無生

**************************
其它應參考經典
**************************
  【經文典故】無生及無生法忍


************************************************************
No. 273 金剛三昧經 (卷1) T09, p0366b


爾時尊者。從三昧起。而說是言。諸佛智地入實法相。決定性故。方便神通皆無相利。一覺了義難解難入。非諸二乘之所知見。唯佛菩薩乃能知之。可度眾生皆說一味。


爾時解脫菩薩。即從座起合掌胡跪。而白佛言。尊者。若佛滅後。正法去世。像法住世。於末劫中。五濁眾生。多諸惡業輪迴三界無有出時。願佛慈悲為後世眾生。宣說一味決定真實。令彼眾生等同解脫。


佛言。善男子。汝能問我出世之因。欲化眾生。令彼眾生獲得出世之果。是一大事不可思議。以大慈故。以大悲故。我若不說即墮慳貪。汝等一心諦聽諦聽。為汝宣說。


善男子。若化眾生無生於化。不生無化其化大焉。令彼眾生皆離心我。一切心我本來空寂。若得空心心不幻化。無幻無化即得無生。無生之心在於無化。


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眾生之心性本空寂。空寂之心體無色相。云何修習得本空心。願佛慈悲為我宣說。

(法迄巴註:
本即無生,無佛無眾生,但以眾生顛倒,於無生中「妄執」生滅,如見空花。所以墮於輪迴中。此輪迴本非有,顛倒夢有,若能覺夢,了不可得)


佛言。菩薩。一切心相本來無本。本無本處空寂無生。若心無生即入空寂。空寂心地即得心空。


善男子。無相之心無心無我。一切法相亦復如是。


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一切眾生。若有我者。若有心者。以何法覺。令彼眾生出離斯縛。


佛言。善男子。若有我者。令觀十二因緣。十二因緣本從因果。因果所起興於心行。心尚不有何況有身。若有我者令滅有見。若無我者令滅無見。若心生者令滅滅性。若心滅者令滅生性。滅是見性。即入實際。


何以故。本生不滅本滅不生。不滅不生不生不滅。一切諸法亦復如是。


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若有眾生。見法生時令滅何見。見法滅時令滅何見。


佛言。菩薩。若有眾生。見法生時令滅無見。見法滅時令滅有見。若滅是見得法真無。入決定性決定無生。


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令彼眾生住於無生是無生也。


佛言。住於無生。即是有生。何以故。無住無生乃是無生。菩薩。若生無生以生滅生。生滅俱滅本生不生。心常空寂空性無住。心無有住乃是無生。


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心無有住有何修學。為有學也為無學也。


佛言。菩薩無生之心。心無出入。本如來藏性寂不動。亦非有學亦非無學。無有學不學。是即無學。非無有學。是為所學。


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云何如來藏性寂不動。


佛言。如來藏者。生滅慮知相。隱理不顯。是如來藏性寂不動。


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云何生滅慮知相。


佛言。菩薩。理無可不。若有可不。即生諸念。千思萬慮。是生滅相。


菩薩。觀本性相理自滿足。千思萬慮不益道理。徒為動亂。失本心王。若無思慮。則無生滅。如實不起。諸識安寂。流注不生。得五法淨。是謂大乘。


菩薩。入五法淨。心即無妄。若無有妄。即入如來自覺聖智之地。入智地者。善知一切從本不生。知本不生。即無妄想。


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無妄想者。應無止息。


佛言。菩薩。妄本不生。無妄可息。知心無心。無心可止。無分無別。現識不生。無生可止。是則無止。亦非無止。何以故。止無止故。
(法迄巴註:這一段從本說法很重要。可參考註一圓覺經文,乃從現象說法)


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若止無止。止即是生。何謂無生。

(法迄巴註:佛前段經文已說過無生道理,此次解脫菩薩又重複問一次
=> 佛言。住於無生。即是有生。何以故。無住無生乃是無生。
   菩薩。若生無生以生滅生。生滅俱滅本生不生。心常空寂空
   性無住。心無有住乃是無生。
)



佛言。菩薩。當止是生。止已無止。亦不住於無止。亦不住於無住。云何是生。


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無生之心。有何取捨。住何法相。


佛言。無生之心。不取不捨。住於不心。住於不法。


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云何住於不心。住於不法。


佛言。不生於心。是住不心。不生於法。是住不法。


善男子。不生心法。即無依止。不住諸行。心常空寂。無有異相。譬彼虛空無有動住。無起無作無彼無此。得空心眼。得法空身。五陰六入悉皆空寂。


善男子。修空法者。不依三界。不住戒相。清淨無念。無攝無放。性等金剛。不壞三寶。空心不動。具六波羅蜜。


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六波羅蜜者。皆是有相。有相之法。能出世也。


佛言。善男子。我所說六波羅蜜者。無相無為。


何以故。若人離欲。心常清淨。實語方便。本利利人。是檀波羅蜜。


志念堅固。心常無住。清淨無染。不著三界。是尸波羅蜜。


修空斷結。不依諸有。寂靜三業。不住身心。是羼提波羅蜜。


遠離名數。斷空有見。深入陰空。是毘梨耶波羅蜜。


俱離空寂。不住諸空。心處無住。不住大空。是禪波羅蜜。


心無心相。不取虛空。諸行不生不證寂滅。心無出入。性常平等。諸法實際。皆決定性。不依諸地。不住智慧。是般若波羅蜜。
(法迄巴註:特別注意「不證」二字,它指「不住、不受縛於」之意思,他處許多經典也同這意義)



善男子。是六波羅蜜者。皆獲本利。入決定性。超然出世。無礙解脫。


善男子。如是解脫法相。皆無相行。亦無解不解。是名解脫。


何以故。解脫之相。無相無行。無動無亂。寂靜涅槃。亦不取涅槃相。
(法迄巴註:此段可參考六祖壇經中的無相三昧、一行三昧)


解脫菩薩聞是語已。心大欣懌得未曾有。欲宣義意。而說偈言

  大覺滿足尊   為眾敷演法
  皆說於一乘   無有二乘道
  一味無相利   猶如太虛空
  無有不容受   隨其性各異
  皆得於本處   如彼離心我
  一法之所成   諸有同異行
  悉獲於本利   滅絕二相見
  寂靜之涅槃   亦不住取證
  入於決定處   無相無有行
  空心寂滅地   寂滅心無生
  同彼金剛性   不壞於三寶
  具六波羅蜜   度諸一切生
  超然出三界   皆不以小乘
  一味之法印   一乘之所成


爾時大眾聞說是義。心大欣懌。得離心我。入空無相。恢廓曠蕩。皆得決定。斷結盡漏。


*************************************************************
註一
************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4a

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花從空而有。幻花雖滅空性不壞。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是故。幻滅名為不動。


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離遠離幻。亦復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諸幻雖盡。不入斷滅。

(法迄巴註:這裡「斷滅」可以理解成「無想定」或阿羅漢之「滅盡定」 )


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賢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 
  無始幻無明   皆從諸如來 
  圓覺心建立   猶如虛空花 
  依空而有相   空花若復滅 
  虛空本不動   幻從諸覺生 
  幻滅覺圓滿   覺心不動故
  若彼諸菩薩   及末世眾生 
  常應遠離幻   諸幻悉皆離 
  如木中生火   木盡火還滅 
  覺則無漸次   方便亦如是

************************************************************
2017-1124 補註

佛於《大乘入楞伽經》開示﹕我所說者。分別爾炎識滅。名為涅槃。

分別爾炎識,在三藏十二部中沒有找到定義,如我所知,它是指意識。意識滅時,意根同時滅,此時涅槃!但應該沒有滅識陰,但在《楞嚴經》五十陰魔經文中,也開示聲聞、緣覺並沒有破識陰,只在識陰的第8、第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