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無欲頓覺法

《圓覺經》云:「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這又是一種無欲法的解釋,因緣時節成熟用此法可以頓覺入佛地。


以前,我還一直無法理解「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這六句的真義,總以為是贅語不必理它們,功夫用在「不起妄念」即可,但大悟(註1)後始明白,它們的真正意義。


原來,功夫用在無欲之上固然是正確的,以無欲之故,所以「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但又以事功未徹,還在輪迴中,所以也必然會有妄念生起,而為了避免凡夫心對功夫起影響,所以就造此六句。


為何說凡夫心對功夫起影響呢?


因為,若有了知,則此「了知」又是一個妄念!「了知妄念」是頭上安頭,多此一舉。


所以,為了避免後六句妄念所左右,於「無欲」的功夫要用更多幾倍功才行,否則恐怕心被前境所轉。不過,能用這八句的人,大約至少是已斷見惑的人,相信這類人知道好歹。


---
過去不可能沒注意此八句偈,只是修行法不同,沒有辦法深入此八句偈的後六句罷了。例如使用「禪那法(念數門)」,又怎可令己「住妄想境,不加了知」,若不了知,這就失心隨業力輪迴去了。


《圓覺經》的三種淨觀都是成佛法,但用法不同乃至相反。例如奢摩他以取靜為主(偏止);而三摩缽提反而要常去思惟(偏觀);至於禪那,則是當下要能察知心念生滅(由察知而直接斷煩惱),法法都不同。至我前幾日所悟「無欲頓覺法」,其基本反而只要求專注在「無欲」(不相續生滅)功夫就行了,其餘一律不管。


所謂「其餘一律不管」,是指若輪迴習氣生起,生就讓它生吧,反正它也必自滅!老子就只專注在無欲(不相續)功夫就行了。這也是《六祖壇經》四句偈「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之真義。


至於為何要這麼的用功,如開題帖所說明:

    因為,若有了知,則此「了知」又是一個妄念!
    「了知妄念」是頭上安頭,多此一舉。


所以,要用這個「無欲頓覺法」,一定要先得法眼淨,對於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所有一切都在生滅中的現象而無疑。且認同佛性無生如虛空,不隨生滅之浮雲而有生滅。以一切無生之故,所以我當下又何必妄生相續心!不但相續心不生,去了知相續生滅相又同樣是一個生滅相,所以也不必去了知。所以,「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
靠頓悟就能斷惑,那是非常上等利器的人,我猜測「可能沒有這種人」。但我個人倒以為還是有人的根器適合「頓覺法」。


所謂「頓覺法」,我目前所悟就只有一種:「無欲」。


查看註1網址帖子,一樓的指月錄中揭示了四祖道信對牛頭山法融禪師的開示:外境無好醜。所有善惡都是修行人自心在作祟。若人心無欲,則當下平等無愛憎,這也符合斷除十二因緣之「愛、取、有」任一緣,也能解脫輪迴,乃至斷無明而成佛(註2)。


至於要用有為法、無為法哪一個比較恰當,這要依人根器而定,如同《楞嚴經》二十五圓通章中有許多大阿羅漢乃至菩薩也是使用有為法而入。


我個人多年來,就是以斷欲為主要修行方式,經過這麼多年的經驗,使得我對於「轉念」的功夫就很適應,而因此適合「無欲」的功夫使用。


所謂轉念,也是「處事以智」的一種。這指不以情緒做事,而以理性智慧來判斷。若修行人當下被外境所染時,在察知時就轉個心念,於是心中的好惡情緒會跟著轉變。原來喜歡的,就有定力可以拒絕。例如,看到A片妖怪打架,轉個念作不淨觀,就只看到腐肉、膿血、蛆蟲,於是淫欲當下就熄滅而沒有觀看的欲習。


上述的「轉念」是無欲頓覺法的輔助方法之一,因為修行人還沒斷貪瞋,所以觸六塵仍有欲習產生之故。


至於使用有為法,若是基於「已悟淨圓覺,持淨覺力用功」,那麼它的效果也與用無欲頓覺法一樣,都是「隨順覺性」,都是正確的成佛修行法,例如《圓覺經》之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法,都是成佛法。


今日,我本人對於「無欲頓覺法」,已與往昔頓修法有所不同,其實佛在《楞嚴經》中早就已揭示修行人用功的方式,也就是「因地發心,同果地覺」,一直保持在這個無欲境界中,不需要生心去做什麼,也不必再用「轉念」的主動對治功夫,只需要「不相續現前欲習」即可。


所有的生滅,都是吾人去相續它而產生,不去相續它,它自動消滅。所以功夫用在「不去相續」,其結果就是「無欲」。參考《楞嚴經》開示:

  富樓那。妄性如是。因何為在。

  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
  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週法界。
  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
註1
*********
大悟了 => http://fatsiba.blogspot.tw/2015/11/blog-post_26.html



*****************************************************************
註2
*********
見十二緣者即是見佛性
=> http://fatsiba.blogspot.tw/2011/01/blog-post_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