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9日 星期一

性是什麼,何謂見性?

>請問,你們說的性是什麼?
復:
  性,是心生。若依照訓詁學則心能生並有所生才是性,若心不生,則無性。


  依目前了義佛法來看,性則是指無生之用辭。若本來無生,則不必語,但若
  不語,則庸俗人又不了知,所以須有用辭、用語來表達這個無生義理,於是
  「性」 字,就被中國人拿來用。


正確對性的理解,乃至了義之定義,都是指佛性、法性之類第一義諦的意義
。所謂第一義諦,是指無生。


>怎麼才是見了性了?
復:
  無生的境界,如同虛空。浮云自生自滅於虛空中,而虛空不隨浮云生滅而生
  滅。所以,浮云不是虛空,虛空也不是浮云,二者互不影響,但浮云所在之
  處,卻離不開虛空。


  性是無生如虛空,眾生如浮云,所以有眾生之處,皆離不開性而存在。這也
  代表,眼見、耳聞、鼻嗅、舌嘗、身觸、意思全都不離性而獨存。


  那麼,怎麼才是見性呢?......


  性乃無生,所以怎麼見都見不著,但若從了義上去理解,所謂見,指的是理
  悟乃至證悟時,那麼吾人時時皆見性,只是自己是否能領悟到此事罷了!

佛乘禪那法 與 觀心法之差別相

觀心,必然須把注意力放在心念上,若是打坐還好,但在行路時,如何確定太用功時,不會被車撞死?


功夫的使用,是沒有間斷的,每分每秒都在用,即便我正在打字,也必須能用的上才行。


所謂,起心觀妄起是妄,不起反而沒事。如此了知,觀心的方法是方便有為法,卻不是究竟無為法。


《楞嚴經》開示:

   汝等若欲捐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
   與果地覺為同為異。

   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

   ...(略)...

   阿難。汝今欲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死生根本。

   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
   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

   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沈。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
   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


看吧,楞嚴經都已這麼肯定的開示成佛方法,為何......,我老是覺得奇怪的問為何!為何看這部經的人,很多人都不能開悟呢?不能了知成佛的正確方法呢?


依《楞嚴經》義,已很清楚的說明,想斷根本無明,就是必須:立志無欲!(等同《圓覺經》之悟淨圓覺,並持淨覺心在用功)


當吾人已立志無欲,就不再攀緣善惡六塵,於是.內無所欲,外無所住。以無所住故,而生佛心!


但於因地修行,必須能察知六根觸六塵時當下的反應,才知過錯在哪裡而能不相續習氣。


有人必然說:觀心也可以知道當下的反應!


我說:觀心有不少弊處!


觀心是有為法,是獨頭意識在用功,太專心時,使得前五識不作用,這又要怎麼生活?走路被車撞死都是預期可能發生的事。


所以,使用觀心法門,不能分分秒秒遍行。只能在身心不被妨礙時才能用功,例如打坐。在其它很多時候都用不上這個功夫。


由於智者具有分辨用功利弊的能力,所以了知,觀心是有拘限的有為法,不能用在分分秒秒的最省力用法。察知觸塵時當下的反應(禪那法),才是正確方法。

--
如何達到 「 察知觸塵時當下的反應(禪那法) 」 呢?


想想,嬰兒沒有煙癮,而煙癮是怎麼養成的呢?......就是反復去薰習而養成!


那麼,要養成「 禪那法 」,就有必要反復的有這類薰習行為才行,功夫用久了,就自動能養成不經過大腦就有察知反應的能力。


這如同初學武術,什麼都要不斷地模倣練習,等到一旦成為武術大師後,隨時都不花精神四顧察看是否有殺手,但只要有飛鏢射來,就能不經大腦思惟,而立刻直接閃過。


即便沒養成察知習氣,平常世俗人也能達到察知的現象,例如,腳踢到石子很痛,自己不知嗎?就算不痛,也常會(不是每次會)當下得知已踢到石子。就是保持這種立刻察知的反應就行了,並把它養成習氣,稱為淨習、正念!

--
再來的功課,就是於察知之後,若知所反應是染習,就不能再相續它,否則,就算已察知也對解脫輪迴或斷無明皆沒助益。


斷除根本無明的方法,如同高速行駛的汽車(無明),不必特別去做任何事,只要不踩加油板(不染習),它自動的會慢慢停止!

--
又,何謂染?


凡生起的三毒習氣或能再養成三毒習氣者,不分善惡皆是染!

(注意,身口意先從不相續惡習做起,能達到不相續後,再學習心不相續善習,但身口卻能行善。身口意分開的技術,這...又是另一門功課)。


跋:
  斷根本無明的方法,《圓覺經》開示有三種淨觀(奢摩他、禪那、三摩
  缽提),排列後有25種定輪。


  單用禪那法只是25種之一,但卻是很省力的方法,因為四威儀中時時都
  能用的上。


  另外,單用奢摩他法,或是禪那與奢摩他二法合用之方法,皆都可以在
  四威儀中時時用的上。


註:
  地藏菩薩開示之《占察善惡業報經》唯心識觀,等同《圓覺經》中的
  禪那法。

2016年12月17日 星期六

就這樣證明一切事物都不是真實存在的!

>怎麼證明一切事物都不是真實存在的?
復:
  本人估計,若信我以下所說者,今日有不少人可破見惑!


  以下說法,請有緣人「 耐心 」的去仔細思惟!思之思之再思之,思之不
  通,鬼神通之! 


  在相用法(一定要理解這三個字的真正意義)的角度之上,吾人摸到刀子,
  感受到它的真實,若有人說它不真實,請自行捅心臟一下,若能不流血而
  不死,請告訴我,讓在下向您膜拜!(愚痴網友,請勿戲語說自己可以,
  行不行,一把刀插入心臟,十分鐘就能知道答案)


  由於事實是這麼貼切,於是吾人就在懷疑:

  1、一切事實都是真實的存在,但這存在為真嗎?

  2、若為真,怎麼證明?


  現在,先思惟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六塵,是否皆是因緣和合之後的現象?
  若您說是,可以往下看。若您不同意,可以不用理睬本帖子。


  若大樹是由種子為因,加上陽光、泥土、水、營養...等而長成,於是吾人
  說大樹是因緣和合而產生。


  吾人再去思惟,種子也是由另一個因緣和合而產生;泥土也是;營養也是
  ,水......也是。去觀察,我們的世界似乎找不出沒有一樣是由無中而產
  生(誰能找到,請告訴我,在下會非常感激您!),我不知十方宇宙是否
  也都這樣,因為我沒有佛的神力,但依理推斷,十方宇宙也適合這個邏輯
  :
       所有一切,都由因緣和合而產生!


  於是,有趣的事就發生了!


  所有一切都由因緣和合而產生,而產生這些因及緣,又是各自由另一個因
  與緣和合而產生,如此回溯至最原始的那個初因,它曾存在嗎?


  我說:它存在!因為,它若不存在,就不會產生被和合事物,您與我就不
  會在此閒嗑牙。


  那麼,最初之因是什麼呢?......這是第二個有趣的事!


  有緣人,請先把註一的經文讀通!若您看不懂 「 汝元不知 」以上的經
  文,本人建議您不需要再往下看了,先去網上找資料,來理解「 汝元不
  知 」以上之上的經義,理解之後,再回來往下看我的帖子,及佛經。


  當吾人已理解了註一「 汝元不知 」之上的經文時,就會自心中產生一個
  疑惑,那就是:

       最初之因是什麼呢?


  接著看「 汝元不知 」以下的經文,並去思惟它的義理。我建議您把這一
  段複製到別的地方,然後用自己的理解力去思惟,不要連續看我以下的說
  法,否則,所得般若對您將不是最大助益(助益變小),因為我是過來人
  ,它們是我的體會,不是您們的。


  以下,我將振聾發聵,您準備好了嗎?
   :
   :
   :
  (沒看完註一最底下一段經文之前,請不要續看我的說法)


  ----------
(一)所有一切從哪裡來的呢?

  經文:
    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說明:
    佛法自古以來,就有二種勝義一直令人分不出應該採信哪一個?
    一是勝義有,一是畢竟空。


    勝義有在形容,佛性如大海,可以變相,所變相就是世界、業果、
    眾生三種相續(詳閱《楞嚴經》中的開示)。雖然能變,但其本質
    不因變化而有增減。而於變化中,就等同其本質,如海浪、海漩,
    都是海水所構成,並不因表相不同了,本質會跟著不同。


    表相能夠變化,它的前提是必須大海已先存在,此處大海是指佛性。


    畢竟空在形容,佛性如虛空,它沒有生滅,而虛空裡的各類浮雲、
    落水等都是自生自滅,與虛空沒有干係。


    表相能夠變化,它的前提是必須虛空已先存在,此處虛空是指佛性。


    為何會有上述二種勝義的主張呢?因為,佛經中就有引用這二類表
    相而開示的經文,使得,閱經人依其不平等習氣,而有不同主張。


    吾人是否有觀察到一個現象,那就是南傳佛法曾分裂成二十部眾
    (一說二十二部),各部所主張佛法不盡相同,但各部又都有阿
    羅漢,奇也怪哉,不同主張竟然都可以產生阿羅漢!!原因為何
    呢?


    那麼,不同勝義主張者,是否也皆能成佛嗎?......這的確是很
    有趣,又非常吸引的議題!!


    相信勝義有的人,他可以很輕易的看懂上述的那段經文。因為它
    偏於勝義有義。主張畢竟空者,就要多費腦筋去把心念、執著習
    氣轉變才能接受!


    但,畢竟空主張者,就把它想成就是虛空遍一切處,而一切處都
    是自生自滅,如同空華即可。空華它沒發生,但卻有被精神異常
    者(佛看眾生如同精神異常者)看到它有產生。


    現在,不知有緣人是否有發現一個很大的疑問,那就是,是什麼
    讓大海跌蕩諸波浪?又是什麼讓虛空生滅諸星物呢?


    繼續往下看佛經......

  ----------
  經文: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


  說明:
    最初因還沒有答案,接下來的開示就進入從已存在的事實為條件去
    推演的開示,這樣的解釋有斷層,中間跳過一個  非常大的關鍵
     沒有被說明!


    其實,佛有開示,熟悉《楞嚴經》的人都知道我在說什麼。差別的
    是解釋處,不在這段經文上下相連之處罷了。它是什麼,底下會逐
    漸的揭曉。


    吾人皆了知,當種子為因,和合陽光、泥土、水、養份等諸適合的
    緣,那麼,大樹就會被逐漸的長成。過去無量劫如此,現在如此,
    未來無量劫之後,也可推知亦是如此。


    若因緣和合是永遠的真理,吾人如何去看待那個最初因的存在是否
    為真的可能性呢?因為,永遠都有前因、前緣,所以最初因就不會
    存在。


    若最初因不存在,則它不能參與和合,則現今所有一切,又從哪裡
    來的呢?


    若因緣和合是永遠的真理,則最初因必然不存在,它還必然還有前
    因前緣。


    若最初因不存在,則它不能參與和合,則現今所有一切將不會產生
    ,那麼,現今一切又從哪裡來的呢,所以必然有前因前緣來和合。


    若因緣和合是永遠的真理,則最初因必然不存在,它還必然還有前
    因前緣。


    若最初因不存在,則它不能參與和合,則現今所有一切將不會產生
    ,那麼,現今一切又從哪裡來的呢,所以必然有前因前緣來和合。

    ..................永無止境的循環..................


    於是,那些承認因緣和合為宇宙真理者,永遠在上述的矛盾中循環
    ,而得不到解答。


    什麼叫輪迴?執著因緣和合產生世界、業果、眾生的這個主張,就
    是輪迴!


    有些聰明人,發現上述的因緣和合主張有弊病,於是創下了無中生
    有的自然說,說最初因是自然地產生,從此之後,因緣和合就合理
    了,而可以繁衍出現今的世界、業果、眾生三種相續。


    吾人仔細的去思惟,發現中國道術家不也是有所謂 「無極生太極
    ,太極生二儀」的主張嗎?要注意,那是研究道之術者的說法,不
    是老莊列的說法。道德經的說是: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道德經這一段說無為始的道理,與道術家的主張不同。它的無,可
    以被理解成無中生有;也可以被理解成,從來沒有發生,而天地之
    生只是某種幻相,並不實際有產生。


    去看易經,它也沒主張無中生有,而是說: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當太極成立之後,後續的說法就能合理的成立,只不過,它沒說明
    太極是怎麼產生的?!


    看來看去,想來想去,全都是疑問吶~~


    古人云:「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我倒認為,佛陀不出,
    日月星無光!你仲尼不出,長夜還有光,我佛陀不出,連光明都消
    失不見。


    所以,對那個是否有最初因存在的問題,佛陀給出了答案!!
    

    繼續往下看佛經......


  ----------
  經文:
    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說明:
    當最初因被忽視不論之後,從現有的生滅中去談一切生滅、變化,
    就非常合理,而容易被理解。


    眾生不是有執著習氣嗎?所以,所有言說、分別、計度,都離不開
    執著,於是愚昧眾生在忽略最初因這個令人糾結、找不到解答的煩
    惱之後,就能在輪迴中繼續活得很舒爽,就像糞坑裡蠕動的蛆,日
    日有糞吃,好似沒煩惱 (一哂! ^_^) (人不愛蛆生活,天人也不
    愛人類的生活,因為,天人入人類世界,覺得非常臭!)



(二)最初因與自然性

   無中生有,這是真實義理嗎?......,若這是真實義理,那麼,成
   佛之後,不知某一日,但一定會再發生,已成佛者,將不能自主的
   再次墮入輪迴中,而釋迦牟尼佛說這類的見解,叫做:

      邪見!


   您相信在下所說的嗎?若相信再往下看,若不相信,不必往下看,
   謹祝您,平安如意,心想事成,惟除不善!


   既然無中生有是不會發生,因緣和合又不能造成十方世界、業果
   及眾生三種相續,而最初因也不會存在,那麼,到底真理是什麼
   呢?

   ......

   在下曾經發過不少文章談到究竟勝義,各位也能找的到它們。所
   以,我就省事不打了,請自己去找吧,您感興趣一定找得到;您
   不感興趣而不找,我又何必浪費手力及時間去打字呢!


   不過,我可以給有緣人一個簡捷的答案:

       一切都沒產生!


   無論本體上的(體)、表相上的(相)、作用上的(用)、方法
   上的(法),全都沒產生!


   相信我的人,一定有不少迷惑,例如,我打字的鍵盤,它有被產
   生嗎?


   若沒有,我怎麼可以觸碰到,還可以掄起來砸些混蛋呢?

   若有,又怎能說它沒有被產生!


   若沒有,我怎麼可以觸碰到,還可以掄起來砸些混蛋呢?

   若有,又怎能說它沒有被產生!


    ..................永無止境的循環..................


   也許,這類無智者將得到最後的結論:

      這個法迄巴,就是在胡說八道,鑑定完畢!



(三)一切都是「妄」

   當妄發生之後,於是產生了世界、業果、眾生三種相續。這也是
   您我能存在的原因,因為,我們都在妄中!


   但這個妄,如同空中華,在正常人眼光中(指佛陀)看來,它並
   不存在,是精神病人才能看到。佛看眾生就如同正常人在看精神
   病者。


   佛為了更有效率的救拔眾生,於是,倒駕慈航,依願隨緣的入輪
   迴來渡眾生。


   這裡,我採用「當妄發生」的字辭,只是行文方便,妄的發生,
   如同《楞嚴經》中的演若達多,一日早上醒來後照鏡子,就忽然
   的認為鏡中人不是自己,以為自己的頭失去了!於是發狂的奔出
   去尋頭。


   沒什麼沒發生,所以有緣的人,沒有必要煩惱;也沒有必要去證
   到什麼境界。應該要做的是 ,斷除相續無明的習氣,應該:

     1、立志無欲

       目前有欲,是因為沒立志要離開它


     2、悟淨圓覺

       淨圓覺即是佛之知見,它是無生。領悟了一切都沒發生
       之後,才能繼續的在斷除妄想習氣的路上走。


     3、持淨覺心用功

       這是指要精進用功,若在用功時不忘所悟,那就是已持
       淨覺心之意思。


     4、反復用功,一直到自己覺醒完畢








跋:
  一首透通又美妙的詩,送給有緣人!


  讀禪經(唐·白居易):

  須知諸相皆非相。若住無餘卻有餘。

  言下忘言一時了。夢中說夢兩重虛。

  空花豈得兼求果。陽燄如何更覓魚。

  攝動是禪禪是動。不禪不動即如如。

******************************************************************
註一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3) T19, p0117c  

阿難。如水成冰冰還成水。汝觀地性。麤為大地。細為微塵。至鄰虛塵。

析彼極微。色邊際相。七分所成。更析鄰虛。即實空性。

阿難。若此鄰虛。析成虛空。當知虛空。出生色相。

汝今問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間。諸變化相。

汝且觀此。一鄰虛塵。用幾虛空。和合而有。不應鄰虛。合成鄰虛。  <= 重點

又鄰虛塵。析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虛空。            <= 重點

若色合時。合色非空。若空合時。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云何合。  <= 重點


/* 以下這一段,最難被理解 */

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
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
註二
***********

其實,畢竟空及勝義有二說法,都是正確的知見,如同從手掌角度及手背角度看手,看到的都是正確的手,但角度不同,所看就有所偏重。


實際的狀況,是一個力場,它具有波粒二重性,於震頻低時,它是以看不到的力場而呈現;當它進入不斷排列組合後的高震頻之後,就重疊出粒子、沙、石、行星之類稠密物質現象而呈現。


所謂的呈現,也是相對說法。例如水,對人類來說就是水;對鬼來說就是火;對天人來說就是琉璃,可以在上面踩踏。


相同震頻會互相碰撞,於是就產生了存在的感受,因此,世俗人就執著 「 它存在 」!


不同震頻,如同擴播頻率,在虛空中不知有多少這類的頻率 「 同時存在 」,把收音機打開轉台,就能收到非常多不同頻率。


注意:它們是同時存在,但又不互相干擾。


上述說法,也依然沒有解釋,這個力場是怎麼來的(《楞嚴經》中有說明)。


十方宇宙最低層的力場,被稱為風輪,它的名稱叫做:平等!


對上風輪感興趣的法友,請自行參考《華嚴經》

2016年12月11日 星期日

一切都無生

有法友提問,回答如下。

>佛學理論中的一個明顯缺陷
>就是否定了相的存在,冒似比自然的存在還高明。相有什麼錯麼??
復:
  佛所開示的怎會有缺陷,若真有,也是被篡改過的。


  佛法之弘揚可分成四方面:體、相、用、法


  以畢竟空義來說:
   
    體如虛空,相用法即浮雲,而浮雲自生自滅,虛空卻不隨其生滅而生滅
    。虛空與浮雲無關係,但浮雲所在之處,卻不離虛空。
   
   
  以勝義有義來說:
   
    體如黃金塊,能鑄成金碗(相)、金筷(相),金碗可盛物(用)、
    金筷可挾物(用)。盛物方式,可以由左向右舀(法),亦可由右向
    左舀(法)。
   
   
  於是,某些人就在畢竟空義(中觀)及勝義有(唯識)中迷惑。更有些人
  連上述二個勝義也還不理解。
   
   
  吾人學佛,須依佛的知見去理解佛法,那麼,佛的知見是什麼呢?我說佛
  的知見是: 無 生!
   
   
  既然本來無生,又怎會有相、用、法呢?
   
   
  它的原因是眾生正在妄中!眾生本身就是妄的化身,如冰、水、水汽三態
  ,其本質都是水分子(H2O)。無量的十方世界,都是妄的化衍。
   
   
  真要搞懂體相用法的真義,須很認真的去看《楞嚴經》,其中特別是「妄
  元無因(註一)」 及 「富樓那問佛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註二)」
  這二段。


  註二佛經已說的非常清楚。性覺必明,它本來就沒有問題,但忽然就
  出現「妄」來攪局,於是產生了 「覺」 的作用。這就是所謂的
  「自覺有我」,但在最初始的妄是非常微細,想想第八識的業力是怎
  麼化出十方世界,就能想像它細到不可思議,就連虛空都是妄所產生
  的。


  看完註二佛經之後,某些人就疑惑,本來「性覺必明」,又怎會忽然
  有妄出現呢?


  佛在註一開示,妄元無因!


  為何妄的產生是無因呢?因為,它根本就沒有產生!業果、眾生、世
  界都沒有產生,只是眾生(是妄的一個表相)迷於妄,而去分別這個
  是、那個不是,墮入了能所二元中,而不能解離。不只般若不能解脫
  業力拘束,連知見也未如實知(沒破見惑)!


  於是,又有人要問(眾生的習氣),若妄的產生無因,那麼為何有業
  果、眾生、世界的相續呢?......有人應該會想到雞生蛋、蛋生雞那
  一個先發生的爭論!
  

    佛在註三經文中開示:如是迷因,因迷自有。
   
   
    為何有妄產生呢?因為,眾生正在妄中!由於有執著沒有捨離,所以
    就迷惑不解,更不能自證無生,於是在無量劫中輪迴。不只身體輪迴
    ,連心也在怎麼產生、怎麼可能、為什麼之類的思想中輪迴,而不願
    放下!
   
   
    一個在夢中的人,若已自知在夢裡,他的目標不是去研究夢怎麼發生
    ,而是怎麼從夢中醒轉。因為,夢中一切本來無生,去研究無生的事
    物,如同在研究空華怎麼產生、何時凋零一般的浪費生命!不如早日
    夢醒,自己就非常清楚了知,夢中所有一切的本質就是無生!


****************************************************************
註一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10) T19, p0154c   

佛告阿難。精真妙明本覺圓淨。非留死生及諸塵垢。乃至虛空。皆因妄想之所
生起。斯元本覺妙明真精。妄以發生諸器世間。如演若多迷頭認影。

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
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

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何況不知推自然者
。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


法迄巴疏:
  上述經文中的 「妄想」 二字,不是最佳翻譯,但我也想不出有更好
  的字辭。

  此妄想二字,其真義實際上具有二個意思,非常重要!

  (1)一是純粹的妄

     它具有妄體、妄相、妄用、妄法。

     妄相如虛空華,它沒有生起,但精神異常者卻說它有生起。由相
     起用,由用增法,此三皆從妄體而生。但......如同虛空華的本
     質是無生,又怎會真有空華,更不必去期待它有結果的作用,更
     更不必想用什麼方法去摘果,全部都無生!


  (2)二是由妄化衍產生的妄想

     妄想是作用,它由意識而產生,意識也是作用,來自第八識種子
     的相所現行。當眾生妄想時,就出現非常多的方法,但吾人仔細
     的去思惟,妄想之本體為何呢?

     妄想來自妄的驅動所化衍而成,如同鐵原子化衍成鐵屑、鋼條、
     鐵制機器等。

     而這個妄,又是什麼呢?這裡,義理又回到第1條!


  佛常開示,所有的相如同交蘆,外表似有,但卻空心。眾生被妄相迷惑
  時(具有七情六欲之三毒習氣),就不能如實知本來無生,以致無法破
  見惑。


  破見惑的感受,如同前一分鐘看到一個美女/男裸體奔街,吾人被她/他
  所吸引,但下一分鐘卻被車輾過而變成碎肉、破骨、斷筋,血流的整個
  地上都是,這時一看之下,忽然發現:

           我剛才的情欲怎麼消失了?


  眾生因為三毒習氣,所以被外塵所迷,而不能念念觸塵而不被塵所轉,
  以致迷惑無明。若智者了知我所說且認同,我說,您離破見惑很近了!


****************************************************************
註二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4) T19, p0120a

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無明。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無同異中。
熾然成異。


****************************************************************
註三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4) T19, p0121b

佛言。妙覺明圓本圓明妙。既稱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諸妄想
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雖佛發明猶不能返。

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

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況復無因本無所有
。如彼城中演若達多。豈有因緣自怖頭走。忽然狂歇頭非外得。縱未歇狂亦何遺
失。

富樓那。妄性如是因何為在?

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
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

識是怎麼產生,與識智之分別

某網友問:識是怎麼產生的?
----------------------------------------
識的產生,還沒有看到佛經中有直接開示(也許不是沒有佛經開示,只是我知淺業深沒有接觸到而已),但有相似、相近、相關義理之開示。


《楞嚴經》中的業果相續,就有這個味道。《楞伽經》中的諸識有二種生住滅也有一點味道。


要了義識的義理,要去看唯識法相宗的主要經論,裡面都有相近、相關的說法。


以下提供二個不是產生識的經文,但看看有益。


【經文典故】唸唸成形。形形皆有識
http://tieba.baidu.com/p/1450456529


【经文典故】识的迁移作用 
http://tieba.baidu.com/p/733963961


【經文典故】識與智之差別
http://tieba.baidu.com/p/1434418089

----
今夜,我更體認感悟到,吾人只要能熄心寧燥,不去執著攀緣世事,而專心在斷惑的修行上,即便目前一文不識,於諸惑業逐漸的解離之後,入了菩薩第八地,證得咒語秘,也能在一瞬間了知一切法,什麼不懂的,一瞬間都了領悟。


得咒語秘,除了能了知咒語之真正意義,於過去無量劫學過的佛法也都能一瞬間都回憶起來,這比從2500年前隨佛學法,至今日所學佛法之量還多出不可計數的多。


這比起一輩子當佛法學者所學佛法還不知多多少?又能斷惑更自在,隨願決定是否入輪迴,只需要熄心寧燥的去專心用功!

----
識有三相:真相、業相、轉相。


真相是指佛性、無生;業相是受業之相,相不只是色塵,它如同法之一字,是泛指一切;轉相是指變化,如水管向上噴水,不斷地變不同的相。


(1)以真相為目標

若以真相為目標,則識沒有產生,當眾生自覺有我時,就不離識。如同浮雲自生自滅於虛空,當浮雲自覺有我,就已不離虛空而存在。


不過,眾生更好奇的想以旁觀者身份,去了知浮雲何時產生、(妄)如何產生,甚至想知道虛空是怎麼產生?開題提契的就是這個議題:識怎麼產生?


(2)以業相、轉相為目標

若以業相、轉相為目標,則識有生滅,必有產生之時。這就有一個有趣議題:第八識何時產生?


第八識有二義:共識與別識。


共識是彼此相通;別識也是共識,但被某眾生執著為,這一部份的業相、轉相是我個人的第八識。

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

修行人的迷思,與對治的好處

這篇文章是我的隨文,講我的修行心得,想到什麼就打出什麼,有緣人若認為有利就拾去!

----
人的愚痴,有些真的是很莫名的!而所謂莫名,常是找不到原因而著名。


為何找不到產生愚痴之發生原因呢?......


有情眾生不知經過多少大劫以來輪迴於三界六道之中,他養成了不知多少、多深的習氣!如同,吾人看到汽車飛撞而來,第一個反應,還不一定要經過腦袋想過,那就是飛跳避離!為何,這個人不站在當地欣賞自己被飛車撞死的精采情景呢?


眾生之七情六慾習氣,都是無量劫來不斷的反覆養成,而這狀況,如同交蘆!其外表似乎實有,而其中心卻空無!


於是,眾生就這樣輪迴而養成如同武術大師一般的,不必經過大腦思惟就能直覺反應,因此眼根觸色塵,當下了知汽車飛撞而來,觸發欲習直接反應,也跟著飛跳遠離。


吾人欲習之中,最深的習氣,應該就是所謂的「三毒:貪瞋痴」了!


吾人活於不停地斷惑生活中,當然也經歷各類善惡處境、善噁心境,有順利解決觸塵事,也有至今無法解決而拖著的事件。於反覆觸塵中,於是某些經驗之好壞效果,就能被彰顯出來!


而其中:對治,是非常好的方式因而被彰顯而出!


是的,就只是對治法!


到底有哪些對治法可以斷除吾人的執著呢?......嗯,例如五停心觀等等,這個網上查就說的非常清楚,我不多做贅言。

----
財 色名食睡,是地獄五條根,是人都要面臨這五項考驗。其中,食與睡是最後斷除的欲習,這與肉體有非常深的密契關係,不食、不睡,那麼,這個人就要有近期告別 人類世界的準備才行!其餘的財、色、名,都不是人類生活的百分百必要事項,雖然它們影響著世俗生活,但若有在用功,還是影響不了修行生活!


因為:它們就是習氣,就是要被遠離的對象!


成 為人,一定有當人的業報才行(果地佛菩薩乘願而來者例外)。於是,成為人的業報習氣,就驅動令人產生迷思之愚痴行為。這等業報習氣,是需要經過般若修行之 後,才能發現。否則,就墮入世俗生活而不能解離。即便是深入禪定者,若不存出世般若,也不能借已證境界暨所悟道理而解脫輪迴。


是什麼使吾人愚痴無智而陷入七情六慾之中呢?我說:是吾人不肯離彼七情六慾所致!以佛經常用語,那就是:未_如_實_知!


沒有如實了知,導致輪迴之原因。若人如實了知,前方一步是懸崖,不想死的人,就不會往前踏一步。若沒有如實了知前方一步是懸崖,就算不想死之輩,也照樣非死不可!凡夫眾生就是未如實知之輩!所以,八正道第一要項就是 「正見」!


我發此文,是因為遇到三毒欲習生起而不能離之困惑,探討發生,這有二個原因:欲習太重、功夫不到!


這二個因素是一個蹺蹺板,一個輕另一個就重。例如,我被色慾所迷,平常功夫是察知就不隨,但一日卻於睡夢剛醒時,心中竟然留有餘欲(從夢中帶來),耽於色慾之中,於是我就納悶,這不是我所欲,而我也已察知,為何卻隨它去了,原因何在呢?


由於,過去我用過對治法,於是當下生一念,把心中女色化微,於是她的皮膚肉體不斷地化微,細胞組織、脂肪、血管、筋肉、骨髓一一呈現於心中,當下女相消失,於是,我當下就不再有色慾,亦不再隨!


......稀奇,可嘆!這是我的感想。原來,人的欲習可以這麼操控的,這是我隨著又生起的感想!


於是,我又生出一念:我悟無生,亦懂斷惑方式,為何我的欲習還沒有斷除呢?


現在清醒的意識之下,當然瞭然原因為何:功夫用的還沒徹底!


比較理智的說法,就是用的功夫還不夠久。如同止歇不再加油的高速汽車,它沒停而還在滑動中,是因為時間不夠久!

----
現在我又感悟:《楞嚴經》真是大方廣修多羅了義經,吾人應該常接觸、常學習!


佛於該經已做斷無明的了義開示:

    阿難。如是眾生一一類中。亦各各具十二顛倒。猶如掜目亂花發生。
    顛倒妙圓真淨明心。具足如斯虛妄亂想。

    汝今修證佛三摩提。於是本因元所亂想。立三漸次方得除滅。如淨器
    中除去毒蜜。以諸湯水並雜灰香。洗滌其器後貯甘露。

    云何名為三種漸次。

      一者修習。除其助因。

      二者真修。刳其正性。

      三者增進。違其現業。


吾人很多時候,都必須依上述三漸次才方得消滅欲習!「違其現業」四個字對我有很深的助益,這也是此篇文章的斷惑重點!


因循苟且世間民俗生活,那就是在繼續淪落輪迴,吾人要免輪迴,總須違其現業!(指不隨業果相續)


《楞嚴經》中非常有名偈語,這樣開示:

    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雖然本來無生,但目前卻墮妄中而不能離,若不欲隨妄繼續輪迴,仍須用功無慾,才能次第離妄!


當然,無量劫以來的習氣是需要花一些功夫等它自動止歇才行;當然,它能止歇的前提是自己已先不再踩油門才行。


只是,吾人欲習深種,有時一個方法用不上時,如同我已察知欲習之後,雖不欲隨,卻又仍不能自在......


這個時候,使用對治法是非常簡捷又有力的方式!


這個時候,來一顆Airway,消除肉體煩燥,也是不錯的選擇! ^_<


法無定法,定法非法,智者善巧用功!

2016年11月28日 星期一

或問:數息法是數在呼上好還是數在吸上好

  要看當事人的身心狀態而定。


  氣勢強的人,數呼氣;反之數吸氣。


  煩惱多的人數呼氣;反之數吸氣。


  什麼都不執著的人,可以呼吸皆數。


  打坐的用意,主要在訓練心念專一,以達到一心禪支。禪定若沒有達到一心的現
  象,是無法進入。所謂一心,例如,專心在做事,結果被拍肩膀說:叫你三次怎
  都沒反應?


  其心,入了禪定不是什麼都沒有,只是太專心在自己的目標上,所以遺忘外界對
  五官的刺激。心念還其實還是動的很厲害!


  《楞嚴經》觀世音菩薩圓通章: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

  說明--

    初於聞中:初步在聞聲的功法上用功時

    入流亡所:準備入如來流(指無慾、無生之類的心態),它將可以消失了對
         外界現象的反應

    所入既寂:能入的自己心念,與所入之目的,在真正已入之後,就不再自覺
         我正在聞聲、我正在打坐、我正在幹嘛的自覺,而直接的進入某
         狀態。

    動靜二相瞭然不生:於是,初步的能與所二元化就消失。所進入的狀態,一
             般來說就是初禪!

    如是漸增:反覆用這個修行方式,就能逐步上升定境。


    ...... :這叫六個逗點!


咳~,關於六個逗點,我承認非常逗!它代表吾人要擴大心量,行六波羅蜜。
注意佛菩薩身口意的表達,都有密意,都有時在提醒有緣人要用功斷惑。


    一枝香代表一心一意入如來流。

    二枝香代表定慧二足尊。

    三枝香或三杯水,代表戒定慧三學。

    五杯水代表五根、五力。

    六個逗點.....嘿,您已知了!


    眾生習氣總是經常忘記要入流亡所,於是順輪迴流而流於三界中。因
    此佛菩薩開示,能搭上提示您的身口意,就會搭上,以提醒有緣人別
    忘了用功!

立志無欲後,怎麼戒行圓滿?

某網友問:
  立志無欲後,怎麼戒行圓滿?
----

回覆如下:
此疑問,在《圓覺經》中有開示方法,共有三種淨觀,二十五定輪的方法。


首先,要先悟淨圓覺,這指,要悟佛知見,也就是:無生!


如同《楞嚴經》之開示:

  性覺必明 ,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無同異中,熾 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
  無同無異。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行渾濁。由是引起。
  塵勞煩惱。


妄的習氣產生之後,它就以一種永不停止的現象在變相。變為虛空、變為世界、
變成十二類眾生。這個不停止的驅力,被稱為業力!


吾人在業力的驅動中,於是流轉於三界六道之中。


立志無慾者,又稱為圓覺修行者,所用功之法,稱為如來清淨禪(參考《楞伽經》)。


當立志無慾時,它的主要目的是在違反業力之運行,停止它不停的驅動現象。


但問題出現了,就是停不下來,怎麼辦呢?
(有這類見解者,大都不夠精進,或得失欲習太重)


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跑,即便不加油給予驅力了,它也會滑動一陣子才可能停下來,
吾人立志無慾之後,若 「 確實有時時警惕 」 自己欲習生起,而不耽溺於七情
六慾之中,那就像是不再加油的汽車,會整個欲習漸漸的不再生起!


可問題還是:明知如此,但為何自己老感覺欲習不斷地生起呢?


我還是老話:

  汽車停止前要先經過一陣子滑動,試問這個修行人立志無慾,
  才維持多久時間呢?


所以,立志無慾的圓覺修行者,不要再生心想得到什麼,這個想得到什麼是一個
欲習,不捨此欲,連門口都沒踏入,更不要說入室了。


所以,立志無慾的圓覺修行者,他只需要時時警惕注意自己的欲習是否生起即可,
人生除此之外別無它事,是以,某些人大有以下的感概:

  吾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待妄自滅!


再次提醒行者須注意:


  欲習生起時,了知而不隨,不必再做什麼!


  了知時,慾念它已謝滅,就算要去滅它,也來不及。於是,

  若起心滅欲,起是欲,這是頭上安頭,多此一舉!


若欲習無生,當下即在涅槃裡,卻不能住在此涅槃中,而須能起用(指能待人接物
,而不是無知或發呆,這都是不良習氣),否則,命終即入無餘依涅槃,等同阿羅
漢入涅槃,不再入輪迴度化眾生。


行如來清淨禪者,須先發菩提心(阿藐多羅三耨三菩提心,也就是斷無明之心、成
佛心),否則證境達到三三昧(空三昧、無相三昧、無作三昧)時,就不能再向上
升級,若過去世有佛法善因緣,也只能達到菩薩八地(注二),而不能斷無明。


最後,引用《楞嚴經》中的了義開示(注一):

  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
  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週法界,
  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
注一
***********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4/144986.html


*************************************************************************************
注二
***********
【經文典故】佛若不啟智門,八地菩薩即入究竟涅槃
http://fatsiba.blogspot.tw/2014/05/blog-post_28.html

虛空海因由及成佛法

  「虛空海」 是我發明的名辭。它是把勝義有、畢竟空二種了義義理,合併成
  一個之後的產物。


  大海喻、金莊嚴喻是勝義有之譬喻;虛空喻、夢喻是畢竟空之譬喻。二者皆各
  有利弊,我今日遇到某網友問法因緣,因此一時心血來潮就出現了 「虛空海」
  的概念。


  虛空海,指的是它能如海一般的變相,所變相如海浪、海漩等,皆能妄覺自我
  存在,依此妄覺成為眾生,而輪迴於三界。


  虛空海,又指所有的變相,如同浮雲自生自滅,與虛空無干。且虛空不隨其生
  滅而生滅。虛空不是浮雲,浮雲也不是虛空,但浮雲所在之處,卻不離虛空而
  有。


  虛空海,具有虛空之不可變相功能,亦具有大海之可變相功能。它如同地球的
  磁力場,是虛空不可見的,但卻又可變相作用。


******************************************************************************
2023-09-12 補述
*******************
今日重閱 「世界與眾生成因」之《楞嚴經》原文,頓感之前「虛空海」的釋義不完整。重新說明如下:重閱《楞嚴經》「世界與眾生成因」之心得 



*********************************************************************
某網友問:

>誰能說說,妄念,無名,四大,種種有為法是怎麼從無上正等正覺的境界裡
>演變來的嗎?
復:
(1)命題本身錯誤

  上述的問題,是錯誤問法。如同問,男嬰兒如何從出生時的女嬰身體變成
  男嬰的?


(2)妄覺有我

  種種有為法,並不是從無上正等正覺的境界演變而來。而是,自覺我存在時
  而產生!


  這個我,就是所謂俱生法執(無明),它逐漸的衍化成俱生我執(三毒),
  最後再衍化成分別我執與分別法執(合稱為見惑)。於是,有見惑的人中,
  具有不正確知見者,就發問說:

     誰能說說,妄念,無名,四大,種種有為法是怎麼從無上正等正覺
     的境界裡演變來的嗎?


  那麼,是什麼狀況而產生 「妄覺有我」 的現象發生了呢?


  十方宇宙中,任何事都是由因緣和合而產生。如大樹由種子為因,和合陽
  光、泥土、水....等都緣才產生。


  吾人再去分析,這些各自的因與緣,也是由不同的因緣和合而產生的。如
  是回溯至無限,都會發現因緣和合的現象。


  於是,在回溯中,吾人如同看科幻電影,鏡頭由宇宙放大為本銀河系,再
  放大為本太陽系,再放在到地球表面......,一一的放大,最後達到所謂
  的鄰虛塵,再放大卻發現只剩虛空,這就玄了!色由空所和合而成的嗎?
  看以下《楞嚴經》的開示:

    汝觀地性。麤為大地細為微塵至鄰虛塵。析彼極微。色邊際相
    七分所成。更析鄰虛即實空性。阿難。若此鄰虛析成虛空。當
    知虛空出生色相。


    汝今問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間諸變化相。汝且觀此一鄰虛塵。
    用幾虛空和合而有。不應鄰虛合成鄰虛。又鄰虛塵析入空者。
    用幾色相合成虛空。若色合時合色非空。若空合時。合空非色
    。色猶可析。空云何合。


    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


    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
    都無實義。


  上述經文說明自覺是由 「 循業發現 」,但是,業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同樣《楞嚴經》中有開示: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
    無同無異。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由是引起。
    塵勞煩惱。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


  它的主要重點是: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3)妄元無因

  因為妄,所以產生了妄覺有我。那麼,大概又會問:妄是怎麼產生的?


  《楞嚴經》中佛又開示:

    佛告阿難精真妙明本覺圓淨。非留死生及諸塵垢乃至虛空。皆因妄
    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覺妙明真精。妄以發生諸器世間。如演若多迷
    頭認影。


    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彼虛空性
    。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


    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何
    況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


  這裡經文,我看來似乎佛設了一個圈套,沒有仔細的說明妄是從何處而
  來,而最後被歸納成類似:

    想知道妄來處?這純粹是眾生的妄想!


  於是,再去追妄想從哪裡來?它由妄覺有我產生!那麼,這個妄覺有我
  又從哪裡來呢?它由妄產生......無窮迴圈......


  還好,佛在《楞嚴經》中有舉演若達多迷頭認影的典故說明妄的生因!
  ( 2021-02-10 法迄巴補註
    妄的生因,是「如是迷因。因迷自有」。當事人無明時,當下就出
    現「妄」的現象,這頗有「量子態」之意味。未觀察前無態,觀察
    ,就出現態式。

    再以另一角度來說,就是「無中生有」,但這個有,是以眾生角度
    來說,這個有,亦名無常!

    今日有發一文,文中亦有說明上述知見,有緣見聞者若感興趣,請
    點閱:終論:牛轉乾坤、佛知見
  )


(4)妄並沒有產生,所以它才無因

  妄不是無因嗎,否則又怎能說是妄?......正確,妄就是沒有生因,如
  演若達多,一早起身照鏡,卻認為自己的頭遺失,呃~,這就是妄!


  所謂妄,就是它沒發生,但卻被執著它有發生!例如,精神病人看到
  空花、二個太陽。


  最後的重點來了,執著妄有發生的眾生,這些眾生又是從哪裡來?....
  ..唉~~


  極強大的AI超級電腦,可以與我們網上聊天(雖然功能有若干缺失)
  ,實際實驗評估結果有約近50%的人,分不出對談者是AI超級電腦。


  人在網上聊天,聊天對象真的是人嗎?至少有50%的人有妄想而說是!


  石頭、竹子是妄的一種變相,桌子、貓狗也是妄的變相,所以,眾生
  本身就是妄的一種相,眾生就是妄本身!


  既然妄的發生沒有原因,那就有二種解釋:

    1、妄沒發生

    2、妄有發生,但它不需產生的原因,被發現它存在時,
      它就是這個已存在的現象。


  第一種是正確的見解。如同大海變相成海浪,難道可以說大海中多出
  了海浪了嗎?當然不行!


  但,若海浪自覺我存在,於是他主張,的確有海浪發生,海浪的確存
  在,於是眾海浪之間不斷地爭執,一直到大海變相的力盡,眾海浪回
  歸大海之後(成佛)而皆寧靜無語。


  第二種也是正確的見解。眾生妄覺有我時,就是我存在的狀況。而這
  種自覺如同夜中作夢,夢中經歷了無量劫,至某日忽然醒來,才知夢
  中一切都沒發生過!


  《楞嚴經》對於妄的開示,整個看來就是在表達一個現象: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5)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它的意思是,本來沒事,但您一搞它就變出事來。如同量子力學,不
  去觀察量子時(具有四態可能性),它什麼也不是,一觀察時,它就
  變成固定的某一態。


  搞它的是誰?就是妄覺!......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妄覺是什麼呢?就是執著!它由細至粗分成:

    俱生法執(無明)、俱生我執(三毒)、分別法執及分別我執
   (見惑)


  所以,要斷除妄的方式,就是斷無明!這就是修行之意義。


  但,無明如同精神病者看到的空花,它本來無生,哪裡又有無明可以
  斷呀?


  因此,眾生就分出了不同等級的根器。佛也因此因材施教而說人天乘
  、二乘、菩薩乘、金剛乘,以及佛乘!


(6)眾生皆有佛性

  大海終有勢盡歸一之時,於是所有海浪悉回歸體性。因為這個緣故(
  指眾生終必成佛),佛在《大般涅槃經》中開示:

    眾生皆有佛性!


  我看它的意思,如同在指眾生如海浪,終有歸體(成佛)之時的意思
  。差別是這個歸體是自動產生的,還是要經過眾生自己努力的?


  我曾在佛經中看到佛開示,若沒有發菩提心,是無法成佛。有緣人,
  您趕快發菩提心吧!

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

怎樣去認清不生不滅?

>可是一切所见的东西,那有不生灭的呢?假如能看见所谓的不生灭,
>那是否就是你们所说的落在了“客相”上了?若不生灭不能被看见的话,
>那又该怎样去认清所谓的不生不灭?
復:
  我從破見惑之後,不時會有像您這種疑惑!不過,現今已不一樣了...


(一)如是破惑

  一個有智慧的人,他觀察到人生的不圓滿,觀察到了宇宙自然的生滅(例如
  老子),於是他走向尋找真理的路上,成為了一位所謂的修道人。


  修道人,因為認真尋求真理,不只在認知上著手,更在身體上力行去實證所得
  到的各類說法(例如悉達多太子出家隨外道六年之修行),最終,因緣成熟,
  修道人斷了三毒,證了三三昧,成為了所謂的不墮輪迴之聖人。


  修道人真是非常有智慧,他也感受到似乎有某些不足,而自問:

     我這樣具有 入涅槃後不墮輪迴 的能力,是否為最終極的
     正確果證呢?


  於是,十方諸佛依願隨緣,感受到他的疑惑,而在他面前顯現,教授他說:

     您所證不是最終極的!(註一)


  修道人因為認知到十方諸佛的能力大於自己,於是他也改弦易徹進入了菩薩乘之
  中。


  現在,我們好奇的是,這位修道人,從六地逐地上昇,最終斷了無明終於成佛之
  後,這時,這個修道人所證境界是否為最終極?所說的話是否為最正確?


  我們學習佛法,認知到了樓主的疑問,也就是本樓開首所註記的疑問,也就是本
  樓要討論的:

     该怎样去认清所谓的不生不灭?


  我現在要說的是:

     不是去認清六塵事理,而是要去認清這個 能認清 的作用
     是什麼機制?


  這如同一個巴掌不響,一定要有因緣才能起果報。而六塵無量,要一一去辨別
  六塵事理可能性極低,倒不如省事,去返聞聞自性,去辨別、釐清這個能認清
  外在事理的作用是什麼機制?


  悉達多太子,經過六年隨外道修行,六年自我苦行,於31歲時終於夜睹明星
  了解了樓主所疑之不生不滅之事與理。


  現在,我們眾生不是佛,於是產生了修道人曾有過對真理為何之疑問,而有類
  似樓主的這個疑問。


  佛由自證佛地所得到的能力,觀察到了 「 本來無生,妄有生滅 」 的現象
  。而說妄如空華,也是無生(註二)!


  於是,具有智慧的人理解到了以下的道理:

  (1)本來無生,如同虛空一般

  (2)妄有生滅,如同虛空中的浮雲一般

  (3)雖有十方法界生滅於無生佛性裡,如同虛空中有浮雲,但虛空不隨浮雲
     生滅而生滅。佛性無生,亦不隨十方法界生滅而生滅。

  (4)所有的生滅,都如夢境一般,未醒夢前似乎皆真實,醒夢之後才了知,
     夢非真,了無可得。

  (5)佛是已醒夢者,眾生皆在夢中

  (6)入夢者,被稱為墮入輪迴者

  (7)學佛法,須依佛知見,而不是依世俗知見

  (8)我有諸多疑問,包括如何認清不生不滅之義理的疑問在內,這是因為我
     正在妄中。

  (9)所以,我要達到無疑問的首要條件是去斷妄,而不是在妄中去搞無法解
     脫妄的現象之各類知識、事物。


  結論:
    (1)修道人必須斷妄

    (2)妄本無生

    (3)若妄無生,則無妄可斷,我與佛無異!


  歇後語:
    若我看完結論第3項還不能成佛,那就是我並沒有真正的認同它,還在
    妄中,必須反復的看本樓文章,並且去認同它。
  


(二)法迄巴旁白

  不生不滅,如同虛空,不隨浮雲生滅而生滅。


  所有以生滅方式去觀察,這個觀察,本身就已是生滅的現像,依生滅現象去觀
  察能得到不生不滅之理嗎?


  但,若已不生不滅,就不能生心去觀察。於是,不生不滅是什麼,就成了永遠
  無解之狀況。


  不過反身省察自己的見解,不生不滅是什麼,也不會成了永遠無解之狀況,因
  為,我若已不生不滅,我不生出這種求解之心,解與不解沒有意義;我若仍在
  生滅中,我必然有解與不解的狀況。


  對事理之解與不解,是一件重要的事嗎?


  解與不解,都仍在生滅中過活。所以,重點不是去認清不生不滅是什麼,而是
  去斷除想要認清,這個想認清的欲求!


  一個人口渴想喝水,於是煩惱怎樣取得水並把水喝入,甚至他還會去要求這個
  水須什麼地出的,要什麼水質....等等的要求,因為想喝水於是產生了一大堆
  與想喝水這個訴求無關的事件,而不能認清這些全都出自於 渴 這現象未斷
  除,若智者已認知到這狀況,那麼,就不要去要求一大堆這個與那個,直接斷
  除 渴的現象 就行了。


  智者了達此理,理解了眾生有無量的要求,包括他本身,所以,智者不再去多
  做要求,而是直接斷除了自己的渴望。


  眾生之渴望,來自於貪瞋痴三毒,而此三毒有粗細等不同現象,粗的就是一般
  所理解的三毒、見思惑,細的就是所謂的無明、塵沙惑。它們如同冰水汽,其
  本質相同,只是依不同狀況而呈現粗細,而有菩薩五十五位,以及二乘四果四
  向的現象。所以,純粹的依十二因緣法去修行,也可以斷盡無明(註三)。


  結論:
    不生不滅,如同虛空一般不隨浮雲生滅而生滅,在理上這樣認知就足夠
    了;這樣認知就足夠了;這樣認知就足夠了!(重要的話要說三遍 ^_^)


    剩下來的,就是在事上要執行斷惑的行為,這才是最終極、最有效的斷
    惑行為!


    若不斷迷惑的本因,而只是去釐清六塵中的無量事理,那麼,未來世墮
    入無知的業報中,成了無智痴人,不說斷惑成為聖人了,要保持今世智
    慧,去產生極為勝義的疑問,都不可能!


**********************************************************************
註一
***********
【经文典故】佛若不启智门,八地菩萨即入究竟涅盘
http://tieba.baidu.com/p/1430040296


**********************************************************************
註二
***********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3c

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
如眾空花。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

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
註三
***********
【经文典故】见十二缘者即是见佛性
http://tieba.baidu.com/p/969484005

2016年9月12日 星期一

靈魂在哪裡?

>網友問:人體若是一部機器,駕駛員在那個部位駕駛??
復:

如我所知,靈魂之意義,主要是以意識為主之說法,沒有意識的生命體並沒有靈魂,但仍然是十二類眾生之一,例如土木金石。而靈魂的存在,並不是靜態存在,而是動態的和合存在,如同河川,它不是靜態存在,而是不斷流動的河水所產生的假相。若河水不再流動,則它可能被稱為湖泊、水塘而不是河川。


以下再用電腦舉例。


電腦(肉體)能產生作用,有很多因素,如同大樹之產生,不純粹只有種子,還需要陽光、泥土、水...等緣來和合。


首先,電腦須先有電力(業力)才能作用,然後,須有運算單元(第六識)、搬運單元(第七識)、記憶單元(第八識),乃至從硬碟(第八識)取出資料才能作用,其中有時需要有輸入單元(前五識),電腦才能產生綜合性的作用。


當電腦能正常產生作用,吾人稱它為正常的電腦(活人),若不能正常作用,吾人稱它故障的電腦(死人)。

-- 
心,在《解深密經》中定義為第八識的異名,但在通俗的使用上,心有時又被用來 「代表意識」。


《楞嚴經》有七處征心的開示,已很清楚的說明心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但有趣的是,人就是能活動,那麼心在哪裡呢?


心,它不是靜態的存在!無論它代表第八識或第六識,它都一直在生滅,但很稀奇的,佛能查知無量劫之前所發生的現象。如同具磁性的硬碟(硬盤),人看它是靜態的存在,但在實際上,它是一直處於生滅狀態,一個硬碟擺在野外空間中,經百萬年後也將化為無!一切都在生滅中,這說法也符合《楞伽經》所開示的諸識有二種生住滅之意義。


第八識的作用就類似此硬碟被風化的作用,只是,存在第八識中的資料,要何時才能消失呢?佛能查知無量劫之前所發生的現象......


所有的作用,都是和合中的短暫現象,它被稱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所有的和合與變化,實際上它們都似空花,全都不存在。空花之存在,以俗諦來說是精神病者之堅持才存在,佛看眾生就如同精神病者,無無明、無緣起、無十二因緣、無六度,但眾生卻偏偏堅持這些都存在的,如同精神病者堅持空花存在,所以輪迴於三界。


佛之知見是無生,非先生後滅而說無生,而是本來就不生(注一)。說緣起性空,是如同醫生在騙精神病者說空花存在以免他鬧,又如同父母以黃葉為金而止兒啼。其實,空無緣性,如何能緣起呢?(注二)愚痴眾生即便看到此義理,也仍然堅持有緣起,而且緣起性空,這就是業障!......嘻!我說: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

********************************************************************
注一
************
【經文典故】無生及無生法忍

********************************************************************
注二
************
【經文典故】一切境本空。一切識本空。空無緣性。如何緣起

2016年9月11日 星期日

理解佛法的方式

依本人三十餘年來學佛法經驗,對於佛法中心思想之最好理解方式,可參考下列方式。
 
(1)無生
 
   佛性、真如、如如、如來、不二、法性、自性,皆指無生義理。無生就
   是沒有產生,如同虛空,不隨浮云之生而生,亦不隨其滅而滅,是以喻
   無生如虛空。
 
   有生滅者,則名為妄或真。
 
 
(2)妄
 
   如同1項所喻之浮云,但屬於烏云。它有生滅。
 
 
(3)真
 
   如同1項所喻之浮云,但屬於白雲。它有生滅。
 
 
(4)佛與眾生差別

   佛為真、願、智,眾生為妄、業、識,而真如不二。
 
   真願智與妄業識皆不離生滅,不二則無生滅。


(5)體相用法

   宇宙是時間與空間之簡稱,它包括三界,從無色界、色界至欲界。


   十方宇宙是生滅現象,眾生有妄業識,所以於此中不能自在的輪迴投生;
   佛有真願智,所以於此中自在的輪迴投生,以度化眾生。


   生滅現象,如同虛空中的浮雲:自生自滅。因此,它有相、有用、有法之
   差別相。而無生則無相用法,所以通稱無生為本體、真如。


(6)有趣的議題:生滅現象是真的有生滅嗎?


   從相用法立場來說,它是有生滅;從本體立場來說,本體無生滅,相用法
   也無生滅。例如人在夢中,夢中一切對夢中人而言,並非沒有,當醒來後
   才了知,所謂的夢中事,了不可得,等同於無生。


   眾生無明,所以仍在夢中,而無法認同一切無生,惟佛已醒覺,所以了知
   一切無生。

2016年9月8日 星期四

佛知見

 佛之知見,是《妙法蓮華經》之宗旨。能通達此經唯一佛乘,則能悟佛知見。

我個人所悟,佛之知見為: 無 生

依於無生而用無為法,以一切賢聖根器不同,所證亦不同。所以《金剛經》開示: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
No. 262 妙法蓮華經 (卷1) T09, p0007a

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舍利弗。云何名諸佛世尊
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
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
見道故出現於世。


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佛告舍利弗。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為一事。唯以佛
之知見示悟眾生。


舍利弗。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


舍利弗。一切十方諸佛法亦如是。


舍利弗。過去諸佛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
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諸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
種智。


**************************************************************
No. 261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卷10) T08, p0915c

誘導二乘是名方便。除斷法執入佛知見是名智慧。


**************************************************************
No. 320 父子合集經 (卷9) T11, p0944b

爾時樂變化天主。與七十俱胝天子眷屬俱。見諸阿脩羅王。乃至都史多天諸天子等。於世尊所作供養已。深生隨喜踊躍無量。復聞如來與彼授記。是諸天子。聞是說已身意泰然。得住實際。於勝義法離諸疑惑。


時樂變化天王。即從座起。頭面禮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一切諸法名為實際。名無量際。無礙際。無住際。無盡際。無二際。非際。無際。說名實際。


世尊。言實際者。不顛倒故。無量際者。非分限故。無礙際者。非和合故。無住際者。離自性故。無量際者。無有生故。無二際者。唯一相故。非際者。體非有故。無際者。本無極故。


世尊。此實際法遍一切處。有為無為通達無礙。無有一法非實際故。乃至菩提亦是實際。復以何法名為菩提。此一切法即是菩提。乃至所有五無間業亦是菩提。何以故。彼菩提法離自性故。五無間業亦離自性。


世尊。又彼五無間業即無餘涅盤界。何以故。彼諸法性離罪相故。是故無間業名為涅盤界。


世尊。住輪迴者。可求涅盤。彼實際中無有二相。無生死可離無涅盤可證。
^^^^^^^^^^^^^^^^^^^^^^^^^^^^^^^^^^^^^^^^^^^^^^^^^^^^^^^^^^^^^^^^^^^^^

何以故。自性離故。
^^^^^^^^^^^^^^^^^^^^^^^

世尊。我今於此實際理中無有疑惑。若於此法得離疑者。當知是人。已於過去佛世尊所。得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是時如來。聞彼天王作是說已。欲令大眾心淨信解生歡喜故。即於座中放大光明。


時尊者馬勝比丘。以偈問曰

  ...(略)...


爾時世尊。為馬勝比丘。說伽陀曰

  馬勝今問放光事   如來所作非無因  
  汝當諦聽無異思   今與諸天授佛記  
  化樂天王并眷屬   漸能成就一切智  
  當於天人大眾中   作師子吼摧異論  
  譬如一切山穴中   不產珠璣無有惑  
  如是化樂諸天人   決定當來得作佛  
  又如世間日沒時   不久應知月出現  
  彼諸天子達法性   自知必定成正覺  
  又如世間日中時   觀諸色像皆明了  
  彼諸天子達法性   當獲如來一切智  
  又如世間夜分時   有情咸知日不現  
  彼諸天子達法性   當得明慧悉照了  
  又如世間諸流泉   悉皆注下歸於海  

  彼諸佛子達法性   必能速證大菩提  
^^^^^^^^^^^^^^^^^^^^^^^^^^^^^^^^^^^^^^^^^^^^^^

  如以瓦礫擲空中   力盡墜地必應爾  
  彼諸佛子達法性   不久成佛無有疑  
  若人了達此法性   入佛知見離戲論  
  彼當取證大功德   往趣菩提場不遠  
  假使二十那由他   弊魔說我不作佛  
  由具正見達法性   不能退壞菩提意  
  如是彼諸天子眾   善解法性心無著  
  各各希望授記言   故我讚勵生忻慰  
  是諸天子久修習   不由他悟能入解  
  自知決定得菩提   諸有智者皆隨喜  
  馬勝比丘當了知   若求無上菩提者  
  常樂親近佛世尊   觀諸法性無罣礙  
  自能入解於正理   復令他人善通達  
  隨其力能為演說   是為第一行法者  
  設百千劫行苦行   以身血肉而布施  
  於剎那頃了法性   此福廣大復過是  
  過去所有一切佛   現在救度眾生者  
  以及未來諸世尊   無不依此而修習  
  化樂天王并眷屬   今於我前伸供養  
  已曾往昔植福因   故能了斯深法義  
  諸有世間具智者   當須修證三摩地  
  若能依止勝等持   是人得至佛行處  
  馬勝比丘當了知   此諸佛子悟法性  
  常能游戲佛境界   摧伏一切諸異論  
  是故勤修清淨業   則能遠離諸苦惱  
  常樂親近說法師   得成無上菩提道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5) T19, p0126c

須菩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曠劫來心得無礙。自憶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如是乃至十方成空。亦令眾生證得空性。蒙如來發性覺真空。空性圓明得阿羅漢。頓入如來寶明空海。同佛知見印成無學。解脫性空我為無上。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諸相入非非所非盡。旋法歸無斯為第一

2016年8月29日 星期一

如是信入,可破見惑

眾生的見惑,來自於分別我執及分別法執的習氣太深,不能令自己心柔軟,所以被自己知見所迷,而不能信入佛知見。以下將引用《圓覺經》及《楞嚴經》了義經文,說明無生、妄的義理。


  妄。它沒有生因,既然無生,妄如空花,看似有,其實不存在。
  若妄不存在,則妄中事物亦不存在。


  眾生若見有因緣和合相,皆在妄中說事,這類的眾生,須流轉於
  生死輪迴。

***************************************************************************

《圓覺經》開示:

   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
   了無所得。如眾空華。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
   無生處故。

   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流轉生死。


《楞嚴經》開示:

   斯元本覺。妙明真精。妄以發生。諸器世間。如演若多。迷頭認影。
   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彼虛空性。
   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


《楞嚴經》開示:

   妙覺明圓。本圓明妙。既稱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
   自諸妄想。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雖佛發明。猶不能返。
   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


有智慧的人,一看上述二段經文,都能頓悟,乃至破見惑。有極深善因緣者,
甚至可能如《六祖壇經》所云:一悟即至佛地。


建議有緣人閱讀 無生與妄妄本無生,滅須無慾

2016年8月28日 星期日

無生與妄

● 心

心有多義。比較好的理解是:真心(佛智)、妄心(眾生識)、本心(佛性、無生)



由於古時名辭比較蹇缺,有時真心用來代表佛性,但在這裡,我特別把它定義為代表
佛智。而轉以 「本心」 二字,來代表佛性、無生。


眾生妄心,修行成佛之後,就變成真心,所以,眾生=妄、業、識;佛=真、願、智
,它們皆是生滅義,而佛性則無生。


心,在《解深密經》中被定義為第八識的異名,第八識具生滅義,它有三個功能(含
藏、執藏、所藏),且它沒有分別能力。分別能力是意識。所以,一般所謂您心中在
想什麼的 心、想 二字,實際都是指意識。


至於 「心念」 之含意,也常被用來代表吾人的想法、當下想法。但實際上以訓詁
學角度去看它,念=今心,它代表第八識識流的當下狀況,既然心無分別能力,那麼
,心的當下狀況,只是第八識的識流之二種生住滅中的 「流注住、相住」 狀況而
已(實際上所包括的範圍更廣,相當於第八識識流經過81,000生滅才等於一個心念)



● 識流速度

意識之作用,即第八識的識流,而在識流中的流注生、相生,流注住、相住、流注
滅、相滅,到底那一個才代表意識呢?......,這議題就要參考對心念作用之微小
時間的討論。


目前對微小時間的佛經開示(註一),大約:

一彈指=3.2 x 10^13  念
一念=90 剎那
一剎那=900 生滅


● 識流次第

一般人看河水流動,看到流注生就等同於相生,因為它們的速度太快,無法令人感
覺到差異,如同在看電影一般,以每秒25幀流動,人眼看來就等同是連續的。


由於佛的能力非常強大,而在《楞伽經》卻開示所有的識,皆有二種生住滅:

   流注生 => 相生 => 流注住 => 相住 => 流注滅 => 相滅


看完上述說明,是否有一種領悟:靜、不動 是不存在的!


識流的狀況,想像一下,地上噴出水,水高到一定程度,又落了下來。


剛噴出時的過程,是流注生,被人眼睛看到是相生;到最高點有瞬間停住是流注住,
被人眼睛看到時稱為相住;開始落下的過程稱為流注滅,被人眼睛看到稱為相滅。


生滅,是生住滅的簡稱。話說回來,一念之組成,是由81,000生滅(註一)而組成,
所以當「我在想」 這個心念一動時,其實它已由81,000生滅所組成。


● 習氣對治

以上述這個分析架構,吾人也可以拿來用在斷淫之對治上。


試想,裸體美女/帥男 是很吸引吾人,但再仔細的去觀想裸體,它由皮膚、血管、
血液、肌肉、筋脈、骨頭所組成,把這些裝盤放在桌上,不說明,有吃肉的人還以
為又是一美餐,哪裡還看得出所謂的美女/帥男的存在呢?


既然無美女/帥男存在,那麼所謂的淫欲又在哪裡呢?


不只淫欲如此,去觀想貪、瞋、痴的三種習氣,又何嘗不也是同樣的狀況!有貪瞋
痴三毒的習氣,它們又在哪裡呢?


● 無生與妄

由上述的識流意旨,使吾人可以了知,這十方宇宙中所有一切,無論形而上、形而
下,都沒有任何一個人事物是凝住不動的,一切都在剎那剎那生滅不停!


佛在《圓覺經》中開示:

   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
   了無所得。

   如眾空華。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

   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流轉生死。


佛在《楞嚴經》中開示:

   佛告阿難。精真妙明。本覺圓淨。非留死生。及諸塵垢。
   乃至虛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

   斯元本覺。妙明真精。妄以發生。諸器世間,如演若多。
   迷頭認影。

   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

   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

   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
   元無所有。何況不知。推自然者。

   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

   (法迄巴註:妄想二字,把它當成一個字 妄。想,可以定位為語助詞)


看上述二段經文開示,吾人可以理解到二個重要觀念:無生、妄。


所謂無生,就是沒有發生。十方宇宙(世界相續)、所有眾生(眾生相續)、
八個識(業果相續),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沒有發生,當然也沒有消滅。


於是,有些眾生卻以目前十方宇宙存在,或眾生仍須輪迴受業投生,而執著必然有
生滅,不可能無生,所以也必然有一個導致這些生滅現象存在之原因。


這個原因......,倒還真有,它被叫做 「妄」!


在上述二段經文中都有妄的字眼。但,吾人是否理解了它的真正義理呢?


以《圓覺經》經文來說,妄,如同空花,吾人了知空花並不存在,所以可以推知
妄也不存在,如此領悟,符合無生義。


以《楞嚴經》經文來說,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因緣之和合、生滅皆
來自於妄,而妄無生。這裡所說的妄元無因,其義理是 「如演若多,迷頭認影」
,這指,迷頭這個見解,如同以為有空花一般,看似有,其實不存在!


有人業重,無法解脫自己的妄想,於是認為,這個 妄元無因 四個字,是指妄
本來就存在,所以無始!他這個見解,與某些邪見宗教以為有一個上帝永遠存在
一般,落於非因計因的邪見裡。


實際上,妄元無因四個字之理解,應該是它沒有產生、它不存在。若吾人還不能
理解無生義理,那麼就墮入分別我執之妄(生滅)中,於是,他本人就有因緣,
而受業力的拘束,必須輪迴!


● 體相用法

佛法是破法,專破眾生執著之方法。所以,佛法有無量法門,但它的弘揚,大約
是分成四大類:體、相、用、法


(1)體

   是從無生之佛性、如如的角度而發。

   佛在《大般涅槃經》開示:佛性常故,非三世攝。

   佛性為何非三世攝呢?因為,佛性無生!如同虛空(體),浮雲(相)自生
   於虛空,自滅於虛空,而虛空不隨雲生而生,亦不隨其滅而滅,是以喻虛空
   無生,而佛性如虛空。

   因為佛性無生,所以也無滅,無生滅就沒有時間,所三世(時間單位)無
   法含攝佛性。

   無生代表它不變異,所以稱它為常!


(2)相、用、法

   相用法是從生滅之妄的角度而發。

   當妄產生時,於是就有生滅現象。有生滅就會有表相,例如,金塊鑄成金
   碗(相)、金筷(相),而金碗能盛物(用),金筷能挾物(用)。吾人
   可以左右手從不同方向舀湯(法),可以正面挾物、側反挾物(法)。

   雖然吾人正處於妄中,而對妄的生滅現象有切身之痛,但妄如空花,它並
   不存在,此十方宇宙也一樣不存在,若不能如此認知,則墮於妄中,而不
   能斷無明!

   所以,上述《圓覺經》經文開示:

      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流轉生死。


● 斷妄方式

 妄是極微細的無明,次則是思惑(三毒習氣),再次是見惑。此三者其實如
 水汽、水、冰的三態,本質相同,只是表相不同罷了。


 要一個方法,從初修至成佛都不變異,那就是:無欲!


 內存無欲,外無所住!


建議有緣人閱讀:1、如是信入,可破見惑  2、妄本無生,滅須無慾
*******************************************************************************
註一
**********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8%B9%E9%82%A3

2016年8月24日 星期三

【名相釋義】四法印

No. 312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 (卷16) T11, p0741b

復次大祕密主如來於一切法中總略而說有四法印。何等為四。


一者諸行無常。為諸沙門波羅門及長壽天執常語者破常想故。


二者諸行是苦。為諸天人計樂想者破樂想故。


三者諸法無我。為彼執我諸外道等破其我想。


四者涅槃寂靜。為諸增上慢者起尋求行破彼增上慢故。


此言無常者。即是畢竟無有常法增語。


此言苦者。即是遠離願求增語。


此言無我者。即是空相增語。


涅槃寂靜者。即是無相作證增語。


大祕密主。此如是法。若諸菩薩深固信解勤行修習。即於善法而不減失。速能圓滿菩提分法。

2016年8月20日 星期六

【名相釋義】六種意識

唯識名詞白話新解


唯識宗將有情的心識分為八種,復將其中的第六「意識」分為四種。即:

一、明了意識,此識與眼等前五識同時俱起,緣慮分別而取境,故此識為前五識的分別依。

(法迄巴說明:此意識又被稱為五同緣意識,以與五後意識分別。)

二、定中意識,此識與一切定心相應,獨緣定境,而不與眼、耳等五識同緣,故無一切塵境作對境。

三、獨散意識,為不與五識俱起的散亂意識,即不緣五塵之境,散亂紛雜而遍計諸法,或緣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法,然其狀態,既非處禪定之中,亦非屬夢境。

(法迄巴說明:此意識就是一般所謂的白日夢的發呆現象。並沒有睡著,只是在胡思亂想,且當下五根功能暫停)

四、夢中意識,為不對諸塵而於夢中見種種境界的 意識,此係由心王性境變現而產生諸相的精神作用。

四種意識中,第一的明了意識與五識俱起,故又稱五俱意識,後三識則不與五識俱起,故皆稱為獨頭意識



● 法迄巴補充說明

意識,目前可被觀察到有六種現象,而「唯識名詞白話新解」之說明有弊病,缺乏二種意識。

意識被歸納成二大類:明了意識、獨頭意識。它們的分別在於是否與前五識相依。

明了意識,一般又被稱為「清明意識」,它應該有二種現象,而「唯識名詞白話新解」只說明「五俱意識」一種,還缺「五後意識」。獨頭意識也缺說了一種,是精神錯亂者專有的「狂亂意識」。


五、五後意識

五後意識是明了意識的一種。


五俱意識是與前五識同時俱起(註一),但吾人不可能五俱意識(現量)產生後就一切空白,如同被針觸到、聽到噪音,必然會跟著再想(比量、非量)下去,這個想下去的狀況,就稱為五後意識。


六、狂亂意識

狂亂意識是獨頭意識的一種。

專指精神狂亂者之意識。例如,精神病者看到虛空有美麗花朵;無魚的水中看到有魚在游 的很美妙。或一時受剌激而令意識產生錯亂見解,如同精神病者幻見、幻聽某些現象。

以佛的標準來說,祂對十二類眾生中之有情眾生(例如人類)的見解,就如同我們對精神病者的見解一樣。祂稱有情眾生有無明(妄想執著,來自於三毒),所以有情眾生有三界輪迴,而佛沒有三界輪迴。


特別說明

這裡談意識,是以有情眾生的立場去談,而不是以已斷三毒聖者的立場去談。對佛而言,不要說二心並起,就是百億心並起都能成功。

佛的這類無限心並起之作用,我個人猜測,如同已養成淨習的現象。例如,武術大家,若在路上被數十個飛鏢攻擊,則能不經過意識思惟的立刻反應,這個不經過思惟的行為,是經過無量次練習後所養成的習慣。 

而此所謂無量次練習所養成的結果,對於佛而言,就是在成佛前無量劫投生之後的執行斷無明的行為/練習 之結果。

***********************************************
註一
*********
五俱意識是大乘唯識法相系統所持的論點;而小乘俱舍宗則持不同觀點。

因小乘不認可有「二心並起」的作用,即五識不與意識俱起,故認為前五識生起之次一剎那,意識方能產生作用,所以小乘僅認可「五後意識」,不認可「五俱意識」。


--

以現今科學來看,眼所見色,純粹是眼睛的神經細胞接受光刺激的脈沖作用,然後再傳至腦部某部份,然後再由意識辨認此脈沖是什麼?依此標準,所謂的 「識」 之作用,在前五識而言就只是純粹的根塵相觸反應而已。

再反思,意識之作用,它的所謂分別,也是純理性的根塵相觸後的各種類似脈沖反應而已,如同電腦中的CPU搬運記憶體或暫存器中資料的行為罷了,這個行為中,我們有情眾生的情感在哪裡產生?

其實,所謂的情感,我個人認為也不過是某種不斷作業下之積集現象。例如,不會騎腳踏車者,初騎時必然跌倒,但學一陣子之後就能正常騎動,情感就是這個正常騎動現象,它就是我所謂的「某種不斷作業下之積集現象」。而這個「不斷作業」,就是習氣之養成的過程,如同沒煙癮的人,在不斷抽煙之結果,就產生了煙癮的習氣(與情感同義)。

心與物在最底層(例如業力作用)是一元、相同,在此底層不斷地排列組合後,於是心與物就分開獨立成不同單位。

若依上述推理,我個人承認「無二心並起的作用」!

--
心,它有特別的意義,在《深密解脫經》中之定義,它即是第八識,所以心不等於意識,但意識卻等於心。

意識是隸屬於心所衍化的一種現象,第七末那識、前五識也都是心所衍化的現象。

2016年8月9日 星期二

八地菩薩已斷五陰

長久以來,一直思考一個問題:若二乘阿羅漢仍在《楞嚴經》所開示的識陰中,
那麼,在什麼境界才出離五陰?
 
 
曾看過禪宗五祖的《最上乘論》,依其中論文所言,見到識流嘩嘩不停,猶在
十地中(註一)。破此識流才斷十地菩薩眾中障。如此說法,依《楞嚴經》十
種陰魔理論判斷,則最後一魔的境界,就含蓋八地、九地、十地三個境界....
...在下不相信!因為八地開始,就已可以不生心意識(註二)。由註二及註三
經文可以判斷,八地菩薩就已能斷五陰。
 
 
今日再次看到金剛三昧經(註三)之經文,觸動本人對於 「何境界出離五陰」
之理解。
 
 
最後判斷:
(1)禪宗五祖弘忍之弟子,記述他所說法可能有誤
 
(2)再不然,就是弘忍本人境界不夠下的誤會之說
 
(3)再不然,那就是翻譯《楞嚴經》者,誤解或誤譯阿羅漢於識陰中的位置
 
(4)再不然,就是八地、九地、十地,真的還位於識陰中的最後一魔中
 
 
上述中,比較可能的錯誤是第1項!第4項則是能圓融所有說法而不衝突,但
我個人卻不相信,因為此三地境界差異也很大。事實是否錯誤出於第1項現象
,尚需其它佛經佐證。
 
 
*********************************************************
註一
*********
No. 2011 最上乘論 (卷1) T48, p0379a
 
會是信心具足志願成就緩緩靜心。更重教汝。好自閑靜身心。一切無所攀緣。端坐正念善調氣息。懲其心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好好如如穩看看熟則了見此心識流動。猶如水流陽焰曄曄不住。既見此識時唯是不內不外。緩緩如如穩看看熟則返覆銷融虛凝湛住。其此流動之識颯然自滅。滅此識者乃是滅十地菩薩眾中障惑。此識滅已其心即虛凝寂淡泊皎潔泰然。吾更不能說其形狀。
 
 
*********************************************************
註二
*********
【經文典故】八地菩薩能所俱泯,離心意識,證無生法忍
http://fatsiba.blogspot.com/2016/03/blog-post_12.html
 
 
【經文典故】八地菩薩一切心意識不現在前
http://fatsiba.blogspot.com/2011/06/blog-post_6084.html
 
 
*********************************************************
註三
*********
經文典故】一念心動五陰俱生
http://fatsiba.blogspot.com/2012/11/blog-post_4.html

2016年8月4日 星期四

佛法中心思想

(1)佛性無生,它不生諸法。
 
   佛性如同虛空,浮云它自生自滅,虛空不隨其生而生,亦不隨其滅而滅。是以,
   喻虛空為佛性,浮云及諸法為妄。
 
 
(2)佛性,以體相用法來弘揚
 
   體:說明一切根源,例如佛性,而佛性無生,如虛空。
 
   相:說明一切現象,它是生滅狀態,分析所有生起之當下,它也並不存在,所以
   剎那剎那空,現象亦無生(註一)
 
   用:說明一切相的作用,例如碗可以盛物;筷子可以挾物。
 
   法:完成作用的方法,例如盛物可以有多種盛法;筷子挾物也可以有多種挾法。
 
 
(3)妄及顛倒
 
   本來無生,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因為都無生!這又叫做實相無相、實相一
   相、實相、無相、一相....皆是無生之含意。
 
 
   只有無生,才能無差別,一出現顛倒就有生滅,而有因緣現象。
 
 
   何謂顛倒,就是當下不是佛(沒處於寂滅忍之中),所以,有顛倒者皆是眾生,
   皆是未證空三昧者,若含法我執,則不是佛者皆是顛倒者,包括等覺菩薩在內。
 
 
   顛倒產生原因,就是當下沒有成佛,因為沒有成佛,所以就被稱為 妄、顛倒!
 
 
   那麼,如何不顛倒呢?
 
 
   要先令己無慾!
 
 
   果真無慾者,證二乘三果或菩薩乘五地位,若再斷痴習,則能證阿羅漢果,於
   二乘是聲聞、緣覺,於大乘是菩薩、金剛。
 
 
   我長年來看大家討論的非常多,其實佛法是破法,因為汝心妄動,所以佛給予
   斷妄的方法,而眾生無量,因此法門也無量。
 
 
   會學習、有智慧的人,任它弱水三千,卻只取一瓢飲。因此,佛法在我看法是
   很簡易的方法,就只是斷除七情六慾(貪慾愛習)及痴習而已。
 
 
   我也因此見道破了見惑,而那些未深達自己貪愛習氣深層者,卻墮入了學不完
   的佛法中!
 
 
   佛法是破法,先破自己的妄執,所謂自覺。行有餘力,再破他人妄執,名為覺
   他。而佛,就是最終的標準: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4)貪瞋痴破法 - 貪相
 
   貪,它是什麼呢?不說是學佛者,即便是世俗人也無人不知吧,只是
   貪有很多相狀,主要是依根塵識來分別。
 
 
   其實,根塵識也可以濃縮成六根來說就行了。拍牚聲來自於雙牚合擊
   ,一個因一個緣。因緣不和合,聲響不成。根塵識也相類,所以論六
   根就行了。
 
 
   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
 
 
   塵識無根是不能產生,所以吾人要斷貪就不能滋長此六根的攀緣,說
   完!
 
 
   --
   還會有人迷惑,怎樣才算六根不攀緣嗎?......
 
 
   六根須經過意識作用才有效;而意識須經過意根作用才有效;而意根
   須第八識中有累積未平衡的業因種子才有效;而業因種子須有業力才
   有效;而業力之產生於當下業力相續!
 
 
   如同吾人之觀察,業力如河川之流水,若前水不引後水(註二),則
   後水則不動,而這之間的就是所謂的  相續 !
 
 
   相續或相續力(業力),是佛經的中心思想,因為一切皆從它而起。
 
 
   應該會有人問:為何要有相續的現象呢?(為何會出現業力?)
 
 
   業力的產生,又被稱為有妄!業力是妄的異名之一。
 
 
   業力更多用在三界輪迴說明上,對於六地及以上的菩薩就不再稱為業
   力,而是用無明,所以,無明也是妄的異名之一。
 
 
   《楞嚴經》的用辭,主要是以 相續 二字來說明妄的現象,所以有
   三種相續構成十方宇宙一切現象,那都是妄所呈現不同相狀之一。即
   所謂:世界相續、眾生相續、眾生相續、業果相續。
 
 
   無想無情的世界先產生,於是進化成無想無情的眾生,後再進化成有
   想有情的眾生,因此,有情想意識的眾生開始輪迴,而有業果相續現
   象。
 
 
   上述的這種產生,是無時無刻在進行!從本人已看佛經而得知,從數
   不清的無量劫以來,就一直在不斷的產生,而沒有所謂初始奇異點爆
   炸(宇宙異常、妄產生),而是奇異點不斷地爆炸(以下說明純粹個
   人猜測,只供參考,不要當真,見註三)。
 
 
   妄,對於佛性來說,它也無生!如同空花、水月、陽焰,它都沒有發
   生,只是被錯覺,誤以為有發生。
 
 
   若十方宇宙所有眾生皆已成佛,想像一下,您是其中一佛,結果有什
   麼相續會發生呢?
 
 
   我說:沒有相續發生!
 
 
   既然本來無生,佛當然不相續,若佛有相續發生,則佛有妄!如此說
   者,無有是處!
 
 
   既然本來無生,包括已發生的錯覺,也沒有發生,那麼,吾人就了知
   業力也沒有發生。還有這方面疑問,請看註一經文,或參考註四說明
   。
 
 
(5)貪瞋痴破法 - 瞋相
 
   貪與瞋,如手之二面,不會獨立存在一面。貪能斷,則瞋同時斷,反
   之亦然。
 
 
(6)貪瞋痴破法 - 痴相
 
   痴,就是無智。世俗語就是不夠聰明。而痴習,卻是指這種不夠精
   細、不夠聰明的現象,已變成了習氣。例如,抽煙是無智,煙癮則
   是痴習。
 
 
   痴習的產生,在於對於一件事,養成了沒耐性於深入再深入地的去
   領悟對象(人時地事物...等等)義理的染習,於是在遇事時就潦草
   、莽撞的直接結束,如此所顯現出來的就是魯直、遲頓、無知(由
   痴的不同程度而有不同形容辭),這就是所謂的痴之習!
 
 
   破痴習的方式,佛經常用三個字: 如實知 !
 
 
   如什麼之實呢?要如一切根本之實,那就是一切無生!如此認知而
   無疑,於是信入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滅,因此無疑,就能
   破痴習!這也是沒禪定力慧解脫阿羅漢之所以能存在原因,先開法
   住智,後入涅槃智,皆由信而不疑而入!
 
 
   我回想年輕時學數學很傷腦筋,覺得頭痛。當我三十多歲時,忽然
   領悟到一件事(也算是頓悟的一種):
 
      凡已被發明的知識,都不困難,我又沒有生理性
      的學習障礙,只要有說明清晰的文件,我若不排
      斥,沒有學不會的。
 
      如此而已!
 
 
   真正的困難,在於那些未知、未被發明的,所以對於發明者、知者,
   以及把說明文件(例如教科書、說明文件...)做的深入淺出、很簡
   易被理解者,吾人都要給予他們極大尊重與獎賞!
 
 
   (所以佛法是破法,針對您的習氣來破除,它也是簡單、有效。被
    弘揚的佛法也須如此,儘量簡單、有條理、易理解)
 
 
   從此之後,我學什麼已被發明的東西,就不再有心理障礙,只要我願
   意,沒有學不會的,包括數學在內。也包括佛法在內,於是多年後某
   日我終於因此破了見惑!
 
 
(7)結論
 
   解脫輪迴,在於斷三毒。而三毒中的痴習,是縱貫眾生之業與菩薩之
   妄的主要重點。
 
 
   妄,而有無明現象;無明,而有業力;業力,來自貪瞋痴;貪瞋痴主
   要來源為痴習。其實,它們都只是粗細不同的相狀而已。如同:
 
      冰由水構成;水由水汽凝結;水汽由水分子組成;
      水分子由氫氧離子組成;離子則由少電子的原子所
      組成;原子則由中子、質子、電子組成;往下再分
      析還有夸克......最後的粒子被稱為鄰虛塵,代表
      再分析下去,就全剩虛空。
 
 
   所以,吾人要成佛的重點,是在於徹底斷除痴習,而首先要斷的就是
   貪慾愛習。於是,要先達到如實知!
 
 
   如實知已,就必然自動去斷除七情六慾。也必然會斷除痴的習氣。如
   若有徹底斷除痴的無明底蘊,那麼也必然能破無明,假名為佛,之後
   方了知,原來如同《圓覺經》所云:
 
     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
     了無所得。如眾空華,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
     何以故,無生處故。
 
     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以上,普願見聞者得法味!
 
      法迄巴 合十
 
*********************************************************************
註一
************
一切諸法。本性不生。從緣幻有。無來無去
http://fatsiba.blogspot.com/2016/04/blog-post_38.html
 
 
一切境本空。一切識本空。空無緣性。如何緣起
http://fatsiba.blogspot.com/2015/07/blog-post_5.html
 
 
一切法自性本空無生無滅
http://fatsiba.blogspot.com/2013/03/blog-post_16.html
 
 
一切法從本已來離貪恚痴相  
http://fatsiba.blogspot.com/2010/03/blog-post_18.html
 
 
*********************************************************************
註二
************
(1)河水流動,科學說是重力作用
 
(2)但若沒有重力,水分子彼此之間也有弱作用力,會彼此互相牽引。若在無重力
   的真空中,對一團水拉址,沒有被拉扯到的水,也會隨著水所組成粒子成份間
   的弱作用力大小,而有若干被扯離原來空間之位置。
 
   在河川水的例子,我常說是前水引後水。
 
(3)彼此沒有相關的水分子,是否能被純重力給拉扯而移動呢?
 
   理論上,若有位差則行,如高處水往下掉。實際,我還沒看過有對單一水分子
   做受重力吸引而是否移動的實驗報告,也許存在,但我知識不足沒有看到。
 
 
以上說明,乃為吹毛求疵者而作。
 
 
*********************************************************************
註三
************
任何時空只要有生起之時,就一定有消滅之時,差別是何
時發生。這也代表,既然有生起之時,就一定有初始點。
 
而佛經沒有提到十方宇宙初始點,可能是佛也不知!!
 
何以故,我猜佛有所不知呢?
 
佛之不知,如人之不知,是無法說它存在或不存在。人之
不知是因為已超過意識之外。在佛而言,就是超過智之外
,所以佛常用  無記  二字來形容這類事件。
 
知,必須在眾生意識或佛菩薩之智所能觸及之後才產生。
 
既然不能觸及,那就已脫逸於被了知的範圍,所以問也白
問;談也白談,因此就是  無記!
 
無記也被用來形容阿羅漢入涅槃後的境界。而無記不只用
於此處,所以,研究無記所代表的人時地事物,會發現它
背後的含意很有意思!
 
 
*********************************************************************
註四
************
第八識相分顯化過程之分析
http://fatsiba.blogspot.tw/2015/12/blog-post_23.html
 
 
簡說:第八識及化衍,修行斷惑
http://fatsiba.blogspot.tw/2016/03/blog-post_18.html

2016年5月31日 星期二

破解

此處破解,不是指破除某行為,而有所了解;而是破除本身所了解而達到某行為或某結果!


突破現前困境,我分析有六因緣和合:

  一是前人所受業報行:

      協助我者,其必須投入輪迴中。


  二是前人行願助我破業行:

      協助我者,其必須已發願要助我要破除業習(人我執及法我執)。


  三是前人行願助我破業決定行:

      協助我者,雖已願助我破業,但我方還沒準備好,所以其必須不
      斷地提出決斷機會,使我能藉此助緣而破。

      例如,某甲酗酒自知是過,卻又不能遠離而煩惱,善人知此事,
      卻提供去勒戒所機會給某甲,以使該人能戒酒。

      又例如,禪宗六祖惠能之所以可到五祖弘忍處去學佛法,是因為
      有一菩薩提供安家錢兩才能達成。

      此處是指,前人提供破業的最重要機會之意思。


  四是自己所受業報行:

      自己必然是仍受業力拘束還在輪迴中的眾生、修行人。有一些阿
      阿羅漢或果地菩薩雖已不受三界拘束,但仍未斷無明,仍必須受
      業報。


  五是自己不願受業之修行:

      自己已立志斷輪迴、斷妄的修改墮入無明之錯誤行為,通稱為
      修行。


  六是自己決定破業決定行:

      與第三項類似,但施作人是自己。自己恒時或當下這事件發生時
      ,都出現決定可破業的心態、行為!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

      這類人,是漸修行者,或頓修但沒有恒時有此決斷行者,所以當
      下事件發生時,剛好心態或行為已進入準備就緒狀態,所以斷惑
      證真的事件發生了!
           
            有一些禪宗上上乘根器者,恒時都保持在準備破妄的決斷狀態
            中,所以若外在助緣發生,就隨時能破業乃至斷妄於一觸、一
            悟之下就入佛地!(註一)


說明:
  1、上述第一項不一定成立,因為前人可能是佛或妙覺菩薩所現,所以只
    能是:
       隨緣依願行!而不是受業報行。


  2、上述所說的破業,也同樣指破妄。說破業只是為了通用性的措辭遣字
    。

    妄與業之意義有些不同。妄之力量,深達等覺菩薩亦不能破除。而業
    ,六地菩薩就有能力不受,可如二乘阿羅漢入涅槃不再投入三界受業
    報。


典故事例:

  1、達摩慧可:安心典故

  2、馬祖水潦:一腳踏殺典故

  3、德誠夾山:船子沈舟典故


----------------------
少因緣的行法
----------------------

因緣和合而破除輪迴、而斷無明之所需,實際上也不必上述的六因緣項目都
具足,只需其中的第四項、第六項即可,這項意義,可以參考註一說明。


這類只靠自己六根觸六塵能斷惑者,不一定是什麼根器,原始佛教中常有這
類阿羅漢。像法時期,這類人更像是禪宗中的開悟行者。現在末法時期,已
很難期望遇到幾個了,雙手都可以數完。


這類類者,常是隨時已準備好的修行者,就算不能斷惑,也要期望自己隨時
準備開悟(參考《妙法蓮華經》佛出世一大因緣)。即便不求即身成就,而
專修淨土宗者,也仍然不能捨棄斷除見惑(悟佛知見而無疑),因為往生阿
彌陀佛淨土也仍然須繼續用功斷惑。


典故事例:

  1、靈雲志勤:眼識,睹桃花典故

  2、香嚴智閒:耳識,破瓦擊竹典故

  3、無盡藏 :鼻識,嗅梅花典故


識:根+塵+觸 三緣和合而生(註二)

**************************************************
註一
**********
參考《妙法蓮華經》八歲龍女至南方無垢世界示現成佛之典故。

祂是八歲。

祂非人類。

祂是女眾。

祂不需經過三大阿僧祇劫,卻即身成佛!


有緣見聞的您,是否有想過您也能即身成佛,卻又達不到之原因否?若從沒
想過這問題,建議您可以開始想了......


歇後語:
六點,代表六波羅蜜。我不說您也許從沒想過所有六塵表相皆藏有深義的這
件事實吧?

1、香

  一支香:一心一意

  三支香:戒定慧

  七支香:七覺支

  於是,您可以點十八支香,代表決定要在十八界中斷除煩惱。要點108
  支香也行,只要您嫌自己錢多的話。


2、成佛時日

  菩薩的三大阿僧祇劫,只需深入斷除貪瞋痴就達到。阿羅漢已斷三毒但
  沒深入,所以無法迴心向大!


3、念珠

  念珠之108顆,指的是煩惱數。過一珠就是決定要斷一個煩惱。若數一
  圈至母珠已斷煩惱後,仍須返回倒數,代表入煩惱相中度眾生108煩惱。
  若數一圈還沒斷盡煩惱,不返回墮入煩惱中也不行。

  阿羅漢數到最後一珠就丟了念珠,因為祂已沒有數的必要。

  過母珠而數者,是不知佛法之愚痴人!在此祝願他們能專心念佛,而有
  善報!


......等等


又是六點!這代表您要早睡早起,不要晚於六點起床。




**************************************************
註二
**********
【經文典故】因緣和合其性空,生無所從來,滅無所去處

佛法,依佛之觀點為準。世俗人以為有形、有質就有生滅。但對佛而言,
因緣和合謂之生,因緣分散謂之滅。例如聲音,諸因緣和合時有聲出,而
聲性空,其聲相無常。所以,生無所從來,滅無所去處!

--
【經文典故】 既無有我,誰受果報?

2016年5月26日 星期四

妄本無生,滅須無欲

>如果一切是妄想,根據心經上無眼耳鼻舌身意,那麼世界上及花草,人,動物也是
>妄想嗎?以及無我相,人都沒了,那麼業力這些本質上也是妄想嗎?會不會頑空啊?
復:
  妄與想,在佛經中常把它們連在一起說,但若要精準瞭解佛法,最好還是把它們
  分開去理解。想,是想蘊、分別,但在這裡,把妄想二字,只以 妄 一字來理
  解。


  妄,就是沒發生、錯覺(註一)。例如眼翳而看到空花。空中實無花,之所以被
  看到是眼翳所致。眾生就是有眼翳現象,它被稱為顛倒!所以,佛常說眾生顛倒!


  其實,真正的意義並不是眾生顛倒,而是眾生就是顛倒本身(註二)。


  妄發生之後,於是在不斷地排列組合之後,起成世界,靜成虛空。這個起,也含
  帶產生眾生(所以科學發現,所有物質都是由原子所組成)。當眾生自覺有我之
  後,於是墮入我執之中,從形而上的法我執開始,漸漸的墮到人我執而墮入三界
  中輪迴。


  吾人起智去觀察,所有一切都不離因與緣的和合,例如大樹之長成亦然,不離種
  子為因,加上陽光、泥土、水、養份....等諸緣的和合而產生。


  吾人再起智去觀察,每一個因與緣,往回溯其組成因與緣,如此無限的回溯到最
  原始,都是由不斷地排列組合之妄所產生。而妄,它本來卻沒有產生,如空花!


  所以,如此思惟之後,吾人就領悟了佛之知見是: 無 生!


  若能如實知的領悟,那就有可能達到《六祖壇經》所云:「 一悟即至佛地 」


  這也是何以《妙法蓮華經》是經王的原因,它為眾生開示了: 一 切 無 生!


  這也是何以,龍女(非人且雌性)八歲(年輕)可以即身成佛(本來無生之故)
  ,是以眾生成佛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只需要真正把貪瞋痴三大斷的徹底(註視)
  ,就能即身成佛,如彼八歲龍女。


  有人問,若本來無生,我怎會看到十方宇宙不斷地生生滅滅呢?


  想要解這疑問,請看註四敝人曾經的回覆。



>還是應當這麼認為,無眼耳這些是在本性上說的,也就比如水。真實的世界其實是
>實實在在有的,是水波的形式存在。  
復:
  當妄被認定有發生之後,於是就有十方宇宙所有生滅現象。這現象,如同一個無
  水的20歲人,在沙漠大太陽之下覺得很渴...


  這時候,不是去想如何發明一個物質產生器,使得它可以變出水來,而是要把渴
  的現象消除,活的下來有的是時間去想怎麼發明物質產生器。活不下來,就是墮
  入妄想!


  眾生,目前已在妄中,所以如同上述在沙漠中的20歲人,眾生當務之急不是去理
  解妄是用什麼方法產生十方宇宙(例如,阿彌陀佛世界一日夜是沙呵剎土(本銀河
  系)一生一滅之原因,是怎麼造成的,之類的疑問),或佛菩薩為何有一些特異能
  力等等,而是先除妄!令妄不再發生,當無明盡時,自己就被稱為正等正覺的佛
  ,什麼都知道了。


  上述的說法,也等同佛所開示的毒箭喻,中毒箭後不急著去理解毒箭的構造及是
  誰讓您中毒,首先要做的是把毒除盡。


  那麼,有緣的您可能會問,怎麼除妄呢?


  須知,妄...它本來就沒有發生,如同空花,如實知此事,就是已除妄!


  有些人會說,您說的我都瞭解,為何我還不能斷盡無明呢?


  其實,這種悟只是理上悟而已,於自己已養成的妄習,並沒有解除,仍然受妄控
  制。這是方便說,真正的意思是:

     您就是妄的本身!


  如同汽、冰都是水的本身,相雖異而體相同。


  那麼,怎麼做才能如實知呢?


  我說: 無 欲!


  我也常說:內存無欲,外無所住。此二句與無欲意義相同,只是更詳細的說明而
  已。


  試問:本來無生,又有何可欲呢? 


  有欲,必有七情六欲,貪瞋都斷不了,又怎可能解脫輪迴呢,更不用說要斷法我
  執的塵沙惑了。若不知此道理,則痴習重,若已知而認同不疑,則貪瞋痴三毒都
  可因無之故,而齊斷!(參考註三)


  所謂斷,就是不相續已養成的貪愛習氣而已,所以我說須: 無 欲!


>那麼有打打殺殺是混濁的水波,清靜的比如山就是山,簡簡單單的會以清清的水波
>存在,如果沒有波,就是明性了嗎?  
復:
  我上述所說的,您能理解就是明心見性了,明心不生,見性亦無生,簡稱:開悟!


>在我們現在有為的世界不可能沒有波,也不能馬上沒有波。所以我們要一步一步來
>,不能好高騖遠。
復:
  是的,要一步一步來,如《楞嚴經》開示:

     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衣服上的污垢要除盡,是要一點一點的去除,但若能知覺本在夢中,了知夢中事
  本來無生,立刻從夢中覺醒,連衣服都不存在,又哪裡需要去除垢了?


  所有的修行都是當下須保持無欲,因為一切無生,所以不見可欲!


  如此佛乘頓法能用的來,在某年月日的某因緣和合之下,就有可能藉此因緣入佛
  知見!這類藉因緣和合而大悟的典故,可以參考禪宗的指月錄或相關的語錄。


----------------
云何無欲耶?


無欲就是無七情六欲,這不是指不動心念,所以,路過可以看到小石子,理解它是石
子,但對它沒有貪、瞋的情緒。而不知所見是石子,這就是痴習重,即便已無情緒而
斷貪瞋二毒,也仍未解脫輪迴,以有痴習之故。


吾人要具智,入佛知見只有一種,就是無生!而達到無生的方便法卻有無量種!


例如聞思修而知幻即離(三摩缽提法);唸唸了知而無所住(禪那法),乃至無欲不
生妄念(奢摩他法)。再看《楞嚴經》則有二十五圓通法;再看《華嚴經》也有善財
童子五十三參,個個被參的大士也都有各自的修行法。


方便法要用哪一種是無所謂,只要有緣的您覺得對斷除妄習有助益的,都是好的方法



上述說了那些,只是要告知一件事:

  無欲的方法用的不好,也只能解脫輪迴,還不能入佛知見(成佛)!


真已無欲徹底,必解脫輪迴,但仍不能六根互用,無法離能所二元對待,這是菩薩八
地的境界。


因次第盡: 正見 => 精進用功無欲 => 斷見惑 => 斷思惑 => 心念不生
         => 斷無明,入佛知見


用了無欲的人,有些人的妄念愈來愈少,卻沒有斷除貪愛,於是墮入邪定中,此定稱
為四禪無想定。正確行者,又可能墮入二乘的能斷除意識之執著中,於命終入無餘依
涅槃。入無餘依涅槃也不能說錯誤,但不能度化三界內的眾生,如此而已!


若想要學佛度眾生,就一定要迴心向大,要先發菩提願!佛在《大般涅槃經》中已開
示過,不發菩提願無法成佛(註五)!


所以,行走佛乘頓法者,使用無欲法,解脫輪迴之後的下一關,就是心念不生!這最
基本是菩薩八地境界(註六),它又被稱為無功用行,要知此境界,請詳看
《大乘入楞伽經》(或另二個譯本)及《八十捲華嚴經》(或另二譯本)中有關八地
境界說明的經文。


吾人以為專用無欲就已徹底,而實際也是如此,只是此法用到高級地步,會入某些目
前眾生無法了知的境界。眾生不了知,不代表它不存在,如同不知隔壁住宅剛搬入一
戶,但這不代表因為不知,而該戶就不存在,眾生的智慧很淺陋,是有侷限地!


八地菩薩境界,常被形容為在夢中精進要渡河,於精進欲渡時忽然從夢中醒轉,夢中
有能所二元對待,醒轉就能所俱寂,這個境界已不是世諦語言可以形容的清楚,至少
我沒這能力,也只能引用佛經夢喻來說明而已!到八地的境界,就具有六根互用能力
,可以不用意根,也能圓明了知,不因心念(此二字應該被翻譯成 "意念" 而不是
心念,意念隸屬於意識,但心念就涉及到六識。八地菩薩可不用意根就能了知事情)



無欲功夫,用到最後因為不見可欲,於是妄念不生,用不好的,連正念也不生,於是
入空,若不墮入四禪無想定裡,則墮入二乘涅槃中,而無法證八地菩薩及以上聖位:

    荊棘叢中下足易,月明簾下轉身難!


建議閱讀以下二文:無生與妄如是信入,可破見惑
 
**************************************************
註一
********
斷妄方式

【經文典故】妄產生之原因


【經文典故】一切法從本已來離貪恚痴相

【經文典故】因緣和合其性空,生無所從來,滅無所去處


**************************************************
註二
********
簡說:第八識及化衍,修行斷惑

第八識相分顯化過程之分析


**************************************************
註三
********
【經文典故】見十二緣者即是見佛性


**************************************************
註四
********
未如實知與如實知

【經文典故】因緣和合其性空,生無所從來,滅無所去處


**************************************************
註五
********
【經文典故】發菩提心,然後能成佛


**************************************************
註六
********
【經文典故】八地菩薩一切心意識不現在前

【經文典故】八地菩薩境界

2016年5月20日 星期五

如何打開你的第七感?

英文來源:http://www.collective-evolution.com/2014/11/16/your-7th-sense/
中文來源:http://hssszn.com/?p=6422

第七感

因為科學尚未先進到可以偵測並測量第6感和第7感能量場, 這樣的現象被歸類為超自然現象,甚至被嘲笑。但慢慢地,由於有需多這樣的文章在網路上出現,這樣的狀況正在開始改變。


在我們身體收集外部世界資訊普世被接受的五個感官密切交戶互動,之外存在著充滿超感覺概念和脈輪(查克拉)的形而上學世界的未知領域。一直到最近第六感才逐漸成為人類的集體意識。但是你知道你有第七感嗎?

查克拉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西元前384 -322)將人類五個主要感覺器官分類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這些感覺器官包含了特定刺激的感受體,它們連結到傳遞資料到大腦、提供關於身體 及外部世界有益資訊的神經系統。激包含受容器,提供關於你的身體的/外部世界的有用資訊給你。但是你實質的/內在世界是怎麼樣呢?


佛教徒認為心智是除了五官感覺以外的另一個感覺器官。同時處理前五個感官所收集到的所有數據,心智成為一個閘道,創造一個快速地或不規則的跳躍到包含內部感覺處理系統的更寬廣概念。這感官系統已被稱為心靈領域(psychic realm)。

心靈領域

因為科學尚未先進到可以偵測並測量第6感和第7感能量場, 這樣的現象被認為是超自然現象,甚至被嘲笑。但慢慢地,這樣的狀況正在開始改變。


以前由於人類仍然是一個相對未開化的物種,第六感一直令人感到害怕與崇敬,你的幸(或不幸)取決於你所誕生的年代。如果你夠幸運的生為美洲原住民族的話,你可能會被認為有內在的潛能、是社區內尊貴的薩蠻巫師(shaman)。


但在歷史上,對多數不明白內部指引系統、或是服從於僅承認外部力量來源的文化或訓練人來說,數百年來許多因恐懼所產的生錯誤資訊已散播開來,造成了令人遺憾的社會排擠甚或死亡。


即便是在現代,具有可信度的資料仍然非常少。讓這件事更加增添神祕感的是,由於人類持續進化到更較高形式的意識時,第七感逐漸受到重視。


超越空間和時間

科學家很難收集到第六感和第七感的經驗資料是因為它們是運作於空間和時間之外。 對非科學家來說,困難的是多數的異常現象仍然被認為是如靈通、靈氣(好或壞的),外星等外部力量或物體所造成的,而不是發生在身體內部的異常經驗。


第六感經驗從直覺、既視感、預知未來到回到前世都算。人類富有意識的心智總是嘗試著根據過往的經驗創造線性故事,我們傾向找尋因果關係來解釋多層次空間事件。當我們的心智無法製造二加二等於四的情況時,我們認為它是一個巧合。


要了證明人類感官的內在複雜度,因為定義的不同,科學上甚至對感覺數量沒有共識。維基百科說,感覺區分為外感性的和內感性的。


外感性的感覺包括傳統的五種感覺,而內感性感覺則被認為是體內器官為了管控身體機能的腦部神經連結,舉例來說,呼吸機能、飽食的感覺、臉紅等等的。除了這些次群體外,尚且還有由數個感覺所總成的平衡感、痛感、溫度和壓力等。


當你瞭解到你主要的感覺與脈輪是密不可分的,某些」感覺」即可由所有的感覺組成。脈輪是一種多層次空間漩渦的能量,像不同層次的意識般,在特定的頻 率上像音階上的音符一樣共鳴。脈輪是駑鈍的生理世界與非生理世界的純淨意識的交界點。音階有七個音符,脈輪有七種,而人類有七種感覺。


越過你的物理世界

你的第六感利用你有知覺的身體通知你,你的直覺是否正對或偏離目標,你的第七感則是你由萬有之我(Universal Self)通往整體意識的入門之道。無需任何形體,可以直接接觸到宇宙間的所有資訊,相對與你的肉體世界而言。不需要任何媒介或靈通。某些人把它稱做阿卡 西記錄(Akashic records)或, 或紀錄廳(Hall of Records)。這位作者所創造的另一個詞叫做宇宙的圖書館(The Universal Library)。

萬有之我

你怎麼知道你正在使用你的第七感?每個人都會斷斷續續地使用他或她的第七感,但是大部分都是在無意識的情況。當你問宇宙一個問題,接受到一個像你自己的思緒般清楚的答案時,毫無疑問地,你正在使用你的第七感。純粹的知道。


當你腦袋空空的走進一家不熟悉的雜貨店,想著義大利黑醋到底放在哪,然後你的雙腳自動帶著走向它,完全不會懷疑為什麼是向左轉時,你有可能就使用到你的第七感。


當你有意識地使用宇宙間所有可用的資源時,你就可以培養你的第七感。就字面上來說,萬物的任何部分都是無法隱藏起來的,不管是過去、現在、或未來的。 你要做的就是與你的第七感連結並打探。


這會靜坐冥想、或保持開放好奇的狀態下發生。你仍然保有孩童的奇異能力,而你自己本身,就是通往更高知識的通道。事實上,生命的全部就是通往較高的意識或啟迪的通道: 自覺。


想要知道宇宙如何運行?或人類的真實歷史?那就問吧!資訊會以你能夠理解的程度流向你,當你瞭解程度更深入時,範圍就會更廣闊。請注意,這些資訊對 肉身層(physical plane)是一個相對比較全面的現實,但絕對不是完整的。人類的神經系統是沒有能力容納光的總體。

靈魂層

就當作是個有趣的練習,如果你想要從這篇文章開始更深入瞭解的話,那麼仔細觀察,如果你將半音算進去的話,一個音階其實真的有十二個音符,身體中有十二個脈輪,那些越來越快/不規則的個人躍進其實就我們常稱為12個種族(twelve tribes)的原型!


當你正在使用你的第七感時你能夠查覺得到嗎?每天持續專注,培養更深的覺察直到你的第七感和其他感覺密不可分為止。

**********************************************************************
三樓的說法,依照佛法角度來說,有不同的定義!


在佛法中,說明生命體有八個識: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第七識)、阿賴耶識(第八識)


第八識有三個功能:含藏(執藏)、能藏、所藏。


含藏如倉庫;能藏如倉庫管理員,負責物品搬入搬出;所藏如物品。


業力法則的作用,是能藏功能。它有表現在二種現象:人我執、法我執。


◎人我執

就是三界輪迴的業,它由生命體之 自我存在(臨在)、自覺有我 的執著,主要以七情六欲(愛憎)及習氣(癮)來表現。習氣是一種不經過思考就會反應的現象,如同一個嬰兒沒有煙癮,長大之後卻產生了抽煙的煙癮,所以被稱為習氣。


◎法我執

它是已解脫業力法則控制(已能出離三界輪迴)之聖人的習氣。


服務自我的生命體,死亡後就不再投入三界輪迴中,業力對祂無可奈何。


服務他我的生命體,雖然死亡,但依然還是不斷地投生於三界中,以救度有緣的生命體。由於已入三界輪迴中,所以,還是會受業力法則的控制。這是很矛盾的現象,只要不入三界就不被業力控制,偏偏要入三界而被業力控制。


有一等行於菩薩乘的聖人,通稱是八地及以上的佛菩薩,由於定力/三昧力已非常高超,即便已入三界內,也有高低不等的控制業力能力,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要受業報。例如,過去世殺死A,今世遇到已投生的被殺者A,A一見彼菩薩就有衝動要殺祂,而此八地及以上之佛菩薩,就有能力使得A不想殺祂。


他們之間的業力有二種狀況:一是沒有斷除,只是被暫時隱蔽、延後而已。二是可以斷除。要做哪一種作用,依該菩薩的三昧力及狀況而定。等覺菩薩及佛可以斷除;八地、九地、十地菩薩可能沒有能力斷除,只能暫時被隱蔽、延後。

發現人類能量場: 它能影響你的健康與週遭的人

英文來源:點按
中文來源:http://hssszn.com/?p=9699
03/04/2016


所謂「氣場」可以定義為環繞於人們身體四周的光輝或散發的光,幾乎像是光環一樣。宗教上和心靈上的古老描述通常形容此為氣場,但如今,現代科學發現,事實上我們的四周全都圍繞著這種場,而這種場可以影響我們的感覺。


人類氣場



透過在HeartMath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HeartMath)所有傑出科學家的努力,或許可以清楚解釋有關人類氣場的觀點,在他們研究當中,有一大部分是在進行心與大腦相互影響的調查。研究人員 解釋心與大腦是如何彼此進行溝通,以及影響我們的意識和我們感知世界的方式。例如,當一個人真正的感受到如感恩、愛或賞識的正向情緒時,心跳的頻率會傳遞 出某種訊息,因為心跳是我們身體中創造出來的最大電磁場,而研究人員能夠透過它來獲得宏觀的資料情報。根據此研究中心的研究主管Rolin McCratey博士所言:


實際上,在這些場當中包含並調製著情緒性的資訊。透過學習轉變我們的情緒,我們可以改變這些磁場當中被我們的心散發的光所編碼的資訊,並且在我們周圍產生影響力。基本上我們彼此每個人以及行星本身有著很深地連結,而我們每一個人的所做所為都是有著效應與關係。



你知道由你的心所發出的電磁場是根據你的情緒而改變,或者說人類的心有如磁場般,即便是在距離人體有數英里之遠,也能夠被偵測到嗎?你知道正向的情緒可以在 你的身體之中創造生理上的效益,或者說透過正面情緒的想像,可以強化你的免疫系統嗎?你知道負面情緒將會導致神經系統混論,而正面情緒則正好相反嗎?底線 就是感覺愛與感恩以及同情,總之就是任何正向的感受,可以有著我們無法想像的且更為強大的影響力。


試想心的磁場如何與其他人相互 作用並產生影響,是件多麼迷人的事情,而它令我感到懷疑,在我們身體周圍環繞的電磁場是否也許地球周 圍的電磁場相互連結。如果有的話,會是以何種影響的形式編碼在我們四周圍電磁場中的訊息當中,並同時編碼在地球場上的訊息呢?這些真是令人感到興奮,且還 有許多尚待解答的問題存在著。


以下是聖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St. Petersburg State Technical University)物理學教授Konstantin Korotkov博士的影音檔,他認為我們正面和負面的思想,對於我們四周的環境都存在著不同的影響力。




他 以中國古老用來測量生物體以及環境中生物能的經絡能量系統開發了一個科學設備。這個稱為GDV的設備,在完全無痛的情況下,在指尖傳遞電流,不到千分之 一秒的功夫,即可將潛在的健康異常(生理的和心理情緒的)標示出來。身體的反應以「電子雲」(electron cloud)的形式測量出來,而電子雲則是以光能量光子所組成。如此散發出來的光暈可以為人類的肉眼所辨識(人類只能看到1%的電磁波普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而且能夠由光學感光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攝影系統拍攝下來,並將之轉譯至數位電腦之中。


在GDV軟體程式中,來自不同手指部位圖像的光暈,是根據身體不同部位的器官和系統所投射出來的身體樣貌。總之,它創造了一個能量場的圖像,而透過此圖像,能夠將之以人體機能運作的生理標準作直覺性的分析。


在俄羅斯科學學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的推薦下,此已獲得俄羅斯衛生部(Russian Ministry of Health)核准,並且註冊成為常規醫療診斷設備。


根 據印度阿育吠陀經(Ayurvedic Medicine)的東方形上學理論,人體中有七個「脈輪」(Chakras), 或稱為整合能量中心,與生體、心理、情緒和心靈健康有關。這些能量脈輪位於或者嵌在脊柱的不同位置上,自尾骨開始一路上向至頭頂上。路易維爾大學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化學工程學系名譽教授Pradeep B. Deshpande博士解釋道:


「每一個脈輪代表不同頻率的振動,透過新的BioWell軟體,現在已可能做到將脈輪的能量進行量化預測,並以圖表呈現它們的活化程度,進而指出其活化程度就大多數的主題所表現的基本數值而言,是在於其上或其下。」(來源)


在他進行的一項超過100位參與者的案例研究結果中顯示,失調的脈輪很容易就被偵測出來:


「每 一個個別部分或指尖部位都與特定的器官有著能量地連結,而器官系統就像是呼吸系統。當有10個與生物回饋經驗學習有關的事件模 式做對照和加入時,則可以把整個身體中的能量場以圖像表達出來。圖3案例中顯示了來自於健康和不健康/情緒性地失調的個體之全身的能量場。在不健康的個體 中,裂口、縮減的發射光以及失衡的脈輪現象十分明顯。」 (來源)


請記住有超過一萬名,有著各種健康狀況的病例之臨床研究歸檔於俄羅斯境內。


2016年5月2日 星期一

無欲三義

(1)欲本無生。


(2)常用不生欲之奢摩他法。


(3)知欲生時令欲不續生,是曰即靜、離幻。

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

佛性與佛法弘揚次第

若依《楞嚴經》及《大般若經》之經義,基本上是定義佛性類似虛空之無生,例如 「 虛空無故,非三世攝;佛性常故,非三世攝 」。
 
 
既然佛性無生,那麼說它存在與不存在,都是世諦,不是第一義諦。所以,說不說佛性之名相,就不是修行的重點,如同南傳佛法,不搞是否有佛性這一套,還是可以證阿羅漢果。
 
 
不過,能理解無生義理,還是對修行有用處,尤其是菩薩乘。
 
 
虛空不可捕捉,無法直接證明它存在,必須由生滅來旁證。雖然吾人捕捉不到虛空,但浮雲沒有虛空卻也不能存在,因此可以旁證虛空的存在,而且,它還是不生滅的(相對於物質世界而言)。
 
 
佛性也相類似虛空,它也是沒有生滅,但由眾生的覺明作用,旁證也有佛性存在,但在佛經中,常會使用圓鏡來譬喻它,乃至在《大般涅槃經》中開示: 佛性常故,非三世攝。
 
 
吾人看到佛經以常來說明佛性,就會感到納悶:  
 
  佛性為何不同於虛空,使用 無 來形容它呢?
  虛空無生,也能產生容納的作用,不是嗎?
 
 
依我所悟,佛這麼的開示,只是為了破除空見眾生的執著,兼及(不是主要目的)安撫有常見眾生的恐懼,如此而已罷了!
 
 
所以,佛法弘揚是有次第性的,看佛經最好也是依此次第來閱讀(指依眾生修行次第,不指依菩薩修行次第),就是先說四諦;次為因緣;再次為般若空;再次為佛性常;再次離二邊之中道;再次為圓頓;最後就是歸於一乘,而開示《妙法蓮華經》,可以即身成佛,不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
 
 
若依菩薩修行次第,首先就是對果地上的菩薩所開示的《華嚴經》,這個次第,其實也可以接在法華之後開示,首尾都可以。
 
 
如同十二因緣的次第,先舉 無明統攝,然後逐次第的演化,到最後先歸納為抽象的 「 生 」,及相續的 「 老死 」 。依於老死又能怎樣呢?還是墮入無明中,因此重新又進入一個永無休止的迴圈中,也就是輪迴! 
 
 
佛法弘揚之最好的方法有二種:
 
(1)太執著的,就用: 破 法!
   (例如龍樹菩薩的主張,或六祖壇經的三十六對)
 
 
(2)信心不足的,就用: 循 循 善 誘! 
   (例如《妙蓮法華經》所開示的,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
 
 
眾生執著什麼,就以相反佛法來破除之,是破法!但有時眾生又會信心不足,就只能用相類、相似佛法來安慰之!
 
 
所以,法無定法,有所堅持都是妄想執著!功夫都只用在當下,當下若無生,又誰來說話呢?
 
 
行文至此,見聞者別看著看著,您又有意見了,懂得  當下無生  的意思呢,若再想說就打屁股!
 
 
云何當下無生耶?......若無慾時,是誰來生?
 
 
若真有生,也不稱為妄,是佛智隨緣了願而已!

2016年4月30日 星期六

【名相】十波羅蜜

http://dictionary.buddhistdoor.com/chi/word/33927/%E5%8D%81%E6%B3%A2%E7%BE%85%E8%9C%9C
出處: 佛光電子大辭典

解釋:
  梵語 daśa-pāramitā。菩薩到達大涅槃所必備之十種勝行。全稱十波羅蜜多。
  又作十勝行,或譯為十度、十到彼岸。

  六波羅蜜加方便、願、力、智之四波羅蜜。法相宗以此十波羅蜜配菩薩十地,說明修行之次第。
  即:

  (一)施波羅蜜(梵 dāna-pāramitā),有財施、法施、無畏施三種。

  (二)戒波羅蜜(梵 śīla-pāramitā),持戒而常自省。

  (三)忍波羅蜜(梵 ksānti-pāramitā),忍耐迫害。

  (四)精進波羅蜜(梵 virya-pāramitā),精勵進修而不懈怠。

  (五)禪波羅蜜(梵 dhyāna-pāramitā),攝持內意,使心安定。

  (六)般若波羅蜜(梵 prajñā-pāramitā),開真實之智慧,曉了諸法實相。

  (七)方便波羅蜜(梵 upāya-pāramitā),以種種間接方法,啟發其智慧。

  (八)願波羅蜜(梵 pranidhāna-pāramitā),常持願心,並付諸實現。

  (九)力波羅蜜(梵 bala-pāramitā),培養實踐善行,判別真偽之能力。

  (十)智波羅蜜(梵 jñāna-pāramitā),能了知一切法之智慧。


十波羅蜜皆以菩提心為因。解深密經卷四載,六波羅蜜之外另施設四波羅蜜之原因,

謂方便波羅蜜為施、戒、忍三波羅蜜之助伴;

願波羅蜜為精進波羅蜜之助伴;

力波羅蜜為禪波羅蜜之助伴;

智波羅蜜為般若波羅蜜之助伴。

因緣和合其性空,生無所從來,滅無所去處

No. 220b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400) T06, p1069b


復次善男子。如大海中有諸珍寶。如是珍寶非十方來。亦非有情於中造作。亦非此寶無因緣生。然諸有情善根力故。令大海內有諸寶生。是寶生時依因緣力和合故有。無所從來。是寶滅時於十方面亦無所去。但由有情善根力盡令彼滅沒。


所以者何。諸有為法。緣合故生。緣離故滅。於中都無生者滅者。是故諸法無來無去。諸如來身亦復如是。於十方面無所從來。亦非於中有造作者。亦不可說無因緣生。然依本修淨行圓滿。為因緣故及依有情先修見佛。業成熟故有如來身出現於世。佛身滅時於十方面亦無所去。但由因緣和合力盡即便滅沒。是故諸佛無來無去




復次善男子。譬如箜篌依止種種因緣和合而有聲生。是聲因緣。所謂槽頸繩棍絃等人功作意。如是一一不能生聲。要和合時其聲方起。是聲生位無所從來。於息滅時無所至去。


善男子。諸如來身亦復如是。依止種種因緣而生。是身因緣。所謂無量福德智慧。及諸有情所修見佛善根成熟。如是一一不能生身。要和合時其身方起。是身生位無所從來。於滅沒時無所至去。


善男子。汝於如來應正等覺無來去相。應如是知。隨此道理於一切法無來去相亦如是知。


善男子。若於如來應正等覺及一切法。能如實知無來無去無生無滅無染無淨。定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必得無上正等菩提。


/-- 聞法功德 --
法湧菩薩摩訶薩為常啼菩薩摩訶薩說諸如來應正等覺廣說乃至佛薄伽梵無來無去相時。令彼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地諸山大海及諸天宮六種變動。諸魔宮殿皆失威光。魔及魔軍皆悉驚怖。


時彼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所有草木叢林生非時花。悉皆傾向法湧菩薩摩訶薩所。空中亦雨種種香花。


時天帝釋四大天王及諸天眾。於虛空中即以種種天妙香花。奉散供養法湧菩薩摩訶薩已。復持種種天妙香花。奉散供養常啼菩薩。而作是言。我因大士得聞如是勝義之教。


一切世間住身見者。聞是法已能捨執著。皆悉住於難伏之地。


爾時常啼菩薩摩訶薩白法湧菩薩摩訶薩言。何因何緣令此世界一切大地諸山大海六種變動。及現種種希有之相。


法湧菩薩告常啼言。由我答汝所問如來應正等覺無來去相。於此會中八千眾生皆悉證得無生法忍。復有八十那庾多眾生皆發無上正等覺心。復有八萬四千眾生遠塵離垢。於諸法中生淨法眼。由是因緣。令此世界一切大地諸山大海六種變動。及現種種希有之相。


常啼菩薩聞是語已。踴躍歡喜作是念言。我今已為獲大善利。謂因我問法湧菩薩。令諸有情得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說諸如來應正等覺無來去相。令爾所眾獲大饒益。我由如是殊勝善根。足能成辦所求無上正等菩提。我於無上正等菩提無復疑慮。我於來世定成如來應正等覺。利益安樂無量有情。作是念已歡喜踴躍。

******************************
如來應正等覺無來去相 = 因緣和合其性空,生無所從來,滅無所去處

入無色界非有想非無想定(又名因緣定),若不悟開題帖經文義理,無法斷三毒解脫輪迴。

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

論靈魂

(1)意識是什麼?

  意識的組成,來自於作意加法塵,它是和合義,不能單獨存在。


   作意,是指已養成的恆常執著。如同餓了就直接產生吃的慾望;渴就想喝。這個反應,被稱為作意。


   法塵,則是資料、方法的別名,是靜態的東西。


   眼睛的作用在看的動作,它的塵就被稱為 色。指各類的顏色,如山光、水色、光譜、彩虹...等等。


   眼看到東西,它能被辨認,必須有眼睛加上前景,再加意根(作意)及加上其它的條件(眼識須九緣,詳查網上),之後才能辨別所看到的對象是紅色、藍色,長短...等等。


   所以,在看到東西時,所看東西立刻被意根拿來與阿卡廈大廳中所記錄的資料(第八識相分,看註一)作比較,就產生我看到紅色又很長的東西之反應,這個反應被稱為 意識!


   當意識產生之後,就會自覺有我的存在,這在現今新時代術語就是 「 臨在 」,更粗糙的術語是「 存有 」。


   意識 = 作意 + 法塵



(2)靈魂是什麼

   靈魂,在本人的知識中,它是人我執的別名。執著有二大類,人我執及法我執。


   人我執代表自覺有我的存在,並且執著它而不捨棄。以人類為例,表象就是以七情六慾的貪慾、愛習、憎恨...情緒而呈現。


   法我執是聖人對於法理上的執著,不帶任何情緒與痴習。


   情緒是一種習氣,它可以輕易被觀察到,而另有不容易被觀察到的習氣,被稱為痴習!佛法上稱它為 無明 。


   痴的習氣,它的狀況如同明見前方地上有污水坑,明知要閃過,但在走過時仍然還掉了進去。它被一般人所觀察到的是魯直、莽撞、愚痴的執著現象。如同明知喝酒、賭博是惡習,卻無法戒除,這些都是痴的習氣在作用所致!(心理與生理都會互相影響)


   由於人類不能捨離人我執(情緒加上痴習之簡稱),於是被業力法則控制而墮入入三界中不斷地輪迴投生。


   當生命體有了人我執,於是就出現所謂的意識之理性,及情緒之感性現象。


   理性本來沒有錯誤,它純粹只是資料的分別、判斷、歸納等推理行為而已,但加上生命體無始時間以來已養成的執著習氣,於意識的每一次的反應中都帶有各類情緒或愚執(無明)反應,於是意識所在之處,亦被視為無法解脫三界輪迴。


   三界輪迴 = 感性情緒+理性意識 = 被業力控制 = 人我執


   理性判斷,若不帶有愚執的痴習,它本身並不會令人墮入輪迴中,只是這類的反應不被稱為意識,而改名為妙觀察智。其實,作用是一模一樣,差別在一個帶有習氣(情緒+痴習),一個不帶習氣而已。


   例如,走路時看到路邊有一顆小石子,因為它對己無利益,所以不會愛它而把它拾起;也因為它沒有干擾到行路,所以不憎恨它而踢掉它。看到而了知是石子,是純粹的理性分別。


   輪迴中的生命體,接下來就會產生愛憎,這是很明顯的情緒(感性),假設石子是寶石或糞屎的話;有時會莫名的產生它價值10萬元美金,而帶回家,之後掏出再看時,才忽然明白只是個沒有價值的石頭,而丟掉它,並會對之前那個認為有價值的執著感到奇怪,這就是所謂的 痴習,有時又被稱為「 癮 」(若戒癮後往前回想,有時就會對自己何以有煙癮、酒癮之類的行為,感到莫名其妙)。


   靈魂 = 感性情緒 + 理性意識 。但主要還是針對欲界內生命體的稱呼。


   在色界及無色界中的生命體,沒有強烈的七情六慾,祂們的情緒隨不同階層都有不同的淡化程度,而很難被感受到,乃至於,四禪無想天的生命體,意識都暫伏不產生,此時既無情緒也無意識,不過也只是暫伏而已,並沒有斷除貪瞋痴的輪迴習氣,壽命終了,還是要墮入輪迴中。


   所以,要解脫業力法則的控制,一定要先斷除七情六慾,次斷除痴/無明的極微細習氣(各類直接反應的,又莫名其妙的癮,愚痴的癮稱為痴習)


(3)第八識與靈魂關係

   靈魂的意思,在佛法中相當於第八識(註一)之見分加上第八識之相分。


   第八識相分在新時代術語被稱為阿卡廈大廳記錄。記錄只是第八識三個功能之一,它在第八識中又被稱為所藏。


   第八識被定義有三個功能:含藏(執藏)、能藏、所藏


   含藏:功能如同一個大倉庫,能夠含藏所有東西。佛法中它被稱為
      阿陀那識。


   能藏:功能如同倉庫的搬運工,把各六根所觸到各類塵,當
          成貨物,即時性地搬入倉庫中存著。佛法中它被稱為
          見分、阿賴耶識。


   所藏:即倉庫中收藏的貨物。佛法中它被稱為相分、心。它是靜態資
      料,但中國人已習慣把它與搬運工合在一起說,而說 起心動
      念 或 心念!
   

   靈魂,就是能藏加所藏,也就是見分加相分。



(4)宇宙與靈魂關係

   在佛法中,形容最微細的粒子為 鄰虛塵 ,指這個塵再分析下去就是虛空。


   人類眼見的虛空中,其實存在非常多的成份。若把這些成份剔除之後的背景,才被稱為虛空的話,那麼,靈魂的位階還在虛空之上!這個判斷式,來自於無色界最上三層的生命體(非有想非無想天、無所有處天、識無邊處天),只存在純粹的自覺與意識,而沒有虛空存在。


   靈魂存在,必須有 自覺 的現象,所以靈魂位階在虛空之上。


   當妄(新時代術語為原生異常)產生之後,先有錯誤的自覺,於此錯覺反覆,就有生滅現象,接著出現虛空及力場的區別。虛空是靜,力場是動。動則有世界及時間產生,此二者就合稱為宇宙。


   力場有粗細,粗的如銀河系,細的如靈魂,更微細的如地、水、火、風的力場(不是指自然界的地水火風,而是指力場的形式有凝固、波盪、騰昇、散動之分別作用)。


   力場是靈魂之基底,如同原子是物質的基底之意思。


   靈魂、鄰虛塵、速子、光子、微子、介子、電子、質子、中子、原子、離子、分子、水汽、水、冰、金、銀、銅、鐵...等等及週期表上的化學物質,全都是力場的不同表象。力場又是生滅所造成。生滅又從錯覺而產生。


   錯覺,如同空中花、水中月、曠野焰,它們都不是真實的存在,若您有所見,純粹是您的錯覺,在佛法中稱此錯覺為 顛 倒 !


   顛倒就是錯覺,有時,又稱顛倒者仍在夢中未醒!覺醒之後,方知過去的執著如夢、如幻、如泡、如影,似真實幻;是空中花、是水中月、是曠野焰,從來沒發生過。

**************************************************************
註一
*********
八個識分別如下。

第八識:又名阿陀那識、阿賴耶識、心。

第七識:又名末那識、意根、習氣(潛意識)。

第六識:又名意識。

前五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

2016年4月23日 星期六

用功注意事項

某法友開示: 

  一個人,你把根本建立起來,起碼我修行上路了,你就看到你每天在進步哦,進步快慢那是個人的修行造化,但是你會看得到自己每天在進步。你開始對治 ,開始在 心地用功了。今天外境對我的干擾是九分,明天變八分,後天會…… 你自己會感覺出你慢慢慢慢跟這個根塵脫離了。

  相對來說,你那個生死業力慢慢淡薄,你自己會感覺得出來,你修行會越來越有信心,你的內心會有發自內心真實的受用。


敝人補充說明: 

  受用之後,反應出來的是情緒的自主性。但有一個重點要掌握,那就是情緒變淡 、變無慾之後,不能因此有某些不適合的見解產生,例如:沒事做了、停歇不精 進了......


  人的習氣是隱藏的非常、非常的深,常常以為已完事了,但把灰燼深深撥,會忽 然發現還有星火在,當下、此時、今世之星火不作用,以未斷三毒故,仍墮入輪 回裡,於來世時,星火開始燎原。以上是個人經驗,特別給大家提個醒!

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

久滅意根。圓明了知。不因心念

註一經文中的 「 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 之 「 無餘涅槃 」 若不專指滅度眾生入空性(無餘涅槃),不然就有特別的密義,尤其是與菩薩八地(含)以上菩薩證境有關。


如同《楞嚴經》中的:「如此會中。摩訶迦葉。久滅意根。圓明了知。不因心念」。


這類已超乎人類知識的經文,都一定要大菩薩摩訶薩親自說明該文的義理,否則 吾人只是理悟佛知見者,無法真正理解這類報化身義。


1、有很多人說,可以六根互用,這也是一解,但不是善解,何以故?
  若意根已滅,前五根亦無作用,何故能了知耶?


2、了知,不必心念

  我近期則以為,也許,「 一念有九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 」,
  所以了知不一定要心念。如佛之大圓鏡智,佛來佛現,魔來魔現
  ,也不必須起心念。


  以前曾認為,菩薩八地離心意識了(註二),之後還有其它聖境
  ,那麼,推斷「了知」不一定要心念也說的過去。這個文殊菩薩
  入涅槃還出涅槃也是相類似的含意(註三)。


  話說回來,上述說明都有牽涉到 「 無餘涅槃 」 的定義問題。
  只有阿羅漢能入無餘涅槃,其他佛菩薩都只是 「 無住涅槃 」
  。


  若吾人決定把 「 無餘涅槃 」 改定義成等同 「 無住涅槃 」
  ,那麼,佛經中要變的義理之多,恐怕會令人受不了!


********************************************************************************
註一
************
No. 235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卷1) T08, p0749a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
註二
************
八地菩薩能所俱泯,離心意識,證無生法忍


********************************************************************************
註三
************
入涅槃已還復出生

2016年4月4日 星期一

時空含意

◆ 某網友問高維度如何含攝低維度的疑,如下:

  我們人類只能理解三維空間,因為在平常人的邏輯裡,最多只有3個
  緯度(直線)互為垂直。邏輯上不會有第4條直線與之前的三維垂直。


  所以四維以上的空間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模擬出來的。如果存在四維
  以上的世界的話,我們的三維世界在其中就是虛的,只是四維的局部
  表象,就是非實在的,非物質的。


  根據我們在三維空間的經驗,可以知道零維的所有信息存儲在一維中
  ,點累積成線,一維的所有信息存在二維中,就如我們看到一條直線
  ,但是這條直線背後的平面可能是由各種長短不一的直線組成的不規
  則面,二維的面也存儲在第三維的一個刻度中,面累積成體。


  結論:
    低一個維度的各種可能可以同時存儲在高一個維度中。


  這意味什麼?


  搞不好我喝的一口水就是某個人在喝一杯濃痰呢



◆ 本人回答:


(1)用筆戮在一維中的A點,不會同時戮到距離10公分的B點。

   用筆戮在二維中的C點,不會同時戮到X距離10公分, Y距離10公
   分的D點。

   用筆戮在三維中的E點,不會同時戮到X距離10公分, Y距離10公
  分, Z距離10公分的F點。

   從上述推理可得,在四維中喝一杯水時,不會同時喝到一杯濃痰。

   從上述推理可得,在三維中喝一杯水時,也不會同時喝到一杯濃痰。



(2)這裡就是那裡,隨距離趨近而能分別

   佛經中有開示關於時間、空間現象的經文。


   時間可以:長劫入短劫、短劫入長劫

   時間不可以回流,但歷史事件卻可以被觀察到。未來也無法被穿
   越達到,但可以預視未來。


   空間可以:一毛端現十方剎。

   這指,十方宇宙都可以在一毛端上看見。至於如何想像它的情景......

   這如同拿一支筆在戮某個點。當距離很遙遠時,看一維的線似乎
   就只剩一個點,但筆愈靠近一維的線時,線長度就愈能分辨,於
   是,在最後落筆時,就能分辨出距離而不會戮在同一點上。想像
   一下美國科幻電影,先出現太陽系,再出現地球,再出現美國,
   再出現紐約市,再出現百老匯大道。


   修行的體悟,心不動時,十方宇宙非生不滅。如同從夢中醒覺,
   則了知夢中物非實非虛、非真非假,何以故?夢非真,於實際
   已破對待二元化之故。


   當心動時,則十方宇宙就產生,心動的微,則十方宇宙是一點;
   心動的鉅大,則十方宇宙就變大......參照上述科幻電影比喻類
   推!

佛法及修行

◆  佛法

  佛法弘揚主要分二大派別,一是唯識法相,如唯識法相宗,由玄奘傳
  入;一是中觀,如三論宗,由吉藏創立,此宗繼承印度中觀派的思想
  ,以龍樹為主,用在破邪顯正。


  因為主張不同,所以唯識法相被稱為勝義有學派,三論宗被稱為畢竟
  空學派。


  上述這二種思想,在佛經中都有支持的經論,例如,支持勝義有的,
  有《華嚴經》、《楞伽經》、《大般涅槃經》等;支持畢竟空的,
  有《大般若波羅密多經》、《楞嚴經》、《中論》、《十二門論》
  等。


  古印度有法性宗與法相宗,這裡的「相」為「行相」, 法相宗屬於
  瑜伽行唯識學派,認為諸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以描述宇宙
  何以森羅萬象的心識理論為主要課題;法性宗為傳承自龍樹、青目
  、清辨、智光的「明真如隨緣為染淨之本」之宗派;同時還有與法
  相宗進行「勝義有與畢竟空」諍論的中觀學派,古稱「真空無相宗
  」或「破相宗」(參考唯識法相宗說明)。
   
   
  所謂性,是體義,是法身義,主張一切無生,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
  影,雖有所見,皆是妄見、錯覺,所以破眾生執著為主要弘法方式
  ;所謂相,是相用義,是報化身義,主張雖然緣起性空,但畢竟在
  生滅中還是有作用,是以弘法偏於說明十方宇宙變化的相狀及原則
  。
   
   
  智者,不會去堅持勝義有與畢竟空,因為堅持就是執著,沒有符合
  佛法要求須斷惑。所以,此二法派它們都是正確的知見,只看眾生
  根器,應以何法得渡,則說何種法門,如同釋迦牟尼佛之說法,即
  便說了四十九年,仍然開示沒說一字!



  畢竟空的義理容易理解,如《華嚴經》開示:若人欲了知,三世一
  界法,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因為一切唯心之故,所以禪宗以
  直指人心方式,教外別傳頓斷生滅。


  勝義有的義理很難理解,因為它牽涉到很多證境及其名相,以及十
  方宇宙中輪迴的眾多名相之故。於本文,我將略說唯識重點第八識
  及生滅之特性。


△ 第八識

  第八識的功能,無論佛及眾生皆有,它的特性是所謂的三藏:
   
     含藏(執藏)、能藏、所藏

  含藏:如同倉庫本身。具有含攝貨物的功能,貨物即所謂的業種。


  能藏:如同倉庫管理員。恒常具有執納六塵,藏為業種的功能。它
     分出二個層次,即俱生法執,與俱生我執。

     俱生法執是破無明的主要障礙,其餘障礙是菩薩十地、九地
     、八地、七地。
     
     俱生我執是破三毒(入六地、證阿羅漢果)的主要障礙。其
     餘障礙,在菩薩乘是五地至初地;在阿羅漢乘是三果至初果
     。初果與初地,是隸屬於「俱生我執」之下更粗糙的「見執
     」!也就是所謂「 五見 」之執著。


  所藏:如同倉庫中的貨物。所藏之結果稱為業種。


  第八識在《解深密經》中開示有三個名稱:阿陀那識(含藏)、
  阿賴耶識(能藏)、心(所藏)。


  第八識又分為二大類,即真相(真識)與業相(業識)。不同佛
  經裡的翻譯術語略有不同。在密宗裡把真相常稱為「阿(庵)摩
  羅識,視其為第九識。一般學佛人也稱之為真如識、無垢識。
  (法迄巴說:根塵相合稱之為識。真相不二,仍用「識」名非常
  不恰當。)


  眾生修行之目的,在於破除能藏中不由自主的人我執及法我執習
  氣,此它們被合稱為無明、未如實知。


△ 生滅與智

  這裡有一個重點,若修行人已破除人我執及法我執之後,是否就
  永遠消失,即所謂的斷滅了?實際不然!


  要談斷滅、斷無明,就要談到它們的背景:真如、如如、如來...


  如我所知,阿羅漢所證空性,是與佛相同。這指,涅槃之空性,
  並不隨所證境不同而不同,其所異之處,在於阿羅漢入無餘依涅
  槃後不入輪迴,而佛菩薩則永不入無餘依涅槃。


  若佛菩薩不入無餘依涅槃,那麼就會一直在三界內輪迴度眾生,
  那就要面臨二件事:如何示現及破相!


  有生則有滅,無有不滅者,佛出或不出,此事常不變。


  既然輪迴是生滅相,那就必然有所謂的方便、不了義現象,而諸
  佛菩薩要度眾生,就須依眾生根器而示現或弘不了義佛法,這事
  在目前釋迦牟尼佛所弘三藏十二部經中都有記錄。
    

  所以,阿羅漢只需證一切智即可,而佛菩薩就必須證一切種智,
  以便能方便度化眾生,因此,依於無量眾生根器,佛菩薩必有無
  量種智慧一一對應,簡說這無量種智慧為四智,因應前五識的是
  成所作智;因應意識的是妙觀察智;因應末那識的是平等性智;
  因應阿陀那識的是大圓鏡智。


  仔細的去觀察,所有的識都有生滅,這也是《楞伽經》所開示
  (註一)。有生滅則必有識,若能轉識成智,則智亦生滅。即
  便第八識的含藏功能,它也是一種生滅現象,如同倉庫,它也
  是被建立後而產生,有生則必有滅。


  若論法身之體義,則一切無生,如同虛空,則此時倉庫亦不存在,
  這也是為何《瑜伽師地論》中開示(註二):

     第一義建立者。謂唯無餘依涅槃界中。是無心地。
     何以故。於此界中。阿賴耶識亦永滅故。


  阿羅漢入無餘依涅槃是謂無心地,以阿羅漢不受後有故,則其第
  八識永滅!


  諸佛菩薩不入無餘依涅槃,所以亦是有心地,但由轉識成智之故,
  雖有大圓鏡智,但它亦是生滅意。


  不惟如此,眾生於圓鏡智前現像,亦稱為生;眾生於圓鏡智前消
  失,亦稱為滅。所以,原第八識三藏功能,佛雖已轉識成智,但
  仍具有此三藏功能。差別是眾生為不自在的三藏功能,佛則是自
  在的三藏功能。




◆ 淨習與如實見

  要修行佛法,首要的重點就是正見!


  但要建立正見,它並不是一接觸佛法就具有,更是經過相輔相成
  的過程,所謂切、磋、琢、磨!所以,八正道、六般羅密大都是
  同時發生,不必然誰先發生。


  而學佛法中首先要求須有正見,這就是指經由學習正確知見,要
  求須斷見惑之意思。


  只有正見而不斷見惑,因為信心不足,這個正見也可能因為習氣
  作用,於某時日而退墮。如同舍利弗尊者過去世,行菩薩乘已至
  七住,卻因為某天人考驗他的信力,而化成人來討雙眼,因為被
  故意刁難而因此生退墮心,結果就退回二乘中。所以,一定要斷
  見惑才行!(請參考註四)



  今晨,我用早餐時,當撕破餅乾包裝時,才發現書桌上右前方已
  有半包餅乾(每晨食半包餅乾),於是我自思惟:


    我是怎回事了?為何沒看見書桌上右前方的半包餅乾。
    明明記得有此物,昨日還看到它一整日,沒想到今晨食
    用時,竟然......竟然想不起有此物,原因為何呢?


  我不斷的去思惟,這是怎回事,於是我了知了,因為:我有主觀!
  我有沒養成先看再做的習慣!


  我的習氣,讓我早上不思索就直接去拿整包餅乾來撕破食用,但沒
  養成要先看是否已先存在半包的習氣,也沒有養成起心動念前要先
  察知的習氣,於是就在拿到整包餅乾後,不假思索的撕破!


    這就是未養成淨習,及未如實知!


  眾生已輪迴不知多少劫,通常稱為無量劫,因此養成了輪迴習氣以
  及未如實知習氣,這二習氣使得眾生對於六根觸六塵的現象,是必
  然的,不假思索六根可能是 幻、六塵可能是幻,根塵相觸的動作也
  可能是幻,而不會去聞思修,不會在做事前先停一下的思惟所做事
  的正確與否。如同我沒養成習慣也沒去思索已有半包餅乾的 存在。 



◆ 人生目標

  很簡單,就是斷惑!斷見惑、斷思惑、斷塵沙惑(無明惑)。


  生活中的所有一切,都不重要,都隨時可以捨。即便不想捨,無常
  到來還是要撒手,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既然一切如夢幻泡影,又有什麼值得去執著的呢?


  早晚都是要走向修行斷惑的路,晚做不如早做!也可以減少輪迴的
  煩惱痛苦!



◆ 斷見惑


  我不說斷思惑,因為它比較難!而且,絕大部份人都了知何謂思惑
  ,簡說它就是吾人的貪慾愛習(七情六慾),另外再加上未如實知
  必須斷除貪慾愛習的愚痴習氣。


  斷見惑主要是在斷 疑結!它的產生,主要是對於二乘三法印及菩
  薩乘一實相印有疑心所致!


  更多的說明,參考:破見惑方式及其驗證法




  另再參考見惑名相的說明:【名相】三結、五下分結、五上分結




◆ 弘法智行

  所謂智,在世俗中來說就是聰明、巧門。其實菩薩的智也是如此,
  但差別在於菩薩比較自在而不執著。


  弘法之目的,是依眾生根器,而向他說適合他的法門。


  於是,弘法時為了得到最佳效率,那就要有一些行為來配合:

   1、常用的資料先備份,並且容易存取。可以迅速的粘貼。

   2、使用佛法四依四不依原則。


  像我現在這樣打字,就是很不智的行為,但考量這些議題應說內
  容不是每次都一樣,那麼,我就有必要花時間去打字。但能避免
  則更佳!可以省自己許多的時間。



◆ 佛法議論態度

  眾生,又名愚痴、顛倒、執著,總是有許多的輪迴習氣。而吾人
  是否為眾生之一耶?若是,就要自覺此事:自己是愚痴、顛倒、
  執著的人!


  因此,吾人論議佛法該怎麼辦呢?


  若是自視為佛法修行人,論議佛法就要攝收習氣,不被他人八
  風(利衰稱譏毀譽苦樂)的影響,而悉依佛經的教授而轉說。
  應以何法度脫,即傳何法予以。




以上,是本人的修行心得,普願有緣見聞者得法味!

  法迄巴 合十


********************************************************
註一
********
No. 672 大乘入楞伽經 (卷1) T16, p0593b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諸識有幾種生住滅。

佛言。大慧。諸識有二種生住滅。非臆度者之所能知。所謂相續生及相生。相續住及相住。相續滅及相滅。


------
No. 670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卷1) T16, p0483a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諸識有幾種生住滅。

佛告大慧。諸識有二種生住滅。非思量所知。諸識有二種生。謂流注生及相生。有二種住。謂流注住及相住。有二種滅。謂流注滅及相滅。


------
No. 671 入楞伽經 (卷1) T16, p0521c

爾時聖者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諸識有幾種生住滅。佛告聖者大慧菩薩言。

大慧。諸識生住滅。非思量者之所能知。

大慧。諸識各有二種生住滅大慧。諸識二種滅者。一者相滅。二者相續滅。

大慧。諸識又二種住。一者相住。二者相續住。

大慧。諸識有二種生。一者相生。二者相續生。


********************************************************
註二
********
No. 1579 瑜伽師地論 (卷13) T30, p0344c

云何有心地。云何無心地。謂此二地。俱由五門。應知其相。一地施設建立門。二心亂不亂建立門。三生不生建立門。四分位建立門。五第一義建立門。


/* 地施設建立門 */
地施設建立者。謂五識身相應地。意地。有尋有伺地。無尋唯伺地。此四一向是有心地。


無尋無伺地中。除無想定并無想生及滅盡定。所餘一向是有心地。若無想定。若無想生。及滅盡定是無心地。


/* 心亂不亂建立門 */
心亂不亂建立者。謂四顛倒顛倒其心。名為亂心。若四顛倒不顛倒心。名不亂心。此中亂心亦名無心。性失壞故。如世間見心狂亂者便言此人是無心人。由狂亂心失本性故。於此門中。諸倒亂心名無心地。若不亂心名有心地


/* 生不生建立門 */
生不生建立者。八因緣故。其心或生。或復不生。


謂根破壞故。境不現前故。闕作意故。未得故。相違故。已斷故。已滅故。已生故。心不得生。由此相違諸因緣故。心乃得生。此中若具生因緣故。心便得生。名有心地。若遇不生心因緣故。心則不生。名無心地


/* 分位建立門 */
分位建立者。謂除六位。當知所餘名有心地。


何等為六。謂無心睡眠位。無心悶絕位。無想定位。無想生位。滅盡定位。及無餘依涅槃界位。如是六位。名無心地。


/* 第一義建立門 */
第一義建立者。謂唯無餘依涅槃界中。是無心地。何以故。於此界中。阿賴耶識亦永滅故。所餘諸位。轉識滅故。名無心地。阿賴耶識未永滅盡。於第一義。非無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