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9日 星期一

一切諸佛以此為性

No. 374 大般涅槃經 (卷27) T12, p0523c

復次善男子。眾生起見凡有二種。一者常見。二者斷見。如是二見不名中道。無常無斷乃名中道。無常無斷即是觀照十二因緣智。如是觀智是名佛性。

二乘之人雖觀因緣。猶亦不得名為佛性。佛性雖常以諸眾生無明覆故不能得見。又未能渡十二因緣河猶如兔馬。何以故。不見佛性故。

善男子。是觀十二因緣智慧。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種子。以是義故。十二因緣名為佛性。

善男子。譬如胡瓜名為熱病。何以故。能為熱病作因緣故。十二因緣亦復如是。

善男子。佛性者。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有因者即十二因緣。因因者即是智慧。有果者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果者即是無上大般涅槃。

善男子。譬如無明為因諸行為果行因識果。以是義故。彼無明體亦因亦因因。識亦果亦果。果佛性亦爾。

善男子。以是義故。十二因緣不出不滅不常不斷非一非二。不來不去非因非果。

善男子。是因非果如佛性。是果非因如大涅槃。是因是果如十二因緣所生之法。非因非果名為佛性。非因果故常恒無變。以是義故。我經中說十二因緣其義甚深。無知無見不可思惟。乃是諸佛菩薩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及。以何義故甚深甚深。眾生業行不常不斷而得果報。雖念念滅而無所失。雖無作者而有作業。雖無受者而有果報。受者雖滅果不敗亡。無有慮知和合而。有一切眾生雖與十二因緣共行而不見知。不見知故無有終始。十住菩薩惟見其終不見其始。諸佛世尊見始見終。以是義故。諸佛了了得見佛性。

善男子。一切眾生不能見於十二因緣。是故輪轉。

善男子。如蠶作繭自生自死。一切眾生亦復如是。不見佛性故自造結業流轉生死猶如拍毬。

善男子。是故我於諸經中說。若有人見十二緣者即是見法。見法者即是見佛。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諸佛以此為性。

善男子。觀十二緣智凡有四種。一者下。二者中。三者上。四者上上。下智觀者不見佛性。以不見故得聲聞道。中智觀者不見佛性。以不見故得緣覺道。上智觀者見不了了。不了了故住十住地。上上智觀者見了了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以是義故。十二因緣名為佛性。佛性者即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中道。中道者即名為佛。佛者名為涅槃。

爾時師子吼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若佛與佛性無差別者。一切眾生何用修道。

佛言。善男子。如汝所問是義不然。佛與佛性雖無差別。然諸眾生悉未具足。

善男子。譬如有人惡心害母。害已生悔三業雖善。是人故名地獄人也。何以故。是人定當墮地獄故。是人雖無地獄陰界諸入。猶故得名為地獄人。

善男子。是故我於諸經中說。若見有人修行善者名見天人。修行惡者名見地獄。何以故。定受報故。

善男子。一切眾生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我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切眾生真實未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以是義故。我於此經而說是偈

  本有今無   本無今有   三世有法   無有是處 


善男子。有者凡有三種。一未來有。二現在有。三過去有。一切眾生未來之世。當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佛性。一切眾生現在悉有煩惱諸結。是故現在無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一切眾生過去之世有斷煩惱。是故現在得見佛性。以是義故。我常宣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乃至一闡提等亦有佛性。

一闡提等無有善法。佛性亦善。以未來有故。一闡提等悉有佛性。何以故。一闡提等定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善男子。譬如有人家有乳酪。有人問言。汝有蘇耶。答言。我有酪實非蘇。以巧方便定當得故。故言有蘇。眾生亦爾。悉皆有心。凡有心者定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義故。我常宣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 建議參考:眾生皆有佛性,但未成佛

● 建議參考:見十二緣者即是見佛性
------------------------------------------------------------------------------
● 佛性之定義

本文中的 「 佛性 」 定義,是指眾生未來世必能成佛而得名,不指眾生當下或過去具有什麼身份(若當下是佛化身,則不包括,但也不稱之為眾生)而得。

這有另一個議題﹕眾生會不會消失?

眾生有生滅,那麼它的原始,是怎麼產生的呢?若有生,則必有滅,則眾生有產生,則它也必有消滅之時。成佛,是消滅的一種﹔阿羅漢入涅槃是另一種﹔再有一種,吾人可以理解為此眾生沒有成佛,但就是永遠消失!......

眾生是否能永遠消失,這要看是怎麼定義 「 眾生 」 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