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8日 星期三

離欲判斷式

本文重點﹕
  分享如何於身口觸塵時之對治,以促進欲習淺薄乃至斷除!

--
解脫輪迴的修行,必須離欲,但什麼人事物於觸及時須離,這是一個大
問題!

因地沙門比丘主要功課就是離欲,涉世所需持有的少,所以判斷也少,
因此少生心,不生心就不生煩惱,乃至當下可能就斷三毒,而解脫輪迴


已斷三毒的果地沙門比丘,又稱為大阿羅漢或菩薩比丘,祂們須度化眾
生解脫輪迴(主要是解脫煩惱囚禁),是故,生心之處在所多有,其所
生心不名為識,而名為智,通稱為妙觀察智。若非菩薩比丘而是一般的
阿羅漢比丘,則稱為一切智!

本文的重點不放在出世修行,而是入世修行的方法。

對於入世修行者來說,處處生心是必然的現象,這類的修行,適合菩薩
乘根器者,而不適合像南傳這類以此生梵行,命終不入輪迴的二乘根器
者。

那麼,入世修行者必然要面臨行住坐臥中的用功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
「動中修」要如何修的方式...

動中修之最困難處,在於﹕

  1、未發誓(未下決定)於動中六根與六塵接觸時如何處理,以致於
   時時生心墮入三毒中,不能解脫輪迴(無明故,所以不能下決定
   要時時遠離三毒的執著習氣)

 2、已發誓(已下決定)於動中六根與六塵接觸時,要遠離執著,但
   所接觸太多,不知如何擇善固執,乃至不知如何離執!

這裡主述的是身口的用功,而不是指心念生滅如何用功。

心念的用功方式,無論入世或出世,都必須無欲,而無欲時,並非不能
做事。如同行於路上,看到路邊有小石,此時對它無貪取之心,對它無
貪欲心之故﹔此時對它無憎恨,未受它傷害過之故。當下雖無貪嗔,亦
知它是小石之故,亦不落痴習之中。

是故,於念念之間皆無三毒習氣產生,因此具有妙觀察智,以及平等性
智,這是七地菩薩的用功方式!(詳見《華嚴經》十地品中第七地的經
文)

吾人具世俗智慧,雖了知上述用心的方式,但於身口對治的方便法,卻
常嗚乎無知,而上善利根者,他們不必讀我此文,自知如何用功斷惑乃
至行菩薩法,所以一般初修乃至未得竅門者,就有必要讀此文多思惟善
巧方便的對治法。

方法是﹕
  非重要事,少接觸,須捨!

方法簡單,但所觸塵所導致的事件類型卻非常多,例如﹕個人的食衣住
行育樂等事。例如﹕應酬或與他人相關的食衣住行育樂等事。

什麼是重要事呢?例如﹕

 ‧必要之食
    不食即死,不能繼續修行,是故只食能維持肉體存續的食物即
    可,不必多食。

    以我為例。目前的生活,比之沙門比丘來說,相差不多,更可
    能單純,說我老宅男亦可。而且,多年以來已養成一日二餐,
    早餐吃一杯流質食物,中午不食,晚餐則視狀況吃飯。

    晚餐也不必然須食,因為已習慣無食欲,若觀察肉體不需要養
    份,或肉體不產生需吃食的訊息給我時,就不會去進食!

    吃食的惟一目的,是令肉體存續,而能於此生繼續修行以斷除
    無明!

 ‧必要的衣住行育樂等,比照食的原則

 ‧必要生活費賺取
    此項對於具智者來說,是不必我多言,比照食的原則就自能得
    出答案。

    具智者了知,人生目的就是在斷除無明塵沙惑,那麼,吾人自
    問賺錢之目的為何呢?...

    我說﹕供肉體存續,而能於此生繼續修行以斷除無明!

    若您認同我的說法,既然明白貪欲愛習不應執著,又何必墮入
    煩惱須賺多少錢的困境中呢?

淡淡的來世,淡淡的去世,乃至斷除無明,繼續依願隨緣了業...

既然本須捨離所有執著,那麼,就要認清並於認同後去執行,凡「非必
要」的,就一切具捨!

見此文的有緣人們﹕

  請持筆寫在紙上,自問什麼是可供您修行的必要事物呢?

以上,普願見聞者得法味!

  法迄巴 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