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9日 星期日

正與智

長久修行以來,遇過無量煩惱,也對治過無量煩惱,有得有失,至今見解,最省事的斷惑功夫,還是一切俱捨!不必在意當個世俗人口中的 「龜孫子」。當然,吾人只是不執著,世俗凡夫愚痴,卻只當吾人怕事不為而如此稱之,入世與出世本就不必然是走同樣的路,除非入世者是果地菩薩,即便如此,二者的身行同但心行仍不同。

煩惱真是無量呀~,所以這二年來,針對自己走在世間中為了斷除習氣,了知一事須豎立,其名乃正。當一切俱正時,必然煩惱斷,真智出。

【正】
  每個人認為的 「正」 各有不同,但真正正確的 「正」 ,是依不墮入輪迴為準!
  若身口意之行,將令吾人墮入輪迴,那麼,該行就不正!了知這個原則之後,吾人就
  能判斷如何在世間修行。

  有人不能如實知什麼行為是不墮入輪迴,這是比較令人悲憫乃至哀傷其智不足者。

  試自問﹕眾生以何因而墮輪迴耶?
  我自答﹕貪嗔痴

  痴,是非常深細的習氣,這裡先不答。

  貪嗔,它們是一體兩面的事,如手之兩面,不能捨一留一,捨一則必然俱捨。
  解脫修行人,若能捨離貪嗔,則亦能命終入四禪五不還天,待彼天壽終則直接
  入涅槃,雖不一世成就,亦能永免輪迴。但若慧力俱足,當世就能一併連痴習
  亦斷除!

  什麼是正呢?正,就是與一切墮入輪迴相反的身、口、意之行為。

【智】
  智是阿羅漢及果地菩薩獨有的功能、境界。阿羅漢具一切智﹔果地菩薩隨其境界
  不同而有妙觀察智、平等性智,佛則另具成所作智及大圓鏡智。

  波羅蜜有十個: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便、願、力、智。
  智是菩薩乘最後的勝行。

  在未斷煩惱前的因地菩薩,其實一直都在修行妙觀察智,那麼,什麼是此智之真
  正意義呢?

  如我所知,使六根觸六塵時,令己不生三毒,令眾生亦不生三毒,則可稱為妙觀
  察智。

  令眾生不生三毒,對我目前程度來說,這非常困難,即便自謂已達到,也沒能力
  觀察眾生未來無量劫之後,是否有因此時當下的事件,而真正受益不墮入輪迴,
  或有生起解脫、般若等勝解。如此的自謂已達到,實在沒多大意義。

  菩薩乘的修行就是這麼複雜,要顧己也要顧他人,但眾生定慧力不足,還是先顧
  己是否已解脫煩惱吧,行有餘力再進去同時顧(渡化)他人,如此漸進應該是比
  較周全的方式。

  但於修行路上,須能時時警惕自己的身口意生滅,於生時,仍應盡量能含攝同時
  利益眾生的原則,而實際利益之!

  因此,修行人應該要求自己身口意都須 「正」 !這個正,主要是指不產生墮
  入輪迴的現象。

  心念產生時,須正!口語說出時,須正!身體執行時,須正!

  因為身口意皆正,所以不墮入輪迴,所以能利益眾生,而走向菩薩乘,終必然斷
  無明。而於斷無明的過程中,則必然同時生出各類智慧!!


【正的項目】

  這些項目,對於比較敏銳者,其實不用說明,觀察自己身口意及思惟世間善惡事
  ,自己就能推演出來!例如﹕

    安逸、懈怠不正,精進正。
    惡語罵詈不正,善語正。
    ......等等

  其中,比較麻煩的是,某些人的正面行為,會不自禁的墮入負面之中。例如,警
  察太正派,就墮入固執不善巧﹔世俗生活太積極賺錢,於是墮入貪婪。

  由執行正面行為,而墮入負面現象,這事不稀奇,也不難觀察到,更麻煩的是,
  負面現象不顯著之下而產生的執著習氣,要如何警覺?

  警覺方式,我認為,應學習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的行為!


歇後語:
  建議解脫修行人,一切都要正!並且學習執行正面行為時,可能帶來的負面現象,
  於執行時警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