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9日 星期二

2007/06/19 14:18 - 18:22

(14:18:53)[*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我講的次第,指的是修行人要了知,是誰讓他輪迴、生惑的對象,如此不依此對象而轉,所以說要清楚了知。
(14:19:14)[*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您不以為一念不覺就要輪迴嗎?若要,如何能不知念念生滅呢?
(14:20:01)[*桃園法迄巴]与所有人说:test
(14:20:20)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应知。
(14:20:31)[*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意根修行是需要訣竅,我說明之後您就知如何用功了!
(14:20:4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嗯
(14:20:5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什麼意根修行是需要訣竅
(14:21:13)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諦聽諦聽
(14:21:1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諦聽諦聽 〖重复〗
(14:21:33)[*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既然應知,那就要清明了知當下心念生滅才是。所以我之前問您:當您與我談話是,是誰在觀照?若心在觀照則無人與我談,反之與我談時就沒人在觀照。在這時,您又要如何用功呢?
(14:21:46)[*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您是否有以下的經驗:
(14:22:02)[*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先問您是否會騎機車?
(14:22:1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會騎機車 )
(14:22:2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會騎機車
(14:22:26)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观照谈话。为何要分成2个呢?
(14:22:35)[*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好,請直心反應我所說、所問!
(14:23:02)[*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心在觀照時,您還能說話嗎?
(14:23:28)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能。你总是分成2个。
(14:23:47)[*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您騎在自己熟悉的路上要回家,要經過幾個轉彎。請問:您在轉彎前要心中生念說「我要左轉,我要右轉」嗎?
(14:23:52)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性在作用。你听说过吗?
(14:24:09)看与[*桃園法迄巴]说:您好,仁者辛苦了,谢谢,供养鲜花给您!【看 专送】
(14:24:17)看与[*桃園法迄巴]说:莲花
(14:24:35)[*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我這樣比喻吧,您有打坐的經驗嗎?
(14:24:42)[*桃園法迄巴]与看说:南无阿弥陀佛
(14:25:1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如是用念頭控制肢體,肢體控制機車,
(14:25:24)看与[*桃園法迄巴]说:请问您是如何面对烦恼呢?
(14:25:33)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不常打坐。我并非说不好。看各人。
(14:26:22)[*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那這樣吧,我現在說夕陽,您是否有一個紅紅或黃黃的圓圈影像出現在腦海?
(14:26:42)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基本没有。
(14:26:44)[*桃園法迄巴]与看说:知是煩惱,然後不隨,不隨時當下即靜
(14:27:01)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有一点。
(14:27:41)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很幻。
(14:27:44)看与[*桃園法迄巴]说:如何做到不随呢?
(14:27:45)[*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若您能產生影像,請問是產生當下的念察知此像,還是產生之後的念察知此像?
(14:28:11)[*桃園法迄巴]与看说:就如同前有糞水坑,您要往下跳嗎?若您能不跳就能不隨煩惱。
(14:28:41)[*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您的話是說:轉彎前會生念要左轉,右轉嗎?
(14:28:53)[*桃園法迄巴]与所有人说:test
(14:29:26)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不太喜欢过多地分析。假如您知道我的不足,请指导。
(14:29:3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的?
(14:30:31)看与[*桃園法迄巴]说:您好,仁者辛苦了,谢谢,供养鲜花给您!【看 专送】
(14:30:39)[*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您認為自己可以在說話時「觀照心念」,若是這樣也沒有錯,但卻不是「當下觀照」,而是「後心觀照」。當您觀照到前境時,那已是後心而不是當下。
(14:30:56)[*桃園法迄巴]与看说:您看懂了我所說的意思了? ^_^
(14:31:13)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你先忙會吧,不用理我的。
(14:31:1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師兄修了幾年
(14:31:24)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谈话时,基本没有别的心念。
(14:31:26)看与[*桃園法迄巴]说:看懂.不等于做到呀
(14:31:34)[*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已修幾年這沒干係
(14:31:58)[*桃園法迄巴]与看说:test
(14:32:14)[*桃園法迄巴]与看说:那就反復去做吧,也沒人說知道就是已達到
(14:32:23)看与[*桃園法迄巴]说:人的情呀.名利呀,这些尘沙很难放下的
(14:32:3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有情的無量劫習氣要消除啊,有關係 啊
(14:32:55)[*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若如此,則談話時您已失心,更不能說是「當下觀照」了。所以您不清楚自己心念生滅的次第。這是您弊之處。
(14:33:18)[*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沒關係的,那是我的事,不是您的。
(14:33:27)[*桃園法迄巴]与看说:那就反復去做吧,也沒人說知道就是已達到
(14:33:40)看与[*桃園法迄巴]说:您说的这些,您能做到吗
(14:33:51)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我现在有点反应不过来。我仔细体会一下。
(14:33:53)[*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回之前話題,若在轉彎時,您一定會生念要左右轉嗎?
(14:34:21)[*桃園法迄巴]与看说:我能做到與不能做到,跟您有關係嗎?重點是您能不能了知這個義理!
(14:34:44)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观照谈话不是观心吗?难道还有另外一个心吗?
(14:34:48)[*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好的,您仔細的想想,之後,我若還在時,我們再細談!
(14:35:15)看与[*桃園法迄巴]说:我在努力的放下呢,修心转
(14:35:15)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观照谈话不是观心吗?难道还有另外一个心吗?
(14:35:17)[*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您是「觀照談話」,還是「觀照當下心」?
(14:35:29)[*桃園法迄巴]与看说:善,精進用功吧!合十!
(14:35:34)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是一个。不是两个。
(14:36:02)[*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您是「觀照談話」,還是「觀照當下心」?
(14:36:16)[*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回之前話題,若在轉彎時,您一定會生念要左右轉嗎?
(14:36:25)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因为,当下,只有谈话。
(14:36:33)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的
(14:36:49)[*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所以,當下只有談話時,您就沒有在觀照,此時已失心。
(14:36:51)看与[*桃園法迄巴]说:请教您,比如您的慈悲是尘沙吗?
(14:37:23)[*桃園法迄巴]与112说:若您一直如此,是無法體會如何用意根修行的方式,等我再想另一個譬喻!
(14:37:30)[*桃園法迄巴]与看说:是
(14:38:2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好的
(14:38:28)看与[*桃園法迄巴]说:也就是说,任何观念都不是绝对的真理是吧?
(14:38:32)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我认为是性在作用。不对吗?观照谈话。不是只谈不观,同步的。
(14:38:3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諦聽.諦聽
(14:39:43)看与[*桃園法迄巴]说:您常坐禅是吧?
(14:39:56)[*桃園法迄巴]与看说:觀念如同浮雲,雖有生滅,但它並不離虛空,而虛空就是佛性、無生、真如。若當下了知浮雲等虛空,如波不離大海,則當下是真
(14:40:26)[*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您的問要晚一點,我要想想其它的譬喻,目前正忙著回他人話
(14:40:38)学讲与[*桃園法迄巴]说:别人会不会我不知,但我是会的
(14:40:48)看与[*桃園法迄巴]说:您常坐禅是吧? 〖重复〗
(14:41:1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等會諦聽.諦聽 你先忙
(14:41:2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哈哈
(14:42:35)[*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我只是在說明心念生滅的作用。您要了知,當下觀照時,若出言,則心已失於言談之後,以心念生滅迅速之故,所以在言談間又能生念了知自己言談。心與言談,就是這樣閃爍交叉產生作用。認同嗎?
(14:43:08)[*桃園法迄巴]与看说:是的,您問這是無益語。問我吃飽了沒,您也能飽嗎?
(14:43:16)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我知道自己有“打失”的时候。
(14:43:38)[*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我只是在說明心念生滅的作用。您要了知,當下觀照時,若出言,則心已失於言談之後,以心念生滅迅速之故,所以在言談間又能生念了知自己言談。心與言談,就是這樣閃爍交叉產生作用。認同嗎?
(14:44:10)[*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我只是在說明心念生滅的作用。您要了知,當下觀照時,若出言,則心已失於言談,之後,以心念生滅迅速之故,所以在言談間又能生念了知自己言談。心與言談,就是這樣閃爍交叉產生作用。認同嗎?
(14:44:19)学讲与[*桃園法迄巴]说:我认同您说的
(14:44:29)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您说的,很可能存在。
(14:44:41)看与[*桃園法迄巴]说:我想知到,坐禅时,很多乱想怎么放下
(14:44:47)[*桃園法迄巴]与学讲说:旁觀者倒是看懂我在說什麼 ^_^
(14:45:10)学讲与[*桃園法迄巴]说:我看到他不理你
(14:46:19)学讲与[*桃園法迄巴]说:您接下来要说的是?
(14:46:22)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您建议我,该如何修?或按您的角度,如何当下“念念不失”,即使在谈话中。
(14:46:36)[*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倒不是可能存在,而是事實就是這樣!您可以現在去閉眼靜坐二三分鐘,觀察自己的心念看看!即使不說話,您的心念也是如此:生一個念,後念察知到前念已生,第三念又察知自己在察知,第四念又察知前念。
(14:47:18)[*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而心念就是這樣不斷察知下去,這叫做:見解為礙,覺礙而不自在。這要到七地才能念念察知而覺,到八地才能銷融
(14:47:26)学讲与[*桃園法迄巴]说:是这样的啊
(14:47:52)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14:48:13)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如何当下“念念不失”,即使在谈话中。
(14:48:14)[*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我建議您以後一定要熟讀圖覺經。在這裡,我要說的是「這要依您的習氣,才能定方案」
(14:48:35)学讲与[*桃園法迄巴]说:七地八地是什么啊?
(14:48:37)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好的,谢谢您。
(14:48:53)[*桃園法迄巴]与学讲说:菩薩的境界
(14:49:13)学讲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14:49:35)[*桃園法迄巴]与看说:坐禪時,先把心定於一,無論是定在何處皆可。漸漸的,心念就專注而能「遺忘他事」
(14:50:55)[*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上述的察知方式,在圓覺經中屬於「禪那法」。禪那法又稱明數門,也就是念念覺。另有二法:奢摩他、三摩缽提。此三皆是成佛法。但前提要先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來使用才可能成佛。
(14:51:18)[*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您目前的用法基本上也沒錯,但您不了知其細節罷了!
(14:51:32)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觉知“念”的心,经常是自动出现的。我不完全同意您说的:是用“后念”起的觉知心。
(14:52:00)学讲与[*桃園法迄巴]说:那您和我们谈细节啊
(14:52:04)[*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若未悟淨圓覺,不以淨覺心來用圓覺三法,那就不一定能斷思惑,也不一定能斷塵沙惑。
(14:52:46)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不完全同意您说的:是用“后念”起的觉知心
(14:52:59)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觉知“念”的心,经常是自动出现的。
(14:53:07)[*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這個自動出現的,就是後心念。若您的念當下斷而不續生,這叫涅槃,您不可能再察知有前念。
(14:53:38)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14:53:43)[*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您也不會有身口意的任何動作。
(14:54:00)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您说得深刻。
(14:54:42)[*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楞伽經說「妄想識(意識)滅名涅槃」,只是您大約是未廣閱佛經罷了!
(14:55:48)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的。谢谢您。我知道必须“如幻精进”。
(14:56:37)[*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以上您所說的是禪那的方式。至於奢摩他的方式,則是「以取靜為行」。它是當體即靜的方式。時時令心不生妄念。
(14:57:03)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原来自动出现的“觉知心”,仍然属于后心念。还是不能完全理解。
(14:57:05)[*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您要詳閱圓覺經,裡面皆已教授如何用功的方式
(14:57:21)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若念當下斷而不續生,這叫涅槃。我完全同意。
(14:58:32)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若念當下斷而不續生,不觉知,自动断吗?仁者。
(14:58:45)[*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有情眾生的習氣是「妄動」,未到第八地時,一定會有一直出現心念,而念有粗細,分別思惟的稱為意識,直覺的有念仍歸於意識,直覺但無念的則歸於意根攝。
(14:59:24)摧邪与[*桃園法迄巴]说:若一棒子打死就都涅磐了
(14:59:5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我掉線了
(15:00:09)[*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當下斷時,就是住於無受想定,不會在未斷前不覺知,而是在斷後不再察知。也不是自動斷,如同砍大木頭,不是一次就砍斷,而是逐漸的砍,至最後一砍時才斷
(15:00:4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還在得受不苦不樂報的問題上了?
(15:01:21)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斷後不再察知。我仔细体会一下。
(15:01:3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還在對五塵,不發五識,樂與意識的問題上了? 我掉線了
(15:01:41)[*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您的每次察知前念,就是在砍木頭,但若未先存念(以淨覺心修行),則次次察知並不能令您斷惑
(15:02:25)[*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您的意根修法,我目前還沒空去譬喻,您可以先旁觀,或找他人談佛法
(15:02:35)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的。您说得对。我这方面是有所忽视。
(15:02:5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等會再談,諦聽
(15:03:19)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意根修法很重要的
(15:04:33)[*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小乘修行人,在修行前要知無常。大乘修行人,在修行人要知無生。以心先存無常、無生之念故,所以在次次察知時,才能次次斷離一分習氣而稱為「覺」,至最後一察時,就能銷融入菩薩第八不動地的無功用道。
(15:05:06)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15:05:44)[*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入此地後,就因為已養成淨習的緣故,雖不再察知而稱「無功」,但「斷離」的習氣還在進行所以稱為「用道」
(15:06:29)[*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如此的依於淨習而無功用道,最後就能斷無明而證無所證,假名為佛。
(15:06:41)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先存“无生”,就是“净觉心”吧?
(15:06:47)[*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以下說完。但仍請您要詳閱圓覺經
(15:07:25)[*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要先悟無生(淨圓覺),依所悟而銷融所悟,當下即是淨覺心。
(15:07:43)[*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以下說完 => 以上說完
(15:07:44)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好,谢谢您。圓覺經很简要,我能100%懂吗?
(15:08:17)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依所悟而銷融所悟,當下即是淨覺心。 好。
(15:08:21)[*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以上我說的您能相信,又能去仔細思惟,我相信您能看得懂的!
(15:08:37)[*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無生(淨圓覺,法身,佛性),譬如圓鏡,物來即照,物去如如,物再來再照,物再去又如如,圓鏡不隨鏡中物生滅而生滅,圓鏡喻無生,鏡中物喻妄。
(15:08:45)[*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無生(淨圓覺,佛性,法身),譬如虛空,雲在虛空中生,又在此虛空中消滅,虛空並不隨雲生滅而生滅,虛空喻如無生,雲喻如妄。
(15:09:37)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谢谢您。一直喜欢圆觉经,但从没系统从头到尾读过。
(15:10:03)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您说的后2句话我都能懂。
(15:10:04)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人得樂觸生 喜,是意根在分別?
(15:10:5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談談捨受心法
(15:12:42)[*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就談到此了,您要善分別一切義,而不動心。合十!
(15:13:19)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谢谢您。祝吉祥!
(15:14:06)[*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我們來分別諸名相。您說何謂意識?
(15:14:40)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仁者有电子邮箱吗?或者我此问多余。
(15:15:03)[*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專心在我這裡,先停止與他人論議
(15:15:31)nialngbnb与[*桃園法迄巴]说:菩萨你的悲心很好啊,赞叹你的法布施
(15:15:34)nialngbnb与[*桃園法迄巴]说:顶礼
(15:15:40)[*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可以參考我的網誌,法迄巴網誌:http://fatsiba.blogspot.com
(15:15:46)[*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若住在大陸不能進入,請改用這個:http://66.249.91.104/translate_c?hl=zh-CN&u=http://fatsiba.blogspot.com
(15:16:01)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意根能夠生意志力吧,是意根触塵生意識吧
(15:16:01)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好。合十!
(15:16:02)[*桃園法迄巴]与nialngbnb说:合十即可!
(15:16:22)[*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您說何謂意識?
(15:17:09)112与[*桃園法迄巴]说:透過 六根與六塵 對應,而生出 六識,意識也是吧這樣吧
(15:17:2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意,在接觸外在環境的
(15:17:30)[*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先專心在我這裡談佛法,與他人的論議先暫停,不然您不夠專心。連我要談這話題都要專心了。
(15:18:0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在接觸外在環境的 意識等識的分別吧
(15:18:10)[*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您對八識心王的認識不夠。意識是分別、了知的意思。
(15:18:13)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你說說
(15:18:21)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你說說何謂意識?
(15:18:33)[*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意識有四種:獨頭、五同緣、五俱、五後。
(15:19:1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諦聽
(15:19:33)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獨頭、五同緣、五俱、五後名相有疑
(15:20:21)[*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基辭上來說,分別、思惟、了知是意識的功用。例如,這是花,這是桌子。以上是比量。
(15:20:38)[*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基辭=>基本
(15:20:53)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現在清楚的 基辭=>基本
(15:21:12)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現在清楚的 名相=>基本 〖重复〗
(15:21:16)[*桃園法迄巴]与112说:當下所證、所知,不經過比量而得,稱為現量。非目前所知而被認知的,是非量(非比量非現量)
(15:22:03)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當下所證、所知,不經過比量而得,稱為現量。名相=>基本清楚的
(15:22:09)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諦聽 :諦聽
(15:22:2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名相=>基本清楚的 OK了
(15:23:32)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例如,這是花,這是桌子。以上是比量------------>你的比喻也清楚的
(15:24:44)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謝謝你回復
(15:25:3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起碼我从基本上搞清一點
(15:26:30)[*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所以,意識是分別、思惟、了知的意思。而意根(末那識)是恒執的意思。無論過去是什麼業種(六根所種),或是目前是何業緣(六根所緣六塵),它都恒執,這就是意根的功用。
(15:26:51)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三藏及論你真真切切讀透了?
(15:27:09)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意識是分別、思惟、了知.明白
(15:27:37)[*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您若懷疑我所說,可以事後去求證。我是否讀透,我一句話您就相信嗎?這是無益語。
(15:27:52)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六根所緣六塵),它都恒執--------基本上明白
(15:28:3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相信 :諦聽 :不相信不然會害及眾生
(15:29:5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相信你 :不相信不然會害及眾生 的
(15:31:11)[*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意根的功用,簡易的了解就是「習氣」。例如未斷惑人,遇到心愛之物被偷就生起瞋怒。瞋怒=習氣種子+(其它省略)+恒執習氣(意根)
(15:31:3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多問一句你也不會氣了,我相信證量,不然會害已及眾
(15:31:4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多問一句你也不會氣了,我相信你證量,不然會害已及眾 〖重复〗
(15:32:09)[*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您專心的看我所說,多餘的非正語就不要說了!
(15:32:34)[*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我若問您時,您就答。這樣就行了,其餘皆不是必要的話語。
(15:32:42)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瞋怒=習氣種子+(其它省略)+恒執習氣(意根)--------基本上明白 好好的比喻
(15:32:57)nialngbnb与[*桃園法迄巴]说:谢谢你这么自信的菩萨给我们法布施!
(15:33:05)nialngbnb与[*桃園法迄巴]说:赞叹你的辛苦
(15:33:0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遇到心愛之物被偷就生起瞋怒。瞋怒=習氣種子基本上明白 也是好好的比喻
(15:33:1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赞叹你的
(15:33:47)[*桃園法迄巴]与112说:由於意根沒有分別的功用,這些潛藏在意識無分辨之深處的習氣,是要經過「反復養成」,無論是染、是淨皆是如此。
(15:34:00)[*桃園法迄巴]对着nialngbnb笑了笑
(15:34:1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你的方便善巧諸佛皆知
(15:34:3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是要經過「反復養成」,無論是染、是淨皆是如此-------不太明?
(15:34:41)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不太明? )
(15:34:5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準鲆幌?
(15:35:0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述一下 〖重复〗
(15:35:11)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白一點
(15:35:32)[*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您不能靜心的思惟我的話嗎?怎這麼多廢話,雖然是讚嘆,但也沒必要多說! => (15:34:1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你的方便善巧諸佛皆知
(15:35:41)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很深奥似的
(15:36:0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是要經過「反復養成」,無論是染、是淨皆是如此-------很深奥似的 )
(15:36:19)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白一點好嗎
(15:36:41)nialngbnb与[*桃園法迄巴]说:看了你的法语,启发很大
(15:37:2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潛藏在意識無分辨之深處?
(15:37:34)[*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意根是恒執狀況,所以它是「俱生我法二執」之根由。而意識是分別、思惟、觀察、了知的狀況,所以是「分別我法二執」的根由
(15:38:5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明白了分別、思惟、觀察在用功,要破除這些習氣的?
(15:39:0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給了分別、思惟、觀察所害,
(15:39:5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聞思法跟頭腦思惟不同吧
(15:40:05)[*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所以,斷見惑者(初果、初地),是從意識上斷離粗糙的習氣。而斷思惑(俱生我執)則是從意根上斷離,乃至斷塵沙惑(俱生法我執)也是從意根上斷離。所以,了知思惑、塵沙惑是由意根(末那識)所攝。
(15:40:2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怎麼从聞思法和頭腦思惟區別開來
(15:40:44)[*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所以,我說『意根沒有分別的功用,這些潛藏在意識無分辨之深處的習氣,是要經過「反復養成」,無論是染、是淨皆是如此。 』
(15:41:14)[*桃園法迄巴]与所有人说:test
(15:41:3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意根沒有分別的功用,我大約明白,,,潛藏在意識無分辨習氣要反復養成?
(15:41:55)[*桃園法迄巴]与112说:簡言之,意根就等同習氣!要從意根著手,就是要直接斷習氣。以上初步說完。
(15:42:31)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斷見惑首先搞清是意識粗糙的習氣吧
(15:42:35)[*桃園法迄巴]与112说:聞思,就是意識的功能
(15:43:0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要从頭腦思惟區別開來 吧
(15:43:24)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聞思修是聖言教
(15:43:3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頭腦思惟是俗言教
(15:43:3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
(15:44:09)[*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意識的粗糙習氣就是五見及疑見!
(15:44:47)即身修与[*桃園法迄巴]说:您好,仁者辛苦了,谢谢,供养鲜花给您!【即身修 专送】
(15:44:55)*~逸 飞~与[*桃園法迄巴]说:您好,仁者辛苦了,谢谢,供养鲜花给您!【*~逸 飞~ 专送】
(15:45:26)[*桃園法迄巴]与112说:關於如何斷三結(五見及疑見),這以後說。我這裡只說如何從意根著手修行。
(15:45:2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喔
(15:45:30)[*桃園法迄巴]与即身修说:南无阿弥陀佛
(15:45:35)[*桃園法迄巴]与*~逸 飞~说:南无阿弥陀佛
(15:45:54)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疑見是重點
(15:46:0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疑見生不信受的
(15:46:31)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疑見會生不信受的 ,很惨
(15:46:33)[*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您目前就在疑了。再說您也疑,所以這個不必多說,回到我們剛開始的議題吧!
(15:46:5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關於如何斷三結以後說的?
(15:47:12)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搞清從意根著手
(15:47:1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9494
(15:47:33)[*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您若不能先把心安定下來,我就不打算續說!關於目前的共識,您不必一直貼文重述。
(15:47:5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好的,
(15:48:0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把心安定下來
(15:48:3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何謂三結?
(15:48:31)[*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意根是恒執的狀況,意根就是思惑、塵沙惑之習氣!這是第一點您要認知。
(15:49:03)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嗯嗯
(15:49:3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先降服見.思惑嗎
(15:49:5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生起見.思惑嗎
(15:50:0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念念不生嗎
(15:50:09)即身修与[*桃園法迄巴]说:法师说法辛苦了。
(15:50:51)[*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我們一問一答吧!目前關於如何從意根入手都還沒說完,您若再「雜思發言」,我就不續說了。
(15:51:06)[*桃園法迄巴]与即身修说:唉...,我是白衣
(15:51:14)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見思惑中的見惑是知見上的迷惑錯誤吧
(15:51:4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你白衣:真修才是僧寶,居士真修也也可稱呼僧寶
(15:51:5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你白衣真修也可稱呼僧寶
(15:52:00)[*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意根是恒執的狀況,意根就是思惑、塵沙惑之習氣!這是第一點您要認知。這一點已認知否?
(15:52:03)即身修与[*桃園法迄巴]说:法师是台湾人吗?
(15:52:10)[*桃園法迄巴]与即身修说:是
(15:52:31)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已認知,
(15:53:2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繼續吧
(15:53:31)[*桃園法迄巴]与112说:由於意根沒有分別能力,所以,所謂從意根著手,其實是由意識下手來養成淨習之意思。這一點您能理解否?
(15:53:34)即身修与[*桃園法迄巴]说:台湾的佛教很兴盛。而且有成就者多。赞叹。
(15:53:49)[*桃園法迄巴]与即身修说:......
(15:54:41)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意根沒有分別能力是久劫習氣种子養成的吧
(15:55:28)[*桃園法迄巴]与112说:不能說是習氣種子,而是「攀緣六塵的行為」所養成
(15:55:4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破見思惑,見惑第一個就是身見吧?
(15:55:59)[*桃園法迄巴]与112说:目前不談見惑
(15:56:0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好
(15:56:09)[*桃園法迄巴]与112说:由於意根沒有分別能力,所以,所謂從意根著手,其實是由意識下手來養成淨習之意思。這一點您能理解否?
(15:56:54)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攀緣六塵的行為-------->這樣好理解
(15:57:0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開始理解
(15:57:3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開始明顯了
(15:58:03)[*桃園法迄巴]与112说:當意識能分別這是貪、這是瞋、這是痴的心行、口行、身行時,若先存念無所住時,此時就會離貪、離瞋、離痴。以上說法理解否?
(15:59:50)[*桃園法迄巴]与112说:??
(15:59:5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若先存念無所住時三毒,能所遠離,可理解,但是能念念無所住時又一個問題
(16:00:41)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能念念無所住時三毒,又一個問題
(16:00:4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
(16:01:2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明瞭這個道理當然好的
(16:01:31)[*桃園法迄巴]与112说:若反復無所住,就會養成一個無所住的淨習,於是,進一步的就能在心行時就察知而無所住,而稱為「覺」。
(16:01:42)[*桃園法迄巴]与112说:以上說法理解否?
(16:02:2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當然理解
(16:03:02)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恶習種子還存在八識田中還有習氣.要一一清除哩?
(16:03:2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不可能一下子清除恶習種子哩?
(16:03:45)[*桃園法迄巴]与112说:由於先存念「無所住」,於是在反復於斷續察知心行而能無所住之後,將能養成念念皆能察知而無所住之淨習。以上理解否?
(16:04:54)即身修与[*桃園法迄巴]说:您住桃园?
(16:04:5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理解)))))於是在反復於斷續察知心行----希望能做到了--理解和實行兩回事
(16:05:09)[*桃園法迄巴]与112说:由於先存念「無所住」,於念念之間皆能覺,所以將能養成能所銷融的無功用道淨習,而稱為證菩薩第八不動地。以上理解否?
(16:05:14)[*桃園法迄巴]与即身修说:是
(16:06:2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先存念「無所住」,念念之間皆能覺,理解可能做不到
(16:06:3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做不到 即是不理解
(16:06:48)[*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所有的修行,就是這樣依於「無所住心」而反復用功所達成。當意識分別到習氣時,當下無論是染、是淨皆是用意根修行的意思。先意識,後意根。若是直接用意根,那就是時時皆不生習氣之意思。
(16:07:13)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先存念「無所住」,是方便說,在因地實行
(16:07:32)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凡夫能先存念就好了
(16:07:56)即身修与[*桃園法迄巴]说:有一题外事想咨询您。台湾的宏基笔记本价格怎么样?谢谢。 )
(16:08:02)[*桃園法迄巴]与112说:也就是說,要「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例如我之前的騎車譬喻,若已養成一個「遠到目標」的習氣,您根本不用意識生念說:左轉、右轉,就能直接轉彎。這就是意根修行。
(16:08:2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讓我消化一下
(16:08:29)[*桃園法迄巴]与112说:以上,用意根修行方式說完。連用意識修行的方式也一併說完。
(16:08:3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所有的修行,就是這樣依於「無所住心」而反復用功所達成。當意識分別到習氣時,當下無論是染、是淨皆是用意根修行的意思。先意識,後意根。若是直接用意根,那就是時時皆不生習氣之意思。
(16:08:40)[*桃園法迄巴]与即身修说:我不清楚
(16:08:42)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讓我消化一下
(16:09:56)[*桃園法迄巴]与112说:遠到目標 => 達到目標
(16:10:51)[*桃園法迄巴]与112说:生念分別、思惟歸於意識攝,不生念就能達到目的歸於意根攝。
(16:12:3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生念就能達到目的歸於意根攝=> 達到目標 吧?
(16:13:09)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即是先意識,後意根 吧?
(16:14:0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意根是虛無飄渺的吧
(16:14:24)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無明生執的?
(16:14:27)[*桃園法迄巴]与112说:但習氣落實到意根及意識時,習氣分有非常多的層次!以心念上的層次而言,就能分出 1)不能分別亦不能作用的習氣 2)不必作意就能用的直覺習氣 3)心念一動的直覺習氣 4)分別思想的習氣
(16:15:3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太覆雜了?呵呵
(16:15:3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太覆雜了?呵呵 〖重复〗
(16:15:54)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識宗的東東
(16:16:23)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要好好消化的
(16:16:31)[*桃園法迄巴]与112说:1)不能分別亦不能作用的習氣 => 1)不必作意、不能分別、亦無直覺,就能作用的習氣
(16:17:31)[*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最後我說的習氣可以不必去想它,我再額外說明。重點是之前我所說的,您理解否?
(16:18:19)[*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我指的重點是這二句 =>
(16:18:27)[*桃園法迄巴]与112说:1)所有的修行,就是這樣依於「無所住心」而反復用功所達成。當意識分別到習氣時,當下無論是染、是淨皆是用意根修行的意思。先意識,後意根。若是直接用意根,那就是時時皆不生習氣之意思。
(16:18:47)[*桃園法迄巴]与112说:2)也就是說,要「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例如我之前的騎車譬喻,若已養成一個「遠到目標」的習氣,您根本不用意識生念說:左轉、右轉,就能直接轉彎。這就是意根修行。
(16:19:34)[*桃園法迄巴]与所有人说:遠到目標 => 達到目標
(16:20:15)[*桃園法迄巴]与112说:遠到目標 => 達到目標  
(16:20:2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意塵無情,意根有情.無意塵意根起不了作用-,無意根亦不知有意塵吧,----------所以對你以上从意根著手的方案去搞明白由於先存念「無所住」,於念念之間皆能覺
(16:22:2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根本不用意識生念說:左轉、右轉,--------->>>很清淅明澈的比喻。
(16:22:3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很清淅明澈的比喻。
(16:23:0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能做到直接轉彎就好了
(16:23:1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用意識在分別了
(16:23:4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那是一個養成的功夫
(16:24:31)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嗯嗯,吾今諦聽,有所“收获”
(16:25:07)[*桃園法迄巴]与112说:當然是一個養成的功夫! 我貼文殊師利的一個教示經文給您看!
(16:25:09)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再“反覆思量”一下
(16:25:1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我再“反覆思量”一下 〖重复〗
(16:25:39)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好的,
(16:26:01)[*桃園法迄巴]与112说:No. 310 大寶積經 (卷116) T11, p0653c
(16:26:2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有機會再詳說眼根對色塵起眼識,,
(16:26:55)[*桃園法迄巴]与112说:佛言。汝入不思議三昧耶。文殊師利言。不也世尊。我即不思議。不見有心能思議者。云何而言入不思議三昧。我初發心欲入是定。而今思惟。
(16:27:01)[*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實無心相而入三昧。如人學射久習則巧。後雖無心以久習故箭發皆中。我亦如是。初學不思議三昧。繫心一緣。若久習成就。更無心想恒與定俱。
(16:28:00)[*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您若了解我所說、文殊師利菩薩所說,那就沒必要再討論。再生心,就是當下斷離,以遠離「法門染污習氣」
(16:28:0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後雖無心以久習故箭發皆中---------->>「有點味道」
(16:28:2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後雖無心以久習故箭發皆中---------->>「有點味道」 〖重复〗
(16:28:30)[*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就是已養成淨習的意思。
(16:28:53)[*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後雖無心,指後來雖然不用意識。
(16:29:12)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若要久習更無心想恒與定俱
(16:29:21)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是久習的
(16:29:3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不是一下子的事
(16:30:01)[*桃園法迄巴]与112说:看來您是了解了,以上全部說完。
(16:30:14)[*桃園法迄巴]与所有人说:其它人還問法否?
(16:30:19)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如人學射的不是一下子能射中目標的
(16:30:2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很清淅明澈的比喻。
(16:30:42)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有點味道”
(16:31:14)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文殊師利說的好
(16:31:3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有機會再詳說眼根對色塵起眼識,,
(16:31:4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你喝喝水,辛苦了
(16:32:1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
(16:33:22)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在未法真要善巧方便才能調伏我等頑眾的所謂六根
(16:33:44)[*桃園法迄巴]与112说:這個可以免了,您還是依今日所悟去「久習」「反復用功」吧 => 有機會再詳說眼根對色塵起眼識,
(16:33:4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文言文難理解
(16:34:54)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撥開雲霧見青天【太陽】了
(16:37:0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55)[112]与所有人说:桃園法迄巴已悟佛見,大家有問題請即發問,法迄巴热诚回覆的
(16:37:11)112与[*桃園法迄巴]说:
(16:37:32)[*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您現在要沈默去反復看我所說的或是文殊菩薩所說的,使達到能當下用的功夫為準。不要再貼文。
(16:37:4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嗯嗯
(16:37:57)夏天与[*桃園法迄巴]说:供灯
(16:38:06)[*桃園法迄巴]与112说:使達到能當下「用的上」功夫為準。不要再貼文。
(16:38:11)[*桃園法迄巴]与夏天说:南无阿弥陀佛
(16:38:22)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嗯
(16:38:42)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辛苦了 ,,
(16:39:03)[*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所謂打鐵要趁熱,若熱頭散了,您以後還是會再重複問同樣問題!
(16:39:23)[*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法施是我本願,談不上辛苦!
(16:42:59)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心識執取,起了無明就有眼根,對色塵起分別就出眼識吧
(16:43:0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眼識的能見之性.是從如來藏中出生的吧?
(16:43:2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說說呀
(16:45:49)[*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把這當下的好奇心斷掉
(16:46:12)*~踏浪寻莲~与[*桃園法迄巴]说:您好,仁者辛苦了,谢谢,供养鲜花给您!【*~踏浪寻莲~ 专送】
(16:46:15)*~踏浪寻莲~与[*桃園法迄巴]说:观音菩萨
(16:46:31)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說說呀
(16:46:32)[*桃園法迄巴]与*~踏浪寻莲~说:南无阿弥陀佛
(16:46:41)*~踏浪寻莲~与[*桃園法迄巴]说:你好
(16:46:51)[*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您能放下這好奇心我就說
(16:47:01)[*桃園法迄巴]对着*~踏浪寻莲~笑了笑
(16:47:0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好的
(16:47:16)[*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放下了嗎?
(16:47:58)*~踏浪寻莲~与[*桃園法迄巴]说:请问师父,我要念什么佛经好呀
(16:48:0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如是
(16:48:17)*~踏浪寻莲~与[*桃園法迄巴]说:莲花烛
(16:48:4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能夠見光和暗的是眼識與意識吧?
(16:49:03)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全放下了怎發問
(16:49:09)112与[*桃園法迄巴]说:? ?
(16:49:13)[*桃園法迄巴]与112说:若已放下,那我也不用說了。若放不下,我說也沒益處。
(16:49:2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全放下了怎發問 ? ?
(16:49:53)[*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全放了自己就知道怎麼回事,還要說什麼?
(16:50:1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呵呵
(16:50:54)[*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反正,虛空、世界、眾生,皆是由妄產生,如同黃金,可以鑄成各類不同的形相,您要有幾種,它就能產生幾種,所以是無量種。若不知令心止,那就不能得定。
(16:51:30)[*桃園法迄巴]与*~踏浪寻莲~说:1)我不是比丘 2)要念什麼佛經要看您要修什麼法門而定
(16:51:3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那是那是
(16:52:11)*~踏浪寻莲~与[*桃園法迄巴]说:哦,我看不明白你跟112说的话
(16:52:16)空安道人与[*桃園法迄巴]说:你是出家人?
(16:52:22)*~踏浪寻莲~与[*桃園法迄巴]说:太深了
(16:52:47)[*桃園法迄巴]与*~踏浪寻莲~说:您要有實際的修行功夫比較能看得懂。您可以去我網誌從頭看起(我離開之後)
(16:52:56)[*桃園法迄巴]与空安道人说:不是比丘
(16:53:07)[*桃園法迄巴]与*~踏浪寻莲~说:您有在打坐嗎?
(16:53:10)*~踏浪寻莲~与[*桃園法迄巴]说:哦,在哪呀
(16:53:26)*~踏浪寻莲~与[*桃園法迄巴]说:有时候有
(16:53:31)[*桃園法迄巴]与*~踏浪寻莲~说:法迄巴網誌:http://fatsiba.blogspot.com
(16:53:36)*~踏浪寻莲~与[*桃園法迄巴]说:很少
(16:53:37)[*桃園法迄巴]与*~踏浪寻莲~说:若住在大陸不能進入,請改用這個:http://66.249.91.104/translate_c?hl=zh-CN&u=http://fatsiba.blogspot.com
(16:53:51)[*桃園法迄巴]与*~踏浪寻莲~说:平常是如何用功的?
(16:54:10)空安道人与[*桃園法迄巴]说:您 是出家人吗?还是在家人,还是比丘的学生?
(16:54:18)*~踏浪寻莲~与[*桃園法迄巴]说:我喜欢念心经
(16:54:33)[*桃園法迄巴]与空安道人说:不是比丘
(16:54:38)*~踏浪寻莲~与[*桃園法迄巴]说:大悲咒
(16:54:42)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打坐的人少囉,有甚深的禪定功夫的人更少囉,這個年頭
(16:54:4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呵呵
(16:54:53)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休一會
(16:55:00)空安道人与[*桃園法迄巴]说:是出家的小比丘?
(16:55:17)[*桃園法迄巴]与*~踏浪寻莲~说:您想從我這裡學什麼??
(16:55:21)正建与[*桃園法迄巴]说:你是出家人吗
(16:55:38)[*桃園法迄巴]与空安道人说:您問這些是無益語,可以不必談!
(16:55:44)[*桃園法迄巴]与正建说:不是比丘
(16:56:07)正建与[*桃園法迄巴]说:是居士
(16:56:16)[*桃園法迄巴]与正建说:是
(16:56:34)正建与[*桃園法迄巴]说:你懂密法吗
(16:56:49)*~踏浪寻莲~与[*桃園法迄巴]说:我想问你怎么样可以没有烦恼呀
(16:57:54)空安道人与[*桃園法迄巴]说:发心修行 真是希有啊!希有啊
(16:58:14)[*桃園法迄巴]与*~踏浪寻莲~说:就「反復不攀緣」就沒煩惱。看到人家要給您十萬塊,您不要生貪心,否覔有得就有失,就起煩惱了。其餘類推!
(16:58:30)[*桃園法迄巴]与正建说:不懂
(16:58:46)[*桃園法迄巴]与空安道人说:您不發心修行嗎? ^^
(16:59:00)34与[*桃園法迄巴]说:您打坐吗?
(16:59:08)正建与[*桃園法迄巴]说:你平时都坐禅啊
(16:59:15)[*桃園法迄巴]与34说:是
(16:59:25)空安道人与[*桃園法迄巴]说:发心修行太难了,我只是佩服啊
(16:59:27)*~踏浪寻莲~与[*桃園法迄巴]说:如果人家给钱都不要吗
(16:59:37)34与[*桃園法迄巴]说:南无阿弥陀佛
(16:59:42)空安道人与[*桃園法迄巴]说:敬礼
(16:59:47)[*桃園法迄巴]与正建说:有坐禪,但我的功夫是四威儀中都使用,不只是朾坐時才用。
(17:00:01)[*桃園法迄巴]与空安道人说:...合十即可
(17:00:22)空安道人与[*桃園法迄巴]说:顶顶礼
(17:00:23)正建与[*桃園法迄巴]说:什么功夫
(17:00:27)[*桃園法迄巴]与*~踏浪寻莲~说:非己所聞(應得),切莫執取
(17:00:58)[*桃園法迄巴]与正建说:圓修三種自性清淨隨順。詳見圓覺經
(17:01:14)正建与[*桃園法迄巴]说:你是南方人吗
(17:01:25)34与[*桃園法迄巴]说:您看了很多经书?
(17:01:39)*~踏浪寻莲~与[*桃園法迄巴]说:哦,谢谢
(17:01:39)[*桃園法迄巴]与正建说:報身在台灣
(17:01:40)空安道人与[*桃園法迄巴]说:天人也顶礼,这是对发心修行人的赞叹
(17:01:49)[*桃園法迄巴]与34说:是
(17:01:58)34与[*桃園法迄巴]说:赞叹
(17:02:07)[*桃園法迄巴]与空安道人说:......
(17:02:17)[*桃園法迄巴]与34说:.....
(17:02:23)正建与[*桃園法迄巴]说:哦,你任督两脉通了没有啊
(17:02:52)[*桃園法迄巴]与正建说:再下去的話題就不必說了,那已是末節之事
(17:02:54)正建与[*桃園法迄巴]说:我是女的
(17:03:12)34与[*桃園法迄巴]说:您能做几天啊? )
(17:03:15)34与[*桃園法迄巴]说:做 )
(17:03:22)34与[*桃園法迄巴]说:坐 )
(17:03:28)空安道人与[*桃園法迄巴]说:您发心修行了吗, 若真发心修行,一切众生敬礼
(17:03:37)正建与[*桃園法迄巴]说:你不想和我说了吗
(17:03:55)天人与[*桃園法迄巴]说:有人在吹捧你哈
(17:04:01)[*桃園法迄巴]与正建说:若法門正確的使用,在使用過程自然會遇到許多人道所未見的境界,
(17:04:35)[*桃園法迄巴]与正建说:那些境界皆是妄境,所以不必說它們。在此處,我只說斷惑的佛法!
(17:04:55)正建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的
(17:05:46)[*桃園法迄巴]与空安道人说:我是已發菩提心之修行人。若您心生禮敬,那是您自己得益,與我無干。您就算罵我,也是您自己造惡業,亦與我無干。這一點要有正確的知見。
(17:05:47)正建与[*桃園法迄巴]说:真真到空的时候,你能怎办
(17:05:58)凡人与[*桃園法迄巴]说:我想问您在家怎么修佛?
(17:06:05)凡人与[*桃園法迄巴]说:因为我总是不能静心修应该怎么办呢? 皈依有什么好处呢?
(17:06:33)[*桃園法迄巴]与正建说:先問您:若您到空的境界時,您怎知自己已到空境了?
(17:06:41)空安道人与[*桃園法迄巴]说:情与无情同源种智
(17:06:45)正建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知道
(17:07:52)正建与[*桃園法迄巴]说:那您是否知道
(17:07:59)空安道人与[*桃園法迄巴]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
(17:08:06)[*桃園法迄巴]与凡人说:您要如實知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無生不滅。若還不能生出勝解,您可以用不淨觀,白骨觀。當您了知身如死屍時,心就少欲。欲少心就能靜。這就是修行。
(17:08:35)[*桃園法迄巴]与空安道人说:正確的佛法不是這樣說的!
(17:08:52)空安道人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不会说法
(17:09:02)[*桃園法迄巴]与正建说:您不知道,所以您在煩惱,我當然知道,所以我無煩惱。
(17:09:02)空安道人与[*桃園法迄巴]说:我只会聊天
(17:09:35)正建与[*桃園法迄巴]说:到时候没有烦恼,也无不烦恼,何必说烦恼
(17:09:36)凡人与[*桃園法迄巴]说:谢谢您,虽然说的我不是很明白呵呵
(17:10:48)[*桃園法迄巴]与空安道人说:以五種法能攝大覺地(佛地),清淨法界(無生)、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後四者是佛所用妄,若是眾生所用就「變成識」而「不是智」
(17:11:20)[*桃園法迄巴]与凡人说:心不能靜,是因為欲望熾烈的緣故。若人心死,還靜不下來嗎?
(17:11:57)[*桃園法迄巴]与正建说:您又不是已經「到時候了」,所以您現今有煩惱,所以才問我該語。
(17:12:23)凡人与[*桃園法迄巴]说:问什么?心能死吗?
(17:12:39)[*桃園法迄巴]与正建说:真到空的时候,你能怎办 ? 若真到空時,自己就能知空,知而不住就行了。這很簡單。
(17:12:55)凡人与[*桃園法迄巴]说:错了是为什么不好意思
(17:13:05)空安道人与[*桃園法迄巴]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忘想,执箸而不能证行
(17:13:24)空安道人与[*桃園法迄巴]说:妄想,和执箸
(17:13:30)[*桃園法迄巴]与凡人说:心能死。您常觀腐屍流血、流膿,時時觀、日日觀,不用七日就能心靜。
(17:14:13)空安道人与[*桃園法迄巴]说:佛法就是方法,
(17:14:36)空安道人与[*桃園法迄巴]说:离妄想,执箸的方法
(17:14:52)[*桃園法迄巴]与空安道人说:然也
(17:15:12)空安道人与[*桃園法迄巴]说:什么识呀智呀皆是白话
(17:15:47)[*桃園法迄巴]与空安道人说:不問佛法的話,我要離了!
(17:15:53)[*桃園法迄巴]与正建说:不問佛法的話,我要離了!
(17:16:57)*~踏浪寻莲~与[*桃園法迄巴]说:善知识们慢聊,末学先行告假,有缘再会!
(17:17:37)空安道人与[*桃園法迄巴]说:请问您有离妄想,分别的好方法吗,
(17:17:45)空安道人与[*桃園法迄巴]说:我很想知道
(17:19:05)[*桃園法迄巴]与空安道人说:「知幻即離,不作方便」。會不會?
(17:20:43)空安道人与[*桃園法迄巴]说:请问何为幻?
(17:20:43)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圓覺經你能背熟了?
(17:21:45)[*桃園法迄巴]与112说:不能
(17:21:57)空安道人与[*桃園法迄巴]说:何为幻
(17:22:08)空安道人与[*桃園法迄巴]说:何为不幻
(17:22:12)[*桃園法迄巴]与空安道人说:六根所及皆是幻,無有不幻者
(17:24:15)空安道人与[*桃園法迄巴]说:若皆幻,佛法幻否?
(17:25:3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圓覺經你全理解了?
(17:26:15)空安道人与[*桃園法迄巴]说:若皆幻,当离。不工作,不学习,不穿衣,不吃饭
(17:26:58)空安道人与[*桃園法迄巴]说:生活怎么办,?
(17:27:13)[*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沒仔細一一審核。您問這些幹嘛?修行要在心動時就察知,察知後要思惟這心念是否正當?若不正當或不需要,就要捨離,不要跟隨,不要串習,也不要再故起
(17:28:23)[*桃園法迄巴]与空安道人说:您若能如此,我供養您一輩子!
(17:30:01)[*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懂我所說的嗎?
(17:32:03)空安道人与[*桃園法迄巴]说:佛法不离世间法
(17:32:1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我在看看圓覺經白話闡述,謝謝
(17:32:44)[*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我要告辭了,以後不確定能否再上來,至少目前沒有這個打算,所以隨緣了。遇到有緣人時,可以請他們去我的網誌看論談記錄,每一次的討論我都有記錄貼上
(17:32:54)[*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您那一句不懂?
(17:33:54)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等等
(17:34:01)[*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法迄巴網誌:http://fatsiba.blogspot.com
(17:34:07)[*桃園法迄巴]与112说:若住在大陸不能進入,請改用這個:http://66.249.91.104/translate_c?hl=zh-CN&u=http://fatsiba.blogspot.com
(17:34:57)[*桃園法迄巴]与112说:以後要問法,我若未來可以先來函約時間,fatsiba@gmail.com 主旨要加:[請法]
(17:35:09)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何以故?虛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知見故,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是則名為因地法行。
(17:35:14)112与[*桃園法迄巴]说:(17:32:54)*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您那一句不懂?
(17:36:52)[*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如來藏就如同虛空。雲生它不生,雲滅它也不滅。土地未挖它不滅,土地被一尺它也不產生。
(17:37:41)[*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土地被一尺它也不產生 => 土地被挖一尺它也不產生。
(17:37:50)[*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您懂意思嗎?
(17:37:54)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喔喔
(17:38:1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思量一翻”
(17:38:25)[*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土地被挖一尺時,被挖處不是有虛空嗎?
(17:39:04)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重點吧
(17:39:31)[*桃園法迄巴]与112说:虛空無故,所以無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佛性常故,所以無三世。
(17:39:59)112与[*桃園法迄巴]说:雲生它不生,雲滅它也不滅。能理解認知
(17:40:24)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簡易闡述了
(17:40:26)[*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因為無生,所以就無滅,以無生無滅故,所以說其常、洚、我、淨。
(17:40:5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嗯,好好的簡易比喻
(17:40:58)[*桃園法迄巴]与112说:佛性如虛空,因為無生,所以就無滅,以無生無滅故,所以說其常、樂、我、淨。
(17:41:24)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知彼如空華,即能免流轉;又如夢中人,醒時不可得。
(17:41:43)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也不難理解認知
(17:41:55)[*桃園法迄巴]与112说:能解最好
(17:42:17)[*桃園法迄巴]与112说:解,就是悟,悟後還是要用功的。
(17:42:5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簡短而深入,翻譯的人也不錯
(17:43:09)112与[*桃園法迄巴]说:醒時也不可得-------->>重點吧 ?
(17:43:32)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日常當中也感受到
(17:43:38)[*桃園法迄巴]与112说:佛法在講三身義:法身(無生)、報身(四智)、化身(佛法)
(17:44:13)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若諸幻性一切盡滅,則無有心,誰為修行?云何復說修行如幻?====>>談談
(17:45:30)[*桃園法迄巴]与112说:佛有三身義,妄如黃金(體,法身),而能鑄出金碗、金筷(相,報身),金碗能盛物、金筷能挾物(用,化身)。所以三身是一身義。
(17:47:13)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思量一翻”
(17:47:2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讓我“思量一翻”
(17:47:39)[*桃園法迄巴]与112说: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花從空而有。幻花雖滅空性不壞。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
(17:48:2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嗯,能理解認知
(17:49:03)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佛有三身義,妄如黃金(體,法身),而能鑄出金碗、金筷(相,報身),金碗能盛物、金筷能挾物(用,化身)。所以三身是一身義。
(17:49:1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是依佛經嗎?
(17:49:23)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謝謝
(17:50:09)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本體表相妙用-----,能理解認知
(17:50:1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本體表相妙用----->能理解認知
(17:50:20)[*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是我所說,佛經有相類的說法,但不如我說的清析
(17:50:5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願為末世一切眾生,作何方便漸次修習
(17:50:54)[*桃園法迄巴]与112说:無生離二邊亦離三身,所以立法身為妄。這一處要小心思惟。
(17:51:19)112与[*桃園法迄巴]说:願為末世一切眾生,作何方便漸次修習 〖重复〗
(17:51:39)[*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法身本離二邊,但立法身時法身就成為妄。若不立時,則不可思議,更何云法身。
(17:52:2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談談
(17:54:1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談談 。。
(17:54:48)[*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意識察知是一木,所察妄習是另一木。功夫用久,養成淨習之後,至八地菩薩而能所銷融無功用道,此時能察所察俱不生,是灰火出木盡,飛煙滅之意。
(17:56:0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能所銷融無功用道,此時能察所察俱不生====>>是八地菩薩也
(17:56:08)[*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八地之銷融並不完全銷融,只是可以「不必依淨習與妄習俱生能察所察」而已,完全的俱滅,只有佛地。
(17:56:09)112与[*桃園法迄巴]说:??
(17:56:1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能所銷融無功用道,此時能察所察俱不生====>>是八地菩薩也??
(17:56:32)[*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是
(17:56:39)看与[*桃園法迄巴]说:您好,仁者辛苦了,谢谢,供养鲜花给您!【看 专送】
(17:56:47)[*桃園法迄巴]与看说:南无阿弥陀佛
(17:57:00)[*桃園法迄巴]与看说:我大概還有二十分鐘,您若有疑要速問
(17:57:32)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談談
(17:57:4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離幻即覺,亦無漸次。===>>談談
(17:57:48)看与[*桃園法迄巴]说:您学佛修行的目地是什么?
(17:57:57)看与[*桃園法迄巴]说:的
(17:58:49)112与[*桃園法迄巴]说:那你見性本來面目了---->不用修積所謂資粮了?一下子消除累世習氣了
(17:59:07)[*桃園法迄巴]与看说:斷惑證真
(17:59:48)看与[*桃園法迄巴]说:那何为真呢
(18:00:46)[*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意識察知妄習產生,就立刻離妄習。初修不能即離,功夫用久就能即離。離則稱為「果地覺」與佛所證相同。
(18:01:12)[*桃園法迄巴]与看说:斷塵沙惑就假名為真。除此之外別無真。
(18:01:5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於中緣塵各歸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談談
(18:02:43)112与[*桃園法迄巴]说:這句有深度【對我來說】
(18:02:47)看与[*桃園法迄巴]说:佛的智慧是真吗
(18:03:0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於中緣塵各歸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談談----這句有深度【對我來說】
(18:03:31)[*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妄性空亡,覺明為咎,於無妄中立因緣性,孰不知此因緣展轉所生亦是妄,所以「於中緣塵各歸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
(18:04:11)[*桃園法迄巴]与看说:真是與妄對比而說。若無妄則無真。眾生有妄,就有佛的真。眾生無智,就有佛的智慧。
(18:04:40)看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的
(18:04:40)天人与[*桃園法迄巴]说:你在这里吹什么牛皮?
(18:04:48)凡人与[*桃園法迄巴]说:您好刚刚我掉线了
(18:05:0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妄性空亡,覺明為咎,這句有深度【對我來說】
(18:05:07)[*桃園法迄巴]对着凡人笑了笑
(18:05:1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再浅述
(18:06:57)看与[*桃園法迄巴]说:不过,真理是存在的
(18:07:36)[*桃園法迄巴]与112说:佛在楞嚴經中說妄的產生是因為「覺明為咎」,也就是一直的察知、離妄而覺,這個行為才產生了妄(從有情眾生角度而說)。若從無情眾生角度而言,那就是「忽然產生」也是道之所謂「無極生太極」。
(18:07:44)凡人与[*桃園法迄巴]说:还是想问您在家修的问题,我什么都不懂就知道上香
(18:07:45)[*桃園法迄巴]与112说:而這個「覺明為咎」的原因,則是沒有原因。
(18:08:17)[*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妄的性質是變化、無常,所以沒有本性,而稱其性空
(18:08:32)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讓我“思量一翻”
(18:08:41)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讓我【思量一翻】
(18:08:46)[*桃園法迄巴]与凡人说:我認為念佛法門最殊勝,您認真念佛不二心最重要。
(18:09:49)[*桃園法迄巴]与112说:佛法有二大重點:無生、妄。無生是無論妄是否產生,它皆如如。妄的產生是可以無因而生,所以就有了眾生的八識,以及佛的四智。
(18:09:55)看与[*桃園法迄巴]说:真理一定是存在的
(18:10:11)凡人与[*桃園法迄巴]说:我想问您,我父亲有病,我念消灾延寿寿百经可以吗?我还没有皈依
(18:10:16)[*桃園法迄巴]与看说:這一段話就是真理:佛法有二大重點:無生、妄。無生是無論妄是否產生,它皆如如。妄的產生是可以無因而生,所以就有了眾生的八識,以及佛的四智。
(18:10:22)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喔喔喔喔喔
(18:11:01)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能理解認知 還好
(18:11:19)[*桃園法迄巴]与凡人说:地藏菩薩本願經,或阿彌陀經,或其它了義佛經,皆可以念。重點是1)您要專心不旁虻恼b經 2)誦完要做迴向
(18:11:34)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無生、妄。無生是無論妄是否產生,它皆如如。===>>還好 能理解認知
(18:11:39)112与[*桃園法迄巴]说:,,
(18:11:56)[*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妄在眾生是識,在佛是智。
(18:12:38)[*桃園法迄巴]与112说:佛無妄,指佛不住於妄,但卻能用妄,所以稱為智。
(18:12:39)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
(18:13:01)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垢盡對除,即無對垢及說名者。
(18:13:22)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談談
(18:14:16)凡人与[*桃園法迄巴]说:那我刚刚说的 经可以吗/
(18:14:3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覺明為咎】一般人不好理解
(18:15:48)[*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您能理解就行了
(18:16:09)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覺明為咎】是文言文
(18:16:13)[*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妄是因這個而產生,也因這個而斷離。
(18:16:24)112与[*桃園法迄巴]说:(18:16:16)真如虚空与[112]说:请问..桃园法持巴...何许人也 )
(18:16:26)[*桃園法迄巴]与112说:之前我已說明它的意思,您沒仔細看吧!
(18:16:42)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一般人不好理解 而已
(18:16:52)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我認知 也
(18:17:18)[*桃園法迄巴]与112说:這句經文「垢盡對除,即無對垢及說名者。」,等同「火出木盡,灰飛煙滅」
(18:17:3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理解理解
(18:18:06)[*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圓覺經一直在說無生的義理,以及無生法(圓覺三淨觀)
(18:18:0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佛在楞嚴經中說妄的產生是因為「覺明為咎」,也就是一直的察知、離妄而覺,這個行為才產生了妄(從有情眾生角度而說)
(18:18:12)112与[*桃園法迄巴]说:
(18:18:3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離妄而覺..呵呵這個行為才產生了妄
(18:18:4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理解理解
(18:18:54)[*桃園法迄巴]与112说:也將因為這個行為而斷妄
(18:19:44)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覺塵清淨;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18:19:5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這明了了
(18:20:03)[*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如同時鐘,往下繞行,到最後還是又回到原點。以任何一點而切入,皆具有方向性。晚如在一點時是向下。
(18:20:2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覺性遍滿、清淨不動、圓無際故,當知六根遍滿法界;根遍滿故,當知六塵遍滿法界;塵遍滿故,當知四大遍滿法界
(18:20:33)[*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在六點時是向左。在九點時是向上。方向雖異,但仍回原點。
(18:20:49)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談談這個
(18:21:13)[*桃園法迄巴]与112说:那是報身的境界。沒有說的必要性
(18:21:2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特別是======>>>當知六根遍滿法界;根遍滿故,當知六塵遍滿法界;塵遍滿故,當知四大遍滿法界
(18:21:3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特別是當知六根遍滿法界
(18:22:03)[*桃園法迄巴]与112说:給您二個關鍵字,可以自己去搜佛經:「圓鏡「」圓鏡智」
(18:22:12)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譬如眼光,曉了前境,其光圓滿,得無憎愛。何以故?光體無二,無憎愛故。。===>>談談
(18:22:3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好的
(18:22:44)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我去休一會
(18:22:48)[*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我的時間已到了,您仔細的去看圓覺經,看不到可以參考二個人的說明:宣化上人,南懷瑾菩薩。
(18:22:5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你辛苦了
(18:22:58)[*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有緣再會,合十!

2007/06/19 14:18 - 16:20

(14:18:53)[*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我講的次第,指的是修行人要了知,是誰讓他輪迴、生惑的對象,如此不依此對象而轉,所以說要清楚了知。
(14:19:14)[*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您不以為一念不覺就要輪迴嗎?若要,如何能不知念念生滅呢?
(14:20:01)[*桃園法迄巴]与所有人说:test
(14:20:20)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应知。
(14:20:31)[*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意根修行是需要訣竅,我說明之後您就知如何用功了!
(14:20:4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嗯
(14:20:5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什麼意根修行是需要訣竅
(14:21:13)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諦聽諦聽
(14:21:1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諦聽諦聽 〖重复〗
(14:21:33)[*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既然應知,那就要清明了知當下心念生滅才是。所以我之前問您:當您與我談話是,是誰在觀照?若心在觀照則無人與我談,反之與我談時就沒人在觀照。在這時,您又要如何用功呢?
(14:21:46)[*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您是否有以下的經驗:
(14:22:02)[*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先問您是否會騎機車?
(14:22:1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會騎機車 )
(14:22:2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會騎機車
(14:22:26)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观照谈话。为何要分成2个呢?
(14:22:35)[*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好,請直心反應我所說、所問!
(14:23:02)[*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心在觀照時,您還能說話嗎?
(14:23:28)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能。你总是分成2个。
(14:23:47)[*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您騎在自己熟悉的路上要回家,要經過幾個轉彎。請問:您在轉彎前要心中生念說「我要左轉,我要右轉」嗎?
(14:23:52)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性在作用。你听说过吗?
(14:24:09)看与[*桃園法迄巴]说:您好,仁者辛苦了,谢谢,供养鲜花给您!【看 专送】
(14:24:17)看与[*桃園法迄巴]说:莲花
(14:24:35)[*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我這樣比喻吧,您有打坐的經驗嗎?
(14:24:42)[*桃園法迄巴]与看说:南无阿弥陀佛
(14:25:1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如是用念頭控制肢體,肢體控制機車,
(14:25:24)看与[*桃園法迄巴]说:请问您是如何面对烦恼呢?
(14:25:33)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不常打坐。我并非说不好。看各人。
(14:26:22)[*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那這樣吧,我現在說夕陽,您是否有一個紅紅或黃黃的圓圈影像出現在腦海?
(14:26:42)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基本没有。
(14:26:44)[*桃園法迄巴]与看说:知是煩惱,然後不隨,不隨時當下即靜
(14:27:01)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有一点。
(14:27:41)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很幻。
(14:27:44)看与[*桃園法迄巴]说:如何做到不随呢?
(14:27:45)[*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若您能產生影像,請問是產生當下的念察知此像,還是產生之後的念察知此像?
(14:28:11)[*桃園法迄巴]与看说:就如同前有糞水坑,您要往下跳嗎?若您能不跳就能不隨煩惱。
(14:28:41)[*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您的話是說:轉彎前會生念要左轉,右轉嗎?
(14:28:53)[*桃園法迄巴]与所有人说:test
(14:29:26)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不太喜欢过多地分析。假如您知道我的不足,请指导。
(14:29:3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的?
(14:30:31)看与[*桃園法迄巴]说:您好,仁者辛苦了,谢谢,供养鲜花给您!【看 专送】
(14:30:39)[*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您認為自己可以在說話時「觀照心念」,若是這樣也沒有錯,但卻不是「當下觀照」,而是「後心觀照」。當您觀照到前境時,那已是後心而不是當下。
(14:30:56)[*桃園法迄巴]与看说:您看懂了我所說的意思了? ^_^
(14:31:13)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你先忙會吧,不用理我的。
(14:31:1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師兄修了幾年
(14:31:24)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谈话时,基本没有别的心念。
(14:31:26)看与[*桃園法迄巴]说:看懂.不等于做到呀
(14:31:34)[*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已修幾年這沒干係
(14:31:58)[*桃園法迄巴]与看说:test
(14:32:14)[*桃園法迄巴]与看说:那就反復去做吧,也沒人說知道就是已達到
(14:32:23)看与[*桃園法迄巴]说:人的情呀.名利呀,这些尘沙很难放下的
(14:32:3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有情的無量劫習氣要消除啊,有關係 啊
(14:32:55)[*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若如此,則談話時您已失心,更不能說是「當下觀照」了。所以您不清楚自己心念生滅的次第。這是您弊之處。
(14:33:18)[*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沒關係的,那是我的事,不是您的。
(14:33:27)[*桃園法迄巴]与看说:那就反復去做吧,也沒人說知道就是已達到
(14:33:40)看与[*桃園法迄巴]说:您说的这些,您能做到吗
(14:33:51)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我现在有点反应不过来。我仔细体会一下。
(14:33:53)[*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回之前話題,若在轉彎時,您一定會生念要左右轉嗎?
(14:34:21)[*桃園法迄巴]与看说:我能做到與不能做到,跟您有關係嗎?重點是您能不能了知這個義理!
(14:34:44)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观照谈话不是观心吗?难道还有另外一个心吗?
(14:34:48)[*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好的,您仔細的想想,之後,我若還在時,我們再細談!
(14:35:15)看与[*桃園法迄巴]说:我在努力的放下呢,修心转
(14:35:15)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观照谈话不是观心吗?难道还有另外一个心吗?
(14:35:17)[*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您是「觀照談話」,還是「觀照當下心」?
(14:35:29)[*桃園法迄巴]与看说:善,精進用功吧!合十!
(14:35:34)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是一个。不是两个。
(14:36:02)[*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您是「觀照談話」,還是「觀照當下心」?
(14:36:16)[*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回之前話題,若在轉彎時,您一定會生念要左右轉嗎?
(14:36:25)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因为,当下,只有谈话。
(14:36:33)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的
(14:36:49)[*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所以,當下只有談話時,您就沒有在觀照,此時已失心。
(14:36:51)看与[*桃園法迄巴]说:请教您,比如您的慈悲是尘沙吗?
(14:37:23)[*桃園法迄巴]与112说:若您一直如此,是無法體會如何用意根修行的方式,等我再想另一個譬喻!
(14:37:30)[*桃園法迄巴]与看说:是
(14:38:2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好的
(14:38:28)看与[*桃園法迄巴]说:也就是说,任何观念都不是绝对的真理是吧?
(14:38:32)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我认为是性在作用。不对吗?观照谈话。不是只谈不观,同步的。
(14:38:3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諦聽.諦聽
(14:39:43)看与[*桃園法迄巴]说:您常坐禅是吧?
(14:39:56)[*桃園法迄巴]与看说:觀念如同浮雲,雖有生滅,但它並不離虛空,而虛空就是佛性、無生、真如。若當下了知浮雲等虛空,如波不離大海,則當下是真
(14:40:26)[*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您的問要晚一點,我要想想其它的譬喻,目前正忙著回他人話
(14:40:38)学讲与[*桃園法迄巴]说:别人会不会我不知,但我是会的
(14:40:48)看与[*桃園法迄巴]说:您常坐禅是吧? 〖重复〗
(14:41:1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等會諦聽.諦聽 你先忙
(14:41:2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哈哈
(14:42:35)[*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我只是在說明心念生滅的作用。您要了知,當下觀照時,若出言,則心已失於言談之後,以心念生滅迅速之故,所以在言談間又能生念了知自己言談。心與言談,就是這樣閃爍交叉產生作用。認同嗎?
(14:43:08)[*桃園法迄巴]与看说:是的,您問這是無益語。問我吃飽了沒,您也能飽嗎?
(14:43:16)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我知道自己有“打失”的时候。
(14:43:38)[*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我只是在說明心念生滅的作用。您要了知,當下觀照時,若出言,則心已失於言談之後,以心念生滅迅速之故,所以在言談間又能生念了知自己言談。心與言談,就是這樣閃爍交叉產生作用。認同嗎?
(14:44:10)[*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我只是在說明心念生滅的作用。您要了知,當下觀照時,若出言,則心已失於言談,之後,以心念生滅迅速之故,所以在言談間又能生念了知自己言談。心與言談,就是這樣閃爍交叉產生作用。認同嗎?
(14:44:19)学讲与[*桃園法迄巴]说:我认同您说的
(14:44:29)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您说的,很可能存在。
(14:44:41)看与[*桃園法迄巴]说:我想知到,坐禅时,很多乱想怎么放下
(14:44:47)[*桃園法迄巴]与学讲说:旁觀者倒是看懂我在說什麼 ^_^
(14:45:10)学讲与[*桃園法迄巴]说:我看到他不理你
(14:46:19)学讲与[*桃園法迄巴]说:您接下来要说的是?
(14:46:22)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您建议我,该如何修?或按您的角度,如何当下“念念不失”,即使在谈话中。
(14:46:36)[*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倒不是可能存在,而是事實就是這樣!您可以現在去閉眼靜坐二三分鐘,觀察自己的心念看看!即使不說話,您的心念也是如此:生一個念,後念察知到前念已生,第三念又察知自己在察知,第四念又察知前念。
(14:47:18)[*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而心念就是這樣不斷察知下去,這叫做:見解為礙,覺礙而不自在。這要到七地才能念念察知而覺,到八地才能銷融
(14:47:26)学讲与[*桃園法迄巴]说:是这样的啊
(14:47:52)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14:48:13)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如何当下“念念不失”,即使在谈话中。
(14:48:14)[*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我建議您以後一定要熟讀圖覺經。在這裡,我要說的是「這要依您的習氣,才能定方案」
(14:48:35)学讲与[*桃園法迄巴]说:七地八地是什么啊?
(14:48:37)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好的,谢谢您。
(14:48:53)[*桃園法迄巴]与学讲说:菩薩的境界
(14:49:13)学讲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14:49:35)[*桃園法迄巴]与看说:坐禪時,先把心定於一,無論是定在何處皆可。漸漸的,心念就專注而能「遺忘他事」
(14:50:55)[*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上述的察知方式,在圓覺經中屬於「禪那法」。禪那法又稱明數門,也就是念念覺。另有二法:奢摩他、三摩缽提。此三皆是成佛法。但前提要先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來使用才可能成佛。
(14:51:18)[*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您目前的用法基本上也沒錯,但您不了知其細節罷了!
(14:51:32)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觉知“念”的心,经常是自动出现的。我不完全同意您说的:是用“后念”起的觉知心。
(14:52:00)学讲与[*桃園法迄巴]说:那您和我们谈细节啊
(14:52:04)[*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若未悟淨圓覺,不以淨覺心來用圓覺三法,那就不一定能斷思惑,也不一定能斷塵沙惑。
(14:52:46)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不完全同意您说的:是用“后念”起的觉知心
(14:52:59)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觉知“念”的心,经常是自动出现的。
(14:53:07)[*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這個自動出現的,就是後心念。若您的念當下斷而不續生,這叫涅槃,您不可能再察知有前念。
(14:53:38)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14:53:43)[*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您也不會有身口意的任何動作。
(14:54:00)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您说得深刻。
(14:54:42)[*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楞伽經說「妄想識(意識)滅名涅槃」,只是您大約是未廣閱佛經罷了!
(14:55:48)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的。谢谢您。我知道必须“如幻精进”。
(14:56:37)[*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以上您所說的是禪那的方式。至於奢摩他的方式,則是「以取靜為行」。它是當體即靜的方式。時時令心不生妄念。
(14:57:03)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原来自动出现的“觉知心”,仍然属于后心念。还是不能完全理解。
(14:57:05)[*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您要詳閱圓覺經,裡面皆已教授如何用功的方式
(14:57:21)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若念當下斷而不續生,這叫涅槃。我完全同意。
(14:58:32)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若念當下斷而不續生,不觉知,自动断吗?仁者。
(14:58:45)[*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有情眾生的習氣是「妄動」,未到第八地時,一定會有一直出現心念,而念有粗細,分別思惟的稱為意識,直覺的有念仍歸於意識,直覺但無念的則歸於意根攝。
(14:59:24)摧邪与[*桃園法迄巴]说:若一棒子打死就都涅磐了
(14:59:5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我掉線了
(15:00:09)[*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當下斷時,就是住於無受想定,不會在未斷前不覺知,而是在斷後不再察知。也不是自動斷,如同砍大木頭,不是一次就砍斷,而是逐漸的砍,至最後一砍時才斷
(15:00:4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還在得受不苦不樂報的問題上了?
(15:01:21)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斷後不再察知。我仔细体会一下。
(15:01:3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還在對五塵,不發五識,樂與意識的問題上了? 我掉線了
(15:01:41)[*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您的每次察知前念,就是在砍木頭,但若未先存念(以淨覺心修行),則次次察知並不能令您斷惑
(15:02:25)[*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您的意根修法,我目前還沒空去譬喻,您可以先旁觀,或找他人談佛法
(15:02:35)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的。您说得对。我这方面是有所忽视。
(15:02:5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等會再談,諦聽
(15:03:19)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意根修法很重要的
(15:04:33)[*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小乘修行人,在修行前要知無常。大乘修行人,在修行人要知無生。以心先存無常、無生之念故,所以在次次察知時,才能次次斷離一分習氣而稱為「覺」,至最後一察時,就能銷融入菩薩第八不動地的無功用道。
(15:05:06)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15:05:44)[*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入此地後,就因為已養成淨習的緣故,雖不再察知而稱「無功」,但「斷離」的習氣還在進行所以稱為「用道」
(15:06:29)[*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如此的依於淨習而無功用道,最後就能斷無明而證無所證,假名為佛。
(15:06:41)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先存“无生”,就是“净觉心”吧?
(15:06:47)[*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以下說完。但仍請您要詳閱圓覺經
(15:07:25)[*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要先悟無生(淨圓覺),依所悟而銷融所悟,當下即是淨覺心。
(15:07:43)[*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以下說完 => 以上說完
(15:07:44)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好,谢谢您。圓覺經很简要,我能100%懂吗?
(15:08:17)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依所悟而銷融所悟,當下即是淨覺心。 好。
(15:08:21)[*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以上我說的您能相信,又能去仔細思惟,我相信您能看得懂的!
(15:08:37)[*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無生(淨圓覺,法身,佛性),譬如圓鏡,物來即照,物去如如,物再來再照,物再去又如如,圓鏡不隨鏡中物生滅而生滅,圓鏡喻無生,鏡中物喻妄。
(15:08:45)[*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無生(淨圓覺,佛性,法身),譬如虛空,雲在虛空中生,又在此虛空中消滅,虛空並不隨雲生滅而生滅,虛空喻如無生,雲喻如妄。
(15:09:37)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谢谢您。一直喜欢圆觉经,但从没系统从头到尾读过。
(15:10:03)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您说的后2句话我都能懂。
(15:10:04)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人得樂觸生 喜,是意根在分別?
(15:10:5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談談捨受心法
(15:12:42)[*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就談到此了,您要善分別一切義,而不動心。合十!
(15:13:19)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谢谢您。祝吉祥!
(15:14:06)[*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我們來分別諸名相。您說何謂意識?
(15:14:40)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仁者有电子邮箱吗?或者我此问多余。
(15:15:03)[*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專心在我這裡,先停止與他人論議
(15:15:31)nialngbnb与[*桃園法迄巴]说:菩萨你的悲心很好啊,赞叹你的法布施
(15:15:34)nialngbnb与[*桃園法迄巴]说:顶礼
(15:15:40)[*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可以參考我的網誌,法迄巴網誌:http://fatsiba.blogspot.com
(15:15:46)[*桃園法迄巴]与小龙女: 游戏2007说:若住在大陸不能進入,請改用這個:http://66.249.91.104/translate_c?hl=zh-CN&u=http://fatsiba.blogspot.com
(15:16:01)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意根能夠生意志力吧,是意根触塵生意識吧
(15:16:01)小龙女: 游戏2007与[*桃園法迄巴]说:好。合十!
(15:16:02)[*桃園法迄巴]与nialngbnb说:合十即可!
(15:16:22)[*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您說何謂意識?
(15:17:09)112与[*桃園法迄巴]说:透過 六根與六塵 對應,而生出 六識,意識也是吧這樣吧
(15:17:2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意,在接觸外在環境的
(15:17:30)[*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先專心在我這裡談佛法,與他人的論議先暫停,不然您不夠專心。連我要談這話題都要專心了。
(15:18:0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在接觸外在環境的 意識等識的分別吧
(15:18:10)[*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您對八識心王的認識不夠。意識是分別、了知的意思。
(15:18:13)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你說說
(15:18:21)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你說說何謂意識?
(15:18:33)[*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意識有四種:獨頭、五同緣、五俱、五後。
(15:19:1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諦聽
(15:19:33)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獨頭、五同緣、五俱、五後名相有疑
(15:20:21)[*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基辭上來說,分別、思惟、了知是意識的功用。例如,這是花,這是桌子。以上是比量。
(15:20:38)[*桃園法迄巴]与112说:基辭=>基本
(15:20:53)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現在清楚的 基辭=>基本
(15:21:12)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現在清楚的 名相=>基本 〖重复〗
(15:21:16)[*桃園法迄巴]与112说:當下所證、所知,不經過比量而得,稱為現量。非目前所知而被認知的,是非量(非比量非現量)
(15:22:03)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當下所證、所知,不經過比量而得,稱為現量。名相=>基本清楚的
(15:22:09)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諦聽 :諦聽
(15:22:2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名相=>基本清楚的 OK了
(15:23:32)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例如,這是花,這是桌子。以上是比量------------>你的比喻也清楚的
(15:24:44)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謝謝你回復
(15:25:3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起碼我从基本上搞清一點
(15:26:30)[*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所以,意識是分別、思惟、了知的意思。而意根(末那識)是恒執的意思。無論過去是什麼業種(六根所種),或是目前是何業緣(六根所緣六塵),它都恒執,這就是意根的功用。
(15:26:51)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三藏及論你真真切切讀透了?
(15:27:09)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意識是分別、思惟、了知.明白
(15:27:37)[*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您若懷疑我所說,可以事後去求證。我是否讀透,我一句話您就相信嗎?這是無益語。
(15:27:52)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六根所緣六塵),它都恒執--------基本上明白
(15:28:3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相信 :諦聽 :不相信不然會害及眾生
(15:29:5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相信你 :不相信不然會害及眾生 的
(15:31:11)[*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意根的功用,簡易的了解就是「習氣」。例如未斷惑人,遇到心愛之物被偷就生起瞋怒。瞋怒=習氣種子+(其它省略)+恒執習氣(意根)
(15:31:3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多問一句你也不會氣了,我相信證量,不然會害已及眾
(15:31:4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多問一句你也不會氣了,我相信你證量,不然會害已及眾 〖重复〗
(15:32:09)[*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您專心的看我所說,多餘的非正語就不要說了!
(15:32:34)[*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我若問您時,您就答。這樣就行了,其餘皆不是必要的話語。
(15:32:42)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瞋怒=習氣種子+(其它省略)+恒執習氣(意根)--------基本上明白 好好的比喻
(15:32:57)nialngbnb与[*桃園法迄巴]说:谢谢你这么自信的菩萨给我们法布施!
(15:33:05)nialngbnb与[*桃園法迄巴]说:赞叹你的辛苦
(15:33:0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遇到心愛之物被偷就生起瞋怒。瞋怒=習氣種子基本上明白 也是好好的比喻
(15:33:1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赞叹你的
(15:33:47)[*桃園法迄巴]与112说:由於意根沒有分別的功用,這些潛藏在意識無分辨之深處的習氣,是要經過「反復養成」,無論是染、是淨皆是如此。
(15:34:00)[*桃園法迄巴]对着nialngbnb笑了笑
(15:34:1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你的方便善巧諸佛皆知
(15:34:3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是要經過「反復養成」,無論是染、是淨皆是如此-------不太明?
(15:34:41)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不太明? )
(15:34:5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準鲆幌?
(15:35:0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述一下 〖重复〗
(15:35:11)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白一點
(15:35:32)[*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您不能靜心的思惟我的話嗎?怎這麼多廢話,雖然是讚嘆,但也沒必要多說! => (15:34:1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你的方便善巧諸佛皆知
(15:35:41)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很深奥似的
(15:36:0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是要經過「反復養成」,無論是染、是淨皆是如此-------很深奥似的 )
(15:36:19)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白一點好嗎
(15:36:41)nialngbnb与[*桃園法迄巴]说:看了你的法语,启发很大
(15:37:2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潛藏在意識無分辨之深處?
(15:37:34)[*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意根是恒執狀況,所以它是「俱生我法二執」之根由。而意識是分別、思惟、觀察、了知的狀況,所以是「分別我法二執」的根由
(15:38:5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明白了分別、思惟、觀察在用功,要破除這些習氣的?
(15:39:0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給了分別、思惟、觀察所害,
(15:39:5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聞思法跟頭腦思惟不同吧
(15:40:05)[*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所以,斷見惑者(初果、初地),是從意識上斷離粗糙的習氣。而斷思惑(俱生我執)則是從意根上斷離,乃至斷塵沙惑(俱生法我執)也是從意根上斷離。所以,了知思惑、塵沙惑是由意根(末那識)所攝。
(15:40:2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怎麼从聞思法和頭腦思惟區別開來
(15:40:44)[*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所以,我說『意根沒有分別的功用,這些潛藏在意識無分辨之深處的習氣,是要經過「反復養成」,無論是染、是淨皆是如此。 』
(15:41:14)[*桃園法迄巴]与所有人说:test
(15:41:3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意根沒有分別的功用,我大約明白,,,潛藏在意識無分辨習氣要反復養成?
(15:41:55)[*桃園法迄巴]与112说:簡言之,意根就等同習氣!要從意根著手,就是要直接斷習氣。以上初步說完。
(15:42:31)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斷見惑首先搞清是意識粗糙的習氣吧
(15:42:35)[*桃園法迄巴]与112说:聞思,就是意識的功能
(15:43:0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要从頭腦思惟區別開來 吧
(15:43:24)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聞思修是聖言教
(15:43:3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頭腦思惟是俗言教
(15:43:3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
(15:44:09)[*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意識的粗糙習氣就是五見及疑見!
(15:44:47)即身修与[*桃園法迄巴]说:您好,仁者辛苦了,谢谢,供养鲜花给您!【即身修 专送】
(15:44:55)*~逸 飞~与[*桃園法迄巴]说:您好,仁者辛苦了,谢谢,供养鲜花给您!【*~逸 飞~ 专送】
(15:45:26)[*桃園法迄巴]与112说:關於如何斷三結(五見及疑見),這以後說。我這裡只說如何從意根著手修行。
(15:45:2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喔
(15:45:30)[*桃園法迄巴]与即身修说:南无阿弥陀佛
(15:45:35)[*桃園法迄巴]与*~逸 飞~说:南无阿弥陀佛
(15:45:54)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疑見是重點
(15:46:0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疑見生不信受的
(15:46:31)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疑見會生不信受的 ,很惨
(15:46:33)[*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您目前就在疑了。再說您也疑,所以這個不必多說,回到我們剛開始的議題吧!
(15:46:5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關於如何斷三結以後說的?
(15:47:12)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搞清從意根著手
(15:47:1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9494
(15:47:33)[*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您若不能先把心安定下來,我就不打算續說!關於目前的共識,您不必一直貼文重述。
(15:47:5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好的,
(15:48:0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把心安定下來
(15:48:3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何謂三結?
(15:48:31)[*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意根是恒執的狀況,意根就是思惑、塵沙惑之習氣!這是第一點您要認知。
(15:49:03)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嗯嗯
(15:49:3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先降服見.思惑嗎
(15:49:5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生起見.思惑嗎
(15:50:0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念念不生嗎
(15:50:09)即身修与[*桃園法迄巴]说:法师说法辛苦了。
(15:50:51)[*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我們一問一答吧!目前關於如何從意根入手都還沒說完,您若再「雜思發言」,我就不續說了。
(15:51:06)[*桃園法迄巴]与即身修说:唉...,我是白衣
(15:51:14)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見思惑中的見惑是知見上的迷惑錯誤吧
(15:51:4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你白衣:真修才是僧寶,居士真修也也可稱呼僧寶
(15:51:5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你白衣真修也可稱呼僧寶
(15:52:00)[*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意根是恒執的狀況,意根就是思惑、塵沙惑之習氣!這是第一點您要認知。這一點已認知否?
(15:52:03)即身修与[*桃園法迄巴]说:法师是台湾人吗?
(15:52:10)[*桃園法迄巴]与即身修说:是
(15:52:31)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已認知,
(15:53:2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繼續吧
(15:53:31)[*桃園法迄巴]与112说:由於意根沒有分別能力,所以,所謂從意根著手,其實是由意識下手來養成淨習之意思。這一點您能理解否?
(15:53:34)即身修与[*桃園法迄巴]说:台湾的佛教很兴盛。而且有成就者多。赞叹。
(15:53:49)[*桃園法迄巴]与即身修说:......
(15:54:41)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意根沒有分別能力是久劫習氣种子養成的吧
(15:55:28)[*桃園法迄巴]与112说:不能說是習氣種子,而是「攀緣六塵的行為」所養成
(15:55:4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破見思惑,見惑第一個就是身見吧?
(15:55:59)[*桃園法迄巴]与112说:目前不談見惑
(15:56:0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好
(15:56:09)[*桃園法迄巴]与112说:由於意根沒有分別能力,所以,所謂從意根著手,其實是由意識下手來養成淨習之意思。這一點您能理解否?
(15:56:54)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攀緣六塵的行為-------->這樣好理解
(15:57:0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開始理解
(15:57:3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開始明顯了
(15:58:03)[*桃園法迄巴]与112说:當意識能分別這是貪、這是瞋、這是痴的心行、口行、身行時,若先存念無所住時,此時就會離貪、離瞋、離痴。以上說法理解否?
(15:59:50)[*桃園法迄巴]与112说:??
(15:59:5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若先存念無所住時三毒,能所遠離,可理解,但是能念念無所住時又一個問題
(16:00:41)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能念念無所住時三毒,又一個問題
(16:00:4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
(16:01:2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明瞭這個道理當然好的
(16:01:31)[*桃園法迄巴]与112说:若反復無所住,就會養成一個無所住的淨習,於是,進一步的就能在心行時就察知而無所住,而稱為「覺」。
(16:01:42)[*桃園法迄巴]与112说:以上說法理解否?
(16:02:2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當然理解
(16:03:02)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恶習種子還存在八識田中還有習氣.要一一清除哩?
(16:03:2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不可能一下子清除恶習種子哩?
(16:03:45)[*桃園法迄巴]与112说:由於先存念「無所住」,於是在反復於斷續察知心行而能無所住之後,將能養成念念皆能察知而無所住之淨習。以上理解否?
(16:04:54)即身修与[*桃園法迄巴]说:您住桃园?
(16:04:57)112与[*桃園法迄巴]说:理解)))))於是在反復於斷續察知心行----希望能做到了--理解和實行兩回事
(16:05:09)[*桃園法迄巴]与112说:由於先存念「無所住」,於念念之間皆能覺,所以將能養成能所銷融的無功用道淨習,而稱為證菩薩第八不動地。以上理解否?
(16:05:14)[*桃園法迄巴]与即身修说:是
(16:06:2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先存念「無所住」,念念之間皆能覺,理解可能做不到
(16:06:3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做不到 即是不理解
(16:06:48)[*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所有的修行,就是這樣依於「無所住心」而反復用功所達成。當意識分別到習氣時,當下無論是染、是淨皆是用意根修行的意思。先意識,後意根。若是直接用意根,那就是時時皆不生習氣之意思。
(16:07:13)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先存念「無所住」,是方便說,在因地實行
(16:07:32)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凡夫能先存念就好了
(16:07:56)即身修与[*桃園法迄巴]说:有一题外事想咨询您。台湾的宏基笔记本价格怎么样?谢谢。 )
(16:08:02)[*桃園法迄巴]与112说:也就是說,要「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例如我之前的騎車譬喻,若已養成一個「遠到目標」的習氣,您根本不用意識生念說:左轉、右轉,就能直接轉彎。這就是意根修行。
(16:08:20)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讓我消化一下
(16:08:29)[*桃園法迄巴]与112说:以上,用意根修行方式說完。連用意識修行的方式也一併說完。
(16:08:3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所有的修行,就是這樣依於「無所住心」而反復用功所達成。當意識分別到習氣時,當下無論是染、是淨皆是用意根修行的意思。先意識,後意根。若是直接用意根,那就是時時皆不生習氣之意思。
(16:08:40)[*桃園法迄巴]与即身修说:我不清楚
(16:08:42)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讓我消化一下
(16:09:56)[*桃園法迄巴]与112说:遠到目標 => 達到目標
(16:10:51)[*桃園法迄巴]与112说:生念分別、思惟歸於意識攝,不生念就能達到目的歸於意根攝。
(16:12:3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生念就能達到目的歸於意根攝=> 達到目標 吧?
(16:13:09)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即是先意識,後意根 吧?
(16:14:0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意根是虛無飄渺的吧
(16:14:24)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無明生執的?
(16:14:27)[*桃園法迄巴]与112说:但習氣落實到意根及意識時,習氣分有非常多的層次!以心念上的層次而言,就能分出 1)不能分別亦不能作用的習氣 2)不必作意就能用的直覺習氣 3)心念一動的直覺習氣 4)分別思想的習氣
(16:15:35)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太覆雜了?呵呵
(16:15:38)112与[*桃園法迄巴]说:太覆雜了?呵呵 〖重复〗
(16:15:54)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識宗的東東
(16:16:23)112与[*桃園法迄巴]说:要好好消化的
(16:16:31)[*桃園法迄巴]与112说:1)不能分別亦不能作用的習氣 => 1)不必作意、不能分別、亦無直覺,就能作用的習氣
(16:17:31)[*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最後我說的習氣可以不必去想它,我再額外說明。重點是之前我所說的,您理解否?
(16:18:19)[*桃園法迄巴]与112说:我指的重點是這二句 =>
(16:18:27)[*桃園法迄巴]与112说:1)所有的修行,就是這樣依於「無所住心」而反復用功所達成。當意識分別到習氣時,當下無論是染、是淨皆是用意根修行的意思。先意識,後意根。若是直接用意根,那就是時時皆不生習氣之意思。
(16:18:47)[*桃園法迄巴]与112说:2)也就是說,要「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例如我之前的騎車譬喻,若已養成一個「遠到目標」的習氣,您根本不用意識生念說:左轉、右轉,就能直接轉彎。這就是意根修行。
(16:19:34)[*桃園法迄巴]与所有人说:遠到目標 => 達到目標
(16:20:15)[*桃園法迄巴]与112说:遠到目標 => 達到目標  
(16:20:26)112与[*桃園法迄巴]说:意塵無情,意根有情.無意塵意根起不了作用-,無意根亦不知有意塵吧,----------所以對你以上从意根著手的方案去搞明白由於先存念「無所住」,於念念之間皆能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