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2日 星期五

破無明方式並不難了知

某法友問﹕怎麼樣控制性慾
回復如下﹕

 《楞嚴經》﹕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本來無生,卻忽然有生滅現象發生,基於生滅,排列組合演化
 成十方世界(世界相續)、各類生命體(眾生相續)、輪迴果
 報(業果相續)。

 於是,那些演化之後的生命體,「自覺有我」,於是有輪迴果
 報的痛苦,為了要解脫痛苦,發明(發現、明白)本來無生,
 卻有生滅出現,而「自覺有我」,這些生滅才跟薣存在。於是
 ,「我有覺」,這個覺就被稱為「妄覺」。

 妄故,先產生變易生滅,如同電子繞原子核,出現、消失,這
 就是變易生滅,也叫做變易生死。又如同人類的意識生滅,一
 生一滅就是變易生死。

 其次,再經過排列組合,演化成「自覺有我」,於是有「業識
 」而輪迴三界投生,這被稱為分段生滅,也叫分段生死。

 變易生死是念念之間,分段生死是世世之間。

 因為輪迴眾生之「成因」,是由「自覺有我」而產生,於是就
 發生所謂的七情六欲(貪欲愛習),以及不能捨離「自我之覺
 」的習氣,稱為痴習,統稱為三毒。

 現今觀察分段生死的輪迴原因,來自於貪欲愛習,以及不能時
 時察知後之自在(二乘阿羅漢之有餘依涅槃),或不能時時不
 必察知就達到的自在(佛菩薩之無住涅槃),於是稱為「痴的
 習氣(簡稱痴習)」之緣故,於是不能時時用功,乃無法於某
 時間斷除貪瞋習氣。

 功夫不到,主要乃在於不能用的上「毘婆舍那」!

 毘婆舍那,在《圓覺經》中又稱為禪那,是念數門。這指心念
 的「生起」,都很清楚。能察知,前念貪而搶到別人的錢,後
 念瞋而厭倦別人的分錢。於念念生起皆了知,所以稱為「念數
 門」。

 甚至,果地佛菩薩甚至能了知心念之「消滅」,這是非常高深
 的境界,己超越心念的功夫,不是輪迴眾生可想像的出。如《
 楞嚴經》中所開示「如此會中,摩訶迦葉,久滅意根,圓明了
 知,不因心念」。

 妄覺,而有生滅﹔正等正覺,而了知本來無生。且先不說佛菩
 薩高深的智用(圓明了知),就說有緣人您看完上述說法,是
 否已了知自己輪迴的原因嗎?

 甲對乙說,前面地上有污坑,看到了嗎?
 乙回﹕「看到了」。
 甲說﹕能否閃過?
 乙說﹕能......,前腳剛說能,後腳又踏入了污水坑中!

 什麼叫做輪迴眾生?就是,明知自己輪迴原因是貪欲愛習,卻
 偏偏反復造下同樣輪迴的身口意行為,如上述的乙,還能自說
 能閃過污水坑,明明睜大了眼,前腳才說能,後腳又踏入了.....

 性欲,是諸多輪的原因之一,歸攝入貪界之下的愛門,生物學
 分類知識﹕界、門、綱、目、科、屬、種,也適用於輪迴眾生
 之上。

 所謂三界,就是﹕貪界、瞋界、痴界。分別映化成欲界、色界
 無色界。

 為何,乙明白前面地上有污水坑,卻又會踏入呢?

 這來自於「無量劫來已養成的習氣」之故。

 這還算是好的,還有更多愚痴人,連「知」都無。没有知識,
 也不去學常識。不學常識,也不看電視。看了電視,卻只看輪
 迴的愛情、搶殺等七情六欲(貪欲愛習)的輪迴影片,於是,
 輪迴的習氣就是在這生活中牢牢著地而不能脫~~

 修行很簡單的,懂得變易生死及分段生死原因,再反其道而行
 即可,佛在《楞嚴經》中開示,稱為「違其現業」!

 有性欲,試問它來自哪裡呢?......只是現今養成的習氣之反
 應罷了。試想,前世為女,不愛女人,今世投生為男,為何卻
 愛女人呢?......吾輩應具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
 辨之、篤行之!

 若了知是習氣,使吾輩明知而又不能免的墮入輪迴,如上述的
 乙墮入污水坑,那麼就「違其現業(反其道而行)」即可。

 控制性欲,要從斷除上著手,而不是控制。它的做法,就是對
 治,常做不淨九想觀、白骨觀,久了就自動消失了。如同擦拭
 髒污桌子,多抹幾遍,就會發現髒就消失了。這倒跟神秀禪師
 的偈語相同﹕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若能徹底把桌子投入絞碎機,紛碎至無,那倒是更省力。

 若了知,桌子及上面的塵埃,其本質都從四大產生,四大又皆
 從妄生,而妄,如空花、水月,看似有,而實無。這樣理解,
 那麼修行用功就更省力,如南懷瑾菩薩的詩偈云﹕

   「秋風落葉亂為堆,掃去千次還復回。
    一笑罷休閒處坐,任它著地自成灰。」

 擦拭桌子這是漸是有為法,無處可住這是頓是無為法。無論用
 那一種法,雖然目標不同,都是有個用功過程,那就

 是「養成淨習」,使貪欲愛習斷,則瞋亦隨之而斷,以及使痴
 習不生,這都是「習氣」的問題,輪迴是染,解脫是淨!

 不自在是染,自在是淨。漸修有為法就是要對治,而漸漸斷除
 ﹔頓修無為法就是要當下不住,而漸漸斷除。其實,

 有為、無為的方法差不多,主要差別在「心態上」,前者未悟
 本來無生,而認為有可做作乃至有所得,後者已知妄的本質是
 「妄中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而了知無可做作乃至無
 所得。

 修行解脫,乃至轉識成智,方法並不難,須先有正見,再有正
 思惟,於身口意上須有正語、正業、正命,於用功上須正確精
 進於戒,並且時時正確的繫念此事,最後就有正確的定境出現
 ,依此八正道去行,就具有正確的智慧,能行八正道,就能依
 此正慧而解脫煩惱障,而不墮三毒。

 上面有提到《圓覺經》中的禪那法,即是「毘婆舍那」法,這
 是一種破無明的方式,佛另還開示二種淨觀,一是奢摩他,一
 是三摩缽提。

 可見,破無明並不如某些禪宗無知徒孫所說的,一定只有一種
 ,這些說法至今仍可散見某些語錄之中。

 《圓覺經》的三種淨觀,要能正確使用,前提須先「悟淨圓覺
 」,即是佛知見(無生)。然後,須真正的去執行解脫修行,
 而且須持「淨覺心」,這指依所悟之理(理悟)而行。

 並不是每一個開悟者,都一定有非常態的證境或發起神通。有
 智慧的人,必然了知「開悟」二字,源於《妙法蓮華經》中佛
 出世一大因緣的開示。古代禪宗流傳下來,有不少了義開示,
 也有不少「胡說八道」的謠言。吾輩具智,應該﹕

    「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
     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耑此,普願見聞者得法味!

​    法迄巴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