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1日 星期四

鄰虛塵與虛空海

(1)鄰虛塵
  《楞嚴經》經文如下:「
   阿難!若此鄰虛析成虛空,當知虛空出生色相;汝今問言由和合故
   出生世間諸變化相,汝且觀此一鄰虛塵用幾虛空和合而有?

   不應鄰虛合成鄰虛。又鄰虛塵析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虛空?若色
   合時,合色非空;若空合時,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云何合?

   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
   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
   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

  上述《楞嚴經》經文,指出不少義理。

  (A) 是產生「勝義有」佛法流派濫觴之源頭

    整個真如、法身,是「恆常存在」,稱此為「真常」(註一)。

   《圓覺經》開示:
     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

   吾輩從譬喻、法義所得,皆是標月指,所以要去看所標目的,而不
   要看「手指」。


  (B) 虛空不會組成鄰虛塵

   若虛空不能組成鄰虛塵,這就令納悶,那麼鄰虛塵是如何被產生的
   呢?

   經文開示原因是:「皆是識心分別計度」

   這個說法「也令人納悶」,形成了「先有雞才有蛋,還是先有蛋才
   有雞」的雞蛋誰先產生的爭議。因為,若是「識心分別」才有妄,
   那麼,是誰產生識心的呢?依於「性覺必明」關鍵字下的,先產生
   妄,之後才產生三種相續的次第來說,「識心」應在妄之後才產生
   的,於是,這裡產生了「邏輯矛盾」。矛盾如同科幻穿越時空故事
   :

      自己坐時光機到過去,娶了自己奶奶生下爹,
      爹娶母再生下自己。

   於是,吾輩智者,了知必然有一處關鍵,是吾輩沒想通,所以才會
   產生矛盾的見解。

   借此因緣,我來剖析所領悟的義理,但這不是實證,當下不執著則
   有益,若執著它為真,則墮入輪迴。

   吾輩看了義佛經,常常遇到典型的「畢竟空」及「勝義有」的經文
   ,前者如般若類經典,後者如唯識法相的經典。於是吾輩就迷惑了
   ,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佛知見呢?

   若吾輩已先知佛知見是「無生」的話,那麼,要理解彼二類「似乎
   彼此衝突」之義理,就能整合出一個理解、譬喻、義理,而我所得
   是「虛空海」(註二)的結果,它是勝義有及畢竟空之綜合體。

   我把「虛空海」又稱為「真如」,至於是與不是,有緣人自己去實
   證,若不能證,則去體會。

   虛空海具有虛空不生滅的現象,是無生義。而它又具有大海可變相
   的現象,本質亦不生滅,只是相變。只有這樣同時含有二義,才能
   解釋全部經典義理。


  (C) 鄰虛塵之生成

   雖然整個三界是夢、幻、泡、影的現象,但眾生正在此現象裡,根
   塵相觸是如此被稱為妄幻的真實,不信如此真實者,拿刀自戕,以
   之插胸,看看能否受的了?去撞牆、撞汽車、去喝鹽酸看能否承受
   的了?!

   雖然根塵所觸之一切,都不斷地以生滅現象變異,但又如何解釋它
   的產生呢?

   若以「虛空海」義理來含攝,它就是妄的產生(真如變相)。

   如同虛空扭曲,產生相對論,而了知光不是直行。當扭曲現象發生
   時,就形成了「妄」的效應,而光本身並不了知它已扭曲,仍以為
   在直行。如同大海變相,產生波浪、海漩,又如黃金塊鑄成金碗、
   金筷,雖然變相了,但本質不變。

   《華嚴經》開示,世界產生時,先有風輪,而它有很多層次,最底
   層的風輪名為「平等」,如是層層疊加,最後承載世界。

   我估計,這個「扭曲」產生了妄(於是各類存在自覺有我),依
   《楞嚴經》關鍵字「性覺必明」之下經文的三種相續開示,「妄」
   這個陽動驅力彼此互搏,於是四大產生,也有了風輪產生而承載世
   界。這個風輪,依目前科學角度分析,就是「力場」效應。譬如地
   球有磁力場,能產生作用,卻不能被身根所觸及。

   就是這樣的「妄之互搏」,於是三種相續產生了,四大產生了,世
   界也跟著產生了,這是世界相續。

   當然,我們的主題「鄰虛塵」也跟著產生了。

   雖然虛空不能組合成鄰虛塵,但虛空可扭曲,就形成了力場,極微
   細的力場,如漩渦一般,形成了粒子的現象,最小的粒子就是鄰虛
   塵,如同黃金水凝結成一小粒一小粒的小金珠。所以了知,整個宇
   宙也應一直是以螺旋的方式而存在。


(2)三法印與一實相印之開悟差別

  吾輩如何在前述中,而理解三法印及一實相印的差別呢?

  三法印是依於分段生死(三界、三毒)而立義。一實相印是依於變易
  生死(無明、妄)而立義。

  悟三法印而不疑者,了知一切因緣和合而生。所以滅受相蘊,而不再
  有分別生滅(俱生我執),因為「心」是由六根分別六塵之積集而得名
  ,它也是第八識之別名。由於三界產生於「俱生我執」,這個執著來
  自六根觸六塵之積集現象,既然已悟此現象,了知「諸行無常。諸法
  無我。涅槃寂滅」,而不疑(無疑結)才稱為真正的二乘斷見惑者!

  於菩薩乘亦類似二乘三法印斷見惑者。只是它所悟的目標是因緣、自
  然性不離於生滅,了知皆來自於妄,而妄演化出三種相續,其究竟根
  本,皆是虛空海之變相,因此而產生了生滅現象的妄。

  悟,自己身口意不離妄之作用,了知「悟」之本質、所依亦不離妄之
  作用,於此了悟,知應不可執著,不再疑於所悟而無疑結,稱此為斷
  菩薩乘見惑。


(3)愚痴人之悟

  某些人對於上述第(2)項義理已了知,但又沒斷除了疑結,乃至「似
  有斷除」,但又落入俱生我執(痴毒)之中,而不肯舍離,於是就會
  出現貢高、我慢結使,而不能時時逆流(眾生流)順行(隨順覺性)
  ,於是總是離不了諍訟、鬥爭行為。這類人與與佛陀時間了知三藏,
  卻墮於地獄的善星比丘有何差異呢?

  記性再怎麼好,能說得三藏十二部經,卻不能斷己執著,隨順眾生流,
  而墮於地獄,其有所了知又能如何?電腦能記的比這個人多。若用到
  AI,還比這個人更能解釋,爭強好勝的下場,還是不離執著,我看
  不出這類人之知法、理悟,有何益處?......只是另一種輪迴眾生的
  行為罷了!

**************************************************************
註一
**************
真常不是倒常。

真常如虛空,倒常如指向虛空之手指。

虛空不生滅,所以是真正的常(以世俗可用來譬喻的對象來說)。

而指向虛空的手指,其目的也是真常,但手指本身卻是有生滅現象,不是真
常。所以這類狀況,雖然亦指向真常,但表示者本身卻是生滅現象的,稱之
為「倒常」。

真常須實證,不是生滅現象能達成。如下《圓覺經》開示(這是七地菩薩境
界):

  有覺有照,俱名障礙,是故菩薩常覺不住,照與照者,同時寂滅。

  譬如有人,自斷其首,首已斷故,無能斷者。則以礙心,自滅諸礙。
  礙已斷滅,無滅礙者。

  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

  一切如來,種種言說,開示菩薩,亦復如是。此名菩薩,已入地者,
  隨順覺性。

******************************************************
註二
**************
虛空海因由及成佛法


***************
※ 推薦閱讀
**************
牛轉乾坤、佛知見

牛轉乾坤、佛知見

 壹、自述

  2002年過年時期,本人於《諸法無行經》中,閱經至佛開示大
  惡人提婆達多,因為未如實悟「一相無相」之故,才墮於地獄。
  於此當下悟了「一相無相」之無生義理,隨後三日有輕安現象
   ,所以,自云已開悟佛知見(尚未得六地及以上菩薩或佛之驗
  證)。

  今日又到了新年時期,很巧!又是時候,應自述一下自己心得
  ,以饗有緣見聞者!(過往也有相似的分享文章,請參閱敝人
  曾發文,或以下相關的推薦文)


貳、扭轉乾坤
(1)學佛法之標準
   因為是在學佛法,因此其標準須以佛知見為準!


(2)佛知見
   如我所悟,分有體、相用法之分。

   體  :其乃無生(真實恆常),如虛空。
   相用法:其乃生滅,如旋火輪、水月、陽焰。

   所以,吾輩可因此而理解,何以《圓覺經》有以下的開示
  (以眾生立場來說,不直接否定三界現象,但不應生執著):
  「
    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
    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
    如眾空華。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
    何以故。無生處故。
    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流轉生死。
   」

   我以為,有緣見聞者最感興趣的,是「體(真常),是什
   麼義?
」菩薩感興趣的反而是「智(無常),如何運用(
   生滅聚散之技術)?」。

   關於「體」之形容,有不少名相,例如:真如、如來藏、真
   相、如來、佛性、真心...等。

   體是什麼義呢?其實我不說,有詳閱佛經的有緣人也應已知
   ,若彼此有差別,那就是「能否自肯」?!

   自肯,不代表就正確,即便台壇的某些的法友也有若干或肯
   定或稍疑於自己真的已悟佛知見?!若正信不足以自肯,最
   好是已得到已悟佛知見的六地及以上菩薩或佛驗證,否則,
   怕所謂的自肯、自信,只是純粹的「盲信」(當然,您也可
   這樣的懷疑本人是否已真的開悟且破見惑)。

   體之義,......它具有類似虛空之不生滅義理,它亦具有如大
   海喻、金莊嚴喻之變相義理。此二相合就是註一「虛空海」
   之義理。

   【勝義有】
     不生滅的虛空與浮雲無干涉,浮雲雖只是自生自滅,但
     浮雲之生,必須先有虛空存在才能成立,所以虛空就因
     此具有「勝義有」義理。

     勝義:代表於生滅中不曾存在過,若於生滅中存在過,
        則亦有生滅

     有 :代表它有作用。

     勝義有:於生滅中不曾存在過,但卻又具有作用,如虛
         空。

   【畢竟空】
     ⦁ 體:黃金塊
     ⦁ 相:黃金塊能變相為金碗、金筷。
     ⦁ 用:金碗具有盛物功用,金筷具有挾物功用。
     ⦁ 法:金筷的挾物方法可由上而下、由左而右、由右而
        左、由下而上等等。

     雖然黃金塊變相了,但其本質恆常不變並不因變相而消
     失,這些所有變相及其作用、方法皆是生滅現象,皆不
     恆常,所以了知生滅現象無常,與「體」比較,生滅現
     如夢、幻、第二月、陽焰,具有「畢竟空」義理。更
     的理解是「相變無常,本質亦無生,本來空」。

     精神病者看到第二月,正常的醫生不會認同第二月為真
     實存在。既然本來空,又何必去消滅呢?......但最大的
     問題是,精神病者堅持第二月存在,而不肯捨棄執著!

   了知真如具有上述二義後,有緣人在披閱佛經時,才能真正
   理解其開示之各類勝義有、畢竟空義理。但還是會對證境經
   文不解,但那是禪定功夫,是三昧、智之運用,這與見地無
   關,看不懂才是正常反應(無知者,以未如實開悟之故,常
   誤以為這類經文,開悟者必能看懂,以其不知悟者有多種之
   故,參閱 註二 說明)。

   我相信理悟上述二義理者,可能會再問「妄」產生之原因為
   何?這個疑問,這也是已證阿羅漢的富樓那尊者所問佛之疑
   ,這在《楞嚴經》及《圓覺經》中皆有開示原因,請撥空去
   詳閱,以下簡單引用三段經文說明之:

   1、《楞嚴經》
     斯元本覺。妙明真精。妄以發生。諸器世間。如演若多。
     迷頭認影。

     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

     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
     (法迄巴按:
      非從實證所知之常義,稱為真常。而以妄心計度所得之
      常義,名為倒常。

      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
      一切如來。種種言說。開示菩薩。亦復如是。
     )


   《楞嚴經》
     妙覺明圓。本圓明妙。既稱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
     何名妄?

     自諸妄想。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雖佛發明。
     猶不能返。(法迄巴也在本文發明,迷人依然不能返

     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
     欲何為滅?

     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
     取夢中物?況復無因。本無所有。

     如彼城中。演若達多。豈有因緣。自怖頭走。忽然狂歇。
     頭非外得。縱末歇狂。亦何遺失?


   3《圓覺經》
     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
     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密。教授菩薩。一切如來。本起因
     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云何無明。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
     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
     彼病目見空中花及第二月。

     善男子。空實無花。病者妄執。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
     性。亦復迷彼實花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

     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
     醒了無所得。如眾空花。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
     處。

     何以故。無生處故。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
     說名輪轉生死。

     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花。即無輪轉。亦
     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

     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花相。亦不可說。無
     覺性。有無俱遣。是則名為淨覺隨順。

     何以故。虛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
     見故。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是則名為因地
     法行菩薩。因此於大乘中發清淨心。

     末世眾生。依此修行。不墮邪見。

     
   用白話來說,妄,就是會自動產生!!而妄,本質仍然無生
   ,但以眾生角度來看,卻執著它有生滅,因為眾生就是妄的
   變相(三種相續之一)。

   妄被證實已產生之前提,是「自覺有我(具有三毒)」的眾
   生之意識分別(妄心執著)才存在。(無意識能力之眾生,
   無分別能力,即便客觀來說,亦不離妄,但討論之則無意義)

   若已無我(至少不受後有),了悟「知見」亦無常,而對於
   無常的各類人、時、地、事、物,亦已經不再受縛,這類人
   至少是二乘阿羅漢聖人,如我所知,彼等對於妄是什麼,卻
   反而「比較不感興趣」。

   對妄感興趣的是自覺有我的眾生,以及想迴心向大的阿羅漢
   。

   而諸地菩薩之所以不感興趣,因為其本人不只已悟佛知見,
   而且亦皆已斷大乘見惑之故,只會對智、三昧感興趣。

   至於上上利根之佛乘行者,若已悟佛知見,且亦已斷大乘見
   惑,應該是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但會學習怎麼完成其本人所
   立度化眾生之誓願的技術(智之運用)。

   又,我所悟者,認為阿羅漢與佛於寂滅之證相同,二者差別
   在於「智之運用(相當於三昧之證)」。除了秘嚴世界之作
   用(註三),智,其含意泛指於三界中之自在、之各類運用
   能力。

   阿羅漢之智,雖被稱為「一切智」,但只拘限於「斷輪迴」
   方面;佛之智,則被稱為「一切種智」,包括「斷輪迴」及
   「破無明」。而且佛之「斷輪迴」部份,所斷微細煩惱(餘
   習)比阿羅漢更鉅大、更多方、更寬廣、更了義(大、方、
   廣、了義)。但本質所證則相同,無餘涅槃只有一種,但智
   的運用則不同,而顯出「似乎」於寂滅之證不同。


(3)佛法,是破執著的方法!
   因此,法無定法!此所以,釋迦牟尼佛付法於迦葉尊者時,
   其付法偈為:
  「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又,若能悟此項意旨,就不應再牽絆於真常、生滅之爭辯與迎拒,
   否則又墮入「執著之中」。佛法,是破執著的方法!

(4)破無明次第及方式
   A、先悟佛知見

   B、斷大乘見惑

   C、以一了義無為法用功至破無明,或用功至死且不變

     參見《楞嚴經》關鍵字「初心二決定義」,查看第二義
     開示經文,學習入手方式。

     若已了知第二義,亦可隨自己根器(業報帶來的)或今
     生已養成的習氣,來選擇適用的佛法。例如,《楞嚴經》
     二十五圓通章的方法。或《圓覺經》中的三種淨觀、二
     十五定輪。或《佔察業報經・下卷》之真如實觀、唯心
     識觀...等等,了義無為的方法。這是從因地用功至破無
     明止,都適用同一無為法, 這叫做頓修!

     有緣見聞者若對我法迄巴所用無為法感興趣,可參閱以
     下連結文:
       立志無欲以為體,無所住以為用,每用皆破無明


(5)對治習氣
   第4項已提示「破無明」之扼要方式,但實際上,除非真是
   東西方禪宗各祖再來的上上根器,即便吾輩自許為修行者,
   已悟佛知見,亦難免需要學習善巧的對治方便法,例如本人。

   會開車的人,他不是恆速駕駛,而是依不同路段之法律允許
   最高限速及路況來決定開車速度。於空曠無車環境,例如高
   速公路,就會開到時速100公里;於省道或縣道,於空曠無
   車環境,就會降速至時速60及以下,乃至路況不佳之下就
   降至時速30以下。

   會修行的人,也如同會開車者的心態,以保持最高效率為前
   提,會依自己業報、習氣於觸塵時(又名因緣和合),決定
   當下的用功方式。就這樣行去,一直達到一個「近乎不退」
   的臨界點時,就真正只用同一無為法來用功,......至死!

   上述含意,亦不指在達到臨界點前,必須不斷換用不同對治
   法來達到臨異點,而是指,可在使用無為法之同時,善巧微
   調方法,來加速斷障之速度。

   例如,無論使用奢摩他法或禪那法(須先達到已悟淨圓覺,
   也就是已悟佛知見),在察知己心之階段,特別花更多時間
   在「對白骨、對壞相」之察知,這斷障的效果會比不分別的
   察知所有一切相,還來的快!(同樣的方法,依所觸塵不同
   效果也不同,這緣於無始劫來已養成之輪迴習氣不同所致。
   例如眼根觸寶石相之效果,比眼根觸男女腐敗相之效果差


   那麼,什麼的善巧調整方式適當呢?......近乎無量!以下提
   示一些關鍵字辭、含意。

   前五根觸塵所生五識,不離意識本能(取種種塵,及無始妄
   想薰,註四)之分別與執著,來將觸塵結果(新的執著)納
   入第八識心田為見分種子,乃至相分種子。而於因地修行想
   要對治,或進專業頓修來增上時,以下各關鍵字與相關含意
   ,建議多思惟!

   ⦁ 貪、嗔、痴
    三界中的一切,都是這三毒在起作用而成!

    行、住、坐、臥於各類人、時、地、事、物作用時,都要
    「做功夫(作意)」(註五)。經常靜下來,體悟當下所
    察知、所直覺,皆都是這三毒在作用!


    若上述的察知、直覺,而能導致「以礙滅礙,無滅礙者」
    ,則其效果極可能證得八地菩薩位。如註六之《圓覺經》
    開示。

   ⦁ 身、口、意
    作意察知、直覺當下之功用,亦不離三毒,雖如此亦須養
    成這二項之淨習,以捨離執著!

   ⦁ 粗、細、微
    察知、直覺觸塵時之反應,有粗糙的身口意行為,亦有較
    細緻的身口意行為,亦有更微渺的身口意行為。若能捨離
    觸塵時之執著,要緊記此時的勝利感受,把這次的捨離方
    式、所感受心態,養成淨習。

   ⦁ 立志、察知、直覺、不隨(無住)
    若今日人在台北,想在明日到達高雄,那麼就有必要先下
    決定去買車票(舉例),並依時坐上火車之後,才有可能
    明日人在高雄。那個「下決定」就是「立志」!

    道理都是相通的,若所用功夫未養成淨習,以致不純熟,
    效果必然不彰。但若想快速斷煩惱障,那麼就有必要反覆
    立志,且皆「立志無慾」!

    因為,三毒產生於七情六慾(貪嗔二毒)與痴習(俱生我執)
    。所以,先立志無慾(如此能捨離七情六慾),若果真能
    斷貪嗔二毒,於因緣成熟時......

      若是二乘根器者,今世就能即身斷三毒!

      若是菩薩乘根器者,破無明之前,也必須先斷除煩惱
      障(三毒),

    無論哪一乘,只要都是用功於解脫無明,其基本目的皆相
    同(斷除煩惱障),差別只在心量大小不同而已。

    立志無慾之後,隨所用無為法不同,而有不同增上助緣的
    方式,而對於心情、心念之粗糙的察知與微細的直覺
    就是必然都會遇到的事件(例如,用圓覺三淨觀都會遇到)。

    作意而察知心情波動,乃至不特別作意而直覺到心念善惡
    時,就須對治當下所知、所覺就是執著,就是痴的習氣之
    反應,此時只有一件事要做:捨離執著!......若捨不掉,
    要再思惟,另找有效的微調方式,或對治法。

   ⦁ 反覆,它的名字是精進
    圓,成實!
    立志無欲以為體,無所住以為用,每用皆破無明

    反覆用功,必然是圓才能不離所宗而達到目的,線性前進
    ,若首尾相接時(因地發心等同果地覺),才能圓滿無缺
    漏,達到「成實」!

(6)善巧方便
   末法時代,再精進的人,也極不可能一世就斷煩惱障而解脫
   輪迴!所以,有智慧的人就像成功的投資者,正當的、善巧
   方便的,提起心念設下「停損點」!

   因為,若不設下停損點,極可能一次就賠到脫褲子裸奔的下
   場,例如死後再次投胎,而遺忘了須修行斷三毒!

   所以,既然阿彌陀佛及觀世音菩薩與此土眾生有善緣,那麼
   何不發誓,無論今世是否能解脫輪迴,無論那一尊佛號,皆
   要求命終必須往生阿彌陀佛淨土!

   凡投生於阿彌陀佛淨土,不會遺忘自己曾經所發過的菩提志
   願,而能繼續修行斷二障。

跋:
  看了一下時間,真不簡單,寫這篇文章又校稿完畢,竟然花了
  十一小時左右,文字看來不多呀~~。等一下還要把本篇文章
  轉發到大陸百度貼吧,又是另一段時間花費。

  唉~,我為何要花這些時間寫文章及轉貼呢?......思考中!

  思考後......,唉~,我為何不能花那些時間寫文章及轉貼呢?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

***************************************************************
註一
***********
推薦參閱之文章,如下:
 ⦁ 虛空海因由及成佛法
 ⦁ 鄰虛塵與虛空海

***************************************************************
註二
***********
開悟,是指悟佛知見。

開悟有多種狀況,不必然開悟即等同於佛,反而更多是見
惑都沒斷除,只是純粹的理上悟。現今時代資訊取得方便
,這類「理悟未斷見惑」者特別多。

給上述這類「理悟未斷見惑」者建議,要特別謹記佛於《
楞嚴經》開示的另一偈:
  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若尚未有六地及以上菩薩聖者給開悟者印證,又想要自肯
所悟為真,建議請時常「反覆自問」,自己所悟與「初心
二決定義」之「第一義」是否完全吻合?

若有執行上述「反覆自問」的功夫,日久功深,疑結就會
漸漸的消除而自肯。如同不會游泳,但經過反覆練習之後
,到某種程度,就會得到「我已會游泳」的結論。

***************************************************************
註三
***********
秘嚴世界,意味類似世俗通說的「神仙洞府」,而不相同


佛教的秘嚴世界,依於佛、大菩薩能力,可令它不隨三界
之三種相續驅動力而動,它與世俗所謂的「神仙洞府」不
同,後者只能小小自主,不能抵抗三界之三種相續驅動力。

三界之三種相續驅動力,其本質就是妄!可理解成第八識
之見分。

這類的秘嚴世界,例如兜率陀天內院,平等佛之無形剎土

***************************************************************
註四
***********
《楞伽經》
大慧。現識及分別事識。此二壞不壞。相展轉因。

大慧。不思議薰。及不思議變。是現識因。

大慧。取種種塵。及無始妄想薰。是分別事識因。

說明:
現識是背景,分別爾炎識(意識)是其中的作用。如虛空
與浮雲之關係。三界之存在不離意識的作用,如同天空好
景在浮雲的作用。若無浮雲作用,則好景不生;若無意識
,則名涅槃(參閱《楞伽經》)。此所以我只說意識,而
不說現識。

更何況,現識之因,其本質就是妄,而想於因地初修時,
當下斷妄而破無明,這叫躐等,又名妄想!如同要求嬰兒
不學走,就要求其跑步,何等愚痴吶~~

雖然理論上來說,可一悟即入佛地,但看看東西方所有禪
宗祖師哪一個剛入禪宗宗門(即佛所付囑之法門)就「能
一悟入佛地」了?...我沒看到有一個(若有看到的通知我
一下)。

想想自己的根器吧,既然連禪宗祖師都不如,就老老實實
了知以下佛所教敕經文的意義,及相關方式去執行,從因
地發心初修開始至破無明止,堅持只用無為法,雖如此老
實用功,也必然會有差別證境。如下: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 《金剛經》

  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 《楞嚴經》

***************************************************************
註五
***********
未入菩薩七地,不能無功用道,皆不離作意功夫,阿羅漢
及六地菩薩也皆如此!


***************************************************************
註六
***********
《圓覺經》
善男子。有照有覺。俱名障礙。是故菩薩。常覺不住。
照與照者。同時寂滅。

譬如有人。自斷其首。首已斷故。無能斷者。則以礙心。
自滅諸礙。礙已斷滅。無滅礙者。

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

一切如來。種種言說。開示菩薩。亦復如是。此名菩薩。
已入地者。隨順覺性。


----------------------------------------------------------------------------------------------

2021-02-11 推薦參閱:

 ⦁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 大悟了
 ⦁ 即身成佛
 ⦁ 十方宇宙產生原因及解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