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8日 星期六
入菩薩第十地「法雲地」
說諸大菩薩 所行無上事
無數那由他 首陀會諸天
於上虛空中 心皆大歡喜
咸以恭敬心 眾妙供養佛
那由他菩薩 歡悅無有量
燒諸奇妙香 滅除諸煩惱
他化自在王 與諸天大眾
住在虛空中 心皆大歡喜
咸以恭敬心 種種設供養
各散眾寶衣 空中旋轉下
無量億天女 諸根欣悅豫
於上虛空中 敬心供養佛
同作無量億 那由他妓樂
一切寶器中 皆出如是音
佛坐於此處 悉遍於一切
十方國土中 皆亦有佛現
無量億種種 相好莊嚴身
殊妙無有比 充滿於世界
於一毛孔中 出無量光明
滅除於一切 世間煩惱火
十方微塵數 尚可得計量
一毛孔光明 不可得窮盡
各見有佛身 以三十二相
八十好莊嚴 轉無上法輪
或見佛種種 為眾而說法
或見在兜率 教化於諸天
或見從兜率 來下處胞胎
或見初生時 或見夜出家
或見坐道場 而成無上道
或見轉法輪 或見入涅槃
於無量國土 種種而示現
欲度眾生故 有如是等事
譬如巧幻師 善知於幻術
多示諸眾生 種種異身相
如是佛慧中 善巧於示現
變化一切身 周遍諸世界
一切法空寂 先來無性相
同若如虛空 大師亦如是
得入第一義 微妙之性相
隨諸法性相 示佛大神力
一切佛行性 法及諸眾生
皆悉同無相 一切法空故
若欲得佛智 應離諸想念
有無俱通達 疾作天人師
諸天采女眾 皆出如是等
千萬種妙音 寂然而觀佛
解脫月菩薩 見眾皆寂然
請金剛藏言 大名稱佛子
菩薩從第九 至於第十地
諸大神通力 願今為略說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無量智慧。善修行佛道。乃至九地善集清白法。集無量助道法。大功德智慧所護。廣行大悲。深知分別世界差別。深入眾生難處。入諸如來行處。念隨順如來寂滅行處。趣向諸佛力。無畏。不共法。堅持不捨。得至一切智位。
菩薩摩訶薩。行如是智。近佛位地。則得菩薩離垢三昧而現在前。又入法界差別三昧。莊嚴道場三昧。雨一切世間華光三昧。海藏三昧。海印三昧。虛空廣三昧。觀察一切法性三昧。隨一切眾生心行三昧。如實知一切法三昧。得如來智信三昧。如是等百萬阿僧祇三昧皆現在前。是菩薩悉入此三昧。善知其中功用差別。
-- (最後三昧:益一切智位三昧。法迄巴注) --
最後三昧名益一切智位。是三昧現在前。即時大寶蓮華王出。周圓如百萬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寶間錯莊嚴。過於一切人天所有。出世間善根所生。知一切法。如幻如化。空慧所成。光明能照一切世界。琉璃為莖。栴檀王為臺。碼瑙為鬚。閻浮檀金為葉。無量光明。一切妙寶。皆在其內。寶網覆上。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蓮華。以為眷屬。
爾時菩薩。其身姝妙。稱可華座。菩薩得益一切智位三昧力故。身在大蓮華座。即時眷屬蓮華上皆有菩薩。一一菩薩坐蓮華上。即得百萬三昧。皆一心恭敬瞻仰大菩薩。是菩薩昇蓮華座時。十方現在一切世界。皆大震動。一切惡道皆悉休息。光明普照十方世界。一切世界皆悉嚴淨。皆得見聞諸佛大會。
-- (全身周匝放光渡眾,法迄巴注) --
何以故。是菩薩坐大蓮華上。即時足下出百萬阿僧祇光明。照十方阿鼻地獄等。滅眾生苦惱。兩膝上放若干光明。照十方一切畜生。滅除苦惱。臍放若干光明。照十方一切餓鬼。滅除苦惱。左右脅放若干光明。照十方人。安隱快樂。兩手放若干光明。照十方諸天。阿修羅宮。兩肩放若干光明照十方聲聞眾。項放若干光明。照十方辟支佛。口放若干光明。照十方菩薩。乃至住九地者。白毫放若干光明。照十方得位菩薩。一切魔宮隱蔽不現。頂上放百萬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光明。照於十方諸佛大會。遶十匝已。住於虛空。成光明網。高大明淨。供養諸佛。
如是供養。從初發心。乃至九地。所作供養。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諭所不能及。是大光明網。勝十方世界所有華香。末香。塗香。衣服。幡蓋。眾寶瓔珞。摩尼寶珠。供養之具。從出世間善根生故。一一諸佛大法會上。皆雨眾寶。猶如大雲。若有眾生覺是供養者。皆是必定無上大道。如是諸光雨大供養已。遶大會十匝。入諸佛足下。爾時諸佛。及大菩薩。知某世界。某甲菩薩摩訶薩。行如是道。成就受職。即時十方無邊菩薩。乃至住九地者。皆來圍遶。設大供養。一心恭敬。各得萬三昧。
一切得職菩薩摩訶薩。於金剛莊嚴胸。出一大光。名破魔賊。無量百千萬光。
以為眷屬。照十方世界。示無量神力。亦來入是大菩薩胸。此光明滅已。
是菩薩即得百千萬億大勢力神通智慧。
-- (益一切智光,從眉間出,非從頂出。示十地菩薩只至眉間位。法迄巴注) --
爾時諸佛。出眉間白毫相光。名益一切智。有無量無邊光明眷屬。悉照一切十方世界。圍遶十匝。示現諸佛大神通力。勸進無量百千萬億諸菩薩。十方世界六種震動。滅除一切惡道苦惱。一切魔宮。皆蔽不現。示一切諸佛得道之處。示一切諸佛大會莊嚴事。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照一切世界已。集在虛空。示大神通莊嚴之事。入是菩薩頂。眷屬光明。入眷屬蓮華諸菩薩頂。即時各得先所未得十千三昧。是光明入此菩薩頂。如一佛光。一切佛光皆亦如是。
-- (得職菩薩之由來,法迄巴註) --
一切十方諸佛光明入是菩薩頂時名為得職。名為入諸佛界。具佛十力。墮在佛數。
-- (灌頂法王,法迄巴註) --
佛子。譬如轉輪聖王大子成就王相。轉輪聖王令子在白象寶閻浮檀金座。取四大海水。上張羅幔。種種莊嚴幢幡妓樂。執金鐘香水。灌子頂上。即名為灌頂大王。具足轉十善道故。名轉輪聖王。菩薩摩訶薩亦如是。受職時。諸佛以智水灌是菩薩頂。名灌頂法王。具足佛十力故。墮在佛數。是名諸菩薩摩訶薩。大智慧職地。
以是職故。菩薩摩訶薩受無量百千億萬苦行難事。是菩薩得是職已。住法雲地。無量功德智慧轉增。佛子。菩薩住法雲地。如實知欲界集。色界集。無色界集。如實知世間性集。眾生性集。識性集。有為性集。無為性集。虛空性集。法性集。涅槃性集。邪見諸煩惱性集。如實知諸世間法成壞集。聲聞道集。辟支佛道集。菩薩道集。諸佛力無畏不共法色身法身集。一切智集。得佛道轉法輪示滅度集。
-- (如實知一切法差別集。法迄巴註) --
舉要言之。如實知一切法差別集。是菩薩以如是智慧。隨順菩提行。如實知眾生化。業化。煩惱化。諸見化。世界化。法界化。聲聞化。辟支佛化。菩薩化。如來化。一切化。分別無分別化。是菩薩如實知佛力持。法持。業持。煩惱持。時持。願持。先世持。行持。劫壽持。智持。是菩薩住十地。諸佛所有微細智。所謂行微細智。命終微細智。受胎微細智。出生微細智。出家微細智。得道微細智。神力自在微細智。轉法輪微細智。持壽命微細智。示涅槃微細智。法久住微細智。如是等微細智。皆如實知。
-- (如實知佛密處。法迄巴註) --
又諸佛密處。所謂身密。口密。意密。知時非時密。與菩薩授記密。攝伏眾生密。諸乘差別密。八萬四千諸根差別密。業如實所作密。行得菩提密。如是等密。皆如實知。
-- (如實知諸佛所有入劫智。法迄巴註) --
是菩薩諸佛所有入劫智。所謂一劫攝阿僧祇劫。阿僧祇劫攝一劫。有數劫攝無數劫。
無數劫攝有數劫。一念攝劫。劫攝一念。劫攝非劫。非劫攝劫。有佛劫攝無佛劫。
無佛劫攝有佛劫。過去未來劫攝現在劫。現在劫攝過去未來劫。未來過去劫攝現在劫。
現在劫攝未來過去劫。長劫攝短劫。短劫攝長劫。諸劫攝相。皆如實知。
是菩薩諸佛所入微塵智。國土智。眾生身心智。眾生身心得道智。眾生行智。
至一切處智。遍行佛道智。順行智。逆行智。不可思議智。
一切世間聲聞辟支佛菩薩所不能知。皆如實知。
佛子。諸佛智慧廣大無量。菩薩住是地。則能得入如是智慧。是菩薩摩訶薩。
隨是地行。得菩薩不可思議解脫。無礙解脫。淨行解脫。普門明解脫。如來藏解脫。
隨無礙論解脫。入三世解脫。法性藏解脫。明解脫。勝進解脫。是菩薩十解脫為首。
得如是等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解脫。百千萬無量阿僧祇三昧。
百千萬無量阿僧祇陀羅尼。百千萬無量阿僧祇神通。亦復如是。是菩薩成就如是智慧。
隨順菩提。成就無量念力。能於一念頃。至十方無量佛所。無量法明。無量法雨。
皆能受持。譬如娑伽羅龍王所澍大雨。唯除大海。餘不能受。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如來微密雨大法雨。一切眾生聲聞辟支佛。乃至九地菩薩所不能受。
唯此菩薩住法雲地。悉能受持。譬如大海一龍王起大雲雨。皆能堪受。若二若三。
乃至無量無邊諸大龍王所起雲雨。一時澍下。皆能受持。菩薩摩訶薩亦如是。
住法雲地。於一佛所。能受大法明雨。二佛三佛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於一念中。
皆能堪受如是諸佛大法雲雨。是故此地名法雲地。
解脫月言。佛子。是菩薩。於一念中。能堪受幾所大法明雨。答言。佛子。
譬如十方所有不可說百千萬億那由他世界微塵。爾所微塵世界眾生。
假使皆得聞持陀羅尼。為佛侍者。為大聲聞多聞第一。如金剛蓮華上佛。
善伏比丘。其一眾生成就如是多聞之力。餘亦如是。一人所受。餘不重問。
如是一切各各不同。於意云何。是一切眾生受持多聞力為多不。答言甚多。
不可稱計。佛子。我今為汝說。是菩薩住法雲地。於一念頃。
於一佛所受三世法藏大法明雨。上一切眾生多聞之力。百分不及一。
乃至算數譬諭所不能及。如一佛所聞。十方世界微塵諸佛。皆能受持大法明雨。
復能過此無量無邊。於一念頃。亦能受持。是故名為法雲地。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法雲地。自從願力生大慈悲。福德智慧。以為密雲。
現種種身。以為雜色雲。通明無畏。以為電光。震大雷音。說法降魔。一念一時。
能於上所說微塵世界。皆悉周普。以雨善法甘露法雨。滅諸眾生隨心所樂無明所
起煩惱焰故。是故名為法雲地。複次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法雲地。於一世界。
從兜率天來下。乃至示大涅槃。一切佛事。隨所度眾生。皆現神力。若二若三。
乃至如上微塵數世界。又復過是百千萬億阿僧祇世界。從兜率天來下。
乃至示大涅槃。一切佛事。隨所度眾生。皆現神力。是菩薩住此地。於智慧中。
得上自在力。或以狹國為廣。廣國為狹。或以垢國為淨。淨國為垢。如是一切世界。
皆有神力。是菩薩或於一微塵中。置三千大千世界鐵圍山川。而不迫迮。或二或三。
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世界諸莊嚴事。示入一塵。或以一世界莊嚴事。示不可說不可說世界。
或以不可說不可說世界眾生。置一世界中。而不迫迮。或以一世界眾生。
置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中。或以不可說不可說世界。入一塵中。而不惱眾生。或於一塵中。
示一切佛神通力莊嚴之事。或於一念中。現不可說不可說世界微塵數身。於一身中。
示無量手。以一一手。執恆沙蓮華。以散諸佛。雜香。末香。幡蓋。寶物。
如是一切莊嚴之具。皆以手執。供養諸佛。於一一身。亦復如是。
又一一身化塵數頭。於一一頭。有塵數舌。以是神力。讚嘆諸佛。如是等事。
於唸唸中。遍滿十方。於唸唸中。以神通力。無量世界。示得佛道轉法輪。
乃至大般涅槃。於三世中。以神通力。示現無量身。於自身中。現無量佛。
無量佛土莊嚴事。於自身中。示一切世界成壞事。或於一毛孔。出一切風。
而不惱眾生。或以無量無邊世界。為一海水。此海水中。作大蓮華形。
色光明遍無量無邊世界。於中示菩提樹莊嚴妙事。乃至示得一切種智。
或自身中現一方世界摩尼寶珠。日月星宿。一切光明。乃至十方所有光明。
亦復如是。或口噓氣。能令十方無量世界悉大震動。不令眾生有恐畏想。
或示十方世界水劫盡。風劫火劫盡。而眾生身隨意莊嚴。或於自身示作如來身。
如來身作自身。如來身作己佛國。己佛國作如來身。
佛子。菩薩摩訶薩。在法雲地。神變如是。又餘無量神力自在示現。爾時會中諸菩薩。
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目*侯]羅伽。四天王。釋提桓因。梵天王。
自在天子。淨居天等。各作是念。若菩薩神通力。智慧力。如是無量無邊。佛復云何。
時解脫月菩薩。知大眾心所念。問金剛藏菩薩言。佛子。今諸大眾。
聞是菩薩神通智慧力。墮在疑網。汝今當斷一切疑惑。示菩薩神通莊嚴妙事。
時金剛藏菩薩。即入一切佛國體性三昧。時諸大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
緊那羅摩[目*侯]羅伽。四天王。釋提桓因。梵天王。自在天子。淨居天等。皆自見知。
入金剛藏菩薩身中。於其身內。見三千大千世界莊嚴眾事。若滿一劫。說不可盡。
於中見佛道場樹。其莖周圍十萬三千大千世界。高百萬三千大千世界。
覆三千億三千大千世界。稱樹高廣有師子座。其座上有佛。號一切智王如來。
一切大眾。咸皆見佛坐在座上。其中所有莊嚴。上妙供養之具。滿一劫說亦不可盡。
金剛藏菩薩。示現如是大神力已。還令大眾各在本處。一切眾會生希有想。
默然一心觀金剛藏。
時解脫月菩薩問金剛藏菩薩言。佛子。是三昧有大勢力。甚為希有。
是三昧者所號云何。
答言。是三昧名一切佛國體性。
問言。是三昧所有勢力境界云何。
答言。佛子。若菩薩摩訶薩。善修成是三昧力者。
能以如是無量恆沙世界微塵數三千大千世界。於身中現。復過是數。
菩薩在法雲地。得如是無量無邊百千萬億諸大三昧。是故菩薩住此地中。
身身業難可測知。口口業難可測知。意意業難可測知。神力自在難可測知。
觀三世法難可測知。諸三昧行入難可測知。智力難可測知。遊戲諸解脫難可測知。
變化所作神力所作如意所作難可測乃至舉足下足菩薩住善慧地者不能測知。
佛子。菩薩法雲地如是無量。若廣說者。無量無邊阿僧祇劫。不能得盡。
解脫月言。佛子。若菩薩行處力神通力如是者。佛行處力神通力復云何。
答言。佛子。譬如有人見一塊土。而作是言。無邊世界地性為多此耶。
汝所問者。我謂如是。如來無量智慧。云何以菩薩智慧而欲測量。
佛子。如人取四天下地性少分餘者極多。菩薩法雲地。於無量劫但可說耳。
何況如來地。我今當說令汝知之。佛現為證。如十方無量無邊世界微塵等諸佛世界。
十地菩薩。皆滿其中。是諸菩薩有無量無邊業。修習菩薩功德智慧禪定。
於如來功德智慧力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諭所不能及。
佛子。是菩薩隨如是智慧。順如來身口意。不捨諸菩薩三昧。勤心供養一切諸佛。
於一一劫。以一切供具。供養無量無邊諸佛。能悉具受諸佛神力。轉復明勝。
是菩薩於法性問難。無能勝者。乃至無量無邊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
佛子。譬如天金。以摩尼珠眾寶間錯。為自在天王嚴身之具。其餘諸天所不能及。
亦無奪者。菩薩住十地。智慧善根。從初地乃至九地所不能及。菩薩住是地。
得大智照明。隨順一切智故。其餘智慧所不能壞。譬如大自在天王光明。
能令眾生身心清涼。一切生處眾生光明所不能及。菩薩摩訶薩亦如是。
住法雲地智慧光明。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及。乃至九地菩薩亦不能及。
是菩薩住是地中。能令無量眾生。住一切智道。
佛子。菩薩住是地。十方諸佛為說三世智慧。法界智慧。一切世界智慧。
普照住持一切世界智慧。大慈大悲普覆一切眾生智慧。舉要言之。
具足為說至一切智道。
佛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十法雲地。菩薩住是地。多作摩醯首羅天王。
智慧明達。善說聲聞辟支佛菩薩波羅蜜。於法性中。有問難者。無能令盡。
所作善業。佈施愛語利益同事。皆不離唸佛。不離唸法。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智。
常作是念。我當於一切眾生。為首為勝。乃至於一切眾生。為依止者。若欲如是勤行精進。
於一念中。得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不可說世界微塵數三昧。乃至示爾所微塵數菩薩。
以為眷屬。若以願力。神通自在。復過是數。所謂諸行上妙供具。信解起業。
若身若口若光明。若諸根。若如意足。若音聲。若行處。乃至若干百千萬億劫。不可稱數
佛子。是菩薩十地次第順行。趣向一切種智。如從阿耨達池四河流出。
滿足四天下無有窮盡。乃入大海。菩薩亦如是。從菩薩出於善根大願之水。
以四攝法。滿足眾生。而不窮盡。乃至一切種智。
佛子。是菩薩十地因佛智故。而有差別。如因大地有十大山王。何等為十。所謂雪山王。
香山王。軻梨羅山王。仙聖山王。由乾陀山王。馬耳山王尼民陀羅山王斫迦羅山王宿慧山王。
須彌山王。
-- (歡喜地喻,法迄巴註) --
如雪山王。一切藥草集在其中。而不可盡,菩薩亦如是。住歡喜地。
一切世間經書技藝文頌咒術。集在其中。無有窮盡
-- (離垢地喻,法迄巴注) --
如香山王一切諸香集在其中。而不可盡。菩薩亦如是。住離垢地。
持戒頭陀威儀助法集在其中。無有窮盡。
-- (明地喻,法迄巴注) --
如軻梨羅山王。但以寶成。集諸妙華。取不可盡。菩薩亦如是。住於明地。
集一切世間禪定神通解脫三昧。問不可盡。
-- (焰地喻,法迄巴注) --
如仙聖山王。但以寶成。多有五通聖人。不可窮盡。菩薩亦如是。住於焰地。
集令眾生。入道因緣。種種問難。不可窮盡。
-- (難勝地喻,法迄巴注) --
如由乾陀山王。但以寶成。集夜叉大神。不可窮盡。菩薩亦如是。住難勝地。
集一切自在如意神通。說不可盡。
-- (現前地喻,法迄巴注) --
如馬耳山王。但以寶成。集眾妙果。取不可盡。菩薩亦如是。住現前地。
集深因緣法。說聲聞果。不可窮盡。
-- (遠行地喻,法迄巴注) --
如尼民陀羅山王。但以寶成。集一切大力龍神。不可窮盡。菩薩亦如是。住遠行地。
集種種方便智慧。說辟支佛道。不可窮盡。
-- (不動地喻,法迄巴注) --
如斫迦羅山王。但以寶成。集心自在者。不可窮盡。菩薩亦如是。住不動地。
集一切菩薩自在道。說世間性。不可窮盡。
-- (善慧地喻,法迄巴注) --
如宿慧山王但以寶成。集大神力。諸阿修羅。無有窮盡。菩薩亦如是。住善慧地。
集轉眾生行智。說世間相。不可窮盡。
-- (法雲地喻,法迄巴注) --
如須彌山王。但以寶成。集諸天神。無有窮盡。菩薩亦如是。住法雲地。
集如來十力。四無所畏。說諸佛法。不可窮盡。
是十寶山同在大海。因大海水。有差別相。菩薩十地亦如是。同在佛智。
因一切智故。有差別相。佛子。譬如大海以十相故。名為大海。無有能壞。
何等為十。一漸次深。二不受死屍。三餘水失本名。四一味。五多寶。
六極深難入。七廣大無量。八多大身眾生。九潮不失時。十能受一切大雨。
無有盈溢。菩薩地亦如是。以十因緣故。無有能壞。何等為十。
-- (十地菩薩特徵,法迄巴注) --
歡喜地中。漸生堅固願。離垢地中。不與破戒共宿。明地中。捨諸假名。
焰地中。於佛得一心不壞淨信。難勝地中。生世間無量方便神通。起世間事。
現前地中。觀甚深因緣法。遠行地中。以大廣心。善觀諸法。不動地中。
能起大莊嚴示現。善慧地中。能得深解脫。通達世間行。如實不失。
法雲地中。能受一切諸佛大法明雨。
佛子。譬如大摩尼寶珠。有十事能與眾生一切寶物。何等為十。一出大海。
二巧匠加治。三轉精妙。四除垢穢。五以火鍊治。六眾寶莊嚴。七貫以寶縷。
八置琉璃高柱。九光明四照。十隨王意雨眾寶物。菩薩發菩提心寶。
亦有十事。何等為十。一初發心佈施離慳。二修持戒頭陀苦行。
三以諸禪定解脫三昧令轉精妙。四以道行清淨。五鍊以方便神通。
六以深因緣法莊嚴。七以種種深方便智慧貫穿。八置神通自在幢上。
九觀眾生行。放多聞智慧光明。十諸佛授智職。於一切眾生。能為佛事。
墮在佛數。
佛子。是菩薩所行集一切智慧功德法門品。若不深種善根。不能得聞。
問言。佛子。若得聞者。是人為得幾所福。
答言。隨佛所有智慧勢力。如是發薩婆若心所緣攝福德。是人得聞此法門。
所得福德亦復如是。何以故。若無菩薩心。聞是法門。不能信解受持。
何況以身修習能成其事。是故當知。是人隨順一切種智。得聞信解。
受持修行。
說是品時。十方世界。十億佛國。微塵數世界。六種十八相動。以佛神力法如是故。
諸天雨華。末香。瓔珞。寶衣。幡蓋。莊嚴身具。雨天妓樂歌頌而下。復有大音。
讚嘆十地殊勝之事。如此世界四天下他化自在天王宮說十地。十方一切世界皆亦如是。
以佛神力故。十方過十億佛國。微塵數剎。有十億佛國。微塵數菩薩。詣此世界。
遍滿虛空。皆作是言。善哉善哉。金剛藏。善說菩薩十地之法。
佛子。我等皆名金剛藏。發金剛德世界。金剛幢佛所來。所經歷處。皆說是經。
眾會如是。言辭義趣亦如是。我等以佛神力故。來證是事。如我至此。十方一切世界。
他化自在天王宮摩尼寶殿。皆有十億佛國。微塵數菩薩。往為作證。亦復如是。
時金剛藏菩薩。觀察十方。觀察一切大眾。觀察法界。讚嘆初發薩婆若心。
示菩薩境界。淨菩薩行力。攝一切種智。隨眾生說。除一切世間垢穢。
與眾生一切種智因緣。示不可思議智慧莊嚴事。讚嘆一切菩薩功德差別相。
欲令諸地轉勝明。顯示眾生故。承佛神力。以偈頌曰
諸菩薩所行 樂於善寂滅
其心無所著 猶若如虛空
除貪恚痴垢 安住於道智
如是無上行 願樂欲聽聞
如是諸菩薩 在於無量劫
勤心常修習 一切諸善根
供養無量佛 辟支阿羅漢
為利眾生故 乃生菩提心
精進持戒行 頭陀除罪垢
修善忍轉妙 慚愧威德滿
福慧因緣故 勝遠心明淨
深樂於佛智 同佛生菩提
供養於一切 十方三世佛
如虛空等國 悉皆令清淨
一切法平等 善悉通達故
為度諸眾生 發於菩提心
諸菩薩如是 生是無量心
至於歡喜地 息惡樂佈施
得諸本願力 增廣慈悲心
深行十善道 能到離垢地
戒聞功德備 慈心愍世間
永離諸垢穢 深心常清淨
普觀諸世間 三毒火熾然
如是之大士 入第三明地
觀三界皆空 無常亦如病
如癰如瘡箭 無量苦常然
見諸有為過 貪樂佛功德
得佛智明焰 入於第四地
成就於念慧 得至於道智
在此地供養 百千諸如來
常能思惟念 諸佛無量德
得入於一切 世間難勝地
能以慧方便 種種而示現
諸有所為作 以利於世間
供養於諸佛 行益眾生事
無生法在前 得入現前地
菩薩諸所行 一切世間知
常無有我心 有無皆悉離
諸法先空寂 十二緣故行
善了此微妙 入於遠行地
行慧方便等 得法寂滅相
如是之大士 難知難可及
為欲令世間 得善寂滅故
還起修諸行 種種福德事
普入於眾生 種種心行處
如是能得入 如空不動地
大智諸菩薩 善能悉具行
種種諸智業 得十自在力
能以無有量 無邊限諸身
普現十方界 而為說妙法
善達於世界 及諸眾生性
如是大慈悲 能入善慧地
第一妙淨智 善觀諸世間
縷練煩惱業 甚深諸難處
為度是等故 得諸佛法藏
善說第一義 悉無所違錯
如是次第行 具足諸善法
乃至於九地 所修集福慧
欲得諸佛力 第一深妙利
乃於一切佛 得受智職位
先得無數定 智行極廣大
最後得難壞 諸智位三昧
若能得如是 益智位三昧
一切寶莊嚴 蓮華王即出
菩薩稱蓮華 現身坐其上
餘華諸菩薩 咸共一心視
爾時大菩薩 從身放無量
百千億光明 滅諸世間苦
然後頂上出 百千億光明
普照十方界 諸佛大眾會
於上虛空中 化成光明網
供養諸佛已 入諸佛足下
時一切如來 及諸大士等
各知某菩薩 得受於智職
如是一切佛 放眉間光明
名益一切智 入此菩薩頂
一切無量佛 與此菩薩職
猶如轉輪王 授於太子位
時十方世界 普皆大震動
乃至阿鼻等 諸苦皆除滅
菩薩具一切 智慧得是職
如是名為到 無上法雲地
住於是地中 智慧無邊限
善知度一切 世間諸因緣
入色無色法 欲色無色界
能知於眾生 國土及法性
又能入可數 不可數法中
乃至能觀察 虛空無量性
又此地悉知 菩薩變化事
諸佛威神力 微細智密事
又能悉通達 一切諸劫數
於一微塵中 觀見諸世界
一切諸如來 於此無上地
初生及出家 得道轉法輪
示入於涅槃 皆隨順於智
寂滅妙解脫 悉得於此地
此地諸大士 憶念力大故
諸佛大法雨 皆悉能受持
譬如大海水 能持龍王雨
諸佛廣大法 菩薩受亦爾
若於一佛所 一時聽受法
十方無量土 微塵數眾生
皆多聞總持 成於聲聞乘
不如是菩薩 算數所不及
以無量智慧 及先大願力
能於一念中 遍滿無量國
雨甘露法雨 滅諸煩惱火
是故諸如來 名為法雲地
大士住此地 供養諸佛具
過諸天所有 普示大神力
示眾轉勝力 過是數無量
若人欲思量 迷悶不能解
大智住此地 舉足下足事
一切諸菩薩 乃至於九地
皆悉不能知 何況餘眾生
三世諸聲聞 及與辟支佛
住此諸佛示 一切智慧事
亦與令通達 三世無礙智
示法性寂滅 亦示種種變
一切諸世界 所有眾生類
所行一切法 深微隱遠事
一切佛功德 次第示令知
菩薩住此地 能以大供具
供養十方佛 遍一切世界
一切諸世間 所有眾生類
其餘諸供具 皆所不能及
智者住此地 皆能破一切
無明諸闇冥 開示以佛道
如自在天王 光滅眾熱惱
佛子智光明 滅惡亦如是
住是地多作 三界自在王
通達諸智慧 善以三乘化
能於一念中 得無量三昧
能見十方佛 其數亦如是
金剛藏菩薩 告諸大士言
我今略解說 十地之妙行
若廣演說者 千億劫不盡
是則名清淨 諸大菩薩地
為得佛智故 住於十地中
安住不移動 猶如大山王
初地具一切 經書諸技術
猶如雪山中 積聚眾藥草
持戒及多聞 在於二地中
猶如香山王 集一切香物
如軻梨羅山 多積諸寶華
明地集聞智 禪定亦如是
焰地多積聚 入道法不壞
如仙聖山中 善寂所遊止
五地諸神通 無能得及者
如由乾陀山 多集夜叉眾
六地善分別 諸果無窮盡
猶如馬耳山 妙果無有量
七地方便慧 無有能及者
如尼民陀羅 諸龍王盈滿
住於八地中 自在智無量
如斫迦羅山 多心自在者
九地心清淨 說法無障礙
猶如宿慧山 阿修羅所止
十地諸佛力 功德無窮盡
如須彌山王 集一切天眾
又復初地中 發於廣大願
二地持戒品 三地假名壞
第四地專一 五地眾妙事
六地甚深相 七地廣大心
八地中種種 莊嚴諸神通
九地思妙智 能過一切世
十地能受持 諸佛大法雨
菩薩行大海 難動不可盡
發心出世間 得入於初地
二地淨持戒 三地修諸禪
四地道行淨 五鍊方便慧
六因緣莊嚴 七深方便慧
八到琉璃幢 九地觀眾生
一切險難處 智慧光普照
十地受智職 如珠隨王意
如是次第淨 菩提心妙寶
十方諸世界 所有微塵數
可於一念中 計知其多小
可以一毫末 數知於虛空
諸佛大功德 無量不可盡
入菩薩第九地「善慧地」
No. 278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26) T09, p0567b (六十華嚴)
第九地
佛子演說此 八地妙義時
以佛神力故 震動無量國
一切智身出 無量微妙光
遍照十方界 眾生得安樂
百千萬菩薩 住於虛空中
設眾妙供養 諸天所無有
自在大梵天 并及他化王
歡喜設妙供 大海功德佛
千萬諸天女 咸恭敬歡喜
同以微妙音 歌歎佛功德
以佛神力故 出如是妙法
善行寂滅者 無有諸惡心
各在於其地 善修菩薩行
利益世間故 遍遊於十方
示眾以佛道 心如空無礙
諸菩薩神力 上妙供養具
勝十方人天 福德之所致
佛子樂智者 以此示佛力
於一國不動 而現一切處
利益於世間 如滿月明淨
滅一切音聲 語言諸想念
而以諸音聲 說法猶如響
若眾生下劣 其心厭沒者
示以聲聞道 令出於眾苦
若復有眾生 諸根少明利
樂於因緣法 為說辟支佛
若人根明利 饒益於眾生
有大慈悲心 為說菩薩道
若有無上心 決定樂大事
為示於佛身 說無量佛法
譬如幻化師 示種種身色
如是諸身相 皆無有實事
如是諸佛子 善知智慧術
能示一切行 心離於有無
千萬諸天女 同以微妙音
如是歌歎已 默然而觀佛
解脫月又言 佛子大會淨
一心願樂聞 入九地正行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無量智慧。善觀佛道。
欲求轉勝寂滅解脫。欲轉勝思惟如來智慧。欲入如來深密法藏。
欲觀察不可思議大智慧。欲觀察諸陀羅尼三昧重令清淨。欲令神通廣大。
欲分別世界差別。欲修諸佛力無所畏不共法。無能壞者。欲順行諸佛轉法
輪力。欲不捨所受大悲大願。菩薩如是思惟。「得入第九地」
菩薩住此地。如實知善不善無記法行。知有漏無漏法行。世間出世間法行。
思議不思議法行。定不定法行。聲聞辟支佛法行。菩薩道法行。如來地法行。
有為無為法行。隨順如是智慧。知菩提心所行難。知煩惱難。業難。諸根難。
欲難。性難。直心難。使心難。生難。習氣難。三聚差別難。知眾生諸心差別相。
莊飾世心相。速轉心相。壞不壞心相。無形心相。無邊自在心相。清淨差別心相。
垢無垢心相。縛解心相。諂曲質直心相。隨道心相。皆如實知。是菩薩知煩惱深相。
淺相。知心伴相。不相離相。知使纏差別相。知是心相應不相應相。
隨是生時得果報相。知三界中差別相。知愛癡見深入如箭相。知憍慢癡重罪相。
知是三業因緣不斷相。乃至如實知八萬四千煩惱行差別相。
是菩薩知諸業善不善無記相。分別不可分別相。心伴相。不相離相。自然盡相。
行道盡相。種種集相。不失果報相。次第相。有報相。無報相。黑黑報相。
白白報相。黑白黑白報相。非黑非白能盡業相。知業起相。受業法差別相。
知無量因緣起業相。知世間業出世間業差別相。現報相生報相。後報相。
隨諸乘定相。不定相。乃至如實知八萬四千諸業差別相。
是菩薩知諸根軟中上差別相。知先後際別異不別異相。知上中下相。知煩惱伴相。
不相離相。隨諸乘定相。不定相。淳熟相。未淳熟相。隨根轉相。易壞相。
深取相相。增上相。不可壞相。轉相。不轉相。三世差別相。久遠共生差別相。
乃至如實知八萬四千諸根差別相。
是菩薩知直心軟中上差別相。乃至如實知八萬四千直心差別相。
是菩薩知諸使共心生不共心生。心相應心不相應。無始來惱眾生相。
與一切禪定解脫神通相違相。三界繫相。無量心不現前相。開煩惱門相。
不知對治相。無所有相。無聖道開法門相。皆如實知。
是菩薩知諸生差別相。所謂地獄。畜生餓鬼。阿脩羅人天。色無色界。
有想無想差別。業是田。愛是水。無明是覆。識是種子。後身是芽。
名色共生而不相離。癡愛相續。欲生欲作欲受。不樂涅槃三界差別相續相。
皆如實知。
是菩薩知諸習氣有起不起。隨所生處有習氣。隨眾生行有習氣。隨業煩惱有習氣。
善不善無記有習氣。離欲有習氣。隨後身有習氣。次第隨趣有習氣。
久遠不斷持煩惱業。離則無法。皆如實知。
一一逆邪定相。五根正定相。離此二不定相。邪位邪定相。正位正定相。
離此二不定相。深入邪聚難轉相。修無上道因緣相。不定眾生守護相。
皆如實知。
佛子。菩薩摩訶薩。隨如是智。名為安住善慧地。菩薩住是地。
知眾生如是諸行差別相。隨其解脫而與因緣。是菩薩化眾生法。
度眾生法。如實知而為說法。聲聞乘相。辟支佛乘相。菩薩乘相。如來地相。
如實知。隨眾生因緣。而為說法。隨心隨根。隨欲差別。而為說法。又隨行處。
隨智慧處。而為說法。知一切行處。而為說法。隨眾生性。深入難處。而為說法。
隨趣隨生。隨煩惱。隨習氣轉故說法。隨乘令解脫故說法。是菩薩住此地。
為大法師。守護諸佛法藏。入深妙義。用無量慧方便。四無礙智言辭說法。
-- (四無礙智,法迄巴注) --
是菩薩常隨四無礙智。而不可壞。何等為四。一法無礙。二義無礙。三辭無礙。
四樂說無礙。
是菩薩以法無礙智。知諸法自相。以義無礙智。知差別法。以辭無礙智。
知說諸法不可壞。以樂說無礙智。知說諸法次第不斷。復次以法無礙智。
知諸法無體性。以義無礙智。知諸法生滅相。以辭無礙智。
知諸法假名不斷假名說。以樂說無礙智。知隨假名不壞無邊說。
復次以法無礙智。知現在諸法差別相。以義無礙智。知過去未來諸法差別相。
以辭無礙智。知過去未來現在諸法說不可壞。以樂說無礙智。於一一世。
得無邊法明說。復次以法無礙智。知諸法差別。以義無礙智。
是菩薩知眾生定不定相。正定相。邪定相。不定相。正見中正定相。
邪見中邪定相。離此二不定相。一。知諸法義差別。
以辭無礙智。隨諸言音。而為說法。
以樂說無礙智。隨所樂解。而為說法。
復次以法無礙智。以法智方便。知諸法差別不可壞。
以義無礙智。以比智如實知諸法差別。
以辭無礙智。以世智。說諸法差別。
以樂說無礙智。知善說第一義。
復次以法無礙智。知諸法一相不壞。
以義無礙智。知陰入界諦因緣法。
以辭無礙智。以微妙音故。一切世間之所歸趣。
以樂說無礙智。所說轉勝。能令眾生。得無邊法明。
復次以法無礙智。知一乘究竟。攝一切無差別。
以義無礙智。知諸乘差別。
以辭無礙智。能說諸乘無差別。
以樂說無礙智。以一法門說無邊法明。
復次以法無礙智。能入一切菩薩行智行法行隨智行。
以義無礙智。能分別說十地義差別。
以辭無礙智。說隨順諸地道不可壞。
以樂說無礙智。說一切行無邊相。
復次以法無礙智。知一切佛。於一念中得菩提。
以義無礙智。知種種時。種種剎差別。
以辭無礙智。隨諸佛得道事差別說。
以樂說無礙智。於一句法。無邊劫說。而不窮盡。
復次以法無礙智。知一切佛語。一切佛力。無畏。不共法。
大慈大悲。無礙智。轉法輪。一切種智。
以義無礙智。知如來音聲。說八萬四千隨眾生心諸根欲樂差別行。
以辭無礙智。以如來音聲。說一切諸行不可壞。
以樂說無礙智。以諸佛智力。隨眾生所樂音聲說。菩薩摩訶薩。
如是善知無礙智。安住第九地。名為得佛法藏。
為大法師。得眾義陀羅尼。眾法陀羅尼。起智陀羅尼。眾明陀羅尼。善慧陀羅尼。
眾財陀羅尼。名聲陀羅尼。威德陀羅尼。無礙陀羅尼。無邊旋陀羅尼。
雜義藏陀羅尼。得如是等百萬阿僧祇陀羅尼。隨方便說。
如是無量樂說差別門說法。是菩薩得如是無量陀羅尼門。能於無量佛所聽法。
聞已不忘。如所聞法。能以無量差別門。為人演說。
是菩薩於一佛所。以百萬阿僧祇陀羅尼。聽受正法。如從一佛。餘無量佛。
亦復如是。是菩薩於禮敬佛時。所聞法明。非多學聲聞得陀羅尼力。於十萬劫。
所能受持。
是菩薩得如是陀羅尼力。無礙智樂說力。以說法故。在於法座。
大千世界滿中眾生。隨意說法。是菩薩在法座上。唯除諸佛。及受職菩薩。
於一切中。最為殊勝。是菩薩處於法座。或以一音。欲令一切悉得解了。
即得解了。或以種種音聲。欲令一切各得開解。即得開解。
或以默然但放光明。欲令一切各得解法。即得解法。或一切毛孔。
皆出法音。或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色無色物。皆出法音。或以一音。
周滿法界。欲令得解。即皆得解。是菩薩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
以無量音聲。一時問難。所問各異。是菩薩於一念中。悉受如是一切問難。
以一音答。皆令開解。如是若二若三。若百若千。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三千大
千世界滿中眾生廣為說法。承佛神力。能為眾生。廣作佛事。倍復勤攝如是智明。
於一塵中。有不可說不可說世界塵數大會。佛在此中。隨眾生心。而為說法。
令一一眾生。心得若干無量諸法。如一佛。一切諸佛。亦如是。如一微塵。
一切十方世界。亦復如是。於是中生大憶念力。於一念中。從一切佛所受法明。
不失一句。如上大會滿中眾生。以決定法明。演清淨法。於一念中。令爾所眾生。
皆得開解。何況若干世界中眾生。
是菩薩住是地。善根轉勝。深入諸佛行處。常與一切佛會。深入菩薩解脫。
菩薩隨順。如是智。常見諸佛。於一一劫中。無量無邊百千萬億以上供具。
供養諸佛。於諸佛所。種種問難。通達諸陀羅尼。一切善根。轉勝明淨。
佛子。如鍊真金。具足莊嚴。為轉輪王所著寶冠。一切小王無能奪者。
菩薩亦如是。住善慧地。一切善根。轉勝明淨。聲聞辟支佛。諸地菩薩所不能壞。
是菩薩善根轉明。能照眾生煩惱難處。如大梵王。三千世界一切難處。皆悉能照
菩薩亦如是。住善慧地。善根明淨。照諸眾生煩惱難處。諸佛子。
是名略說菩薩善慧地。若廣說者。則無量無邊劫。不可得盡。菩薩住是地。
多作大梵王。典領三千大千世界。無有能勝。如實解義者。於自在中。而得自在。
善能宣說聲聞辟支佛。菩薩波羅蜜。眾生問難。無能窮盡。所作善業。布施愛語。
利益同事。皆不離念佛。不離念法。乃至不離念一切種智。常生是心。
我當於一切眾生。為首為勝。乃至於一切眾生。為依止者。
是菩薩若欲如是勤行精進。於一念中。得百萬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三昧。
乃至能示百萬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菩薩。以為眷屬。若以願力。神通自在。
復過是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不可計知
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諸菩薩隨順 無量深智力
第一最微妙 一切世難知
利益眾生者 能至第九地
得入於諸佛 祕密之法藏
得微妙最上 三昧陀羅尼
廣大神通力 善入世界相
智慧力決定 能觀諸佛法
大願悲心淨 得入第九地
順行此上地 持諸佛法藏
即能通諸法 善不善無記
有漏及無漏 世間出世間
是可思議法 是不可思議
知法定不定 三乘具足相
思惟分別此 有為無為法
起知如是法 滅諸無明闇
隨順是智心 則為第一妙
悉知一切難 諸心差別相
莊飾世輕易 無邊自在心
煩惱深淺相 心伴不離相
知使纏差別 隨順相續有
知業種種雜 各各差別相
因滅果不失 通達如是事
又知於眾生 諸根軟中上
廣大差別等 先際後際相
知欲軟中上 及諸性差別
乃至能悉知 八萬四千種
煩惱使難處 無始來不滅
皆與心共行 繫縛不可斷
知諸結使等 但妄想分別
無有方處所 亦無定事相
常不離於身 又亦難得知
禪定力能遮 金剛道能斷
又能知諸生 入六道差別
愛潤無明覆 業田識是種
生於後身芽 名色共增長
無始生死來 相續在三界
知諸天龍趣 由煩惱業心
若離於此法 是則無所有
一切諸眾生 皆在三趣中
或沒諸邪見 或在於智道
菩薩住是地 悉知眾生心
諸根及欲樂 種種差別義
深心善思惟 隨宜而說法
通達無礙智 善以言辭說
菩薩為法師 猶如師子王
牛王寶山王 安住無所畏
普於諸世界 雨甘露法味
猶如大龍王 能雨滿大海
是菩薩善知 法義辭無礙
善能隨順行 具足樂說力
能得於百萬 阿僧祇總持
能受諸佛法 如海受龍雨
菩薩得如是 諸深妙清淨
無量陀羅尼 諸三昧力故
能於一念中 得見無量佛
聞已淨梵音 演說妙法寶
是菩薩或教 大千界眾生
隨心根所好 說法令歡喜
如是等無量 三千大千國
轉深勤精進 而作是思惟
於一微塵中 無量佛說法
隨眾生心相 演說於妙義
是菩薩皆受 如地受諸種
復作如是願 十方諸所有
國土中眾生 皆合為一會
我於一念中 皆悉知其心
以一音說法 悉令斷疑網
菩薩住是地 人天中法王
為大說法師 隨順眾生性
常於日夜中 與諸佛共會
能住甚深妙 寂滅智解脫
供養無量佛 善根轉明淨
猶如轉輪王 真金莊嚴冠
光明照眾生 諸煩惱難處
如梵王光明 照於大千界
菩薩住是地 於三千世界
作大梵天王 諸根悉猛利
於一微塵中 無量佛說法
隨眾生心相 演說於妙義
是菩薩皆受 如地受諸種
復作如是願 十方諸所有
國土中眾生 皆合為一會
我於一念中 皆悉知其心
善以三乘法 示悟諸眾生
所作諸善業 皆順於正念
能於一念中 而得無有量
世界微塵數 諸深妙三昧
得見十方佛 微妙音說法
見佛大神力 更發無量願
如是第九地 大智所行處
深妙難知見 今已略說竟
入菩薩第八地「不動地」
第八地
他化自在王 諸天及菩薩
聞說此上行 心皆大歡喜
雨上妙華香 幡蓋寶瓔珞
真妙摩尼珠 散佛及大眾
天女於空中 作種種妓樂
供養於如來 并及諸菩薩
同以微妙音 歌頌佛功德
一切智慧者 眾生中最尊
哀愍世間故 現諸神通力
華香珍寶等 皆出如是音
於一微塵中 各示那由他
無量數諸佛 於中而說法
於一微塵中 見無量佛國
須彌金剛圍 世間不迫迮
於一微塵中 見有三惡道
天人阿脩羅 各各受業報
聞諸佛國中 一切佛妙音
轉無上法輪 隨應眾生心
諸佛世界中 眾生身種種
隨國土眾生 示現種種身
一切諸天人 皆悉同止住
佛先觀察已 然後為說法
眾生悉知見 微塵中佛國
亦觀曠大剎 以佛威神故
佛現如是等 種種神通力
若為眾生說 是事不可盡
以是微妙音 稱歎於世尊
心皆大歡喜 默然而觀佛
解脫月菩薩 請金剛藏言
佛子願演說 入於八地行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已習七地微妙行慧。方便道淨。
善集助道法。具大願力。諸佛神力所護。自善根得力。常念隨順如來力。
無畏。不共法。直心深心清淨。成就福德智慧。大慈大悲不捨眾生。
修行無量智道。入諸法本來無生。無起無相。無成無壞。無來無去。
無初無中無後。入如來智。一切心意識。憶想分別。無所貪著。
一切法如虛空性。「是名菩薩得無生法忍入第八地。
入不動地名為深行菩薩。一切世間所不能測。離一切相。離一切想。
一切貪著。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壞。深大遠離。而現在前。
譬如比丘得於神通。心得自在。次第乃入滅盡定。一切動心。憶想分別。
皆悉盡滅。
菩薩亦如是。菩薩住是地。諸勤方便身口意行。皆悉息滅。住大遠離。
如人夢中欲渡深水。發大精進。施大方便。未渡之間。忽然便覺。
諸方便事。皆悉放捨。
菩薩亦如是。從初已來。發大精進。廣修道行。至不動地。一切皆捨。
不行二心。諸所憶想。不復現前。譬如生梵世者。欲界煩惱不現在前。
菩薩亦如是。住不動地。一切心意識不現在前。乃至佛心。菩提心。
涅槃心。尚不現前。何況當生諸世間心。佛子。是菩薩隨順是地。
以本願力故。又諸佛為現其身。住在諸地法流水中。
與如來智慧為作因緣。諸佛皆作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
汝得是第一忍。順一切佛法。善男子。我有十力。四無所畏。
十八不共法。汝今未得為得。是故勤加精進。亦莫捨此忍門。
善男子。汝雖得此第一甚深寂滅解脫。一切凡夫離寂滅法。
常為煩惱覺觀所害。汝當愍此一切眾生。又善男子。汝應念本所願。
欲利益眾生。欲得不可思議智慧門。
又善男子。一切法性。一切法相。有佛無佛。常住不異。
一切如來不以得此法故說名為佛。聲聞辟支佛亦得此寂滅無分別法。
善男子。汝觀我等無量清淨身相。無量智慧。無量清淨國土。無量方
便。無量圓光。無量淨音。汝今應起如是等事。
又善男子。汝今適得此一法明。所謂一切法寂滅無有分別。我等所得
無量無邊。汝應精勤起此諸法。善男子。十方無量國土。無量眾生。
無量諸法差別。汝應如實通達是事。隨順如是智。是菩薩諸佛與如是
等無量無邊起智慧門因緣。以此無量門故。是菩薩能起無量智業。皆
悉成就。
-- (八地智慧逾前七地無量倍。法迄巴注) --
諸佛子。若諸佛不與菩薩起智慧門者。是菩薩畢竟取於涅槃。
棄捨利益一切眾生。以諸佛與此無量無邊起智慧門故。於一念中。所
生智慧。比從初地已來乃至七地。百分不及一。無量無邊阿僧祇分不
及一。乃至算數譬諭所不能及。所以者何。先以一身修集功德。今此
地中。得無量身修菩薩道。以無量音聲。無量智慧。無量生處。無量
清淨國土。無量教化眾生。供養給侍無量諸佛。隨順無量佛法。無量
神通力。無量大會差別。無量身口意業。集一切菩薩所行道。以不動
法故。
佛子。譬人乘船欲渡大海。未至大海多用功力。入海以風。無復艱礙。
一日之行過先功力。於百千歲。所不能及。菩薩亦如是。多集善根。
乘大乘船。入菩薩所行大智慧海。不施功力。能近一切諸佛智慧。比
本所行。若一劫。若百千萬劫。所不能及。
-- (十自在,法迄巴注) --
佛子。菩薩摩訶薩。至第八地。從大方便慧生。無功用心。在菩薩道。
思惟諸佛智慧勢力。知世界生。世界滅。世界成。世界壞。知以何業因
緣集故世界成。何業因緣滅故世界壞。是菩薩知地水火風性小相。中相
。無量相。差別相。知微塵細相。知微塵差別相。於一世界中。所有微
塵差別。皆悉能知。此一世界所有地水火風。若干微塵。皆悉能知。知
寶物若干微塵。眾生身若干微塵。世界中萬物微塵差別。分別眾生大身
小身。以若干微塵。成地獄身畜生身。餓鬼身。以若干微塵。成阿脩羅
身。天身。以若干微塵成。皆悉了知。是菩薩入如是分別微塵智。知欲
色無色界壞。知欲色無色界成。知欲色無色界成壞。知欲色無色界小相
。中相。無量相。知欲色無色界差別相。如是知三界。是名菩薩教化眾
生。助智明分。善分別眾生身。善觀所應生處。隨眾生生處。隨眾生身
。而為受身。是菩薩現身遍滿三千大千世界。隨眾生身。各各差別譬如
日月於一切水皆現其像。若二若三。乃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不可說三千
大千世界身遍其中。隨眾生身差別。而為受身。是菩薩成就如是智慧。
於一世界。身不動搖。乃至不可說諸佛世界。隨眾生身。隨所信樂。於
佛大會。而現身像。若於沙門中。示沙門形色。婆羅門中。示婆羅門形
色。剎利中。示剎利形色。居士中。示居士形色。四天王中。帝釋中。
魔中。梵天中。示梵天形色。乃至阿迦膩吒天中。示阿迦膩吒形色。以
聲聞乘度者。示聲聞形色。以辟支佛乘度者。示辟支佛形色。以菩薩乘
度者。示菩薩形色。以佛身度者。示佛身形色。所有不可說諸佛國中。
隨眾生身信樂差別。現為受身。而實遠離身相差別。常住平等。是菩薩
知眾生身。知國土身。知業報身。知聲聞身。知辟支佛身。知菩薩身。
知如來身。知智身。知法身。知虛空身。是菩薩如是知眾生深心所樂。
若於眾生身。作己身。若於眾生身作國土身。業報身。聲聞身。辟支佛
身。菩薩身。如來身。智身。法身。虛空身。若於國土身。作己身。業
報身。乃至虛空身。若於業報身。作己身。乃至虛空身。若於己身。作
眾生身。國土身。業報身。聲聞身。辟支佛身。菩薩身。如來身。智身
。法身。虛空身。是菩薩知眾生集業身。報身。煩惱身。色身。無色身
。諸佛國土小相。中相。無量相。垢相。淨相。廣相。倒相。平相。方
差別相。知業報身假名差別。聲聞身假名差別。辟支佛身假名差別。菩
薩身假名差別。知如來身。菩薩身。願身。化身。住持身。相好莊嚴身
。勢力身。如意身。福德身。智身。法身。知智身善分別如實。知法身
平等不壞相。知虛空身無量相。周遍相。無形相。是菩薩善知起如是諸
身。則得命自在。心自在。財自在。業自在。生自在。願自在。信解自
在。如意自在。智自在。法自在是菩薩得十自在。
為不可思議智者。無量智者。廣智者。不可壞智者。菩薩隨如是智慧。
畢竟常起無罪身業口業意業。身業隨智行。口業隨智行。意業隨智行。
般若波羅蜜增上。大悲為首。善修方便。善起諸願。善為諸佛神通所護
。常不捨行利益眾生智。悉知無邊世界中差別事。舉要言之。菩薩住無
動地。身口意所作。皆能集一切佛法。是菩薩住此地。離一切煩惱故。
善住淨心力。心常不離道故。善住深心力。不捨眾生故。善住大悲力。
救一切世間故。善住大慈力。不忘所聞法故。善住陀羅尼力。分別觀察
一切佛法故。善住一切樂說力。行無邊差別世界故。善住神通力。不捨
一切菩薩所行故。善住願力。修集一切佛法故。善住波羅蜜力。善起一
切種智故。善住如來力。是菩薩得如是智力。示一切所作。無有過咎。
諸佛子。菩薩此地不可壞故。名為不動地。智慧不轉故。名為不轉地。
一切世間不能測知故。名威德地。無色欲故。名童真地。隨意受生故。
名自在地。更不作故。名為成地。決定知故。名為究竟地。善發大願故。
名為變化地。不可壞故。名為住持地。先修善根故。名為無功力地。
菩薩得如是智慧。名為入佛境界。名為佛功德所照明。名為隨佛威儀行
趣向佛法。常為諸佛神力所護。常為四天王。釋提桓因諸梵王等之所奉
迎。密跡金剛神。常隨侍衛。善能出生諸禪三昧。能作無量諸身差別。
於諸身中。皆有勢力。得大果報神通力。於無邊三昧中得自在。能受無
量記。隨眾生成就處。示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菩薩入如是大智慧
。善通達諸法。常放大智光明。度無礙法界道。善知世界道差別。能示
一切諸功德。隨意自在。善解先際後際。能入轉魔道智。入如來行境界
。能於無邊世界。行菩薩道。以不轉相故。此地名為不動。佛子。菩薩
在不動地。善生禪定力故。常見無邊諸佛。不捨供養供給諸佛。是菩薩
於一一劫。一一世界中。數百千萬億那由他。無量無邊阿僧祇佛。恭敬
供養。尊重讚歎。親近諸佛。從諸佛受世界差別等諸法明。是菩薩轉深
入如來法藏。問世界差別事。無能盡者。乃至百千萬億劫。說不可盡。
又諸善根。轉勝明淨。譬如真金。眾寶間錯。為轉輪王。所佩瓔珞。一
切人民。無能奪者。菩薩摩訶薩亦如是。住無動地。善根轉淨。一切聲
聞辟支佛。乃至七地菩薩所不能壞。菩薩住是地。以善分別智門故。智
慧光明。滅除一切眾生惱熱。譬如千世界主大梵天王。能於一時。流布
慈心。。滿千世界。亦能放光。遍照其中。菩薩摩訶薩亦如是。住不動
地。能放身光。照十萬佛剎微塵世界。滅除眾生諸煩惱熱。令得清涼。
諸佛子。是名略說菩薩不動地。若廣說者。無量億劫所不能盡。菩薩住
是地。多作大梵天王。主千世界。諸根猛利。與諸眾生聲聞辟支佛菩薩
波羅蜜道。無有窮盡。說世界差別。無能壞者。所作善業。布施愛語。
利益同事。皆不離念佛。不離念法。乃至不離念一切種智。常生是心。
我當於眾生。為首為勝。乃至於一切眾生。為依止者。是菩薩若欲勤行
精進。於須臾間。得百萬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三昧。乃至能示百萬三千
大千世界微塵數菩薩。以為眷屬。若以願力。神通自在。能過是數若干
。百千萬億劫。不可計知。時金剛藏菩薩。欲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菩薩住七地 慧方便已淨
善集助道法 大願力所繫
諸佛神力護 善根悉成就
求於勝智慧 能入第八地
善集於福慧 而有深慈悲
離諸有量心 心同如虛空
如所說法中 心得決定力
如是得寂滅 微妙無生忍
諸法從本來 無生亦無起
無相無有成 亦無去來義
諸法初中後 與如無分別
無有心意行 同若如虛空
成就如是忍 無有諸戲論
得是不動地 甚深寂滅行
一切諸世間 不能得測量
一切諸心相 皆悉已滅盡
菩薩住是地 心識無分別
如入滅盡定 無復憶念想
猶如人夢中 方便欲渡水
覺則意廓然 休息諸所作
得是深忍已 一切想念滅
如生於梵天 無欲界煩惱
以本願力故 及佛今勸導
如是第一忍 是諸佛職位
我等深智力 無畏不共法
汝今無有此 當加勤精進
汝雖得除滅 一切煩惱火
當觀諸世間 煩惱常熾然
當念本所願 欲利諸眾生
悉遍知諸法 廣度於一切
諸法實性相 常住無變異
二乘亦得此 而不名為佛
但以得無礙 甚深微妙智
通達三世故 乃得名為佛
是諸無等等 天人所恭敬
開是起智門 令入諸佛法
成就無邊底 無量妙智慧
先所行諸法 不及今一念
如是諸菩薩 得妙智慧地
能在一念中 身遍於十方
入是智慧門 行道疾無礙
如行於海中 大風力所濟
離諸功用心 但在於智業
觀十方世界 成壞及與住
能知四大一 亦知諸別異
小中及無量 種種差別相
能數知三千 大千世界塵
亦知眾生身 四大微塵數
諸天身眾寶 微塵數差別
皆悉遍明了 餘亦如是知
智慧因緣故 心轉得調柔
為利諸眾生 遍諸世界身
能於眾生身 而自作己身
及以諸佛剎 諸餘種種身
如日月停空 影現一切水
菩薩亦如是 遍滿大千界
常住於法身 湛然不移動
於淨心眾生 各現其身像
隨諸心所樂 而現為受生
於諸天人會 悉皆示其身
菩薩於因緣 和合中自在
乃至能隨意 為現於佛身
眾生國土身 業報賢聖身
智身與法身 知皆同平等
以是因緣故 得如意神通
為令世歡喜 而現種種身
能得於十種 妙大自在智
所作隨智行 順於慈悲心
諸佛所有法 皆能善修習
住三淨戒中 不動如須彌
能得大菩薩 所有十種力
一切諸魔眾 皆所不能轉
常為諸佛護 釋梵所敬禮
密跡金剛神 常隨而侍衛
菩薩得是地 功德無有量
百千萬億劫 說之不可盡
親近無數佛 增益諸善根
如真金雜寶 莊嚴王瓔珞
菩薩在是地 多作大梵王
典領千國土 功德無有量
能以三乘教 而無有窮盡
慈心光普照 滅諸煩惱熱
能於須臾間 得百萬三千
大千世界數 微塵諸三昧
能見十方佛 其數亦如是
若以其願力 過是無有量
今已略解說 第八地妙相
若廣演說者 千億劫不盡
入菩薩第七地「遠行地」
第七地
爾時諸天眾 在於虛空中
雨香華珍寶 如雲散佛上
踊躍發妙音 咸讚言善哉
善哉金剛藏 善知第一義
無量功德聚 人中之蓮華
說此上妙行 利益諸世間
他化自在王 雨光明寶華
雰雰而供養 除憂煩惱者
諸天及天王 咸發如是言
若聞此地義 則為得大利
時作百千種 上妙諸妓樂
諸天女稱讚 承佛神力故
諸佛最寂滅 能轉惡為善
爾時諸天眾 在於虛空中
雨香華珍寶 如雲散佛上
踊躍發妙音 咸讚言善哉
善哉金剛藏 善知第一義
無量功德聚 人中之蓮華
說此上妙行 利益諸世間
他化自在王 雨光明寶華
雰雰而供養 除憂煩惱者
諸天及天王 咸發如是言
若聞此地義 則為得大利
時作百千種 上妙諸妓樂
諸天女稱讚 承佛神力故
諸佛最寂滅 能轉惡為善
一切諸世間 皆所共恭敬
雖出過世間 而示世間法
知身同實相 而示種種身
雖以諸言音 演說寂滅法
而知於語言 無有音聲相
能過百千土 上妙供諸佛
知身佛國土 離相智自在
雖教化眾生 而無彼我想
廣集大功德 不於中起著
以見取相故 三毒火然世
不取一切相 慈悲起精進
諸天及天女 歡喜設供養
如是讚歎已 默然而觀佛
解脫月菩薩 請金剛藏言
大眾皆清淨 願說七地行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已具足第六地。欲入第七地。從方便慧起十妙行。
何等為十。善修空無相無願。而以慈悲心處在眾生。隨諸佛平等法。而不捨供養諸佛。
常樂思惟空智門。而廣修集福德資糧。遠離三界。而莊嚴三界。畢竟寂滅諸煩惱焰。
而為眾生起滅貪恚癡煩惱焰法。隨順諸法如幻如夢如水中月不二相。
而起分別種種煩惱。及不失業果報。知一切佛國土空如虛空皆是離相。而起淨國土行。
知一切佛法身無身。而起色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以自莊嚴。
知諸佛音聲不可說寂滅相。而隨一切。起種種莊嚴音聲。知諸佛於一念中。通達三世。
而知種種相。種種時。種種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隨眾生信解。作如是說。
是名從慧方便生十妙行。菩薩摩訶薩修此妙行。如是方便慧現前故。「名為入七地。」
是菩薩住七地。
入無量眾生界。
入無量諸佛教化眾生法。
入無量世界。
入諸佛無量清淨國土。
入無量諸法差別。
入無量諸佛智得無上道。
入無量諸劫數。
入無量諸佛通達三世。
入無量眾生欲樂差別。
入無量諸佛色身別異。
入無量諸佛知眾生志行諸根差別。
入無量諸佛音聲語言令眾生歡喜。
入無量眾生心心所行差別。
入無量諸佛隨智慧行。
入示無量聲聞乘信解。
入諸佛無量說道因緣令眾生信解。
入無量辟支佛智慧習成。
入諸佛無量甚深智慧所說。
入諸菩薩無量所行道。
入諸佛無量諸說大乘集成事。令眾生得入。
菩薩作是念。如是諸佛。有無量無邊大勢力。如是勢力。我應修集。得此勢力。
不以分別。菩薩如是智慧思惟。修習大方便慧。安住佛智。以不動法故。
常起種種度眾生道。無有障礙。行住坐臥。皆悉能起度眾生法。離諸陰蓋。
住諸威儀。常不遠離如是想念。是菩薩於念念中。具足十波羅蜜。及十地行。
何以故。是菩薩。於念念中。大悲為首。修習佛法。一切迴向大智慧故。
十波羅蜜者。
菩薩以求佛道所修善根。與一切眾生。是檀波羅蜜。
能滅一切煩惱熱。是尸波羅蜜。
慈悲為首。於一切眾生。心無所傷。是羼提波羅蜜。
以故。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隨地所行清淨不名為過。佛子。
譬如轉輪聖王。乘大寶象。遊四天下。見諸眾生。貧窮困惱。王雖無苦。
而未離人。若捨王身。生於梵世。遊千世界。現大威力。爾時乃名離於人身。
菩薩亦如是。從初地在諸波羅蜜乘。知一切眾生心所行事。及煩惱垢。
不為煩惱垢之所污。雖乘善道不名為過。若捨一切所修功行。入於八地。
爾時名為乘清淨乘。悉知一切諸煩惱垢。不為煩惱垢之所污。乃名為過。
諸佛子。菩薩住七地。過貪欲等諸煩惱垢。在此七地。不名有煩惱。
不名無煩惱。何以故。一切煩惱不起故。不名有煩惱。貪求如來智慧。
未滿願故。不名無煩惱
菩薩住七地。成就深淨身口意業。是菩薩所有不善業隨煩惱者。悉已捨離。
所有善業常修習行。又世間經書。如五地說自然而得。於三千大千世界。
最為希有。得為大師。唯除如來八地菩薩。無有眾生深心妙行能與等者。
是菩薩所有禪定神通解脫三昧。不隨禪生。所欲自在。菩薩住遠行地。
於念念中。具足修集方便慧力。及一切助菩提法。轉勝具足。
能入菩薩善伏三昧。善思義三昧。進慧三昧。分別義藏三昧。
如實分別法三昧。堅固安住三昧。知神通門三昧。淨法界三昧。順佛教三昧。
種種義藏三昧。背生死向涅槃三昧。如是具足百萬三昧。淨治此地。
-- (七地菩薩勝逾聲聞辟支佛之說明。法迄巴注) --
是菩薩得是三昧智慧方便善清淨故。深得大悲力故。
「名為過聲聞辟支佛地趣佛智地。」
是菩薩住是地。無量身業無相行。無量口意業無相行。是菩薩清淨行故。
得無生法忍。照明諸法。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菩薩住初地。有無量身業。
無量口意業。已能過聲聞辟支佛地。金剛藏菩薩言。緣大法故過。非實行力。
第七地實行力故。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壞。譬如生在王家。即勝一切。
何以故。地尊貴故。其身長大。智慧成就。爾乃真實。勝於一切。
菩薩亦如是。初發心時。勝於二乘。以發大願深心清淨故。今住此地。
以智慧力。勝於聲聞及辟支佛。佛子。菩薩住七地。得甚深遠離無行。
身口意業轉求勝法而不捨離。以轉勝心故。雖行實際。而不證實際。
解脫月言。佛子。菩薩從何地來。能入寂滅。金剛藏言。從六地來。
能入寂滅。今住此地。於念念中。能入寂滅。而不證寂滅。
是菩薩成就不可思議身口意業。行實際。而不證實際。譬如有人。
乘船入海。善為行法。善知水相。不為水害之所淪沒。
如是菩薩住此七地。乘諸波羅蜜船。能行實際。而不證實際。
菩薩如是以大願力故。得智慧力故。從禪定智慧生大方便力故。雖深愛涅槃。
而現身生死。雖眷屬圍遶。而心常遠離。以願力故。受生三界。
不為世法之所污染。心常善寂。以方便力故。而還熾然。隨行佛智。
轉聲聞辟支佛地。至佛法藏。而現魔界。雖過四魔。而現魔行。
雖現外道行。而不捨佛濟。雖現身一切世間。而心常在出世間法。
一切所有莊嚴之事。勝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目*侯]
羅伽。人非人。四天王。釋提桓因。梵天王。而不捨樂法愛法。
菩薩成就如是智慧。住遠行地。值百千萬億那由他佛。恭敬供養。
尊重讚歎。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供養諸佛。護持佛法。
諸聲聞辟支佛智慧問難所不能壞。是菩薩哀愍眾生故。法忍轉淨。
是菩薩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劫。善根轉勝。譬如真金。
以諸好寶莊嚴間錯。轉勝明淨。餘金不及。菩薩亦如是。住遠行地。
一切善根從方便智慧生。轉勝明淨。無能壞者。譬如日光。
星宿月光所不能及。一切泥水悉能乾竭。菩薩亦如是。住遠行地。
善根轉勝。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及。又能乾竭煩惱污泥。諸佛子。
是名略說菩薩摩訶薩遠行地。菩薩住是地。多作他化自在天王。
諸根猛利。能發眾生悟道因緣。所作善業。布施愛語。利益同事。
皆不離念佛。不離念法。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智。常生是心。
我當於一切眾生。為首為勝。乃至於一切眾生。為依止者。
是菩薩若欲如是勤行精進。於須臾間。得百千億那由他三昧。
乃至能現百千億那由他菩薩。以為眷屬。若以願力。自在示現。
過於此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不可計知。時金剛藏菩薩。
欲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深智慧定心 具行六地已
一時生方便 智慧入七地
行空無相願 而修慈悲心
順佛平等法 而供養諸佛
雖以智觀空 而修福無厭
雖能嚴三界 而心樂遠離
雖心常寂滅 而起滅惡法
行空不二相 而行慈悲心
雖觀一切土 空若如虛空
而能善莊嚴 清淨諸佛土
雖知諸佛身 同法相無相
而種三十二 八十諸相好
雖知音聲法 不可言說相
而歎佛音聲 令一切歡喜
雖知於諸佛 一念中成道
而示時劫剎 引導諸眾生
如是知諸方 則得法照明
菩薩如是者 即入第七地
住是地能觀 無量眾生行
亦知於諸佛 教化眾生法
世界及劫數 諸法差別相
又知諸眾生 種種之欲樂
知說三乘法 令眾生信解
我應修教化 成就是眾生
以如是思惟 方便慧和合
於四威儀中 常行如是道
於一一念中 能具菩提法
所謂施戒等 十種波羅蜜
如是諸菩薩 所修之福德
皆與諸眾生 名檀波羅蜜
滅除心惡垢 名尸波羅蜜
不為六塵傷 羼提波羅蜜
能起轉勝法 精進波羅蜜
於是道不動 名禪波羅蜜
無生忍照明 般若波羅蜜
迴向於佛道 方便波羅蜜
求於轉勝法 名願波羅蜜
無有能壞者 名力波羅蜜
能解如實說 名智波羅蜜
是助菩提法 念念皆能攝
發於廣大願 緣於大法故
初地中功德 名之為具足
第二地名為 除諸心垢惡
第三願增明 第四地入道
第五隨世行 第六入深法
得無生相分 漸漸而增長
第七集一切 具菩提分法
能起諸功德 及以一切願
如是諸功德 令後八地中
一切諸所行 自然得清淨
遠行地難過 大智力所能
如二國中間 難可得過度
在於七地中 不污如聖王
雖住於此道 不名一切過
若到於第八 菩薩智慧地
爾時過意界 住於智業中
如梵王觀世 不得名為人
菩薩罪不污 如蓮華在水
菩薩住是地 過諸貪欲等
不名有煩惱 亦不名滅盡
入是正道中 無有諸煩惱
願求佛道故 不得名盡者
於諸世間中 經書技藝事
文頌咒術等 自然能明了
修習諸禪定 及諸神通等
無量心利世 是事皆能起
爾時此菩薩 過於二乘行
安住第七地 菩薩諸行中
以初發心時 大願力故勝
今於此地中 自以智慧力
猶如國王子 生時姓尊貴
後以功行成 於諸人中尊
住此得深智 轉發勝精進
念念入寂滅 而亦不取證
如人善乘船 入於大海中
雖行深水難 而不為所害
菩薩行轉勝 方便智慧故
功德悉備足 非世所能知
供養無量佛 其心轉清淨
如真金雜寶 間錯而莊嚴
得佛智慧光 乾諸愛潤水
猶如日光明 消涸於泥澇
住是地多作 他化自在王
諸根悉猛利 通達諸道果
若欲勤精進 得見百千億
那由他諸佛 願力復過是
七地智慧淨 人天及二乘
皆非其境界 今已略說竟
入菩薩第六地「現前地」
第六地
諸菩薩聞說 上地之行相
在於虛空中 雨眾妙珍寶
放清淨光明 供養於世尊
咸讚言善哉 善哉金剛藏
無量億諸天 心皆大歡喜
於上虛空中 雨種種珍寶
光明相綺錯 微妙甚可樂
香華諸瓔珞 幡蓋散佛上
他化自在王 與諸眷屬等
雨眾妙寶物 雰雰如雪下
歌頌供養佛 稱歎金剛藏
咸讚言善哉 快說諸地行
千萬億天女 於上虛空中
作天眾妓樂 歌歎佛功德
咸作如是言 如來之所說
微妙無有量 能滅諸煩惱
諸法本性空 無有毫末相
空無有分別 同若如虛空
無有去住相 亦無有戲論
本來常清淨 如如無分別
若人能通達 一切諸法性
於有於無中 其心不動搖
但以大悲心 為度諸眾生
是名諸佛子 從佛口法生
常行於布施 利益諸眾生
本來雖清淨 持戒而堅心
雖本心無傷 而行於忍辱
雖知法性離 而行於精進
雖先滅煩惱 而入於諸禪
雖先解法空 而分別諸法
寂滅智雖多 而求利世間
能滅諸惡者 名之為大人
如是諸天女 百千種妙音
稱讚歌頌已 默然而觀佛
解脫月菩薩 請金剛藏言
當以何行相 得成第六地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已具足五地。欲入六地。當以十平等法。何等為十。
一以無性故。一切法平等。二以無相故。一切法平等。三以無生故。一切法平等。
四以無成故。一切法平等。五以本來清淨故。一切法平等。六以無戲論故。
一切法平等。七以不取不捨故。一切法平等。八以離故。一切法平等。
九以幻夢影響水中月故。一切法平等。十以有無不二故。一切法平等。
菩薩以是十平等法。「得入第六地」
無生法忍雖未現前。心已成就明利順忍。是菩薩觀一切法如是相。大悲為首。
增長大悲故。觀世間生滅相。作是念。世間所有受身生處。皆以貪著我故。
若離著我。則無生處。
-- (十二因緣觀,法迄巴注) --
一切凡夫。常隨邪念。行邪妄道。愚癡所盲。貪著於我。習起三行。
罪行福行不動行。以是行故。起有漏心種子。有漏有取心故。起生死身。所謂業為地。
識為種子。無明覆蔽。愛水為潤。我心溉灌種種諸見。令得增長。生名色芽。
因名色故生諸根。諸根合故有觸。從觸生受。樂受故生愛。愛增長故有取。
取因緣故有有。於有起五陰身名為生。五陰變名為老。五陰滅名為死。老死因緣。
有憂悲熱惱。眾苦聚集。是十二因緣。無有集者。無有散者。緣合則有。緣散則無。
菩薩如是。於六地中。隨順觀十二因緣。
又作是念。不如實知第一義故有無明。無明起業是名行。依行有初識。
與識共生有四取陰。依止取陰有名色。名色成就有六入。根塵合故有觸。觸因緣生受。
貪樂受名為愛。愛增長名為取。從取起業名為有。業報五陰名為生。五陰變名為老。
五陰壞名為死。死別離時。貪著心熱名為悲。發聲啼哭。五識為苦。意識為憂。
憂苦轉多名為惱。如是但生大苦積聚。是十二因緣。無我無我所。無作者。無使作者。
若有作者。則有作事。若無作者。則無作事。第一義中。無作者。無作事。
又作是念。三界虛妄。但是心作。十二緣分。是皆依心。所以者何。隨事生欲心。
是心即是識。事是行。行誑心故名無明。識所依處名名色。名色增長名六入。
三事和合有觸。觸共生名受。貪著所受名為愛。愛不捨名為取。彼和合故名為有。
有所起名為生。生變名為老。老壞名為死。又無明有二種作。一者緣中癡。
二者為行作因。行亦有二種作。一者生未來世果報。二者與識作因。識亦有二種作。
一者能受生。二者與名色作因。名色亦有二種作。一者令識起相續。二者與六入作因。
六入亦有二種作。一者能緣六塵。二者能與觸作因。觸亦有二種作。一者能觸所緣。
二者能與受作因。受亦有二種作。一者覺憎愛事。二者與愛作因。愛亦有二種作。
一者於可染中生貪心。二者與取作因。取亦有二種作。一者能增長煩惱。
二者與有作因。有亦有二種作。一者能於餘道中生。二者與生作因。生亦有二種作。
一者能起五陰。二者與老作因。老亦有二種作。一者令諸根熟。二者與死作因。
死亦有二種作。一者壞五陰身。二者以不見知故。而令相續不絕。又無明緣諸行者。
無明令行不斷。助成行故。行緣識者。令識不斷助成識故。識緣名色者。
令名色不斷助成名色故。乃至生緣老死憂悲苦惱者。令死不斷助成死故。
無明滅故則諸行滅。乃至生滅故老死憂悲苦惱滅。因滅故果亦滅。又無明愛取是三分。
不斷煩惱道。行有二分。不斷業道。餘因緣分。不斷苦道。先後際相續故。是三道不斷。
是三道離我我所而有生滅。又無明及行是過去事。識名色六入觸受是現在事。
愛取有生老死是未來事。於是有三世轉。無明滅故諸行滅。名為斷三世相續說。
又十二因緣說名三苦。無明行識名色六入名為行苦。觸受名為苦苦。
愛取有生老死憂悲苦惱名為壞苦。無明滅故諸行滅。乃至生滅故老死滅。
名為斷三苦相續說。
又因無明諸行生。無明滅諸行滅。以諸行性空故。餘亦如是。
無明因緣諸行生。以生縛說。無明滅故諸行滅。以滅縛說。餘亦如是。
又無明因緣諸行生。是隨順無所有觀說。無明滅諸行滅。是隨順盡觀說。餘亦如是。
如是逆順十種觀十二因緣法。所謂因緣分次第。心所攝。自助成法。不相捨離。
隨三道行。分別先後際。三苦差別。從因緣起。生滅縛。無所有盡觀
-- (三解脫門現前,法迄巴注) --
是菩薩隨十二因緣。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命者。離作者使作者。無主屬眾因緣。
如是觀時。空解脫門現在前。滅此事餘不相續故。無相解脫門現在前。
知此二種更不樂有唯大悲心教化眾生。無願解脫門現在前。菩薩修行三解脫門。
離彼我相。離作者受者相。離有無相。悲心轉增。以悲心故。勤行精進。
未滿菩提法欲令滿足。
菩薩作是念。有為法和合故增。離散則減。緣具故增。不具則減。我知有為法過故。
菩薩作是念。有為法和合故增。離散則減。緣具故增。不具則減。我知有為法過故。
不應和合。具諸因緣。化眾生故。亦不畢竟滅有為法。菩薩如是知有為法無性。
離堅固相。無生無滅。與大慈悲和合。不捨眾生。
即得無障礙般若波羅蜜光明現在前。得是智慧具足修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緣。
而不住有為法。觀有為法性寂滅相。亦不住其中。欲具足無上菩提法故。
菩薩住現前地。得勝空三昧。性空三昧。第一義空三昧。究竟空三昧。大空三昧。
合空三昧。生空三昧。如實離虛妄空三昧。略空三昧。離分別不分別空三昧。
如是等萬空三昧門現在前。無相無願三昧亦如是。
是菩薩住現前地。深心。決定心。真心。甚深心。不轉心。不捨心。廣心。無邊心。
樂智心。慧方便和合心。如是等心。轉勝增長。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一切論師不能傾動。入於智地。轉聲聞辟支佛地。決定向佛智。一切眾魔。
及諸煩惱。所不能壞。安住菩薩智慧明中。修空無相無願解脫門。
專以智慧方便行助菩提法。是菩薩住現前地。於般若波羅蜜偏勝。得明上順忍。
以順是法無有違逆。菩薩住現前地。得見數百千萬億佛。恭敬供養。尊重讚歎。
衣服飲食。臥具醫藥。親近諸佛。於諸佛所。聽受正法。如說修行。令佛歡喜。
是人轉勝。知佛法藏。乃至無量百千萬億劫一切善根。轉妙明淨。譬如真金。
以琉璃磨瑩光色轉勝。菩薩住現前地。以慧方便故。一切善根。轉勝明淨。
餘地不及。譬如月明。能令眾生。身得清涼。四種風吹不能遏絕。菩薩住現前地。
善根轉勝。能滅眾生煩惱之火。四種惡魔所不能壞。諸佛子。是名略說菩薩現前地。
菩薩住是地。多作善化自在天王。智慧猛利能破一切增上慢者。聲聞問難不能窮盡。
有所施作。布施愛語利益同事。皆不離念佛。不離念法。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智。
常生是心。我當於一切眾生。為首為勝。乃至於一切眾生為依止者。
是菩薩若欲勤行精進。於須臾間。得百千億三昧。乃至能示百千億菩薩。以為眷屬。
若以願力。能過是數。若干百千萬億劫。不可計知。時金剛藏菩薩。欲重明此義。
以偈頌曰
諸菩薩已得 具足五地行
知諸法無性 無相無生滅
本來常清淨 無有諸戲論
諸法常離相 不取亦不捨
性空猶如幻 離二無分別
隨順如是行 得入第六地
住明利順忍 以智慧力故
觀察於一切 世間生滅相
悉知諸世間 皆從無明有
無明若滅者 則無有世間
觀察因緣法 隨順第一義
而不壞緣報 所作及假名
如實無作者 亦無有受者
如是觀有為 如雲無實事
不知真諦義 名之為無明
從是則生思 身口業行果
從行故有識 即生於名色
如是次第起 生死苦惱聚
了達於三界 但從貪心有
知十二因緣 在於一心中
如是則生死 但從心而起
心若得滅者 生死則亦盡
無明二種作 緣癡作於業
乃至於老死 壞散五陰聚
從於此事邊 具出於苦惱
是事若盡者 苦惱則亦滅
無明若具足 相續則不滅
因緣若盡者 相續則亦斷
無明及愛取 即是煩惱道
行及有是業 餘分則是苦
癡行為過去 識名色六入
觸受是現在 餘則未來世
癡業識名色 六入名為行
觸受是苦苦 餘分則是壞
癡從眾緣生 則有於諸縛
眾緣若滅者 諸縛則亦斷
從因而生果 因滅則果滅
如是觀諸法 自性則皆空
隨順於無明 則有諸世間
若能不隨順 是則斷於有
從是則有是 是無則無是
如是十種觀 甚深因緣法
因緣分次第 去來及現在
作不捨一心 分別有三道
三種苦差別 生滅於縛法
無所有及盡 能行逆順觀
菩薩如是入 十二因緣法
知空如夢幻 無作者受者
如是觀因緣 智者修於空
事滅不相續 入於無相行
知此二虛假 於中無所願
但以大悲心 愍度於眾生
如是諸大士 修習解脫門
悲心愛樂佛 無量諸功德
知諸有為法 皆從和合有
得萬空三昧 無相無願定
智慧轉增進 入於上順忍
得於諸菩薩 無礙智解脫
如是諸善根 轉勝利明淨
供養無量佛 諸佛所稱讚
於諸如來所 出家學佛道
入佛諸法藏 善根轉增長
猶以琉璃寶 瑩磨於真金
光明轉清淨 餘所不能及
如月行虛空 清涼被一切
四種風所吹 不能令遏絕
菩薩智慧光 滅諸煩惱火
四魔不能壞 其義亦如是
菩薩住是地 多作善化王
諸根悉猛利 能破增上慢
所作諸善業 皆悉隨智慧
聲聞諸問難 不能得窮盡
是佛子若欲 如是勤精進
須臾即能得 百千億三昧
見於百千億 十方世界佛
如秋清涼時 月光明淨好
如是第六地 深妙難知見
聲聞所不了 大士略說竟
入菩薩第五地「難勝地」
第五地
諸菩薩聞是 第四地行法
心皆懷喜悅 踴躍無有量
雨天眾寶華 雰雰如雪下
咸讚言善哉 金剛藏大士
他化自在王 與諸眷屬等
於上虛空中 心皆大歡喜
放眾妙光明 作天諸妓樂
歌歎佛功德 及諸菩薩眾
天諸采女等 各以清妙音
同聲稱讚佛 而說如是言
世尊久遠來 勤苦所求願
無上正真道 於今始乃得
利益天人者 久乃得奉見
釋迦牟尼佛 今至於天宮
從久遠已來 大海相始動
久遠無量世 今乃放妙光
眾生從久遠 今始得安樂
久乃方得聞 大慈悲德音
度諸功德岸 久遠今乃值
聖王能悉破 憍慢我心等
無比可恭敬 而今得供養
能開諸天道 使得一切智
世尊甚清淨 無量如虛空
不染於世法 如蓮華在水
處世最高大 猶如巨海中
須彌大山王 是故歡喜禮
如是諸天女 各以眾妙音
敬心歌頌已 默然而觀佛
解脫月菩薩 請金剛藏言
願說得五地 行相之因緣
金剛藏菩薩語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已具足第四地。
欲得第五地。當以十平等心。何等為十。一過去佛法平等。
二未來佛法平等。三現在佛法平等。四戒淨平等。五心淨平等。
六除見疑悔淨平等。七道非道淨平等。八行知見淨平等。
九諸菩提分法轉勝淨平等。十化眾生淨平等。菩薩以是十平等心。
「得入第五地」
菩薩住難勝地。善修菩提法故。深心清淨故。求轉勝道故。則能得佛。
是菩薩得大願力故。慈悲心不捨一切故。得念慧道力故。修習福慧不捨故。
出生方便故。欲得轉勝道上地明觀法故。受諸佛神力所護故。生定不退心故。
如實知是苦聖諦。是苦集諦。是苦滅諦。是苦滅道諦。是菩薩善知世諦。
善知第一義諦。善知相諦。善知差別諦。善知說諦。善知事諦。善知生起諦。
善知盡無生諦。善知入道諦。善知一切菩薩次第成就諸地起如來智諦。
菩薩隨眾生意。令歡喜故。知世諦究竟一乘故。知第一義諦。分別諸法自相故。
知相諦諸法各異故知差別諦。分別陰界入故。
.....(略)
時金剛藏菩薩欲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諸菩薩具足 四地行法已
思惟三世佛 戒心除疑悔
道非道知見 菩提化眾生
如是平等觀 得入第五地
四念處為弓 信五根為箭
四正勤為馬 四如意為車
五力以為鎧 破諸煩惱賊
勇健不退轉 直入第五地
慚愧無垢衣 淨戒以為香
七覺為華鬘 禪定為塗香
智慧與方便 種種念莊嚴
如是則得入 陀羅尼園林
四如意為足 正念為頭項
慈悲明淨眼 利智慧為牙
以空無我吼 破諸煩惱賊
如是人師子 能入第五地
是菩薩已得 住於第五地
轉修勝淨法 皆為佛道故
常行慈悲心 未曾有厭倦
常為修習此 第五地行法
深集二資糧 福德及智慧
種種方便力 上地明觀法
常為佛所護 得成於念慧
次第能善觀 如實知諸諦
苦集滅止道 世相第一事
說生起差別 無生如來智
如是觀諸諦 心微妙清淨
雖未能逮得 無障礙解脫
以能有智慧 及與信力故
得勝於一切 世間諸智慧
如是觀諸諦 悉知有為法
虛偽不真實 無一堅固相
能得於諸佛 慈悲光明分
為諸眾生故 專心求佛慧
知有為先後 眾生甚可愍
墮在無明闇 愛因緣所繫
是菩薩能滅 世間之苦惱
知法無壽者 猶如草木等
眾生常以二 煩惱因緣故
從於先世來 後世亦如是
相續不斷絕 不能盡苦邊
於此生愍傷 我當度脫之
不能出五陰 不畏四大害
不拔諸邪箭 不滅三毒火
不除無明闇 墮在大愛海
無有智慧眼 離大導師故
知如是事已 轉加勤精進
有所作起業 皆為度眾生
常住正念慧 有道有慚愧
堅心覺隨智 轉更令增益
修福慧無厭 持戒不羸弱
求多聞無倦 正修淨佛土
種相好音聲 因緣無厭足
所作諸善業 皆為利眾生
為利世間故 造立經書等
金石性醫方 歌舞戲笑事
堂閣及園林 衣服諸飲食
示種種寶聚 令眾得歡喜
占日月五星 及二十八宿
地動吉凶相 夢書諸怪事
布施淨戒等 離欲修禪定
四無量神通 安樂世間故
大智慧菩薩 得此難勝地
供養萬億佛 從佛而聽法
所修諸善根 皆悉得明淨
猶如硨磲寶 瑩磨於真金
譬如寶宮殿 風持不失法
世法所不染 如蓮華在水
菩薩住是地 多作兜率王
諸根轉猛利 破諸外道見
所作諸善業 皆為佛智慧
得佛力無畏 能度諸眾生
是菩薩勤修 轉勝精進力
即能得千億 深妙諸三昧
供養千億佛 動千億世界
隨其所願力 過是數無量
如是第五地 種種諸方便
上智慧大人 如法解說竟
天花板高度會影響你的思考
Ceiling Height Alters How You Think http://news.yahoo.com/s/livescience/20070508/sc_livescience/ceilingheightaltershowyouthink
Ben Mauk / LiveScience.com
Tue May 8, 2007
工作者長久以來都在擔憂辦公室的玻璃天花板。現在他們更可以擔憂是否天
花板本生會導致他們無法完全發揮精神上的潛能。
最近明尼蘇達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天花板的高度會透過觸發概念(
priming concepts,那會促進某種大腦程序),影響會問題解答技巧與行為
。
"觸發意指某種概念在一個人的腦袋中被活化," 研究者 Joan Meyers-Levy
表示。"當人們在據有高挑天花板的房間裡,他們的想出來的點子會更加自
由。在天花板低矮的房間裡,他們會表現出受到壓迫、狹隘的概念。"
二者都是好的
自由的概念促進資訊處理,那鼓勵人對其所擁有思想有更大的變化,
Meyers-Levy 說,明尼蘇達大學的行銷學教授。較受到限制的思考則會促進
更多細節導向的過程。
該研究由三種測試構成,從回文謎題(anagram puzzles)到產量評估(
product evaluation)。在每個受測情況裡,一間 10 呎天花板與實驗對象
的行動有所關連,研究者將其詮釋成 "較自由、更抽象的思考," 反之,在
一間 8 呎的房間裡,會更專注在某些細節上。
在一項測試當中,當實驗室在較低矮的房間裡進行時,實驗對象對於產品的
設計瑕疵會有更多批評。這項結果對於零售業者可能會有很重大的影響。
宗教上的體驗
在某人腦袋裡觸發某種概念可能會促使某種類型之精神過程的理論,並沒有
受到許多來自於神經科學或甚至實驗心理學的證據背書。然而,一項 2002
年的研究發現,不管是用 "自我(self)" 或 "其他(other)" 的概念,
來觸發實驗對象,都會促進分別反應出孤立或團結(isolation or unity)
理論的處理類型。
Meyers-Levy 與 British Columbia 大學的研究夥伴 Rui (Juliet) Zhu,
在這個與其他研究之後,共同形成她們的新假說,那證實概念上的觸發會如
何影響知覺與行為。
關於她們有點抽象的標籤,"自由" 與 "限制",是來自於一份純理論的(
speculative)論文,是關於高聳大教堂的天花板與適度小教堂的低天花板
,會促使何種不同的宗教體驗。
他們或許是第一個以經驗主義為主的研究,利用這些措詞在來描述影響行為
的概念。
Meyers-Levy 與 Zhu,將會在八月的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當中
發表她們的結果。但 Meyers-Levy 認為她的研究在行銷範疇之外,具有相
當廣泛的應用。
"經理人在進行大膽倡議時,應該會想要明顯挑高的天花板。科技人員與會
計師會想要較低的天花板。"
你會想要讓手術房能促進特定項目程序。"
情緒衝擊事件如何影響記憶?
How emotionally charged events leave their mark on memory
http://www.physorg.com/news110723006.html
October 04, 2007
研 究者在老鼠身上所發現新證據,或能解釋情緒上的衝擊情況如何在我們的記憶中留下強而有力的痕跡。激增的壓力荷爾蒙正腎上腺素 (norepinephrine,亦作:noradrenaline)通常伴隨著強烈的情緒,發動一系列的分子事件,那最終會強化神經元之間的連結,該研 究團隊在 2007 10/5 當期 Cell 期刊上報告。
"這種現象是人人皆可確認的事," 紐約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的 Roberto Malinow 說。"你或許記得,當你聽見關於 9/11 的消息時你人在哪裡,不過你或許就不清楚 9/10 時你人在哪裡了。我們已確認出一種機制,那或許是構成這種效應的基礎。"
在腦袋貯存 記憶的部份,需要在重大體驗與那些較不重要的之間進行區別,賦予優先權,將前者轉換成長期記憶,研究者解釋。有項因素,科學家認為在過程中相當關鍵,即某 事件的情緒負載(emotional load)。事實上,研究已證實,情緒增加的狀態能促進學習與記憶。在某些情況下,這種過程甚至會變成病態(pathological),Malinow 說,如同創傷後症後群(PTSD)所發生的;PTSD 是一種症狀,會反覆不斷的出現創傷事件的鮮明記憶。
壓力荷爾蒙正腎上腺素,已知在 情緒性的記憶控制中扮演一種核心角色,雖然它所影響的受體位在腦中。在情緒喚起(emotional arousal)期間,壓力荷爾蒙由神經元釋出,那廣泛地伸(project)到許多腦部區域,包括海馬迴(hippocampus)與杏仁體 (amygdala),那涉及到情緒性記憶的形成。
被正腎上腺素所刺激的腦部,也被發現會引起一種現象,稱為長期增益(long-term potentiation,LTP)。LTP 涉及到神經連結(或稱突觸,synapses)強度的持續增加。這種過程被認為是學習與記憶的細胞基礎。
"這裡到處都是這些潛在的方法,在此易激動性(excitability)或傳送會因正腎上腺素而增強," Manilow 說。然而,壓力荷爾蒙如何影響涉及記憶形成中的過程依然是個謎。
強化突觸的方法之一是,在神經元的接收端增加所謂 GluR1 受體的數量,他補充道。Manilow 的小組現在證實正腎上腺素正好可辦到那件事。
在 老鼠的研究中,他們揭露正腎上腺素,和情緒上的壓力一樣,會導致 GluR1 受體上某些地點的化學物質磷酸基(phosphate group)的增加。那些地點在它們傳遞到神經突觸的過程中,扮演一種重要角色。(In studies of mice, they revealed that norepinephrine, as well as emotional stress, leads to the addition of a chemical phosphate group to GluR1 receptors at sites tha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ir delivery to nerve synapses.)
他們證實,那種化學上的修改是「必要的且充分的」以降低受體在 LTP 期間合作的門檻值 -- 也因而促進了記憶。
在動物的行為測試中,該小組發現,正腎上腺素暴露可使一般老鼠更明確的記住事件。相反地,那些 GluR1 受體已發生變異的老鼠,特別是那些磷酸基要加入的地點,將不再對正腎上腺素回應,也沒有鮮明的回想。
在人類腦中也能發現跟老鼠腦袋中「完全相同的部份」,Malinow 說,而且在人們當中的情緒性記憶測驗也證實,阻斷正腎上腺素的受體,會減少情緒在學習與記憶上的效應。"我們預期,這種分子機制是一樣的," 他說。
然而,他強調,目前的研究只是情緒如何影響記憶的大謎團當中的一部份。目前也不清楚,這種新確認的機制是否與 PTSD 有直接的關連性。但是,他說,"我們已經確認一種具有潛在療效的目標。或許能開發避免許多受體加入的藥物,或著一發現它們在那裡,就予以移除的藥物。
※ 相關報導:
* Emotion Enhances Learning via Norepinephrine Regulation of AMPA-Receptor Trafficking
http://www.cell.com/content/article/abstract?uid=PIIS0092867407012056
研究發現「記憶」會受到「照片」操縱
http://www.physorg.com/news114770524.html
November 20, 2007
根據一項新研究表示,相機或許不會說謊,不過經篡改的照片卻會。該研究探討經數位化修改的照片會如何影響我們的記憶,以及對公共事件的態度。
在美國、義大利研究者所進行新研究中,參與者看見經過數位化修改的影像後,裡面描述 1989 年在北京的天安門廣場抗議與 2003 年在羅馬的反戰抗議,所回憶起的事件內容會比實際上更加龐大與暴力。這暗示觀看經變造過的相片會影響對於過去公共事件的記憶。
這項研究,發表在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期刊中,由 UC Irvine 心理學家 Elizabeth Loftus 以及 Padua 大學研究者 Franca Agnoli 與 Dario Sacchi 所設計。
網 際網路上的照片騙局(photo hoaxes)種所皆知,不過聲譽良好媒體通路,例如 LA Times 與 USA Today 最近也發行了經數位化修改的照片,還有與隨後而來的發佈撤銷與道歉。當媒體使用經數位化修改的照片時,他們最終或許會改變我們回憶歷史的方式, Loftus 說。
"那證實,任何人都有篡改人們記憶的能力,而這亦賦予媒體除了道德理由之外,另一個管控變造的理由," Loftus 說。
研究中,年紀在 19-84 歲之間的 299 位參與者,不是觀看前述二事件的原版影像,就是經數位改造過的影像,然後回答關於這些事件的問題,包括他們所認為,被牽連到該事件的人數、執法當局的回應與暴力程度。
研究者篡改北京事件的相片,裡頭顯示一位抗議者孤單的站在一列行進中的共軍坦克之前時,有大規模群眾站立在側邊,而羅馬抗議的照片則被修改成鎮暴警察、帶面具的抗議者位於示威群眾中。
" 那有可能是某種人類工程(human engineering,提示:社交工程),能應用在我們身上,違逆我們的知識與願望,而我們應當對其警惕," Loftus 說。 "只在羅馬的抗議照片中增加一點點讓人不適與激動的元素,人們對於這個平和示威的回憶竟比事實上更加暴力。身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該思索我們如何能管理這 件事。"
觀看經數位改造的影像,會影響實驗參與者回憶這些事件的方式,以及他們對於示威者的態度。那些看見篡改過羅馬照片者,會憶起這個示威是暴力且負面的,而且也會想起更多肉體上的對抗與身家財產的毀損。根據該研究,那些看過修改過照片的人表示,他們不太願意參與未來的抗議。
※ 相關報導:
* Changing history: doctored photographs affect memory for past public events
http://www3.interscience.wiley.com/cgi-bin/abstra
研究發現思考方式可分為「左、右翼」
Study finds left-wing brain, right-wing brain
http://www.latimes.com/news/science/la-sci-politics10sep10,1,5376455.story?ctrack=1&cset=true
September 10, 2007
研究者證實,即使在平凡的非政治性決定中,自由派(liberals)與保守派(conservatives)真的以不同方式思考。
By Denise Gellene, Los Angeles Times Staff Writer
在探索政治的神經生物學時,科學家發現自由派之所以對模稜兩可與衝突抵觸的容忍能力比保守派更好,是因為他們腦袋如何運作的緣故。
在一項於今日 Nature Neuroscience 期刊上報導的實驗中,紐約大學與 UCLA 的科學家證實政治傾向與腦袋如何處理資訊的差異相關。
先前心理學的研究發現,保守派在判斷時傾向具有更多的結構性與固執,而自由派則對新體驗更加開放。這項最新研究發現這些特徵不會與政治處境起衝突,但也影響了每個人的決定。
該研究證實 "這裡有二種認知風格 -- 一種是自由風,另一種是保守風," UCLA 神經科專家 Marco Iacoboni博士表示,他與該研究無關。
參與實驗者都是大專生,其政治立場從「相當自由」到「相當保守」都有。他們接受指示,當螢幕上出現 M 時要輕敲鍵盤,然後看見 W 時,則要忍住不敲。
M 出現的頻率比 W 多出四倍,這是要培養參與者不管看見什麼字母,不經思考就按下一個鍵的風格。
每 位參與者都接上腦電圖儀(electroencephalograph,EEG),那記錄前扣帶皮質(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的活動,該區域能夠偵測習慣傾向(要按鍵)與更恰當回應(不要按鍵)之間的衝突。研究者說,當看見 W 時,自由派的腦部活動比保守派來的更多,而且錯誤也比較少。不過自由派與保守派在識別 M 時都同樣精準。
當他們以相反方式實驗,要求另一組參與者在看見 W 時按鍵,研究者獲得相同結果。
Frank J. Sulloway,UC 柏克萊人格與社會研究研究所的研究者,他與本實驗無關,表示這種結果 "提供了一種優雅的示範,個人在保守--自由程度上的差異,與腦部活動強烈相關。"
分析資料時,Sulloway 說,在處理衝突時,自由派的腦部迴路活動要比保守派多出 4.9 倍,在精確性分佈上,得分位於前半段者也多出 2.2 倍。
Sulloway 表示,這樣的結果可以解釋為何布希總統堅持發動伊拉克戰爭,以及為何某些人察覺 John F. Kerry 參議員(麻州民主黨的自由派,曾在 2004 年的總統大選中起身反對布希),會成為因此衝突而改變其心意的 "牆頭草(flip-flopper,立場不堅定者)"
基於這項結果,他說,自由派預期會更欣然接受社會、科學或宗教上的新構想。
"在科學史中有大量的資料顯示,在社會上與政治上的自由主義者,確實會支持科學中的重要革命," Sulloway 說,他曾寫過關於科學的歷史,並研究過保守派與自由派之間的行為差異。
領導作者 David Amodio,紐約大學心理學助教授,告誡說,該研究只觀察人類行為當中的一小部份,而且如果因此斷定某一種政治傾向會比較好,那將會是個錯誤。
阻止因資訊而分心的保守傾向,視情況而定,可能會是件好事,他說。
他提到,政治傾向,會沿著一個系列(spectrum),以及在特定議題的定位上出現,例如賦稅,會受到許多因素影響,包括教育及財富。某些自由派會反對較高稅率,而某些保守派則會偏好墮胎權。
然而,他承認,一場在保守派與自由派之間的心智會議,看起來很難產生這樣的研究結果。
"這表示自由派與保守派未曾意見一致過?" Amodio 問道。"這或許是暗示他們為何不傾向於和睦相處的理由之一。"
※ 相關報導:
* Neurocognitive correlates of liberalism and conservatism
http://www.nature.com/neuro/journal/vaop/ncurrent/abs/nn1979.html
David M Amodio, John T Jost, Sarah L Master & Cindy M Yee
Nature Neuroscience, Published online: 9 September 2007
doi:10.1038/nn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