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在正式用功前,應該了知「佛法是什麼」的疑問,既了知佛法在揭示一切法無生,其弘佈目的則是欲令眾生入佛知見,於此而悟入佛知見是無生時,此時如何用功的心念即是斷塵沙惑重點。
塵沙惑本無生,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於是就產生了塵沙惑。此所謂妄見生滅,是先有「覺明為咎」之後,產生了妄習,再流轉成第八識,再流轉成第七識及其餘六識之後,才成妄見。於妄初生時,若言妄見,此之見亦是覺察之義理,說見,只是習慣用語之方便。
修行用功方式在於「存一無所住」的意念(註一),注意,此時已不必用意識,只是用末那識(意根)之恒執習氣,而用以無所執,以此而養成淨習,則在四威儀中於一切時,皆能達到「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熄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這也是說,在因地中之修行心,其心境就已等同果地的境界(註二)。但由於妄想習氣的緣故,即使要「守一」也是守不住,但若已悟淨圓覺(無生、佛性、真如)又能具淨覺心者,雖剛開始守不住,但因已悟無生之故,他的用,就可以逐漸銷融習氣而能入流(安於無所住的淨習之中)。
存念是什麼?在這裡我可以解釋一下,例如打電腦文章,先剪下一段文字,而刪除被剪之來源,此時,若不速貼到另一處,若不小心再複製入/剪入一段文字或圖片,則先前的文章就會消失,所以,當您未貼到另一處前,在瀏覽其它文章時,心中就有一個塊壘,這就是存念的意思。
從意識的了知,而至理悟無生的義理,而至放棄諸種自我解釋、對治方式的思惟,而於最終濃縮成存著一個未處理的事在心中,於是在未起心思惟此念之前,它就只是一個意念而已。參話頭過程也是同樣義理。
存念又如騎車於熟悉的路途上,在目的地已確知之狀況下,於路上各轉彎皆可以「不經思考」就直接轉向,這個知如何轉向的方式,乃是之前就已存於心中的理解所濃縮、化成的一個意念或是已養成的一個淨習,它不必經由意識轉動才產生作用。這個譬喻中的存念又比上述的更輕微、渺然,但卻能產生實際的作用。
另有人將存念比喻為急著上廁所但卻被人拉著講話不能去時之心境,我說這比喻並不恰當,因為已用到「很深的情緒(思惑)」,存念應該是未養成的綿密細長之淡淡意念,或已經養成的淨習,而不是濃重、粗厚的情緒。
再思惟為何要存念?這是從眾生的習氣觀察而來的經驗。當眾生「下了一個決定」,就會以此決定成為主觀,所以吾人常會有在交談中發現對方做了某些決定而無法再轉變他的想法。
這種「下了一個決定」就是「存念(印記)」,它可能就只是很淺,淺到您不容易發現的一個意念而已,但卻是一個「決定要怎麼做的意念」,一旦對方已決定了,吾人就很難把對方的心態、情境再轉回未交談前的狀態。
至於安心的方式,那就是要先悟淨圓覺(無生),然後要銷融所悟,此時當下則稱為淨覺心,就把所有的擔子(見解、欲念)放下,而寄在此淨覺心上,這時無論是否再起心去學無生法,或用不用無生法,其本身就已是奢摩他的無生法。奢摩他法一向取靜,若悟無生而具淨覺心,則一切法本無生更何必用任何法?
我當初悟無生時,在未詳讀圓覺經前,就已了知使用念念覺的禪那法可以成佛,那時還不知這就叫做禪那法。我那時甚至還以為不發菩提心是無法成佛(《大般涅槃經》有這樣開示),殊不知報身境界(後得智、差別智)不可思議,並不是已悟法身(根本智)者所能知,以眾生不可思議故,無論是否發菩提心,但凡已悟淨圓覺者,能以淨覺心使用奢摩他法,即可不起於座就能直接斷妄入於涅槃(註三)。
甚至於有一種更殊勝的頓覺人所用法,於離幻當下即是佛,而無漸次。所以,思惟每個人的根器不同,不必然要用禪那法才能斷妄,所以行者若悟無生,欲用無生法,須自生智慧具擇法眼去揀擇要如何用功的方式?!
**********************************************************
註一
************
No. 273 金剛三昧經 (卷1) T09, p0370b
菩薩令彼眾生存三守一入如來禪。以禪定故。心則無喘。大力菩薩言。何謂存三守一入如來禪。佛言。存三者。存三解脫。守一者守一心如。入如來禪者理觀心淨如。入如是心地。即入實際。大力菩薩言。三解脫法是何等事。理觀三昧。從何法入。佛言。三解脫者虛空解脫。金剛解脫。般若解脫。理觀者心如理淨無可不心。大力菩薩言。云何存用。云何觀之。佛言。心事不二。是名存用。內行外行。出入不二。不住一相。心無得失。一不一地。淨心流入。是名觀之。菩薩如是之人。不在二相。雖不出家。不住在家。雖無法服。而不具持波羅提木叉戒。不入布薩。能以自心無為自恣。而獲聖果。不住二乘入菩薩道。後當滿地成佛菩提。
大力菩薩言。不可思議。如是之人。非出家非不出家。何以故。入涅槃宅。著如來衣。坐菩提座。如是之人。乃至沙門宜應敬養。佛言。如是。何以故。入涅槃宅。心越三界。著如來衣。入法空處。坐菩提座。登正覺地。如是之人心超二我。何況沙門而不敬養。
**********************************************************
註二
************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3b
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密。教授菩薩。『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云何無明。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花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實無花。病者妄執。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花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如眾空花。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花。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花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有無俱遣。是則名為淨覺隨順。何以故。虛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知見故。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是則名為因地法行菩薩因此於大乘中。發清淨心。末世眾生。依此修行。不墮邪見。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文殊汝當知 一切諸如來
從於本因地 皆以智慧覺
了達於無明 知彼如空花
即能免流轉 又如夢中人
醒時不可得 覺者如虛空
平等不動轉 覺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 眾幻滅無處
成道亦無得 本性圓滿故
菩薩於此中 能發菩提心
末世諸眾生 修此免邪見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4) T19, p0122a
爾時世尊哀愍會中緣覺聲聞。於菩提心未自在者。及為當來佛滅度後。末法眾生發菩薩心。開無上乘妙修行路。宣示阿難及諸大眾。
汝等決定發菩提心。於佛如來妙三摩提不生疲惓。應當先明發覺初心二決定義。
云何初心二義決定。阿難第一義者汝等若欲捐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以是義故汝當照明諸器世間。可作之法皆從變滅。
...中略(編按)...
阿難汝今欲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沈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明相精純一切變現不為煩惱。皆合涅槃清淨妙德
第二義者。汝等必欲發菩提心。於菩薩乘生大勇猛。決定棄捐諸有為相。應當審詳煩惱根本。此無始來發業潤生誰作誰受。阿難汝修菩提。若不審觀煩惱根本。則不能知虛妄根塵。何處顛倒處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來位。
**********************************************************
註三
**********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8b
善男子。一切如來圓覺清淨本無修習及修習者。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於未覺幻力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
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薩者名單修奢摩他
2007年6月8日 星期五
無生法
無生法,又名無為法,無所住法。簡言之就是「不攀緣六塵」。若心不攀緣就能斷三毒煩惱,此時稱「能入寂滅」,於小乘就是阿羅漢果,於大乘就是六地菩薩。若欲成佛,須令心更微細而能「念念能入寂滅」,這是七地菩薩或緣覺的境界。念念能入寂滅,這意指每一個生念皆無三毒習氣,而阿羅漢卻不是每一念皆能入寂滅,所以阿羅漢有餘習。若再進步即是無念(不是意識斷滅神智不知),稱為無功用道,這時候才能真正達到「居一切時不起妄念」,而不是有妄念,但所生念皆被覺知而成為寂滅。這時候已是八地菩薩境界。
達到無生之方法,其典範盡在「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經中佛示法門無量但圓攝所歸循性差別有三: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但另有一種頓覺法更勝無生法,被稱為「并法不隨順」(指前三法須隨順覺性,頓覺法不用),所謂「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要使用上述三種方法之前,須先悟淨圓覺,悟後須以淨覺心來使用三法才有成佛機會。那什麼是「淨圓覺」?它就是無生,悟了無生之後,又如何具淨覺心來使用圓覺三種方法呢?在楞嚴經中有一偈:「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該偈義理指佛所說的法理須頓時了悟,但悟了之後,要把大小乘之差別、以及所悟之法理皆「銷融」。所謂銷融,就如同在學騎腳踏車,不會騎之前是按步驟執行,等熟悉之後就忘了那些步驟而直接使用。這個銷融的結果就是淨覺心。當悟了無生之後,斷除惑業就可以不必對治,對治是漸法,是須要生一個習氣就產生一個法門來對治,例如以慈心化瞋心,以捨心來化貪心,以不淨觀來化淫欲心等等。凡能銷融乘悟者,那就能「如實知」一切皆是妄想執著之習氣,能如實知者,必然能斷疑,否則仍然只是理上悟而已。以心無疑之故所以心直,明悟無生之直心就具淨覺心。這個已具淨覺心者,他已有信力,所以可以不必再徬惶懷疑自己修行的方法是否正確而使心不能安定;或懷疑自己的心態是否正確而使心不能安定,等等。
關於上述三法的使用,在圓覺經中已說明(註一),而此三種之混用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之分(註二)。雖然經文已說明,但敝人卻遇上更多人不懂如何使用此三種法門,可見理悟者眾,真能斷疑的人少!不過,我個人沒看圓覺經之前,也只懂禪那法,那時還不知所用的法門稱為禪那法,所以對那些理上悟而不懂如何修行之事,也是無可厚非!所以,個人在此處說明此三者之意義,若再不能了知,可以另尋善知識請教,或來函問我!同時,我也建議行者應該詳閱三經(依序讀):圓覺經、占察善惡業報經下卷、楞嚴經。
奢摩他,以取靜為行。修這法門者,一向不生妄念,如同有雜質的水置於地上,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雜質就自動沈澱一般,細節參考註三。這個法門比較適合靜中用,若要用到動中時,必須令心如同圓鏡,物來斯照,物去如如。這是說沒人找您談話,您心中不生妄念,若有人找您談話,您就與他應談,談完之後已沒事又令心無生如同無影像的圓鏡一般。動中用的缺點是,因地行者常常自己忘失要時時用功令心無住,所以就隨外塵而轉、或隨妄習做作去了而不了知。所以說這個法門比較適合靜中用。未悟淨圓覺亦未具淨覺心者,用這法門就如同在使用共法的「止」。
三摩缽提,乃是觀察思惟的法門。這個法門剛好與奢摩他相反,是時時在思惟觀察所有事件、一切法皆是妄幻不實、無常。乃以使用神通來教化眾生。因為以淨覺心來用這個法門之故,所以與幻常接觸就能了知幻虛妄,而因此能斷塵沙惑。這就如同每日修理汽車的人,必然對汽車相關的知識會愈來愈豐富,使用此法的人也是如此,對幻的性質愈來愈洞徹,至因緣成熟就能斷塵沙惑。未悟淨圓覺亦未具淨覺心者,用這法門就如同在使用共法的「觀」。
禪那,是明數門。有人將它譯為靜慮、思惟修。前者顯然是比較契合圓覺經對禪那的定義。禪那法的特徵是「念念覺」,也就是說您所有念的生滅皆必須知道。念生即知,知即名覺,若知後跟隨妄念去串習、故意某些習氣,那只會增長妄習而無法斷離。用此法時,不必思惟、觀察,只須養成念生即覺的習慣即可。所以,思惟修的名稱反而是比較適合三摩缽提,而不是禪那。
修行扼要及步驟:
・ 總持法(總綰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 頓覺法 (此法不必隨順覺性,圓覺經未明示其法,但下列偈語相近)
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 禪那法
1) 正見 (悟淨圓覺,具淨覺心)
2) 能察知妄生
3) 察知後,不住妄習而依理而行,非理則當下覺 (覺,指無圓覺四病:止作任滅)
4) 反復察知妄生
5) 反復於察知妄生時當下立即覺
6) 反復用功之故,漸養成非理之妄習不生
7) 反復用功之故,漸養成有理之妄習皆也漸不生
8) 如是反復用功,漸養成有理、非理之妄習不生,乃至能到「能所俱遣」的無生法忍及無功用道境界
・ 奢摩他法
1) 正見 (悟淨圓覺,具淨覺心)
2)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
3) 反復令心不生貪欲愛習而寧靜,如此寧靜即符合果地覺
・ 三摩缽提法
1) 正見 (悟淨圓覺,具淨覺心)
2) 起心觀察身不淨,或觀察受是苦,或觀察心無常,或觀察一切法如幻無我
3) 反復觀察,以具淨覺心之故,貪欲愛習就漸不能妨礙,乃至斷惑
若不能理解上述功法,請參閱以下三經(依次序):
圓覺經、占察善惡業報經下卷、楞嚴經
若要了解唯識法相或五法:名、相、分別、正智、如如,可閱以下三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解深密經、密嚴經
**********************************************************
註一
**********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7c
男子。無上妙覺遍諸十方出生如來。與一切法同體平等。於諸修行實無有二。方便隨順其數無量。圓攝所歸循性差別當有三種。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取靜為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知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化。即起諸幻。以除幻者。變化諸幻而開幻眾。由起幻故便能內發大悲輕安。一切菩薩從此起行漸次增進。彼觀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觀皆是幻故幻相永離。是諸菩薩所圓妙行如土長苗。此方便者名三摩缽提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淨相。了知身心皆為罣礙。無知覺明不依諸礙。永得超過礙無礙境。受用世界及與身心。相在塵域。如器中鍠。聲出於外。煩惱涅槃不相留礙。便能內發寂滅輕安妙覺隨順寂滅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眾生壽命皆為浮想。此方便者名為禪那。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21b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靜不起思念靜極便覺。如是初靜從於一身至一世界覺亦如是。善男子。若覺遍滿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眾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復如是。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三摩缽提。先當憶想十方如來十方世界一切菩薩。依種種門漸次修行勤苦三昧廣發大願自熏成種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於禪那先取數門。心中了知生住滅念分齊頭數。如是周遍四威儀中分別念數無不了知。漸次增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猶如目睹所受用物。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是名三觀初首方便。若諸眾生。遍修三種勤行精進即名如來出現于世。若後末世鈍根眾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業障。當勤懺悔常起希望先斷憎愛嫉妒諂曲求勝上心。三種淨觀隨學一事。此觀不得復習彼觀心不放捨漸次求證。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圓覺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
欲行無上道 先當結三期
懺悔無始業 經於三七日
然後正思惟 非彼所聞境
畢竟不可取 奢摩他至靜
三摩正憶持 禪那明數門
是名三淨觀 若能勤修習
**********************************************************
註二
**********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8b
善男子。一切如來圓覺清淨本無修習及修習者。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於未覺幻力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
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薩者名單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唯觀如幻以佛力故。變化世界種種作用。備行菩薩清淨妙行。於陀羅尼不失寂念及諸靜慧。此菩薩者名單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唯滅諸幻不取作用獨斷煩惱。煩惱斷盡便證實相。此菩薩者名單修禪那
若諸菩薩先取至靜。以靜慧心照諸幻者。便於是中起菩薩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靜慧故證至靜性。便斷煩惱永出生死。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寂靜慧復現幻力種種變化度諸眾生。後斷煩惱而入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斷煩惱已後起菩薩清淨妙行度諸眾生。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心斷煩惱後度眾生建立世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齊修三摩缽提及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資發變化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用資寂滅。後起作用變化境界。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隨順而取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境界而取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而作佛事安在寂靜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中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無礙作用。斷煩惱故安住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中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方便作用至靜寂滅二俱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齊修奢摩他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起用資於至靜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缽提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資於寂滅後住清淨無作靜慮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缽提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至靜住於清淨。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作用。於一切境寂用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自性安於靜慮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至靜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變化。而起至靜清明境慧。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圓覺慧圓合一切。於諸性相無離覺性。此菩薩者。名為圓修三種自性清淨隨順。
善男子。是名菩薩二十五輪一切菩薩修行。如是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輪者。當持梵行寂靜思惟求哀懺悔。經三七日。於二十五輪。各安標記。至心求哀。隨手結取。依結開示。便知頓漸。一念疑悔。即不成就。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辯音汝當知 一切諸菩薩
無礙清淨慧 皆依禪定生
所謂奢摩他 三摩提禪那
三法頓漸修 有二十五種
十方諸如來 三世修行者
無不因此法 而得成菩提
唯除頓覺人 并法不隨順
一切諸菩薩 及末世眾生
常當持此輪 隨順勤修習
依佛大悲力 不久證涅槃
**********************************************************
註二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4) T19, p0122b
阿難汝今欲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沈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明相精純一切變現不為煩惱。皆合涅槃清淨妙德。
達到無生之方法,其典範盡在「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經中佛示法門無量但圓攝所歸循性差別有三: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但另有一種頓覺法更勝無生法,被稱為「并法不隨順」(指前三法須隨順覺性,頓覺法不用),所謂「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要使用上述三種方法之前,須先悟淨圓覺,悟後須以淨覺心來使用三法才有成佛機會。那什麼是「淨圓覺」?它就是無生,悟了無生之後,又如何具淨覺心來使用圓覺三種方法呢?在楞嚴經中有一偈:「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該偈義理指佛所說的法理須頓時了悟,但悟了之後,要把大小乘之差別、以及所悟之法理皆「銷融」。所謂銷融,就如同在學騎腳踏車,不會騎之前是按步驟執行,等熟悉之後就忘了那些步驟而直接使用。這個銷融的結果就是淨覺心。當悟了無生之後,斷除惑業就可以不必對治,對治是漸法,是須要生一個習氣就產生一個法門來對治,例如以慈心化瞋心,以捨心來化貪心,以不淨觀來化淫欲心等等。凡能銷融乘悟者,那就能「如實知」一切皆是妄想執著之習氣,能如實知者,必然能斷疑,否則仍然只是理上悟而已。以心無疑之故所以心直,明悟無生之直心就具淨覺心。這個已具淨覺心者,他已有信力,所以可以不必再徬惶懷疑自己修行的方法是否正確而使心不能安定;或懷疑自己的心態是否正確而使心不能安定,等等。
關於上述三法的使用,在圓覺經中已說明(註一),而此三種之混用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之分(註二)。雖然經文已說明,但敝人卻遇上更多人不懂如何使用此三種法門,可見理悟者眾,真能斷疑的人少!不過,我個人沒看圓覺經之前,也只懂禪那法,那時還不知所用的法門稱為禪那法,所以對那些理上悟而不懂如何修行之事,也是無可厚非!所以,個人在此處說明此三者之意義,若再不能了知,可以另尋善知識請教,或來函問我!同時,我也建議行者應該詳閱三經(依序讀):圓覺經、占察善惡業報經下卷、楞嚴經。
奢摩他,以取靜為行。修這法門者,一向不生妄念,如同有雜質的水置於地上,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雜質就自動沈澱一般,細節參考註三。這個法門比較適合靜中用,若要用到動中時,必須令心如同圓鏡,物來斯照,物去如如。這是說沒人找您談話,您心中不生妄念,若有人找您談話,您就與他應談,談完之後已沒事又令心無生如同無影像的圓鏡一般。動中用的缺點是,因地行者常常自己忘失要時時用功令心無住,所以就隨外塵而轉、或隨妄習做作去了而不了知。所以說這個法門比較適合靜中用。未悟淨圓覺亦未具淨覺心者,用這法門就如同在使用共法的「止」。
三摩缽提,乃是觀察思惟的法門。這個法門剛好與奢摩他相反,是時時在思惟觀察所有事件、一切法皆是妄幻不實、無常。乃以使用神通來教化眾生。因為以淨覺心來用這個法門之故,所以與幻常接觸就能了知幻虛妄,而因此能斷塵沙惑。這就如同每日修理汽車的人,必然對汽車相關的知識會愈來愈豐富,使用此法的人也是如此,對幻的性質愈來愈洞徹,至因緣成熟就能斷塵沙惑。未悟淨圓覺亦未具淨覺心者,用這法門就如同在使用共法的「觀」。
禪那,是明數門。有人將它譯為靜慮、思惟修。前者顯然是比較契合圓覺經對禪那的定義。禪那法的特徵是「念念覺」,也就是說您所有念的生滅皆必須知道。念生即知,知即名覺,若知後跟隨妄念去串習、故意某些習氣,那只會增長妄習而無法斷離。用此法時,不必思惟、觀察,只須養成念生即覺的習慣即可。所以,思惟修的名稱反而是比較適合三摩缽提,而不是禪那。
修行扼要及步驟:
・ 總持法(總綰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 頓覺法 (此法不必隨順覺性,圓覺經未明示其法,但下列偈語相近)
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 禪那法
1) 正見 (悟淨圓覺,具淨覺心)
2) 能察知妄生
3) 察知後,不住妄習而依理而行,非理則當下覺 (覺,指無圓覺四病:止作任滅)
4) 反復察知妄生
5) 反復於察知妄生時當下立即覺
6) 反復用功之故,漸養成非理之妄習不生
7) 反復用功之故,漸養成有理之妄習皆也漸不生
8) 如是反復用功,漸養成有理、非理之妄習不生,乃至能到「能所俱遣」的無生法忍及無功用道境界
・ 奢摩他法
1) 正見 (悟淨圓覺,具淨覺心)
2)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
3) 反復令心不生貪欲愛習而寧靜,如此寧靜即符合果地覺
・ 三摩缽提法
1) 正見 (悟淨圓覺,具淨覺心)
2) 起心觀察身不淨,或觀察受是苦,或觀察心無常,或觀察一切法如幻無我
3) 反復觀察,以具淨覺心之故,貪欲愛習就漸不能妨礙,乃至斷惑
若不能理解上述功法,請參閱以下三經(依次序):
圓覺經、占察善惡業報經下卷、楞嚴經
若要了解唯識法相或五法:名、相、分別、正智、如如,可閱以下三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解深密經、密嚴經
**********************************************************
註一
**********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7c
男子。無上妙覺遍諸十方出生如來。與一切法同體平等。於諸修行實無有二。方便隨順其數無量。圓攝所歸循性差別當有三種。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取靜為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知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化。即起諸幻。以除幻者。變化諸幻而開幻眾。由起幻故便能內發大悲輕安。一切菩薩從此起行漸次增進。彼觀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觀皆是幻故幻相永離。是諸菩薩所圓妙行如土長苗。此方便者名三摩缽提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淨相。了知身心皆為罣礙。無知覺明不依諸礙。永得超過礙無礙境。受用世界及與身心。相在塵域。如器中鍠。聲出於外。煩惱涅槃不相留礙。便能內發寂滅輕安妙覺隨順寂滅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眾生壽命皆為浮想。此方便者名為禪那。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21b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靜不起思念靜極便覺。如是初靜從於一身至一世界覺亦如是。善男子。若覺遍滿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眾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復如是。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三摩缽提。先當憶想十方如來十方世界一切菩薩。依種種門漸次修行勤苦三昧廣發大願自熏成種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於禪那先取數門。心中了知生住滅念分齊頭數。如是周遍四威儀中分別念數無不了知。漸次增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猶如目睹所受用物。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是名三觀初首方便。若諸眾生。遍修三種勤行精進即名如來出現于世。若後末世鈍根眾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業障。當勤懺悔常起希望先斷憎愛嫉妒諂曲求勝上心。三種淨觀隨學一事。此觀不得復習彼觀心不放捨漸次求證。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圓覺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
欲行無上道 先當結三期
懺悔無始業 經於三七日
然後正思惟 非彼所聞境
畢竟不可取 奢摩他至靜
三摩正憶持 禪那明數門
是名三淨觀 若能勤修習
**********************************************************
註二
**********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8b
善男子。一切如來圓覺清淨本無修習及修習者。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於未覺幻力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
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薩者名單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唯觀如幻以佛力故。變化世界種種作用。備行菩薩清淨妙行。於陀羅尼不失寂念及諸靜慧。此菩薩者名單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唯滅諸幻不取作用獨斷煩惱。煩惱斷盡便證實相。此菩薩者名單修禪那
若諸菩薩先取至靜。以靜慧心照諸幻者。便於是中起菩薩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靜慧故證至靜性。便斷煩惱永出生死。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寂靜慧復現幻力種種變化度諸眾生。後斷煩惱而入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斷煩惱已後起菩薩清淨妙行度諸眾生。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心斷煩惱後度眾生建立世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齊修三摩缽提及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資發變化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用資寂滅。後起作用變化境界。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隨順而取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境界而取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而作佛事安在寂靜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中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無礙作用。斷煩惱故安住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中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方便作用至靜寂滅二俱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齊修奢摩他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起用資於至靜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缽提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資於寂滅後住清淨無作靜慮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缽提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至靜住於清淨。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作用。於一切境寂用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自性安於靜慮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至靜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變化。而起至靜清明境慧。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圓覺慧圓合一切。於諸性相無離覺性。此菩薩者。名為圓修三種自性清淨隨順。
善男子。是名菩薩二十五輪一切菩薩修行。如是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輪者。當持梵行寂靜思惟求哀懺悔。經三七日。於二十五輪。各安標記。至心求哀。隨手結取。依結開示。便知頓漸。一念疑悔。即不成就。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辯音汝當知 一切諸菩薩
無礙清淨慧 皆依禪定生
所謂奢摩他 三摩提禪那
三法頓漸修 有二十五種
十方諸如來 三世修行者
無不因此法 而得成菩提
唯除頓覺人 并法不隨順
一切諸菩薩 及末世眾生
常當持此輪 隨順勤修習
依佛大悲力 不久證涅槃
**********************************************************
註二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4) T19, p0122b
阿難汝今欲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沈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明相精純一切變現不為煩惱。皆合涅槃清淨妙德。
立志與發願
欲學佛者,首先就是要先瞭解學佛的目的是什麼?目的不同,走的路線也不同。但到阿羅漢果這裡算是共法,基本上只要想斷煩惱,解脫三界輪迴的,皆都要斷除三毒(貪瞋痴)。
若人決定要斷除三毒,這個決定就是立志!立下一個志願。
若真正走學佛之路,那應該具有與佛同等的願力,若只是自利而不打算永世利益眾生,那就是所謂「小乘」。自己今生解脫了,就不再管未來世的眾生能否解脫,因此才被稱為小乘。
若要學佛成佛者,他所立的志就稱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提心),這類人通常都會發菩提誓願。在本網誌上就有諸佛菩薩之菩提誓願文,欲成佛者可以參考如何擬定菩提誓願。
若成佛人未先立度眾之菩提誓願,其亦等同二乘人,以無願之故,成佛即當下入涅槃,不受後有(註一)。
***********************************************************
註一
*********
No. 671 入楞伽經 (卷7) T16, p0555a
大慧。諸菩薩摩訶薩。承己自心三昧佛力。不入三昧樂門。墮涅槃而住。以不滿足如來地故。若彼菩薩住三昧分者。休息度脫一切眾生。斷如來種滅如來家。為示如來不可思議諸境界故。
....(中略)...
大慧。諸菩薩摩訶薩。以見寂靜三昧樂門。憶念本願大慈悲心度諸眾生。知十無盡如實行智。是故不即入於涅槃。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8b
善男子。一切如來圓覺清淨本無修習及修習者。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於未覺幻力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
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薩者名單修奢摩他。
若人決定要斷除三毒,這個決定就是立志!立下一個志願。
若真正走學佛之路,那應該具有與佛同等的願力,若只是自利而不打算永世利益眾生,那就是所謂「小乘」。自己今生解脫了,就不再管未來世的眾生能否解脫,因此才被稱為小乘。
若要學佛成佛者,他所立的志就稱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提心),這類人通常都會發菩提誓願。在本網誌上就有諸佛菩薩之菩提誓願文,欲成佛者可以參考如何擬定菩提誓願。
若成佛人未先立度眾之菩提誓願,其亦等同二乘人,以無願之故,成佛即當下入涅槃,不受後有(註一)。
***********************************************************
註一
*********
No. 671 入楞伽經 (卷7) T16, p0555a
大慧。諸菩薩摩訶薩。承己自心三昧佛力。不入三昧樂門。墮涅槃而住。以不滿足如來地故。若彼菩薩住三昧分者。休息度脫一切眾生。斷如來種滅如來家。為示如來不可思議諸境界故。
....(中略)...
大慧。諸菩薩摩訶薩。以見寂靜三昧樂門。憶念本願大慈悲心度諸眾生。知十無盡如實行智。是故不即入於涅槃。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8b
善男子。一切如來圓覺清淨本無修習及修習者。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於未覺幻力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
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薩者名單修奢摩他。
呼吸與經脈
修行須得定,可以運用大學七證為標準:『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所以第一步是要知止。止不惟是身,也是心。心若不能止,什麼功法再微妙也沒用,何以故?入初禪的前提就是要能「氣住」,鼻孔呼吸還在的話,是入不了初禪。所以打坐時,心要不動,或令呼吸愈來愈悠長而微,而若有若無,而無。
◆ 喘風氣息
(1)風
當剛打坐時,呼吸必然不能至腹,所以氣只能到胸肺,這時呼吸急促,若有風聲,這種狀況稱為「風」。初坐時,大約前20分鐘皆是在此階段,隨著久坐時間會一直縮短。
(2)喘
當打坐至20分鐘之後,會突然感到呼吸不再急促,但仍有滯結不順,此時稱為「喘」。若再久坐氣會愈來愈滑。這個時段大約也是20分鐘。
(3)氣
當打坐至第40分鐘之後,會感到呼吸愈來愈細滑,到最後乃至不怎麼感到在呼吸,只有鼻頭似乎有氣在進出,這種狀況稱為「氣」。若在第40分鐘後不能進入如此現象,那須再令心專一、安住,如此反復練習就能達到,乃至定力到達一坐下幾口呼吸就迅速能進入這狀況。
(4)息
當打坐至「氣」的狀況產生之後,呼吸就逐漸綿密若無,經若干時間若感到鼻孔不再呼吸時,此時全身毛孔就會張開,並且開始進行胎息。這種狀況稱為「息」。能達到這種狀況時,就能進入初禪。
關於風喘氣息的說法,請參考註一。
但在進入上述狀況之前,全身會先產生身觸,一般說有十六觸:動、癢、涼、暖、輕、重、澀、滑、掉、猗、冷、熱、浮、沈、堅、軟...等(參閱因是子靜坐法),不是每一個人都會發生,發生也不是每一個皆會經歷,我個人的經驗就只有熱、涼,大部份都是熱氣。身觸產生一段日期之後,會有一股氣經過會陰穴(屁眼與生殖器中間)衝向脊椎底部(督脈),循脊椎至頭頂之後,再從頭頂循任脈回到丹田。在不斷的打坐期間,另外的六脈(陽蹻脈、陰蹻脈、陽維脈、陰維脈、帶脈、中脈)也會逐一的貫通,其中的中脈通常是最後才打開,當中脈貫通之後就能真正的進入初禪。這個打通奇經八脈的階段,道家有所謂三月築基之說(三個月就能貫通),但有的人打坐數十年也不能貫通,乃至連熱氣也沒有。當氣脈打通之後,徵兆是全身如同嬰兒般的柔軟,如老子所云: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 令氣動方式
氣不動的原因主要是心不靜。若心能靜不論是何坐姿皆能令氣動。氣動的常見特徵是「發熱」,又有「氣上身」之說法。提供以下方式令氣速動的方式:
(1)下腹部挺前
若是盤腿或是正襟危坐時,可以令小腹(肚臍至下陰處)向前挺突(可以反復比較脊椎佝僂時之小腹內縮與前挺時小腹挺突之差異,以調整至最舒服的挺突位置),這樣動作可以令脊椎下部挺直,氣就容易發動。
(2)氣徐呼
若欲有氣感,於呼氣時要徐緩呼出,愈慢愈好,氣成形時就可以感受到下腹部(丹田)發熱。當熱至一定程度,如同水壺已燒開,就會有熱氣衝向壺口一般,熱氣也會衝向會陰穴再至脊椎底部的尾閭,循此督脈管道往頭頂上打通。
(3)動功
雙手平舉(前舉側舉皆可),呼氣時逐漸蹲下,吸氣時逐漸站直。不耐久坐者可以試此法。當用功時,要專一心志在呼吸上,不要胡思亂想,重點是心要專一不旁騖。
*********************************************************
註一
*******
No. 1915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卷1) T46, p0466a
息有四種相。一風二喘三氣四息。前三為不調相。後一為調相。云何為風相。坐時則鼻中息出入覺有聲是風也。云何喘相。坐時息雖無聲而出入結滯不通是喘相也。云何氣相。坐時息雖無聲亦不結滯而出入不細是氣相也。云何息相。不聲不結不麤。出入綿綿若存若亡。資神安隱情抱悅豫。此是息相也。守風則散。守喘則結。守氣則勞。守息即定。坐時有風喘氣三相。是名不調
◆ 喘風氣息
(1)風
當剛打坐時,呼吸必然不能至腹,所以氣只能到胸肺,這時呼吸急促,若有風聲,這種狀況稱為「風」。初坐時,大約前20分鐘皆是在此階段,隨著久坐時間會一直縮短。
(2)喘
當打坐至20分鐘之後,會突然感到呼吸不再急促,但仍有滯結不順,此時稱為「喘」。若再久坐氣會愈來愈滑。這個時段大約也是20分鐘。
(3)氣
當打坐至第40分鐘之後,會感到呼吸愈來愈細滑,到最後乃至不怎麼感到在呼吸,只有鼻頭似乎有氣在進出,這種狀況稱為「氣」。若在第40分鐘後不能進入如此現象,那須再令心專一、安住,如此反復練習就能達到,乃至定力到達一坐下幾口呼吸就迅速能進入這狀況。
(4)息
當打坐至「氣」的狀況產生之後,呼吸就逐漸綿密若無,經若干時間若感到鼻孔不再呼吸時,此時全身毛孔就會張開,並且開始進行胎息。這種狀況稱為「息」。能達到這種狀況時,就能進入初禪。
關於風喘氣息的說法,請參考註一。
但在進入上述狀況之前,全身會先產生身觸,一般說有十六觸:動、癢、涼、暖、輕、重、澀、滑、掉、猗、冷、熱、浮、沈、堅、軟...等(參閱因是子靜坐法),不是每一個人都會發生,發生也不是每一個皆會經歷,我個人的經驗就只有熱、涼,大部份都是熱氣。身觸產生一段日期之後,會有一股氣經過會陰穴(屁眼與生殖器中間)衝向脊椎底部(督脈),循脊椎至頭頂之後,再從頭頂循任脈回到丹田。在不斷的打坐期間,另外的六脈(陽蹻脈、陰蹻脈、陽維脈、陰維脈、帶脈、中脈)也會逐一的貫通,其中的中脈通常是最後才打開,當中脈貫通之後就能真正的進入初禪。這個打通奇經八脈的階段,道家有所謂三月築基之說(三個月就能貫通),但有的人打坐數十年也不能貫通,乃至連熱氣也沒有。當氣脈打通之後,徵兆是全身如同嬰兒般的柔軟,如老子所云: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 令氣動方式
氣不動的原因主要是心不靜。若心能靜不論是何坐姿皆能令氣動。氣動的常見特徵是「發熱」,又有「氣上身」之說法。提供以下方式令氣速動的方式:
(1)下腹部挺前
若是盤腿或是正襟危坐時,可以令小腹(肚臍至下陰處)向前挺突(可以反復比較脊椎佝僂時之小腹內縮與前挺時小腹挺突之差異,以調整至最舒服的挺突位置),這樣動作可以令脊椎下部挺直,氣就容易發動。
(2)氣徐呼
若欲有氣感,於呼氣時要徐緩呼出,愈慢愈好,氣成形時就可以感受到下腹部(丹田)發熱。當熱至一定程度,如同水壺已燒開,就會有熱氣衝向壺口一般,熱氣也會衝向會陰穴再至脊椎底部的尾閭,循此督脈管道往頭頂上打通。
(3)動功
雙手平舉(前舉側舉皆可),呼氣時逐漸蹲下,吸氣時逐漸站直。不耐久坐者可以試此法。當用功時,要專一心志在呼吸上,不要胡思亂想,重點是心要專一不旁騖。
*********************************************************
註一
*******
No. 1915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卷1) T46, p0466a
息有四種相。一風二喘三氣四息。前三為不調相。後一為調相。云何為風相。坐時則鼻中息出入覺有聲是風也。云何喘相。坐時息雖無聲而出入結滯不通是喘相也。云何氣相。坐時息雖無聲亦不結滯而出入不細是氣相也。云何息相。不聲不結不麤。出入綿綿若存若亡。資神安隱情抱悅豫。此是息相也。守風則散。守喘則結。守氣則勞。守息即定。坐時有風喘氣三相。是名不調
知身患
敝人建議行者可以先閱蔣維喬所著《因是子靜坐法》、張玄祥居士所寫「佛門禪修與色身功用行」,及南懷瑾菩薩各類修行書籍(下載 連結),宣化上人語錄,或佛經中談到修行的經典,例如:禪秘要法經、修行道地經、坐禪三昧經等。
以下所說是個人的體驗及建議,以每個人的業障不同之故,僅供參考,勿執全實。行者參考時仍須依照自己的身體狀態修改對治方式之細節,最簡單的陀羅尼(總持法)就是「自覺為善」,這指您認為怎麼坐才舒服應就是最佳方式,但前提是以七支坐法為標準,歪斜太過時要看醫生。
當您閱讀至此,應該已知七支坐法的意思。於打坐時,最好的姿勢應該就是這個坐法,但這個坐法對初修人也是非常有困難,因為會腿痛、酸、麻而坐不住,所以我個人建議可以先使用「正襟危坐」(坐在椅子上,小腿落地不用盤起之外其餘方式比照七支坐法),的方式來先調適心態及身體,等氣動之後,再考慮雙盤,當然,若您不懼腿子關,那我更樂於見您雙盤。
‧腿痛
初修打坐時,雙腿必然會痛。要減輕此痛感,除了氣脈通後能自動令雙腿柔軟之外,或許可以調整盤腿方式來減少痛、酸、麻。盤腿前之判斷方式:若雙腿站立,某一腿受力比較重,這隻腿應該是比較短。在跏趺坐時(單盤或雙盤),比較短的腿應放在受壓較少之處(在上或在下,要視另一隻腿之狀況而定)
‧腿麻
若腿麻時,血脈不通所致,應該起身右繞經行(順時針方向),通常一支香約40~50分鐘要起身經行一次,每次約5~10分鐘,以活絡血脈。若是老參,血脈應該比較不會堵塞而感到酸痛,可以自行調整起身經行時間。
‧脊椎兩側酸痛
打坐時,在氣脈未通之前,除了腿痛酸麻之外,腎後的脊椎兩邊是另一必然會酸痛之處。若左邊痛時,是因為支撐力比較多,所以,身體可以略微右傾,反之亦然,這樣可以減少疼痛。若傾斜角度太大,應該看醫生或請人幫您看脊椎是否有側彎?除了上述方式,可以調換盤腿坐姿,或是調整股後的墊物,或換成正襟危坐的方式。
‧胸悶
胸會悶通常是脊椎未自然挺直,或坐姿不正確而導致,若是此種狀況,且腰不酸痛,可以令脊椎稍為挺直以令氣順。另一種是心不定,所以氣吸不入腹以致產生氣喘、胸悶,這種狀況要在比較大的場地打坐,或是把腰挺直,或是把心安住。再不行,可以反復下座做些擴胸活動後再打坐。
以下所說是個人的體驗及建議,以每個人的業障不同之故,僅供參考,勿執全實。行者參考時仍須依照自己的身體狀態修改對治方式之細節,最簡單的陀羅尼(總持法)就是「自覺為善」,這指您認為怎麼坐才舒服應就是最佳方式,但前提是以七支坐法為標準,歪斜太過時要看醫生。
當您閱讀至此,應該已知七支坐法的意思。於打坐時,最好的姿勢應該就是這個坐法,但這個坐法對初修人也是非常有困難,因為會腿痛、酸、麻而坐不住,所以我個人建議可以先使用「正襟危坐」(坐在椅子上,小腿落地不用盤起之外其餘方式比照七支坐法),的方式來先調適心態及身體,等氣動之後,再考慮雙盤,當然,若您不懼腿子關,那我更樂於見您雙盤。
‧腿痛
初修打坐時,雙腿必然會痛。要減輕此痛感,除了氣脈通後能自動令雙腿柔軟之外,或許可以調整盤腿方式來減少痛、酸、麻。盤腿前之判斷方式:若雙腿站立,某一腿受力比較重,這隻腿應該是比較短。在跏趺坐時(單盤或雙盤),比較短的腿應放在受壓較少之處(在上或在下,要視另一隻腿之狀況而定)
‧腿麻
若腿麻時,血脈不通所致,應該起身右繞經行(順時針方向),通常一支香約40~50分鐘要起身經行一次,每次約5~10分鐘,以活絡血脈。若是老參,血脈應該比較不會堵塞而感到酸痛,可以自行調整起身經行時間。
‧脊椎兩側酸痛
打坐時,在氣脈未通之前,除了腿痛酸麻之外,腎後的脊椎兩邊是另一必然會酸痛之處。若左邊痛時,是因為支撐力比較多,所以,身體可以略微右傾,反之亦然,這樣可以減少疼痛。若傾斜角度太大,應該看醫生或請人幫您看脊椎是否有側彎?除了上述方式,可以調換盤腿坐姿,或是調整股後的墊物,或換成正襟危坐的方式。
‧胸悶
胸會悶通常是脊椎未自然挺直,或坐姿不正確而導致,若是此種狀況,且腰不酸痛,可以令脊椎稍為挺直以令氣順。另一種是心不定,所以氣吸不入腹以致產生氣喘、胸悶,這種狀況要在比較大的場地打坐,或是把腰挺直,或是把心安住。再不行,可以反復下座做些擴胸活動後再打坐。
七支坐法
南懷瑾菩薩靜坐示範實錄:(1)、(2)、(3)、(4)、(5)
以下引南懷瑾菩薩的開示來說明七支坐法:
(南師坐到講台上,示範打坐姿勢)
我們普通所講的打坐是採用這個姿勢,實際上靜坐的這個姿勢有九十多種,很多很多,佛法裡頭採用這個姿勢(雙盤坐),其他的姿勢還很多,你們到禪堂來看看那個五百羅漢的塑像、畫像各種各樣怪姿勢都有,每一個姿勢都可以入定,並不一定要這樣,不過真正要想證道得定,最後還是要這個姿勢,這叫毗盧遮那佛的七支坐法,你們諸位都知道,不過我重複一道。七個要點,七個要點。
第一個腿,兩腿要盤,兩腳是雙盤哦,是雙盤的,應該是雙盤,至於雙盤腳哪個腳在前面,哪個腳在後面都可以換動,名稱不同,那個名稱是人定的,暫時不去管它,這樣是雙盤。這個學名呢,叫做跏趺,你們都看到跏趺坐,這樣雙盤。雙盤做不到,這樣是雙盤的囉,普通叫做單盤,這一腳在下面,這一腳在上面,翻過來也可以,這一腳在下,這一腳在上面也可以,這叫單盤,不過單盤有個要點,當然盤得好腿子熟的人這樣,很緊,不熟嘛,你松一點,放鬆一點。再不熟呢,你就這樣,再架不起來,就這樣架到,不要怕,開始練習,我是自己認為啊,本事也蠻好,我年輕的時候打起坐來,這個腳在下面,這個腳是這裡距離大概只有這樣遠,這還是照樣坐管他呢,壓得痛啊受不了,有一天突然「咚」自己放下去,下不來了,這一坐好幾個鐘頭,想下都下不來,舒服極了,就不肯放了,從此以後慢慢軟了,所以不要怕,你就是下巴對到這裡也可以,有時候吃飯的碗就擺在這裡,好吃嘛,有什麼了不起呢,天下事都是人學會的,不要怕,這是講的盤腳,可是盤腳是非常非常重要,假使兩個腳,我們身體什麼氣脈都容易打得通,真正難通氣脈是雙腿,由腰以下兩個腿,那個氣通了才算通了。往往你覺得有些做過道家功夫,什麼任督二脈,打通奇經八脈通,通的轉河車,轉來轉去,我說老兄啊,那盡轉,轉到那一天為止,你不要轉昏了頭啦,那個氣脈打通不是這個道理啊,什麼轉來轉去,任督二脈打通,那都是沒有通,都是病態,真正的氣脈打通,這個人無病無痛,就沒有身體的感覺了,自己身體完全是空了,那才就叫作通,叫做氣通嘛,你看房間窗子門都打開了,空氣流通了,那個還有什麼東西啊,這裡還有一股風吹過來,嗚……這叫氣通,那不出毛病才怪哩,我這裡……你看我很有功夫,那一定是毛病,這個道理很簡單嘛,所以雙腳是非常重要,可是有些人啊,一學就會,像我就學得很辛苦,開始膝蓋頭跟下巴兩個兩兄弟連在一起的,我平常還練東西都沒有問題啊,就是打起坐來就沒有辦法,後來我才發現自己,這裡骨節有了問題,年輕打拳啊,這樣亂搞,以為自己本事大,那個骨節就錯位了,一直幾十年以後,自己靠打坐,慢慢把它糾正來的,你看你們在座的人沒有一個身體端正的,我給你們看啊,你們身體不是這樣,都有一點問題,所以你要學佛,為什麼真正塑的佛像是那麼莊嚴的,那個是真正生命,這個身體的價值,是絕對健康的,這個要注意,你看我們這位兄弟,我請我的大哥上來(南師拿上來一個白骨架模型),你看這位兄弟,這個背脊骨是這樣的,當然的嘛,那是一定的,這裡都是肉嘛,這個身體是一定的,你反這個道理要研究好,當然這個模型做得有點歪歪的,非常重要,那麼等一下再介紹。這個雙腿,兩個腿跏趺,就是盤腿起來,單盤也可以,至於單盤你要講名稱花樣多得很,我認為像密宗什麼佛法都地花樣,人定的。右腳在下,左腳在上單盤,叫如意坐。翻過來,左腳在下,右腳在上,金剛坐。雙盤的話,右腳在內左腳在外,如意加兩個字,吉祥坐。如果是說左腳在內右腳在外,降魔坐。金剛就降魔,如意就吉祥,愛怎麼說怎麼說吧,反正兩個腿同雞腿一樣搬來搬去,你愛怎麼啃就怎麼啃去吧,可是要守規矩哦,不能亂來。兩個腿關於生命的重要,你看所有年紀大了,走不動路,都是腿出問題,你不要輕視兩個腿噢。所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兩個腿這個好朋友耶,要好好不要虐待它,這是盤腳,第一個重要。那麼盤腳坐好呢,自己要知道我們這個這裡看不出來,我們自己摸一摸,屁股後面兩個骨頭對不對,就是他老哥的這個地方,男女都一樣,要把它翹出一點,擺好,就端正了,不要貪圖,悠哉遊哉,彎起來,那就不行啦,初步慢慢地練習,但是腰以下到腳,如果你氣脈走通了,將來修持練好了,好好保養自己嘛,多活幾年沒有問題啦,如果兩腿搞不好,那就這個腿會跟我們彆扭,它就快一點跑路,就走掉了,所以第一個姿勢,跏趺坐。
第二個姿勢,照我們佛的傳下來的方法,背脊骨豎挺,所以有些人拚命……有些修密宗的打坐,一看又不對了,我說你們幹什麼在那裡,這個手結個手印,三角印結起來,三角印代表火,然後挺著胸。我說你在打拳練功夫啊,這是學禪學定啊,心境寧靜忘記了身體,無病無痛,你結果搞得練功夫一樣,學少林拳一樣的,這個什麼話呢,可是有些密宗,那各種怪樣多了。有些人打坐坐在那裡背脊骨,你看很舒服,你看這個姿勢如果坐久了,身如彎弓啊,就完了,都不對的。所以背脊骨你看是這樣,我們這個人體的背脊骨不是直的哦,是有弧形的哦,是這個樣子哦,圓弧形的,這個身體的這個生命,背脊骨,同地球物理一樣,這個宇宙間的一切東西就是圓周的哦,這個另外的科學囉,世界上沒有直線的東西,因為這個宇宙都是圓的,所謂人認為直線是把這個圓的這個線條切斷了,好像直線沒有真的直線,你看現在你們都懂了,人到了太空去了,太空的東西,一個人就飛起來了,因為地心上沒有吸力了,所以太空上飛,你丟一個東西,這裡丟出去轉一個圈還是回到這裡,它是圓形,宇宙是圓的,這個,我們的老祖宗幾千年知道,佛也知道,可是凡夫不知道,現在科學家慢慢懂得了,所以這個身體,這個骨節是有點圓周形,可是你外表上看是直,你要打坐,坐得好,真正直起來,你們看我啊,我不過同他一樣,他是老哥,我是老弟,你看看這樣才是直的,可是這樣是如何呢,在我自己的感覺是向後面倒的,所以你們坐起來覺得很直是向前面彎的,已經錯了,所以真正的直起來是向後面的,自然的,等到它氣通了,自然而然就是那麼直向後面倒的,可是你說,後面,前面這個是直的,大家坐起來是這個樣子,所以打太極拳的含胸拔背,太極拳的含胸拔背,這個含胸不是這樣含,這個樣子的,兩個肩膀骨節開叫含胸,自然胸就含了,背脊就充滿了。現在大家學的,學太極拳含胸拔背彎的,然後氣沉丹田,前面抱一個西瓜,這兩個手像螳螂一樣,就在那裡混水摸魚,摸它一陣,就叫做太極,同我們當年學的太極都不同,所以大家注意這個身體,第二所以身體背脊要豎,當然不要拚命挺,不過我告訴你經驗,像我,當年十幾歲就開始,十二歲起就開始學這一套,其實啊,我身體也不好,坐起來是彎的,你不要看到我現在還挺的那麼直,我當年十幾歲是這樣彎的,眼睛也有點近視,對不起,但是我就不服氣,眼睛不讓它近視,當然下了很大的功夫,身體就要你挺直,就是會挺直起來,這個兩句話中間的經過就很多了,可是我的重點告訴你,你身體天生媽媽生你的身體實在不大好呢,你不要聽了說,背脊骨一定直,硬挺啊,挺出毛病來,你只好讓它聽其自然彎,當然找一個骨科的醫生會調整骨頭把你調整好了,身體為什麼彎,一定是,這個背上二十四節的骨頭,這個腰椎啊,胸椎啊、頸椎啊,一定那幾節有了問題,慢慢調整好就行了,不然你只好等到功夫到了有一天會這樣哦,你身體是彎的坐,你真用功用好了以後,這個我要借用道家一句話了,先天一炁從虛無中來,這句道家的話真高明了,他是經驗之談,什麼叫先天一炁呢?虛無,你念頭完全空清淨到極點了,給你們抄完了,我講,不然,你們沒有這樣大的本事,眼睛看本子,看黑板,還要看我的表演就來不及,怎麼叫先天一炁呢?先天是代號,拿現在的話,這一股生命的功能它自然來的,你如果坐得好了,真到了那個境界,我告訴你了,我的經驗告訴你怎麼來啊,(南師動作示意身體突然挺直),好了,自己就直了,那你叫彎都不可能,你想自己還是彎一下吧,不可能,你真到念頭空了,功夫到了以後,你本來這個樣子,它「咚」一下,不是我要它的哦,它的那個生命的身體的自己的功能就撐起來了,不過這沒有什麼了不起哦,你們到這一步認為那個南老頭講的,這一下我有功夫了那算什麼,那不過身體調整好而已啊,姿勢擺正啊,所以這是第二個要點,還很多,所以尤其希望老同學們經常出去教人的,這一手不研究好,不要隨便去教人啊,誤盡天下蒼生,下十九層的地下室去啦,現在是十八層,時代不同了加了一層半,所以,小心一點,地獄多加一層半了,這個肩膀,
第三是肩膀的要點了,這個肩膀啊,要平肩,你看我們,一般的生活習慣,尤其讀書人,或者在辦公室久了的,尤其你們,喜歡這樣,這兩個骨頭向前面彎過來,把這個地方向前面,這是硬的,扳不動(指模型)。喜歡窩過來,這們一來使這個肺部,受了壓迫,肺部不好,所以肩膀是平,稍稍向後拉,這是正常的姿勢,等於這位老兄的這個肩膀,這個樣子,這個肺部的這些骨節窗子一樣的打開了,你看肩膀假使向前面一彎、一窩到,辦公室一坐,前面這個窗子,肺部的外面的這個架子,這兩邊是這樣哦,張開了,就關攏來了,不健康了,你身體慢慢就……所以你們條打坐的時候更要注意了,肩膀放平,不是向後面拉,也不是向前面窩起來,平,正,非常重要,你看看,這個裡頭是肺,心肝脾肺都在這裡頭,所以這個呢,平正,並不要挺胸,他自然是平了,這是第三個要點,要注意的,這個,講了三個了,
第四個手,普通所謂結定印,大三昧印,那麼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兩個大拇指對著,那麼道家後來相傳,譬如外面的一貫道啊,什麼的,不用這個手印,這個樣子,叫捏太極圖,也可以,這個手印手的花樣啊,有好幾百個,密宗的手印什麼……好多,譬如說,以前我們唱京戲的梅蘭芳的手勢叫蘭花印,實際上梅蘭芳學的是密宗的「亥母菩薩」那個手印,這是一個手印,手印你不要看是個花樣哦,不是不是啞吧的手語哦,手印是代表身體裡頭氣脈的變化,那麼本來要這樣,結果有些在日本學來的,有些西藏學的,把這個手印一定要放在肚臍下一寸三分,端得緊緊的,貼得牢牢的,在那裡打坐又去練功夫了,一天到晚就顧慮這個手,那個心注意力,都在這個手上,那幹什麼的,尤其你們要出去教人的注意哦,手和腳,每一個人不同,手有長短,有人手短,有人手長,假使這個人上身矮,兩手很長,你叫他這樣要命了,很難過,有人上身長,兩手短,你叫他兩個兜攏來結手印結不到的,你就教他這樣,此所以啊,求學問修道要明師,不是出名那個名,明白的明,搞不清楚,老老實實的守一個規矩,拿一個冬瓜,獅子印,印天下人,都蓋了這個印,就糟了,不是這樣一回事,這個手勢要結定印的,而且,手印有各種方法,譬如說,你看這個手印,這樣也是一種手印,這是天台山國清寺的佛像是這樣,佛的說法印,怎麼叫說法印,等於我們說話,你們要怎麼樣,就是這樣嘛,佛也是個人,佛是人做的,阿彌陀佛的接引印,站在那裡接引就拉你一把嘛,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你愛做什麼手印就做什麼手印,你就懂了吧,這個不要自己上自己的當,不過有規矩的哦,不是亂來的。手結定印這個曉得了,好像四個啦。
第五個這個頭,這個頭你看看這位老兄,最難了,這頭擺正是非常難,你看我們這個身體,頸椎這裡上來,這個骨頭軟軟地,只有一點點,上面那麼重的一個東西,就是小小的,幾節骨節撐住的,你要使它不左歪不右歪,正正的擺在那裡就很難,差不多,人的生命很多問題都出在這兒,剛才講兩個腿重要,這一部分也更重要,所以我們老了,雞皮鶴髮,有些人老了,你看他還不老,但是有一個地方你沒有辦法,脖子這裡,一看就老了,這裡沒有辦法的,可是你真修道作功夫,同樣有辦法,這裡的氣脈問題了,你看老了這裡翹起來,這個地方皮就這麼掛著了,等於你們沒有吃素以前,老母雞的那個脖子,一定看過吧,吃過吧,就是這樣來了,這個地方瞞不過的,年齡什麼逃不過這裡,但是真的氣脈打通了,一直到一百多歲,他這個地方還是同年輕人一樣飽滿,這個一看,這個人是修道作功夫有功夫的,你不然看到他還是這個樣子,說他是奇經八脈打通任督都通了,已經三百歲,那我看來,請邊上坐去吧,那絕對不是,所以這裡的重要,那麼這個就甲狀腺,這個胸腺,這一帶那個慢慢講,所以這個頭,後腦向後面一點,頭是擺正的,照它的這個姿勢,這個骨節你搞清楚,擺正的,你看,這個後腦向後面,不是你們坐起來這個樣子,鉤起來不行,可是後腦擺正,這個下顎這裡,要平進去了要收,你們大家自己摸摸看,拿個手摸自己兩邊這兩條脈管,都在跳動,有沒有,兩邊自己一摸就知道了嘛,有沒有,沒有啊,沒有,趕快到外面找,掉到山門外去了,對不對,這兩條是動脈管,這兩條動脈管等於油管嘛,他兩條動脈,你腦筋用,發脾氣,用腦筋的時候,這兩條管就粗起來了,因為腦裡需要血液幫助,就都向這裡供給這個地方,這兩條火車道啊,就忙得不得了,所以您打坐的時候頭擺正,下顎一收,不是這樣低頭,一收好就慢慢把這兩條的動脈壓住一下,使它慢慢習慣了,血液也慢慢流動氣血慢慢地靜下來,所以,畫家畫的老和尚是這個樣子,再不然就這個樣子,都不對了,正統的是這樣端容正坐,這是第五個要點了。
第六個要點呢,舌頭,佛告訴我們,舌抵上顎,舌頭,嘴巴閉到了,舌頭是輕輕向上面翹的,上顎在哪裡,不是上面牙齒的根根,上面牙齒根根靠裡面去一點,這裡,我們這裡很多醫生都學過針灸的,這裡有個穴道,可以針扎進去、打進去,你自己去摸摸也知道這個地方,這個上面蓋蓋裡頭有個坑,舌頭常常這樣,舌抵上顎,這是第六個。
第七個麻煩了,這個眼睛怎麼弄,我們最討厭就是這一對眼睛,你們讀過「寒山大師」的詩沒有?面有雙惡鳥,胸有三毒蛇。他說我們這個人啊,臉上有兩個最壞的鳥,飛鳥的鳥,面有雙惡鳥,胸 有三毒蛇。雙惡鳥是什麼,就是兩個眼睛,東看西看給你出問題都是這裡來,引誘我們,心裡頭三毒蛇,就是「貪瞋痴」。這個三毒蛇,三條毒蛇,害死我們,就是這個東西,這是寒山的詩。所以眼睛呢,我們看到啊,這個眼睛,照佛法的傳統規定,眼睛是半開半閉,道家的書上用這個方法呢,定了一個很好的名稱,叫「垂簾」,窗簾子一樣,掛一半,掛三分之二,還不止一半,下面有一點亮光,上面遮到三分之二叫垂簾,垂簾意思就是眼睛半開半閉的,小乘的學羅漢道的眼睛這樣,差不多同這個位置一步、二步、三步,眼睛視線只到這樣,大乘的菩薩道,一步、二步、三步、四步、五步,眼睛這樣,不是在看,也不是全閉,眼睛張到而沒有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見若不見,是眼睛,但是我始終主張現代人不要用這個方法,你打坐時眼睛閉到,因為現在人啊,從小到老用的眼睛已經是一塌糊塗了,現在未來的世界,尤其我們中國的教育之下,我看每一個人都會帶眼鏡,太可怕了,這個眼睛已經毀壞的差不多了,所以你儘量給它關起來休養休養再說吧,把這個眼,但是閉到不是睡覺哦,閉到等於沒有眼睛拿掉了,不要真的去挖掉,那有罪過的啊,等於自己忘掉這個眼,等到你功夫到了的時候,我告訴你,那個眼睛奇怪了,你假使在閉眼打坐功夫到了以後,他眼睛自然瞇瞇的張開了,你要想關還關不住呢,他又不是看,氣就自然到那裡了,
那麼,這個七個姿勢都知道了,(還)有幾個要點注意,
打坐的時候,不要面帶死相,不要掛一個討債的面孔。你看,有些人打起坐來在那裡,不得了的啊,很危險,你不要看這麼一個姿勢,你的腦神經啊,永遠不會清淨,人家「喜笑顔開」,一個爽朗的人都展開的啦,所以學佛是四個字,慈悲喜捨,你內心如果沒有作到假裝嘛,外在笑咪咪地,好像很慈悲,也很喜,捨不捨管你的,誰知道你肯捨不肯捨啊,那千萬不要,你看很多人,學道學佛的,尤其我在美國的時候,一個美國人問我,你們中國人會不會笑啊,給他問得很難過,中國人是不大會笑,後來我答覆他,這是我們教育文化教育背景跟你們不同,外國人像美國人小孩子在街上走路,隨便哪 個認得不認得,哈囉,你曉得他笑了沒有,哈囉,哈囉的,我們這哈囉,How are you?嘿,然後眼睛看這邊手,嘿,好啊,這叫一下,這個外國傳統文化,中國人一個孩子出去,哈囉,這個媽媽,神經啊,人都不認識,你叫個什麼啊,還揪他耳朵,你看,所以這個教育完全,中國人看到人啊,死相的,都是銀行一副討債的面孔,學佛可不要這樣啊,慈悲喜捨,尤其你們出家人,所以叢林下山門外,第一個佛像就是大肚彌勒佛,哈哈一笑,你看到人,阿彌陀佛,一笑,誰都覺得,這位師父還不錯。你看到人都這個樣子,那多討厭啊,七個姿勢外表的都曉得了,臉帶笑容,所以我們在台灣,在首愚法師那個十方禪林,我就定了穿衣鏡子好幾個,擺在禪堂裡,你自己對著鏡子看吧,看你那個死相要不要得,免得我管你,然後打打坐一看,不對了,自己改過來,慢慢練習,改了,改了你的頭腦,人生難得一笑,這個一笑啊,頭腦神經整個放鬆了,真的,頭腦就放鬆了,那個不笑,笑是多種不要錢的多種維他命,多吃補身體的,多笑身體就健康,不要死相,那個樣子。
還有一定要坐墊,有些人認為自己有功夫,腿到家了,打坐屁股這裡不墊,你曉得,我們背脊骨到這裡自己摸摸,尾閭骨最後一節,兩邊就是大腿這裡兩陀肉,這個中間有個三角架空的,你不墊一下,這個人坐起來,這個背脊骨要支持這個身體啊,白花力氣在那裡,不好用功了嘛,而且影響這個腦不能放鬆了,所以一定功夫最好,後面還是薄薄一墊,有些人說這個傳統不能墊的,那根本不懂科學,也不懂佛法。所以功夫好一點嘛,你先,我告訴你,腿不熟墊高一點,腿如果那麼高,你墊他個七八寸,等它腿熟一點,你放矮一點,腿完全完全很熟了,好的老師、出家人,手裡掛的那個拜具,那個一疊,薄薄一層就夠了,所以一定要墊,這是科學的道理,這個外形都講了,今天晚上開始,明天起大家就要上架子囉,然後我們還有些老同學都排隊在這裡要整人的哦,都看你坐得不好就來囉,不會打啦,過去地真打香板打棒啊,日本的禪堂真拿板子打,還有些人學禪的跑去,師父啊趕快打我幾香板啊,消消業啊,我才不要你打板消業呢,他自己都消不了,還打你幾板,還能夠消業,哪有這回事,不要胡扯一頓,那個日本也搞成個樣,有些人學日本禪的,打坐,坐不好,一下心裡煩惱,跑到師父跪到,師父啊,師父拿起香板,啪啪,真打,不成話。這個香板,(這一段講了香板的來歷)過去禪宗叢林裡頭沒有的,這是清朝以後才有,誰發明的,雍正皇帝。雍正皇帝是在家禪師哦,所以大家寫歷史研究雍正滿清歷史的,我看了,統統笑話,你不懂禪宗,你不懂雍正,你也不懂他的政治思想,而且雍正禪師他是皇帝哦,可是他的和尚徒弟好幾個,所以小說上亂寫,說雍正這個有些什麼特務工作派出去的,那是什麼,那是他出家的徒弟,在杭州淨慈寺那些出家方丈都是他徒弟,所以你在故宮裡頭,卷子現在就慢慢發現了,有個和尚上奏摺給雍正皇帝,這個問皇帝,您好,問候他,雍正在上面批,老徒弟,我好,朕好,你也好。人家現在人研究,雍正皇帝真幽默,還跟這個和尚來開玩笑,不知道那個和尚真是他徒弟,他在宮廷裡頭打七,主持的,這個時候,他擺下了皇帝的身份,所以他的徒弟有和尚,然後這些有成功的都派到外面,這些和尚道士在外面沒有事嘛,看到風吹草動啊,哪個人多放一個屁啊,哪個人多吐一口口水啊,都給他寫報告來了,所以他都知道,也不是真的特務,現在你到故宮的北京的那個檔案裡頭,我們劉老師回來告訴我看到那,雍正真的這樣批啊,親筆批啊,和尚給他的奏摺問好,朕好,你問我好,我好,老徒弟你也好,人家以為他開玩笑,真的。這個是他當年打七的時候主持,一個和尚參禪沒有開悟,雍正希望他那個太愛他了,希望這個和尚馬上開悟得道,然後看看這樣用功也不上路,雍正給他一口劍,告訴你,七天以內你要給我開悟,不開悟,自殺,再不然我拿這個劍殺了你,這個和尚就逼到,這比釋迦牟尼佛厲害,釋迦牟尼佛自動的,這個和尚給雍正給皇帝拿把寶劍,給他逼到你不成道,打坐坐不好,不開悟,你就死吧,結果他真的給他一逼,逼開悟了,所以後來留下呢,把它做成了劍形叫香板,這樣來的,不是真去打人的。我們和尚頭上燒的戒疤,也是他老兄老先生幹的事,因為大家都反滿清嘛,反對滿清嘛,反對滿清的啊,現在的大家偷跑出國去了,那時只好偷跑去當和尚了,當了和尚了也在反清啊。他的辦法好得很,把天下犯人大赦出來出家去,都給你們混在一起,然後怎麼辦呢?當了和尚一樣可以造反呢,他根據藥師經以身供養佛,身體上最重要的是頭頂骨,頭頂骨燒九個洞,這一下好了,二十年、三十年長不出頭髮來,不要辦護照身份證,這就是他的護照身份證,你看老子造反,到哪裡我都把你認出,就糾舉出來,是這樣來的。為什麼講起歷史來了,亂七八糟的這個人,講這些干什麼,講打坐。現在外形講了,那麼超過時間了吧,休息啊,那再上台很麻煩,好十分鐘,他老兄給我十分鐘,再交待十分鐘,然後你們出家的,我聽說你們裡頭還有學武功的,練拳的,都蠻好,這一套我都玩過的,本人數十年不玩這一套了,不過你們真要作作運動,我看你們,教你簡單的幾個運動,我練不好了,幾十年我不練,我現在也不肯運動,不運動自然有運動,那個是另外一回事,自己坐得好,內在自己會調整好的,
現在教你們作運動的,就這一點點分開來啊,就在這位子上就可以做了運動,我講運動用現在的話講,在古代啊,有別的,過去人家不肯傳的,現在這個時代什麼都能,第一個頭部的運動,這是我新的名字給你們,都不講老古話了,你打坐坐起來,轉圈子啊,拿頭,這個地方撐出去,一,畫圈,嘴巴閉到,二,身體不要動,局部的一部分,一個姿勢管頭,三,然後倒轉來,一,也在畫圈,二,三,舒服一點吧,好,再來,然後,一,一圈,二,兩圈,三,你自己曉得要按自己的弧度,調整了,再轉過來也是,一樣的,我簡單的,他給我十分鐘,所以簡單講給你們,自己回去體會,然後,頭部運動了這個頸子,腦部運動不到,腦部怎麼運動,叩齒,叩他個三十六下,碰……永遠叩齒,叩了……叩一輩子,叩得好,牙齒將來老了都蠻好的,叩齒,這個運動了腦了,然後坐在這裡,對於眼睛的運動,眼睛在裡頭左轉,看這邊頭不動,這樣子,右轉向這邊轉,頭不要動哦,左右,左右,這樣眼睛,然後在裡頭轉圈子,眼球這個眼睛在裡頭轉圈子,頭都不准動,順轉,倒轉,這個轉了,這個行了,我身上怎麼那麼那麼多法寶,不是,帶的東西太多了,不好辦。然後肩膀,你看就是,坐在禪堂的這個位子上就行了,所以會打拳的人,會打少林拳、會打太極拳,就是四塊磚頭,就是一套太極拳打完了,你們要不要看,要看一個人交一百萬,我打給你看,那道理你都懂了嘛,一套太極拳四塊磚頭,就是這樣大就打完了,所以你作運動打坐了,在禪堂就作運動了,急不來的,現在頭搞完了,眼睛也完了,肩膀了,你看,劃圈子一,身體不要動哦,一,三,倒轉來一,二,三,不是舒服了嘛,對不對,然後來,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兩個再來,(單肩聳動)一二三四五六(雙肩聳動),一邊三下,就是說這個向這一邊,這個向這一邊,兩個相反(左右肩一個向前轉一個向後轉),一二三四,連後面的骨節之間,慢慢去練,這都會了,然後這一節了,一 二,這裡不要動(兩手側平舉,手肘不動,小臂畫圈),一二三,這裡不要動嘛,你就是運動這一節嘛,不然拿個釘子把它釘在虛空中,這樣打開,這一節,一二三,就完了,然後這一節,一二三,如果肩膀痛啊,什麼……然後把兩手一撐開,撐開幹什麼,你們學過八段錦的,就坐著了做八段錦也可以,我告訴你秘密就是坐著了,你不用八段錦,你要使身體不痠痛呢,坐著了翹指頭,把這個指頭,你們大家撐開試試看,指頭指尖儘量向裡面翹,自己強迫自己,肩膀鬆開,翹得你難受得不得了,對不對?
撐開幹什麼?你們學過八段錦的就坐著做八段錦也可以。我告訴你秘密,就是坐著了,你不用八段錦,你要(怎麼)使身體不痠痛呢?坐著了翹指頭,把這個指頭你們大家撐開試試看,指頭指尖儘量向裡面翹。自己強迫自己,肩膀鬆開,翹得你難受得不得了,對不對?指尖向裡頭啊,一直翹過來,指尖向裡面翹,翹得受不了的時候,身體不動,指尖向前面撐開,好像把什麼都拉開了。然後再翹,指尖一點不要用力的。你這麼練不到幾下,你身體什麼都改正好了。(整個動作如下:盤坐時,左右平伸雙臂,雙手呈掌形豎起,向裡翹指頭,肩膀鬆開,指尖儘量向裡翹,翹到受不了的時候,指尖向前面撐開,然後再翹)這些東西都是古代師父們不肯教的哦,在密宗裡頭認為是啊,我的媽啊,你要是想學到這些學密宗啊,你嗑了十萬個大頭,還要跟到他二十年再慢慢給你教一點。不像我啊,把這些都公開的隨便撒出去,因為我不在乎這一套。這個膀子這裡完了。(該)這個身體了,這樣啊,向前面,儘量的出去。兩個腿不動哦,儘量地沉下去。眼睛向前面看,頭翹起來仰起來,儘量仰起來。我還是小心一點,數十年不練,一下栽下去了,你們明天就沒的戲看了。前、後、前、後六下。(整個動作如下:雙腿盤坐不動,兩手放在大腿根,身體儘量向下沉、向前趴,眼睛向前看頭翹起來,然後身體再起來。這個動作做6次)因為他們沒有給我佈置好,我叫他好幾天就告訴他來個四方桌子,在這裡准備他都是……然後身體呢,手是這樣撐住的,肩膀端起來繞圈子,身體一二三這樣繞圈子,因為這個場地不對我只好坐著,我現在沒有工夫跌下來我還是會死的。(整個動作如下:掌心朝上,雙手撐在大腿根部,肩膀端起來,身體右前左後繞圈子)。這個都完了,然後一個東西就難了,手結吉祥天女手印(大拇指壓住中指和無名指,食指和小指向前伸),也是亥母的手印,在西藏密宗是很嚴重的,拿我們中國人來講蘭花手印,你看,尤其女性戴一個鑽戒一弄很漂亮的,金光閃閃的。這個手印翻過來(手心朝上)放這裡(大腿根左右),(胳膊伸直撐起肩膀),把這快骨節(肘關節)要直起來,肩膀要端起來,否則沒有用,要撐住這個骨節(肘),(對服務人員)你不要管老和尚了,你去管那些人,你們大家好幾個,我叫你宣佈那幾個,你名單這些都跑哪裡去了,你們不服務,服務一點做一點功德啊,幫忙別人啊,阿彌陀佛。這個手這樣撐起來然後,要閉到氣哦,這個呼吸要停止哦(同時左臂朝左平舉,右小臂向左平舉,右手放在胸前左肩膀的下面,然後雙手同時順時針繞身體旋轉,直到左手撞擊胸部--右肩肩部鎖骨稍下面,左手撞擊時手背朝著外面,同時右手向後以手背撞擊後腰部。然後反向逆時針扭轉,右手撞擊胸部,左手撞擊後腰部。整個動作是一種雙手臂繞身體的旋轉動作,身體基本保持原位,只是雙手臂在轉),後面這個手背打到這裡(後腰),前面的手臂拍到這裡(肩部鎖骨稍下面),要閉氣哦,一邊做三下,打完了,然後恢復轉來(回覆開始時雙手放在大腿根上),恢復轉來呼吸一口氣,馬上又閉到氣,(然後做如下動作:雙臂彎曲,高舉大臂,高聳雙肩,雙手舉到胸前,手心朝下,左手在左肩下,右手在右肩下,然後兩個胳膊快速向下,使兩大臂夾住身體,同時兩小臂向前伸,手心朝上。然後兩個胳膊快速向上翻,使姿勢恢復到上一個姿勢。如此反覆3次後,把手放如前在大腿)再呼出去。上身已經運動做好了。然後嘛,本來中間還有些都把它裁掉。然後在這裡還是這個手印(吉祥天女手印),一拍蹬開,這個腳這樣打出去,一二三(三次),轉過來這一邊同樣地一二三。然後兩腳收回,雙腳一盤,對了,運動這個的時候不要坐墊了,剛才忘記了講,補充一句(整個姿勢如下:去掉座墊,雙手結吉祥天女手印,雙手胸前交叉,然後雙手分開,身體向右傾,雙腿彎曲,雙手靠在胸前,以右臂右腿接觸地面支撐身體,然後左腿向外側蹬直,腳不用伸直,同時左手也向上伸出與腿保持平行,但手印一直未散。然後腿和手收回,再蹬。共做3次。轉過來另一邊同樣)。然後都做完了,呼吸閉氣,自己跳起來(兩腳收回盤腿,不要座墊,閉氣,雙手撐起身體使雙腿離開地面5~10釐米,然後鬆開,使身體自由落下。做3次或6次或9次)那麼這樣也做三次、六次、九次。自己把整個的身體離開,跳起來,下來。然後放鬆,功德圓滿。都記住哦,這個就是叫密宗拳的濃縮的一部分,其實古代有,是達摩祖師的洗髓工夫的一種。今天就浪費一天,做預備課用的。明天再開始。
請上坐收腿,姑且靜坐一堂試試看。現在沒有說參話頭啊作什麼啊都沒有講,大家先把七支坐法先練習。靜坐就是靜,靜就是靜。想一個辦法守竅,或者參話頭做什麼功夫,任何一個辦法加進去已經不靜了,這是個大原則。靜就是靜。試個一二十分鐘試試看。姿勢沒有坐好的,自然會有同學們來幫忙你,到你前面會告訴你…… (三聲引磬後)在禪堂裡坐久了,到此時此刻世界上最可愛的是什麼?是引磬的聲音。一聽我的媽,總算下來了。此時,這個聲音是最親切最可愛的。剛才我們大家試著靜坐,只有三十分鐘。在我的經驗,我在二十分鐘就想給你們打最親愛的聲音。但是我們這位老同學(手指旁邊一位法師)一直給我搖手,慢一點慢一點,我跟他討價還價好幾次,二十八分鐘我又想敲了,還有兩分鐘,是他對你們特別優待。希望你們趕快成道的意思。世界上腿是自己的,坐著本來很舒服,平常如果叫你多勞動還巴不得有人給你這樣一坐,等到你真正要你腿盤起坐著了,反是不願意了,很痛苦。你看,我們人生的矛盾,腿是自己的,本來想靜下來,等到自己兩個腿盤起來,靜不下來了,而且下意識反抗,還討厭。那你去跑步吧,去忙去吧,在外面真正忙啊又不甘願。人就是這樣,一輩子都在矛盾裡頭過日子。這個是靜坐的姿勢,還不叫做禪定。真正的禪定,大原則講四個字,行住坐臥。走路的時候也在靜。住,古代的站在那裡。坐,坐就很多了,包括剛才打坐、端容正坐。我們中國的儒家孔孟之道的人不盤腿,就在椅子上端容正坐,目不斜視,也是一種姿態。臥,睡倒也是一種姿態。你說坐不住給你睡好不好,你們諸位可惜了,自己看不見沒有去研究,一個人睡在床上,不會到一個鐘頭都不動的,睡不到半個鐘頭這裡動兩下,蹬兩下,都在動。假使睡到完全不動,定了。所以,我在鄉下當年,我的父親當年告訴我,有個出家的和尚,他詩作的好。後來我就偷偷抄了一首詩,我還很小給我父親看。父親說你也會做詩啊,我說會啊。你抄那個和尚本子上來的,就一下給他抓住了,揭穿了。他就講,一個大字不認識,出家了。出家也不唸經也不打坐,就拜佛。天天拜了兩三年,不拜了。跑去睡覺了。這睡覺是右脅而臥(左手擺在左髖骨下大腿根位置,右手貼右側面頰枕於枕頭上),一睡睡了三年,三年一個姿勢沒有動過。他那個師弟啊跑來找師父說,有個師兄死掉了。你不要管你不要管,不要亂講,你倒一杯水放在他屁股上看,你過三天去看看。過了三天那杯水一點也沒漏出,可見沒有動搖過,這是身定。後來他這樣睡了三年起來就會作詩,沒有讀過書的,詩、文什麼都會。所以生命的自性裡頭一切智慧都具備,所以六祖開悟了以後,「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真正開悟了,你自性裡頭具備了一切,充滿一切。譬如大家讀書,好像老師、學校給你的學問,沒有啊!老師、學校不過幫你把你家裡那個腦子裡頭心裡頭那個倉庫打開了,你真的學問是你自己裡頭本有具備的啊。所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注意啊,你們都看<<六祖壇經>>,我講了幾十年這幾句話,五句話,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不假修證,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你們都看過<<六祖壇經>>對不對?拜託啊,答覆一下,都看過吧?看過哦。好,我也幾十年給大家講,最近一個月,我才發現嚴重。何期兩個字怎解釋啊?哪位同學代表答覆一下。我還在一個多月前才發現,有個同學講何期--不曉得哪個時期啊?我說這樣啊,你全錯了,那是唐代的土話,何期是哪裡知道!不是哪一個時期。你看,這就是讀書,中國文字。何期自性--哪裡知道,閩南話(那唉栽樣),不知道自己的本性什麼都具備的有。所以你真打開了,靜到極點,智慧之門一打開了以後,我告訴你,你看我那些老同學老朋友都在這裡,你們大家都恭維我,他學問好,記性好,書讀得多,我常常告訴大家,世界上是我最懶惰最不肯看書的,是真的哦。你們比我用功的多。這個差別在哪裡?這個地方就是個話頭,你參進去了。所以你打開了這個門,自性本自具足了,本自有的。你強求來的東西都是假的。現在我們試驗靜坐一下。為什麼要靜呢?剛才上午我還有個老朋友出一個題目考我的,禪,你趕快報告出來。禪,是梵文的翻音。梵文原來叫禪那,禪那的意思是寂靜,很靜,寂滅的寂。那麼中國怎麼樣?佛法進入中國怎麼變成「禪定」呢?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思想到了中國以後,與中國本土固有文化儒家、道家思想混合了。我們孔子的得意弟子,得法的弟子叫曾子--曾參,曾參著了一本書叫< <大學>>,<<大學>>是大人之學。到了十八歲,中國的古代的傳統文化,周朝開始六歲入小學,先要開始認字學作人。學掃地,洗碗拉,這個什麼勞動的動作學會,所謂學灑掃應對,清潔衛生、做人做事。認識字這是六歲。十八歲入大學,長大了,學做人。所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三句話我暫時不解釋,那很多了。
以下引南懷瑾菩薩的開示來說明七支坐法:
(南師坐到講台上,示範打坐姿勢)
我們普通所講的打坐是採用這個姿勢,實際上靜坐的這個姿勢有九十多種,很多很多,佛法裡頭採用這個姿勢(雙盤坐),其他的姿勢還很多,你們到禪堂來看看那個五百羅漢的塑像、畫像各種各樣怪姿勢都有,每一個姿勢都可以入定,並不一定要這樣,不過真正要想證道得定,最後還是要這個姿勢,這叫毗盧遮那佛的七支坐法,你們諸位都知道,不過我重複一道。七個要點,七個要點。
第一個腿,兩腿要盤,兩腳是雙盤哦,是雙盤的,應該是雙盤,至於雙盤腳哪個腳在前面,哪個腳在後面都可以換動,名稱不同,那個名稱是人定的,暫時不去管它,這樣是雙盤。這個學名呢,叫做跏趺,你們都看到跏趺坐,這樣雙盤。雙盤做不到,這樣是雙盤的囉,普通叫做單盤,這一腳在下面,這一腳在上面,翻過來也可以,這一腳在下,這一腳在上面也可以,這叫單盤,不過單盤有個要點,當然盤得好腿子熟的人這樣,很緊,不熟嘛,你松一點,放鬆一點。再不熟呢,你就這樣,再架不起來,就這樣架到,不要怕,開始練習,我是自己認為啊,本事也蠻好,我年輕的時候打起坐來,這個腳在下面,這個腳是這裡距離大概只有這樣遠,這還是照樣坐管他呢,壓得痛啊受不了,有一天突然「咚」自己放下去,下不來了,這一坐好幾個鐘頭,想下都下不來,舒服極了,就不肯放了,從此以後慢慢軟了,所以不要怕,你就是下巴對到這裡也可以,有時候吃飯的碗就擺在這裡,好吃嘛,有什麼了不起呢,天下事都是人學會的,不要怕,這是講的盤腳,可是盤腳是非常非常重要,假使兩個腳,我們身體什麼氣脈都容易打得通,真正難通氣脈是雙腿,由腰以下兩個腿,那個氣通了才算通了。往往你覺得有些做過道家功夫,什麼任督二脈,打通奇經八脈通,通的轉河車,轉來轉去,我說老兄啊,那盡轉,轉到那一天為止,你不要轉昏了頭啦,那個氣脈打通不是這個道理啊,什麼轉來轉去,任督二脈打通,那都是沒有通,都是病態,真正的氣脈打通,這個人無病無痛,就沒有身體的感覺了,自己身體完全是空了,那才就叫作通,叫做氣通嘛,你看房間窗子門都打開了,空氣流通了,那個還有什麼東西啊,這裡還有一股風吹過來,嗚……這叫氣通,那不出毛病才怪哩,我這裡……你看我很有功夫,那一定是毛病,這個道理很簡單嘛,所以雙腳是非常重要,可是有些人啊,一學就會,像我就學得很辛苦,開始膝蓋頭跟下巴兩個兩兄弟連在一起的,我平常還練東西都沒有問題啊,就是打起坐來就沒有辦法,後來我才發現自己,這裡骨節有了問題,年輕打拳啊,這樣亂搞,以為自己本事大,那個骨節就錯位了,一直幾十年以後,自己靠打坐,慢慢把它糾正來的,你看你們在座的人沒有一個身體端正的,我給你們看啊,你們身體不是這樣,都有一點問題,所以你要學佛,為什麼真正塑的佛像是那麼莊嚴的,那個是真正生命,這個身體的價值,是絕對健康的,這個要注意,你看我們這位兄弟,我請我的大哥上來(南師拿上來一個白骨架模型),你看這位兄弟,這個背脊骨是這樣的,當然的嘛,那是一定的,這裡都是肉嘛,這個身體是一定的,你反這個道理要研究好,當然這個模型做得有點歪歪的,非常重要,那麼等一下再介紹。這個雙腿,兩個腿跏趺,就是盤腿起來,單盤也可以,至於單盤你要講名稱花樣多得很,我認為像密宗什麼佛法都地花樣,人定的。右腳在下,左腳在上單盤,叫如意坐。翻過來,左腳在下,右腳在上,金剛坐。雙盤的話,右腳在內左腳在外,如意加兩個字,吉祥坐。如果是說左腳在內右腳在外,降魔坐。金剛就降魔,如意就吉祥,愛怎麼說怎麼說吧,反正兩個腿同雞腿一樣搬來搬去,你愛怎麼啃就怎麼啃去吧,可是要守規矩哦,不能亂來。兩個腿關於生命的重要,你看所有年紀大了,走不動路,都是腿出問題,你不要輕視兩個腿噢。所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兩個腿這個好朋友耶,要好好不要虐待它,這是盤腳,第一個重要。那麼盤腳坐好呢,自己要知道我們這個這裡看不出來,我們自己摸一摸,屁股後面兩個骨頭對不對,就是他老哥的這個地方,男女都一樣,要把它翹出一點,擺好,就端正了,不要貪圖,悠哉遊哉,彎起來,那就不行啦,初步慢慢地練習,但是腰以下到腳,如果你氣脈走通了,將來修持練好了,好好保養自己嘛,多活幾年沒有問題啦,如果兩腿搞不好,那就這個腿會跟我們彆扭,它就快一點跑路,就走掉了,所以第一個姿勢,跏趺坐。
第二個姿勢,照我們佛的傳下來的方法,背脊骨豎挺,所以有些人拚命……有些修密宗的打坐,一看又不對了,我說你們幹什麼在那裡,這個手結個手印,三角印結起來,三角印代表火,然後挺著胸。我說你在打拳練功夫啊,這是學禪學定啊,心境寧靜忘記了身體,無病無痛,你結果搞得練功夫一樣,學少林拳一樣的,這個什麼話呢,可是有些密宗,那各種怪樣多了。有些人打坐坐在那裡背脊骨,你看很舒服,你看這個姿勢如果坐久了,身如彎弓啊,就完了,都不對的。所以背脊骨你看是這樣,我們這個人體的背脊骨不是直的哦,是有弧形的哦,是這個樣子哦,圓弧形的,這個身體的這個生命,背脊骨,同地球物理一樣,這個宇宙間的一切東西就是圓周的哦,這個另外的科學囉,世界上沒有直線的東西,因為這個宇宙都是圓的,所謂人認為直線是把這個圓的這個線條切斷了,好像直線沒有真的直線,你看現在你們都懂了,人到了太空去了,太空的東西,一個人就飛起來了,因為地心上沒有吸力了,所以太空上飛,你丟一個東西,這裡丟出去轉一個圈還是回到這裡,它是圓形,宇宙是圓的,這個,我們的老祖宗幾千年知道,佛也知道,可是凡夫不知道,現在科學家慢慢懂得了,所以這個身體,這個骨節是有點圓周形,可是你外表上看是直,你要打坐,坐得好,真正直起來,你們看我啊,我不過同他一樣,他是老哥,我是老弟,你看看這樣才是直的,可是這樣是如何呢,在我自己的感覺是向後面倒的,所以你們坐起來覺得很直是向前面彎的,已經錯了,所以真正的直起來是向後面的,自然的,等到它氣通了,自然而然就是那麼直向後面倒的,可是你說,後面,前面這個是直的,大家坐起來是這個樣子,所以打太極拳的含胸拔背,太極拳的含胸拔背,這個含胸不是這樣含,這個樣子的,兩個肩膀骨節開叫含胸,自然胸就含了,背脊就充滿了。現在大家學的,學太極拳含胸拔背彎的,然後氣沉丹田,前面抱一個西瓜,這兩個手像螳螂一樣,就在那裡混水摸魚,摸它一陣,就叫做太極,同我們當年學的太極都不同,所以大家注意這個身體,第二所以身體背脊要豎,當然不要拚命挺,不過我告訴你經驗,像我,當年十幾歲就開始,十二歲起就開始學這一套,其實啊,我身體也不好,坐起來是彎的,你不要看到我現在還挺的那麼直,我當年十幾歲是這樣彎的,眼睛也有點近視,對不起,但是我就不服氣,眼睛不讓它近視,當然下了很大的功夫,身體就要你挺直,就是會挺直起來,這個兩句話中間的經過就很多了,可是我的重點告訴你,你身體天生媽媽生你的身體實在不大好呢,你不要聽了說,背脊骨一定直,硬挺啊,挺出毛病來,你只好讓它聽其自然彎,當然找一個骨科的醫生會調整骨頭把你調整好了,身體為什麼彎,一定是,這個背上二十四節的骨頭,這個腰椎啊,胸椎啊、頸椎啊,一定那幾節有了問題,慢慢調整好就行了,不然你只好等到功夫到了有一天會這樣哦,你身體是彎的坐,你真用功用好了以後,這個我要借用道家一句話了,先天一炁從虛無中來,這句道家的話真高明了,他是經驗之談,什麼叫先天一炁呢?虛無,你念頭完全空清淨到極點了,給你們抄完了,我講,不然,你們沒有這樣大的本事,眼睛看本子,看黑板,還要看我的表演就來不及,怎麼叫先天一炁呢?先天是代號,拿現在的話,這一股生命的功能它自然來的,你如果坐得好了,真到了那個境界,我告訴你了,我的經驗告訴你怎麼來啊,(南師動作示意身體突然挺直),好了,自己就直了,那你叫彎都不可能,你想自己還是彎一下吧,不可能,你真到念頭空了,功夫到了以後,你本來這個樣子,它「咚」一下,不是我要它的哦,它的那個生命的身體的自己的功能就撐起來了,不過這沒有什麼了不起哦,你們到這一步認為那個南老頭講的,這一下我有功夫了那算什麼,那不過身體調整好而已啊,姿勢擺正啊,所以這是第二個要點,還很多,所以尤其希望老同學們經常出去教人的,這一手不研究好,不要隨便去教人啊,誤盡天下蒼生,下十九層的地下室去啦,現在是十八層,時代不同了加了一層半,所以,小心一點,地獄多加一層半了,這個肩膀,
第三是肩膀的要點了,這個肩膀啊,要平肩,你看我們,一般的生活習慣,尤其讀書人,或者在辦公室久了的,尤其你們,喜歡這樣,這兩個骨頭向前面彎過來,把這個地方向前面,這是硬的,扳不動(指模型)。喜歡窩過來,這們一來使這個肺部,受了壓迫,肺部不好,所以肩膀是平,稍稍向後拉,這是正常的姿勢,等於這位老兄的這個肩膀,這個樣子,這個肺部的這些骨節窗子一樣的打開了,你看肩膀假使向前面一彎、一窩到,辦公室一坐,前面這個窗子,肺部的外面的這個架子,這兩邊是這樣哦,張開了,就關攏來了,不健康了,你身體慢慢就……所以你們條打坐的時候更要注意了,肩膀放平,不是向後面拉,也不是向前面窩起來,平,正,非常重要,你看看,這個裡頭是肺,心肝脾肺都在這裡頭,所以這個呢,平正,並不要挺胸,他自然是平了,這是第三個要點,要注意的,這個,講了三個了,
第四個手,普通所謂結定印,大三昧印,那麼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兩個大拇指對著,那麼道家後來相傳,譬如外面的一貫道啊,什麼的,不用這個手印,這個樣子,叫捏太極圖,也可以,這個手印手的花樣啊,有好幾百個,密宗的手印什麼……好多,譬如說,以前我們唱京戲的梅蘭芳的手勢叫蘭花印,實際上梅蘭芳學的是密宗的「亥母菩薩」那個手印,這是一個手印,手印你不要看是個花樣哦,不是不是啞吧的手語哦,手印是代表身體裡頭氣脈的變化,那麼本來要這樣,結果有些在日本學來的,有些西藏學的,把這個手印一定要放在肚臍下一寸三分,端得緊緊的,貼得牢牢的,在那裡打坐又去練功夫了,一天到晚就顧慮這個手,那個心注意力,都在這個手上,那幹什麼的,尤其你們要出去教人的注意哦,手和腳,每一個人不同,手有長短,有人手短,有人手長,假使這個人上身矮,兩手很長,你叫他這樣要命了,很難過,有人上身長,兩手短,你叫他兩個兜攏來結手印結不到的,你就教他這樣,此所以啊,求學問修道要明師,不是出名那個名,明白的明,搞不清楚,老老實實的守一個規矩,拿一個冬瓜,獅子印,印天下人,都蓋了這個印,就糟了,不是這樣一回事,這個手勢要結定印的,而且,手印有各種方法,譬如說,你看這個手印,這樣也是一種手印,這是天台山國清寺的佛像是這樣,佛的說法印,怎麼叫說法印,等於我們說話,你們要怎麼樣,就是這樣嘛,佛也是個人,佛是人做的,阿彌陀佛的接引印,站在那裡接引就拉你一把嘛,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你愛做什麼手印就做什麼手印,你就懂了吧,這個不要自己上自己的當,不過有規矩的哦,不是亂來的。手結定印這個曉得了,好像四個啦。
第五個這個頭,這個頭你看看這位老兄,最難了,這頭擺正是非常難,你看我們這個身體,頸椎這裡上來,這個骨頭軟軟地,只有一點點,上面那麼重的一個東西,就是小小的,幾節骨節撐住的,你要使它不左歪不右歪,正正的擺在那裡就很難,差不多,人的生命很多問題都出在這兒,剛才講兩個腿重要,這一部分也更重要,所以我們老了,雞皮鶴髮,有些人老了,你看他還不老,但是有一個地方你沒有辦法,脖子這裡,一看就老了,這裡沒有辦法的,可是你真修道作功夫,同樣有辦法,這裡的氣脈問題了,你看老了這裡翹起來,這個地方皮就這麼掛著了,等於你們沒有吃素以前,老母雞的那個脖子,一定看過吧,吃過吧,就是這樣來了,這個地方瞞不過的,年齡什麼逃不過這裡,但是真的氣脈打通了,一直到一百多歲,他這個地方還是同年輕人一樣飽滿,這個一看,這個人是修道作功夫有功夫的,你不然看到他還是這個樣子,說他是奇經八脈打通任督都通了,已經三百歲,那我看來,請邊上坐去吧,那絕對不是,所以這裡的重要,那麼這個就甲狀腺,這個胸腺,這一帶那個慢慢講,所以這個頭,後腦向後面一點,頭是擺正的,照它的這個姿勢,這個骨節你搞清楚,擺正的,你看,這個後腦向後面,不是你們坐起來這個樣子,鉤起來不行,可是後腦擺正,這個下顎這裡,要平進去了要收,你們大家自己摸摸看,拿個手摸自己兩邊這兩條脈管,都在跳動,有沒有,兩邊自己一摸就知道了嘛,有沒有,沒有啊,沒有,趕快到外面找,掉到山門外去了,對不對,這兩條是動脈管,這兩條動脈管等於油管嘛,他兩條動脈,你腦筋用,發脾氣,用腦筋的時候,這兩條管就粗起來了,因為腦裡需要血液幫助,就都向這裡供給這個地方,這兩條火車道啊,就忙得不得了,所以您打坐的時候頭擺正,下顎一收,不是這樣低頭,一收好就慢慢把這兩條的動脈壓住一下,使它慢慢習慣了,血液也慢慢流動氣血慢慢地靜下來,所以,畫家畫的老和尚是這個樣子,再不然就這個樣子,都不對了,正統的是這樣端容正坐,這是第五個要點了。
第六個要點呢,舌頭,佛告訴我們,舌抵上顎,舌頭,嘴巴閉到了,舌頭是輕輕向上面翹的,上顎在哪裡,不是上面牙齒的根根,上面牙齒根根靠裡面去一點,這裡,我們這裡很多醫生都學過針灸的,這裡有個穴道,可以針扎進去、打進去,你自己去摸摸也知道這個地方,這個上面蓋蓋裡頭有個坑,舌頭常常這樣,舌抵上顎,這是第六個。
第七個麻煩了,這個眼睛怎麼弄,我們最討厭就是這一對眼睛,你們讀過「寒山大師」的詩沒有?面有雙惡鳥,胸有三毒蛇。他說我們這個人啊,臉上有兩個最壞的鳥,飛鳥的鳥,面有雙惡鳥,胸 有三毒蛇。雙惡鳥是什麼,就是兩個眼睛,東看西看給你出問題都是這裡來,引誘我們,心裡頭三毒蛇,就是「貪瞋痴」。這個三毒蛇,三條毒蛇,害死我們,就是這個東西,這是寒山的詩。所以眼睛呢,我們看到啊,這個眼睛,照佛法的傳統規定,眼睛是半開半閉,道家的書上用這個方法呢,定了一個很好的名稱,叫「垂簾」,窗簾子一樣,掛一半,掛三分之二,還不止一半,下面有一點亮光,上面遮到三分之二叫垂簾,垂簾意思就是眼睛半開半閉的,小乘的學羅漢道的眼睛這樣,差不多同這個位置一步、二步、三步,眼睛視線只到這樣,大乘的菩薩道,一步、二步、三步、四步、五步,眼睛這樣,不是在看,也不是全閉,眼睛張到而沒有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見若不見,是眼睛,但是我始終主張現代人不要用這個方法,你打坐時眼睛閉到,因為現在人啊,從小到老用的眼睛已經是一塌糊塗了,現在未來的世界,尤其我們中國的教育之下,我看每一個人都會帶眼鏡,太可怕了,這個眼睛已經毀壞的差不多了,所以你儘量給它關起來休養休養再說吧,把這個眼,但是閉到不是睡覺哦,閉到等於沒有眼睛拿掉了,不要真的去挖掉,那有罪過的啊,等於自己忘掉這個眼,等到你功夫到了的時候,我告訴你,那個眼睛奇怪了,你假使在閉眼打坐功夫到了以後,他眼睛自然瞇瞇的張開了,你要想關還關不住呢,他又不是看,氣就自然到那裡了,
那麼,這個七個姿勢都知道了,(還)有幾個要點注意,
打坐的時候,不要面帶死相,不要掛一個討債的面孔。你看,有些人打起坐來在那裡,不得了的啊,很危險,你不要看這麼一個姿勢,你的腦神經啊,永遠不會清淨,人家「喜笑顔開」,一個爽朗的人都展開的啦,所以學佛是四個字,慈悲喜捨,你內心如果沒有作到假裝嘛,外在笑咪咪地,好像很慈悲,也很喜,捨不捨管你的,誰知道你肯捨不肯捨啊,那千萬不要,你看很多人,學道學佛的,尤其我在美國的時候,一個美國人問我,你們中國人會不會笑啊,給他問得很難過,中國人是不大會笑,後來我答覆他,這是我們教育文化教育背景跟你們不同,外國人像美國人小孩子在街上走路,隨便哪 個認得不認得,哈囉,你曉得他笑了沒有,哈囉,哈囉的,我們這哈囉,How are you?嘿,然後眼睛看這邊手,嘿,好啊,這叫一下,這個外國傳統文化,中國人一個孩子出去,哈囉,這個媽媽,神經啊,人都不認識,你叫個什麼啊,還揪他耳朵,你看,所以這個教育完全,中國人看到人啊,死相的,都是銀行一副討債的面孔,學佛可不要這樣啊,慈悲喜捨,尤其你們出家人,所以叢林下山門外,第一個佛像就是大肚彌勒佛,哈哈一笑,你看到人,阿彌陀佛,一笑,誰都覺得,這位師父還不錯。你看到人都這個樣子,那多討厭啊,七個姿勢外表的都曉得了,臉帶笑容,所以我們在台灣,在首愚法師那個十方禪林,我就定了穿衣鏡子好幾個,擺在禪堂裡,你自己對著鏡子看吧,看你那個死相要不要得,免得我管你,然後打打坐一看,不對了,自己改過來,慢慢練習,改了,改了你的頭腦,人生難得一笑,這個一笑啊,頭腦神經整個放鬆了,真的,頭腦就放鬆了,那個不笑,笑是多種不要錢的多種維他命,多吃補身體的,多笑身體就健康,不要死相,那個樣子。
還有一定要坐墊,有些人認為自己有功夫,腿到家了,打坐屁股這裡不墊,你曉得,我們背脊骨到這裡自己摸摸,尾閭骨最後一節,兩邊就是大腿這裡兩陀肉,這個中間有個三角架空的,你不墊一下,這個人坐起來,這個背脊骨要支持這個身體啊,白花力氣在那裡,不好用功了嘛,而且影響這個腦不能放鬆了,所以一定功夫最好,後面還是薄薄一墊,有些人說這個傳統不能墊的,那根本不懂科學,也不懂佛法。所以功夫好一點嘛,你先,我告訴你,腿不熟墊高一點,腿如果那麼高,你墊他個七八寸,等它腿熟一點,你放矮一點,腿完全完全很熟了,好的老師、出家人,手裡掛的那個拜具,那個一疊,薄薄一層就夠了,所以一定要墊,這是科學的道理,這個外形都講了,今天晚上開始,明天起大家就要上架子囉,然後我們還有些老同學都排隊在這裡要整人的哦,都看你坐得不好就來囉,不會打啦,過去地真打香板打棒啊,日本的禪堂真拿板子打,還有些人學禪的跑去,師父啊趕快打我幾香板啊,消消業啊,我才不要你打板消業呢,他自己都消不了,還打你幾板,還能夠消業,哪有這回事,不要胡扯一頓,那個日本也搞成個樣,有些人學日本禪的,打坐,坐不好,一下心裡煩惱,跑到師父跪到,師父啊,師父拿起香板,啪啪,真打,不成話。這個香板,(這一段講了香板的來歷)過去禪宗叢林裡頭沒有的,這是清朝以後才有,誰發明的,雍正皇帝。雍正皇帝是在家禪師哦,所以大家寫歷史研究雍正滿清歷史的,我看了,統統笑話,你不懂禪宗,你不懂雍正,你也不懂他的政治思想,而且雍正禪師他是皇帝哦,可是他的和尚徒弟好幾個,所以小說上亂寫,說雍正這個有些什麼特務工作派出去的,那是什麼,那是他出家的徒弟,在杭州淨慈寺那些出家方丈都是他徒弟,所以你在故宮裡頭,卷子現在就慢慢發現了,有個和尚上奏摺給雍正皇帝,這個問皇帝,您好,問候他,雍正在上面批,老徒弟,我好,朕好,你也好。人家現在人研究,雍正皇帝真幽默,還跟這個和尚來開玩笑,不知道那個和尚真是他徒弟,他在宮廷裡頭打七,主持的,這個時候,他擺下了皇帝的身份,所以他的徒弟有和尚,然後這些有成功的都派到外面,這些和尚道士在外面沒有事嘛,看到風吹草動啊,哪個人多放一個屁啊,哪個人多吐一口口水啊,都給他寫報告來了,所以他都知道,也不是真的特務,現在你到故宮的北京的那個檔案裡頭,我們劉老師回來告訴我看到那,雍正真的這樣批啊,親筆批啊,和尚給他的奏摺問好,朕好,你問我好,我好,老徒弟你也好,人家以為他開玩笑,真的。這個是他當年打七的時候主持,一個和尚參禪沒有開悟,雍正希望他那個太愛他了,希望這個和尚馬上開悟得道,然後看看這樣用功也不上路,雍正給他一口劍,告訴你,七天以內你要給我開悟,不開悟,自殺,再不然我拿這個劍殺了你,這個和尚就逼到,這比釋迦牟尼佛厲害,釋迦牟尼佛自動的,這個和尚給雍正給皇帝拿把寶劍,給他逼到你不成道,打坐坐不好,不開悟,你就死吧,結果他真的給他一逼,逼開悟了,所以後來留下呢,把它做成了劍形叫香板,這樣來的,不是真去打人的。我們和尚頭上燒的戒疤,也是他老兄老先生幹的事,因為大家都反滿清嘛,反對滿清嘛,反對滿清的啊,現在的大家偷跑出國去了,那時只好偷跑去當和尚了,當了和尚了也在反清啊。他的辦法好得很,把天下犯人大赦出來出家去,都給你們混在一起,然後怎麼辦呢?當了和尚一樣可以造反呢,他根據藥師經以身供養佛,身體上最重要的是頭頂骨,頭頂骨燒九個洞,這一下好了,二十年、三十年長不出頭髮來,不要辦護照身份證,這就是他的護照身份證,你看老子造反,到哪裡我都把你認出,就糾舉出來,是這樣來的。為什麼講起歷史來了,亂七八糟的這個人,講這些干什麼,講打坐。現在外形講了,那麼超過時間了吧,休息啊,那再上台很麻煩,好十分鐘,他老兄給我十分鐘,再交待十分鐘,然後你們出家的,我聽說你們裡頭還有學武功的,練拳的,都蠻好,這一套我都玩過的,本人數十年不玩這一套了,不過你們真要作作運動,我看你們,教你簡單的幾個運動,我練不好了,幾十年我不練,我現在也不肯運動,不運動自然有運動,那個是另外一回事,自己坐得好,內在自己會調整好的,
現在教你們作運動的,就這一點點分開來啊,就在這位子上就可以做了運動,我講運動用現在的話講,在古代啊,有別的,過去人家不肯傳的,現在這個時代什麼都能,第一個頭部的運動,這是我新的名字給你們,都不講老古話了,你打坐坐起來,轉圈子啊,拿頭,這個地方撐出去,一,畫圈,嘴巴閉到,二,身體不要動,局部的一部分,一個姿勢管頭,三,然後倒轉來,一,也在畫圈,二,三,舒服一點吧,好,再來,然後,一,一圈,二,兩圈,三,你自己曉得要按自己的弧度,調整了,再轉過來也是,一樣的,我簡單的,他給我十分鐘,所以簡單講給你們,自己回去體會,然後,頭部運動了這個頸子,腦部運動不到,腦部怎麼運動,叩齒,叩他個三十六下,碰……永遠叩齒,叩了……叩一輩子,叩得好,牙齒將來老了都蠻好的,叩齒,這個運動了腦了,然後坐在這裡,對於眼睛的運動,眼睛在裡頭左轉,看這邊頭不動,這樣子,右轉向這邊轉,頭不要動哦,左右,左右,這樣眼睛,然後在裡頭轉圈子,眼球這個眼睛在裡頭轉圈子,頭都不准動,順轉,倒轉,這個轉了,這個行了,我身上怎麼那麼那麼多法寶,不是,帶的東西太多了,不好辦。然後肩膀,你看就是,坐在禪堂的這個位子上就行了,所以會打拳的人,會打少林拳、會打太極拳,就是四塊磚頭,就是一套太極拳打完了,你們要不要看,要看一個人交一百萬,我打給你看,那道理你都懂了嘛,一套太極拳四塊磚頭,就是這樣大就打完了,所以你作運動打坐了,在禪堂就作運動了,急不來的,現在頭搞完了,眼睛也完了,肩膀了,你看,劃圈子一,身體不要動哦,一,三,倒轉來一,二,三,不是舒服了嘛,對不對,然後來,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兩個再來,(單肩聳動)一二三四五六(雙肩聳動),一邊三下,就是說這個向這一邊,這個向這一邊,兩個相反(左右肩一個向前轉一個向後轉),一二三四,連後面的骨節之間,慢慢去練,這都會了,然後這一節了,一 二,這裡不要動(兩手側平舉,手肘不動,小臂畫圈),一二三,這裡不要動嘛,你就是運動這一節嘛,不然拿個釘子把它釘在虛空中,這樣打開,這一節,一二三,就完了,然後這一節,一二三,如果肩膀痛啊,什麼……然後把兩手一撐開,撐開幹什麼,你們學過八段錦的,就坐著了做八段錦也可以,我告訴你秘密就是坐著了,你不用八段錦,你要使身體不痠痛呢,坐著了翹指頭,把這個指頭,你們大家撐開試試看,指頭指尖儘量向裡面翹,自己強迫自己,肩膀鬆開,翹得你難受得不得了,對不對?
撐開幹什麼?你們學過八段錦的就坐著做八段錦也可以。我告訴你秘密,就是坐著了,你不用八段錦,你要(怎麼)使身體不痠痛呢?坐著了翹指頭,把這個指頭你們大家撐開試試看,指頭指尖儘量向裡面翹。自己強迫自己,肩膀鬆開,翹得你難受得不得了,對不對?指尖向裡頭啊,一直翹過來,指尖向裡面翹,翹得受不了的時候,身體不動,指尖向前面撐開,好像把什麼都拉開了。然後再翹,指尖一點不要用力的。你這麼練不到幾下,你身體什麼都改正好了。(整個動作如下:盤坐時,左右平伸雙臂,雙手呈掌形豎起,向裡翹指頭,肩膀鬆開,指尖儘量向裡翹,翹到受不了的時候,指尖向前面撐開,然後再翹)這些東西都是古代師父們不肯教的哦,在密宗裡頭認為是啊,我的媽啊,你要是想學到這些學密宗啊,你嗑了十萬個大頭,還要跟到他二十年再慢慢給你教一點。不像我啊,把這些都公開的隨便撒出去,因為我不在乎這一套。這個膀子這裡完了。(該)這個身體了,這樣啊,向前面,儘量的出去。兩個腿不動哦,儘量地沉下去。眼睛向前面看,頭翹起來仰起來,儘量仰起來。我還是小心一點,數十年不練,一下栽下去了,你們明天就沒的戲看了。前、後、前、後六下。(整個動作如下:雙腿盤坐不動,兩手放在大腿根,身體儘量向下沉、向前趴,眼睛向前看頭翹起來,然後身體再起來。這個動作做6次)因為他們沒有給我佈置好,我叫他好幾天就告訴他來個四方桌子,在這裡准備他都是……然後身體呢,手是這樣撐住的,肩膀端起來繞圈子,身體一二三這樣繞圈子,因為這個場地不對我只好坐著,我現在沒有工夫跌下來我還是會死的。(整個動作如下:掌心朝上,雙手撐在大腿根部,肩膀端起來,身體右前左後繞圈子)。這個都完了,然後一個東西就難了,手結吉祥天女手印(大拇指壓住中指和無名指,食指和小指向前伸),也是亥母的手印,在西藏密宗是很嚴重的,拿我們中國人來講蘭花手印,你看,尤其女性戴一個鑽戒一弄很漂亮的,金光閃閃的。這個手印翻過來(手心朝上)放這裡(大腿根左右),(胳膊伸直撐起肩膀),把這快骨節(肘關節)要直起來,肩膀要端起來,否則沒有用,要撐住這個骨節(肘),(對服務人員)你不要管老和尚了,你去管那些人,你們大家好幾個,我叫你宣佈那幾個,你名單這些都跑哪裡去了,你們不服務,服務一點做一點功德啊,幫忙別人啊,阿彌陀佛。這個手這樣撐起來然後,要閉到氣哦,這個呼吸要停止哦(同時左臂朝左平舉,右小臂向左平舉,右手放在胸前左肩膀的下面,然後雙手同時順時針繞身體旋轉,直到左手撞擊胸部--右肩肩部鎖骨稍下面,左手撞擊時手背朝著外面,同時右手向後以手背撞擊後腰部。然後反向逆時針扭轉,右手撞擊胸部,左手撞擊後腰部。整個動作是一種雙手臂繞身體的旋轉動作,身體基本保持原位,只是雙手臂在轉),後面這個手背打到這裡(後腰),前面的手臂拍到這裡(肩部鎖骨稍下面),要閉氣哦,一邊做三下,打完了,然後恢復轉來(回覆開始時雙手放在大腿根上),恢復轉來呼吸一口氣,馬上又閉到氣,(然後做如下動作:雙臂彎曲,高舉大臂,高聳雙肩,雙手舉到胸前,手心朝下,左手在左肩下,右手在右肩下,然後兩個胳膊快速向下,使兩大臂夾住身體,同時兩小臂向前伸,手心朝上。然後兩個胳膊快速向上翻,使姿勢恢復到上一個姿勢。如此反覆3次後,把手放如前在大腿)再呼出去。上身已經運動做好了。然後嘛,本來中間還有些都把它裁掉。然後在這裡還是這個手印(吉祥天女手印),一拍蹬開,這個腳這樣打出去,一二三(三次),轉過來這一邊同樣地一二三。然後兩腳收回,雙腳一盤,對了,運動這個的時候不要坐墊了,剛才忘記了講,補充一句(整個姿勢如下:去掉座墊,雙手結吉祥天女手印,雙手胸前交叉,然後雙手分開,身體向右傾,雙腿彎曲,雙手靠在胸前,以右臂右腿接觸地面支撐身體,然後左腿向外側蹬直,腳不用伸直,同時左手也向上伸出與腿保持平行,但手印一直未散。然後腿和手收回,再蹬。共做3次。轉過來另一邊同樣)。然後都做完了,呼吸閉氣,自己跳起來(兩腳收回盤腿,不要座墊,閉氣,雙手撐起身體使雙腿離開地面5~10釐米,然後鬆開,使身體自由落下。做3次或6次或9次)那麼這樣也做三次、六次、九次。自己把整個的身體離開,跳起來,下來。然後放鬆,功德圓滿。都記住哦,這個就是叫密宗拳的濃縮的一部分,其實古代有,是達摩祖師的洗髓工夫的一種。今天就浪費一天,做預備課用的。明天再開始。
請上坐收腿,姑且靜坐一堂試試看。現在沒有說參話頭啊作什麼啊都沒有講,大家先把七支坐法先練習。靜坐就是靜,靜就是靜。想一個辦法守竅,或者參話頭做什麼功夫,任何一個辦法加進去已經不靜了,這是個大原則。靜就是靜。試個一二十分鐘試試看。姿勢沒有坐好的,自然會有同學們來幫忙你,到你前面會告訴你…… (三聲引磬後)在禪堂裡坐久了,到此時此刻世界上最可愛的是什麼?是引磬的聲音。一聽我的媽,總算下來了。此時,這個聲音是最親切最可愛的。剛才我們大家試著靜坐,只有三十分鐘。在我的經驗,我在二十分鐘就想給你們打最親愛的聲音。但是我們這位老同學(手指旁邊一位法師)一直給我搖手,慢一點慢一點,我跟他討價還價好幾次,二十八分鐘我又想敲了,還有兩分鐘,是他對你們特別優待。希望你們趕快成道的意思。世界上腿是自己的,坐著本來很舒服,平常如果叫你多勞動還巴不得有人給你這樣一坐,等到你真正要你腿盤起坐著了,反是不願意了,很痛苦。你看,我們人生的矛盾,腿是自己的,本來想靜下來,等到自己兩個腿盤起來,靜不下來了,而且下意識反抗,還討厭。那你去跑步吧,去忙去吧,在外面真正忙啊又不甘願。人就是這樣,一輩子都在矛盾裡頭過日子。這個是靜坐的姿勢,還不叫做禪定。真正的禪定,大原則講四個字,行住坐臥。走路的時候也在靜。住,古代的站在那裡。坐,坐就很多了,包括剛才打坐、端容正坐。我們中國的儒家孔孟之道的人不盤腿,就在椅子上端容正坐,目不斜視,也是一種姿態。臥,睡倒也是一種姿態。你說坐不住給你睡好不好,你們諸位可惜了,自己看不見沒有去研究,一個人睡在床上,不會到一個鐘頭都不動的,睡不到半個鐘頭這裡動兩下,蹬兩下,都在動。假使睡到完全不動,定了。所以,我在鄉下當年,我的父親當年告訴我,有個出家的和尚,他詩作的好。後來我就偷偷抄了一首詩,我還很小給我父親看。父親說你也會做詩啊,我說會啊。你抄那個和尚本子上來的,就一下給他抓住了,揭穿了。他就講,一個大字不認識,出家了。出家也不唸經也不打坐,就拜佛。天天拜了兩三年,不拜了。跑去睡覺了。這睡覺是右脅而臥(左手擺在左髖骨下大腿根位置,右手貼右側面頰枕於枕頭上),一睡睡了三年,三年一個姿勢沒有動過。他那個師弟啊跑來找師父說,有個師兄死掉了。你不要管你不要管,不要亂講,你倒一杯水放在他屁股上看,你過三天去看看。過了三天那杯水一點也沒漏出,可見沒有動搖過,這是身定。後來他這樣睡了三年起來就會作詩,沒有讀過書的,詩、文什麼都會。所以生命的自性裡頭一切智慧都具備,所以六祖開悟了以後,「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真正開悟了,你自性裡頭具備了一切,充滿一切。譬如大家讀書,好像老師、學校給你的學問,沒有啊!老師、學校不過幫你把你家裡那個腦子裡頭心裡頭那個倉庫打開了,你真的學問是你自己裡頭本有具備的啊。所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注意啊,你們都看<<六祖壇經>>,我講了幾十年這幾句話,五句話,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不假修證,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你們都看過<<六祖壇經>>對不對?拜託啊,答覆一下,都看過吧?看過哦。好,我也幾十年給大家講,最近一個月,我才發現嚴重。何期兩個字怎解釋啊?哪位同學代表答覆一下。我還在一個多月前才發現,有個同學講何期--不曉得哪個時期啊?我說這樣啊,你全錯了,那是唐代的土話,何期是哪裡知道!不是哪一個時期。你看,這就是讀書,中國文字。何期自性--哪裡知道,閩南話(那唉栽樣),不知道自己的本性什麼都具備的有。所以你真打開了,靜到極點,智慧之門一打開了以後,我告訴你,你看我那些老同學老朋友都在這裡,你們大家都恭維我,他學問好,記性好,書讀得多,我常常告訴大家,世界上是我最懶惰最不肯看書的,是真的哦。你們比我用功的多。這個差別在哪裡?這個地方就是個話頭,你參進去了。所以你打開了這個門,自性本自具足了,本自有的。你強求來的東西都是假的。現在我們試驗靜坐一下。為什麼要靜呢?剛才上午我還有個老朋友出一個題目考我的,禪,你趕快報告出來。禪,是梵文的翻音。梵文原來叫禪那,禪那的意思是寂靜,很靜,寂滅的寂。那麼中國怎麼樣?佛法進入中國怎麼變成「禪定」呢?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思想到了中國以後,與中國本土固有文化儒家、道家思想混合了。我們孔子的得意弟子,得法的弟子叫曾子--曾參,曾參著了一本書叫< <大學>>,<<大學>>是大人之學。到了十八歲,中國的古代的傳統文化,周朝開始六歲入小學,先要開始認字學作人。學掃地,洗碗拉,這個什麼勞動的動作學會,所謂學灑掃應對,清潔衛生、做人做事。認識字這是六歲。十八歲入大學,長大了,學做人。所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三句話我暫時不解釋,那很多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