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8日 星期五

無生法

  無生法,又名無為法,無所住法。簡言之就是「不攀緣六塵」。若心不攀緣就能斷三毒煩惱,此時稱「能入寂滅」,於小乘就是阿羅漢果,於大乘就是六地菩薩。若欲成佛,須令心更微細而能「念念能入寂滅」,這是七地菩薩或緣覺的境界。念念能入寂滅,這意指每一個生念皆無三毒習氣,而阿羅漢卻不是每一念皆能入寂滅,所以阿羅漢有餘習。若再進步即是無念(不是意識斷滅神智不知),稱為無功用道,這時候才能真正達到「居一切時不起妄念」,而不是有妄念,但所生念皆被覺知而成為寂滅。這時候已是八地菩薩境界。

  達到無生之方法,其典範盡在「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經中佛示法門無量但圓攝所歸循性差別有三: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但另有一種頓覺法更勝無生法,被稱為「并法不隨順」(指前三法須隨順覺性,頓覺法不用),所謂「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要使用上述三種方法之前,須先悟淨圓覺,悟後須以淨覺心來使用三法才有成佛機會。那什麼是「淨圓覺」?它就是無生,悟了無生之後,又如何具淨覺心來使用圓覺三種方法呢?在楞嚴經中有一偈:「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該偈義理指佛所說的法理須頓時了悟,但悟了之後,要把大小乘之差別、以及所悟之法理皆「銷融」。所謂銷融,就如同在學騎腳踏車,不會騎之前是按步驟執行,等熟悉之後就忘了那些步驟而直接使用。這個銷融的結果就是淨覺心。當悟了無生之後,斷除惑業就可以不必對治,對治是漸法,是須要生一個習氣就產生一個法門來對治,例如以慈心化瞋心,以捨心來化貪心,以不淨觀來化淫欲心等等。凡能銷融乘悟者,那就能「如實知」一切皆是妄想執著之習氣,能如實知者,必然能斷疑,否則仍然只是理上悟而已。以心無疑之故所以心直,明悟無生之直心就具淨覺心。這個已具淨覺心者,他已有信力,所以可以不必再徬惶懷疑自己修行的方法是否正確而使心不能安定;或懷疑自己的心態是否正確而使心不能安定,等等。

  關於上述三法的使用,在圓覺經中已說明(註一),而此三種之混用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之分(註二)。雖然經文已說明,但敝人卻遇上更多人不懂如何使用此三種法門,可見理悟者眾,真能斷疑的人少!不過,我個人沒看圓覺經之前,也只懂禪那法,那時還不知所用的法門稱為禪那法,所以對那些理上悟而不懂如何修行之事,也是無可厚非!所以,個人在此處說明此三者之意義,若再不能了知,可以另尋善知識請教,或來函問我!同時,我也建議行者應該詳閱三經(依序讀):圓覺經、占察善惡業報經下卷、楞嚴經。


  奢摩他,以取靜為行。修這法門者,一向不生妄念,如同有雜質的水置於地上,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雜質就自動沈澱一般,細節參考註三。這個法門比較適合靜中用,若要用到動中時,必須令心如同圓鏡,物來斯照,物去如如。這是說沒人找您談話,您心中不生妄念,若有人找您談話,您就與他應談,談完之後已沒事又令心無生如同無影像的圓鏡一般。動中用的缺點是,因地行者常常自己忘失要時時用功令心無住,所以就隨外塵而轉、或隨妄習做作去了而不了知。所以說這個法門比較適合靜中用。未悟淨圓覺亦未具淨覺心者,用這法門就如同在使用共法的「止」。

  三摩缽提,乃是觀察思惟的法門。這個法門剛好與奢摩他相反,是時時在思惟觀察所有事件、一切法皆是妄幻不實、無常。乃以使用神通來教化眾生。因為以淨覺心來用這個法門之故,所以與幻常接觸就能了知幻虛妄,而因此能斷塵沙惑。這就如同每日修理汽車的人,必然對汽車相關的知識會愈來愈豐富,使用此法的人也是如此,對幻的性質愈來愈洞徹,至因緣成熟就能斷塵沙惑。未悟淨圓覺亦未具淨覺心者,用這法門就如同在使用共法的「觀」。

  禪那,是明數門。有人將它譯為靜慮、思惟修。前者顯然是比較契合圓覺經對禪那的定義。禪那法的特徵是「念念覺」,也就是說您所有念的生滅皆必須知道。念生即知,知即名覺,若知後跟隨妄念去串習、故意某些習氣,那只會增長妄習而無法斷離。用此法時,不必思惟、觀察,只須養成念生即覺的習慣即可。所以,思惟修的名稱反而是比較適合三摩缽提,而不是禪那。


修行扼要及步驟:

‧ 總持法(總綰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 頓覺法 (此法不必隨順覺性,圓覺經未明示其法,但下列偈語相近)

 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 禪那法

1) 正見 (悟淨圓覺,具淨覺心)
2) 能察知妄生
3) 察知後,不住妄習而依理而行,非理則當下覺 (覺,指無圓覺四病:止作任滅)
4) 反復察知妄生
5) 反復於察知妄生時當下立即覺
6) 反復用功之故,漸養成非理之妄習不生
7) 反復用功之故,漸養成有理之妄習皆也漸不生
8) 如是反復用功,漸養成有理、非理之妄習不生,乃至能到「能所俱遣」的無生法忍及無功用道境界



‧ 奢摩他法

1) 正見 (悟淨圓覺,具淨覺心)
2)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
3) 反復令心不生貪欲愛習而寧靜,如此寧靜即符合果地覺



‧ 三摩缽提法

1) 正見 (悟淨圓覺,具淨覺心)
2) 起心觀察身不淨,或觀察受是苦,或觀察心無常,或觀察一切法如幻無我
3) 反復觀察,以具淨覺心之故,貪欲愛習就漸不能妨礙,乃至斷惑


若不能理解上述功法,請參閱以下三經(依次序):
圓覺經、占察善惡業報經下卷、楞嚴經


若要了解唯識法相或五法:名、相、分別、正智、如如,可閱以下三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解深密經、密嚴經



**********************************************************
註一
**********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7c

男子。無上妙覺遍諸十方出生如來。與一切法同體平等。於諸修行實無有二。方便隨順其數無量。圓攝所歸循性差別當有三種。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取靜為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知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化。即起諸幻。以除幻者。變化諸幻而開幻眾。由起幻故便能內發大悲輕安。一切菩薩從此起行漸次增進。彼觀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觀皆是幻故幻相永離。是諸菩薩所圓妙行如土長苗。此方便者名三摩缽提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淨相。了知身心皆為罣礙。無知覺明不依諸礙。永得超過礙無礙境。受用世界及與身心。相在塵域。如器中鍠。聲出於外。煩惱涅槃不相留礙。便能內發寂滅輕安妙覺隨順寂滅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眾生壽命皆為浮想。此方便者名為禪那。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21b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靜不起思念靜極便覺。如是初靜從於一身至一世界覺亦如是。善男子。若覺遍滿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眾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復如是。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三摩缽提。先當憶想十方如來十方世界一切菩薩。依種種門漸次修行勤苦三昧廣發大願自熏成種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於禪那先取數門。心中了知生住滅念分齊頭數。如是周遍四威儀中分別念數無不了知。漸次增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猶如目睹所受用物。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是名三觀初首方便。若諸眾生。遍修三種勤行精進即名如來出現于世。若後末世鈍根眾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業障。當勤懺悔常起希望先斷憎愛嫉妒諂曲求勝上心。三種淨觀隨學一事。此觀不得復習彼觀心不放捨漸次求證。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圓覺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
  欲行無上道   先當結三期
  懺悔無始業   經於三七日
  然後正思惟   非彼所聞境
  畢竟不可取   奢摩他至靜
  三摩正憶持   禪那明數門
  是名三淨觀   若能勤修習



**********************************************************
註二
**********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8b

善男子。一切如來圓覺清淨本無修習及修習者。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於未覺幻力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

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薩者名單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唯觀如幻以佛力故。變化世界種種作用。備行菩薩清淨妙行。於陀羅尼不失寂念及諸靜慧。此菩薩者名單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唯滅諸幻不取作用獨斷煩惱。煩惱斷盡便證實相。此菩薩者名單修禪那

若諸菩薩先取至靜。以靜慧心照諸幻者。便於是中起菩薩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靜慧故證至靜性。便斷煩惱永出生死。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寂靜慧復現幻力種種變化度諸眾生。後斷煩惱而入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斷煩惱已後起菩薩清淨妙行度諸眾生。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心斷煩惱後度眾生建立世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齊修三摩缽提及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資發變化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用資寂滅。後起作用變化境界。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隨順而取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境界而取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而作佛事安在寂靜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中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無礙作用。斷煩惱故安住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中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方便作用至靜寂滅二俱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齊修奢摩他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起用資於至靜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缽提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資於寂滅後住清淨無作靜慮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缽提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至靜住於清淨。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作用。於一切境寂用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自性安於靜慮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至靜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變化。而起至靜清明境慧。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圓覺慧圓合一切。於諸性相無離覺性。此菩薩者。名為圓修三種自性清淨隨順。

善男子。是名菩薩二十五輪一切菩薩修行。如是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輪者。當持梵行寂靜思惟求哀懺悔。經三七日。於二十五輪。各安標記。至心求哀。隨手結取。依結開示。便知頓漸。一念疑悔。即不成就。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辯音汝當知   一切諸菩薩
  無礙清淨慧   皆依禪定生
  所謂奢摩他   三摩提禪那
  三法頓漸修   有二十五種
  十方諸如來   三世修行者
  無不因此法   而得成菩提
  唯除頓覺人   并法不隨順
  一切諸菩薩   及末世眾生
  常當持此輪   隨順勤修習
  依佛大悲力   不久證涅槃


**********************************************************
註三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4) T19, p0122b

阿難汝今欲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沈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明相精純一切變現不為煩惱。皆合涅槃清淨妙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