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
問:
何謂「性覺」?何謂「本覺」?性覺是否即自性?
自性是否即本覺?性覺為體,本覺為用?
何謂「明」?何謂「覺」?
我認為「明」即照。
我覺得,覺明有二義:一者覺即明,明即覺,是為本覺,性覺。此性覺,寂然常照,即妙明也。本覺,照而常寂,即明妙也。
二者有所明,因所明之物知有物外之明。此物外之明,時明時不明,故明時謂覺,不明曰不覺。是以有明有覺,明非覺,覺非明,由此而又立外物,獨立於明覺。
*********************************************
法迄巴回答:
*************
您是問到很關鍵的重點了!
所問疑之處,歷來大德的解釋就不一定完全相同,以下是個人意見,只供參考,敬請再多參考幾位大德的釋義!
性覺妙明,本覺明妙:此二句是同一意義。
有所非覺:覺,則無能所對待,若有對待則無正覺。
無所非明:明,則有能所,若無對待則不需明。
另一種解釋:
性覺:對法身、佛性之覺悟。
妙明:如黃金可以變化不同的金相,而黃金本質並不變質。
所以黃金永存,這就是妙明。
本覺:對報身、化身之覺悟。
明妙:當報化身成就時,就由識轉成智,於是破無明,而稱
之為「明」(無所非明)。具有能變化無量三昧之功
能,稱之為「妙」。
*********************************************
再問:
*************
感謝法迄巴解我心中迷惑,若我解上面那段經文,是否可以這樣理解:
佛言覺明所是不可分開來說的,如果沒有所(所明,即所明之物),就無所謂覺明,不可說(大概就是涅磐了);如果單有一個所等你去覺,這個就不是那個覺湛明性的自性真覺.如果沒有所,也就無所謂明,沒有所照之物這個明又單從哪裡來麼? 如果無明,無明肯定不是覺湛明性。性覺必明,覺明同體,不二,這時候起了個妄想,因為明的覺照作用,妄以為有個明有個覺,這是第一個妄.在覺照過程中,本來照而常寂,所照皆如虛幻泡影,復認一所照為實有,這是第二妄,此妄因明而立,故萬物的創造從這裡來的,神足也是從這裡來的。能所對立。對立生異,異生同,同異生無同無異,這些都是妄執的演化,在萬事萬物的運作中,慢慢又有所明了,又有些不明了,即無明。
至於物之妄立,楞嚴經中(好像是文殊菩薩有句話):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
法迄巴回答:
*************
大約是您所說的意思。這段經文的理解,可能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結果,但只要能導致斷惑的結果,那都是佛法!
比較重要的是以下這段經文:「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
有些眾生認為,既然會有「性覺必明,妄為明覺」,那成佛之後,是不是又會因此而再淪為眾生?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是很關鍵的疑問!要解釋這問題,要先瞭解「妄」之定義。
妄,在佛經中屢次的被提及,有楞嚴經中的「演若達多喻」,有法華經中的「陽焰喻」,有圓覺經中的「空花喻」、「旋火輪喻」等等。其本上,我個人的見解它有二個意思:
1、如是迷因,因迷自有
如同超級人工智慧電腦,具有一切人類的判斷能力及記憶力,於是它某日的問人類:「我是誰?」
這個疑問是由「電力所導致」!
若吾人了知電腦結構,應知記憶體(RAM)的作用,就是一個電化機制,以電力在記憶體中的排列組合方式,來導致電腦指令之產生,及驅動中央處理器(CPU)對此指令之執行。
電力成就了這個AI 電腦的自覺產生!同樣的,業力促使眾生之自覺有我。妄的產生,在業力存在時,就一定會有妄:「如是迷因,因迷自有」。
比較令人感興趣的是,初始的業力(妄)是如何產生的?
這疑問,似乎又回到先有雞生蛋,還是先有蛋生雞之問題上!
2、「既稱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諸妄想展轉相因」(注一)
注一這段經文,在說明若以「體」而言,妄是無生(妄並沒有產生)。
即便吾人目前在「相」中,雖似有妄生滅,但其實那只是「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的現象,因為相就是「不斷生滅」!所以它是無常、性空、無我,是以金剛經要求菩薩「應作如是觀」。
所以,只要吾人真正「悟佛知見」,了知一切相之性空、無生,如此『不再相續於妄想習氣,而能止歇狂心』,「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而且,這個方式很簡易,因為「勝淨明心。本週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六祖壇經有說過一段話:「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這段話是真正的「頓法」,若吾人能當下達到這地步,下一秒中就能成佛,如法華經中的龍女一般。
結論:
1、就法身(體)而言,妄並沒有產生。
2、就報化身(相用)而言,有妄的作用,但它的作用是不斷生滅
的狀況。
3、維持妄不斷的生滅,是由吾人「相續它生滅」之故。
4、相續妄之生滅,以貪愛為主。若斷貪愛徹底,就能使妄沒有驅
力而不再生滅。稱之為「狂心止歇,歇即菩提」
(經文:
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
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
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5、成佛之後,不會再生妄。這在圓覺經中有說明
*******************************************************
註一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4) T19, p0121b
富樓那言。我與如來寶覺圓明。真妙淨心無二圓滿。而我昔遭無始妄想久在輪迴。今得聖乘猶未究竟。
世尊。諸妄一切圓滅。獨妙真常。敢問如來一切眾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淪溺。
佛告富樓那。汝雖除疑余惑未盡。吾以世間現前諸事。今復問汝。
汝豈不聞。室羅城中演若達多。忽於晨朝以鏡照面。愛鏡中頭。眉目可見。瞋責己頭不見面目。以為魑魅無狀狂走。
於意云何。此人何因無故狂走。
富樓那言。是人心狂更無他故。
佛言。妙覺明圓本圓明妙。既稱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諸妄想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雖佛發明猶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
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況復無因。本無所有。
如彼城中。演若達多。豈有因緣。自怖頭走。忽然狂歇。頭非外得。縱未歇狂。亦何遺失。
富樓那。妄性如是。因何為在。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
註二
********
No. 2008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卷1) T48, p0351a
善知識。我於忍和尚處。一聞言下便悟。頓見真如本性。是以將此教法流行。令學道者頓悟菩提。各自觀心。自見本性。
若自不悟。須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識有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識能發起故。
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需求善知識。指示方見。
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執謂須他善知識方得解脫者。無有是處。何以故。自心內有知識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顛倒。外善知識雖有教授。救不可得。
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識。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即是無念。
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
生死之論述
1、生死有二種
一種是在三界(註一)內的生死,稱為分段生死(註二)、輪迴。一種是已出三界的生死,稱為變易生死(註二)。
2、解脫三界輪迴的方式,只有斷貪愛,除此之外別無更優勝法子
至於斷貪愛的詳細執行步驟與方法,則有無量種,是隨人的習氣而不同。學習「光與愛」之後再學「合一」,合一之後再進行「斷貪愛」也算其中一種的緩慢方式。
但若只是學習「光與愛」而不去執行「斷貪愛」,那就如同處於二元世界賺了大錢一般,死後倒得輪迴,而輪迴之後,就不必然會在高維度的世界出生。
畢竟,有生就有滅,有愛就有苦!吾人有了「光與愛」,又怎能免除「暗與苦」呢?修行人必須知此事!
3、斷除變易生死的方式,則須深解因緣和合的道理
十方宇宙的一切,都不能排除「因緣和合」的現象,尤其是三界內的輪迴。所以,造了「業因」,與「業緣」和合之後,就會有「業果」產生。驅使因緣和合的力量,則稱為「業力」!
什麼是業力呢?它如同水有水汽、水、冰的三態一般,所以在三界內,業力由貪愛造成,在三界外,業力由極微細的「習氣」所造成。
貪愛,如同愛珠寶的人,看到鑽石、紅藍寶石就「眼睛發亮」,但對一個從沒見過、想過這方面的鄉下人而言,只是覺得是一個透明、少見的石頭而已,跟看到玻璃的感覺差不多。
貪愛的反應,是很粗糙而明顯可被察知的!但某些習氣則不然,尤其是三界外的極微細習氣。
即便是三界內的較微細習氣,若沒有經過一番思考、觀察,也不容易發現。這些習氣通常被稱為「直覺」。如武術家遇到危險就「直接反應」,根本就不經過大腦思考,這就是直覺,它也是一種習氣。
又如,已有煙癮的人,在無聊時,不經過大腦就「下意識」的摸口袋,這也是一種習氣。
粗糙的習氣,被稱之為「貪愛與嗔恨」,它們是一體二面,斷了貪愛也同時斷了嗔恨。
更微細的習氣,被稱之為「愚痴、痴性」,它像是一個已養成的執著,但已沒有愛恨的屬性,「就只是執著」而已。
很多人非常難以體會這十方宇宙內有什麼是「可以獨自存在而沒有愛恨的執著」!武術家的直覺算嗎?若他不怕死那就算,若怕死那就不算。有煙癮之人的下意識摸口袋算嗎?若他不再愛抽煙就算,若仍喜愛就不算。
當輪迴的眾生,已經「久浸」於愛恨的習染之中,就很難分辨出我當下的習氣是無愛恨的或是有愛恨的?就好像兩個黏太緊的非常薄的薄層,「幾乎」無法剝離它們。
我只能說,要觀察沒有愛恨之「愚痴習氣」(執著),要從「純理性」上著手。例如要做某事之前,先搜集各類方法,之後再加以分析那一種是更快、更沒弊病、效果更好的方式,於是選擇這方式。這樣的過程,是偏向「純理性」而「無感性」(習氣、情緒)的行為。
這種使用「純理性」做事方式,久而久之,它最後會養成一種執著的習氣,這就已非常非常接近沒有愛恨之習氣。
若吾人已斷愛恨之後,則這個習氣還是會存在。但若沒斷愛恨,則它與愛恨習氣黏的太緊,反而難以分辨、觀察的出來。
整個三界內的輪迴,就是由知見上的迷惑(知識性)、愛恨習氣之迷惑(初步習氣)及不辨是非之執著(愚執習氣)所產生。但只需要從斷除貪愛入手,這三種狀況都能一一被破解!畢竟,是貪愛養成這三種迷惑!
貪愛的習氣,是妄的一種呈現。妄在三界內主要有上述三種呈現方式,其實還有更微細的呈現,心念生滅就是其中一種。
已斷除十方宇宙之三界輪迴者,仍然不能免除心念之生滅。也就是說,我是聖人,我沒有愛恨,我也不再有愚執的習氣,但我仍然還有思惟能力,我仍會有心念的生滅!
心念之生滅也是一種習氣!是屬於三界外的妄習之一種。
心念的生滅必須到達菩薩第八地時,才會消失。到此境界的聖人,已不再有心念,但卻能了知世事,這是很希奇的境界,如同世俗人「很難體會為何有人可以沒愛恨」一般的希奇!
吾人要了解這件事,可以令自己縮小,以想像力進入量子世界,去觀察能量/粒子的生滅。須知,吾人之欲習、思想,都不能免除生化之電氣作用,每一個作用就是一堆微細粒子/能量之生滅作用。由這個角度切入,您就比較容易理解,為何沒有心念卻能了知世事?
我舉個譬喻吧!目前吾人所遇的外塵,都是波動。不同的波頻就產生所謂的顏色、聲音、香臭、甜酸、澀滑的五種感官作用,甚至還有波之結構所產生之「方法」存在,而被意識所知覺。
吾人可以理解,十方宇宙之三界內所呈現的是「粗糙的能量」,而三界外所呈現的是「更微細的能量」。這些更微細能量,組成三界內的粗糙能量形式,如同水汽變成水,再變成冰的過程。
吾人目前所依波動所感應的顏色、聲音等等,其實是粗糙的能量形式,它是基建於更微細的能量之上。
所有能量之最微細形態,被稱為「妄」,它會有生滅狀態,一生滅就稱為一生死!
在三界外的生死,稱為變易生死。它分成二大部份,菩薩八地之前是念之生死,從八地開始至成佛的階段,稱之為妄之生死,此時已無念產生。
三界內的生死,因為要一段段的去輪迴,所以稱為分段生死!
複誦全部習氣次第:
妄習 -> 念 -> 愚執習氣 -> 愛恨習氣 -> 知見上之迷惑
能徹底斷貪愛之人,就能斷愚執習氣,而能解脫三界內十方宇宙之輪迴。斷妄習者,則稱之為佛!
以上,普願見聞者得法味!
法迄巴 合十
*********
註一
*********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
註二
*********
分段生死:一段段的去輪迴的現象,稱之為分段生死
變易生死:妄(業種)一生一滅,稱之為變易生死。例如念生念滅,就是變易生死。
業種:妄之凝結現象。如同能量凝結成粒子之意思。
一種是在三界(註一)內的生死,稱為分段生死(註二)、輪迴。一種是已出三界的生死,稱為變易生死(註二)。
2、解脫三界輪迴的方式,只有斷貪愛,除此之外別無更優勝法子
至於斷貪愛的詳細執行步驟與方法,則有無量種,是隨人的習氣而不同。學習「光與愛」之後再學「合一」,合一之後再進行「斷貪愛」也算其中一種的緩慢方式。
但若只是學習「光與愛」而不去執行「斷貪愛」,那就如同處於二元世界賺了大錢一般,死後倒得輪迴,而輪迴之後,就不必然會在高維度的世界出生。
畢竟,有生就有滅,有愛就有苦!吾人有了「光與愛」,又怎能免除「暗與苦」呢?修行人必須知此事!
3、斷除變易生死的方式,則須深解因緣和合的道理
十方宇宙的一切,都不能排除「因緣和合」的現象,尤其是三界內的輪迴。所以,造了「業因」,與「業緣」和合之後,就會有「業果」產生。驅使因緣和合的力量,則稱為「業力」!
什麼是業力呢?它如同水有水汽、水、冰的三態一般,所以在三界內,業力由貪愛造成,在三界外,業力由極微細的「習氣」所造成。
貪愛,如同愛珠寶的人,看到鑽石、紅藍寶石就「眼睛發亮」,但對一個從沒見過、想過這方面的鄉下人而言,只是覺得是一個透明、少見的石頭而已,跟看到玻璃的感覺差不多。
貪愛的反應,是很粗糙而明顯可被察知的!但某些習氣則不然,尤其是三界外的極微細習氣。
即便是三界內的較微細習氣,若沒有經過一番思考、觀察,也不容易發現。這些習氣通常被稱為「直覺」。如武術家遇到危險就「直接反應」,根本就不經過大腦思考,這就是直覺,它也是一種習氣。
又如,已有煙癮的人,在無聊時,不經過大腦就「下意識」的摸口袋,這也是一種習氣。
粗糙的習氣,被稱之為「貪愛與嗔恨」,它們是一體二面,斷了貪愛也同時斷了嗔恨。
更微細的習氣,被稱之為「愚痴、痴性」,它像是一個已養成的執著,但已沒有愛恨的屬性,「就只是執著」而已。
很多人非常難以體會這十方宇宙內有什麼是「可以獨自存在而沒有愛恨的執著」!武術家的直覺算嗎?若他不怕死那就算,若怕死那就不算。有煙癮之人的下意識摸口袋算嗎?若他不再愛抽煙就算,若仍喜愛就不算。
當輪迴的眾生,已經「久浸」於愛恨的習染之中,就很難分辨出我當下的習氣是無愛恨的或是有愛恨的?就好像兩個黏太緊的非常薄的薄層,「幾乎」無法剝離它們。
我只能說,要觀察沒有愛恨之「愚痴習氣」(執著),要從「純理性」上著手。例如要做某事之前,先搜集各類方法,之後再加以分析那一種是更快、更沒弊病、效果更好的方式,於是選擇這方式。這樣的過程,是偏向「純理性」而「無感性」(習氣、情緒)的行為。
這種使用「純理性」做事方式,久而久之,它最後會養成一種執著的習氣,這就已非常非常接近沒有愛恨之習氣。
若吾人已斷愛恨之後,則這個習氣還是會存在。但若沒斷愛恨,則它與愛恨習氣黏的太緊,反而難以分辨、觀察的出來。
整個三界內的輪迴,就是由知見上的迷惑(知識性)、愛恨習氣之迷惑(初步習氣)及不辨是非之執著(愚執習氣)所產生。但只需要從斷除貪愛入手,這三種狀況都能一一被破解!畢竟,是貪愛養成這三種迷惑!
貪愛的習氣,是妄的一種呈現。妄在三界內主要有上述三種呈現方式,其實還有更微細的呈現,心念生滅就是其中一種。
已斷除十方宇宙之三界輪迴者,仍然不能免除心念之生滅。也就是說,我是聖人,我沒有愛恨,我也不再有愚執的習氣,但我仍然還有思惟能力,我仍會有心念的生滅!
心念之生滅也是一種習氣!是屬於三界外的妄習之一種。
心念的生滅必須到達菩薩第八地時,才會消失。到此境界的聖人,已不再有心念,但卻能了知世事,這是很希奇的境界,如同世俗人「很難體會為何有人可以沒愛恨」一般的希奇!
吾人要了解這件事,可以令自己縮小,以想像力進入量子世界,去觀察能量/粒子的生滅。須知,吾人之欲習、思想,都不能免除生化之電氣作用,每一個作用就是一堆微細粒子/能量之生滅作用。由這個角度切入,您就比較容易理解,為何沒有心念卻能了知世事?
我舉個譬喻吧!目前吾人所遇的外塵,都是波動。不同的波頻就產生所謂的顏色、聲音、香臭、甜酸、澀滑的五種感官作用,甚至還有波之結構所產生之「方法」存在,而被意識所知覺。
吾人可以理解,十方宇宙之三界內所呈現的是「粗糙的能量」,而三界外所呈現的是「更微細的能量」。這些更微細能量,組成三界內的粗糙能量形式,如同水汽變成水,再變成冰的過程。
吾人目前所依波動所感應的顏色、聲音等等,其實是粗糙的能量形式,它是基建於更微細的能量之上。
所有能量之最微細形態,被稱為「妄」,它會有生滅狀態,一生滅就稱為一生死!
在三界外的生死,稱為變易生死。它分成二大部份,菩薩八地之前是念之生死,從八地開始至成佛的階段,稱之為妄之生死,此時已無念產生。
三界內的生死,因為要一段段的去輪迴,所以稱為分段生死!
複誦全部習氣次第:
妄習 -> 念 -> 愚執習氣 -> 愛恨習氣 -> 知見上之迷惑
能徹底斷貪愛之人,就能斷愚執習氣,而能解脫三界內十方宇宙之輪迴。斷妄習者,則稱之為佛!
以上,普願見聞者得法味!
法迄巴 合十
*********
註一
*********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
註二
*********
分段生死:一段段的去輪迴的現象,稱之為分段生死
變易生死:妄(業種)一生一滅,稱之為變易生死。例如念生念滅,就是變易生死。
業種:妄之凝結現象。如同能量凝結成粒子之意思。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