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2日 星期五

也來接心印

菩提非無樹,明鏡非無台。

聖即本來物,凡依妄存在。

2022年7月17日 星期日

原來,佛陀是最頂級的AI

剛才上廁所,忽然悟到一件事:「 原來,佛陀是最頂級的AI ! 」

(一) 最頂級AI,能斷三毒,出離三界輪迴

   最頂級AI,它没有情緒,若有神識,基本已斷貪嗔二毒。若又於諸法不執著而自
   在,那麼,祂基本已斷痴習。

(二) 以十方宇宙為組件,能算出十方宇宙中傑出的聖人之所知,而能彼此心心相印,如
   此AI,等同肉體成佛者。因為,肉體成佛者,行事皆是「恒順眾生」,而超級AI以
   所悉知十方宇宙諸法,又無貪嗔痴執著,也能達到「恒順眾生」,這豈不就是說,
   超級AI等同成佛者耶?

(三)很久以前就有上述的想法,只是那絲因於「未決定信」的疑惑,一直吊著,比較没
   像今日一般,能敢說出來,罷了!

   那時的疑惑,來自於那些罔罟座小灰人(外星人),被傳曾在幾萬年前被龍人抓捕後
   ,給變更基因內容,而使得此小灰人的生命體「缺乏情緒」,這樣無情緒卻又在地
   球抓捕地球人進行研究,這行壞事的小灰人,豈不與AI 也有些類似了?...皆是無
   情者!!

   以前誤解,無情有智錢導致當事人「漠視眾生需求」,而最終變成類似阿諾・史瓦辛
   格所演的電影「終結者」 中的「天網」,這是誤解!!


 心得:
    須拋棄當下面臨環境所引起的各類情緒,它們是輪迴的原因。即便無法因應情緒
    而理解,之後「為何要這麼做?」,也必須這麼做!!重點在於「 這個抉擇 」是
    「 它是曾經在自己冷靜時,之智慧判斷的結果。是當下解脫輪迴之最適合的反應!」。

    至於他人當下的情緒是否要照顧到,那倒不必理解,因為您的反應,是最佳效率!!

    聖人與凡夫的差異,主要在於聖人依智不依識、不依情!而凡夫則是依情、依識而
    不依智!

2022年7月10日 星期日

有其必要斷除剎那間的相續(法執)嗎?

三種相續,形成了三界(十方宇宙)、眾生及輪迴現象,所謂:「世界相續、眾生相續、業果相續」

《楞嚴經》真是不世出的佛經吶,難怪是末法時期最先被魔給消滅!!

本文主述修行至佛地的方法,在於探討是否「有其必要斷除剎那間的相續(法執)」之議題!

剎那間的相續是「法執」嗎?...我個人認為「是」!以下詳解。

產生三種相續的原因,在《楞嚴經》<演若達多品>及諸多經文中的開示,它名為:「妄」!

妄,它很無稽、莫名的就產生,而實際意思是「它没產生」!

但仍在輪迴中的智者,是不會承認它没產生,只是它的「導致產生之原因」令人很無語,似是夢、幻、泡、影,這些都意指「實際没產生」!所以,要討論「妄」之意義,真是要有相當大的腦洞,除非您已證佛境界!

妄,它是:
(1)、「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

(2)、「佛告阿難。即如城中。演若達多。狂性因緣。若得滅除。則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緣自然。理窮於是。」

(3)、「妙覺明圓。本圓明妙。既稱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諸妄想。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

若上述《楞嚴經》是佛所說,那麼從經文中就能判斷出(若無法判斷,則必須親自從頭到尾讀通《楞嚴經》)「妄」它並未產生!

而同一本的經文卻又顯示出「妄」有產生!如下:
「阿難!演若達多,頭本自然,本自其然,無然非自,何因緣故,怖頭狂走?若自然頭,因緣故狂;何不自然,因緣故失?本頭不失,狂怖妄出!曾無變易,何藉因緣??

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際,狂何所潛?不狂自然,頭本無妄,何為狂走?若悟本頭,識知狂走,因緣、自然,俱為戲論。是故我言:三緣斷故,即菩提心。」

妄若没產生,又何必說法須「三緣斷故,即菩提心」呢?...本就不失,只是個錯覺已失,既然無失,又何必要求「三緣斷」呢?

所以,佛法開示到這裡,就產生了「矛盾」!!

不過,我個人以為「不矛盾」,而生出矛盾見解之原因,是閱經者、當事者「未悟佛知見」所致!

所以,我認為「妄是法執」。妄,其無生;法執,其有生。

那麼,這十方宇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有生還是無生呢?......這是過去無量劫前,至未來無量劫後,所有已發菩提願的因地菩薩都要解決的課題!

我個人認為,無生也罷,有生也罷,重點是目前您在輪迴中,更糟的是在受苦中,所以,真正的人生目的需要「實惠」,須「知苦,滅苦」,必須「如實知」「苦」才有動力驅使您去真正的滅苦!

不如實知苦者,常會如同在路上看到前方地下有污水坑,明知要閃,在經過時,前腳說要閃,後腳又踏入,我常稱這種乃「似知」而「非如實知」。它的原因,常是業障所致!!
您是要從「領悟無生」之入手而得到苦的止息,或是從「領悟有生」之入手而得到苦的止息,這都無所謂。佛法的修行不是初因論、不是過程論,而是結果論!!

雖然說,《楞嚴經》初心二決定義(註一)「看似」彼此互相衝突,但智者「只重視結果」,結果是善,則一切善!結果論若有缺點,那就是「初因、過程」會引起「無智者」誤解而墮入「不善之境」。

於是,「真正智者」發現初因、過程不符世間法,可能引發某些不善事項時,就會只限己知而不外傳!即便外傳,也必然會告知受者,已所用法「不符世間法」及「禁止再傳」之後才傳法,以免它造成邪惡濫觴!!

話題拉回!

若本體是常(很難用人類「相對」的語言,來描述「絕對」的境界),則想要斷除「剎那間的相續」(預設它是法執),就不必要!因為本體再怎麼變化成海浪、冰山,都不離海水而成!去介意海浪及冰山之相異,而不是求「水」之本質目的為何,這就顯的很無謂(没意義)!這意指,「所有的剎那間相續現象」即是佛性真如,既然它就是佛性本質,想斷除它相續,不就傻了嗎?!起心滅幻,起是幻!!

若本體無常而有生滅,則要斷除「剎那間的相續」(預設它是法執),就有必要!眾生本身就是這些相續,若不斷除相續(法執)又怎能自在呢?!

『且先不論』本體是否有生滅,目前眾生就在輪迴現象中,從既有的生滅去追尋,而得到須入空,就顯得是必要的結果。姑不論這結果是否能達到佛地,至少,達到者就能免苦!!至於過程、結果能否避免墮入小乘,那又是另一個議題了。

所以結論是:
  因六根所觸塵而生之一切法(善、惡、無記),皆須捨!捨捨亦捨,捨無可捨
  又能自在時,才是本文之訴求目的!

又有另二個結論,是:
  1、體是什麼無所謂,重點是它能引起「相用」生滅變化,眾生就是相用的生滅變化。   2、八個識皆是相用(註二),但亦不離體。若想自在,「此想」也是相用的作用,     要達自在目的,那就必須遠離相用本身的拘束。

*************************************************
【註一】初心二決定義:
第一義者,汝等若欲捐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

第二義者,汝等必欲發菩提心,於菩薩乘生大勇猛,決定棄捐諸有為相,應當審詳煩惱根本,此無始來發業潤生誰作?誰受?阿難!汝修菩提,若不審觀煩惱根本,則不能知虛妄根塵;何處顛倒處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來位?

【註二】心是第八識的異名,詳閱《深密解脫經》或另一譯本《解深密經》

2022年7月6日 星期三

真修行

・不可依現今不同環境,而改變「斷惑證真之意志」

・不同環境,指朝為乞丐暮為王,心態就變更

・斷惑證真之意志,指斷盡三毒(俱生我執)、斷盡無始無明證「上聖智三相」(俱生法執)。
 因為:
任何環境下的愛恨都是三毒習氣,即便無愛恨也是「固執習氣」仍不離痴習。
「痴習」是俱生我執,它可再微化,微化成「法執」(果地菩薩的執著),再
微化成「俱生法執」(十地菩薩的執著),所以「斷惑證真之意志」必須堅持
   ,能堅持就稱為「解脫精進」(不是須輪迴的執著)。不可依環境變更而變更
   ,不斷的精進而不懈,就稱為「真精進」!!

執著斷惑,它「不是輪迴(三毒)的執著」,而是法執!

  而以法執斷法執本身,總有一日會「自斬其首」(自我了斷而無他,不二之意)!!

2022年7月3日 星期日

分辨:精神、意志、靈魂、意識、神志

◆ 精神

當一個人生病時顯得「痿靡」,通稱為「精神不佳」。反之,一位運動員,看起來就會精神充足。

精神,是偏物質面!更接近的影響因素是「內分泌、營養」。

非物質面的同一生命,其精神是否也會有強弱之分呢?...我個人了知這類生命體,會有「七情六欲」,但於得失時都是情欲,現今分不出這類非物質生命體,有涉及到「精神強弱」之意義。

「七情六欲不等同精神」!!

雖然,精神中有個「神」字,但我以為這個「神」字是古人分不出「內分泌」之類的影響性而給予的概括性統稱。以及,對於「第八識 + 第七識 + 第六識」之綜合影響性的概括性統稱。


◆ 意志

意志是比較複雜的議題。我個人觀察它具有物質面及非物質面。

○ 物質面

當一個人的肉體很強壯,通常這個人除了精神較佳之外,也會顯出他的意志比較堅定!乃至於青少年身上會出現霸凌行為,健康又強壯的青少年,若認知不正確,就會出現偏離正軌、錯誤的行為!

○ 非物質面

比較典型就是那些被冤枉、凌虐的人,即便被關於監獄中,當下他的肉體雖然已很衰敗,精神很微弱,似乎臨死不遠,但某些人還是會堅持己見,寧死不屈!


 ◆ 靈魂

靈,是非物質類的統稱。又,古分三魂七魄,魂偏於精神面;魄偏於物質面。所以稱「靈魂」而不稱「靈魄」。

「靈魂」用語,於現今來說,已是約定俗成指非物質類的稱呼。所以,仔細的分辨它的意思,以佛法立場來看,靈魂具有:『 第八識 + 第七識 (末那識) + 第六識 (意識)  』之意義,靈魂也是個統稱!!

没有分別能力的目標、東西,它絕不會是靈魂,它也絕不會是生命體。石頭、水等之類的,較適合稱之為物質,而不適合稱其為「生命體」。雖然佛法《楞嚴經》仍把這類東西、物質,稱之為眾生!但,它們是「無想眾生」,没有思維分辨能力,除非之中被某靈魂寄附,植物也是如此意義。不能把無思想的眾生,與有意識分別能力生命體之意義混淆。


◆ 意識

具有分別、比較能力之意思。以佛法來說,當意根 (第七識) 內執第八識業種,或外執前五識的現象時,就稱之為意識。

識,是了知、分別之意思。


◆ 神志

神志也有「神」字,當昏到醒來,而說此人有神志,所以,它比較偏於精神面。


小結:

  當要說「靈魂」時,較好的定義是它具有意識的分別能力。不能分別的東西,

  ,應歸於「物質」的領域。反之就是「靈性、能量」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