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1日 星期六

云何「無生法忍」與「不退轉菩薩摩訶薩」?

No. 220b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327) T06, p0672a

善現。是菩薩摩訶薩以自相空。觀一切法。已入菩薩正性離生。乃至不見少法可得。不可得故無所造作。無造作故畢竟不生。畢竟不生故名無生法忍。由得如是無生法忍故。名不退轉菩薩摩訶薩。

善現。若成就如是諸行狀相。當知是為不退轉菩薩摩訶薩。

*******************************************************
(法迄巴按:以下經文有修正標點符號︐但没更改文字)
No. 220b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327) T06, p0672a

復次善現。若不退轉位菩薩摩訶薩。設有惡魔來到其所。為惱壞故語菩薩言:

   無上菩提與虛空等。自性自相皆畢竟空都無所有。
   諸法自性自相亦然。與虛空等自性自相畢竟空。

   中無有一法可名能證。無有一法可名所證。證處。
   證時。及由此證亦不可得。

   既一切法性相皆空與虛空等。汝等云何唐受勤苦。
   求證無上正等菩提?

   汝先所聞諸菩薩眾應證無上正等菩提。皆是魔說非
   真佛語。汝等應捨大菩提願。勿於長夜唐為利樂一
   切有情自受勤苦。雖行種種難行苦行欲求菩提終不
   能得。

善現。是菩薩摩訶薩聞彼語時能審觀察。此惡魔事欲退壞我所發無上正等覺心。我今不應信受彼說。

雖一切法與虛空等自性自相皆畢竟空。而諸有情生死長夜。不知不見不解不覺。顛倒放逸受諸劇苦。我當擐以性相皆空如大虛空大功德鎧。速趣無上正等菩提。為諸有情如應說法。令其解脫生死大苦。得預流果。得一來果。得不還果。得阿羅漢果。得獨覺菩提。或得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是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已聞此法。其心堅固不動不轉。依此堅固不動轉心。恒正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由此六種隨分成就。已入菩薩正性離生。復正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由此得入不退轉位。

是故。惡魔雖設種種矯詐方便。而不能退菩薩所發大菩提心。

善現。若成就如是諸行狀相。當知是為不退轉菩薩摩訶薩。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是菩薩摩訶薩為不退轉故名不退轉。為退轉故名不退轉耶。

佛言。善現。是菩薩摩訶薩以不退轉故名不退轉。亦以退轉故名不退轉。

世尊。是菩薩摩訶薩云何以不退轉故名不退轉。云何亦以退轉故名不退轉。

善現。是菩薩摩訶薩超過聲聞及獨覺地。不復退墮彼二地中。由斯故說不退轉故名不退轉。是菩薩摩訶薩遠離聲聞及獨覺地。於彼二地決定退捨。由斯故說以退轉故名不退轉。


*******************************************************
No. 220c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514) T07, p0630b

復次善現。一切不退轉菩薩摩訶薩設有惡魔來至其所。欲令厭背無上菩提。作如是言:

   一切智智與虛空等。無性為性自相本空。諸法亦爾。
   與虛空等無性為性。自相空中無有一法可名能證。無
   有一法可名所證。證處。證時。及由此證亦不可得。

   既一切法與虛空等。無性為性自相本空。汝等云何。
   唐受勤苦求證無上正等菩提。

   汝先所聞諸菩薩眾。應求無上正等菩提。皆是魔說非
   真佛語。汝等應捨求證無上正等覺心。勿於長夜徒為
   利樂一切有情自受勤苦。雖行種種難行苦行。欲求菩
   提終不能得。

是菩薩摩訶薩聞說如是呵諫語時。能審觀察此惡魔事。欲退敗我大菩提心。我今不應信受彼說!

雖一切法與虛空等無性為性自相本空。而諸有情生死長夜不知不見顛倒放逸。造作諸業受生死苦。我當被戴性相皆空如太虛空功德甲冑。速趣無上正等菩提。為諸有情如應說法。令其解脫生死眾苦。得預流果或一來果或不還果或阿羅漢果或獨覺菩提。或證無上正等菩提能盡未來利樂一切。

是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已聞此法。其心堅固不動不轉。依斯堅固不動轉心。恒正修行六到彼岸。已入菩薩正性離生。復正修行六到彼岸。漸次圓滿伏諸纏結。由斯得入不退轉地。

是故。惡魔雖設種種退敗方便。而不能退菩薩所發大菩提心。若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諸行狀相。知是不退轉菩薩摩訶薩。

具壽善現即白佛言。是菩薩摩訶薩為不退轉故名不退轉。為退轉故名不退轉耶。

佛告善現。是菩薩摩訶薩以不退轉故名不退轉。亦以退轉故名不退轉。

爾時善現復白佛言。是菩薩摩訶薩。云何以不退轉故名不退轉?云何亦以退轉故名不退轉耶?

佛告善現。是菩薩摩訶薩超過聲聞及獨覺地。不復退墮彼二地中。由斯故說不退轉故名不退轉。

是菩薩摩訶薩遠離聲聞及獨覺地。於彼二地決定退捨。由斯故說以退轉故名不退轉。故此菩薩得二種名。非如餘位唯名退轉。

若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諸行狀相。定得無上正等菩提。諸惡魔軍不能退敗。

2019年8月24日 星期六

沙門應有的心態

本文没校稿︐若有錯別字請自行腦補!
------

沙門應有心態︐其實應從戒、定、慧︐循次說起︐但發文者是輪迴眾生︐也寫不出果地佛菩薩的了義文。只應因緣生心︐隨緣發文。

沙門︐本應是剃髮出家的僧尼︐但此處亦是指自誓為勝義僧的白衣菩薩!

◆ 正見、篤行與業障

輪迴︐來自無正見!而有正見而仍然輪迴︐來自未篤行!

具正見︐亦有篤行︐而不能解脫輪迴︐來自解脫因緣未成熟!

這是說︐可能是業障阻礙︐自以為有篤行︐而實際功夫用的粗糙而不精細。卻不能明辨自己的錯誤︐這就是業障!有今生養成的業障︐也有過去世養成而帶到今世受報的業障。


◆ 什麼叫「用功粗糙而不精細呢」?

這指︐對自己習氣生滅犯了四病。四病是:止、作、任、滅。這是「知見不正」所致!

自以為具正見︐而其實知見不正!

如同︐甲對往前走的乙說︐前方地上有污水坑︐看到没?
乙答:看到了。

甲又說:能閃過嗎?
乙答:能閃過。

而就在乙前腳說能閃過︐後腳就踏入了污水坑中......乙不是看見了嗎︐為何又會發生這種墮入的現象呢?

這原因主要出在「習氣作用」︐或說「業障」!

認知是理性的;情緒是感性的;習氣則是執著的。

情緒影響認知︐認知改變思想︐思想驅動行為︐行為養成習氣︐習氣固化性格︐性格造成命運!

理性意義見聞者您了知︐感性意義見聞者亦了知︐但見聞者可能會忽略了「執著」的現象及作用。

執著︐是已養成的習氣︐執行它是不必然須經過理性思惟︐亦不必須須有愛憎情緒。執行習氣︐就只是已習慣性的反應而已︐俗稱為直覺!

但實際上︐習氣反應更可比直覺更微細︐在直覺没反應前︐就能執行。如同經常處於生死間的特工︐正在危險的敵後工作︐他睡覺時︐忽然被人碰到頸部︐下場可能是直接用刀向
來源揮了一下︐而這一下︐可能就把戰友給殺了!

直覺與習氣的差異太微細︐對世俗人來說︐已近乎不分彼此︐而統稱為「直覺」!


◆ 話題拉回:怎樣令用功精細而不粗糙呢?

這功夫仍然還是要從認知(知見)上去著手︐使得知見對輪迴現象「真正的了知」︐及「解脫方式」亦真正的了知!這在佛經稱為「如實了知」!

例如︐每日生活︐在接觸佛法後而有「醒悟」的感觸︐但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十年︐佛在天邊!為何如此呢?這就是「習氣」或說「業障」的作用。它使得當事人︐繼續因循已養成的習氣去做事︐那就是繼續輪迴!

於是︐佛了知上述眾生習氣︐而立共乘的三十七助道品︐及菩薩乘六波羅密或十波羅密(加四無量心)。其中對未達到決定信(不壞信)之前的眾生來說︐重點在「精進」!

決定信(不壞信)是已破見惑(下三結)的果位︐它是二乘的見道位(初果)︐或菩薩乘的見道位(初地)。

從歷來所見及的典故︐已在見道位的賢者︐亦有遺忘「精進」的現象︐但若不先達到決定信︐在遺忘精進之後︐常會「迷糊」一輩子︐於死後再去輪迴投生︐這類人就很需要善知
識來點醒。而這善知識很多來自過去世曾造善因所養成。

若已達到決定信︐那麼︐當事人就常能「自生智慧」︐警覺自己墮入了懈怠而不了知︐於是就會自我糾正︐再次振奮向上而精進用功。

同時︐會自我檢討是什麼原因︐令自己「迷糊」而墮入懈怠的粗糙心境呢?

其實︐我寫此篇文章︐也是「自我警覺」的典型!暨點醒有緣人須「警醒」︐亦給自己警覺須精進不能墮入懈怠情境中!

若您決定成為我這類已破見惑的真修行人︐那麼可善思我以下發出的文句:

  若自覺當下生活不是「正覺」︐那麼必然是某處
  行錯。

  於是自我思惟︐錯在何處?

  我每日生活於工作、吃食、睡眠、與人言談如是
  等行住坐臥間︐於自己「用功方法」︐有「等持
  繫念」嗎?

  等持繫念︐對二乘來說就是四念住︐是否有「反
  復」念生不淨?念受是苦?念心無常?念法無我
  ?對菩薩乘者來說︐就是「因地發心與果地覺」
  是否仍然相同?

  簡單說︐就是「當下心行」是否達到「一行三昧
  」的地步?也就是說︐自己的功夫︐是否「時時
  保持」之意思!!

若自覺此月、今日、當下的心意識不正確︐那麼︐就須想辦糾正它︐不能再令它相續︐否則須繼續墮入輪迴中。

例如賺錢譬喻:
  賺大錢是正確心行嗎?...不是!
  賺錢是正確心行嗎?...不是!

  若連賺錢皆不是正確心行︐那要怎麼活下去而繼
  續修行斷惑呢?

  其實︐去出家當僧尼也是能繼續修行的生活!

  所以︐賺錢只是存續肉體的方法之一︐而不是絕
  對必須的行為。

當有上述的領悟︐那麼︐對「財」的戒止定力就強很多︐而不受誘惑。對色、名、食、睡亦能如此︐而有止戒定力︐而不受誘惑!

當下知見正確而不迷。篤行一日︐那麼您這一日生活的知見就會正確而不迷。篤行一月、一年乃至終身︐您一月、一年乃至死亡來臨前都會有正確知見而不迷!

當知見正確︐身口就會跟著正確。於是︐心緣一境︐就易一心而入禪定。心緣無住︐就易斷惑證真。

看看以下這個佛經典故︐一位慧解脫阿羅漢︐没有任何禪定力︐但在需要時︐卻只在須臾時間就能發起神通!

---
注意項目:
 1、修行須先具正見︐然後依於正見反復用功!

 2、反復用功須精細到當下心念生滅!它不是時時、分分
   、秒秒︐而是剎那剎那心念生滅。俗稱「當下」!

 3、斷三毒、破無明的陀羅尼(總持法)為:
    立志無 欲以為體︐無所住以為用︐每用皆破無明
   
   無欲為體之故︐即便「無所住」功夫用不來而有漏︐
   亦落在無欲的背景上︐於是有所住亦變成無欲的無所
   住。

   若不能如此︐那麼就要「養成無欲的淨習」︐所以須
   先立此志!!

   而在修行過程中︐每次「自覺在用功」時︐於該次「
   自覺的警醒、警惕」時︐都要符合佛之果地覺境界。
   這叫「每用皆破無明」。

   如此反復用︐哪一日因緣時至︐可能聽到某聲音、看
   到某景色就會「觸發」斷惑、斷無明的「不可思議三
   昧力」︐於當下就能真正斷惑、斷無明(頓覺人)。

   云何佛之果地覺境界呢?......佛地又稱為「寂滅忍
   」︐這是指「有動作但無欲」!如圓鏡映射人物︐雖
   有映射動作︐卻本質不動、不生滅(不二)。

   佛知見是「無生」!所以一切平等。但為度化有緣眾
   生之故︐於無生中起幻有︐從七八九地菩薩境界的無
   生忍中︐而入寂滅忍。

跋:
  生活或見聞時︐是否常不如意?
  仔細去思惟是否乃七情六欲的作用?
  若果然如此︐何以仍要被情緒(煩惱)與非正見(五見)
  給牽引︐而繼續墮入輪迴中呢?

  慎勿信汝意!亦莫生情緒!


名相解釋:
 .無生忍:處於不造生滅二元現象的淨習中。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

 .寂滅忍:處於有生滅卻仍然保持涅槃(無住涅槃)中
      (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中道 :處於無七情六欲之現象中。在二乘至少為三果
      位。在菩薩乘至少是五地位。

2019年8月15日 星期四

出入定與念念定︐及轉識成智

入定嘛∼∼︐要看是有出入的二乘定︐或念念定的菩薩定而論!

有出入定︐則會止息︐這指鼻孔呼吸會停止︐若沒停止則不是真正入定︐只能說有輕安發生!

有緣人可參閱宣化上人對入定的說明

念念定︐則是能知覺六塵︐但不執著。如同路過見到小石子︐知是小石︐卻不對它生貪愛︐亦不對它生憎恨︐只是純粹的知︐俗稱之為識︐聖稱之為智!

敝人也遇過輕安的現象︐共維持三日︐人很清醒︐腳踏地是「軟的」︐甚覺稀奇︐手去摸它︐卻覺得是硬的︐甚是稀奇。重複幾次皆如此︐乃知是善報來臨!

那三日︐自覺是快樂鳥︐一切煩惱皆了知而不存在。如了知路邊小石︐心中不執著它的存在︐時過境遷︐就忘了它的存在︐只有當六根再次碰觸時︐才了知它依然存在。

沒錯︐我那時破了見惑!當閱《諸法無行經》閱到佛說大惡人「提婆達多」不了一相無相才墮地獄時︐我悟了一相無相的真義!接著︐看倌們都知道後三日發生在我身上的故事!就是只快樂鳥︐或作無煩惱鳥更恰當︐是純粹的輕安及身︐不只是純心理作用!!

上述那部《諸法無行經》也建議有緣人去閱讀。才二卷又不必特別用心讀︐可在二小時讀畢。不像《圓覺經》才一卷︐我卻必須讀二小時才能讀畢︐而且︐還須重覆讀很多遍、遍、遍∼∼(重要的字要回音)︐才能真正領悟到其精髓!

---
喔︐還有一種是無念行的定......︐果地菩薩的定︐都應改名為三昧。此無念行是八地開始以上的菩薩才具有。何以故?因為︐八地菩薩開始︐「一切心意識不現在前」。

若您看到上述此經之後︐才能理解《楞嚴經》中佛以下的說法:
 「如此會中︐摩訶迦葉︐久滅意根︐圓明了知︐不因心念」

沒心念還能了知......︐這真只有聖人轉識成智才能具有。而且︐還是轉第八識成大圓鏡智才行。

由於︐八地開始就能無心意識︐那麼九地、十地、等覺地、佛地不用意識就能做事︐這是否指︐大圓鏡智也是分層次的?從八地開始轉識成智︐至佛地才最終圓滿!

2019年8月7日 星期三

八識、靈魂、了知之知識

《楞伽經》有三譯本,可解釋樓主疑問。建議多閱「唯識法相宗」所主張的佛經。

以下我簡說整個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的樣貌。

《楞嚴經》開示,有三種相續,使得吾輩能自我覺知存在,這三種是:
 ● 世界相續:即十方宇宙
 ● 眾生相續:各類生命體
 ● 業果相續:輪迴現象,及各自所受果報。

這三種皆來自於「妄」,當妄生起之後,就不斷的排列、組合,最後落實到人類這一層次時,這三種相續就已存在。

「妄」,首先產生了第八識的作用,它具有三種功能:
 ● 含藏(執藏):如倉庫本身。
 ● 能藏:如倉庫的貨物搬運人員。
 ● 所藏:如貨物。

識,是根塵相觸時的現象。於是,第八識有原生的妄執,通稱為「見分」。以及所執的種子,通稱為「相分」。

見分如同能藏,相分如同所藏。它們都基於倉庫存在才能起作用(都没倉庫了,誰來當搬運員,貨物又要擺哪裡?)

識簡分有三種,廣分有八,三種是:
 ● 真識:無生無滅
 ● 現識:如大圓鏡可現出諸相
 ● 分別事識:就是具有分別能力的識,通常指意識

「真識」的「識」字眼用的不好,要把它理解成「真相」,意指不生不滅。

八個識,或現識與分別事識皆有二相,為:真相、業相。

想像一下,八個識如同八種色彩的雲:紅、橙、黃、綠、藍、靛、紫、白。每種雲的產生,都離不開虛空,無虛空就不能產生雲。虛空喻如「真相」,它無生無滅。業相「有生滅」就是這八種色彩的雲,喻如八個識。

在業相中,八個識簡分成二個識,即現識、分別事識。而每個識中,又不離真相才能存在。

第七識的末那,只是一種執著習氣,它的分別能力等於無,近乎「直覺」。它是妄的變相之一。它只會恒常不斷的由內而外,去執取第八識相分,而顯化出六塵(十方宇宙、眾生現象、輪迴現象)。也會由外而內,去執取前六根所觸的塵境當成相分,存入第八識。

第六識是意根(第七識)與法塵相觸而生。它具有很清晰的分別能力。

前五識,也是前五根與五塵相觸後所產生。說它為「識」只是方便說,其實前五識没有分別能力,如手觸桌時,是意識在分別還是手部神經突觸在分別呢?所以,前五根觸塵時,都要意識的參與才能分辨。

如我所觀察,識的「了知」是有很多層次,最清晰的是意識。再來是末那識的直接執著,這接近現識,通稱為「直覺」。再來是前五識與第八識如大圓鏡的現識作用。

《楞嚴經》有經文開示:「如此會中,摩訶迦葉,久滅意根,圓明了知,不因心念」。

若不生心念,分別能力都没有,又如何能圓明了知呢?這就是大圓鏡現物的「現識」功能。

---------------------------
開始回頭回覆樓主疑問。

>佛教有八大識。前五識眼耳鼻舌身。思維是第六識。第七識叫
>意根,是本我還是真我?
復:
  「本我」與「真我」的用辭不恰當。佛法「不承認」「有我」
   。我,只是一種錯覺認知之下的執著。又稱為「無明」!

  如同火團快旋以為有火輪;又如暑天看向遠方沙漠,空氣中
  有熠熠而動現象,於是以為有「水」(它被稱為陽焰)。又
  如水中看到有明月倒影,以為水中有月。又如眼有翳者,看
  到空中有花朵。這些「全都是錯覺」!

  既然無我,那麼討論本我、真我就没意義!

>是覺知嗎?
復:
  若所謂的本我與真我,是指「了知」功能之來源,那麼,它
  應是「妄」!

  妄有三種相續,桌子是妄,人亦是妄,精神活動亦是妄,包
  括覺知。

  既然無本我、無真我,那麼「識」的意義又在哪裡呢?......
  這就何以此帖一開始我就講「識」及其功能之原因。

  識是「了知」之意思。覺知也是了知現象。

>第七識是輪迴的根本嗎,
復:
  第七識的「恒常執著」「近乎」是輪迴根本,但它所以如
  此,是意識可決定的。例如是否要吸煙而養成煙癮,是意
  識決定的。癮,就相檔於第七識的「恒常執著」現象。

  意識雖然可決定是否養成煙癮後,而這個癮亦不是一時就
  立刻斷除,但終究是意識下出決定的!

  五蘊與八識是二個體系,但第七識可想成是「行蘊」,它
  基本不分別,只是恒常執著,但在它之後,還有「識蘊」
  中的「見分」,是見分這個「妄執」,其變相成第七識才
  產生「恒常執著」的作用。如海水變相成海潚、冰山等。

  第八識這個「見分妄執」,依《楞嚴經》五十陰魔經文的
  分法,聲聞、緣覺是排名識陰的第9、10位,也就是要
  斷除三毒,要超越「識蘊」中的前八位。而第七識只相當
  於「行蘊」。

  不過,若能斷除第七識,則入二乘無餘依涅槃,的確能永
  遠性的解脫輪迴。說它是三界輪迴根本,也沒錯!

  當然,第七識相當行蘊的說法還没任一經典有這麼說,這
  是個人判斷。所以,要把第七識上綱至識蘊的前八位之一
  ,或全部,亦無不行!但行蘊的屬性行為,更似第七識的
  「恒常執著」現象。

>但是觀心不就是為了進入覺知狀態嗎,不是說這是聖人佛陀
>心態嗎。
復:
  觀心,它的作用是什麼呢?它主要的作用是「毘婆舍那」!

  毘婆舍那之用意,乃藉由觀察而達到不執著。所以,由內觀
  心是一個方式,不觀心只觀察外在的變化,也能不執著。

  觀心,不在覺知,而在「覺」。覺,是指由迷至明;由昏至
  醒;由睡著至睡醒之意思。所以佛稱為「正等正覺」,覺之
  後就不必強加一「知」字。只要覺了,就具「智」,能妙觀
  察一些人時地事物,功能基本等同「意識」,但卻不執著!

>還有第八識阿賴耶識是不是靈魂
復:
  靈魂是俗語,它的現象指不具有肉體,又具有分別能力之生
  命體。

  第八識的「阿賴耶」功能,能產生輪迴三界的現象,而第八
  識之了知功能,稱為現識功能,如大圓鏡現物,若某靈魂具
  有大圓鏡現物功能,那此靈魂就可說等同於「佛或菩薩摩訶
  薩」。但我相信樓主法友問的靈魂不是這類的「聖靈」。

  一般人死亡後的靈魂,除了不具有肉體之外,其餘可視為與
  没死亡之前人類基態相同!

  說「第八識」或「阿賴耶識」等同「靈魂」,這不是適合的
  說法。

涅槃定義

轉閱 涅槃定義
https://fatsiba.blogspot.com/2015/12/blog-post_31.html

補充:
 依北傳佛法,涅槃有四種。
 最常討論的,除了二乘所入之無餘依涅槃之外,菩薩乘之涅槃是「無住涅槃」,對
 果地菩薩來說是「已斷俱生我執」但不住於該處(若住則名為二乘阿羅漢,而不名
 為菩薩),對佛來說,無住涅槃是「斷俱生法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