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

初禪至四禪簡說(宣化上人)

原題名:入定不是睡覺
橫 批:入定,好像活死人,但有知覺。
說法人:宣化上人
出 處: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dharma_talks/volume1/volume1_35.htm

    有人問我:「入定和睡覺有什麼不同?」簡而言之,入定的姿勢,仍然端坐,背直如筆,實正不偏,或者呼吸停止,或者脈搏停止,望之,好像活死人,但有知覺。 可以坐一天不動,十天不動,甚至一個月不動。睡覺的姿勢,頭歪身斜而不自主,氣出氣入,呼呼有聲,甚至鼻息如雷。不同之處,就在這個地方。

    參禪的過程,好像讀書一樣,由小學進中學,進大學,進研究所,經過這四個階段,才能獲得博士學位。參禪這個法門,亦復如是,分為四個步驟,也就是四禪的境界。簡略述之如下。

    初禪名「離生喜樂地」。就是離開眾生的關係,得到另外一種快樂。此非凡夫所得的快樂,而是在自性功夫裏邊。到初禪定中,呼吸停止。外邊呼吸停止,內邊呼吸 活動起來,好像冬眠一樣的道理,不再贅言。這時,心清如水,明如鏡。照了自性的本體,而知道自己在打坐。

    二禪名「定生喜樂地」。在定中,出生一種無比的快樂,所謂「禪悅為食,法喜充滿。」得到這種快樂,不知道飢餓,所以可以多日不食不飲,沒有關係。但是不可 執著,如一執著,前功盡棄,即入魔境,吾人不可不謹慎。二禪的境界,在定中不但呼吸停止,而且脈搏也停止。出定時,又恢復正常。

    三禪名為「離喜妙樂地」。就是離開二禪之歡喜,得到妙不可言的快樂,覺得一切都是佛法,一切都是快樂。三禪的境界,在定中呼吸脈搏停止,意念也停止。這時 候,不念善、不念惡,不念是、不念非,也就是一念不生。但不要認為了不起,這僅是一個過程而已,離開了生死還有十萬八千里。

    四禪名為「捨念清淨地」。在此境界連快樂的念也沒有了,已把它捨棄,而到達清淨無所作為的境界。也就是到了無為而無不為的地步。到了四禪,乃是參禪功夫所必經之路,沒有什麼不得了,不要誤認是證果。如果這樣想,就和無聞比丘犯同樣的錯誤,而墮地獄。

    四禪的境界,還是凡夫的地位。如果精進向前,證到「五不還天」的境界,才是證得聖人的地位。但此位尚未了生死,非得超出三界,才能了生脫死。這一點要弄清楚,不可混為一談。


****************************************************************************
原題名:參禪的境界
說法人:宣化上人
出 處: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dharma_talks/volume1/volume1_13.htm
日 期:一九八○年十二月禪七開示


坐禪,坐到內無身心,外無世界,遠無其物的時候,就能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就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到這 種境界,並不是得到真功夫,怎樣了不起。或者坐一個鐘頭,或者坐十個鐘頭,或者能坐一個月,甚至能坐十個月,這不過是功夫有點相應的現象,得到一點輕安的 境界而已。經過輕安境界之後,繼續參禪,便到初禪的境界。


/* 初禪 */
初禪天名叫「離生喜樂地」,就是離開眾生所喜歡的境界。在離生喜樂地打坐時,很快入定,在定中,呼吸停止,不入不出,不來不去。好像烏龜在冬季的時節,把 頭縮回殼內,外邊停止呼吸,可是內部呼吸活動起來,這是冬眠現象。參禪人,在定中停止呼吸,出定時,照常呼吸。各位注意,如果到這種境界的時候,不可打妄 想:「哦!沒有呼吸啦!」這個妄念一生,馬上恢復呼吸,不可不慎;否則,失去機會,必須再重來。


/* 二禪 */
由初禪天精進修禪定,進入二禪天的境界。二禪天名叫「定生喜樂地」,就是常在定中生出一種快樂,這種快樂無法形容,所謂「禪悅為食,法喜充滿。」的境界。 在定生喜樂地坐禪時,在定中不但呼吸停止,而且脈搏也停止。要注意:停止不是斷絕,出定時,又恢復正常。


/* 三禪 */
由 二禪天精進修禪定,進入三禪天的境界。三禪天名叫「離喜妙樂地」,就是離開粗的歡喜,尚有細的歡喜,得到微妙的快樂。在離喜妙樂地坐禪時,在定中不但呼 吸和脈搏停止,而且心念也停止,真像死人一樣。這時念停止了,沒有一切妄想。呼吸停止,血液沒有氧氣,停止循環,所以心臟不活動,沒有脈搏。這時,一切雜 念都沒有了,譬如呼吸是風,脈搏是浪,心念是水。沒有風,就無浪,水自然平靜,所謂「風平浪靜」,就是這個道理。這種情形,在定中是暫時的作用,並不是死 亡的斷氣。可以隨時隨地恢復呼吸和脈搏的正常活動。


/* 四禪 */
由三禪天精進禪定,進入四禪的境界。四禪天名叫「舍 念清淨地」,就是捨去三禪的妙樂,心念清淨。氣停止,脈停止,念停止,而且也舍了,這時清淨本來妙真如 性現前。這種境界,不可認為了不起,這不過是四禪的境界而已,並不是證果的現象,仍然是凡夫地位。因為還沒有斷欲,如果勇猛精進,修外道邪定,則進入無想 天,受快樂的境界。修正定正受,則進入五不還天,這才是證果的境界。


證初果羅漢,不但在定中沒有妄念,就是在行住坐臥中,也沒有妄想,沒有執著。到初果的境界,還有七番生死。並不是證到初果,就入涅槃。只是斷了三界八十八品見惑而已。


到 初果時,無論見到什麼境界,也不動其心。所謂「對境無心」,只有道心,專一修禪。外邊境界如何莊嚴?如何美好?或者是美女,或者是俊男,也不動搖其心。 這時候,不貪財、不貪色、不貪名、不貪食、也不貪睡,一切無所謂。到這種境界,才可以說是證果。證初果的羅漢,走路沒有聲音。因為腳離開地面約有寸高,為 什麼?證果人,心懷慈悲,深恐踩死小蟲等,所以在虛空走路。


各位注意!不可以未證言證,未得言得,這是犯了妄語戒,將來要墮落到拔舌地獄。信不信由你,我事先說明。在佛教中有人沒有開悟,就說自己開悟,這種行為真 要不得。就是真的開悟,也不要對人講:「我開悟啦!得五眼六通。」不要自我宣傳,自賣招牌,那就沒有意思。


你 真開悟,知道某人是菩薩,某人是佛,他們化身來到世間,那時候,他們就走了,在唐朝有兩位大師,一位是寒山大師,一位是拾得大師。寒山是文殊師利菩薩化 身,拾得是普賢菩薩化身。原來寒山和拾得是最好的道友。拾得(是豐干和尚在路旁拾來的嬰兒,在國清寺養育成人)他在廚房管理燒水的工作,每天將殘餘的飯菜 裝在竹筒內,供養寒山。寒山住天台山月光岩洞中,每天到國清寺來取殘餘的飯菜。因為兩人志同道合,常在一起說笑,全寺僧人認為他們兩人是瘋子,所以不理他 們。誰也不知道他們兩人是菩薩化身,遊戲人間,來度應度的眾生。


有一天,閭邱胤太守見到豐干和尚(彌陀化身)便問:「禪師!過 去諸佛菩薩,常常化身來到世界,現在諸佛菩薩是不是也化身到這世界來?」豐干和尚說:「有 啊!不過你不認識而已。現在在天台山國清寺廚房燒水那個和尚,就是普賢菩薩,他有位道友寒山,就是文殊師利菩薩,怎說沒有呢?」閭太守聞之大喜,拜別而 去,急往國清寺,專誠拜訪寒山、拾得兩菩薩。


來到國清寺,知客僧見太守光臨,慇勤招待一番,得知太守的目的,覺得奇怪,不知太守 為什麼要見兩個瘋人?覺得莫名其妙。乃引導太守來到廚房。此時二人大說 大笑,瘋瘋癲癲的樣子,令人好笑。可是閭太守恭恭敬敬地給二人頂禮,必恭必敬地說:「弟子閭邱胤請兩位大菩薩慈悲,指示迷津。」拾得大師說:「你在做什 麼?」太守說:「我聽豐干和尚對我說,兩位是文殊和普賢二大菩薩的化身。所以特來參拜,懇乞開示。」


拾得一聽,向後倒退而說: 「豐干饒舌!豐干饒舌!豐干是彌陀化身,你不去拜彌陀,來麻煩我們做什麼?」說完便退到寺門之外,到天台山月光岩,退隱石壁中。 太守一看,大失所望,二位菩薩隱藏起來了,所以心中在想:「回去拜彌陀吧!」等他回來時,豐干和尚已圓寂了。這是當面錯過,所謂「對面不識觀世音。」我們 禪堂中也有觀世音菩薩,可是我不能告訴你們,免得被你們給攆跑了

****************************************************************************
法迄巴補註:關於四禪的各禪要訣,可以如下這樣記誦!

初禪:氣住
二禪:脈停
三禪:念住(註一)
四禪:捨念清淨

入初禪的徵候就是「外呼吸(註二)」停止,也就是自覺鼻孔不呼吸。但會開始內呼吸(胎息;毛細孔呼吸,實際就內外能量交換),而且脈搏還是緩緩的跳動。

到二禪時連脈搏也不跳了。

三禪時內呼吸也停止。且樂能遍全身(如夏日身泡凉水),此時之樂稱為樂;初禪之樂名為喜(如夏日喝凉水),以不能遍全身之故。

至四禪時,心念也清淨了,自以為不再起念,而實際是心念過於微細不能自覺罷了!此時是善也是惡!心念的一生滅,能細到等同阿陀那識種子一生滅,這是只有果地大菩薩才有能力辨認出。

上說的「惡」,則若持無念則會墮入「四禪無想定」,入此定而死,壽五百大劫,前半劫意識徐伏,壽終前之半劫,意識又徐起,壽終出定時常墮入畜牲道,因為此時意識迷濛不清(如剛睡醒時),且定力又不足,以致業習(三毒)萌發時,而隨業感應,因此投生至較低層眾生界。

上說的「善」,有三途。

一是定力轉增,能轉入無色界的定境,這是阿羅漢乘,不一定能在一世之中就解脫輪迴,這在《楞嚴經》中是被評是低劣根器。

二是慧力萌發,能直接證入初果至四果,若證四果則能入滅盡定,乃至入此定就不再出定,被稱為涅槃。這也是阿羅漢乘,算是上等根器。

三是慧力蒸上,能直接迴心向上入菩薩乘!這指,具有「能從修禪定的阿羅漢乘(小乘),轉而發出向上入菩薩乘(大乘)」之狀況,這是上上等利根。這會直接證入菩薩初地及其它地。例如觀世音觀薩過去世住在初地時,就因持用千光王靜住如來所教的「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即大悲咒)」,而直接躐等跳入第八地(不動地)。

------
註一:
念住,不是完全無念而是「已達到令念住於一處」之意思。

此時若做《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之「落日觀」法,就有能力定在所凝觀的夕陽之上而不移念。若定力夠,可在眼前直接出現一個亮黃夕陽。據我記憶,曾看過已圓寂南懷瑾菩薩所著書中的自述,言其師袁喚仙曾說其修定能達到「棉被一抖,就出現一個太陽」,這大約也是落日觀的效應。

註二:
外呼吸何時能停呢?差不多是奇經八脈都已經打通,且頭頂(頂輪、泥洹穴)有涼氣貫入(醍醐貫頂)的時候。若奇經八脈不能通,則有身為礙,難以入定!如老子所云:「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