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

修行時心念的分辨0409

>我在睡覺的時候,每當五根清淨,意念不起,無思無慮時,
>忽有記憶中的某個情形閃現,有時是上班的路上,有時是
>在小舅子的車上,有時是兒時的學校…等等等等
答:
 這時,意識已經作用,稱為獨頭意識。


>這些都不是什麼刻骨銘心的記憶,都是平常細微的小事,
>這些平時甚至想都想不起來,而且也不是我刻意想起
答:
 您的執著習氣還是在妄動,所以會攀緣今生的業種而現
 行,只是暗流湧動,您表面意識不自覺而已。


>請問這是阿賴耶識的作用嗎?
答:
 第八識有三名:心(所藏)、阿賴耶(能藏)、阿陀那
 (含藏或執藏)。心具主動義,餘二是被動義。所以,稱作
 「心」的作用比較恰當些。


>我現在在它浮現的時候都不去管它,請問該如何對治?
答:
 樓主您不就已經「不去管它」嗎?這就是對治。

 吾人從攀緣塵境至果報現行,其作用大約如下:

 1、心中有偏計所執及依他起的妄習。

 2、六根觸六塵時,依他起習氣觸發,於是偏計所執
   習氣,就貪愛執著,並納受此「當下決定」而為
   新業因。

 3、輪回後,依此生之命根所匹配應受果報,依此而
   過活。若於六根觸六塵,依他起習氣依六塵之緣
   而調配與之適合的業因和合成果報而現行,於是
   眾生就受果報。

   在此受果報同時,可能因為嗔恨而怪罪他人而口
   罵、手打,偏計所執習氣將此執持為業因,以待
   未來與緣和合為新果報。

   果報現行有三種:現報(今生報)、生報(下一
           生報)、後報(二生後得報)


    吾人平常以為當下心識無生,其實生滅的很厲害,如同電子繞原子核轉的速度非常快,但吾人有看到它在轉嗎?還以為東西放在桌上是「靜止」的,其實,無物不是在動中,所以萬物互相拘束,於動中就顯出靜,靜又不離動。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義理也差不多如此。

    所以,心識微動時,因為未斷生滅,所以業種會流動,若本習氣較弱,而此時心又比較安靜時,就能感知「妄想習氣為因,自取業種為緣」所和合的影像。

    由於每個人的根器不同,修行有無量法門,於此時感知時,就依法門有不同的對治方式。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知而不住,當您知時,它又滅去,然後又重新執取,又再消滅,所以,在知它現行時,就要堅持不住,不要去追念,養成淨習後,以後對什麼塵境就不被它所轉。所以,塵境生後又滅,由於已不再接續妄習,於是偏計所執習氣就不再攀緣新業種續生。

   修行次第及層次可以如下:

1、「不管它」是已動了意識數念乃至分別。雖然有效,
  但畢竟還是粗糙。

2、功夫要更細,做到「了知就離妄」,了知是較微細的
  分別。例如有人見一杯水在桌上,心中一渴就直接的
  拿來喝,他心中不起分別心念說:「有杯子在桌上,
  裏面有水,可以解渴,我可以拿來喝」。這個功用就
  是了知,於一見之下,就已了知眼睛看到什麼及它的
  作用,但不生念自我喃喃分別。

3、再進一步,心察知時,不離即離,以養成淨習緣故,
  所以察知當下就等同已離。所以我夫要用在察知當下
  不追!若再去追念,此追就成新念。所以說察知當下
  等同已離。

  須知,所有的妄念生滅迅速,被察知時就已消滅,所
  以不必滅它,它也必自滅。若妄念是第一念,則察知
  它是第二念,生起要消滅它已是第三念,再找方式消
  滅它已不知是第幾念去了。

  所以,若起心滅念,起則是念,修行功夫不必做到這
  麼麻煩。這個察知功夫,要做到八地菩薩位才不必察
  知,而「能所俱泯」打成一片。

4、再進一步,心常無欲,所以妄習不生,既然無生,當
  然也不用離。


 以上,普願見聞者得法味!
 法迄巴 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