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1日 星期六

無住涅槃之頓修方法

自心本空,觀它豈不是頭上安頭?所以只要心念不生,隨順此清淨明覺,
>了了無生,便是心在清淨寂滅正位,何須再生一心而觀之??
復:

要说明︐欲达到心念不生︐如我所知这是八地菩萨的境界︐這對輪迴眾生來說︐近乎不能達成!

如眾所知︐吾辈修行若不是用意识︐就是用第七识(行蕴)的习气去用功︐这二者都不免生念的状况。但閱《楞嚴經》又開示︐要進趣菩薩乘有二決明晦︐首先就須審查「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

那麼︐若因地發心與果地覺(佛地之「自覺聖智究竟之相」)相同時︐那個修行方法是否就能達到菩薩八地的「一切心意識不現在前」的境界呢?其實︐八地菩薩所證法身與佛地可說無異︐若有差異就是「三昧」︐或說「智」不同!

那麼︐吾輩要一悟即至佛地︐或時時保任在佛地之果地覺︐應該怎麼用功呢?

其實︐不說佛法︐華夏老祖宗就已曾經開示過了︐《禮記.中庸》: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什麼叫中道?......未發才是中!云何既發之後的應對方法呢?那就是須「符合中節」︐也就是「無欲」!

老子《道德經》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說明:此段經文中的「欲」字︐歷代對其句讀位置有不同見解!)

看吧︐不必佛來開示︐上述「老子」《道德經》早就已開示了成佛的修行方法︐只是輪迴眾生墮於貪欲愛習而被自己矇蔽不了知罷了!

有人會說︐那麼用「無欲」的功夫︐應該也能成佛︐為何華夏没有佛出世呢?

豈不聞《金剛經》開示:「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是說︐用同樣方法︐依當事者的根器、習氣、 精進狀況...等︐及今世的業報影響︐會證到不同的果境!如同上一樣的課程︐每個人的領悟結果就不同。

修行方法無好壞︐最好的方法是最適合自己的法門︐但一般來說︐用意根(習氣)方式來修行比較省力︐我在歷次的發文中也有提及此事。這類方法︐通稱是「頓修」!用意識方法︐則常是「漸修」法。

了義菩薩乘的頓漸修方法︐在《圓覺經》中有開示︐有緣見聞者請予以詳閱!

最後︐我一直提倡一個陀羅尼︐有興趣的法友可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