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以前有隨不同法友說明過「性」之意義,此處再說一次。
(1)性是本質
性﹕目前習慣以「本質」來解釋它。而眾多法友所理解的本質,大都
不離勝義有及畢竟空二者。
⏺勝義有
主要指本體不二,但其卻能起作用,稱為變相、妙用。如同以黃金
為體,依「妄」可變相成金碗(相)、金筷(相),金碗能盛物(
用)、金筷能挾物(用)。
上述相似的譬喻遍諸佛經,有些佛經如《楞伽經》又以大海為喻。
在下也曾舉過空喻,如雲有各色,生自生與虛空無涉,滅自滅亦與
虛空無涉。
⏺畢竟空
意指本體無生(無本體),相用亦無生,而所有的生滅、因緣、自
然的這類感受,都是在無生中所產生的妄見,而何以有此妄見呢?
因為正在妄中之故。《楞嚴經》云﹕如是迷因,因迷自有!
所謂妄,如夢、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虛空花,是從沒發生的
事,所以心、佛、眾生不二,所以一切眾生本來成佛!
另一種見解,卻把所有因緣和合的法、業障,當成真實、有發生,
只是其本質(本性)空亡,如同交蘆,這是二乘三法印見解,不是
菩薩一實相印(無生)正見。
(2)性是作用
性 = 心+生。從中國造字可觀察出來,性不是空亡,而是有生滅的現
象。
若把性也解釋成「本質」,此時它就是作用、生滅,這倒是符合十二
因緣法,所有一切的本質都是因緣所生法!
那麼,佛性與自性的義理又是什麼呢?......,其實在《大般涅槃經》
中已開示,一切眾生皆能成佛,所以具有佛性。也就是說「能覺」才
是佛性的根本。有緣人參閱「性在作用」。
2019年1月23日 星期三
性在作用
No. 2016 宗鏡錄 (卷97) T48, p0939a
西天波羅提尊者。化異見王。現神通力。乘雲至王殿前。
爾時大王。問乘雲者曰。汝為是邪。汝為是正。
波羅提尊者答曰。我非邪正。而來正邪。大王若正。我無邪正。
王又問曰。何者是佛。
波羅提曰。見性是佛。
王曰。師見性不。
波羅提曰。我見佛性。
王曰。性在何處。
波羅提曰。性在作用。
王曰。是何作用。今不睹見。
波羅提曰。今現作用。王自不識。
王曰。師既所見云有作用。當於我處而有之不。
波羅提曰。王若作用。現前總是。王若不用。體亦難見。
王曰。若當用之。幾處出現。
師曰。若出用時。當有其八。
卓立雲端。以偈告曰。在胎曰身。處世名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辯氣。在口談論。在手執捉。在腳運奔。遍現俱該法界。收攝不出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者喚作精魂。
******************************************************
法迄巴說﹕
上述說法,適合進階修行者,初修者尚不知捨,聞則仍住有,空猶未悟
,云何能於菩薩法而自在耶?
但有大利根器,了知佛法不離六根作用,眾生與佛只差異於能否自在!
------
【No. 220a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51) T05, p0291c】
世尊。云何自性空。
佛言。善現。自性謂諸法能和合自性。此自性由自性空。何以故。非常非壞本性爾故。善現。是為自性空。
---
【No. 220e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573) T07, p0960a】
曼殊室利。云何自性不可思議。
即色真如求不可得。離色真如求不可得。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即眼真如求不可得。離眼真如求不可得。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即色真如求不可得。離色真如求不可得。聲香味觸法亦復如是。
即眼識真如求不可得。離眼識真如求不可得。耳鼻舌身意識亦爾。即地界真如求不可得。離地界真如求不可得。水火風空識界亦爾。有法真如求不可得。無法真如求不可得。是故自性不可思議。
西天波羅提尊者。化異見王。現神通力。乘雲至王殿前。
爾時大王。問乘雲者曰。汝為是邪。汝為是正。
波羅提尊者答曰。我非邪正。而來正邪。大王若正。我無邪正。
王又問曰。何者是佛。
波羅提曰。見性是佛。
王曰。師見性不。
波羅提曰。我見佛性。
王曰。性在何處。
波羅提曰。性在作用。
王曰。是何作用。今不睹見。
波羅提曰。今現作用。王自不識。
王曰。師既所見云有作用。當於我處而有之不。
波羅提曰。王若作用。現前總是。王若不用。體亦難見。
王曰。若當用之。幾處出現。
師曰。若出用時。當有其八。
卓立雲端。以偈告曰。在胎曰身。處世名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辯氣。在口談論。在手執捉。在腳運奔。遍現俱該法界。收攝不出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者喚作精魂。
******************************************************
法迄巴說﹕
上述說法,適合進階修行者,初修者尚不知捨,聞則仍住有,空猶未悟
,云何能於菩薩法而自在耶?
但有大利根器,了知佛法不離六根作用,眾生與佛只差異於能否自在!
------
【No. 220a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51) T05, p0291c】
世尊。云何自性空。
佛言。善現。自性謂諸法能和合自性。此自性由自性空。何以故。非常非壞本性爾故。善現。是為自性空。
---
【No. 220e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573) T07, p0960a】
曼殊室利。云何自性不可思議。
即色真如求不可得。離色真如求不可得。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即眼真如求不可得。離眼真如求不可得。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即色真如求不可得。離色真如求不可得。聲香味觸法亦復如是。
即眼識真如求不可得。離眼識真如求不可得。耳鼻舌身意識亦爾。即地界真如求不可得。離地界真如求不可得。水火風空識界亦爾。有法真如求不可得。無法真如求不可得。是故自性不可思議。
觀與念念覺
止與觀是中文翻譯,梵語則稱為奢摩他、毗婆舍那。
不說大小乘,純就毗婆舍那的用法來說,它是《圓覺經》中三種淨觀的
禪那法(若已悟淨圓覺,並持淨覺心用功,則被稱為禪那成佛法)。而
這個方法,可在網上尋南傳「隆波帕默」比丘的《修行要領》有近似的
開示。
菩薩乘「毗婆舍那(禪那法)」通常稱為「唸唸覺」,是七地菩薩的標
准境界。
什麼念念覺呢?它也稱為「常覺不住」。八地及以上菩薩皆能「一切心
意識不現在前」,是恆與定俱,所以不必常覺而不住。
什麼念念覺呢?是每個心念生起皆察知,於察知而已覺。能覺,不必然
可達到「已覺」,所以,從因地初修至果地覺各個境界皆不同。
《圓覺經》開示成佛法至少有三種,混用則有二十五種,不必然須「單
用禪那法」,但一旦用禪那法(毗婆舍那),它就是上述的用法。
想令每個心念生起皆察知,這......很繁,也是很煩,所以是否要「單
用」,須依人根器乃至習氣而定,可能「混用」效果會更好一些,例如
在行走、工作時,很難達到效果 但在打坐時,卻效果特佳,使用這功
夫,讓修行人很為難,何以故?入手不易之故。但這個方法,卻又偏偏
是「慧解脫阿羅漢」的常用法。
不說大小乘,純就毗婆舍那的用法來說,它是《圓覺經》中三種淨觀的
禪那法(若已悟淨圓覺,並持淨覺心用功,則被稱為禪那成佛法)。而
這個方法,可在網上尋南傳「隆波帕默」比丘的《修行要領》有近似的
開示。
菩薩乘「毗婆舍那(禪那法)」通常稱為「唸唸覺」,是七地菩薩的標
准境界。
什麼念念覺呢?它也稱為「常覺不住」。八地及以上菩薩皆能「一切心
意識不現在前」,是恆與定俱,所以不必常覺而不住。
什麼念念覺呢?是每個心念生起皆察知,於察知而已覺。能覺,不必然
可達到「已覺」,所以,從因地初修至果地覺各個境界皆不同。
《圓覺經》開示成佛法至少有三種,混用則有二十五種,不必然須「單
用禪那法」,但一旦用禪那法(毗婆舍那),它就是上述的用法。
想令每個心念生起皆察知,這......很繁,也是很煩,所以是否要「單
用」,須依人根器乃至習氣而定,可能「混用」效果會更好一些,例如
在行走、工作時,很難達到效果 但在打坐時,卻效果特佳,使用這功
夫,讓修行人很為難,何以故?入手不易之故。但這個方法,卻又偏偏
是「慧解脫阿羅漢」的常用法。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