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惑六支為:正思惟、正見、立志、察知、遠離、反復
(1) 正思惟
依照具有邏輯性的方式(最好的邏輯方式,是因明),來思考宇宙
生成原因、人生之意義。以及輪迴因緣,與其所造成之苦樂現象之
無常、無我與生滅現象。
(2) 正見
當能正確的思惟之後,通常可以得到正確的結論,它就是正見!若
所得見解不是「正見」而是其它五見時,這就何以要執行「反復」
這一支之原因。反復的執行斷惑六支,能令人逐漸把已偏離的知見
導正!!
(3) 立志
定慧力不足之人,雖具有正見,知應遠離攀緣習氣,卻依然不能遠
離,因此,須「發出一個斷惑決心」,稱為立志、下決定。當已有
這個決定意念之後,它就如堤防,能阻淫佚習氣泛濫,而逐漸的帶
領修行人漸漸不再攀緣六塵,它通常被稱為「戒、定」。於戒定之
行使中,無量劫來的習氣漸漸不生,出世般若能成長,也同時會增
長世智!
(4) 察知
了知習氣生滅就是察知的功能!
例如貪愛女色,現今要斷除,從路上走過,而看見一美女身材妖嬈
,而忍不住多看幾眼,這就是「無察知」,不知心中已生出貪愛。
具正見之人,之所以已立志卻定慧力不足,緣於不能察知自己的習
氣生滅,如同盲人不知前有大坑而於向前走時而墮入。
修行人由不能「保持察知」之故,因此常有衝動的身口意行為,以
致後來常後悔及懺悔!
所以,若常煩惱於不知習氣生起時,應該「發出一個(立志)」要
時時察知自己的習氣生滅之決定!
(5) 遠離
根塵相觸而不生貪愛憎恨及愚執時,是謂遠離!這是三果或菩薩五
地境界。
若已察知習氣生起時,「知而不住」,就此不再被動隨染習,亦不
愚痴的去追回已滅心念(無圓覺四病之作病;有生即有滅,無有不
滅者。想追回已滅之一切現象,是謂無明),即名遠離!
若不能遠離貪欲愛習、憎恨怨怒,乃至細微的執著,就應該執行下
一支功夫:反復! !
(6) 反復
反復,就是不斷的重復前五支功夫,它的結果等同於精進!!
修行人的習氣無論染淨,皆是由六根觸六塵之後,認同於觸塵時的
現象,因此執著而成習氣!染習是「無明」(執著善與惡皆是無明)
;淨習是「明」。於是,彼知者,雖了知已成染習,卻難以斷除;
無知者,則「執以為我」(無明),而輪迴三界!
所以,反復不斷的在解脫的行為上用功,將染習逐漸戒除,並反轉
成淨習,這才有可能於「入禪定」之後,又能斷三毒習氣,成為斷
三毒之俱解脫大阿羅漢!
這功夫初稱為「有功用行(道)」,至菩薩七地時則淨習「已真正
養成」,具有「恆與定俱」的現象,也就是說「習慣成自然」。於
是,才可能從菩薩六地斷三毒(等同阿羅漢果聖人,而心量大)之
有功用行,轉進「念念覺」的「念念能入寂滅而不證」之菩薩七地
無功用行。
最後,才可能進趣菩薩八地的「一切心意識不現在前」的聖境!才
能真正達到《楞嚴經》中開示的「滅意根又能圓明了知,不依心念
」之無念三昧(或云一相三昧,可參閱「六祖壇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