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8日 星期一

四加行,及煖法即智慧及得煖法方式

No. 374 大般涅槃經 (卷36) T12, p0576c

善男子。智不具足凡有五事。是人知已求近善友。如是善友當觀是
人貪欲瞋恚愚癡思覺何者偏多。

若知是人貪欲多者即應為說不淨觀法。瞋恚多者為說慈悲。思覺多
者教令數息。著我多者當為分析十八界等。是人聞已至心受持。心
受持已如法修行。如法行已次第獲得四念處觀身受心法。得是觀已
次第復觀十二因緣。如是觀已次得煖法。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一切眾生悉有煖法。何以故。如佛所說三
法和合名為眾生。一壽二煖三識。若從是義一切眾生應先有煖。云
何如來說言煖法因善友生。

佛言。善男子。如汝所問有煖法者。一切眾生至一闡提皆悉有之。
如我今者所說煖法。要因方便然後乃得本無今有。以是義故。非諸
眾生一切先有。是故汝今不應難言一切眾生皆有煖法。

善男子。如是煖法是色界法非欲界有。若言一切眾生有者。欲界眾
生亦皆應有。欲界無故當知一切不必都有。

善男子。色界雖有非一切有。何以故。我弟子有外道則無。以是義
故。一切眾生不必都有。

善男子。一切外道唯觀六行。我諸弟子具足十六。是十六行一切眾
生不必都有。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所言煖法云何名煖。為自性煖為他故煖。

佛言。善男子。如是煖法自性是煖非他故煖。

迦葉菩薩言。世尊。如來先說馬師滿宿無有煖法。何以故。於三寶
所無信心故是故無煖。當知信心即是煖法。

善男子。信非煖法。何以故。因於信心獲得煖故。

善男子。夫煖法者。即是智慧。何以故。觀四諦故。是故名之為十
六行。行即是智。

善男子。如汝所問何因緣故名為煖者。

善男子。夫煖法者。即是八聖道之火相。故名為煖。

善男子。譬如攢火先有煖氣次有火生後則煙出。是無漏道亦復如是
。煖者即是十六行也。火者即是須陀洹果。煙者即是修道斷結。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是煖法亦是有法亦是有為。是法報得
色界五陰是故名有。是因緣故復名有為。若是有為云何能為無漏道
相。

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善男子。如是煖法雖是有為有
法。還能破壞有為有法。是故能為無漏道相。善男子。如人乘馬亦
愛亦策。煖心亦爾。愛故受生。厭故觀行。是故雖復有法有為。而
能與彼正道作相。得煖法人。七十三種。欲界十種。是人具足一切
煩惱。從斷一分至于九分。如色界初禪乃至無所有處亦復如是。是
名七十三種。

如是等人得煖法已。則不復能斷於善根作五逆罪犯四重禁。是人二
種。一遇善友。二遇惡友。遇惡友者暫出還沒。遇善友者遍觀四方
。觀四方者即是頂法。是法雖復性是五陰亦緣四諦。是故得名遍觀
四方。

得頂法已次得忍法。是忍亦爾性亦五陰亦緣四諦。

是人次得世第一法。是法雖復性是五陰亦緣四諦。

是人次第得苦法忍。忍性是慧緣於一諦。如是忍法緣一諦已。乃至
見斷煩惱得須陀洹果。是名第四遍觀四方。四方者即是四諦。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先說須陀洹人所斷煩惱。猶如縱廣四
十里水。其餘在者如一毛渧。此中云何說斷三結名須陀洹一者我見
。二者非因見因。三者疑網。

世尊。何因緣故名須陀洹遍觀四方。復何因緣名須陀洹。復何因緣
說須陀洹喻以[魚*昔]魚。

佛言。善男子。須陀洹人雖復能斷無量煩惱。此三重故亦攝一切須
陀洹人所斷結故。

善男子。譬如大王出遊巡時。雖有四兵世人但言王來王去。何以故
世間重故。是三煩惱亦復如是。何因緣故名之為重。一切眾生常所
起故微難識故。是故名重。如是三結難可斷故。能為一切煩惱因故
。是三對治之怨敵故。謂戒定慧。

善男子。有諸眾生聞須陀洹能斷如是無量煩惱。則生退心便作是言
。眾生云何能斷如是無量煩惱。是故如來方便說三。

如汝所問何因緣故須陀洹人喻觀四方。善男子。須陀洹人觀於四諦
獲得四事。一者住堅固道。二者能遍觀察。三者能如實見。四者能
壞大怨。

堅固道者是須陀洹所有五根無能動者。是故名為住堅固道。

能遍觀者悉能呵責內外煩惱。

如實見者即是忍智。

壞大怨者謂四顛倒。如汝所問何因緣故名須陀洹者。善男子。須名
無漏。陀洹名修習。修習無漏名須陀洹。

善男子。復有須者名流。流有二種。一者順流。二者逆流。以逆流
故名須陀洹。

迦葉菩薩言。世尊。若從是義何因緣故。斯陀含人阿那含人阿羅漢
人。不得名為須陀洹耶。

善男子。從須陀洹乃至諸佛。亦得名為須陀洹。若斯陀含乃至諸佛
無須陀洹。云何得名斯陀含乃至佛。一切眾生名有二種。一者舊。
二者客。凡夫之時有世名字。既得道已更為立名名須陀洹。以先得
故名須陀洹。以後得故名斯陀含。是人亦名須陀洹亦名斯陀含。乃
至佛亦復如是。

善男子。流有二種。一者解脫。二者涅槃。一切聖人皆有是二。亦
可得名須陀洹亦名斯陀含。乃至佛亦復如是。

善男子。須陀洹者亦名菩薩。何以故。菩薩者即是盡智及無生智。
須陀洹人亦復求索如是二智。是故當知須陀洹人得名菩薩。

須陀洹人亦得名覺。何以故。正覺見道斷煩惱故。正覺因果故。正
覺共道及不共道故。斯陀含乃至阿羅漢亦復如是。

善男子。是須陀洹凡有二種。一者利根。二者鈍根。鈍根之人人天
七返。是鈍根人復有五種。或有六五四三二種。利根之人現在獲得
須陀洹果至阿羅漢果。

善男子。如汝所問何因緣故須陀洹人喻以[魚*昔]魚。善男子。
[魚*昔]魚有四事。一者骨細故輕。二者有翅故輕。三者樂見光明
。四者銜物堅持。

須陀洹人亦有四事。言骨細者喻煩惱微。言有翅者喻奢摩他毘婆
舍那。樂見光明喻於見道。銜物堅持喻聞如來說無常苦無我不淨堅
持不捨。猶如魔王化作佛像。首羅長者見已心驚。魔見長者其心動
已即語長者。我先所說四真諦者是說不真。今當為汝更說五諦六陰
十三入十九界。長者聞已尋觀法相都無此理。是故堅持其心不動。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是須陀洹先得道故名須陀洹。以初果故名
須陀洹。若先得道名須陀洹者。得苦法忍時何故不得名須陀洹乃名
為向。若以初果名須陀洹。外道之人先斷煩惱至無所有處。修無漏
道得阿那含果。何故不名為須陀洹。

善男子。以初果故名須陀洹。如汝所問外道之人先斷煩惱至無所有
處。修無漏道得阿那含。何故不名須陀洹者。

善男子。以初果故名須陀洹。是人爾時具足八智及十六行。

迦葉言。世尊。得阿那含亦復如是。亦得八智具十六行。何故不得
名須陀洹。

善男子。有漏十六行有二種。一者共。二者不共。無漏十六行亦有
二種。一者向果。二者得果。八智亦二。一者向果。二者得果。須
陀洹人捨共十六行。得不共十六行。捨向果八智。得得果八智。阿
那含人即不如是。是故初果名須陀洹。

善男子。須陀洹人緣於四諦。阿那含人唯[魚*昔]一諦。是故初果
名須陀洹。以是因緣喻以[魚* 昔]魚。遍觀已行。行者即是斯陀
含人繫心修道。為斷貪欲瞋癡憍慢。如彼[魚*昔]魚遍觀方已為食
故行行已復住。喻阿那含得食已住。

是阿那含凡有二種。一者現在得阿那含。進修即得阿羅漢果。二
者貪著色界無色界中寂靜三昧。是人不受欲界身故名阿那含。是
阿那含復有五種。一者中般涅槃。二者受身般涅槃。三者行般涅
槃。四者無行般涅槃。五者上流般涅槃。

復有六種五種。如上加現在般涅槃。

復有七種六種。如上加無色界般涅槃行般涅槃。

復有二種或受二身或受四身。若受二身是名利根。若受四身是名
鈍根。

復有二種。一者精進無自在定。二者懈怠有自在定。

復有二種。一者具精進定。二者不具是二。

善男子。欲色眾生有二種業。一者作業。二者受生業。中涅槃
者。唯有作業無受生業。是故於中而般涅槃。捨欲界身未至色
界。以利根故於中涅槃是中涅槃。

阿那含人有四種心。一者非學非無學。二者學。三者無學。四
者非學非無學。入於涅槃云何復名中般涅槃。

善男子。是阿那含四種心中。二是涅槃二非涅槃。是故名為中
般涅槃。

受身涅槃復有二種。一者作業。二者生業。是人捨欲界身受色
界身。精勤修道盡其壽命入於涅槃。

迦葉菩薩言。世尊。若言盡命入涅槃者。云何而言受身涅槃。

佛言。善男子。是人受身然後乃斷三界煩惱。是故名為受身涅
槃。

善男子。行般涅槃者。常修行道有為三昧力故。能斷煩惱入於
涅槃。是名行般涅槃。無行般涅槃者。是人定知當得涅槃是故
懈怠。亦以有為三昧力故。壽盡則得入於涅槃。是名無行般涅
槃。

上流般涅槃者。若有人得第四禪已。是人生於初禪愛心。以是
因緣退生初禪。是有二流。一煩惱流。二者道流。以道流故是
人壽盡生二禪愛。以愛因緣生於二禪。至第四禪亦復如是。

是四禪中復有二種。一者入無色界。二者入五淨居。如是二人
。一樂三昧。二樂智慧。樂智慧者入五淨居。樂三昧者入無色
界。

如是二人。一者修第四禪有五階差。二者不修。云何為五。下
中上上中上上。修上上者處無小天。修上中者處善見天。修上
品者處善可見天。修中品者處無熱天。修下品者處少廣天。

如是二人。一樂論議。二樂寂靜。樂寂靜者入無色界。樂論議
者處五淨居。

復有二種。一者修熏禪。二者不修熏禪。修熏禪者入五淨居。
不修熏禪者生無色界。盡其壽命而般涅槃。是名上流般涅槃。

若欲入於無色界者。即不能修四禪五差。若修四禪五差則能呵
責無色界定。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中涅槃者則是利根。若利根者何不現
在入涅槃耶。何故欲界有中涅槃色界則無。

佛言。善男子。是人現在四大羸劣不能修道。雖有比丘四大康
健。無有房舍飲食衣服臥具醫藥。眾緣不具是故不得現在涅槃


善男子。我昔一時在舍衛國阿那邠低精舍。有一比丘來至我所
作如是言。世尊。我常修道而不能得須陀洹果至阿羅漢果。我
時即告阿難言。汝今當為如是比丘具諸所須。爾時阿難將是比
丘。至祇陀林與好房舍。

是時比丘語阿難言。大德。唯願為我莊嚴房舍淨潔修治。七寶
嚴麗懸繒幡蓋。

阿難言。世間貧者乃名沙門。我當云何能辦是事。

是比丘言。大德。若能為我作者善哉善哉。若不能者我當還往
至世尊所。

爾時阿難即往佛所作如是言。世尊。向者比丘。從我求索種種
莊嚴七寶幡蓋。不審是事當云何耶。

我於爾時復告阿難。汝今還去隨比丘意。所須之物為辦具之。

爾時阿難即還房中。為是比丘事事具辨。比丘得已繫念修道。
不久即得須陀洹果至阿羅漢果。

善男子。無量眾生應入涅槃。以所乏故妨亂其心是故不得。

善男子。復有眾生多喜教化。其心匆務不能得定。是故不得現
在涅槃。

善男子。如汝所問何因緣故。捨欲界身有中涅槃色界無者。

善男子。是人觀於欲界煩惱因緣有二。一者內。二者外。而色
界中無外因緣。

欲界復有二種愛心。一者欲愛。二者色愛。觀是二愛至心呵責
。既呵責已得入涅槃。是欲界中能得呵責諸麤煩惱。所謂慳貪
瞋妒無慚無愧。以是因緣能得涅槃。又欲界道其性勇健。何以
故得四果故。是故欲界有中涅槃色界中無。

善男子。中涅槃者凡有三種。謂上中下。上者。捨身未離欲界
便得涅槃。中者。始離欲界未至色界便得涅槃。下者。離欲界
已至色界邊乃得涅槃。喻以[魚*昔]魚得食已住。是人亦爾。

云何名住。處在色界及無色界得受身故。是故名住。不受欲界
人天地獄畜生餓鬼。是故名住。已斷無量諸煩惱結餘少在故。
是故名住。

復何因緣名之為住。終不造作共凡夫事。是故名住。自無所畏
不令他畏。是故名住。遠離二愛慳貪瞋恚。是故名住。

善男子。到彼岸者。喻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猶如神龜水陸俱
行。何因緣故。喻之以龜。善藏五根故。阿羅漢乃至諸佛亦復
如是。善覆五根是故喻龜。言水陸者。水喻世間陸喻出世。是
諸聖等亦復如是。能觀一切惡煩惱故到於彼岸。是故喻以水陸
俱行。

善男子。如恒河中七種眾生。雖有魚龜之名不離於水。如是微
妙大涅槃中。從一闡提上至諸佛雖有異名。然亦不離於佛性水


善男子。是七眾生若善法若不善法。若方便道若解脫道若次第
道。若因若果悉是佛性。是名如來隨自意語。

迦葉菩薩言。世尊。若有因則有果。若無因則無果。涅槃名果
。常故無因。若無因者云何名果。而是涅槃亦名沙門名沙門果
。云何沙門。云何沙門果。

善男子。一切世間有七種果。一者方便果。二者報恩果。三者
親近果。四者餘殘果。五者平等果。六者果報果。七者遠離果


方便果者。如世間人秋多收穀。咸相謂言得方便果。方便果者
名業行果。如是果者有二種因。一者近因。二者遠因。近因者
。所謂種子。遠因者。謂水糞人功。是名方便果。

報恩果者。如世間人供養父母。父母咸言我今已得恩養之果。
子能報恩名之為果。

如是果者因亦二種。一者近因。二者遠因。近因者。即是父母
過去純善之業。遠因者。即是所生孝子。是名報恩果。

親近果者。譬如有人親近善友或得須陀洹果至阿羅漢果。是人
唱言我今已得親近果報。

如是果者因有二種。一者近因。二者遠因。近者信心。遠者善
友。是名親近果。

餘殘果者。如因不殺得第三身延年益壽。是名殘果。如是果者
有二種因。一者近因。二者遠因。近者。即是身口意淨。遠者
。即是延年益壽。是名殘果。

平等果者謂世界器。如是果者亦二種因。一者近因。二者遠因
。近因者。所謂眾生修十善業。遠因者。所謂三災。是名平等
果。

果報果者。如人獲得清淨身已修身口意清淨三業。是人便說我
得報果。如是果者因有二種。一者近因。二者遠因。近因者。
所謂現在身口意淨。遠因者。所謂過去身口意淨。是名果報果


遠離果者。即是涅槃離諸煩惱一切善業。是涅槃因復有二種。
一者近因。二者遠因。近因者。即是三解脫門。遠因者。即無
量世所修善法。

善男子。如世間法或說生因或說了因。出世之法亦復如是亦說
生因亦說了因。

善男子。三解脫門三十七品。能為一切煩惱作不生生因。亦為
涅槃而作了因。

善男子。遠離煩惱則得了了見於涅槃。是故涅槃唯有了因無有
生因。

善男子。如汝所問云何沙門那云何沙門果者。

善男子。沙門那者即八正道。沙門果者從道畢竟永斷一切貪瞋
癡等。是名沙門那沙門果。

迦葉菩薩言。世尊。何因緣故。八正道者名沙門那。

善男子。世言沙門名之為乏。那者名道。如是道者斷一切乏斷
一切道。以是義故。名八正道為沙門那。從是道中獲得果故名
沙門果。

善男子。又沙門那者。如世間人有樂靜者亦名沙門。如是道者
亦復如是。能令行者離身口意惡邪命等得樂寂靜。是故名之為
沙門那。

善男子。如世下人能作上人。是名沙門。如是道者亦復如是。
能令下人作上人故。是故得名為沙門那。

善男子。阿羅漢人修是道者得沙門果。是故得名到於彼岸。阿
羅漢果者即是無學。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因是五分
得到彼岸。是故名為到於彼岸。到彼岸故而自說言。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受有。

善男子。是阿羅漢永斷三世生因緣故。是故自說。我生已盡。
亦斷三界五陰果故。是故復言我生已盡。所修梵行已畢竟故。
是故唱言梵行已立。又捨學道亦名已立。如本所求今日已得。
是故唱言所作已辦。修道得果亦言已辦。獲得盡智無生智故。
唱言我生已盡盡諸有結。以是義故。名阿羅漢得到彼岸。如阿
羅漢辟支佛亦復如是。菩薩及佛具足成就六波羅蜜名到彼岸。
是佛菩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名為具足六波羅蜜。

何以故。得六波羅蜜果故。以得果故名為具足

從初禪始至解脫三界次第

No. 190 佛本行集經 (卷46) T03, p0867a

-色界初禪(編按)
爾時世尊。復一時間。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於時世尊。告諸比丘言。諸比丘。我於昔時。離諸慾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於初禪。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離諸欲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初禪行

-色界二禪(編按)
我於爾時。滅於覺觀。內清淨心一處。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入第二禪。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亦滅覺觀。乃至入於第二禪行

-色界三禪(編按)
諸比丘。我於爾時。離喜行捨憶念正智。受於身樂。如賢聖所歎。已捨諸事。住於安樂。入三禪行。是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離喜行捨憶念正智。受於身樂。如賢聖所歎。已捨諸事。住於安樂入三禪行

-色界四禪(編按)
諸比丘。我於爾時。欲斷諸苦斷捨諸樂。先滅憂喜。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入四禪行。是迦葉比丘。亦復如是。斷苦斷樂。先滅憂喜。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入四禪行

-慈心(編按:四無量心之一)
汝等比丘。我於爾時。正以慈心。遍於一方。入定安住。如是第一第二第三。至第四方。如是上下。於一切處一切世間。以於慈心。遍滿一切。入定安住。廣大無量。無有怨恨。不生毒害。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乃至無有怨恨。不生毒害悲喜之心。亦復如是

-捨心(編按:四無量心之一)
諸比丘。我於爾時。以其捨心。遍滿一方。入定安住。如是第一第二第三。至第四方。如是上下。於一切處一切世間。以於捨心。悉皆遍滿。入定安住。廣大無量。無有怨恨。不生毒害。是時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乃至不害

-無色界空無邊處定(編按)
汝等比丘。我於爾時。過一切色相。滅一切有對相。不思不念。一切別異相念。無邊虛空處。即入無邊虛空處行。是時迦葉比丘。亦復如是。過一切色相。乃至入無邊虛空處行

-無色界識無邊處定(編按)
諸比丘。我於爾時。過一切無邊虛空處念無邊識處。即入無邊識處行。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乃至入無邊識處行

-無色界一切無所有處定(編按)
諸比丘。我於爾時。過一切識相念一切無所有相。即入一切無所有處行。汝諸比丘。是時摩迦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乃至入於一切無所有處行

-無色界識非有相非無相處定(編按)
諸比丘。我於爾時。過一切無所有相。入非有想非無想處行。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乃至即入非有想非無想處行

-八解脫(編按)
諸比丘。我於爾時。過一切非有想非無想處行。是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諸比丘。我於爾時。入八解脫行(註一)。逆順出入。入已還出。出已還入。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乃至入已還出。出已還入

-八勝處(編按)
諸比丘。我於爾時。入八勝處行(註二)。逆順出入。入已還出。出已還入。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乃至入已還出。出已還入

-十一切處(編按)
諸比丘。我於爾時。入十一切處行(註三)。入已還出。出已還入。是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乃至入已還出。出已還入。諸比丘。我於爾時。遊戲種種神通境界。所謂一身分作多身。合於多身共作一身。從外入內。從內出外。從上入下。從下出上。石壁山障。徹過無礙。入出於地。如水不異。譬如火炎。現已尋滅。日之與月。有大威德。大威力。而能以手上捫摸之。身得自在。乃至梵天。汝諸比丘。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亦復遊戲種種神通。能以一身。分作多身。復以多身。共作一身。乃至身得自在。至於梵天

-天耳通(編按)
諸比丘。我於爾時。以淨天耳過於人耳。所聞眾聲。或是天聲。或是人聲。皆悉了聞。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亦復能用清淨天耳過於人耳。乃至一切皆悉了聞

-他心通(編按)
諸比丘。我於爾時。以他心智。知他富伽羅等心行之事。即如實知如是心念。若願心。即如實知願心。若無願心。即如實知無願心。如是有瞋心。如實知有瞋心。無瞋心。如實知無瞋心。有癡心。如實知有癡心。無癡心。如實知無癡心。有愛心。如實知有愛心。無愛心。如實知無愛心。有為心。如實知有為心。無為心。如實知無為心。小心廣心。大心狹心。亂心不亂心。無量心。無邊心。有上心。無上心。入定心。不入定心。住定心。不住定心。解脫心。不解脫心。如實即知。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亦以他心智。知富伽羅等心行之事。即如實知如是心念。若有願心。若無願心。乃至如實知。解脫心。不解脫心。如實能知

-宿命通(編按)
諸比丘。我於爾時。憶知種種宿命之事。或一生處。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十二十三十五十。或百或千。或壞一劫。或住一劫。壞已住。住已壞。或知無量壞劫成已壞壞已成。我於彼處。如是名字。如是姓。如是生。如是食。如是樂。如是苦。如是受。若干時壽命。我於彼處死。於此處生。我於此處死。彼處生。如是相。如是形。種種宿命。皆悉念知。是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亦以清淨天眼過於天人。見於宿命之事。或一生。乃至如是相貌。如是形。種種宿命。皆悉念知

-天眼通(編按)
諸比丘。我於爾時。以清淨天眼過於天人。見諸眾生。死此生彼。或好或醜。或生善道。或生惡道。隨其業報。乃至實知此等眾生。具足身惡行。具足口惡行。具足意惡行。及謗賢聖。邪見顛倒。此業和合。因緣成故。身壞命終。墮惡道中。此等眾生。具足身善行。具足口善行。具足意善行。不謗賢聖。正見業法因緣故。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如是之事。以淨天眼過於天人。如實見於彼處死生於此處。或勝或劣。或好或醜。善道惡道。隨業受報。皆悉知見。是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如實能知。如實能見。諸比丘。我於爾時。諸漏盡已。於無漏中。心得解脫。慧得解脫。於現法中。神通自在。證安樂行。唱如是言。生死已斷。梵行成就。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是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諸漏盡已。乃至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
註一
********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八解脫(術語)
一、內有色想觀外色解脫。內身有色想之貪,為除此貪,觀外之不淨青瘀等色,使貪不起,故名解脫。此初解脫依初禪定而起,緣欲界之色也。
二、內無色想觀外色解脫,內身雖無色想之貪,而欲使更為堅牢,觀外之不淨青瘀等色,使不起貪,故名解脫。此依二禪而起。緣初禪之色也。以上二者為不淨觀。
三、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觀淨色故名淨解脫。於定中除不淨相,唯觀八色等光明清淨光潔妙寶之色也。觀淨色而不生貪,足顯觀之轉勝,證得此性解脫於身中,故名身作證,具足圓滿,而得住於此定,故名具足住,此第三解脫之位,依第四禪而起,亦緣欲界之色也,所異者上二項為可憎之不淨色,此為可愛之淨色,故是淨觀也,
四、空無邊處解脫,
五、識無邊處解脫,
六、無所有處解脫,
七、非想非非想處解脫,此方者依四無色定而起,各於所得之定,觀苦空無常無我,生厭心而棄捨之,故名解脫。
八、滅受想定身作證具住,滅受想定者,滅盡定也,是亦依第四禪棄捨前之非非想即一切之所緣,故名解脫(以上新譯之名稱,舊譯少異)。

問:唯第三禪無解脫云何?答曰:以第三定中無眼識所引之顯色貪故(二禪已上五識皆無),又為自地之妙樂所動亂故(彼地曰離喜妙樂地)無解脫也。



********
註二
********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八勝處
 (名數)發勝知勝見以捨貪愛之八種禪定也。是為起勝知勝見之依處,故名勝處。
一、內有色想觀外色少勝處,內心有色想,故云內有色想,又以觀道未增長,若觀多色,則恐難攝持,故觀少色,謂為觀外色少。但觀內身之不淨,或觀少許之外色清淨也。
二、內有色想觀外色多勝處,內心有色想之義如上,但以行人之觀道漸,熟多觀外色亦無妨,諦觀一死屍而至於十百千萬之死屍,若觀一胖脹時悉觀一切之胖脹,觀廣大之外色清淨謂為觀外色多。
三、內無色想觀外色少勝處,觀道漸為勝妙,雖觀外色,而內心不存色想,故曰內無色想,觀外色少之義,如第一勝處,又觀淨不淨亦如初。
四、內無色想觀外色多勝處,內心不留色想,故曰內無色想。觀外色多之義,如第二勝處,觀淨不淨如前。以上四者,淨不淨雜觀也(俱舍說唯淨觀)。
五、青勝處,觀外之青色,轉變自在,使少為多,使多為少,於所見之青相,不起法愛也。
六、黃勝處,觀黃色而不起法執,如青勝處。
七、赤勝處,觀赤色如青勝處。
八、白勝處,觀白色如青勝處(今四色以為勝處者,依智度論俱舍論,若依瓔珞經,則以四大為四勝處,以上四者唯淨觀也,凡觀淨色,必遠離不淨色也)此八勝處之相,與八解脫(又名八背捨)同,蓋前二勝處,如第一解脫,次二勝處如第二解脫,後四勝處如第三解脫,然則云何重說之?曰:為使八解脫之觀心,自在勝妙,對於所緣,不起執惑,進修此八勝處也。譬之人之乘馬,能破前陣(八解脫)亦能自制其馬(八勝處)也。俱舍論二十九曰:「勝處有八:一內有色想觀外色少。(中略)觀外青黃赤白為四,足前為八,八中初二如初解脫,次二如第二解脫,後四如第三解脫,前修解脫唯能棄背,後修勝處能制所緣,隨所樂觀,惑終不起。」法界次第中之下曰:「大智度論作譬云:如人乘馬能破前陣,亦能自制其馬,故名勝處也,亦名八除入。」



********
註三
********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十一切處
 (名數)總合一切萬有為一對象而觀之,其方法有十種:如地、水、火、風、青、黃、赤、白、空、識是也。若住於水想,則萬有自身皆成流動之觀。又曰十禪支,十[彳*扁]處定。見法界次第十。詳出八背捨項中。巴Kasia^yatana。


-----------------------------------------------------------------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十一切處
 (名數)新曰十[彳*扁]處。觀青黃赤白地水火風空識之十法,使其一一周遍於一切處也。十中之前八者,如前之第三淨解脫,觀色之清淨,其所依之禪定亦如前,依第四禪定緣欲界之色也。後二者以空無邊處識無邊處定為所依,緣其他受想行識之四蘊也。修觀行者由解脫入於勝處,由勝處入於一切處,起於後後者勝於前前也。蓋修解脫,但於所緣,總取淨相,未能分別青黃赤白,後之四勝處,雖能分別青黃赤白,而未能作無邊之行相,又前之四一切處,青黃赤白一一觀為無邊,而思此青等以何者為其所依?知依於大種,故地水火風一一觀為無邊。復思此所覺之色,何所依而廣大?知由於虛空,故次觀虛空無邊。又思此能覺之識,以何者為所依?知依於識,故次觀識無邊。此所依之識別無所依,故更無第九之遍處。見智度論二十一,俱舍論二十九,同頌疏二十九,法界次第中之下。

2007/06/18 14:47 - 18:30

(14:47:25)jbuuijh与[*桃園法迄巴]说:您好,仁者辛苦了,谢谢,供养鲜花给您!【jbuuijh 专送】
(14:47:33)[*桃園法迄巴]与jbuuijh说:南无阿弥陀佛
(14:47:39)jbuuijh与[*桃園法迄巴]说:怎么才来呀
(14:47:50)[*桃園法迄巴]与jbuuijh说:...
(14:48:28)jbuuijh与[*桃園法迄巴]说:请教色即是空的意思
(14:50:29)[*桃園法迄巴]与jbuuijh说:所謂存在,只是力場的吸斥效應。而粒子間的吸力夠強,就有「存在」的覺受。但這力場實際是中空,所以色即是空
(14:57:57)ytu与[*桃園法迄巴]说:哇 一看你那熊样就不像个好人 还什么法起巴 哈哈 真豆
(15:12:13)[*桃園法迄巴]与jbuuijh说:還有何疑問?
(15:12:38)jbuuijh与[*桃園法迄巴]说:什么是无生法忍
(15:21:27)[*桃園法迄巴]与jbuuijh说:又名無生忍。忍可於無生或無生法所行之境界上而得名。位當七八九地菩薩。寂滅忍位當十地、佛地
(15:22:52)jbuuijh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15:23:20)jbuuijh与[*桃園法迄巴]说:84000法门 都是什么 
(15:24:27)jbuuijh与[*桃園法迄巴]说:我想找到哪个最适合我的法门
(15:24:31)[*桃園法迄巴]与jbuuijh说:都是法門,依眾生習氣之不同一一對治而說
(15:24:44)jbuuijh与[*桃園法迄巴]说:那我适合那个呢
(15:25:11)[*桃園法迄巴]与jbuuijh说:您可以審核1)最初所接觸是何經典? 2)最喜歡的是什麼習氣? 3)最喜歡的是什麼法門?
(15:25:28)jbuuijh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15:26:30)jbuuijh与[*桃園法迄巴]说:1阿弥陀经 2我的习气很多 3我不知道哪个法门好
(15:28:37)jbuuijh与[*桃園法迄巴]说:这样吧 你说 我怎么能没有烦恼呢
(15:33:47)jbuuijh与[*桃園法迄巴]说:你能告诉我 怎么能断除烦恼吗
(15:34:25)jbuuijh与[*桃園法迄巴]说:你能告诉我 怎么能断除烦恼吗 〖重复〗
(15:34:43)[*桃園法迄巴]与jbuuijh说:煩惱依於三毒習氣,反復的反其道而行即無煩惱
(15:35:22)jbuuijh与[*桃園法迄巴]说:那如何去掉情执呢
(15:35:27)[*桃園法迄巴]与jbuuijh说:例如,心中生貪時,應知所生貪是否合法、合理,若不是就不能令其合情,而不滿足它
(15:35:39)jbuuijh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15:36:17)jbuuijh与[*桃園法迄巴]说:还有呢 继续
(15:36:22)[*桃園法迄巴]与jbuuijh说:其餘類推。如此反復思惟,就是修行的意思。一直反復到心中不生貪。例如柳下惠而能於女色坐懷時而不亂。
(15:36:37)jbuuijh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15:36:46)jbuuijh与[*桃園法迄巴]说:也是
(15:36:56)[*桃園法迄巴]与jbuuijh说:若心中已不再生貪,則瞋亦隨斷,這就是小乘三果阿那含
(15:37:09)jbuuijh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15:37:38)jbuuijh与[*桃園法迄巴]说:是呀 如果断掉了贪 那就自在多了
(15:38:04)[*桃園法迄巴]与jbuuijh说:沒錯,但您能否辨識病狀嗎?
(15:38:14)jbuuijh与[*桃園法迄巴]说:请说
(15:39:59)[*桃園法迄巴]与jbuuijh说:所有的惑,從妄生,依妄生塵沙惑,而再生思惑,而再生見惑。要斷離這些惑業要反向斷除。要先斷見惑,次斷思惑,最後斷塵沙惑。
(15:40:38)jbuuijh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将如何断
(15:40:39)[*桃園法迄巴]与jbuuijh说:所說見惑,就是迷執於身見(廣說有五見)、戒禁取見、疑見,所以稱為三結。
(15:41:11)[*桃園法迄巴]与jbuuijh说:吾人此身是常還是無常?
(15:41:49)jbuuijh与[*桃園法迄巴]说:好象非常也非无常
(15:41:58)[*桃園法迄巴]与jbuuijh说:目前您有身見
(15:42:03)jbuuijh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15:42:16)jbuuijh与[*桃園法迄巴]说:那怎么说呢
(15:43:07)[*桃園法迄巴]与jbuuijh说:此身是無常,以身能死之故,以身恒常變化之故。所以了知身無常
(15:43:58)jbuuijh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那是身无常吗
(15:44:07)[*桃園法迄巴]与jbuuijh说:身見有五: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
(15:44:19)[*桃園法迄巴]与jbuuijh说:見有五: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
(15:44:53)[*桃園法迄巴]与jbuuijh说:關於五見的說明,您可以看丁福保佛學辭典的說明
(15:44:57)jbuuijh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真南懂
(15:45:15)jbuuijh与[*桃園法迄巴]说:好
(15:46:29)物转心移与[*桃園法迄巴]说:不增不减,无常也是表相吧
(15:46:53)[*桃園法迄巴]与jbuuijh说:至於疑見,則是心中對於上述五見之理不信、懷疑,所以有諸多因此產生的疑見。
(15:47:27)[*桃園法迄巴]与物转心移说:基於無生,凡有所說、所思皆是無生。說無常,此說也是無常。
(15:47:28)jbuuijh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
(15:49:34)[*桃園法迄巴]与jbuuijh说:以上所說之標準是以有涅槃可證的小乘說法,至於大乘則是無涅槃可證,以無生之故。自我妄見有空花,而欲滅之。大乘人了知空花是自我的妄見,所以不見無常、不見常,所以無有涅槃可證,無妄可斷。以本來無生之故。
(15:49:59)[*桃園法迄巴]与物转心移说:基於無生,凡有所說、所思皆是無「常」。說無常,此說也是無常。
(15:51:05)物转心移与[*桃園法迄巴]说:啥无常呢?
(15:51:20)jbuuijh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15:51:27)[*桃園法迄巴]与物转心移说:不是永恒存在的,即是無常
(15:52:05)物转心移与[*桃園法迄巴]说:不存在,那来无常呢?
(15:52:20)[*桃園法迄巴]与物转心移说:什麼不存在?
(15:53:12)物转心移与[*桃園法迄巴]说:都存在的呀,只是在变化呀
(15:53:37)[*桃園法迄巴]与物转心移说:這就是無常
(15:54:46)物转心移与[*桃園法迄巴]说:无常不是空是吗
(15:55:03)[*桃園法迄巴]与物转心移说:無常不是空
(15:55:48)物转心移与[*桃園法迄巴]说:是色分解与组合的过程?
(15:56:01)[*桃園法迄巴]与物转心移说:空,有多種含義。這說無常不是空,指的是無常依於變化而得名,空依於無生而得名
(15:57:09)物转心移与[*桃園法迄巴]说:什么无生呢?
(15:57:37)[*桃園法迄巴]与物转心移说:既是無生,那就不是「什麼」,有什麼就有生。
(15:58:31)物转心移与[*桃園法迄巴]说:无生,也是概念呀
(16:00:27)物转心移与[*桃園法迄巴]说:您说人的本性,有生灭吗
(16:05:51)[*桃園法迄巴]与物转心移说:您的六根所及皆是有生滅。
(16:08:23)物转心移与[*桃園法迄巴]说:
(16:10:50)物转心移与[*桃園法迄巴]说:真我有生灭吗
(16:12:00)[*桃園法迄巴]与物转心移说:無生(淨圓覺,法身,佛性),譬如圓鏡,物來即照,物去如如,物再來再照,物再去又如如,圓鏡不隨鏡中物生滅而生滅,圓鏡喻無生,鏡中物喻妄。
(16:12:19)[*桃園法迄巴]与物转心移说:無生(淨圓覺,佛性,法身),譬如虛空,雲在虛空中生,又在此虛空中消滅,虛空並不隨雲生滅而生滅,虛空喻如無生,雲喻如妄。
(16:12:56)[*桃園法迄巴]与物转心移说:您的六根所及皆是妄,皆有生滅。
(16:14:48)[*桃園法迄巴]与所有人说:test2
(16:15:52)物转心移与[*桃園法迄巴]说:无有六根.还有个清醒的我吗?
(16:17:38)[*桃園法迄巴]与所有人说:清醒及昏迷是依意識而說。六根含有意根,若無意根,就如同無眼,無眼人可以視物嗎?所以無意根就無意識,無意識就無清醒敬昏迷
(16:18:11)[*桃園法迄巴]与所有人说:清醒敬昏迷 => 清醒及昏迷
(16:19:54)物转心移与[*桃園法迄巴]说:您好,仁者辛苦了,谢谢,供养鲜花给您!【物转心移 专送】
(16:25:50)[*桃園法迄巴]与物转心移说:南无阿弥陀佛
(16:25:57)物转心移与[*桃園法迄巴]说:莲花
(16:26:03)[*桃園法迄巴]与寂灭说:如何寂滅?
(16:26:18)青瘀脓肿腐烂与[*桃園法迄巴]说:生命体结束,意识断不断? )
(16:26:47)[*桃園法迄巴]与青瘀脓肿腐烂说:請公開談,以利益他人
(16:27:07)青瘀脓肿腐烂与[*桃園法迄巴]说:我没公开吗
(16:27:15)寂灭与[*桃園法迄巴]说:我如果知道如何寂灭的话,就会四处讲法了啊,师兄。呵呵
(16:27:17)青瘀脓肿腐烂与[*桃園法迄巴]说:生命体结束,意识断不断
(16:28:40)[*桃園法迄巴]与青瘀脓肿腐烂说:若是聲聞、緣覺則斷,除此之外,眾生皆不斷,聖人皆不住
(16:28:58)青瘀脓肿腐烂与[*桃園法迄巴]说:怎么证明?
(16:29:06)[*桃園法迄巴]与青瘀脓肿腐烂说:佛經證明
(16:29:21)青瘀脓肿腐烂与[*桃園法迄巴]说:我要的是现实生活
(16:29:43)[*桃園法迄巴]与青瘀脓肿腐烂说:我不反對您所要
(16:29:59)青瘀脓肿腐烂与[*桃園法迄巴]说:那你说出来呀
(16:30:20)青瘀脓肿腐烂与[*桃園法迄巴]说:怎么证明意识不断
(16:31:14)[*桃園法迄巴]与青瘀脓肿腐烂说:1)意識滅是名涅槃,請看楞伽經 2)眾生不能斷,請看阿含部 3)聖人皆不住,請看華嚴經十地品
(16:32:46)青瘀脓肿腐烂与[*桃園法迄巴]说:我要你现实生活中举例子证明啊,经人人都会看,就是怎么能让经上说的和现实吻合
(16:34:44)[*桃園法迄巴]与青瘀脓肿腐烂说:有人說有釋迦牟尼佛曾經在歷史上存在過,請您先證明有此人存在的依據,我再來說現實的事!
(16:35:35)青瘀脓肿腐烂与[*桃園法迄巴]说:别转移话题!!!!快回答
(16:36:04)[*桃園法迄巴]与寂灭说:我們可以談談如何寂滅的方式!
(16:36:54)[*桃園法迄巴]与青瘀脓肿腐烂说:若不相信歷史,也不相信佛經,一定要在現實生活中找現在的例子,您可以自己去當此例。認真修行,您就有希望了!
(16:37:40)寂灭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不知道寂灭的方式,只知道能妙用其心方可谈寂灭,呵呵
(16:37:57)[*桃園法迄巴]与寂灭说:如何妙用?
(16:38:36)青瘀脓肿腐烂与[*桃園法迄巴]说:相信要有例子证明,很正常呀,就像出门买东西一样啊,你说你有钱,还要你拿得出钱呀才能买东西
(16:39:50)321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相佛经犹如石中生棉,水中生火,瞎修
(16:40:25)[*桃園法迄巴]与青瘀脓肿腐烂说:相信也不一定要親眼所見,您親眼見過南極嗎?若要親眼所見才為真,則地球只有您所住的城市才有土地,其它的都是您在幻想。包括與您對談的我,都是您的幻想。這樣的親眼見才是真的邏輯是正確的嗎?
(16:41:00)青瘀脓肿腐烂与[*桃園法迄巴]说:如果你没钱而说你口袋里有钱那就是骗人了
(16:41:07)[*桃園法迄巴]与321说:您找錯人說話
(16:41:29)321与[*桃園法迄巴]说:青瘀脓肿腐烂不相佛经犹如石中生棉,水中生火,瞎修 )
(16:41:38)[*桃園法迄巴]与青瘀脓肿腐烂说:若我所說的話及其邏輯您不能了知,那我們還是不要交談的好!合十!
(16:42:12)青瘀脓肿腐烂与[*桃園法迄巴]说:我见过赤道,我见过天空,我见过大海,我相信有南极
(16:44:36)[*桃園法迄巴]与青瘀脓肿腐烂说:您既然可以用邏輯判斷而相信,怎不能同時相信佛經所說?
(16:44:57)青瘀脓肿腐烂与[*桃園法迄巴]说:你可以去开个医院,别的医院救不活的人都让你来起死还生
(16:45:05)321与[*桃園法迄巴]说:佛经是相信與否.可以從三法印,佛說無常經可以印證佛陀曾住恶世,不必爭論真偽.深信世俗無常.生老病苦已足够 )
(16:45:21)321与[*桃園法迄巴]说:佛经是相信與否真的存在過.可以從三法印,佛說無常經可以印證佛陀曾住恶世,不必爭論真偽.深信世俗無常.生老病苦已足够 〖重复〗 )
(16:45:25)青瘀脓肿腐烂与[*桃園法迄巴]说:那你怎么推断意识不断
系统:321 成功被您屏蔽!
(16:45:56)[*桃園法迄巴]与青瘀脓肿腐烂说:那也是佛經說的
(16:47:56)ccb与[*桃園法迄巴]说:你说了半天是靠逻辑思维判断来决定意识断灭啊 哈哈 你这也叫法 整个一个瞎蒙 哈哈 这回我是知道你的法是什么了
(16:48:34)ccb与[*桃園法迄巴]说:空口说吃型的
系统:ccb 成功被您屏蔽!
(16:49:08)[*桃園法迄巴]与大音说:大音無聲?
(16:49:34)[*桃園法迄巴]与寂灭说:怎麼不說了?
系统:321 被您成功解除屏蔽!
(16:50:31)寂灭与[*桃園法迄巴]说:听大德开释呢
(16:51:53)[*桃園法迄巴]与寂灭说:寂滅又名涅槃,此又有二義:住於意識滅的二乘涅槃,不住於意識滅的大乘涅槃
(16:53:02)[*桃園法迄巴]与寂灭说:前者可以由斷三毒而證,後者須行菩薩乘、金剛乘(密宗)或行佛乘
(16:53:52)寂灭与[*桃園法迄巴]说:师兄修密吧?阿弥陀佛
(16:57:53)寂灭与[*桃園法迄巴]说:我只是一次静中知道的“寂灭”这个词的,师兄别误会了,我初学者!
(16:57:59)321与[*桃園法迄巴]说:不信受佛存在或佛经義,怎麼修都是“徒勞無功”即使修百劫猶如暗室不得見光,悲哉!
(17:00:11)[*桃園法迄巴]与寂灭说:......=.="
(17:00:57)[*桃園法迄巴]与321说:是不是發錯?若是自言自語之類的文章,請公貼
(17:01:03)寂灭与[*桃園法迄巴]说:不打诳语!阿弥陀佛!
(17:01:19)321与[*桃園法迄巴]说:不是發錯,
(17:01:29)[*桃園法迄巴]与寂灭说:您學佛目的是什麼?
(17:01:50)321与[*桃園法迄巴]说:說某些人不信受而已,悲哉!
(17:02:13)寂灭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修佛!
(17:02:51)[*桃園法迄巴]与321说:我何時不信受佛存在,不信受佛經?若是他人不信受,您應該對該人發文才是!一些共識的事我皆不反對,我也了解您的用意,但請您不必向我發。多謝合作!
(17:03:44)[*桃園法迄巴]与寂灭说:修佛什麼?
(17:04:02)寂灭毕恭毕敬的向[*桃園法迄巴]弯腰鞠躬
(17:04:17)[*桃園法迄巴]与寂灭说:南无阿弥陀佛
(17:04:25)321与[*桃園法迄巴]说:
(17:04:26)寂灭与[*桃園法迄巴]说:因为自己不懂,所以多听、多看!阿弥陀佛
(17:05:02)[*桃園法迄巴]与寂灭说:那您可以問我,若信我所說,可以決您佛法疑問!
(17:05:21)321与[*桃園法迄巴]说:赞同 什么 〖重复〗
(17:06:03)寂灭与[*桃園法迄巴]说:师兄修密?! )
(17:06:17)[*桃園法迄巴]与寂灭说:不是密宗的密
(17:06:30)[*桃園法迄巴]与寂灭说:以後不再回覆密談。
(17:06:40)321与[*桃園法迄巴]说:何謂「常」?
(17:06:50)[*桃園法迄巴]与321说:無生是常
(17:07:09)321与[*桃園法迄巴]说:何謂「無常」?
(17:07:27)[*桃園法迄巴]与321说:有生是無常
(17:07:32)321与[*桃園法迄巴]说:?何謂無生
(17:07:36)321与[*桃園法迄巴]说:何謂無生 ?
(17:07:51)[*桃園法迄巴]与321说:從未生滅是謂無生
(17:09:12)321与[*桃園法迄巴]说:什麼是從未生滅 ?
(17:10:31)321与[*桃園法迄巴]说:真如是常 還是無常 ?
(17:12:02)321与[*桃園法迄巴]说:什麼是不是所謂密宗的「密」
(17:12:33)独孤一佛与[*桃園法迄巴]说:你是西藏的吗
(17:13:25)独孤一佛与[*桃園法迄巴]说:怎么要用蜜宗啊
(17:14:31)321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生不滅是無常義嗎?
(17:14:32)[*桃園法迄巴]与321说:密宗所用法不能外宣,所以稱為密。我所用是擺在眼前您也不識,所以稱為非密宗之密。
(17:14:50)[*桃園法迄巴]与321说:無生(淨圓覺,佛性,法身),譬如虛空,雲在虛空中生,又在此虛空中消滅,虛空並不隨雲生滅而生滅,虛空喻如無生,雲喻如妄。
(17:15:08)[*桃園法迄巴]与321说:真如是無生是常
(17:17:29)321与[*桃園法迄巴]说:諸佛如來以大悲心故無法不可宣說,祇是某些人不解意謂之“密”罢了
(17:20:11)[*桃園法迄巴]与321说:有四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金剛乘,金剛乘法門依上師傳受,非上師所允許不能外傳,所以稱為密宗、密法。
(17:27:32)321与[*桃園法迄巴]说:實際上祇有三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已經含括諸乘所謂金剛乘.銀剛乘.鉆石乘這些名相是某些修行人給自已添加美麉的言詞,所謂依上師傳受,非上師所允許不能外傳,不是大菩提心毀謗真如佛性,悲哉!
(17:28:31)321与[*桃園法迄巴]说:諸佛如來以大悲心故無法不可宣說,祇是某些人不解意謂之“密”
(17:30:42)321与[*桃園法迄巴]说:實際上五濁世修行人編了還不衹有四乘.更有五.六乃至更多
(17:31:04)321与[*桃園法迄巴]说:目的是為引導眾生,入佛知見
(17:31:17)321与[*桃園法迄巴]说: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
(17:33:10)[*桃園法迄巴]与321说:您所不知的話,不要妄說。說了都是在造業!我所說是依佛經而說!
(17:33:25)[*桃園法迄巴]与321说:我指的是的確有四乘
(17:34:26)[*桃園法迄巴]与321说:四乘的說法是依於可以解脫三界而論。至於不能解脫的,幾十乘也有。
(17:34:31)321与[*桃園法迄巴]说:佛的確說不祇是有四乘:
(17:34:40)改过与[*桃園法迄巴]说:哪有那么多的知见,是不是自己的.
(17:34:51)321与[*桃園法迄巴]说:您所不知的話,不要妄說。說了都是在造業
(17:35:26)321与[*桃園法迄巴]说:說三乘、五乘等種種差別法目的是為引導
(17:36:19)[*桃園法迄巴]与321说:您的意思是說,不相信我有說金剛乘嗎?
(17:36:34)[*桃園法迄巴]与321说:您的意思是說,不相信「佛」有說金剛乘嗎?
(17:36:51)321与[*桃園法迄巴]说:您的意思是說,不相信我有說五乘等種種差別法嗎?
(17:37:27)321与[*桃園法迄巴]说:唯一佛乘,即權即實,不相信嗎?
(17:39:33)[*桃園法迄巴]与321说:我上述的話是針對您這一句而說 => 菩薩乘已經含括諸乘所謂金剛乘.銀剛乘.鉆石乘這些名相是某些修行人給自已添加美麉的言詞,所謂依上師傳受,非上師所允許不能外傳,不是大菩提心毀謗真如佛性,悲哉!
(17:40:01)[*桃園法迄巴]与321说:若您要以心不寧的習氣來與我諍,請恕我不再應語!
(17:40:15)[*桃園法迄巴]与所有人说:test
系统:321 成功被您屏蔽!
(17:43:44)改过与[*桃園法迄巴]说:学佛多久了
(17:46:32)[*桃園法迄巴]与改过说:問這無益
(17:47:00)改过与[*桃園法迄巴]说:什么是有益?
(17:47:15)[*桃園法迄巴]与改过说:佛法
(17:47:33)改过与[*桃園法迄巴]说:佛法里有慈悲否
(17:48:26)[*桃園法迄巴]与改过说:桌子有慈悲嗎?佛法只是方法,慈悲不在方法裡,而在使用中
(17:48:51)改过与[*桃園法迄巴]说:既然在使用中,您现在为什么不用
(17:49:25)[*桃園法迄巴]与改过说:我與您交談,不就正在用?^^
(17:49:43)改过与[*桃園法迄巴]说:可您回避我,怎么有慈悲
(17:50:36)[*桃園法迄巴]与改过说:有人向我潑糞,或向我說無義語,我都是迴避
(17:51:28)改过与[*桃園法迄巴]说:我没有向您发泄,您自己的烦恼吧
(17:51:58)[*桃園法迄巴]与改过说:不然,您出此語又是什麼用意? => 可您回避我,怎么有慈悲
(17:52:52)改过与[*桃園法迄巴]说:我只是想了解您?您不肯慈悲 就这么简单
(17:53:15)改过与[*桃園法迄巴]说:我没有发泄,也不是无意语
(17:53:24)改过与[*桃園法迄巴]说:那是您自己的分别了
(17:54:18)[*桃園法迄巴]与改过说:回答您的無益語,也不叫做有慈悲,您不懂慈悲的定義。慈曰與樂,悲曰拔苦。知道我學佛多久,您能解脫煩惱的樂受嗎?不知我學佛多久,您很痛苦到要自殺嗎?
(17:54:48)[*桃園法迄巴]与改过说:您能解脫煩惱的樂受嗎? => 您「有」能解脫煩惱的樂受嗎?
(17:55:12)[*桃園法迄巴]与改过说:若要問,就問我是如何修行來斷煩惱,這種問題才是有益語
(17:55:40)[*桃園法迄巴]与改过说:或是問如何斷煩惱的方式,或是問您在佛法上的疑問,這些才是有益語。
(17:55:46)改过与[*桃園法迄巴]说:您的意思是说我的提问这个烦恼,不是真烦恼,也就是您要做大善,行大悲 我小善而不为了弃
(17:56:56)[*桃園法迄巴]与改过说:您知道我學佛多久,有何意義?這可以是一個解脫的方法嗎?不過只是滿足眾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貪的一種表相。會修行的人,不會去增益這類的表相,而是遠離。
(17:58:10)改过与[*桃園法迄巴]说:您没有明白真正的慈悲,真慈悲当从众生的的一切利益出发,哪里有大有小,大小皆是自己画地为牢,根本未见性了故
(18:01:09)[*桃園法迄巴]与改过说:若如此,那請您用您所說的慈悲吧!請觀察我不想說無益語的原則,不要再問哪些無益語吧?可以嗎?
(18:06:07)改过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不想跟您争什么 辩什么,因为您要明白无诤,才能真得益.说是说非,皆是梦中话,对自己而言只有一颗真心.真想传法,待真正证悟后 有了传法资本,一来对自己有利益,二来 别人也能真信受
(18:06:29)改过与[*桃園法迄巴]说:否则只能是增加烦恼而已 害别人也害自己
(18:07:00)改过与[*桃園法迄巴]说:您认为呢?
(18:07:06)[*桃園法迄巴]与改过说:多謝指教!也把所言奉還給您自己,請多加思惟所自言。
(18:07:38)改过与[*桃園法迄巴]说:我当然要这样做,感谢!
(18:07:50)改过与[*桃園法迄巴]说:阿弥陀佛
(18:09:25)改过与[*桃園法迄巴]说:其实刚才您是真慈悲我! )
(18:10:07)改过与[*桃園法迄巴]说:回光一照就是了,阿弥陀佛! )
(18:10:29)改过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下了 ,再见!
(18:30:06)[*桃園法迄巴]与所有人说:各位還問法嗎?若不問我該離了!

佛陀弘法次第及所說經典

◆ 全部次序

‧30歲成道,於定中二十一日為法身大士說大方廣佛華嚴經

‧62歲時,因阿難尊者忽略修持被摩登伽女先天禁咒所困,所以佛說大佛頂首楞嚴經

‧72歲時,在靈山法華會上說妙法蓮華經

‧最後所說經:最上大乘金剛大教寶王經(註一)


◆ 不確定年歲,但次序大致正確

‧楞嚴經說於楞伽經之後(註二)


*************************************************
註一
*********
No. 1128 最上大乘金剛大教寶王經 (卷2) T20, p0546c
爾時尊者阿難白佛言。世尊如是正法。當云何名云何受持。佛言阿難今此正法。名為最上大乘寶王如是受持。爾時如來應正等覺釋迦牟尼說是經已。即於俱尸那城入般涅槃。


*************************************************
註二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2) T19, p0112c
阿難白佛言世尊。誠如法王所說覺緣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滅。與先梵志裟毘迦羅所談冥諦。及投灰等諸外道種。說有真我遍滿十方。有何差別。世尊亦曾於楞伽山。為大慧等敷演斯義。彼外道等常說自然。我說因緣非彼境界。我今觀此覺性自然非生非滅。遠離一切虛妄顛倒。似非因緣與彼自然。云何開示不入群邪。獲真實心妙覺明性

五種法攝大覺地(佛地)

No. 680 佛說佛地經 (卷1) T16, p0721a

爾時世尊告妙生菩薩。妙生當知。有五種法攝大覺地。何等為五。所謂清淨法界。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

妙生當知。清淨法界者。譬如虛空。雖遍諸色種種相中。而不可說有種種相。體唯一味。如是如來清淨法界。雖復遍至種種相類。所知境界。而不可說有種種相。體唯一味

又如虛空雖遍諸色不相捨離。而不為色過所染污。如是如來清淨法界。雖遍一切眾生心性。由真實故不相捨離。而不為彼過所染污

又如虛空含容一切身語意業。而此虛空無有起作。如是如來清淨法界。含容一切智所變化利眾生事。清淨法界無有起作

又如空中種種色相現生現滅。而此虛空無生無滅。如是如來淨法界中。諸智變化利眾生事現生現滅。而淨法界無生無滅

又如空中種種色相現增現減。而此虛空無增無減。如是如來淨法界中。顯示如來甘露聖教有增有減。而淨法界無增無減

又如空中十方色相無邊無盡。是虛空界無邊盡故。而此虛空無去無來無動無轉。如是如來淨法界中。建立十方一切眾生利益安樂。種種作用無邊無盡。清淨法界無邊盡故。而淨法界無去無來無動無轉

又如空中三千世界現壞現成。而虛空界無壞無成。如是如來淨法界中。現無量相成等正覺。或復示現入大涅槃。而淨法界非成等覺非入寂滅。又如依空種種色相。壞爛燒燥變異可得。而虛空界非彼所變亦無勞弊。如是依止如來淨界眾生界內。種種學處身語意業毀犯可得。而淨法界非彼變異亦無勞弊

又如依空大地大山。光明水火帝釋眷屬。乃至日月種種可得。而虛空界非彼諸相。如是依止如來淨界。戒蘊定蘊慧蘊解脫解脫智見諸蘊可得。而淨法界非彼諸相

又如空中種種因緣展轉生起。三千大千無量世界周輪可得。而虛空界無所起作。如是如來淨法界中。具無量相諸佛眾會周輪可得。而淨法界無所起作

復次妙生。大圓鏡智者。如依圓鏡眾像影現。如是依止如來智鏡。諸處境識眾像影現。唯以圓鏡為譬喻者。當知圓鏡如來智鏡平等平等。是故智鏡名圓鏡智

如大圓鏡有樂福人懸高勝處無所動搖。諸有去來無量眾生。於此觀察自身德失。為欲存德捨諸失故。如是如來懸圓鏡智。處淨法界無間斷故無所動搖。欲令無量無數眾生觀於染淨。為欲取淨捨諸染故

又如圓鏡極善磨瑩。鑒淨無垢光明遍照。如是如來大圓鏡智。於佛智上。一切煩惱所知障垢永出離故。極善磨瑩為依止定。所攝持故鑒淨無垢。作諸眾生利樂事故。光明遍照

又如圓鏡依緣本質。種種影像相貌生起。如是如來大圓鏡智。於一切時依諸緣故。種種智影相貌生起

如圓鏡上非一眾多諸影像起。而圓鏡上無諸影像。而此圓鏡無動無作。如是如來圓鏡智上。非一眾多諸智影起。圓鏡智上無諸智影。而此智鏡無動無作

又如圓鏡與眾影像。非合非離。不聚集故。現彼緣故。如是如來大圓鏡智。與眾智影非合非離。不聚集故不散失故

又如圓鏡周瑩。其面於一切處。為諸影像遍起依緣。如是如來大圓鏡智。不斷無量眾行善瑩。為諸智影遍起依緣。謂聲聞乘諸智影像。獨一覺乘諸智影像。無上大乘諸智影像。為欲令諸聲聞乘人依聲聞乘而出離故。獨一覺人依獨覺乘而出離故。大乘之人依無上乘而出離故

如圓鏡中大影可得。所謂大地大山大樹大宮舍影。而是圓鏡不等彼量。如是如來圓鏡智上。從極喜地乃至佛地。智影可得。及與一切世出世法。智影可得。而圓鏡智非彼分量

又如圓鏡非處障質影像起緣。如是如來大圓鏡智。非惡友攝聞不正法。障礙眾生智影起緣。彼非器故

又如圓鏡非處闇質影像起緣。如是如來大圓鏡智。非處樂惡愚暗眾生智影起緣。彼非器故

又如圓鏡非處遠質影像起緣。如是如來大圓鏡智。非處不淨感匱法業。不信眾生智影起緣。彼非器故

復次妙生。平等性智者。由十種相圓滿成就。證得諸相增上喜愛。平等法性圓滿成故。證得一切領受緣起。平等法性圓滿成故。證得遠離異相非相。平等法性圓滿成故。弘濟大慈。平等法性圓滿成故。無待大悲。平等法性圓滿成故。隨諸眾生所樂示現。平等法性圓滿成故。一切眾生敬受所說。平等法性圓滿成故。世間寂靜皆同一味。平等法性圓滿成故。世間諸法苦樂一味。平等法性圓滿成故。修殖無量功德究竟。平等法性圓滿成故
復次妙生。妙觀察智者。譬如世界持眾生界。如是如來妙觀察智。任持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無礙辯說諸佛妙法

又如世界是諸眾生。頓起一切種種無量相識因緣。如是如來妙觀察智。能為頓起一切所知。無礙妙智種種無量相識因緣

又如世界種種可玩。園林池等之所莊嚴。甚可愛樂。如是如來妙觀察智。種種可玩波羅蜜多菩提分法。十力無畏不共佛法之所莊嚴。甚可愛樂。又如世界洲渚。日月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及夜摩天。睹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梵身天等。妙飾間列。如是如來妙觀察智。世及出世衰盛因果。聲聞獨覺菩薩圓證。無餘觀察妙飾間列

又如世界為諸眾生廣大受用。如是如來妙觀察智。示現一切諸佛眾會。雨大法雨為令眾生受大法樂

如世界中五趣可得。所謂地獄餓鬼畜生人趣天趣。如是如來觀察智上。無邊因果五趣差別具足顯現

如世界中欲色無色諸界可得。如是如來觀察智上。無邊因果三界差別具足顯現

如世界中蘇迷盧等。大寶山王顯現可得。如是如來觀察智上。諸佛菩薩威神所引。廣大甚深教法可得

如世界中廣大甚深。不可傾動大海可得。如是如來觀察智上。一切天魔外道異論。所不傾動。甚深法界教法可得

又如世界大小輪山之所圍繞。如是如來妙觀察智不愚一切自相共相之所圍繞

復次妙生。成所作智者。如諸眾生勤勵身業。由是眾生趣求種種殉利務農勤工等事。如是如來成所作智勤身化業。由是如來示現種種工巧等處摧伏諸伎傲慢眾生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諸眾生令入聖教成熟解脫又如眾生受用身業。由是眾生受用種種色等境界。如是如來成所作智受身化業。由是如來往諸眾生種種生處。示同類生而居尊位。由其示現同類生故。攝伏一切異類眾生。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諸眾生令入聖教成熟解脫

又如眾生領受身業。由是眾生領受所作善惡業果。如是如來成所作智領身化業。由是如來示現領受。本事本生難修諸行。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諸眾生令入聖教成熟解脫

又如眾生慶慰語業。由是眾生展轉談論遞相慶慰。如是如來成所作智慶語化業。由是如來宣暢種種隨所樂法文義巧妙。小智眾生初聞尚信。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諸眾生令入聖教成熟解脫

又如眾生方便語業。由是眾生展轉指授。務專所作毀惡讚善更相召命。如是如來成所作智。所起方便語變化業。由是如來立正學處。毀諸放逸讚不放逸。又復建立隨信行人隨法行等。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諸眾生令入聖教成熟解脫

又如眾生辯揚語業。由是眾生展轉開示。所不了義宣諷諸論。如是如來成所作智。辯語化業。由是如來斷諸眾生無量疑惑。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諸眾生令入聖教成熟解脫

又如眾生決擇意業。由是眾生決擇可作及不可作。如是如來成所作智決意化業。由是如來決擇眾生八萬四千心行差別。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諸眾生令入聖教成熟解脫

又如眾生造作意業。由是眾生造作種種諸所起業。如是如來成所作智造意化業。由是如來觀諸眾生所行之行。行與不行。若得若失為令取捨。造作對治。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諸眾生令入聖教成熟解脫

又如眾生發起意業。由是眾生發起諸業。如是如來成所作智發意化業。由是如來為欲宣說彼對治故。顯彼所樂名句字身。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諸眾生令入聖教成熟解脫

又如眾生受領意業。由是眾生受領苦樂。如是如來成所作智受意化業。由是如來於定不定。反問置記為記別故。隨其所應受領去來現在等義。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諸眾生令入聖教成熟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