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閱﹕
⏺俱解脫之如何解脫方式
⏺巴利註釋書的古層,第6.6
⏺未得初禪是否也能解脫輪迴?
⏺《須深經》的傳本及南傳上座部對《須深經》慧解脫阿羅漢的理解
***********************************************************************
No. 99 雜阿含經 (卷14) T02, p0096b
編註:依此經了知,慧解脫阿羅漢不必入初禪即可證得
***********************************************************************
(三四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若王.大臣.婆羅門.長者.居士及餘
世人所共恭敬.尊重.供養。佛及諸聲聞眾大得利養。衣被.飲食.臥
具.湯藥。都不恭敬.尊重.供養眾邪異道衣被.飲食.臥具.湯藥。
爾時。眾多異道聚會未曾講堂。作如是論。我等昔來常為國王.大臣.
長者.居士及餘一切之所奉事。恭敬供養衣被.飲食.臥具.湯藥。今
悉斷絕。但恭敬供養沙門瞿曇.聲聞大眾衣被.飲食.臥具.湯藥。今
此眾中。誰有智慧.大力。堪能密往詣彼沙門瞿曇眾中出家。聞彼法已
。來還廣說。我等當復用彼聞法化諸國王.大臣.長者.居士。令其信
樂。可得還復供養如前。
時。有人言。有一年少。名曰須深。聰明黠慧。堪能密往沙門瞿曇眾中
出家。聽彼法已。來還宣說。
時。諸外道詣須深所。而作是言。我今日大眾聚集未曾講堂。作如是論
。我等先來為諸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及諸世人之所恭敬奉事。供養
衣被.飲食.臥具.湯藥。今悉斷絕。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及諸世
間悉共奉事沙門瞿曇.聲聞大眾。我此眾中。誰有聰明黠慧。堪能密往
沙門瞿曇眾中出家學道。聞彼法已。來還宣說。化諸國王.大臣.長者
.居士.令我此眾還得恭敬.尊重.供養。其中有言。唯有須深聰明黠
慧。堪能密往瞿曇法中出家學道。聞彼說法。悉能受持。來還宣說。是
故我等故來相請。仁者當行。
時。彼須深默然受請。詣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眾多比丘出房舍外露地經行。爾時。須深詣眾多比丘。而作是言。
諸尊。我今可得於正法中出家受具足。修梵行。
爾時。世尊知外道須深心之所念。告諸比丘。汝等當度彼外道須深。令
得出家。時。諸比丘願度須深。
出家已經半月。有一比丘語須深言。須深當知。我等生死已盡。梵行已
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 問:初禪境界得漏盡嗎? */
時。彼須深語比丘言。尊者。云何。學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
離生喜樂。具足初禪。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比丘答言不也。須深。
/* 問:二禪境界得漏盡嗎? */
復問。云何。離有覺有觀。內淨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具足第
二禪。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比丘答言。不也。須深。
/* 問:三禪境界得漏盡嗎? */
復問。云何。尊者離喜捨心。住正念正智。身心受樂。聖說及捨。具
足第三禪。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答言。不也。須深。
/* 問:四禪境界得漏盡嗎? */
復問。云何。尊者離苦息樂。憂喜先斷。不苦不樂。捨。淨念。一心
。具足第四禪。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答言。不也。須深。
/* 問:得漏盡俱解脫阿羅漢?*/
復問。若復寂靜解脫起色.無色。身作證具足住。不起諸漏。心善解
脫耶。
答言。不也。須深。
須深復問。云何。尊者所說不同。前後相違。云何不得禪定而復記說。
比丘答言。我是慧解脫也。
作是說已。眾多比丘各從座起而去。
爾時。須深知眾多比丘去已。作是思惟。此諸尊者所說不同。前後相違
。言不得正受。而復記說自知作證。作是思惟已。往詣佛所。稽首禮足
。退住一面。
白佛言。世尊。彼眾多比丘於我面前記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
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我即問彼尊者。得離欲.惡不善法。乃至身作證
。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彼答我言。不也。須深。我即問言。所說不同。前後相違。言不入正受
。而復記說。自知作證。彼答我言。得慧解脫。作此說已。各從座起而
去。我今問世尊。云何彼所說不同。前後相違。不得正受。而復說言。
自知作證。
佛告須深。彼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
不放逸法。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須深白佛。我今不知。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
精思惟。不放逸法。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佛告須深。不問汝知不知。且自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
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心善解脫。
須深白佛。唯願世尊為我說法。令我得知法住智。得見法住智。
/* 得法住智方式 */
佛告須深。我今問汝。隨意答我。須深。於意云何。有生故有老死。不
離生有老死耶。
須深答曰。如是。世尊。
有生故有老死。不離生有老死。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
.名色.識.行.無明。有無明故有行。不離無明而有行耶。
須深白佛。如是。世尊。有無明故有行。不離無明而有行。
佛告須深。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而老死滅耶。
須深白佛言。如是。世尊。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而老死滅。
如是。乃至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耶。
須深白佛。如是。世尊。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佛告須深。作如是知.如是見者。為有離欲.惡不善法。乃至身作證具
足住不。
須深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須深。是名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
。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註:初果境界*/
佛說此經已。尊者須深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須深見法得法。覺法度疑。不由他信。不由他度。於正法中心得
無畏。稽首佛足。白佛言。世尊。我今悔過。我於正法中盜密出家。是
故悔過。
佛告須深。云何於正法中盜密出家。
須深白佛言。世尊。有眾多外道來詣我所。語我言。須深當知。我等先
為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及餘世人恭敬供養。而今斷絕。悉共供養沙
門瞿曇.聲聞大眾。汝今密往沙門瞿曇.聲聞眾中出家受法。得彼法已
。還來宣說我等。當以彼聞法教化世間。令彼恭敬供養如初。是故。世
尊。我於正法.律中盜密出家。今日悔過。唯願世尊聽我悔過。以哀愍
故。
佛告須深。受汝悔過。汝當具說。我昔愚痴.不善.無智。於正法.律
盜密出家。今日悔過。自見罪.自知罪。於當來世律儀成就。功德增長
。終不退減。所以者何。凡人有罪。自見.自知而悔過者。於當來世律
儀成就。功德增長。終不退減。
佛告須深。今當說譬。其智慧者。以譬得解。譬如國王有防邏者。捉捕
盜賊。縛送王所。白言。大王。此人劫盜。願王處罪。王言。將罪人去
。反縛兩手。惡聲宣令。周遍國中。然後將出城外刑罪人處。遍身四體
。劖以百矛。彼典刑者受王教令。送彼罪人。反縛兩手。惡聲宣唱。周
遍城邑。將出城外刑罪人處。遍身四體。劖以百矛。日中。王問。罪人
活耶。臣白言。活。王復敕臣。復劖百矛。至日晡時。復劖百矛。彼猶
不死。
佛告須深。彼王治罪。劖以三百矛。彼罪人身寧有完處如手掌不。
須深白佛。無也。世尊。
復問須深。時彼罪人。劖以三百矛因緣。受苦極苦劇不。
須深白佛。極苦。世尊。若劖以一矛。苦痛難堪。況三百矛。當可堪
忍。
佛告須深。此尚可耳。若於正法.律盜密出家。盜受持法。為人宣說
。當受苦痛倍過於彼。
佛說是法時。外道須深漏盡意解。佛說此經已。尊者須深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
No. 1443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 (卷2) T23, p0912b
***********************************************************************
是時妙賢於日初分。執持衣缽入城乞食。時此女人儀貌端正人間希有
。
眾人見時共生嗟嘆。何意此女姿態絕倫。虛棄年華不受欲樂。能捨榮
好而為出家。妙賢聞已遂生慚恥。自是之後不復入城而為乞食。
時迦攝波因與相見。問曰賢首。得安樂不。妙賢具答。彼聞說已作如
是語。若佛許我乞食減半與妙賢者。我當分與。白諸苾芻。苾芻白佛
。佛言隨意與半。尊者聞已授其半食以相拯濟。
時吐罹難陀尼。見斯事已遂生輕笑。謗言聖者大迦攝波。先與妙賢居
一柱觀。十二年中淨修梵行。乃於今日翻有私情。乞食相濟。時迦攝
波聞斯事已。至妙賢處教其法要。此事應作此不應作。宜善用心。遂
捨而去。
/*註:得慧解脫阿羅漢果,不是俱解脫阿羅漢果*/
是時妙賢發大勇猛。於初後夜正念相應。剋責自心無暫停息。即便證
得阿羅漢果。轉成清淨無生之女。
爾時迦攝波見而告曰。汝今由我善知識故。其所作者皆已作訖。宜於
佛境界乞食自資。是時妙賢於日初分。執持衣缽入王舍城次第乞食。
時未生怨王枉殺其父。生大追悔懷憂在室。雖有種種鼓樂絃歌。無釋
愁惱。時彼大臣遇見妙賢儀貌端正容色殊勝。便作是念。今此美女特
異常人。宜可進王冀除憂慼。
作是念已將近王室。強逼妙賢脫去法衣。著諸彩服具備瓔珞塗拭名香
。令親侍人進至王所。時未生怨王纔觀此女姿容妙絕。遂釋憂懷。復
由妙賢惡業時熟。如瀑流水無能止遏。遂被惡王強見陵辱。如中毒箭
生大憂苦。是時大世主於十五日欲褒灑陀。遍觀尼眾不見妙賢。入定
觀知在王宮內遭大辛苦非常被辱。
諸尼問言。聖者妙賢今何所在獨不見耶。時大世主即便命彼蓮花色尼
曰。汝應斂念觀彼妙賢。既聞語已觀知所在。猶如壯士屈伸臂頃。於
尼眾沒王宮中出。在高樓上空中而住。
遙告妙賢曰。姊妹。汝已能破諸煩惱魔。何不發起大神通事。受斯陵
辱。時蓮花色尼便授其法。如是應作如是應修。速自調心發起通力。
是時妙賢繫念除亂。於須臾間獲得神足。著俗綵衣乘空而去。時蓮花
色便共妙賢至長淨處。
時十二眾苾芻尼。見已生大嫌恥。作輕笑言。我實不能與此宮人同處
長淨。
時大世主聞斯語已。告妙賢曰。具壽。宜往白王。著先法服速還來此
。
於時妙賢即乘神通至王寢處。其王猶睡。在於空中彈指作聲。王聞覺
已。便大驚怖身毛皆豎。作如是言。汝為是誰。為天龍耶。為神鬼耶
。作是語已。
是時妙賢空中對曰。我非天龍神鬼等。但是大師聲聞眾中妙賢苾芻尼。
時王聞已以頌答
現無法衣並應器 容狀復不似尼形
相貌既同倡艷女 法俗相違當為說
是時妙賢。縱身而下。以事告曰。
大王非理相陵逼 強奪我缽並法衣
宜應見授父母財 我欲速歸為長淨
時未生怨王聞是語已。悶絕躄地。以冷水灑面方能醒悟。便禮雙足求
哀致謝。即索衣缽敬授妙賢。既受得已即還本處。與諸尼眾而為長淨。
爾時諸苾芻尼以妙賢事告諸苾芻。苾芻白佛。世尊以此因緣集苾芻尼。
諸佛常法知而故問。依時問非時不問。有利問非利不問。破決隄防為除
疑惑。告妙賢苾芻尼曰。汝實作斯不端嚴事耶。
白言實爾。世尊。
世尊復問。汝受樂不。
白言世尊。我已離欲豈容受樂。
佛言。汝今無犯。然苾芻尼作不淨行。犯波羅市迦。如蘇陣那。
我觀十利廣說如上。乃至顯揚正法廣利人天。為諸聲聞苾芻尼弟子。
於毘奈耶中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6b
***********************************************************************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迴。若諸世界一切
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婬欲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由
有諸欲。助發愛性。
是故。能令生死相續。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
為因愛命為果。由於欲境起諸違順。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
是故。復生地獄餓鬼。知欲可厭愛厭業道。捨惡樂善。復現天人。又知
諸愛可厭惡故。棄愛樂捨。還滋愛本。便現有為增上善果。皆輪迴故不
成聖道。是故眾生欲脫生死免諸輪迴。先斷貪欲及除愛渴。
善男子。菩薩變化示現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彼捨愛。假諸貪欲而
入生死。若諸末世一切眾生能捨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迴。勤求如來圓覺
境界。於清淨心便得開悟。
***********************************************************************
No. 1579 瑜伽師地論 (卷94) T30, p0835c
***********************************************************************
復次若有苾芻。具淨屍羅。住別解脫清淨律儀。增上心學增上力故。得
初靜慮近分所攝勝三摩地。以為依止。增上慧學增上力故。得法住智及
涅槃智。用此二智以為依止。先由四種圓滿。遠離受學轉時。令心解脫
一切煩惱。得阿羅漢。成慧解脫。
/* 法住智 */
此中云何名法住智。謂如有一。聽聞隨順緣性緣起無倒教已。於緣生行
因果分位。住異生地。便能如實以聞思修所成作意。如理思惟。能以妙
慧悟入信解苦真是苦。集真是集。滅真是滅。道真是道。諸如是等如其
因果安立法中所有妙智。名法住智。
/* 涅槃智 */
又復云何名涅槃智。謂彼法爾。若於苦集滅道。以其妙慧。悟入信解是
真苦集滅道諦時。便於苦集住厭逆想。於滅涅槃起寂靜想。所謂究竟寂
靜微妙。棄捨一切生死所依。乃至廣說。如是依止彼法住智。及因於苦
若苦因緣。住厭逆想。便於涅槃能以妙慧悟入信解。為寂靜等。如是妙
智。名涅槃智。
***********************************************************************
菩薩也有慧解脫這一路的修行方式
***********************************************************************
No. 671 入楞伽經 (卷7) T16, p0554c
爾時聖者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世尊。為我說諸一切菩薩聲聞辟支佛入滅盡定次第相。我及一切諸菩薩等。若得善知入滅盡定次第之相巧方便者。不墮聲聞辟支佛三昧三摩跋提滅盡定樂。不墮聲聞辟支佛外道迷惑之法。
佛告聖者大慧菩薩言。善哉善哉善哉大慧。諦聽諦聽當為汝說。大慧菩薩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 說明﹕依南傳說法,入滅盡定至少須證三果(相當菩薩乘五地),而以下經文卻開
示從初地(相當二乘初果)就能入滅盡定,這顯示菩薩乘亦有慧解脫的現象。
*/
佛告大慧。菩薩從初地乃至六地入滅盡定。聲聞辟支佛亦入滅盡定。
大慧。諸菩薩摩訶薩。於七地中念念入滅盡定。以諸菩薩悉能遠離一切諸法有無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