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8日 星期五

呼吸與經脈

 修行須得定,可以運用大學七證為標準:『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所以第一步是要知止。止不惟是身,也是心。心若不能止,什麼功法再微妙也沒用,何以故?入初禪的前提就是要能「氣住」,鼻孔呼吸還在的話,是入不了初禪。所以打坐時,心要不動,或令呼吸愈來愈悠長而微,而若有若無,而無。


◆ 喘風氣息

(1)風

 當剛打坐時,呼吸必然不能至腹,所以氣只能到胸肺,這時呼吸急促,若有風聲,這種狀況稱為「風」。初坐時,大約前20分鐘皆是在此階段,隨著久坐時間會一直縮短。


(2)喘

 當打坐至20分鐘之後,會突然感到呼吸不再急促,但仍有滯結不順,此時稱為「喘」。若再久坐氣會愈來愈滑。這個時段大約也是20分鐘。


(3)氣

 當打坐至第40分鐘之後,會感到呼吸愈來愈細滑,到最後乃至不怎麼感到在呼吸,只有鼻頭似乎有氣在進出,這種狀況稱為「氣」。若在第40分鐘後不能進入如此現象,那須再令心專一、安住,如此反復練習就能達到,乃至定力到達一坐下幾口呼吸就迅速能進入這狀況。


(4)息

 當打坐至「氣」的狀況產生之後,呼吸就逐漸綿密若無,經若干時間若感到鼻孔不再呼吸時,此時全身毛孔就會張開,並且開始進行胎息。這種狀況稱為「息」。能達到這種狀況時,就能進入初禪。

 關於風喘氣息的說法,請參考註一。

 但在進入上述狀況之前,全身會先產生身觸,一般說有十六觸:動、癢、涼、暖、輕、重、澀、滑、掉、猗、冷、熱、浮、沈、堅、軟...等(參閱因是子靜坐法),不是每一個人都會發生,發生也不是每一個皆會經歷,我個人的經驗就只有熱、涼,大部份都是熱氣。身觸產生一段日期之後,會有一股氣經過會陰穴(屁眼與生殖器中間)衝向脊椎底部(督脈),循脊椎至頭頂之後,再從頭頂循任脈回到丹田。在不斷的打坐期間,另外的六脈(陽蹻脈、陰蹻脈、陽維脈、陰維脈、帶脈、中脈)也會逐一的貫通,其中的中脈通常是最後才打開,當中脈貫通之後就能真正的進入初禪。這個打通奇經八脈的階段,道家有所謂三月築基之說(三個月就能貫通),但有的人打坐數十年也不能貫通,乃至連熱氣也沒有。當氣脈打通之後,徵兆是全身如同嬰兒般的柔軟,如老子所云: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 令氣動方式

 氣不動的原因主要是心不靜。若心能靜不論是何坐姿皆能令氣動。氣動的常見特徵是「發熱」,又有「氣上身」之說法。提供以下方式令氣速動的方式:


(1)下腹部挺前

 若是盤腿或是正襟危坐時,可以令小腹(肚臍至下陰處)向前挺突(可以反復比較脊椎佝僂時之小腹內縮與前挺時小腹挺突之差異,以調整至最舒服的挺突位置),這樣動作可以令脊椎下部挺直,氣就容易發動。


(2)氣徐呼

 若欲有氣感,於呼氣時要徐緩呼出,愈慢愈好,氣成形時就可以感受到下腹部(丹田)發熱。當熱至一定程度,如同水壺已燒開,就會有熱氣衝向壺口一般,熱氣也會衝向會陰穴再至脊椎底部的尾閭,循此督脈管道往頭頂上打通。


(3)動功

 雙手平舉(前舉側舉皆可),呼氣時逐漸蹲下,吸氣時逐漸站直。不耐久坐者可以試此法。當用功時,要專一心志在呼吸上,不要胡思亂想,重點是心要專一不旁騖。


*********************************************************
註一
*******
No. 1915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卷1) T46, p0466a

息有四種相。一風二喘三氣四息。前三為不調相。後一為調相。云何為風相。坐時則鼻中息出入覺有聲是風也。云何喘相。坐時息雖無聲而出入結滯不通是喘相也。云何氣相。坐時息雖無聲亦不結滯而出入不細是氣相也。云何息相。不聲不結不麤。出入綿綿若存若亡。資神安隱情抱悅豫。此是息相也。守風則散。守喘則結。守氣則勞。守息即定。坐時有風喘氣三相。是名不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