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8日 星期六

入菩薩第六地「現前地」

No. 278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25) T09, p0557c (六十華嚴)

  第六地

  諸菩薩聞說   上地之行相
  在於虛空中   雨眾妙珍寶
  放清淨光明   供養於世尊
  咸讚言善哉   善哉金剛藏
  無量億諸天   心皆大歡喜
  於上虛空中   雨種種珍寶
  光明相綺錯   微妙甚可樂
  香華諸瓔珞   幡蓋散佛上
  他化自在王   與諸眷屬等
  雨眾妙寶物   雰雰如雪下
  歌頌供養佛   稱歎金剛藏
  咸讚言善哉   快說諸地行
  千萬億天女   於上虛空中
  作天眾妓樂   歌歎佛功德
  咸作如是言   如來之所說
  微妙無有量   能滅諸煩惱
  諸法本性空   無有毫末相
  空無有分別   同若如虛空
  無有去住相   亦無有戲論
  本來常清淨   如如無分別
  若人能通達   一切諸法性
  於有於無中   其心不動搖
  但以大悲心   為度諸眾生
  是名諸佛子   從佛口法生
  常行於布施   利益諸眾生
  本來雖清淨   持戒而堅心
  雖本心無傷   而行於忍辱
  雖知法性離   而行於精進
  雖先滅煩惱   而入於諸禪
  雖先解法空   而分別諸法
  寂滅智雖多   而求利世間
  能滅諸惡者   名之為大人
  如是諸天女   百千種妙音
  稱讚歌頌已   默然而觀佛
  解脫月菩薩   請金剛藏言
  當以何行相   得成第六地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已具足五地。欲入六地。當以十平等法。何等為十。
一以無性故。一切法平等。二以無相故。一切法平等。三以無生故。一切法平等。
四以無成故。一切法平等。五以本來清淨故。一切法平等。六以無戲論故。
一切法平等。七以不取不捨故。一切法平等。八以離故。一切法平等。
九以幻夢影響水中月故。一切法平等。十以有無不二故。一切法平等。
菩薩以是十平等法。「得入第六地」

無生法忍雖未現前。心已成就明利順忍。是菩薩觀一切法如是相。大悲為首。
增長大悲故。觀世間生滅相。作是念。世間所有受身生處。皆以貪著我故。
若離著我。則無生處。

-- (十二因緣觀,法迄巴注) --

一切凡夫。常隨邪念。行邪妄道。愚癡所盲。貪著於我。習起三行。
罪行福行不動行。以是行故。起有漏心種子。有漏有取心故。起生死身。所謂業為地。
識為種子。無明覆蔽。愛水為潤。我心溉灌種種諸見。令得增長。生名色芽。
因名色故生諸根。諸根合故有觸。從觸生受。樂受故生愛。愛增長故有取。
取因緣故有有。於有起五陰身名為生。五陰變名為老。五陰滅名為死。老死因緣。
有憂悲熱惱。眾苦聚集。是十二因緣。無有集者。無有散者。緣合則有。緣散則無。
菩薩如是。於六地中。隨順觀十二因緣。

又作是念。不如實知第一義故有無明。無明起業是名行。依行有初識。
與識共生有四取陰。依止取陰有名色。名色成就有六入。根塵合故有觸。觸因緣生受。
貪樂受名為愛。愛增長名為取。從取起業名為有。業報五陰名為生。五陰變名為老。
五陰壞名為死。死別離時。貪著心熱名為悲。發聲啼哭。五識為苦。意識為憂。
憂苦轉多名為惱。如是但生大苦積聚。是十二因緣。無我無我所。無作者。無使作者。
若有作者。則有作事。若無作者。則無作事。第一義中。無作者。無作事。

又作是念。三界虛妄。但是心作。十二緣分。是皆依心。所以者何。隨事生欲心。
是心即是識。事是行。行誑心故名無明。識所依處名名色。名色增長名六入。
三事和合有觸。觸共生名受。貪著所受名為愛。愛不捨名為取。彼和合故名為有。
有所起名為生。生變名為老。老壞名為死。又無明有二種作。一者緣中癡。
二者為行作因。行亦有二種作。一者生未來世果報。二者與識作因。識亦有二種作。
一者能受生。二者與名色作因。名色亦有二種作。一者令識起相續。二者與六入作因。
六入亦有二種作。一者能緣六塵。二者能與觸作因。觸亦有二種作。一者能觸所緣。
二者能與受作因。受亦有二種作。一者覺憎愛事。二者與愛作因。愛亦有二種作。
一者於可染中生貪心。二者與取作因。取亦有二種作。一者能增長煩惱。
二者與有作因。有亦有二種作。一者能於餘道中生。二者與生作因。生亦有二種作。
一者能起五陰。二者與老作因。老亦有二種作。一者令諸根熟。二者與死作因。
死亦有二種作。一者壞五陰身。二者以不見知故。而令相續不絕。又無明緣諸行者。
無明令行不斷。助成行故。行緣識者。令識不斷助成識故。識緣名色者。
令名色不斷助成名色故。乃至生緣老死憂悲苦惱者。令死不斷助成死故。
無明滅故則諸行滅。乃至生滅故老死憂悲苦惱滅。因滅故果亦滅。又無明愛取是三分。
不斷煩惱道。行有二分。不斷業道。餘因緣分。不斷苦道。先後際相續故。是三道不斷。
是三道離我我所而有生滅。又無明及行是過去事。識名色六入觸受是現在事。
愛取有生老死是未來事。於是有三世轉。無明滅故諸行滅。名為斷三世相續說。

又十二因緣說名三苦。無明行識名色六入名為行苦。觸受名為苦苦。
愛取有生老死憂悲苦惱名為壞苦。無明滅故諸行滅。乃至生滅故老死滅。
名為斷三苦相續說。

又因無明諸行生。無明滅諸行滅。以諸行性空故。餘亦如是。
無明因緣諸行生。以生縛說。無明滅故諸行滅。以滅縛說。餘亦如是。
又無明因緣諸行生。是隨順無所有觀說。無明滅諸行滅。是隨順盡觀說。餘亦如是。
如是逆順十種觀十二因緣法。所謂因緣分次第。心所攝。自助成法。不相捨離。
隨三道行。分別先後際。三苦差別。從因緣起。生滅縛。無所有盡觀

-- (三解脫門現前,法迄巴注) --

是菩薩隨十二因緣。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命者。離作者使作者。無主屬眾因緣。
如是觀時。空解脫門現在前。滅此事餘不相續故。無相解脫門現在前。
知此二種更不樂有唯大悲心教化眾生。無願解脫門現在前。菩薩修行三解脫門。
離彼我相。離作者受者相。離有無相。悲心轉增。以悲心故。勤行精進。
未滿菩提法欲令滿足。

菩薩作是念。有為法和合故增。離散則減。緣具故增。不具則減。我知有為法過故。
菩薩作是念。有為法和合故增。離散則減。緣具故增。不具則減。我知有為法過故。
不應和合。具諸因緣。化眾生故。亦不畢竟滅有為法。菩薩如是知有為法無性。
離堅固相。無生無滅。與大慈悲和合。不捨眾生。
即得無障礙般若波羅蜜光明現在前。得是智慧具足修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緣。
而不住有為法。觀有為法性寂滅相。亦不住其中。欲具足無上菩提法故。
菩薩住現前地。得勝空三昧。性空三昧。第一義空三昧。究竟空三昧。大空三昧。
合空三昧。生空三昧。如實離虛妄空三昧。略空三昧。離分別不分別空三昧。
如是等萬空三昧門現在前。無相無願三昧亦如是。
是菩薩住現前地。深心。決定心。真心。甚深心。不轉心。不捨心。廣心。無邊心。
樂智心。慧方便和合心。如是等心。轉勝增長。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一切論師不能傾動。入於智地。轉聲聞辟支佛地。決定向佛智。一切眾魔。
及諸煩惱。所不能壞。安住菩薩智慧明中。修空無相無願解脫門。
專以智慧方便行助菩提法。是菩薩住現前地。於般若波羅蜜偏勝。得明上順忍。
以順是法無有違逆。菩薩住現前地。得見數百千萬億佛。恭敬供養。尊重讚歎。
衣服飲食。臥具醫藥。親近諸佛。於諸佛所。聽受正法。如說修行。令佛歡喜。
是人轉勝。知佛法藏。乃至無量百千萬億劫一切善根。轉妙明淨。譬如真金。
以琉璃磨瑩光色轉勝。菩薩住現前地。以慧方便故。一切善根。轉勝明淨。
餘地不及。譬如月明。能令眾生。身得清涼。四種風吹不能遏絕。菩薩住現前地。
善根轉勝。能滅眾生煩惱之火。四種惡魔所不能壞。諸佛子。是名略說菩薩現前地。
菩薩住是地。多作善化自在天王。智慧猛利能破一切增上慢者。聲聞問難不能窮盡。
有所施作。布施愛語利益同事。皆不離念佛。不離念法。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智。
常生是心。我當於一切眾生。為首為勝。乃至於一切眾生為依止者。
是菩薩若欲勤行精進。於須臾間。得百千億三昧。乃至能示百千億菩薩。以為眷屬。
若以願力。能過是數。若干百千萬億劫。不可計知。時金剛藏菩薩。欲重明此義。
以偈頌曰
  諸菩薩已得   具足五地行
  知諸法無性   無相無生滅
  本來常清淨   無有諸戲論
  諸法常離相   不取亦不捨
  性空猶如幻   離二無分別
  隨順如是行   得入第六地
  住明利順忍   以智慧力故
  觀察於一切   世間生滅相
  悉知諸世間   皆從無明有
  無明若滅者   則無有世間
  觀察因緣法   隨順第一義
  而不壞緣報   所作及假名
  如實無作者   亦無有受者
  如是觀有為   如雲無實事
  不知真諦義   名之為無明
  從是則生思   身口業行果
  從行故有識   即生於名色
  如是次第起   生死苦惱聚
  了達於三界   但從貪心有
  知十二因緣   在於一心中
  如是則生死   但從心而起
  心若得滅者   生死則亦盡
  無明二種作   緣癡作於業
  乃至於老死   壞散五陰聚
  從於此事邊   具出於苦惱
  是事若盡者   苦惱則亦滅
  無明若具足   相續則不滅
  因緣若盡者   相續則亦斷
  無明及愛取   即是煩惱道
  行及有是業   餘分則是苦
  癡行為過去   識名色六入
  觸受是現在   餘則未來世
  癡業識名色   六入名為行
  觸受是苦苦   餘分則是壞
  癡從眾緣生   則有於諸縛
  眾緣若滅者   諸縛則亦斷
  從因而生果   因滅則果滅
  如是觀諸法   自性則皆空
  隨順於無明   則有諸世間
  若能不隨順   是則斷於有
  從是則有是   是無則無是
  如是十種觀   甚深因緣法
  因緣分次第   去來及現在
  作不捨一心   分別有三道
  三種苦差別   生滅於縛法
  無所有及盡   能行逆順觀
  菩薩如是入   十二因緣法
  知空如夢幻   無作者受者
  如是觀因緣   智者修於空
  事滅不相續   入於無相行
  知此二虛假   於中無所願
  但以大悲心   愍度於眾生
  如是諸大士   修習解脫門
  悲心愛樂佛   無量諸功德
  知諸有為法   皆從和合有
  得萬空三昧   無相無願定
  智慧轉增進   入於上順忍
  得於諸菩薩   無礙智解脫
  如是諸善根   轉勝利明淨
  供養無量佛   諸佛所稱讚
  於諸如來所   出家學佛道
  入佛諸法藏   善根轉增長
  猶以琉璃寶   瑩磨於真金
  光明轉清淨   餘所不能及
  如月行虛空   清涼被一切
  四種風所吹   不能令遏絕
  菩薩智慧光   滅諸煩惱火
  四魔不能壞   其義亦如是
  菩薩住是地   多作善化王
  諸根悉猛利   能破增上慢
  所作諸善業   皆悉隨智慧
  聲聞諸問難   不能得窮盡
  是佛子若欲   如是勤精進
  須臾即能得   百千億三昧
  見於百千億   十方世界佛
  如秋清涼時   月光明淨好
  如是第六地   深妙難知見
  聲聞所不了   大士略說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