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9日 星期三

四禪及無學法

No. 397 大方等大集經 (卷22) T13, p0160c

-- 三三昧 --
憍陳如。若有比丘修集法行。知一切法從因緣生從因緣滅。如是比丘得三解脫知色真相。色真相者。所謂礙相。受受相。想覺相。行行相。識知相。是名真知一切法相。如是觀已得空解脫門。
見一切法無作受者壽命自在。唯見無常苦無我等。是名得無願解脫門。
觀一切法無生無滅。是名得無相解脫門。

憍陳如。法行比丘能得神通。無惡覺觀。口終不說四種惡過。無有鬥諍不聽惡言。爾時即得遠離五蓋增五善根。是法行比丘獲得初禪。

-- 身通 --
入初禪已欲得身通。繫心鼻端觀息入出。深見九萬九千毛孔息之出入。見身悉空。乃至四大亦復如是。如是觀已。遠離色相獲得神通。乃至四禪亦復如是。

-- 眼通 --
云何法行比丘獲得眼通。憍陳如。若有比丘觀息出入真實見色。既見色已作是思惟。如我所見三世諸色。意欲得見隨意即見。乃至四禪亦復如是。

-- 天耳通 --
云何法行比丘得天耳通。憍陳如。若有比丘得初禪時。觀息出入已次第觀聲。乃至四禪亦復如是。

-- 他心通 --
云何法行比丘得他心智。若有比丘觀息出入得初禪時。修奢摩他毘婆舍那。是名他心智。乃至四禪亦復如是。

-- 宿命通 --
云何法行比丘得宿命智。憍陳如。若有比丘觀息出入。得初禪時獲得眼通。得眼通已。觀於初有迦羅羅時乃至五陰生滅無量劫中五陰生滅。乃至四禪亦復如是。

所言禪者何故名禪。疾故名禪。疾大疾。住大住。靜寂靜。觀滅遠離是名為禪。

-- 初禪 --
初禪者亦名具足。亦名遠離。云何具足。云何遠離。言遠離者遠離五蓋。言具足者具足五支。所謂覺觀喜安定。

云何名覺。如心覺大覺思惟大思惟。觀於心性是名為覺。

云何名觀。若觀心行大行遍行隨意。是名為觀。

云何為喜。如真實知大知心動至心。是名為喜。

云何為安。所謂身安心安受安。受於樂觸。是名為安。

云何為定。若心住大住不亂。於緣不謬無有顛倒。是名為定。


-- 二禪 --
第二禪者。同離五事所謂五蓋。具足三支。一喜二安三定。

-- 三禪 --
入第三禪。亦離五事具足五支。一者念。二者捨。三者慧。四者安。五者定。

-- 四禪 --
入第四禪。亦離五事具足四支。一者念。二者捨。三者不苦不樂。四者定。

憍陳如。若有比丘具足四禪是名法行。

-- 空處定 --
憍陳如。若有比丘觀身厭患。遠離身相一切身觸喜觸樂觸。分別色陰遠離色陰。觀無量空處。是名法行比丘入空處定。是名比丘修集法行。

-- 識處定 --
憍陳如。云何比丘得識處定。若有比丘修舍摩他毘婆舍那。觀心意識。自知此身不受。知三受已。得遠離是三種受。是故名為得識處定。是名法行。

-- 少識處定 --
憍陳如。云何比丘得少識處定。若有比丘觀三世空。知一切法行亦生亦滅空處識處亦生亦滅。作是觀已次第觀識。我今觀識亦非識非非識。若非識者是名寂靜。我今云何永斷此識。作是觀已得少識處。是名比丘得少識處定。

-- 非想非非想定 (非想謂空,非非想謂因緣法) --
憍陳如。云何比丘獲得非想非非想定。憍陳如。若有比丘有非心想。作是順忍。我今此想是苦是漏。是瘡是癰。是不寂靜。若我能斷如是非想及非非想。是名寂靜。若有比丘。能斷如是非想非非想。是名獲得無想解脫門。何以故。法行比丘作是思惟。若有受想。若有識想。若有觸想。若有空。若有識。若有非想非非想。如是等想名為麤想。我今若修無想三昧。則能永斷如是等想。是故見於非想非非想。為寂靜處。如是見已。入非想非非想定。

-- 阿羅漢果 --
若得非想非非想定已。不愛不貪能破無明。破無明已。名為獲得阿羅漢果。

前三種定二道(編按:有漏道、無漏道)所斷。後第四定終不可以世俗道斷。

-- 凡夫涅槃之見 (入非想非非想定亦是凡夫) --
凡夫離於非想非非想處無麤煩惱。亦有十法。所謂一受二想三行四觸五思惟六欲七解八念九定十慧。云何為受。所謂識受。云何為想。所謂識想。云何為行。所謂法行。云何為觸。所謂意觸。云何為思。所謂法思。云何為欲。所謂欲入出定。云何為解。所謂法解。云何為念。所謂念三昧。云何為定。所謂心如法住。云何為慧。所謂慧根慧力。觀向四果行。乃至得阿羅漢果。觀於生滅及空三昧。觀於四大如四毒蛇。如是十法。第四空處具足而有。以其無有麤煩惱故。一切凡夫謂是涅槃。

-- 無學法 --
憍陳如。若有比丘修集聖道。厭離四禪及四空處。觀於滅定莊嚴之道。作是思惟。諸出入息悉是無常。我若能斷出入息者。即是安樂。是故一切諸行因緣悉滅受滅乃至慧滅。覺觀滅故。陰入界滅。貪恚癡滅。一切心數法滅。一切非心數法亦滅。是名不與凡夫共法。非是世法是無學法。
憍陳如。若須陀洹斯陀含。終不能得如是滅定。若次第得須陀洹果。亦不能得。若須陀洹捨是身已。得阿羅漢果。亦不能得。若有具足八解脫者。是人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