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7日 星期三

看有不看空

修行法門無量,於圓覺經中云圓攝有三:

 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

在本文我要簡介這三種修行方式,並略釋與禪定相
關常用語之意思,最後說明標題「看有不看空」之
意旨。

1.圓覺三淨觀

 1.1 悟淨圓覺
   所謂「悟淨圓覺」,指見地了知有生必有滅,
   所有生者,皆如空花,是當下病翳所障而見空
   有花,若翳痊瘉,則空花自銷。而此翳乃生於
   妄,而妄乃生於當下明覺。明本非有,於非有
   中妄覺有明,覺所即非明,此覺明即成為咎,
   法我執於焉出生。於是在「現象上」就產生因
   緣果報之輪迴效應。

 1.2 奢摩他 (止靜;取靜為行)
   對於「未悟淨圓覺」者而言,奢摩他就是「止」
   ,已悟者,則稱為奢摩他。這樣的分別,目的
   在避免行者誤會奢摩他的涵義。

   所謂「止」,指的是心定於一處而不動。例如
   用眼識修行,使心定於一相,像落日觀、水觀
   、佛像觀,或是使心念不生住於空,這些都是
   止。

   二乘人了知「現象」生滅無常,不執生滅於是
   證三界見道位,不稱之為「已悟淨圓覺」。

   菩薩乘人了知「緣由」妄覺,不執妄覺於是證
   菩薩初地見道位,稱之為「已悟淨圓覺」。

   對菩薩乘人而言,若採上述「止」的方式,就
   轉稱他所用功法為「奢摩他」。

   對二乘人而言,若採上述「止」的方式,就稱
   其人為「如實知者」。   


 1.3 三摩缽提 (觀幻;以幻修幻)
   對於「未悟淨圓覺」者而言,三摩缽提就是「
   觀」「毘婆舍那」。已悟者則稱之為「三摩缽
   提」。如此分別稱呼之理由同奢摩他。

   所謂「觀」,乃指思惟觀察種種事、種種法,
   分析、歸納其異同,並做正誤剔抉、選擇。此
   行為即是俗謂「觀幻」。

   如同奢摩他對二乘人及菩薩乘人之說,若已悟
   淨圓覺之菩薩乘人採此「觀」的方式,就轉稱
   他所用功法為「三摩缽提」。

   三摩地是三摩缽提的另名。三昧、三昧耶,通
   義是指基於無我執,由觀幻中得到一個法門之
   謂。如是十方無量三昧,皆由觀幻中獲得。但
   三昧也有從禪那、奢摩他之無我執所證得境界
   之意味。


 1.4 禪那 (斷惑;念念覺)
   禪那用辭很風行,但真正了解它的意義者,並
   不如想像中的多。「禪定、禪」是禪那的譯名
   ,而「靜慮」並不是禪那,它是三摩缽提。禪
   那的用法是不需要「慮」,最多也只是念念覺
   而已。

   一般人所了解的「念念了了分明」就是禪那的
   修行方式,但卻只是初階的方式。進階方式是
   煩惱即菩提,也就是無功用道,於念念中,
   自動能不執著,所謂「常覺不住」就是此意。

   所謂「禪那」,意指念念覺。念生知念生,念
   滅知念滅,但重點在「生」,不在「滅」。

   此處生,除了心念生起的行為外,主要指的
   是「執著」,因為眾生習氣,通常是心念一生
   就執著,只是當事人不自覺罷了!但修行人必
   須覺!

   「覺」的正確意義,是指無執著。但它有從了
   知妄執至無執著之過程的含意。能夠從妄中自
   在者,則稱為覺者,佛是正等正覺。

   所以「念念覺」,它的意思就成為「於念念之
   間,從了知自己的妄執而捨離不執」,當已不
   再有妄執的習氣時,妄就不再產生,此時就是
   無念,當然也無覺。無覺者,就是無修者,無
   修即無所證,如此之人是謂佛!


2. 看有不看空   

 若悟淨圓覺,則一切形而上精神思想、形而下物質
 ,皆如霧氣一般,看似有卻不礙我身穿過。以能渙
 散一切妄有之故,所以一無所得,以無所得故,不
 必修行。

 但不必修行人是佛,因地中人必不能愚痴不用功,
 得即非真有,修行不能無,於不能無之下,本來即
 應處於寂滅之中,於如此隨順覺性時,只需要覺妄
 即可,妄若未生是寂滅、是空,此時又何必覺?所
 以菩薩乘行者(尤其是指禪那行者)不看空只看有。

 何以故?本來無生、寂滅之故(無生哪裡需要再覺
 念呢?)。


以上,普願見聞者得法味!

法迄巴 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