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30日 星期五

煩惱如何斷?無欲如何使用?

或問:

1.幸福是什麼呢?

  我認為:若是此刻覺得幸福,則可能就是幸福,也可能不是.若此時覺得幸福,而此後之苦果,正是依此時之幸福而來,則這個不是幸 福.若此時之苦,造就以後之幸福,或者此時之幸福,乃先前苦行之果,則這個幸福,似乎也不是我要的幸福.我覺得,幸福是一個相對的狀態,是有所求,有所對 待,方有幸福.幸福,即是所欲求而得之,痛苦即所不欲求而有之,或所欲求而不得.


2關於去貪愛,我有一個看法

  我覺得貪愛時而有之,時而無之.覺貪愛生 起,方可去之斷之.貪愛不生起或不覺,何言斷貪愛?若此時對治,正如習性,無因而生妄.然而覺,亦有說覺,欲覺而不得覺,亦有未說未作意而覺者,覺,似乎 是一個行動,而吾人之謂覺,只是此真覺發生前的一些動作意想或者傾向罷了.


**************************************************************

>1、幸福,即是所欲求而得之,痛苦即所不欲求而有之,或所欲求而不得
答:不作聖解


>覺,似乎是一個行動,而吾人之謂覺,只是此真覺發生前的一些動作意
>想或者傾向罷了
論:
  在達到菩薩第八不動地「能所雙泯」之前,恆有作意!

  雖然我說「無欲」即可,但眾生真能無欲嗎?非也,也是有在作
  意。

  1、恆作意於色聲香味觸五塵境產生時,而能覺知並且無住,而
    證無欲。

  2、恆作意於五塵境不作用而法塵作用時,而能覺知並且無住,
    而證無欲。

  3、恆作意於意識無想不生法塵,在行蘊時作用時,而能覺知並
    且無住,而證無欲。

  4、恆作意於行蘊已盡,但覺知識蘊生滅嘩嘩不息的識流時,而
    能覺知並且無住,而證無欲。

  5、當打破能所對待而「能所雙泯」時,則不再作意,而恆與定
    俱,入於菩薩第八不動地。


  自問:入菩薩第八不動地之後,就真的不作意嗎?

  自答:滅意識是二乘人功夫,第八地菩薩已超過二乘人境界。依
     佛法而言,有作意才有意識,第八地可以不用意識就能做
     事,所以不必作意。但還是有「作」什麼動作,卻不能稱
     之為「作意」,或許稱之為「覺明」。只是一個「覺」的
     「淨習」而已。

     所以,依此推斷,所謂「能所對待」,還是很粗糙的「
     作意」現象。因為這個作意的功能,即便吾等眾生也能用
     意識分辨的出來,所以說它是粗糙。第八地菩薩滅了能所
     對待,但只是進入更細的「覺明」狀態罷了,否則又如何
     斷塵沙惑而成佛呢?若不覺明,那豈不就等同二乘人的寂
     滅了,所以「推知」是進入「覺明」狀態!


  再問:那第八地菩薩又如何斷塵沙惑而成佛?

  自答:以覺明淨習,了知識流嘩嘩不息,於妄習種子滅後,而不
     再有助緣可令其生,則此生滅已滅時,稱之為成佛。詳見
     禪宗五祖最上乘論,及圓覺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