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日 星期六

慧解脫的更深一層體認

2010/02/26 我貼一了篇「如何證慧解脫阿羅漢?」文章

2010/03/24 我引用了佛經來說明慧解脫境界。

今日對慧解脫的修行方式及境界,又有更深一層的體認!

****************************

步驟可以這麼做:

1、放下愚痴的世俗妄執

  一切只是因緣和合,和合所生的果報、我,它的本質是無生、無常、性空,所以我非真有我。

  因此,請把自己或他人,或社會、國家、人類等等加在您身上的「責任」、「壓力」全部「卸下」!

  把身上所有的責任感放下,從沒有任何責任需要吾人去承擔,那只是輪迴中的錯覺而已。這也包括奉養父母、扶養配偶及子女,亦包括對社會、國家、人類、地球的任何責任,現在都把它放下!

  此時,您會有一種輕安的感受,有如釋重負的感受,因為您已不需要再負任何責任!



2、時時保持清閒心態

  在此階段,要學習「沒有什麼是必要的事」以及「我的欲、我的主張,都可以放棄!」若堅持自己的見解,那就無法自在!

  (學孔子的耳順,別人怎麼說都好。但這中間有智慧,不能他人愚痴毀佛,吾人對他說很好。耳順是反求諸己,並不是不知是非,不能對有執著的眾生之惡行說很好。耳順只是沒有執著,不是沒有智慧)

  當責任感逐漸放下一段日子後,您會覺得很清閒!無論在何時何地,「請時時保持這個清閒的心態不要改變」。


3、進入安祥

  清閒而無戒止,會流於輕佻,當清閒日子太久時,就會有放逸、懈怠的行為出現。為了要解脫輪迴,除了肉體之運動所需活動之外,吾人應該常寧靜的坐著不動,此時心中要「住於安祥」,安祥是清閒的進階境界!

  若於坐中能安祥,要擴展於四威儀中亦都能如此才行!


4、心無苦樂,止於寧靜

  輪迴來自欲,略說有三毒,彼皆是執著的表相。而「住於安祥」亦是一種執著,所以須再斷除。此時,須要求於禪坐中能夠「心住寧靜,而進入無慾的境界」。

  安祥時,有時會有一種幸福滿盈的感受,這也輕安,若有這種覺受時,此安祥也要盡速遠離。

  若能遠離安祥,之後就只剩下「毫無感覺」,或說「無執著」,或說「寧靜」,或說「不苦不樂」。在此狀態中,因為「無執著」之故,也同時能知苦、知樂時也無執著。

  因為生滅從來不停,所以知苦時,苦已消失,知樂亦然,是以不必執著,因此須決定不執著,由立此志之故,若不停止修行,終有達到真正不執著的時候。


5、身無苦樂,貪嗔可斷

  當確實已得「法住智」,而能認清一切都來自因緣和合時,就能時時保持無慾的心情。若定力增長而不再因肉體之遭遇,而有迎拒、苦樂的愛憎時,那就差不多快入三果或五地境界!

  如是行去而不輟,今生必有斷貪嗔之時!


6、當處於不苦不樂時(相當四禪定),此時以無慾心來服務眾生,就是菩薩根器。若以無慾心而無所行,只是純斷己惑,那就是阿羅漢根器。要怎麼做,悉依吾人的誓願而定,沒有一定的對錯!


******************

複誦:

卸下世俗一切的妄想執著(主要是「想要」、「應該」的欲)
=>時時保持心中無事、清閒
=>心態進入安祥
=>心態進入寧靜、無慾、無苦無樂
=>立志決定身體被節節肢解也不再生出貪嗔之心,也不再因肉體之苦樂而有煩惱
=>在此時須決定要覺他以成就佛果,或自度而不再輪迴


以上,普願見聞者得法味!

法迄巴 合十

------------------------------------------------------------------------
參閱﹕
 ‧俱解脫之如何解脫方式
 ‧巴利本《須深經》及其註釋
 ‧《須深經》的傳本及南傳上座部對《須深經》慧解脫阿羅漢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