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劫(指本银河系千佛出世的贤劫)佛法,立有八识,略说有二(不同译本楞伽经亦有说三)。
唯识法相,亦可摄于五蕴中之识蕴里。所以,可这么理解:
五蕴 > 识蕴(共有八识) > 转识有七(眼、耳、鼻、舌、身、意、末那)
思、想是意识作用,它还是五偏行之二,中文说“思想”,其实指的是具有分别能力之思惟活动之意思。简称为意识活动,又云“想”,再加上“思”字,是中文习惯性的叠辞用法,乃在强调语气。
这个“想”主要是意识活动,而“思”就归于末那识。
既然前七识,都是第八识的“转识”,当然是与“阿赖耶识(第八识)”有关。
第八识如大海,前七识如海上的波浪、海啸、海漩等诸相,彼是一体八面,虽有诸相不同,而其本质是一,此一是“妄”。
妄,是依于众生的角度而说,若依于佛的角度来说,它就是“真”!
所以,众生有“妄、业、识”,佛则名为“真、愿、智”。佛菩萨只是转识而不灭识,所以,自在之后,诸识都转换其不自在的现象,而改名诸识为智:成所作智(前五识)、妙观察智(意识)、平等性智(末那识)、大圆镜智(第八识)。
第八识又有三名,乃依其作用(三种)而命名:阿陀那识、阿赖耶识、心。
此三种作用是:
(1)含藏(执藏):如同仓库本身。又名“阿陀那识”。
(2)能藏 :如仓库搬运工,一直把货物搬入、搬出。又名“阿赖耶识”。
(3)所藏 :即货物。又名“心”。
上述的第八识之阿赖耶识,有“更深”的意义。它的搬运功能(见分),具有染净。对众生来说,是染;对佛及大菩萨来说,是净。對那些非佛非大菩薩的果地菩薩而言,則是非全淨。
染,则不能自在、自主;净,则能自在、自主。非全淨,是不再有執著(三毒)習氣,造出被業力驅使的業報,但亦不能完全自主過去世已造的善惡業。
以上,说的有些偏多而且简略扼要。希望对想学佛法之有缘见闻者有助益!
法迄巴 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