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斷惑六支
▲ 正思惟
・正視不安原因為何?
心不安,來自所面臨情境,乃不滿足自己之貪欲愛習所致。若情境是己所貪愛
,則必無惱而順之,乃至喜悅之,云何又有不安之處耶?
解除不安有無量種方式,依人習氣、根器不同而不同。有永久有效方式,亦有
臨時生效方式。
臨時生效方式,於現今臨床心理學多有著書講解情境及解縛方式,或一時生效
或一世生效,罕有永世生效者。
例如,於情境中,生出貪愛或嗔怒時,強制心念轉移注意力,或起身離座去運
動一下;或去喝杯咖啡;或去分心先做他事...等等,目的都是「不相續」前
境。
若所遇情境不是立即可解,則又須有其它解救方式,例如孤苦無依,即便當下
有善心人救濟,也只意在當下一時而已。
・除弊
了知原因之後,對於不順服於己的情境,通常用二元化解法,一正一反。
反面:令情境折伏於己之所欲,或令其消失,例如,行共產黨之專制法,不服
者槍桿子侍候,若不把對象於控制至死的過程中,令其屈服,則最終必
然殺之!
行共產黨之類的愚痴法,必造極惡業,死必墮於不善境「續受」無量煩
惱與痛苦,乃至墮入地獄,受無量劫極大痛苦!
即便不行極惡共產黨方法,而仍想方設法,折伏對方所思順從己欲,或
令對象異見消失,皆有可能發生諸多不善後果。即便無不善後果,這類
不順己欲的事,也必然永不停止!今生若止,來世亦不止。
眾生之輪迴原因,乃貪欲愛習永不停歇之故!!
既然貪欲愛習未斷,後續隨其貪愛嗔恨的鼓搗之事,亦必然不停,永無
真正安心之時。除非反省得智慧,轉行正面的斷三毒方法。
正面:釜底抽薪,將貪愛斷除!貪愛已斷,則嗔恨必斷,此二者如硬幣雙面,
不能獨存!既無貪愛嗔恨,心如虛空,揮刀斬之,處處不著,云何再生
不安而恐懼耶?
如是,隨心漸安而漸不執著,則必進階斷除愚執!...我執產生於「未
如實知」,若「如實知」必不墮輪迴!
舉個典故,例如禪宗二祖慧可求法於達摩大師(註一)。
一夕,祖立雪;遲明。
摩曰:「當需何事?」祖泣告請法。摩呵之。
祖斷臂悔曰:「我心未寧,乞師安心。」
曰:「將心來,與汝安!」
祖曰:「覓心了不可得。」
曰:「與汝安心竟。」......祖大悟!
又,已斷我執,並不意表必住阿羅漢無餘依涅槃而不入三界,菩薩亦能
「依智發願」入三界渡化無量有緣眾生!
又,無緣眾生不渡耶?......有願即有緣!
如實知:佛法,是破執著的方法!!
▲ 正見
正見有三,一是自我解脫,不以服務眾生為己志者,是謂阿羅漢;二是己未解脫先令眾
生解脫,是謂菩薩;三是頓悟頓覺,是謂佛!
・阿羅漢乘
於正思惟後,認同所如實了知之三毒習氣,乃是一切煩惱痛苦之源,必須斷除之!
・菩薩乘
於正思惟後,認同所如實了知之三毒習氣,乃是一切煩惱痛苦之源,能將三毒化為
願,轉為「我貪善,則欲眾生亦得善」之善貪;「我厭惡,則欲眾生亦厭惡」之善
嗔;「我不愚執,則欲眾生亦不愚執」之善智。行願久熟,必能了知所行貪善厭惡
皆不離貪欲愛習而生,了知本來無生,而得無生法忍。因此真正解脫知見之智慧將
迸發,終必於「時機成熟」時而斷除三毒!
時機成熟,是指於某時機六根觸六塵時,發起頓悟,並能於當下斷惑發起解脫知見
,或大悟而深入斷惑行之謂。這類現象,於禪宗高僧傳中常有記載。例如香嚴和尚
聞石擊竹聲而大悟等。
・佛乘
頓覺人非常稀罕,釋迦牟尼佛時代至今,我都不敢說有出現過這樣的人。即便是
《妙法蓮華經》中即身成佛的龍女,我也不敢論斷她就是頓覺人!
具佛乘頓覺人心量者,了知一切無有必然!所謂無生,即非無生,是謂無生!否則
,釋迦牟尼佛被燃燈佛授記成佛後,就應依次第成佛才對,也不可能超八大劫,早
於彌勒菩薩示現成佛。
▲ 立志
閒著說涼話不腰疼!現代資訊提取方便,不乏已破見惑者,但又有幾人能有解脫成就呢
?既然已有正見,那麼就須肯切「立志」誓斷貪欲愛習。
▲ 察知
既已立志斷三毒,就有必要時時攝心察知心念是否已墮入輪迴中?
▲ 遠離
若已察知當下心念已墮入輪迴中,則須立即於察知時遠離不良習氣,而不相續串習!
▲ 反復
修行斷惑,若不能於當下成就,乃知解脫知見非一蹴可及,非一時、一日之功。所以
,於解脫修行須具有恒心毅力才行,一旦不能成就,就反復不休的思惟心念善惡,是
什麼原因無法成就?並反復取得正見及立志,並反復察知身口意行,而反復遠離於惡
習而不相續之!
歇後語
:
依現代流傳Ra之《一的法則》中有云,服務他我(菩薩行)的成就速度,比服務自我(
阿羅漢行)的成就速度,快了近七倍(1:8)。所以,不管為己或為他人著想,智者都應
行菩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