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有緣菩薩:
因見有利於人,因此輯要發出本帖,願能便利行菩薩道者易於背誦、了知菩薩諸地之分別處。
依照本處經文及其他華嚴經別譯文所示,除心量之外,就斷煩惱而言,判斷初果約當初地,二果約當二地而劣,三果約當五地而劣。阿羅漢向約當五地或六地,要看修行人的慧力。聲聞約當六地而劣,緣覺/辟支佛約當七地而劣。自八地以上,乃純菩薩乘果位,二乘人不能入。
雖然緣覺定力甚深,但七地菩薩念念能入寂滅,而緣覺卻無法達到。之所以判緣覺約當七地,乃因六地菩薩會被緣覺「給問倒」,所以了知緣覺某些境界可能已勝六地,但仍不如七地菩薩!
以上,普願見聞者得法味!
法迄巴 合十
推薦點閱:菩薩依地立名及其特徵********************************************************
No. 279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37) T10, p0196c
********************************************************
(註:菩薩各地特質)
爾時解脫月菩薩。問金剛藏菩薩言。佛子。菩薩但於此第七地中。滿足一切菩提分法。為諸地中。亦能滿足。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菩薩於十地中。皆能滿足菩提分法。然第七地。最為殊勝。何以故。此第七地。功用行滿。得入智慧自在行故。
佛子。菩薩於初地中。緣一切佛法願求故。滿足菩提分法。
第二地離心垢故。
第三地願轉增長得法光明故。
第四地入道故。
第五地順世所作故。
第六地入甚深法門故。
第七地起一切佛法故。皆亦滿足菩提分法。
何以故。菩薩從初地。乃至第七地成就智功用分。以此力故。從第八地。乃至第十地無功用行。皆悉成就。
*********************************************************
No. 278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27) T09, p0575b
*********************************************************
(註:菩薩各地特質)
佛子。譬如大海以十相故。名為大海。無有能壞。何等為十。一漸次深。二不受死屍。三餘水失本名。四一味。五多寶。六極深難入。七廣大無量。八多大身眾生。九潮不失時。十能受一切大雨。無有盈溢。
菩薩地亦如是。以十因緣故。無有能壞。何等為十。
歡喜地中。漸生堅固願。
離垢地中。不與破戒共宿。
明地中。捨諸假名。
焰地中。於佛得一心不壞淨信。
難勝地中。生世間無量方便神通。起世間事。
現前地中。觀甚深因緣法。
遠行地中。以大廣心。善觀諸法。
不動地中。能起大莊嚴示現。
善慧地中。能得深解脫。通達世間行。如實不失。
法雲地中。能受一切諸佛大法明雨。
*********************************************************
No. 278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27) T09, p0577c
*********************************************************
(註:菩薩各地特質)
/- 伏忍三賢:十住、十行、十迴向 -/
諸菩薩所行 樂於善寂滅
其心無所著 猶若如虛空
除貪恚痴垢 安住於道智
如是無上行 願樂欲聽聞
如是諸菩薩 在於無量劫
勤心常修習 一切諸善根
供養無量佛 辟支阿羅漢
為利眾生故 乃生菩提心
精進持戒行 頭陀除罪垢
修善忍轉妙 慚愧威德滿
福慧因緣故 勝遠心明淨
深樂於佛智 同佛生菩提
供養於一切 十方三世佛
如虛空等國 悉皆令清淨
一切法平等 善悉通達故
為度諸眾生 發於菩提心
諸菩薩如是 生是無量心
至於歡喜地
/- 初地 -/
息惡樂佈施
得諸本願力 增廣慈悲心
深行十善道 能到離垢地
/- 二地 -/
戒聞功德備 慈心愍世間
永離諸垢穢 深心常清淨
普觀諸世間 三毒火熾然
如是之大士 入第三明地
/- 三地 -/
觀三界皆空 無常亦如病
如癰如瘡箭 無量苦常然
見諸有為過 貪樂佛功德
得佛智明焰 入於第四地
/- 四地 -/
成就於念慧 得至於道智
在此地供養 百千諸如來
常能思惟念 諸佛無量德
得入於一切 世間難勝地
/- 五地 -/
能以慧方便 種種而示現
諸有所為作 以利於世間
供養於諸佛 行益眾生事
無生法在前 得入現前地
/- 六地 -/
菩薩諸所行 一切世間知
常無有我心 有無皆悉離
諸法先空寂 十二緣故行
善了此微妙 入於遠行地
/- 七地 -/
行慧方便等 得法寂滅相
如是之大士 難知難可及
為欲令世間 得善寂滅故
還起修諸行 種種福德事
普入於眾生 種種心行處
如是能得入 如空不動地
/- 八地 -/
大智諸菩薩 善能悉具行
種種諸智業 得十自在力
能以無有量 無邊限諸身
普現十方界 而為說妙法
善達於世界 及諸眾生性
如是大慈悲 能入善慧地
/- 九地 -/
第一妙淨智 善觀諸世間
縷練煩惱業 甚深諸難處
為度是等故 得諸佛法藏
善說第一義 悉無所違錯
如是次第行 具足諸善法
乃至於九地 所修集福慧
欲得諸佛力 第一深妙利
乃於一切佛 得受智職位
先得無數定 智行極廣大
最後得難壞 諸智位三昧
若能得如是 益智位三昧
一切寶莊嚴 蓮華王即出
菩薩稱蓮華 現身坐其上
餘華諸菩薩 咸共一心視
爾時大菩薩 從身放無量
百千億光明 滅諸世間苦
然後頂上出 百千億光明
普照十方界 諸佛大眾會
於上虛空中 化成光明網
供養諸佛已 入諸佛足下
時一切如來 及諸大士等
各知某菩薩 得受於智職
如是一切佛 放眉間光明
名益一切智 入此菩薩頂
一切無量佛 與此菩薩職
猶如轉輪王 授於太子位
時十方世界 普皆大震動
乃至阿鼻等 諸苦皆除滅
菩薩具一切 智慧得是職
如是名為到 無上法雲地
/- 十地 -/
住於是地中 智慧無邊限
善知度一切 世間諸因緣
入色無色法 欲色無色界
能知於眾生 國土及法性
又能入可數 不可數法中
乃至能觀察 虛空無量性
又此地悉知 菩薩變化事
諸佛威神力 微細智密事
又能悉通達 一切諸劫數
於一微塵中 觀見諸世界
一切諸如來 於此無上地
初生及出家 得道轉法輪
示入於涅槃 皆隨順於智
寂滅妙解脫 悉得於此地
此地諸大士 憶念力大故
諸佛大法雨 皆悉能受持
譬如大海水 能持龍王雨
諸佛廣大法 菩薩受亦爾
若於一佛所 一時聽受法
十方無量土 微塵數眾生
皆多聞總持 成於聲聞乘
不如是菩薩 算數所不及
以無量智慧 及先大願力
能於一念中 遍滿無量國
雨甘露法雨 滅諸煩惱火
是故諸如來 名為法雲地
/- 十地 -/
大士住此地 供養諸佛具
過諸天所有 普示大神力
示眾轉勝力 過是數無量
若人欲思量 迷悶不能解
大智住此地 舉足下足事
一切諸菩薩 乃至於九地
皆悉不能知 何況餘眾生
三世諸聲聞 及與辟支佛
住此諸佛示 一切智慧事
亦與令通達 三世無礙智
示法性寂滅 亦示種種變
一切諸世界 所有眾生類
所行一切法 深微隱遠事
一切佛功德 次第示令知
菩薩住此地 能以大供具
供養十方佛 遍一切世界
一切諸世間 所有眾生類
其餘諸供具 皆所不能及
智者住此地 皆能破一切
無明諸闇冥 開示以佛道
如自在天王 光滅眾熱惱
佛子智光明 滅惡亦如是
住是地多作 三界自在王
通達諸智慧 善以三乘化
能於一念中 得無量三昧
能見十方佛 其數亦如是
金剛藏菩薩 告諸大士言
我今略解說 十地之妙行
若廣演說者 千億劫不盡
是則名清淨 諸大菩薩地
為得佛智故 住於十地中
安住不移動 猶如大山王
/- 第一次重說:初地至十地 -/
/- 初地 -/
初地具一切 經書諸技術
猶如雪山中 積聚眾藥草
/- 二地 -/
持戒及多聞 在於二地中
猶如香山王 集一切香物
如軻梨羅山 多積諸寶華
/- 三地 -/
明地集聞智 禪定亦如是
/- 四地 -/
焰地多積聚 入道法不壞
如仙聖山中 善寂所遊止
/- 五地 -/
五地諸神通 無能得及者
如由乾陀山 多集夜叉眾
/- 六地 -/
六地善分別 諸果無窮盡
猶如馬耳山 妙果無有量
/- 七地 -/
七地方便慧 無有能及者
如尼民陀羅 諸龍王盈滿
/- 八地 -/
住於八地中 自在智無量
如斫迦羅山 多心自在者
/- 九地 -/
九地心清淨 說法無障礙
猶如宿慧山 阿修羅所止
/- 十地 -/
十地諸佛力 功德無窮盡
如須彌山王 集一切天眾
/- 第二次重說:初地至十地 -/
又復初地中 發於廣大願
二地持戒品 三地假名壞
第四地專一 五地眾妙事
六地甚深相 七地廣大心
八地中種種 莊嚴諸神通
九地思妙智 能過一切世
十地能受持 諸佛大法雨
/- 第三次重說:初地至十地 -/
菩薩行大海 難動不可盡
發心出世間 得入於初地
二地淨持戒 三地修諸禪
四地道行淨 五鍊方便慧
六因緣莊嚴 七深方便慧
八到琉璃幢 九地觀眾生
一切險難處 智慧光普照
十地受智職 如珠隨王意
如是次第淨 菩提心妙寶
十方諸世界 所有微塵數
可於一念中 計知其多小 (應作少)
可以一毫末 數知於虛空
諸佛大功德 無量不可盡
*********************************************************
No. 220e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568) T07, p0932b
*********************************************************
(註:菩薩各地之身)
天王當知。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由如是法遠離惡友。
天王當知。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能得如來十身差別。云何為十。一平等身。二清淨身。三無盡身。四善修身。五法性身。六離尋伺身。七不思議身。八寂靜身。九虛空身。十妙智身。
爾時最勝便白佛言。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何位能得如來十身。
佛告最勝。天王當知。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於初地中得平等身。何以故。通達法性。離諸邪曲。見平等故。
第二地中得清淨身。何以故。離犯戒失。戒清淨故。
第三地中得無盡身。何以故。離欲貪瞋。得勝定故。
第四地中得善修身。何以故。常勤修習菩提分故。
第五地中得法性身。何以故。觀諸諦理。證法性故。
第六地中得離尋伺身。何以故。觀緣起理。離尋伺故。
第七地中得不思議身。何以故。方便善巧。智行滿故。
第八地中得寂靜身。何以故。離諸煩惱戲論事故。
第九地中得虛空身。何以故。身相無盡。遍一切故。
第十地中得妙智身。何以故。一切種智。修圓滿故。
於是最勝復白佛言。佛菩薩身豈無差別。
佛告最勝。天王當知。身無差別功德有異。其義云何謂佛菩薩身無差別。所以者何。以一切法同一性相。功德異者。謂如來身具諸功德。菩薩不爾。
*********************************************************
No. 660 佛說寶雨經 (卷7) T16, p0313c
*********************************************************
(註:菩薩各地之身)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法性身。何等為十。一者得平等身。二者得清淨身。三者得無盡身。四者得積集身。五者得法身。六者得甚深難測不可計度身。七者得不可思議身。八者得寂靜身。九者得等虛空身。十者得智身。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如來法性身。
止蓋菩薩言。世尊。諸菩薩等於何位中。得證如來法性之身。
/*約二乘初果*/
佛言。善男子。初地菩薩得平等身。何以故。以永離一切不平等故悟入一切菩薩平等法性故。
/*約二乘二果*/
二地菩薩得清淨身。以屍羅清淨故。
/*約二乘阿那含向*/
三地菩薩得無盡身。以永離一切瞋害故。
/*約二乘阿那含向*/
四地菩薩得善積集身。以積集佛法故。
/*約二乘三果 (參考「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
五地菩薩證得法身。以能通達一切法故。
/*約二乘聲聞果(參考華嚴經十地品第七地經文)*/
六地菩薩得不可計度甚深難測身。以積集不可計度甚深難測法故。
/*約二乘聲聞、獨覺果(參考華嚴經及楞嚴經五十陰魔)*/
七地菩薩得不可思議身。以積集不思議佛法。及能積集方便善巧故。
八地菩薩得寂靜身。以遠離一切戲論及煩惱故。
九地菩薩得等虛空身。以無邊身充滿故。
十地菩薩證得智身。以積集一切智故。
止蓋菩薩言。世尊。如來法身與菩薩法身有何差別。佛言。善男子。二種法身性無差別。功德威力而有差別。
********************************************************
No. 310 大寶積經 (卷15) T11, p0082a
********************************************************
復次金剛摧。夢中見如來背坐者。前為出家人作留難。為聽法人作留難。此人令常當敷施法座。勸多眾生。聽法如是。得除業障。是七地初相。亦是從初地至七地。處處地相。
復次金剛摧。若夢見如來泥像。是菩薩初地相。是人曾毀呰說法師故。此人應於經像前若如來塔前。以無礙心。頂戴燈供養。如是用淨業障。
復次金剛摧。菩薩夢中見如來畫像者。此菩薩是見五地中處處相。是人應以花香供養佛像。此是菩薩六地處處地見相。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見如來行者。此人應勤修精進。當勤修受學讀誦。此是菩薩三地見相。此人常應法施。又應掃如來塔。破除憍慢以此淨業障。
見餘菩薩詣如來所。是何相。見如來向食之處。此是初地相。見如來向經行處。是第二地相。見如來向說法處。是第三地相。見如來默然坐。是第四地相。見如來靜處坐。此是五地相。見如來行唄者。是六地相。見如來疾走。是七地相。若見如來作神通。是八地相。見如來變化。變化去者。是九地相。見如來行去迴顧共語說空。是十地相。
復次金剛摧。菩薩夢中自知為眾生說法不知所說。是第二地相。是人於如來般涅槃後。毀呰說法師。不自知過。此人當求善知識。供養聽聞善法。不求其過如是。淨除業障。
聞佛說施。是初地相。
聞說戒是二地相。
聞說忍是三地相。
聞說精進是四地相。
聞說禪是五地相。
聞說般若慧是六地相。
聞說大悲是七地相。
聞說無礙是八地相。
聞說三昧是九地相。
聞說成就力是十地相
*****************************************************************
No. 246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2) T08, p0841c
*****************************************************************
復次歡喜地。菩薩摩訶薩。超愚夫地生如來家住平等忍。初無相智照勝義諦。
一相平等非相無相。斷諸無明滅三界貪。未來無量生死永不生故。大悲為首起諸大願。於 方便智唸唸修習無量勝行。非證非不證一切遍學故。非住非不住向一切智故。行於生死魔不動故。離我我所無怖畏故。無自他相常化眾生故。自在願力生諸淨土故。 善男子此初覺智。非如非智非有非無。無有二相方便妙用。非倒非住非動非靜。
二利自在如水與波。非一非異智起諸波羅蜜多亦非一異。於四阿僧只劫。滿足修習百 萬行願。此地菩薩無三界業習更不造新。由隨智力以願生故。念念常行檀波羅蜜多。佈施愛語利行同事。廣大清淨善能安住饒益眾生。
復次離垢地菩薩摩訶薩。四無量心最勝寂滅。斷瞋等習修一切行。所謂遠離殺害不與不取心無染欲。得真實語得和合語。得柔軟語得調伏語。常行舍心常起慈心住正直心。寂靜純善離破戒垢。行大慈觀唸唸現前。於五阿僧只劫。具足清淨戒波羅蜜多。志意勇猛永離諸染。
復次發光地菩薩摩訶薩。住無分別滅無明暗。於無相忍而得三明。悉知三世無來無去。依四靜慮四無色定。無分別智次第隨順。具足勝定得五神通。現身大小隱顯自 在。天眼清淨悉見諸趣。天耳清淨悉聞眾聲。以他心智知眾生心。宿住能知無量差別。於六阿僧只劫。行一切忍波羅蜜多。得大總持利益安樂。
復次焰慧地菩薩摩訶薩。修行順忍無所攝受。永斷微細身邊見故。修習無邊菩提分法。念處正勤神足根力覺道具足。為欲成就力無所畏不共佛法。於七阿僧只劫。修習無量精進波羅蜜多。遠離懈怠普利眾生。
復次難勝地菩薩摩訶薩。以四無畏隨順真如。清淨平等無差別相。斷隨小乘樂求涅槃。集諸功德具觀諸諦。此苦聖諦集滅道諦。世俗勝義觀無量諦。為利眾生習諸技 藝。文字醫方讚詠戲笑。工巧咒術外道異論。吉凶佔相一無錯謬。但於眾生不為損惱。為利益故咸悉開示。漸令安住無上菩提。知諸地中出道障道。於八阿僧只劫。 常修三昧開發諸行。
復次現前地菩薩摩訶薩。得上順忍住三脫門。能盡三界集因集業麤現行相大悲增上。觀諸生死無明暗覆。業集識種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等。皆由著我無明業果。非有非無一相無相而不二故。於九阿僧只劫。行百萬空無相無願三昧。得一切般若波羅蜜多無邊光照。
復次遠行地菩薩摩訶薩。修無生忍證法無別。斷諸業果細現行相。住於滅定起殊勝行。雖常寂滅廣化眾生。示入聲聞常隨佛智。示同外道示作魔王。隨順世間而常出世。於十阿僧只劫行百萬三昧。善巧方便廣宣法藏。一切莊嚴皆得圓滿。
復次不動地菩薩摩訶薩。住無生忍體無增減。斷諸功用心心寂滅。無身心相猶如虛空。此菩薩佛心菩提心涅槃心。悉皆不起由本願故。諸佛加持能一念頃。而起智業雙照平等。以十力智遍不可說大千世界。隨諸眾生普皆利樂。於千阿僧只劫。滿足百萬大願。心心趣入一切種一切智智。
復次善慧地菩薩摩訶薩。住上無生忍滅心心相。證智自在斷無礙障。具大神通修力無畏。善能守護諸佛法藏。得無礙解法義詞辯。演說正法無斷無盡。一剎那頃於不可說諸世界中。隨諸眾生所有問難。一音解釋普令歡喜。於萬阿僧只劫。能現百萬恆河沙等諸佛神力。無盡法藏利益圓滿。
復次法云地菩薩摩訶薩無量智慧。思惟觀察從發信心。經百萬阿僧只劫。廣集無量助道法。增長無邊大福智。證業自在斷神通障。於一念頃能遍十方百萬億阿僧只世界微塵數國土。悉知一切眾生心行上中下根為說三乘。普令修習波羅蜜多。入佛行處力無所畏。隨順如來寂滅轉依。
善男子從初習忍至金剛定。皆名為伏一切煩惱無相信忍。照勝義諦滅諸煩惱。生解脫智漸漸伏滅。以生滅心得無生滅。此心若滅即無明滅。金剛定前所有知見皆不名見。唯佛頓解具一切智。所有知見而得名見。
善男子金剛三昧現在前時。而亦未能等無等等。譬如有人登大高台。普觀一切無不斯了。若解脫位一相無相無生無滅。同真際等法性。滿功德藏住如來位。
善男子如是諸菩薩摩訶薩受持解說。皆往十方諸佛剎土。利安有情通達實相。如我今日等無有異。
善男子十方法界一切如來。皆依此門而得成佛。若言越此得成佛者。是魔所說非是佛說。是故汝等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彼伏忍菩薩 於佛法長養
堅固三十心 名為不退轉
初證平等性 而生諸佛家
由初得覺悟 名為歡喜地
遠離於染污 瞋等種種垢
具戒德清淨 名為離垢地
滅壞無明暗 而得諸禪定
照曜由慧光 名為發光地
清淨菩提分 遠離身邊見
智慧焰熾然 名為焰慧地
如實知諸諦 世間諸伎藝
種種利群生 名為難勝地
觀察緣生法 無明至老死
能證彼甚深 名為現前地
方便三摩地 示現無量身
善巧應群生 名為遠行地
住於無相海 一切佛加持
自在破魔軍 名為不動地
得四無礙解 一音演一切
聞者悉歡喜 名為善慧地
智慧如密雲 遍滿於法界
普灑甘露法 名為法云地
滿足無漏界 常淨解脫身
寂滅不思議 名為一切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