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3日 星期六

華嚴科學宇宙觀淺探

後學鐘茂森 講於華嚴講堂
------
『若問哪種宗教可以應付現代科學進展的需求,那麼這個宗教便是佛教。』
    --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If there is any religion that would cope with modern scientific needs, it would be Buddhism.」
---- Albert Einstein


提綱
一、前言

二、現代宇宙學與華嚴經簡介

三、與現代宇宙學相吻合的華嚴法界觀:
 1、對宇宙結構的描述
 2、最早的天文數學。
 3、時間空間的可變性
 4、 物質的非真實性
 5、宇宙的生滅
 6、宇宙的基本粒子是什麼
 7、超距作用和全息理論
 8、黑洞理論
 9、反物質與暗物質
 10、宇宙以外的世界

四、結語
------

一、前言

1、 國家提倡以崇尚科學為榮,而佛法中有究竟圓滿的科學。

2、 聽華嚴的心得報告



二、現代宇宙學與華嚴經簡介
 1、現代宇宙學簡介


  宇宙,字義是時間和空間。


  現代宇宙學是天文學和物理學的分支學科,它從整體的角度研究宇宙的結構、運動和演化。愛因斯坦證明,空間和時間(時空)皆與物質不可分離。宇宙作為演化著的整體被確認,在現代自然科學的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任務是探索比星系更高的宇宙層次,研究目前觀測所及的大尺度宇宙的時空特性、物質及其運動規律。近幾十年來,科學家們提出了一些較有價值的宇宙理論。 主要有:愛因斯坦的靜態宇宙模型、穩恆態宇宙學、膨脹宇宙模型、物質—反物質宇宙模型、大爆炸宇宙學和暴脹宇宙論。靜態宇宙模型已被天文觀測所否定。穩恆 態宇宙學未被廣泛接受。


  進入20世紀以來,由於人類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天文觀測手段出現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性的進展,觀測到了上百億光年的宇宙空間,瞭解到天體的上百億年的 時間演化。天文學家們對這樣的大尺度空間和悠久的時間裏的物質演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如何解釋已觀測到的許許多多客觀事實,如何利用現代物理學對這許許多 多觀測事實給予科學的說明?這些就是現代宇宙學的任務,它是天文學中的一個分支。


  也就是說,現代宇宙學從整體上研究大尺度的時空性質,物質運動的規律。它是當代天文學中最活躍的前沿陣地之一。現代宇宙學的最大特徵是必須尊重觀測到 的客觀事實,不能憑想像。而且必須能在理論物理學的基礎上給予科學的說明。它涉及到恆星的起源和演化,星系的起源和演化,元素的起源和演化等多方面的基礎 理論問題。研究的問題主要是:宇宙是什麼樣子呢?宇宙有多大?宇宙的結構如何?宇宙有沒有誕生之日和終結之時(生滅)?

  20世紀以來,天文學家們建立起多種宇宙模型。在眾多的宇宙模型中,目前影響較大的是大爆炸宇宙學說。

  大爆炸宇宙學認為,大約在150億年前,在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發生了驚人的熱大爆炸。這場爆炸後,形成迅速的膨脹,逐漸形成了我們今日可見的宇宙。這 就告訴我們,不僅宇宙間的萬物在演化,大尺度的宇宙本身也是演化的主體。那麼,現在有沒有觀測到的事實來支持這個觀點呢?有關星系的紅移現象和哈勃定律 等,都支持了宇宙還在膨脹之中的論點。

  另外,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中的四大發現之一的微波背景輻射認為,星空背景普遍存在著2.7K微波背景輻射,這種輻射在天空中是各向同性的。這同由 理論預言的熱大爆炸遺留下的餘熱相符,有利地支持了大爆炸宇宙學的觀點。但是,熱大爆炸宇宙學也有些根本性問題沒解決。如大爆炸前的宇宙是什麼樣,大爆炸 是怎麼引起的、宇宙的膨脹未來是什麼結局?……。


2、 華嚴經簡介


  華嚴是一部科學與哲學完美結合的偉大著作。佛教根本法輪。


  佛成道後在菩提樹下二七日或三七日中說。


  佛滅後七百年,龍樹菩薩從龍宮傳來《華嚴經》。東晉時,印僧佛陀跋陀羅在揚州道場寺譯《華嚴經》,以及其他諸師的講傳疏解。


  唐杜順和尚(傳系文殊菩薩轉世)悟入華嚴法界,始倡華嚴宗。著有《法界觀》,《五教止觀》,發揚華嚴法門。


  初傳智儼,作《華嚴經搜玄記》十卷,發明十重玄門,以六相融會之。
  次傳至賢首大師,作《探玄記》、《遊心法界記》、《一乘教義分齊章》等,總判釋尊一代教化為五時八教,集華嚴宗之大成。武后時,實叉難陀重譯《華嚴經》四萬五千偈,世人稱為新經。


  時清涼大師澄觀作《華嚴經大疏鈔》,博大精微,總括小大行相,無倚無偏,大振華嚴宗風。


  清涼法嗣宗密,原為禪宗學者,改宗華嚴,著有《原人論》,禪教並重。其《圓覺經疏鈔》,與清涼思想一以貫之。本宗所依經典:
i、《大方廣佛華嚴經》 六十卷 晉佛陀跋陀羅譯 又稱舊譯華嚴
ii、《大方廣佛華嚴經》 八十卷 唐實叉難陀譯 又稱新譯華嚴
iii、《大方廣佛華嚴經》 四十卷 唐般若譯 又稱後譯華嚴。

  在三譯華嚴中,賢首以前均依六十《華嚴》而弘教化,宗密則依八十《華嚴》而弘教化。此外,世親造《十地經論》十二卷,為《華嚴經、十地品》的釋論,為本宗所依論典。



三、與現代宇宙學相吻合的華嚴法界觀:


1、對宇宙結構的描述

  幾千年來,人們都認為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月亮、太陽以及天空中的星星都是圍繞著地球運行的。直到大約500年前,有一位科學家提出太陽 中心說(即日心說),也就是說,太陽才是中心,而地球、月亮、星星都是圍繞太陽運行的。這一比較正確的說法竟遭到當時天主教會的反對,那位科學家(布魯 諾)竟被教會活活燒死了。

  而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提出的空間宇宙構成的學說竟與今天最先進的天文學、宇宙構成學說是那樣的吻合,那樣相似。

  佛陀不認為地球、太陽是中心;佛陀認為,宇宙本無中心、本無邊際。這個說法也出自《華嚴經》。

  在《華嚴經》第一卷之前、華嚴處會之後,是法界安立圖。這裏先講了小世界——也就是我們的地球、月亮、太陽,都圍繞須彌山轉,因此,小世界應該不是太 陽系本身,而應該是銀河系。接著提出了小千世界、中千世界乃至大千世界的概念。也就是說一千個銀河系,算是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謂之一個中千世 界;一千個中千世界謂之一個大千世界(十億個銀河系),並且畫出了圖形,還特別說明了圖形是平面的,實際上是立體的。

  接下去講無量數的大千世界構成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種;無量數的世界種構成華藏莊嚴世界海。

  再接下去,佛陀講了,若以華藏莊嚴世界海為中心,在它的八方上下可以標出十個世界海,它們都與華藏世界海相等,並且指出:「廣說者不可窮盡。」

  說十方包括上下,早知地球是懸在虛空中,且太陽系、銀河系都是懸空的。

  而且在《華嚴經》第八、第九、第十三卷,即華藏世界品更是專門、詳盡地給我們講述了無限宇宙之構成。

  迴轉形世界。江河形世界。旋流形世界。輪輞形世界。 (插圖)

  在二十世紀快要結束的今天,天文學界的科學家們使用了那麼多先進的天文望遠鏡才看到的宇宙空間,而我佛如來在二千五百年前就看到了,而且更廣遠,並且講得那樣具體,那樣清楚。難道這也是封建迷信嗎?這能用一般的‘宗教’二字所能說明的嗎?

  銀河系有多大? 許許多多的恆星合在一起,組成一個巨大的星系,其中太陽系所在的星系叫銀河系。銀河系像一隻大鐵餅,寬約8萬光年(有說10萬光年的),中心厚約1.2萬光年,恆星的總數在1000顆以上。


  對我們常人來說,浩瀚無垠的宇宙幾乎是不可度量的。而對天文學家來說,精確地測繪宇宙天體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天文學採用的計量單位是“光年”,即光在一年裡所走的距離。光的前進速度約為每秒30萬公裡,一光年大約是 9.7萬億公裡。銀河系的直徑約為10萬光年。而在銀河系之外還有別的星系,距離我們有數十億光年。最新發現的類星體位於我們目前所能觀測到的宇宙邊緣,與地球相隔約100億~200億光年,是迄今所知的最遙遠的天體。 如此遙遠的距離簡直令人難以想象。


  天文學家第一種估計,宇宙中最遙遠的天體距離地球約有100億光年。而按第二種速率計算,則宇宙邊緣距離地球達200億光年之遙。


  而一個娑婆世界有十億個銀河系,8萬光年乘十億=8 x 10^13 光年(800,000八十萬億光年),遠大於現在所能觀測到的宇宙。連一個娑婆世界都沒有看到底,何況無量數的大千世界構成的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種! 無量數的世界種構成華藏莊嚴世界海!!




2、最早的天文數學

  二千五百年前的數學還沒有現代這麼複雜、高深。就在那個數學還處在比較原始的時候,佛開講了冪,講了無限次冪;講了大數,並為大數定名。所謂冪,也就是乘方,它的一般表達形式是: (字幕)


  X的n次冪,也就是一個大寫的X,在它的右肩上寫上一個小寫的n。念起來是‘X的n次方’。如果二者均為2,即是2的2次方,表示兩個2相乘,結果是4。也就是‘2的2次方等於2乘2等於4’。

  佛給我們講了冪,講了無限次冪。在華嚴經中所說的數字大大超過了現今宇宙學的天文數字。

  佛還給我們講了大數,給大數定了名,而且告訴我們數大無限。

  這講這件事是有根據的,是寫在《華嚴經》上的。八十卷本《華嚴經》卷六十五第十一頁到第十二頁。上面寫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參到自在主童子面前……原文是:

  自在主言。善男子。我昔曾於文殊師利童子所。修學書數算印等法。即得悟入一切工巧神通智法門。……我亦能知菩薩演算法。


  所謂一百洛叉為一俱胝。俱胝俱胝為一阿庾多。阿庾多阿庾多為一那由他。那由他那由他為一頻婆羅。頻婆羅頻婆羅為一矜羯羅。廣說乃至優鉢羅優鉢羅為一波 頭摩。波頭摩波頭摩為一僧祇。僧祇僧祇為一趣。趣趣為一喻。喻喻為一無數。無數無數為一無數轉。無數轉無數轉為一無量。無量無量為一無量轉。無量轉無量轉 為一無邊。無邊無邊為一無邊轉。無邊轉無邊轉為一無等。無等無等為一無等轉。無等轉無等轉為一不可數。不可數不可數為一不可數轉。不可數轉不可數轉為一不 可稱。不可稱不可稱為一不可稱轉。不可稱轉不可稱轉為一不可思。不可思不可思為一不可思轉。不可思轉不可思轉為一不可量。不可量不可量為一不可量轉。不可 量轉不可量轉為一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為一不可說轉。不可說轉不可說轉為一不可說不可說。此又不可說不可說為一不可說不可說轉。善男子。我以此菩薩演算 法。算無量由旬廣大沙聚。悉知其內顆粒多少。

   洛叉(梵語lak'sa), 今依《俱舍論》卷十二的記載: 「一十為十,十十為百,十百為千,十千為萬,十萬為洛叉,十洛叉為度洛叉,十度洛叉為俱胝,十俱胝為末陀,十末陀為阿庾多,十阿庾多為大阿庾多,十大阿庾多為那庾多,十那庾多為大那庾多,(中略)……十跋邏攙為大跋邏攙,十大跋邏攙為阿僧企耶。」

一洛叉(十萬, 10^5)
一百洛叉為一俱胝(千萬, 10^7),此處華嚴比《俱舍論》講的大。
俱胝俱胝為一阿庾多(10^14)
阿庾多阿庾多為一那由他。(10^28)
那由他那由他為一頻婆羅。(10^56)
頻婆羅頻婆羅為一矜羯羅。(10^112)


廣說乃至優鉢羅優鉢羅為一波頭摩。(10^448)(按此邏輯推理,可能意指:矜羯羅矜羯羅為一優鉢羅:即10^224)


優鉢羅優鉢羅為一波頭摩,即 10^448
波頭摩波頭摩為一僧祇。(10^896)
僧祇僧祇為一趣。(10^1792)
趣趣為一喻。(10^3584)
喻喻為一無數。(10^7168)
無數無數為一無數轉。(10^14336)
無數轉無數轉為一無量。(10^28,672)
無量無量為一無量轉。(10^57,344)
無量轉無量轉為一無邊。(10^114,668)
無邊無邊為一無邊轉。(10^229,376)
無邊轉無邊轉為一無等。(10^458,752)
無等無等為一無等轉。(10^917,504)
無等轉無等轉為一不可數。(10^1,835,008)
不可數不可數為一不可數轉。(10^3,670,016)
不可數轉不可數轉為一不可稱。(10^7,340,032)
不可稱不可稱為一不可稱轉。(10^14,680,064)
不可稱轉不可稱轉為一不可思。(10^29,360,128)
不可思不可思為一不可思轉。(10^58,720,256)
不可思轉不可思轉為一不可量。(10^117,440,512)
不可量不可量為一不可量轉。(10^234,881,024)
不可量轉不可量轉為一不可說。(10^469,762,048)
不可說不可說為一不可說轉。(10^939,524,096)
不可說轉不可說轉為一不可說不可說。(10^1,879,048,192)
此又不可說不可說為一不可說不可說轉。(10^3,758,096,384)

也就是1後面有3,758,096,384個0。(37億5809萬6384)
如果你一秒鐘寫兩個0,不停地寫,寫3,758,096,384個0需要60年!


  我們現在所觀測到的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總數,為10的80次方,大概是我們能賦予意義的最大天文數字,而顯然華嚴所說的宇宙概念比我們觀測到要大的多。
  
  佛典中經常出現很大的數字,反應出佛教的眼光不是只拘限在一小範圍內,而是放眼在廣大的時空,使心胸能含攝整個宇宙。
  
  據統計,《華嚴經》所說的數量位共有一百二十六位,這簡直了不得。這是對世界數學的發展進步的一大貢獻。關於這個問題在《國際數學通史》這部書上寫得明明白白。也就是說,全世界公認釋迦牟尼佛對數學的重大貢獻。釋迦牟尼佛在國際數學的歷史上佔有一席之位。





3、時間空間的可變性


  物理學家都承認空間上的廣狹遠近都是可變的,時間上的長短快慢也是可變的,沒有絕對不變的時空。在物理上要證明這個現象不是一件容易事,雖然我們在這 裡不過分去強調數學推導,然而要說明這個理念多少還是要藉助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相對論是愛因斯坦在二十世紀初提出的關於在‘非牛頓系統’中的勻速與加速 度運動的理論。十七世紀中到十八世紀初的英國物理學家牛頓建立的物理學,適用於三度空間的物體運動,尤其是地球上小型緩慢物體的運動,比如我們日常生活中 所見的汽車、火車的運動,飛機的飛行等等。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卻是完全不同的系統。在牛頓理論中,空間和時間是絕對不變的,而愛因斯坦相對論中空間、時間 都是相對可變的,它們都是依賴觀察者的狀態而存在。這個理論完全改變了現代物理學的方向,為宇宙探索奠定了理論基礎。愛因斯坦本人於1922年獲得了諾貝 爾物理學獎,後來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世紀的偉人’。他被後人尊為‘現代科學之父’。(註:他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實際上是在光電效應方面的貢獻。)

  愛因斯坦和其他幾位學者,發現當物體在接近光速運動中,許多物理特性會改變,例如物體的長度、體積等。物體的長度與速度的關系可以用以下的數學公式來說明:
   (字幕)
  Lv 是運動中物體的長度
  L0 是靜止時物體的長度
  v 是運動物體的速度
  c 是光的速度 即每秒約30萬公裡

  這個公式告訴我們,當物體在高速運動時(接近光速時),在我們的眼中,它的長度會在運動的方向上縮減。下圖描述了物體長度與速度的函數關系。
圖一:物體的長度與速度的關系 (字幕)


  因此,當一個物體以光速運動時,那麼,→, 則。我們此時會看到物體沒有任何長度或體積 ()。也就是說,根據愛因斯坦的公式推理,物體的大小、長短、距離在光速狀態下統統消失。美國國家航天航空管理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簡稱NASA)的太空物理學家斯丹.奧頓沃博士講的,物體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同時出現。所以遠近的距離不是絕對的,它是依賴觀察者之狀態而定。因此,絕對獨立的空間和距離是不存在的,那隻是人的錯覺,是由於我們的執著而產生的妄念而已。

  華嚴經多處顯示廣狹自在、念劫圓融的境界。


  如果觀察者處於深度禪定狀態,他眼中的空間和距離也突破了。據記載,中國近代高僧虛云老和尚,在禪定之中到達天上(兜率天內院),聽彌勒菩薩講經說法,這個真實的記載,成為當代中國佛教的佳話。而自古至今,在禪定之中突破空間、距離者不乏其人。

  佛與大菩薩們都有這種突破空間、距離的能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我以普賢行願力故,一一佛所,皆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身。”


  釋迦牟尼佛在中本華嚴(彭際清)《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彼佛如來,來無所來,去無所去”,又說:(大菩薩)“諸佛剎中,皆能示現,譬 善幻師,現眾異相”。以上我們可以看到,突破空間、距離已不是神話,這完全取決於觀察者的狀態,用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可以解釋。因此佛家講極樂世界與我們地 球遠隔十萬億佛土,但《觀無量壽佛經》: “阿彌陀佛,去此不遠。” 當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時,就突破了十萬億佛土的距離。“此方即淨土。淨土即此方”,西方極樂世界就在當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所以中峰禪師提醒我們: “十萬餘程不隔塵,休將迷悟自疎親。”

  以上論述的是空間距離是假相,而至於時間也是假相,在物理學的相對論中也有精闢的論證。在愛因斯坦物理學中一個關鍵的假設前提,便是光的速度是宇宙中 最高速度,並且是永遠不變的。也就是說,光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是以每秒299,792公裡(約30萬公裡/秒)運行,這是物體可以達到的最高速度。特殊相 對論是在這一前提下提出來的。

  那麼,讓我們先考慮日常生活中的一個例子。假設我們現在在一輛快速行駛的火車上踱步。我們在火車裡感到自己在走得很緩慢,因為我們用火車作為我們的參 照繫。而一個火車外的觀察者看到我們正在快速地超過他,這是因為我們相對火車的速度慢,但相對於車外觀察者的速度很快的緣故。

  現在我們再考慮一個例子。假設我們乘上一架太空飛船,這架太空飛船正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飛離地球。假設現在我們在太空飛船上用一個特定的時光儀器,每 秒鐘向地球觀察人員發出一個光的訊號。我們在太空船中看到時鐘信號儀器每秒鐘發出的光信號很正常,每秒鐘的時間長度沒有增加或減少。而對於地球觀察員來 講,他們所收到的光信號比較緩慢,因為光從高速飛離的太空船上返回地球需要一定的時間。也就是說地球觀察員每次收到信號的間隔,比太空船上的一秒鐘要拉長 (即一秒鐘又加上光返回地球所需的時間)。在這種情形下,地球的觀察員觀察到的太空船員的每秒鐘的時間間隔拉長了,也就是說,太空船員的時間走的緩慢了。 這種現象稱為“時間蔓延”(Time Dilation)。

  理論上講,你可以將很短的剎那延長至極限長的時間,而你自己身體都幾乎沒有任何老化。


  《六十華嚴》:『知無量劫是一念,知一念是無量劫。』(字幕)


  即華嚴事事無礙法界十玄門中的十世隔法異成門。一念即無量劫:


《八十華嚴》初發心功德品第十七:


『所謂知長劫與短劫平等。短劫與長劫平等。一劫與無數劫平等。無數劫與一劫平等……不可說劫與一念平等。一念與不可說劫平等。』


  另外一個關於時間蔓延效應的著名例子,是愛因斯坦的“孿生兄弟”的例子。剛才講的太空飛船,假設離開地球高速運行二十年,當然這個二十年是按我們地球 日曆來算的。假設有兩個孿生兄弟同一天出生後,便分成兩種生活方式,一個留在地球上過普通人的生活,另一個被送上這一艘高速運行的太空飛船,二十年之後再 返回地球。二十年過後怎麼樣呢? 我們看到地球上的兄弟變成二十歲的青年了,而從太空飛船上返回的這個巒生兄弟還很年幼,比方說可能只有三歲而已。這是因為對於太空高速飛行的孿生兄弟,二 十年縮短為三年的時間,而他的身體功能的成長也相對緩慢。

  根據哈勃的宇宙膨脹定理,離我們越是遙遠的星系其離我們而去的速度越快。而在我們所能觀測到的極限距離為200億光年附近的星系,其離我們而去的速度已經接近光速了,它們的時間也因此而非常緩慢。


  根據狹義相對論,假設我們地球是靜止的(如果假設是運動的那公式就比較復雜),一個以v 速度相對地球退行的天體的時間間隔與地球的時間間隔的函數關系是:


(字幕)
如果一個銀河系在佛教裡算是一個單位世界,則按此公式推導,離我們
地球最近的四王天所在的天體(須彌山腰)大概也是幾乎以光速在相對
地球退行的,因為佛經講四王天一天等於人間五十年,則(字幕)的比率
應該是18250(1*50*365)。那麼v 應該是等於於光速c. 在狹義相對論
的假設局限是:

c 為最大,當然,根據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科研處處長傅承啟研究
員《宇宙膨脹與宇宙學距離》 的數學推導,天體退行也可以是
超光速的,狹義相對論的範圍被突破了。


當v超過c 時,便已經突破了我們所觀測的三維空間。所以四王天應是
另一維次空間。何況忉利天等!


  和我們隔著十萬億佛土的極樂世界則更不用說。如果把一個佛土算成一個銀河系(實際上比銀河系大的多),一個銀河系長達8萬光年,而一個娑婆世界佛土有十億個銀河系,8萬光年乘十億=8 x 10^13 光年(800,000億光年,即八十萬億光年),遠遠超過了科學家所觀測到的極限距離(200億光年),更何況是十萬億個佛土(800億億億光年)!!


   所以,可想而知,極樂世界的時間一定很緩慢。《華嚴經:如來壽量品第三十一》:“此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剎一劫,於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剎為一日一夜。” 一劫約為12億年。有人以爲在極樂世界修行成佛要很久的時間。根據《觀經》,即使是五逆十惡、具諸不善的眾生,臨終才遇善知識教他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下品 下生,需經過十二劫華開見佛,在極樂世界上的感覺是十二天而已!何等的快哉!由此可知淨土法門真是一種即身成佛、至圓至頓的無上法門。

  再看回剛才的例子,太空飛行員返回地球實際上是一種進入“未來”(即從三歲進入二十歲)。另一方面講,對於太空飛行員來講,如果時間可以進一步的減慢,乃至於減成一個負數,那麼這個太空飛行員便可以從“現在”回到了“過去”。

  佛和菩薩有這種能力,能在同一時刻返回無限的過去和進入無限的未來。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 「一念中普入三世一切諸佛衆會道場智清淨。入無邊一切世間。令一切衆生皆作所應作清淨。」(講菩薩摩訶薩)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我能深入於未來,盡一切劫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為一念際  我皆入。” 正所謂念劫圓融。」

  綜上所述,運動者的空間與時間均依賴其與觀察者的相對運動速度,是可變的錯覺現象。在一定條件下,空間與時間可能會完全變樣。事實上,最近所發現的宇 宙黑洞就證明了這個理念。根據美國NASA太空物理學家的說法,黑洞中的時間與空間可能互相替換。這意味著空間可能變成時間的樣子,時間可能變成空間的形 狀。所以絕對獨立的空間與時間俱不存在,只是人的錯覺(妄想)所造成的。楊仁山的《佛教三字經》中一開頭就說:“無始終,無內外,強立名,為法界。” (這裡“始終”是指時間,“內外”是指空間。)佛法稱時間與空間都是“不相應行法”,意思就是抽象概念,並非真實。《華嚴經華藏世界品》一段:“無有始 終,若覓始終,如空中求跡,如影中求人”。

  可見,時空形成四維區域是人的妄想執著而產生的錯覺。現代科學家已承認的十一維空間,也都是妄想執著的錯覺。在放下的妄想執著的當下,就沒有了時空的界限,而入不思議的境界。正如中峰禪師說的“打破虛空笑滿腮,玲瓏寶藏豁然開。”





4、 物質的非真實性

現代物理學認爲:物質只是人的錯覺。愛因斯坦說:“物質是由場強很大的空間組成的。……在這種新的物理學中,並非既有場又有物質,因爲場纔是唯一的存 在。”他指明物質形成於場,場是具有能量強度的空間,其中並無一物。因此宇宙中根本沒有物質,物質都是有能量之空間的組合。當代西方科學界先驅艾德·蔡安 指出:“宇宙物質各系統,一般可歸納為物質、能、電荷等等,一概都是歸於零(空)。”這證明《心經》上所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談到“空即是色”這個理念,讓我們先引用美國NASA太空物理學家斯丹奧敦沃博士的一段結論:“自然界為我們揭示的物理現象往往同我們一般觀察和認為 的現象有天淵之別。例如,人在運動中的老化方式完全不同;空間可以變形;物質可以從純能量中產生;物質可以在真空狀態下忽然出現。” 只要有足夠的能量, 物質便會從此產生,所謂“無中生有”。要證明這一點,我們可以借用一下愛因斯坦的質能守恆定律。這個定律講,在一定條件下,能量可以凝聚成有質量的物質, 物質的質量(m)也可以分解為能量(E)。這個守恆公式是:


c是光的速度,即每秒約三十萬公裡;E是能量;m是質量。
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反過來,質量也可以從純能量中產生。我們只要將這個公式倒裝一下,變成:
「也就是,在一定的條件下,能量可以在一無所有的真空中變現
出物質。換句話說,東西可以無中生有。事實上,在量子的微
觀世界中,我們常看到物質在虛空中自然出現。而即使在巨集
觀世界裏也如此。天文學家霍金斯說:「星點旋系從強度高能
的虛無之中形成。」


  天文編號為M87的無綫電波星云旋系,從非物質的無綫電波區,噴出長達一萬光年的光炬,其中為高速高能電子。從非物質中,也即是從虛空中,射出物質, 這個驚人發現,證實從“空”轉變為“有”,因此“有”的本源是“空”。用佛法的術語說,“有”是假諦(錯覺)稱妙有;“有”的本體是空(空諦)稱真空;真 空妙有同時存在,空有不二即中諦。天台宗基本教義講的空、假、中三諦三觀,可由科學角度來理解。 清涼大師在疏鈔中也有引用。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華裔物理學家林平奎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光學通信系統的一端把一束激光“毀滅”, 共摧毀了幾十億個光子,然後在一米外的另一端,然後成功地將其複製出來 ,將它重新現形。(有化為空,空中現有)。 據悉,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在這次實驗中,這個過程,便被稱作“量子牽連”,花費的時間只有十億分之一秒。 然而,用“遠端瞬間傳物”模式進行人類和其他物體實驗目前似乎還遙遙無期。林博士承認:“我們的實驗與科幻片仍有些區別。我們暫時只能遙距傳送激光中的光子,還不能將物件瞬間轉移。”

  這些物理學的發現,證實了佛經裡所講的“空即是色”(“色”指物質),


《毗盧遮那品第六》:
  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衆言。諸佛子。乃往古世。過世界微塵數劫。復倍是數。有世界海。名普門淨光明。此世界海中有世界名勝音。


  彼勝音世界中。有香水海。名清淨光明。其海中有大蓮華。須彌山出現。名華焰普莊嚴幢。於其山上有一大林。名摩尼華枝輪。此林東有一大城。名焰光明。此大城中所有居人。靡不成就業報神足。乗空徃來行同諸天。心有所欲應念皆至。



  此世界中這種自在的生活狀況,用現代的物理學完全解釋得通。也就是說,極樂世界的人,可以隨時將能量變現出物質來用,用完之後,又將物質變為能量而化去。他們的能量從何而來?他們是從一心念佛的念力中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可隨心所欲地變現物質。


  《無量壽經·受用具足品》中所講的:(極樂世界)“受用種種,一切豐足。宮殿、服飾、香花、幡蓋,莊嚴之具,隨意所需,悉皆如念。若欲食時,七寶缽器,自然在前,百味飲食,自然盈滿,...事已化去,時至復現”。 “應念現前,無不具足。” 


5、宇宙的生滅
1)宇宙的形成
  物理學中認為在量子世界裡,物質可以從空無中產生。這裡量子是指最小的能量單位。那麼我們的宇宙從何產生的呢? 科學家告訴我們,宇宙也是從空無中產生的。

  美國NASA的奧敦沃博士說:當物理學家講到這個“空”字,他們是在搞一個文字謎,因為我們平常觀念中以為真空便是“空”,便是什麼都沒有,而實際 上,物理學家很清楚,真空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空”。而宇宙形成以前的這個狀態,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連真空都沒有。這個狀態,並非我們一般心目當中 所思量的空無狀態。

  佛家講:宇宙本來的狀態,在佛經上用“自性”或“佛性”或“法性”來表達。它並無形相,但確實存在,不得已才稱之為“空”。打個比方說就容易理解,這 個“空”就好比是磁鐵的磁性,磁性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你不能說它沒有,學過物理的人都知道,磁性的作用極大,發電機與電動機都因磁力而顯功用。佛家用 “八不”來表達這種狀態:“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佛家認為這種空靈能現妙有,能現宇宙萬物之相。佛在三千年前就指出這種空靈是我們 的心性。《首楞嚴經》:“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這裏講的“心”,就是自性,就是本來面目,能生宇宙萬法。最近,日本東京 的科學工作者江本勝博士經過十年對水的微觀觀察,發現水的結晶體的形狀能隨著人的思想語言而變化。善心善言對水,水的結晶體形狀就很美麗。惡意惡語對水, 水的結晶體形狀就很醜陋。證明佛經上所講的萬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菩薩問明品第十:
法性本無生 示現而有生 是中無能現 亦無所現物
眼耳鼻舌身 心意諸情根 一切空無性 妄心分別有


  說明十法界依正莊嚴,萬事萬物是怎麼來的,這個說出來了。

  現在我們來看看科學家認為的宇宙形成的那一剎那是什麼樣子的。科學界目前廣泛所接受的是所謂“宇宙大爆炸”的形成理論。根據大爆炸的理論,我們的宇宙 是在大約140億年以前,從一個體積小、質量大、溫度高的原點爆炸而產生的。大爆炸以前,沒有空間,也沒有時間。那一種狀態不是我們可以想像出來的。就連 許多宇宙的定律在當時也不適用。佛用“不可思議”來描述這種狀態,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而科學家也承認這種狀態我們可能永遠不能用思維去理解。然而,佛告 訴我們用“不思不議”的禪定方法,在精神意志深度集中時,所有的念頭都放下,這時一切障礙我們瞭解真相的東西都去除了,那麼宇宙的本來面目便完全顯現,這 種境界稱為“明心見性”。

  那麼我們的宇宙在出生之前的原點有多大呢?根據科學家的計算,宇宙的大小當時只有10-33釐米。即0.00……001(33個0)釐米。這一個極微 小的數字無法用我們常規思維去想像。打個比方來說,如果我們頭上一根頭髮直徑是0.01毫米,切取這根頭發的直徑平面,將這個宇宙原點放入我們的這個頭髮 中,可以在這根頭髮的直徑距離上平行放置多少個這樣的原點呢?通過計算,我們可以放置一百萬億億億個這樣的宇宙原點!

  要知道,我們目前廣袤的宇宙所蘊藏的全部信息和能量原本存在於這樣小的微粒之中!這些信息包括宇宙中所有的時空,所有的星系,包括過去、現在、未來, 也包括你跟我!令人瞠目結舌的是,我們身上的一根頭髮竟能包容這麼多億億億個宇宙!而小原點的信息和能量並沒有少一點,而我們現前的大宇宙的信息和能量並 沒有多一點。


  佛在《華嚴經》給我們講,“大小不二,大小平等”,《華嚴經》十玄門中講的“微細相容安立門”。原來,無限大和無限小是沒有差別的。佛常講,不可計數 的世界國土可以從一個人的汗毛孔中現出來。我們也可以從身邊的例子中理解“大小不二”,例如:澳洲淨宗學院圖書館所藏的一套大藏經有八十多冊。我們知道, 現在有大藏經的CD,僅兩片而已。八十多冊的大藏經體積很大,兩片CD的體積很小,然而它們所容納的信息卻完全相同。這也是“大小不二”。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 「一毛孔中悉明見 不思議數無量佛 一切毛孔皆如是 普禮一切世間燈」


  另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是,從這個小微粒擴張成大宇宙,所須的時間極其的短促。太空物理學家告訴我們,在10-33 秒內,這個微粒擴張了1026倍。按這樣的擴張速度來講,在千分之一秒內,這個極小的微粒已擴張成比目前我們的太陽系還要大!宇宙的產生原來是瞬間完成的!佛家講宇宙“一時頓現”。

  所以,現代科學講的宇宙起源可歸結如下:宇宙原本是“空”,在“空”中忽然產生了一個微粒,微粒在瞬間形成了宇宙,而從此便開始不斷的向無限推展。由 宇宙原點變成大千世界。對於這個原點,現代科學只有一個數學的描述,並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而佛明白的告訴我們,這個微粒是一種無明妄動的幻相。本來是清 淨無有一物的,忽然起了妄想,產生幻相,從而由細的幻相進入粗的幻相,世界宇宙隨之展開。而整個宇宙是本來無所有,實際不可得,當下畢竟空。



2)成住壞空

  科學家已證實大宇宙出生於虛空,各種天體(星云、星球)皆在不斷運行,不斷生成和消滅。從空而有,因有而住,從住壞滅,復歸於空。例如,獵人星座距離 地球15光年,乃距地球最近的星座。從夏威夷貓娜基山頂,用無綫電望遠鏡攝得獵人座星云爆炸散開後(壞滅歸空)的照片,後又用紅外綫鏡頭,攝得正在初步又 形成新星云(從空復成)之照片,這就是星云宇宙由老到壞,壞又再生的最佳科學證明。獵人星座現正處於形成之初步。像這樣新生的星體,宇宙中不計其數。星體 經成,住而衰老,就開始發射紅光,稱“紅光巨星”。太陽系中的太陽再經60億年,即將老化為紅光巨星。如果更趨衰老而瀕臨毀滅時,天文學家稱之爲“白光矮 星”。因爲它即將崩潰時,竭盡殘力,輻射白光,星體縮小,最後突然爆炸而毀滅,又歸於空。巨集觀世界中反復變遷,吻合佛說的宇宙規律——成、住、壞、空。


《華藏世界品第五》: (普賢菩薩說頌)
  世界有成壞 譬如依樹林 種種果差別 如是依剎種
  種種衆生住 譬如種子別 生果各殊異 業力差別故
  衆生剎不同 有剎住一劫 或住於十劫 乃至過百千
  國土微塵數 或於一劫中 見剎有成壞 或無量無數
  乃至不思議


  劫,是一個時間單位。一劫到底有多長的時間呢?劫有大劫、中劫和小劫。佛教所說的小劫,是怎樣計算的呢?是根據人的壽命來計算的。佛教經典(大毗婆沙 論卷一三五)裏說,人的壽命從80000歲開始,然後每100年減一歲,一直減到人的壽命10歲爲止,然後再從人的壽命10歲開始,每過100年增加一 歲,一直增加到80000歲,這樣一增一減就叫一小劫,一小劫以現在的年數來計算,是(80,000-10)×100×2=15,998,000年。那 麼,一小劫就是15,998,000年。佛教所說的中劫,就是20個小劫。那麼它的公式就是15,998,000×20=319,960,000,可見一 中劫的時間就是319,960,000年。佛教所說的大劫,就是4個中劫或80個小劫,可見一大劫的時間就是 319,960,000×80=1,279,840,000年。(12億年)

  不僅星體有成住壞空,連宇宙也有成住壞空。2002年9月7日出版的英國《新科學家》刊物發表了一篇文章,說宇宙的膨脹速度會逐漸減慢,而且會逆轉回 去,將所有的物質擠壓,最後濃縮成一個“症結點”,並在劇烈的大爆炸中消亡。“暗能量理論”認爲,宇宙的加速膨脹是在全宇宙範圍的“標量場”的排斥作用下 進行的,這種“標量場”的暗能量最終會降至零,然後將變爲負數,並可能降至負無窮大,使宇宙的擴展速度減緩,然後轉向相反方向,使空間和時間收縮,最後凝 聚成一點,在一次大爆炸中消亡。消亡的時間是今後100億到200億年。


  天文學家測量的方法不同,有不同的關於宇宙壽命的結論:


    麻省理工學院認為宇宙很年輕,有110億~120億年。 哈佛大學天文學系主任羅伯特·柯什納為首,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宇宙並不是那麼年輕,可能 有150億年。 普林斯頓大學的埃德·特納則測定宇宙有240億年。(110-240億年)
 
  因此,宇宙由空而生,而最終歸於空。這樣的生滅並不是僅僅一次。科學家說,宇宙的出生到消亡是循環不斷的。大爆炸既不是宇宙的起點也非終點,而只是宇 宙不同階段的“過渡”。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天文學教授保儸·斯坦哈特與英國劍橋大學教授尼爾·圖儸克共同提出了這個觀點。他們說,如今的宇宙是在上個宇宙 的塵埃中誕生。

  有理論認爲,人類所在的宇宙之外還有另外一個無限大的平行宇宙。這兩個宇宙在多重維度中互相區分開來。兩位科學家根據此理論計算出,在這兩個宇宙之間 有一個力場,可以將兩個宇宙呈週期性地互相吸引,爾後又在排斥開來,如同人鼓掌時兩只手的動作一般。當兩個宇宙互相踫撞的時候,第五維度暫時消失,這時就 會發生一次大爆炸。新的物質世界在原有消散的物質塵埃中被重新“創造”出來。這種塵埃中“創造”宇宙的説法,契合了佛在華嚴經中說的微塵中有世界的重重無 盡法界真相。

  佛經早有論述,可惜科學家沒讀!


  華嚴境界裡面告訴我們,微塵這是最小的,不能再分割。現在科學講的基本粒子,夸克,是不是佛法裡面講的微塵?還很難說,可是很接近。但是佛告訴我們, 微塵裡面有世界,這個科學沒說到。不但微塵有世界,我們在後面經文讀到,微塵裡面有世界,那個裡頭也有微塵,那個微塵裡頭還有世界,重重無盡,不可思議。 是真的嗎?真的。誰見到的?不但見到,普賢菩薩到那裡去遊覽過,到微塵世界裡面去觀光遊覽過。那裡頭也有無量諸佛,佛也與一切眾生講經說法,挺熱鬧的,微 塵裡面。而且告訴我們,所有微塵裡面都一樣,不是單獨只有一個微塵是這樣的,所有一切微塵沒有例外的。


  普賢三昧品第三:一切國土。及此國土。所有微塵。一一塵中。有世界海。微塵數佛剎。

  有人問到我們宇宙以外的其它的宇宙時,美國NASA太空物理學家這樣回答:“根據廣義的相對論,我們的宇宙代表了一切萬事萬物,包括了時間空間,包括 了所有的星系乃至我們尚未發現的太空。其他的宇宙代表了完全不同維次的時空。那些其它的宇宙現在或將來都無法與我們有物理性的交流。它們簡直就是在無限與 永恆的另一邊,無法用我們的觀察而達到的。”

  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裡為我們介紹說,宇宙裏有微塵,微塵裏又有宇宙,是重重無盡的,而我們之所以不能看到其它宇宙,是由於我們的妄想執著擋住了我 們的視野。如果我們能將妄想執著通通放下,我們便能清楚地看到所有的宇宙,佛就是具有這種能力的人。在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的時候,心地極清淨, “淨極光通達”,便是“此方即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即此方”。

  以上綜合看來,宇宙從無到有,由有歸無的一個循環的時間大約是240-340億年。我們剛才分析過,時間的長度是一個相對概念,是我們的錯覺。時間的 長短是由我們觀察者能觀察的心與所觀察的宇宙之相對速度而決定的。相對速度越高,就越能把本來短促的生滅的時間拉長。所以,我們感知的340億年,實際上 是極其短促的。

  例子:一張紙上兩條線(一維),經過很長距離才相交,而在同一平面上(二維)。 


  二兩張平行的紙,永不相交,卻同在一三維空間中。當我們把空間維度提高,則看到低維空間中的事物是“同時具足”的。華嚴十玄說得同時具足相應門。所以340億年在五維空間以上看是同時的。




  華藏世界品第五:華藏世界所有塵 一一塵中見法界。

  佛告訴我們,我們的妄心是高速運動的,佛在仁王經上打一個比喻說,一彈指六十瞬那,一瞬那九百生滅,這是指我們妄心生滅的速度極快,而彌勒菩薩講的更 快:佛即問彌勒: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彌勒言:舉手彈指之頃,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識,念極微細,不可執持。 (《菩薩從兜術天降神母胎說廣普經》〈三世等品〉第五)

  可推斷宇宙的實際生滅的時間是極其短促,以至於我們遲鈍的肉眼無法感知宇宙生與滅的過程,正如《楞嚴經》:“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緊接著又來一個生 滅的過程,又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如是循環不已,由於速度太快,我們的感受是一種宇宙在相續的樣子。而實際上,整個宇宙是在每一個瞬息之間生了由滅,滅 了又生,剎那生滅,循環不已。這種剎那生滅之相,只有到了八地(不動地)菩薩的果位才能見到。舉個生活中的例子容易理解,在黑暗的大廳裡一開燈,廳內全景 一時頓現,一關燈,全景頓消。

  因此整個宇宙是我們能感知的心(中峰禪師稱“靈知心”,能見聞覺知)的作用而產生的。如果生滅之妄心一停,整個宇宙的生滅現象也就立即停止了。正是禪宗永嘉大師所謂:“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這裡的“覺”是指妄心不動,真心顯現的狀態。

  然而,我們凡夫的妄心不能剎那停止,因而所見生滅之相也無法剎那停止。《華嚴經·菩薩問明品》:“種種法出生,速滅不暫停,念念悉如是。”有人可能會 問:這前念與後念所現的兩個宇宙有聯系嗎?” 答曰:“沒有。前念與後念各不相知,因而前念所現的宇宙與後念所現的宇宙沒有關聯瓜葛,是獨立的存在。”《華嚴經·菩薩問明品》開頭便說:“是故彼一切, 各各不相知。譬如河中水,湍流競奔逝,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這裡用河中流水比喻。宇宙中前一個相喻作前流,後一個相喻作後流,前流與後流各不相知。 這是由於前流和後流均無自性,皆是眾緣和合,因而各不相知。而前後可以相牽流,牽引的力量就是因果定律。因果定律是宇宙中萬有不變的規律,萬法皆空,因果 不空。

  雖然妄念在不斷生滅,但是能知的心卻沒有因爲宇宙生滅而動搖。所以中峰禪師說:“生自緣生,而法性不與緣俱生。滅自緣滅,而法性不與緣俱滅。”能知之 心是永恆不變的,這是我們真心本性。正因爲它永恆不變的作用,才使我們衆生生滅的妄心裏觀察到宇宙生滅之相,但衆生迷惑,不識真心,只迷在生滅相中。而諸 佛在生滅之相中了達有一個不變真心。此謂“悟則生滅皆無生,迷則無生皆生滅”。

  有人可能會問,既然我們每一個念頭都各不相知,所現的宇宙也是各不相聯,爲什麼我們所看到的宇宙卻是相續而沒有分斷的相呢?這是因爲我們凡夫著相,當 看到前一個相時,便立即起念執著這個相,而這個執著的妄念馬上又產生了第二個相,由於執著的作用,第二個相與第一個相非常相似,因而在我們凡夫眼中,宇宙 成了相續相。實際上第一個相和第二個相是互不關聯而獨立存在的。比方説,電影底片每張每張都不一樣而且獨立存在,但在連續放映時,電影機的底片每1/24 秒換一張,我們已無法覺察畫面的分斷了,我們所見的影像就連續起來了。由於念頭的不住牽引,使因果互相牽纏,而衆生迷惑在妄相裏頭,“由是業網牽纏,流轉 五道。恆隨生死以升沉,亙古至今而靡間”。

  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我們應該見性而不要著於相,朝這個方向上努力。如何努力呢?淨宗修學的方法是念阿彌陀佛。要知道,阿彌陀佛不是外人,正是我們每 個人的自性真心,極樂世界是我們每個人的真心所現的境界。念阿彌陀佛名號就是念我們自性名號。所以我們淨宗修學以持名念佛為正行,就是把妄念轉爲阿彌陀佛 這一自性清淨名號,淨念相繼不斷,則所現的必定是極樂清淨國土。

  當我們瞭解宇宙原來是我們相牽不斷的念頭所產生的現象,才知道宇宙中一切衆生皆是我們同一心念中的生命共同體。因爲我們的這一心念有能出生宇宙萬物的 功能,因而它的德是愛是慈悲,淨空上人把它稱爲“愛心”。上人說:“愛就是真心、真性、真如、法性。”因爲它是能生之源頭。“愛是神聖、上帝、真主、聖 靈”,因爲它有造宇宙萬事萬物之功能。所以“愛孕育出宇宙萬物。天地萬物,無一不是從愛心而生而長。”

  明白這個真相之後,我們對萬物衆生的慈悲關愛之心油然而生,曉得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皆是我們同一個生命共同體,不僅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而且我們全 部緊密團結在一個心念當中!我們說“活在一個地球村裏”,或者說“環宇一家”,都是方便說。而真實說,是“我們活在共同的一個念頭裏!” 所以,哪裏還能可以跟宇宙裏任何一人一物起對立衝突呢?



6、宇宙的基本粒子是什麼


  粒子的下面是什麼?


  眾所周知,物質是由原子組成,而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原子核又由質子和中子組成,質子和中子又由夸克組成。那麼,夸克和電子又是由什麼構成的呢? 科學家發現,夸克和電子都不可再分了,似乎是沒有內部結構的點粒子,因此把它們稱為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是一切物質的基本單元,就像英語裏的“字母”一樣。


  但是,已知的基本粒子並不僅僅是夸克和電子兩種,而是多達數百種,而且,每一種基本粒子都有它們的反粒子。我們現在把所有的基本粒子分為三大類,通常 稱為 “族”:輕子族,包括電子、中微子等;夸克族,包括上夸克、下夸克、粲夸克、奇異夸克、頂夸克和底夸克這六種夸克和各自的反夸克;媒介粒子族,包括光子、 膠子等。非常奇怪的是,除了夸克和電子外,大部分基本粒子都不組成更大的物質結構,例如,中微子總是在宇宙中獨來獨往,不與其他物質發生相互作用;媒介粒 子則只在其他粒子間傳遞力的作用;還有很多粒子像介子、超子等都極不穩定,通常在極短時間內衰變成其他粒子。


  我們知道,電子能像地球繞太陽旋轉那樣繞著原子核運動,但電子能不能也像地球那樣進行自轉呢?按理說,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物體在自轉時,其轉軸上有一 個固定不動的中心點,電子既然是一個點狀粒子,那它就不會有什麼多餘的“中心點”,它的自旋也就無從談起。但科學家證實,電子仍然像地球那樣,既公轉,也 自轉,而且永遠地以固定不變的速率旋轉,這是電子自身固有的性質,稱為“內稟自旋”。而且,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有與電子相同的自旋。


  這些基本粒子性質各不相同的原因是什麼?它們為什麼在不停地自旋?這些不同的粒子還能不能找到更深層的、統一的內部結構?這些問題長期以來都在困繞著科學家們。
為何有四種力?


  進一步的問題就是,這麼多不同種類的粒子是如何聯繫在一起的?假如宇宙是由很多微小的、相互間沒有關系的物質微粒組成的,它們中的任何一個都是像被“隔離”的,那麼,在這樣的一個宇宙中,就會既無恆星,又無行星和生命,只是一個寂寞的、完全沒有事件發生的微粒集合。

  幸運的是,事實並非如此,宇宙中存在著各種類型的力,是它們把散沙般的基本粒子結合在一起,組成了各種各樣的物質,並安排了宇宙間的秩序。這些力從本質上都可歸結為四種基本力:引力、電磁力、強力和弱力。

  這四種力的來源是不一樣的。引力源於物體質量的相互吸引,兩個有質量的物體間就存在引力,物體的質量越大,引力就越大。電磁力是由粒子的電荷產生的, 一個粒子可以帶正電荷,或者帶負電荷,同性電荷相斥,異性電荷相吸。如果一個粒子不帶電荷,則不受電磁力的影響,不會感受到排斥力和吸引力。強力主要是把 夸克結合在一起的力,所以也叫核力。像電磁力一樣,也起源於電荷,不過只是夸克間的電荷,物理學家稱之為“顏色電荷”。弱力的作用是改變粒子而不對粒子產 生推和拉的效應,像核聚變和核裂變這兩個過程都是受弱力支配的。


  這四種強弱懸殊、性質各異的基本力,完全控制了我們的宇宙。

  現在問題又來了: 四種基本作用力的不同還導致了現代物理學兩大支柱——相對論和量子理論;根深蒂固的矛盾。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關於引力的理論。我們前面說過,引力源於物體質量的相互吸引,物體的質量越大,引力越大。但為什麼物體的質量會產生引力呢?引 力為什麼很微弱卻又能在巨集觀範圍內起作用呢?比如說,兩個人、兩塊大石頭之間的引力幾乎就是零,只有像太陽、地球、月亮這樣宇宙中的星體,才有明顯的引 力作用。

  愛因斯坦把這個疑惑給解開了,他給出了一個出人意料卻又合乎情理的解答:空間本身是有形狀的,當沒有任何物質或能量存在時,空間應該是平直光滑的,當 一個大質量物體進入空間後,平直的空間就發生了彎曲凹陷,這就像一條拉得很平很直的床單上,當放進一個保齡球時,床單就凹陷下去,所謂引力就是因為這樣的 空間彎曲而導致的。地球在繞著太陽的軌道上運行,是因為地球滾入了太陽周邊彎曲空間的一道“溝穀”,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太陽對地球的引力作用。兩個人、 兩塊大石頭之間的引力幾乎不存在的原因就是,這麼小的質量使空間的彎曲幾乎為零。因此,普通物體之間的引力作用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在這裏,引力變成了漂亮的幾何圖景,引力本身並不存在,它只是空間的幾何形變所引起的明顯結果。引力的本質就這樣被廣義相對論圓滿地解釋了。

  但空間的幾何形變卻解釋不了其他三種力,電磁力、強力和弱力似乎都無法通過空間的褶皺來實現。然而,在微觀世界裏,空間根本就不是平滑的,而是有無數的粒子在劇烈且永不停息地喧囂,廣義相對論的核心原理——光滑的空間幾何概念,在這裏被破壞殆盡。

  對另外三種力的解釋需要量子理論來完成。量子理論研究微觀世界裏基本粒子的行為,在這個理論體系中,宇宙中所有的物質最終由數百種不同的基本粒子組成,由於質量小到幾近於零,這些粒子的運動軌跡變化莫測,毫無規律可循。在這裏,力是由粒子的交換而來的, 例如,電磁力是由光子交換而來,兩個帶電粒子間的相互作用實際上是光子在兩個粒子間往來“出沒”的結果,兩個帶電粒子通過交換小小的光子而相互影響,這個過程有點兒像兩個溜冰的人在傳球,通過傳球,兩個人的運動狀態都在受到影響。其他兩種力的相互作用也是如此。

  但是,因空間彎曲所導致的引力是無法通過粒子交換而來的,而且,在微觀世界裏,粒子的自身質量不僅小到幾乎沒有,還總是在雜亂無章地運動,它們之間的引力從何談起?因此,量子理論無法涵蓋引力。

  廣義相對論與量子理論不能統一,成為現代物理學最核心的災難。人們很難相信,在宇宙的微觀層面和巨集觀層面,居然不是一個統一連貫的整體,我們對宇宙 最深處的認識居然是由兩個分裂的理論拼接起來的。為了能讓兩個理論協調起來,物理學家做過大量的嘗試,他們以這樣那樣的方法,要麼修正廣義相對論,要麼修 正量子理論。雖然一次次的努力都膽識驚人,但結果卻一個跟著一個失敗。


  終於,弦理論(String Theory)來了。被稱為最具權威的描述宇宙現象的理論。最有希望解答物理學中一切難題的理論。1974年美國Schwarz教授和法國物理學家Scherk提出。

  粒子怎樣變成弦?

  一連串的疑惑不得不使科學家認真考慮:也許在基本粒子內部存在一種更深層的結構,這種結構尚未被我們所理解。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科學家孜孜不 倦地努力下,一個新的理論逐漸浮出水面,這就是超弦理論。超弦理論認為,在每一個基本粒子內部,都有一根細細的線在振動,就像小提琴琴弦的振動一樣,因此 這根細細的線就被科學家形象地稱為“弦”。

  撥動吉他一根弦,你會聽到一個音。撥動另一根弦,你會聽到另一個不同的音調,因為不同的弦振動的模式不同。一個音樂家通過一個吉他的六弦合奏,使這些 弦在不同頻率振動,便可創造出無數美妙的音樂。像琴弦的不同振動模式彈出不同的樂音那樣,粒子內部的弦也有不同的振動模式,只不過這種弦的振動不是產生什 麼音樂,而是產生一個個粒子。不同粒子的性質由弦的不同振動行為來決定,電子是以某種方式振動的弦,上夸克又是以另一種方式振動的弦,如此等等。

  弦與粒子質量的關聯是很容易理解的。弦的振動越劇烈,粒子的能量就越大;振動越輕柔,粒子的能量就越小。這也是我們熟悉的現象:當我們用力撥動琴弦 時,振動會很劇烈;輕輕撥動它時,振動會很輕柔。而依據愛因斯坦的質能原理,能量和質量像一枚硬幣的兩面,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現:大能量意味著大質量,小 能量意味著小質量。因此,振動較劇烈的粒子質量較大,反之,振動較輕柔的粒子則質量較小。

  依照弦理論, 根本不存在粒子,只有弦在空間運動,每個基本粒子都由一根弦組成,而所有的弦都是絕對相同的。不同的基本粒子實際上是在相同的弦上彈奏著不同的“音調”。由無數這樣振動著的弦組成的宇宙,就像一支偉大的交響曲。


  所以,根本沒有基本粒子,更沒有物質存在,宇宙完全是振動而產生的。


  這跟佛家講的萬法皆空,《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那是不是這個情形?真的,物質不存在,物質是幻相。


  佛告訴你,弦都沒有了,心動!六祖大師當年到法性寺,就是現在的光孝寺,聽印宗法師講《涅槃經》。他看到有兩個聽眾,外面風吹著幡,兩個人在爭論,一 個人說,你看幡動;不是的,風動,那個講幡動,他們兩個在爭論,爭論不休。六祖走上前去跟他們兩個說,「不是幡動,不是風動,仁者心動」。風也沒動,幡也 沒動,是你心在動。這才把現象的根源說出來了。


  如來現相品第二:
    佛剎微塵數,如是諸國土,能令一念中,一一塵中現


  宇宙實際就是一念,念念相續的虛幻相,若心不動,則能悉見悉現。


  世主玅嚴品第一:
    佛於一切十方中。寂然不動無來去。應化衆生悉令見。

  弦如何運動?


  弦本身很簡單,只是一根極微小的線,弦可以閉合成圈(閉弦),也可以打開像頭髮(開弦)。一根弦還能分解成更細小的弦,也能與別的弦碰撞構成更長的 弦。例如,一根開弦可以分裂成兩根小的開弦;也可以形成一根開弦和一根閉弦;一根閉弦可以分裂成兩個小的閉弦;兩根弦碰撞可以產生兩個新的弦。

  但是當一根弦在時空中移動時,它就沒那麼簡單了。弦的運動是如此的複雜,以至於三維空間已經無法容納它的運動軌跡,必須有高達十維的空間才能滿足它的運動(十維空間是數學方程計算的結果)。就像人的運動複雜到無法在二維平面中完成,而必須在三維空間中完成一樣。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善財童子參訪喜目觀察眾生夜神(三地菩薩發光地)。


喜目觀察眾生主夜神:
  佛子我爾時 得入普賢道 了知十法界 一切差別門


   例:萬花筒(知道一切差別皆由轉動而起之幻相)


  點粒子內部的空間不是三維的,可能還有很多維,這似乎非常不可思議,不過,認真想起來,高維空間的存在完全是合理的。為了看清這一點,我們可以舉一支筆的例子。我們知道, 筆的錶面是二維的,但是當我們從遠處看它時,它卻像是一維的直線。這是為什麼呢?原來, 筆的那兩維很不一樣,沿著筆伸展方向的一維很長,容易看到;而容易繞著筆的那一個圓圈維很短,“卷縮起來了”,不容易發現。你必須走近筆,才能看清繞著圓圈的那一維。

  這個例子表明了空間維度的一個微妙而又重要的特徵:空間維有兩種。它可能很大延伸得很遠,能直接顯露出來;它也可能很小,卷縮了,很難看出來。筆比較粗大,繞著筆的那一維很容易就看到。假如筆很細——像一根頭髮絲或毛細管那樣細,要看那卷縮的維可就不那麼容易了。

  在最微小的尺度上,科學家業已證明,我們宇宙的空間結構既有延展的維,也有卷縮的維。就是說,我們的宇宙有像筆在水準方向延伸的、大的、容易看到的維 ——我們尋常經歷的三維,也有像筆在橫向上的圓圈那樣的卷縮的維——這些多餘的維緊緊卷縮在一個微小的空間,即使用我們最精密的儀器也根本不能探測它們。

  那些看不見的維可能會有多小呢?我們最先進的儀器能探測到百億億分之一米的結構,如果那些維度卷縮得比這個尺度還小,我們就看不見了。科學家的計算表明,卷縮的維可能小到普朗克長度(即10-33釐米),是目前的實驗遠遠不可能達到的。

  為什麼需要多維空間?


  理解了宇宙的空間有更多維存在,再回過來看相對論與量子理論是如何產生矛盾的,我們就很容易理解了:這兩個理論在日常的三維空間裏是不可能統一的,它們的矛盾是必然的,只有在高維空間裏才能得到統一。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點,我們可以舉一個三維世界和二維世界的例子。我們首先假設有一些生活在二維平面世界的生命,它們的世界裏只有長和寬,根本無法理 解第三維——“高”這一維。因此,它們對三維世界的感知只限於三維物體在平面世界的投影,或者三維物體與平面世界的接觸面,試想一想,一個平面生命怎麼能 夠通過投影來想像三維物體的豐富性和完整性呢?當三維物體與平面世界接觸時,三維物體在平面世界上的零碎片段,比如一張桌子的四根腳柱、人印在地面上的兩 雙鞋印,更讓平面生命摸不著頭腦——這些拼不到一起的碎片究竟意味著什麼呢?它們不能想像,四片互不相連的印跡怎麼會構成一張完整的桌子呢?那斷斷續續的 鞋印上怎麼會有一雙完整的鞋呢?而且,鞋的上面竟然還有一個更加完整的人!用二維的眼光來打量這些碎片,你永遠不可能將它們拼成一個整體。

  於是有一天,一個足智多謀的平面生命偶然想出一個絕妙的主意。它宣佈,平面世界之外還有一個“向上”的第三維,如果順著這些碎片“向上”看,其實碎片是一個完整的整體!這真是個驚人的見解,大多數平面生命都困惑不解。

  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的遭遇與這種情況非常相似,在我們的三維空間裏,它們就像兩塊互不相乾的碎片,永遠也拼合不到一起。但把空間“向上”抬一抬,把宇宙 變為十維空間,相對論和量子理論這兩塊看似互不相乾的碎片就會令人震驚地結合得天衣無縫,成為一個更完整的理論大廈的兩根互相依存的支柱!雖然我們在三維 空間中無法想像和描述一個多維的空間,但我們卻能通過複雜的數學方程推導出它的存在。

  大菩薩有能力解了悟入多維空間,一切空間。


  如來現相品第二:
    智身能徧入 一切剎微塵 見身在彼中 普見於諸佛 
    如影現眾剎 一切如來所 於彼一切中 悉現神通事
    (例:用鏡子對照 – 影現)


  大乘菩薩的心與性德、性體不能圓滿相應,我們說得明顯一點,還摻雜著毫分不淨不善;普賢心決定不摻雜毫分不淨不善,他是圓滿的。


  『如影現眾剎』,真的確實是影。我們今天這個相,實實在在講是影像,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真正修行人,念念清楚,一點不迷。一念不覺就迷了,要念念 覺,我們常常說要時時覺、處處覺還不夠,念念覺,念念都清楚。這是事實真相。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怎麼來的?從哪裡來的?從眾生的業感,這是緣,諸佛菩薩度 生的弘願這是因,因緣和合,影像就現前。


  例子:用鏡照前,一尺之鏡。現千裡之影。

  由此我們就要覺悟,覺悟到一切法空,《般若經》上講的確實不錯,「一切法無所有,一切法畢竟空,一切法不可得」,我們的心就平靜,妄念就沒有了。為什麼?妄念很辛苦,不是真的,不是事實,那又何必自找苦吃?



空間中的裂縫

  超弦理論還給我們帶來一個更加令人震驚的結果:我們的空間結構居然是離散的,而不是連續的!在我們的日常經驗中,空間和時間總是無限可分的,但事實卻 大謬不然。空間和時間都有自己的最小值:空間的最小尺度為10-33釐米,時間的最小值是10-43秒。因為當空間小到10-33釐米後,時間和空間就會 融為一體,空間維度就會高達十維,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空間還能分割,那也是我們目前所不能瞭解的了。

  雖然當時科學家已經知道了粒子能量的不連續性,但他們卻不知道為何有這種不連續性,只是被迫接受而已。但現在我們都知道了,這與空間的不連續性密切相關。正是由於空間有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單位,才會影響到基本粒子的能量發射方式。

空間具有一個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值,這個不可思議的現象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呢?我們很容易想到:我們巨集觀的空間結構是由一份份最小的空間包組合起來,在 這一份份的空間包中間,極有可能存在著我們無法探測的空間裂縫!所謂“蟲洞理論”中在空間中鑿開一個洞口的設想,從理論上來說真的是可行的,這就是尋找相 鄰空間包之間的裂縫,然後用難以想像的高能量轟開這個裂縫,一個蟲洞就出現了!可以說,小小的十維空間包以及它們之間的裂縫存在於我們空間的每一個角落, 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能量,我們可以在任何地方鑿開一個蟲洞。

  這個基本粒子(弦)實際上是念頭,所謂空間裂縫是念與念之間的間隔。


  佛即問彌勒: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彌勒言:舉手彈指之頃,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識,念極微細,不可執持。 (《菩薩從兜術天降神母胎說廣普經》〈三世等品〉第五)

  這段話說明宇宙間這些森羅萬象,在佛法裡面講的自性能生萬法,怎麼生?波動現象。你看佛說的「迷唯一念」,那個一念就是波動,只要一動,遍法界虛空界 裡面的現象就生了。它有沒有次第?是有次第,太快了,我們沒法子觀察到。它的次第在《唯識論》裡面講得很清楚,一念不覺,這一念不覺就叫做無明,無明就是 不覺,不覺就叫無明。這一念不覺怎麼樣?大光明藏見不到了。不動的時候,心裡沒有念頭不動的時候是光明的,自性是光明的、是圓滿的,宇宙是大光明。所以性 德的光是柔和的,這個磁場非常之好。


  可是你心一動,這就失掉,你就見不到了,這個光明就變成黑暗,所以叫無明,明沒有了。本來是明的,你心一動就變成無明;心不動的時候,無明就沒有了。 所以無明不覺生三細,無明裡面有三細相,第一個是業相,業就是動,就是此地講的它不斷的在動,從來也不停。但是你要曉得,它那個動就像我們電影的放映機一 樣,確實這個動不是連續的,它是剎那剎那,像閃光一樣,一閃一閃的,它閃得太快了,我們看到好像是連到,其實它是一念一念的。所以你一念覺,無明就沒有 了,覺也是一念,迷也是一念。我們現在這個現象就是一個念頭一個念頭它全是迷,念念都沒有覺悟過,都在迷,它都在動,不動就覺了,極其微細的還是在動。

  八地菩薩可觀察到此生滅相(空間的最小尺度為10-33釐米,時間的最小值是10-43秒。)。 


  八地菩薩能見此境界


  十地品第二十六:
    觀世間成。觀世間壞。由此業集故成。由此業盡故壞。
    幾時成。幾時壞。幾時成住。幾時壞住。皆如實知。


  空間裂縫,即前念已滅,後念未生以前。大光明藏,常寂光土。


  入法界品:


  善財童子,參訪慈行童女,慈行童女開示:
  智眼無瞖普觀法界。慧心廣大猶如虗空。一切境界悉皆明見。獲無礙地大光明藏。





7、超距作用和全息理論


  一九八二年,在巴黎大學由物理學家阿斯派克特Alain Aspect所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他們進行了一項也許會成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實驗。Aspect和他的小組發現,在特定的情況下,次原子的粒子們,例如 電子,同時向相反方向發射後,在運動時能夠彼此互通信息。不管彼此之間的距離多麼遙遠,不管它們是相隔十尺或十萬萬裡遠,它們似乎總是知道相對一方的運動 方式,在一方被影響而改變方向時,雙方會同時改變方向。這個現象的問題是,它推翻了愛因斯坦的理論:沒有任何通訊能夠超過光速。由於超過了光速就等於是能 夠打破時間的界線。但是它也激發了一些具有革命性的解釋。例如,倫敦大學的物理學家大衛.波姆David Bohm相信Aspect的發現是意味著客觀現實並不存在,儘管宇宙看起來具體而堅實,其實宇宙只是一個幻象,一個巨大而細節豐富的全像攝影相片 (Hologram)。


  要瞭解為什麼Bohm會做出如此驚人的解釋,我們必須首先瞭解什麼是全像攝影相片。全像攝影相片是靠雷射做出的一種三度空間立體攝影相片。要製作一張 全像攝影相片,物體首先必須用一道雷射光束照射,然後第二道雷射光束與第一道光束的反射產生繞射的圖案(兩道光束交集的地區),被記錄於底片上。底片洗出 後,看起來像是無意義的光圈與條紋組合。但是當底片被另一道雷射光束照射時,一個三度空間的立體影像就會出現在底片中。真正的全像攝影相片是沒有角度限 制,而且必須用雷射光才可見影像。如果一個人的全像相片被割成兩半,然後用雷射照射,會發現每一半都有整個人的影像。事實上,即使把這一半再分為兩半,然 後再分下去,每一小塊底片中都會包含著一個較小的,但是完整的原來影像。不像平常的相片,全像相片的每一小部份都包含著整體的資料。

  全像相片的這種「整體包含於部份中」的性質給予我們一個全新的方式來瞭解組織與秩序。西方科學的歷史多半是基於一種偏見,認為要瞭解任何事物現象,不 管是隻青蛙或一陣風暴,最好的方式是分解事物,研究事物的部份。全像攝影教導我們,如果我們試著把某種全像攝影式結構組成的事物分解開來,我們不會得到部 份,而會得到較小的整體。


  這項理論使Bohm建立了另一種用來瞭解Aspect發現的解釋。Bohm相信次原子的粒子能夠彼此保持聯繫,而不管它們之間的距離多遠,不是因為它 們之間來回發射著某種神秘的信號,而是因為它們的分離是一種幻象。他說在現實的某種較深的層次中,如此的粒子不是分離的個體,而是某種更基本相同來源的實 際延伸。


  為了使人們更容易想像出他的假設,Bohm提供了以下的描述:想像一個水族箱,裡面有一條魚。也想像你無法直接看到這個水族箱,你對它的瞭解是來自於 兩台電視攝影機,一臺位於水族箱的正前方,另一臺位於側面。當你看著兩台電視監視器時,你可能會認為在兩個螢光幕上的魚是分離的個體。畢竟,由於攝影機是 在不同的角度,所得到的影像也會稍有不同。但是當你繼續註視這兩條魚時,你會覺察到兩者之間有特定的關系。當一條魚轉身時,另一條也會做出稍微不同,但互 相配合的轉身;當一條面對前方時,另一條會總是面對側方。如果你沒有覺察到整個情況,你可能會做出結論,認為這兩條魚一定是在互相心電感應。但是顯然這並 非事實。Bohm說這正是在Aspect實驗中的次原子粒子的情況。


  根據Bohm,次原子粒子之間的超光速連接現象其實是在告訴我們,現實有更深的層次是我們沒有覺察到的,一種超過我們空間的更複雜空間,就像那水族 箱。而且,他補充,我們會把次原子粒子看成分離的個體,是因為我們只看到它們部份的現實。如此的粒子不是分離的「部份」,而是一種更深沈與更基本整體的片 面,這種整體具有全像攝影的結構,就像先前所提到的全息照片中的人一樣無法分割。而且由於現實中的一切都是由這些幻影粒子所組成,於是整個宇宙基本上是一 個投影,一個全像式的幻象。


  除了這種幻象的性質之外,如此的宇宙也包含著其他更為驚人的特性。如果次原子粒子的錶面分離是一種幻象,這表示在現實的更深層次,宇宙中的一切最終都 是相互關連的。在人腦中的一個碳原子中的一個電子是連接到太陽錶面的一個氫原子中的一個質子,而它們又連接到所有在水中游泳的鮭魚,所有跳動的心臟,及天 上所有星辰的次原子粒子。一切事物都交互貫穿一切事物,而雖然人類的慣性思維是去分類處理宇宙中的種種現象,一切的分類都是必要的假象,而一切的終極本質 是一個無破綻的巨網。

  在一個全像式的宇宙中,甚至連時間與空間都不再是基本不變的。因為在一個沒有分離性的宇宙中,位置的觀念會瓦解,時間與三度空間就像電視監視器中的 魚,只是一種更深秩序的投影。這種更深的現實是一種超級的全像式幻象,過去,現在,未來都共同存在於其中。這表示只要有適當的工具,將來有一天會有可能進 入這種超級全像式的現實層次中,取出過去古老的影像。


  這種超級全像式的宇宙還包含了什麼,是一個開放而無解答的問題。為了方便討論,假設這種超級全像式的結構是宇宙一切事物的由來根源,至少它包括了過去 和未來所有存在的次原子粒子─一切事物和能量的所有可能組合,從雪花到夸粒子,從藍鯨到加瑪射線。它可被視為一種宇宙性的儲藏庫,包括了所有存在過的一 切。雖然Bohm承認我們不可能知道在這超級的全像結構中還隱藏了什麼,他大膽地說我們沒有理由假設它沒有包括著更多。如他所言,也許這種超級全像式結構 的現實層次只是一道「階梯」,在它之上還有「無限多的發展」。


  這是佛在大乘教裡面常常給我們講的「諸法實相」,確實科學家這些訊息,讓我們對《華嚴經》裡面許多很難體會的,變成比較容易理解,這是科學發現。


  佛法說明宇宙真相,跟科學是同一個目標,但是不同方法。科學是靠精密儀器觀察,高深的數學來推算;科學家發現的,他能不能契入境界而見到宇宙萬有的性 體呢?不能,為什麼?分別執著沒放下,宇宙萬有是我們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變現的,用妄想分別執著就見不到宇宙萬有的性體。


  佛法則是用禪定,是用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執著,在《楞嚴經》上講,是第九個層次的禪定,叫九次第定。你要是有這種定功,你對於六道輪迴裡面的現 象,真的如觀掌中菴摩羅果,你完全瞭解了。這是個小範圍,突破這個範圍那是十法界。十法界必須要把分別執著放下。妄想分別放下,分別真的放下,妄想還沒有 放下,你能突破十法界的空間維次,這範圍就大;如果再把妄想真的放下,就是不分別、不執著,那就是《華嚴經》上講的,你所看到的空間是遍法界虛空界,沒有 邊際的。


  這是什麼?是法性,法性裡面所有的現相,那就是能生萬法。這些萬法不是真的,就跟這些科學家所講的一樣。一切法裡面找不到大小,所以大的是遍法界虛空 界,小的是一微塵,一微塵裡頭居然有遍法界虛空界,這不就跟此地全息照片一樣的道理嗎?他說他這個照片,就是三度空間的這種照片,用激光照成的照片,一張 大照片。譬如一個人像,你把這個相片撕成兩半,你去看還是一個人像,完整的。你把它剪成一百份,一百分之一看還是一個人像,還是完整的,這很奇妙,分得再 小去看還是完整。


  佛法講的,一微塵裡面有大千世界。以前我們在一般經上聽的「芥子納須彌」,芥菜子裡面有須彌山,芥菜子沒有放大,須彌山沒有縮小,居然芥菜子裡面有須 彌山,完整的,不就跟這個道理一樣嗎?為什麼?因為所有現相都是虛幻,它不是真的。這個跟《般若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上講的「一 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般若經》裡面告訴我們「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一切法就是我們現前你六根所接觸到的,你能見、能聞、能知、能覺, 不是真的,你所聞、所覺、所知也不是真的,告訴你都不可得。不可得,你在這裡打妄想要得到,你不是自找苦吃嗎?








  這是華嚴十玄門裡的一多相容不同門。


  華藏世界品第五:
「以一剎種入一切。一切入一亦無餘。體相如本無差別。無等無量悉周徧。」


  「剎種」,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是大世界,是很大的星系,現在天文學裡面還沒有發現。在《華嚴經》裡面講,華藏世界是一個剎種,這一個剎種是一個大世 界。大到什麼程度?實在講我們沒有辦法想像。佛在經上常常說,我們這個世界跟極樂世界都是很大的星系,這兩個星系距離多遠?佛說了,當中有十萬億個這麼大 的星系,十萬億個這麼大的星系,我們在這個星系的東面,極樂世界在這個星系的西面。


  在華藏世界裡面給我們說,我們的世界跟極樂世界是在一個平面,這一個世界種,這樣大的平面世界有二十層,我們這個世界跟極樂世界同樣都在第十三層。我 們沒法子想像!我們這個世界下面還有十二層,上面還有七層,世界太大了,這叫一個世界種。這一個世界種能入一切世界種。這個世界種有多少在太虛空當中?無 量無邊!一能入一切,一切也能入一,「一切入一亦無餘」,大小不二,一多互入。


  所以給你說真話,無論是大宇宙,無論是小宇宙,小宇宙是我們的人身,我們的身心是小宇宙,大小宇宙完全相同。甚至一一微塵,一一毛孔、毛端,這裡面都有一切世界海微塵數的世界,微塵裡面的世界,那世界還是有微塵,那個微塵裡頭容不容無量無邊的微塵世界?容!


  所以,《華嚴》的宇宙觀是重重無盡,是彼此「相即相入,一多相容」。這是什麼原因?都是自性變現的,自性裡面沒有大小,自性裡頭沒有來去,自性裡頭沒 有生滅,自性裡頭沒有差別。這是自性本具的德能,法爾如是。我們也可以說自性本來如是,從這個事實真相,我們才真正體會到虛空法界是一個自體,十方無量無 邊的世界是一個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所現的,性識所變。


  性識是阿賴耶,性跟識是一,也不是二,作用不一樣,所以用兩個名詞,性能現、識能變;識是性的作用,性體能現,性用能變,就這麼回事情。這就是宗門裡 面所說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把真正的自己找到了。毘盧遮那佛是自性變的,我們淨土宗裡面常講「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這是從性分上來說。


  我們今天這個世界可不可以說唯心地球,自性眾生?可以,這個話說得一點都不錯!這個地球、這個星系、這個太空確確實實是唯心所現的。唯心地球、唯心的太陽系、唯心的銀河系、唯心的太空,所現一切萬物無一不是自性,離開了性識,無有一法可得,所以『體相如本無差別』。


  『無等無量悉周遍』,周遍法界,這是大圓滿,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我們今天聽說,我們沒辦法入。為什麼沒辦法入?因為我們沒有辦法離開妄想分別執 著,我們依然還是執著我是我、你是你、他是他,這個地球不是月亮,這個地球不是火星,這個星系跟那個星系不一樣,分別執著!不知道一切法是一,不知道一切 法平等,不知道一切法是自己的心想生,我們迷在這裡。


  「剎種一一差別門,無等無量悉周遍」,沒有一個不是從心想生。什麼時候我們見到真相、見到本來面目了,佛說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你就見到真相了。真 相是什麼?真相是自性。由此可知,明心見性難不難?不難,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見性了,只要有妄想分別執著,你就迷了自性,你迷失了。那我們想想,我們在日 生活當中,一天到晚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妄想、是分別、是執著。現在我們懂得一個道理,想放下而放不下,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想契入而沒有辦法入佛境界,以 為這都是真的——迷!境界上真起煩惱,真動感情。

  全息論的核心思想是,「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間緊密聯繫的整體,任何一部分都包含整體的信息」。這跟佛法說的完全一樣。佛告訴我們宇宙是一體,你要是成佛,你就證得整個宇宙是自己,十法界依正莊嚴還是自己。


  普賢三昧品第三: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於如來前。坐蓮華藏。師子之座。承佛神力。入於三昧。此三昧名一切諸佛。毗盧遮那如來藏身。

  清涼有一段文,開頭提到他的老師,他的老師是:賢首釋云。


  諸佛徧於一切。即顯諸佛無不周徧法界剎海。及彼塵中所有諸剎。諸剎塵中。復有諸剎。如是重重。不可窮盡。言如來藏身者。朙即此徧剎之身。包容所徧法界 剎海。無不皆在如來身中。故名藏身。是故融通。總有四句。一身徧剎海。二剎在身中。三身徧身內剎。四剎入徧剎身。即內即外。依正混融無礙無障。


  一一微塵含攝無量無邊的剎土,一一毛孔裡面有無量無邊的諸佛如來。世界是立體的、重疊的,重重無盡!但是諸位要曉得,重重無盡的世界,它的體如來藏身,就如賢首國師所說的,「諸佛遍於一切」。


  賢首國師當年在宮廷裡面講經,很可能就是講到這些地方,大家聽了,聽不懂。他有善巧方便,請皇帝做一個八角亭,八角亭是八面,每一面安裝一個大的鏡 子,你要不懂,請你到亭子當中去站一下,站在那個地方,看到鏡子照鏡子,你這個人在這個亭子裡面,感到自己無量無邊身。這個時候問你,這無量無邊身就好比 此地講的遍剎之身,是一還是多?是多身還是一身?你要說是一身,看到許許多多身,數不盡的;你要說許許多多身,一個身現的,從這個地方就領悟到經上所講的 「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


  世主玅嚴品第一:
  蓮華光明道場神。得菩提樹下寂然不動而充徧十方解脫門。

  下面賢首國師再說,「如來藏身者,明即此遍剎之身,包容所遍法界剎海,無不皆在如來身中,故名藏身。是故融通,總有四句。」


  賢首國師不容易,他把它歸納成四句,「融通,總有四句」,四句說明真相。「一、身遍剎海,二、剎在身中,三、身遍身內剎,四、剎入遍剎身。即內即外,依正混融,無礙無障」,這才是事實真相。


  普賢菩薩入的是這個三昧,這是法界的大定。菩薩為大眾要廣說如是之法,所以先入這個三昧。「身遍剎海」,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一 般講修行證果,證的是什麼果?這四句就是所證的實相,真實狀況。「身遍剎海」,無量無邊的剎土,海是比喻廣大沒有邊際,用它來做形容。虛空法界廣大沒有邊 際,這裡面確實有世界海微塵數諸佛的剎土。


  第二句「剎在身中」,無量無邊的佛剎在我們身中,身中在哪裡?遍身無處不是!佛在這個經上常常用毛孔做例子,剎入毛孔。每一個細胞裡面都有盡虛空遍法界佛剎微塵數的剎土,都在裡面,每一個細胞、每一個毛孔都如是,剎在身中。


  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
  一切諸佛。以一切法界諸世界中須彌山王。及鐵圍山。大鐵圍山。大海。山林。
  宮殿屋宅。置一毛孔。盡未來劫。而諸眾生不覺不知。


  身呢?身又遍身內剎,重重無盡。


  剎呢?剎又遍入剎身,


  所以底下說,「即內即外,依正混融,無礙無障」,內外依報正報混融在一起。四無礙的法界從這裡見到了,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我們要悟,悟這個道理,我們要證,證這個境界。你要是悟了,就叫佛知佛見;你要是入這個境界,你就成佛,你就證果。

  科學家的領會也漸漸接近這個知見。


  玻姆的金魚缸的魚例子:如果其中一條魚的狀態改變了,另一條魚的狀態也立即隨之改變。


  玻姆以此展開對超距作用的解釋:


    兩個粒子應當被視為同一六維現實的兩個不同的三維投影,
    在三維空間看來,二者沒有相互接觸,毫無因果關聯; 而實
    際情況是,兩個粒子之間相互關聯的方式,非常類似於上面
    所說的魚的兩個電視圖像之間相互關聯的方式。


    因此普遍地說,「隱秩序」必須被擴展到一個高維現實,這
    個高維原則上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其包含整個具有其全部
    ‘場’和‘粒子’的整體宇宙。


    於是我們必須說,全運動在高維空間中捲入與展出,其維數
    實際上是無限的。”


  在玻姆所構想的宇宙的本體論圖景中,宇宙真空的高維隱秩序被激發而展開和投影為三維物質世界的顯秩序,而這種物質顯秩序又不斷卷入為宇宙真空中的隱秩 序。用簡單的話說,就是我們肉眼直接可見的三維物質世界的獨立個體,實際上是更高維整體的一個投映,我們由於不能理解更高維度的整體性而誤以為我們所看到 的一個個人或物是獨立的個體。


  秩序是自性的德行,是性德,顯秩序我們能看得見的。看不見的叫隱秩序。「而這種物質顯秩序又不斷的卷入為宇宙真空中的隱秩序」。這是佛經上講的隱顯不二,被他們發現出來,這不容易,真的是隱顯不二。

  華嚴三祖法藏大師,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煩惱覆之則隱。智慧了之則顯。」

  顯一體者。謂自性清淨圓明體。

  然此即是如來藏中法性之體。從本已來性自滿足。處染不垢。修治不淨。故云自性清淨。性體遍照無幽不燭故曰圓明。又隨流加染而不垢。返流除染而不淨。亦 可在聖體而不增。處凡身而不減。雖有隱顯之殊。而無差別之異。煩惱覆之則隱。智慧了之則顯。非生因之所生。唯了因之所了。起信論云。真如自體。有大智慧光 明義故。遍照法界義故。真實識知義故。自性清淨心義故。廣說如彼。故曰自性清淨圓明體也。

  「我們由於不能理解更高維度的整體性,而誤以為我們所看到的一個人或物是獨立的個體」。如八角亭,八角亭是八面,這不是十面,八角亭八面都放一個鏡 子,一個人站在當中,那你就看到無數的人像。一個動,一起動,所以彼此動作都是假相,其實只有一個人。這就告訴你整個宇宙是一體,十法界莊嚴就是全息的相 片。

  昇須彌山頂品第十三:
  爾時如來威神力故。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四天下閻浮提中。悉見如來坐於樹下。爾時世尊。不離一切菩提樹下而上升須彌。向帝釋殿。

  例:二鏡互照。

  宇宙之間森羅萬象同一個緣起。緣起在這個經上就稱之為「法界緣起」,從哪裡來的?一個根來的。根是什麼?法性。這個事相再多,體是一個。古來祖師比喻說得好,他把法性比喻作黃金;法相、現相是無量無邊,比喻作金器。


  我們如果要參觀一個金屬的工廠,尤其是它們的展覽......,我曾經參觀過一次金器的展覽,兩萬多種,沒有一個相同的。你去看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全是黃金,兩萬多種。我們有個學佛的同修,他就是做這個生意,到他的展覽室去看,非常好看。相上看,兩萬多個,沒有一個同樣的;你從性上看,全是黃金,除 了黃金之外沒第二個東西,一樣東西。一個東西變現出那麼多的樣子,變現的相,體不變!所以你就曉得法性是一個,法相是無量無邊,而且法相千變萬化。佛在這 個經上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它為什麼千變萬化?識。識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

  Bohm不是唯一的研究者發現宇宙是一個全像攝影式的幻象。在腦部研究的領域中,史坦福大學的腦神經學家Karl Pribram(卡爾‧普裡布拉姆)也分別獨立地相信現實的全像式本質。


  Pribram研究腦部是如何儲存記憶,因而被全像式結構模型所吸引。近幾十年來,許多研究顯示,記憶的儲存不是單獨地限於特定的區域,而是分散於整個腦部。在一九二零年代的一連串歷史性的實驗中,腦部科學家卡爾‧拉施利(Karl Lashley)發現不管老鼠腦部的什麼部位被割除,都不會影響它的記憶,仍舊能表現手術前所學到的複雜技能。唯一的問題是沒有人能提出一套理論來解釋這種奇怪的「整體存在於每一部份」的記憶儲存本質。


  然後在一九六零年代,Pribram接觸到全像攝影的觀念,知道他發現了腦神經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的解釋。Pribram相信記憶不是記錄在腦神經細胞 中,或一群細胞中,而是以神經脈衝的圖案橫跨整個腦部,就像雷射繞射的圖案遍佈整個全像攝影的底片上。換句話說,Pribram相信頭腦本身就是一個全像 攝影相片。


  Pribram的理論也解釋了人類頭腦如何能在那麼小的空間中儲藏那麼多的記憶。曾經有人估計人類頭腦在人的一生中能夠記憶約一百億位元(bits) 的資料(大約是五套大英百科全書)。相似的,除了其他功能之外,全像攝影也具有驚人的資料儲存容量,只要改變兩道雷射照射底片的角度,就可以在同一張底片 上記錄許多不同的影像。有人示範過,在一公分立方的方塊底片上可以儲存一百億位元的資料。


  如果腦部是根據全像攝影的原理來操作,我們就比較能瞭解我們那特殊的能力,能迅速從我們那龐大的記憶倉庫中取出所需的任何資料。如果一個朋友要你告訴 他,當他說「斑馬」這個字時,你會想到什麼。你不需要笨拙地搜尋某種巨大的腦部字母檔案才能得到一個答案。相反地,一些聯想,如「條紋」,「馬」,和「非 洲野生動物」等會立刻跳入你的腦中。的確,人類思考過程的一項最驚人的特徵是,每一件資料都似乎與其他所有資料相互連接,這也是全像攝影幻象的另一項基本 特性。因為全像攝影幻象的每一部份都與其他部份交互關連著,這也許是大自然交互關連系統的最終極例子。


  在Pribram的全像式腦部模型的啟發下,記憶的儲存不只是腦部科學唯一稍獲解答的謎。另一項謎題是腦部如何翻譯它從感官所得到的大量波動(光波, 聲波,等等),使之成為我們知覺的具體世界。記錄與解讀波動正是全像攝影最擅長的。正如全像攝影像是某種鏡頭,某種傳譯的工具,能把顯然無意義的波動圖案 轉變為連貫的影像,Pribram相信腦部也有一個鏡頭,使用全像式原理來數據式地把經由感官收到的波動轉變為我們內在知覺的世界。
意識複製眼識而生分別。


  有大量的證據顯示,腦部是使用全像式原理來進行操作。事實上,Pribram的理論得到了越來越多腦神經學家的支持。阿根廷籍的義大利腦神經研究者 Hugo Zucarelli最近把全像式模型應用到聽覺的世界中。他迷惑於人腦在即使只有一隻耳朵有聽覺的情況下,也能夠不用轉頭就偵測出聲音的來源方向。 Zucarelli發現全像式原理可以解釋這種能力。Zucarelli也發展出全像式音響的科技,一種錄音的技術,能夠幾乎真實無誤地重新複製出聲音現 象。


  Pribram相信我們的腦部根據外在波動的輸入,以數學方式建立出「堅硬」的現實。這種想法也得到許多實驗上的支持。實驗發現,我們感官對於波動的 敏感度要比我們先前所認為的遠為強烈。例如,研究者發現我們的視覺對聲波也很敏感,我們的嗅覺是與我們現在稱為oamic的波動有關,而甚至我們體內的細 胞也對很廣大範圍的波動敏感。如此的發現使我們推論,只有在全像式的知覺領域中,這種波動才能被整理歸類為正常的知覺。


  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
    一切諸佛能以眼處作耳處佛事。能以耳處作鼻處佛事。
    能以鼻處作舌處佛事。能以舌處作身處佛事。
    能以身處作意處佛事。能以意處於一切世界中住世出世間種種境界。
    一一境界中能作無量廣大佛事。是為諸佛第八自在法。
    (諸佛十自在法,六根互換)


  但是當Pribram的全像式腦部模型與Bohm的理論放在一起時,才顯現其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因為如果這個世界的堅固只是一種次要的現實,而真 正「存在」的是一團全像攝影式的波動,而如果頭腦也具有全像式結構,只從這團波動中取出部份的波動,數學式地轉換成感官知覺,那麼客觀現實是什麼呢?簡單 地說,客觀現實就停止了存在。


  正如東方宗教的教義,物質世界是一種maya,一種幻象。


  雖然我們也許以為我們是實質的生物,活在一個實質的世界中,這也是一個幻象。我們其實是漂浮在一個充滿波動的大海中的「接收者」,我們從這個大海中抽取出來,並轉變成實質世界的波動,只是這個超級全像式幻象的許多波動之一。

  這種對於現實的驚人新觀點,Bohm與Pribram的合成理論,被稱為全像式模型理論(holographic paradigm),雖然許多科學家以懷疑的態度看待它,但這個理論風靡了其他人。一小群逐漸增加的研究者相信,這也許是科學到目前為止,關於現實最準確的模型。更有甚者,有些人相信它可以解釋許多科學以前未能解釋的神秘,甚至使超自然也成為自然的一部份。


  許多研究者,包括Bohm與Pribram,注意到許多超心理學的現象在全像式模型理論下變得較為容易瞭解。在這個宇宙中,個別的頭腦實際上是一個大 全像結構的個別部份,而一切都是相互連結的,心電感應其實就是進入了全像式的層次。如果一個分別的個體A的意念能夠傳送到個體B的腦中,如果這兩個分離的 個體原來已經是連接的,這種現象就很容易瞭解。同樣的,以精神力量來移動遠處事物的能力(psychokinesis)也變得比較不神秘,因為在一個具有 無限連接的宇宙中,個體與被移動的物體已經是一體的。


  Bohm與Prigram也指出,許多宗教或神秘經驗,如與宇宙合一的超越體驗,或許也是因為進入了全像式領域之中。如他們所言,也許過去許多偉大的神秘體驗者所談論的一種宇宙一體的感覺,只是因為他們知道如何進入他們心靈中一切真正與宇宙合一的那部份。


  全像式模型理論也受到其他科學領域的慎重注意。斯丹尼斯萊夫‧戈洛夫Stanislav Grof,馬利蘭心理研究中心的主任及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醫學院心理學系助理教授,相信全像式模型理論可以解釋心理學上許多的無解謎題。Grof特別感覺到,全像式模型理論提供了一套模型來瞭解許多人在知覺轉換狀態(altered states of consciousness)中會經驗到的怪異現象。


  在一九六零年代,Grof研究使用LSD(一種迷幻藥)做為心理治療工具的利弊。他有一名女性病人,突然相信她成為了一條史前時代的雌性爬蟲。在她的 迷幻狀態中,她不僅提供了極豐富的詳細描述,說明了她被困在這種爬蟲身體中的感覺,同時描述了爬蟲身體各部位的狀況。使Grof驚訝的是雖然那名女人事前 沒有對這種爬蟲的知識,之後他從一位動物學家處得到證實。


  那位女人的經驗並不獨特。在他的研究過程中,Grof遭遇到的病人們倒退了並代表了幾乎在進化史上的所有生物。還有,他發現如此的經驗時常包含了隱晦的動物學細節,而後來證實是正確的。


  退化回動物並不是Grof研究中唯一令人迷惑的心理現象。他也有病人似乎進入了某種集體的或族群的潛意識中。沒有接受多少教育的人突然能詳細地描述波斯祅教的葬禮,和印度教的儀式。在其他的經驗中,有人能給予令人信服的靈魂出體報告,或預見未來,或倒退回前世的回憶。


  在後來的研究中,Grof發現在沒有使用迷幻藥物的治療會談中,相同程度的現象也會發生。因為在如此經驗中的相同要素是,個體的意識昇華超越了平常自我的界限,或時空的限制,Grof稱此現象為「超個人經驗」(transpersonal experiences),而在六十年代晚期,他創立了心理學的一支,稱為「超個人心理學」(transpersonal psychology),專注於此類的研究。


  如grof最近所言,如果心靈的確是一個整體的一部份,這個整體像一個巨大的迷宮,不僅連接一切心靈,包括過去現在,同時也連接一切原子,一切生物,及時間與空間本身的無限,那麼心靈偶爾會涉足於這個迷宮中,產生超個人的經驗,就似乎不足為奇了。


  如此對生物結構的觀點逆轉,使研究者指出醫學及我們對於醫療程式的瞭解也可被全像式模型理論所改變。如果身體的實質結構只不過是意識的全像式投射,那麼我們每個人對於自身健康的責任就要超過目前醫學知識所容許的。


  現在我們視之為奇蹟式的疾病康復,就可以解釋為由於意識的改變,而影響了全像式身體的改變。相同的,令人爭議的新醫療技術,如意念的想像,會如此有效,因為在全像式的領域中,意念的影像是與「現實」一樣的真實。


  甚至在「非尋常現實」(non-ordinary reality)中的異象與經驗,在全像式模型理論之下也成為可以解釋。生物學家Lyall Watson在他的書「未知事物的禮物」(Gift of Unknown Thing)中描述他與一位印尼女巫士的接觸,她藉著表演一種儀式舞蹈,能夠使一整排樹瞬間消失在空氣中。Watson說他和驚訝的旁觀者繼續觀看女巫 士,她使樹群重新出現,然後又消失,又出現了好幾次。雖然目前的科學無法解釋如此的事件,但是如果「堅硬」的現實只是全像式的投影,如此的經驗就有理可 循。也許我們同意什麼是「存在」或「不存在」的,只是因為我們所謂共識下的現實,是架構於人類的潛意識中一切心靈都相互連接的領域。


  如果這是真實的,這會是全像式模型理論中最重要的意義所在,因為這表示如Watson的經驗之所以是不尋常的,只是因為我們沒有設計我們的心靈來相信 如此經驗是真實的。在全像式的宇宙中,我們改變現實結構的可能是無止盡的。我們所知覺的現實只是一幅畫布,等待我們著手畫任何我們想要的圖畫。任何事都有 可能,從用意念的力量來彎曲湯匙,到人類學家Castaneda與亞基印地安巫士Don Juan的奇幻經驗。因為魔術是我們的天生權利,並不比我們在夢中創造現實的作法更為神奇。


  (覺林菩薩) 夜摩天宮偈讚品第二十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8、黑洞理論

  1976年,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稱自己通過計算得出結論,他認爲黑洞在形成過程中,其質量減少的同時還不斷在以能量的形式向外界發出輻射。這就是著名的“霍金輻射”理 論。但是,理論中提到的黑洞輻射中并不包括黑洞內部物質的任何信息,一旦這個黑洞濃縮并蒸發消失後,其中的所有信息就都隨之消失了。這便是所謂的“黑洞悖 論”。

  這種說法與量子力學的相關理論出現相互矛盾之處。因爲現代量子物理學認定這種物質信息是永遠不會完全消失的。近30年來,霍金試圖以各種推測來解釋這 一自相矛盾的觀點。霍金曾表示,黑洞中量子運動是一種特殊情況,由於黑洞中的引力非常強烈,量子力學在此時已經不再適用了。但是霍金的這種說法并沒有得到 科學界衆多持懷疑態度學者的信服。

  天文學家發現目前堪稱最大最古老的黑洞Q0906+6930的黑洞。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天文學研究小組在遙遠的宇宙中發現了到目前爲止堪稱最龐大最古老的黑洞。這個宇宙巨人位於遙遠的星系中央, 它在大爆炸後十億年內就形成了。其質量是太陽質量的100多億倍,這意味著這個被稱爲Q0906+6930的黑洞能夠在自己的引力場中吸納上千個太陽系,其質量也相當於銀河系內所有恆星的質量之和。

  這個巨型黑洞位於大熊座星系中央,與地球的距離約爲127億光年。據來自斯坦福大學的羅格-魯曼尼表示,科學家們初步確定這個黑洞的年齡約爲127億歲,也就是說,它在“大爆炸”之後10億年內就已經形成了。


  然而,令天文學家們疑惑不解的是這個巨型黑洞是如何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聚集如此之巨的質量的。據羅格-魯曼尼教授解釋稱,爲了揭開這個龐然大物的質量 之謎,天文學家們使盡了渾身解數----包括測量微粒的運動速度和多普勒效應強度(離我們遠去的天體發出的光波長變長,譜綫向紅端移動 ,這種現象叫多普勒效應。--譯者註)。


  衆所周知,黑洞是看不見的,因此科學家們只能依靠它發出的輻射和對相鄰恆星的萬有引力作用來判定它的存在。一般來講,天文學家們將黑洞分爲兩類:星狀 黑洞和超大質量星狀黑洞。星狀黑洞由質量相當於幾個太陽的恆星坍縮形成,而超大質量星狀黑洞的質量則可達十億個太陽質量。


  羅格-魯曼尼認爲,研究這類奇異的天體有助於更好地研究宇宙的構成

霍金黑洞理論和霍金簡介


霍金黑洞理論:


  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經過29年的研究和思考,他發現自己有關黑洞的認識是錯誤的, 2006年7月21日,在愛爾蘭都柏林舉行的“第17屆國際廣義相對論和萬有引力大會”上,英國傳奇科學家斯蒂芬·霍金教授正式發表了一篇論文,宣佈他對 宇宙黑洞的最新研究結果:「黑洞并非如他和其他大多數物理學家以前認爲的那樣,對其周遭的一切“完全吞食”,事實上被吸入黑洞深處的物質的某些信息實際上 可能會在某個時候釋放出來。」

  宇宙學家相信,太空中有許多類型的黑洞,從質量相當於一座山的小黑洞,到位於星系中央的超級黑洞,不一而足。科學家過去認爲,從巨大的星體到星際塵埃 等,一旦掉進去,就再不能逃出,就連光也不能“倖免於難”。而霍金教授關於黑洞的最新研究有可能打破這一結論。經過長時間的研究,他發現,一些被黑洞吞沒 的物質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從黑洞中“流淌”出來。

  霍金關於黑洞的這一新理論解決了關於黑洞信息的一個似是而非的觀點,他的劍橋大學的同行都爲此興奮不已。過去,黑洞一直被認爲是一種純粹的破壞力量,而現在的最新研究表明,黑洞在星系形成過程中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

  自認“黑洞悖論”錯誤


  如今,霍金終於給了這個當年自相矛盾觀點一個更具有說服力的答案。霍金稱,黑洞從來都不會完全關閉自身,他們在一段漫長的時間裏逐步向外界輻射出越來越多的熱量,隨後黑洞將最終開放自己并釋放出其中包含的物質信息。

  儘管這一重大研究成果還沒有公開以論文的形式發表,已經在學術界引起了軒然大波。霍金在劍橋大學的同事、著名的物理理論學家馬爾科姆·佩裏博士表示, “霍金在這次研討會上提出的觀點也許是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但是具體是否能得到最終認可,我看還需要由大家說了算。”但他認爲,霍金最新的研究成果將可以 和30年前發表的“霍金輻射”相媲美。

  霍金簡介:


  斯蒂芬‧霍金,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現年60歲,出生於伽利略逝世周年紀念日,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


  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爲崇高的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皇家學會會員。他因患盧伽雷氏 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禁錮在一張輪椅上達2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爲優勢,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爲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 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儘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游到光袤的時空,解開了 宇宙之謎。


  霍金教授是現代科普小說家,霍金堅信關於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數學來表達,世人應當可以通過電影——這一視聽媒介來瞭解他那深奧莫測的學說。



  NASA公佈黑洞攻擊星系實景照片


  美國宇航局公佈的“錢德拉”X射綫太空望遠鏡拍攝的黑洞攻擊星系實景照片。黑洞噴射強大的射流,衝擊附近的一個較小星系。

  黑洞是怎樣形成的呢?其實,跟白矮星和中子星一樣,黑洞很可能也是由恆星演化而來的。


  我們曾經比較詳細地介紹了白矮星和中子星形成的過程。當一顆恆星衰老時,它的熱核反應已經耗盡了中心的燃料(氫),由中心産生的能量已經不多了。這 樣,它再也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承擔起外殼巨大的重量。所以在外殼的重壓之下,核心開始坍縮,直到最後形成體積小、密度大的星體,重新有能力與壓力平衡。


  質量小一些的恆星主要演化成白矮星,質量比較大的恆星則有可能形成中子星。而根據科學家的計算,中子星的總質量不能大於三倍太陽的質量。如果超過了這個值,那麼將再沒有什麼力能與自身重力相抗衡了,從而引發另一次大坍縮。

  黃念祖認爲: 黑洞乃須彌山

  佛家認爲,佛的國土(即大千世界)是在數量上無有窮盡的,而每一佛土都有其成劫、住劫、壞劫、空劫四個階段,這裏的劫是一個時間的量度。劫有小劫、中 劫和大劫之分,成、住、壞、空四劫是屬於中劫,這四個中劫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大劫。一大劫的時間就是 319,960,000×80=1,279,840,000年。(12億年)。 佛教認爲,一切世界都會經過生成毀滅這樣幾個階段,最後進入到空劫的階段。在空劫中“中空無世界,及諸有情也”


  華嚴五祖宗密大師《華嚴原人論》 :中空無世界,及諸有情也(住者,住劫亦經二十增減。壞者,壞劫亦二十增減,前十九增減壞有情,後一增減壞器界。能壞者,是火水風等三災。空者,空劫亦二十增減,中空無世界,及諸有情也。)

  當一顆恆星衰老時,它的熱核反應已經耗盡了中心的燃料(氫),由中心産生的能量已經不多了。這樣,它再也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承擔起外殼巨大的重量。所以在外殼的重壓之下,核心開始坍縮,直到最後形成體積小、密度大的星體。


  由於強大引力作用,物質將不可阻擋地向著中心點以接近光速沖去,直至成爲一個體積趨於零、密度趨向無限大的“點”。而當它的半徑一旦收縮到一定程度 (史瓦西半徑),巨大的引力就使得即使光也無法向外射出,從而切斷了恆星與外界的一切聯繫——“黑洞”誕生了。黑洞一直濃縮最後蒸發消失。


  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
  『譬如風災壞世界時。有大風起。名曰散壞。能壞三千大千世界鐵圍山等。皆成碎末。』


  大風是引力,將物質都吸入,壓成碎末。幸好有反作用力(斥力),是黑洞處於一種相對穩定狀態。


  『復有大風。名為能障。周帀三千大千世界。障散壞風。不令得至餘方世界。佛子。若令無此能障大風。十方世界無不壞盡。』

黑洞的發展:


  被運進的物體越來越多,這個新球的體積越來越大,黑洞空間(洞縫)也越來越小,直到洞滿的時候,還有外圍空間的物體向它運動,這時的碰撞便不是無聲無 息,由於沒有足夠的空間穩定物子,便會慢慢光芒四射。隨著碰撞的能量的四射,漸漸的和周圍的能量相穩定,也就漸漸的再沒有其它的物體向它運動而發生碰撞, 這個新的質球就慢慢穩定的誕生成功了。它也漸漸沒有了碰撞的光芒。而和星空宇宙融為一體,成為一個新的冷冷的星。


這種星球的意義如何呢?


  當越來越多的物體運動到它身上,它的表面也就漸漸平凡起來,也會熱焰騰騰,岩漿橫流。到處就象開天劈地,象地球剛誕生一樣,發生著各種各樣的表面運動,也會有各種化學反應,甚至水、各種氣體都會產生,甚至會產生像地球樣的生命 。更或許黑洞成星體就是一切另一類星體的骨架,因為只有它的核心是最穩定的,才可以成為一個穩定星球的載體,也有可能地球的核也是如此,這也可能是磁力線產生的最主要條件和原因。


  可能其它任何方式形成的星體都不穩定,只有經過一次黑洞演變之後,才會穩定,才會有一切的可能,也才有其它的可能。


成住壞空

  所以,黑洞是世界壞空的結果,也是世界形成的前期準備。每個世界成住壞空的周期不一樣,不一定只是一劫,可能是多劫。 (如普賢菩薩說頌)


《華藏世界品第五》: 有剎住一劫 或住於十劫 乃至過百千 國土微塵數 

  這些已經壞空的世界在宇宙中很多。近日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Spitzer Space Telescope)的最新觀察結果,天文學家則成功穿透了遮蔽類星體黑洞的外圍宇宙塵埃雲層,捕捉到了其中一直暗藏不露的內部黑洞體。由於斯皮策太空望 遠鏡能夠有效收集能穿透宇宙塵埃層的紅外光線,使得研究人員順利地在一個非常狹窄的宇宙空間區域內,同時發現了數量多達21個早已存在卻又"隱藏不露"的 類星體黑洞群。


  來自美國加州理工大學斯皮策科學中心的研究小組成員馬克-雷斯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同時也表示,「如果我們拋開此次發現的21個宇宙類星體黑洞,放眼宇宙中的其它任何區域,我們完全可以大膽預測,必將有數量眾多隱藏著的黑洞將會被陸續發現。」

隱顯:


  此時黑洞成爲了看不見的天體(隱了)。黑洞有“隱身術”,人們無法直接觀察到它,連科學家都只能對它內部結構提出各種猜想。那麼,黑洞是怎麼把自己隱 藏起來的呢?答案就是---彎曲的空間。我們都知道,光是沿直綫傳播的。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常識。可是根據廣義相對論,空間會在引力場作用下彎曲。這時候, 光雖然仍然沿任意兩點間的最短距離傳播,但走的已經不是直綫,而是曲綫。形象地講,好像光本來是要走直綫的,只不過強大的引力把它拉得偏離了原來的方向。

  如何發現黑洞?爲確定黑洞天體存在的證據,天文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在黑洞周圍的物質行爲具有其特定行爲:「在黑洞周圍的宇宙空間中,氣體物質具有超高 的溫度,并且在被黑洞強大引力場吸引劇烈加速後,這些物質在徹底消失之前均會被提升到接近光速。而當氣體物質被黑洞徹底吞噬後,整個過程都會釋放出大量的 X-射綫。通常正是這些逃逸出來的X-射綫,顯示出此處有黑洞確實存在的跡象。這便是以往人們發現黑洞的最直接證據。」


  實際上,世界沒有成住壞空,人也沒有生老病死。只有隱顯不同。


  清涼大師疏鈔裡有幾句註解,十通品第二十八:「色存則空隱。色亡則空顯。」

  清涼鈔:論存亡隱顯者。色即是空。則色亡空顯。空即是色。則空隱色存。然皆即亡即存。即隱即顯。

  黑洞是空,而裡面有色。色亡空顯,亡存不二。隱顯不二。為什麼說沒有成住壞空,只有隱顯不同呢?


  十忍品第二十九:「菩薩了世法 一切皆如夢……夢體無生滅亦無有方所」


  菩薩摩訶薩十種忍,第六如夢忍, 夢體即是自性。而自性也是不可得:

  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
  觀察於諸法 自性無所有 如其生滅相 但是假名說 
  一切法無生 一切法無滅 若能如是解 諸佛常現前

  這兩首是講觀,也就是說教我們對整個宇宙人生萬法的看法,這個看法是佛知佛見,跟我們的看法不一樣。我們的看法、想法就是顛倒了、錯誤了,沒有看到事 實的真相,事實真相是這兩首偈所說的。真相是什麼?『自性無所有』,自性這個名詞是假設的,老子所說「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要知道一切諸法 沒有名字,名字是人給它取的,所以名字都是假名。可是假名它有作用,便利於我們在日常生活接觸當中,我們講交換訊息、交換意見。所以要曉得這是假名,不是 真的。


  真的沒有名,不但沒有名,還沒有相,不但沒有相,還沒有性,性是體性。為什麼說沒有?所謂沒有就是我們覺察不到。自性就是法性,是我們自己的法性,所 以稱之為自性。自性是一切萬法共同的,是佛的自性,是釋迦牟尼的自性、是菩薩的自性、是你的自性、是他的自性,也是我的自性。


  自性是一個,這很難懂!


  為什麼自性是一個?世尊在《楞嚴經》上舉個比喻說得很好,把自性比喻作大海,把一切眾生,就是十法界的眾生,十法界眾生裡有佛,有佛、有菩薩、聲聞、 緣覺、天人、修羅,到餓鬼、地獄、畜生,這些是什麼?這些是大海裡面的水泡,水泡有大有小,就好比十法界眾生。水泡統統是依大海而起的,離了大海哪有水 泡?這個比喻我們比較容易懂,大海確實裡面起無量無邊的水泡。


  大海是永恆的,比喻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一不異、不常不斷,可是水泡有生滅,有生滅、有來去、有斷常、有一異,這裡頭有。這是從現象,相有生當然就 有滅。可是性沒有,性沒有生它就沒有滅,像大海一樣,大海沒有生滅,大海的水泡有生滅。水泡就是大海,大海就是水泡,這個認知就叫佛知佛見,這才真正把事 實真相搞清楚了。


  我們凡夫沒有這個認知,大海不是水泡,水泡不是大海,把個個水泡都獨立了,不知道它是一體。這叫什麼?叫凡夫顛倒妄想,這是凡夫的錯覺、這是凡夫的迷惑;真正覺悟的人瞭解事實真相。


  水泡滅了,就是隱了,大海無生無滅。諸佛知道水泡也是大海,所以尊重每一個水泡,禮敬諸佛。這是黑洞現象給我們的啓示。



9、反物質與暗物質


  1933年,狄拉克在諾貝爾獎頒獎儀式上發表的演說中稱,他相信存在一個“反物質”構成的宇宙。之後瑞典物理學家阿爾文等人的“反物質宇宙模型”學說 認為,原始宇宙由一半正物質和一半反物質構成,隨著宇宙的膨脹,形成了彼此孤立的“總星系”,被“宇宙地平線”分隔開,因而不能相互觀測到。那麼自然王國 中是否存在 “反物質”呢?


  目前各國科學家搜索和研究“反物質”的巨集大計畫正在加緊進行,主要採取兩種途徑:一是研究反物質的自然狀態。如1998年6月2日,美國“發現”號太空梭攜帶阿爾法磁譜儀去太空尋找“反物質”;二是建造強大而精密的超高能設備,在實驗室中製造“反物質”。


(1)反粒子和反物質


  隨著基本粒子的反粒子相繼發現,人們終於領悟到,電荷共軛原理是極其普遍的原理,所有基本粒子都存在相應的反粒子(電荷相反)。正粒子代表一種能量 態,反粒子則代表另一種相反的狀態,正粒子與反粒子不過是一種更基本的粒子的兩種數量不同的組合形態,正粒子與反粒子僅僅是電磁性質上相反,在本質上是相 同的。在正反粒子相互湮滅過程中,只有電荷消失了。因為電荷是正粒子與反粒子唯一性質相反的部分,正粒子和反粒子具有的兩份相同的質量都不能消失。


 各種粒子和反粒子總是形影不離,在高能條件下出現的正反粒子短暫對峙局面是一種粒子分裂為更低層次粒子時的運動狀態,所以反粒子不能以天然常態長久存 在,只能在高能碰撞中亮相。時至今日,地球上發現的反粒子都是在實驗室極端條件下的產物,微觀粒子在相互轉化時出現的正反粒子對一旦相遇就會灰飛煙滅,瞬 間轉化成其他粒子。就是壽命最長的反中子也從未超過100秒。
  
  “反物質是什麼”? 是一般物質的對立面,而一般物質就是構成宇宙的主要部分。直到最近,宇宙中反物質的存在還被認爲是理論上的。在1928年,英國物理學家迪拉克Paul A.M. Dirac修改了愛因斯坦著名的質能方程(E=mc2)。Dirac說愛因斯坦在質能方程中全沒有考慮“m”——質量——除了正的屬性外還有負屬性。Dirac的方程 (字幕)允許宇宙中存在反粒子(負能量),第一次預言了反粒子的存在。而且科學家們也已經證明了幾種反粒子的存在。這些反粒子,顧名思義,是一般物質的鏡像。每種反粒子和與它相應的粒子有相同的質量,但是電荷相反。以下是20世紀發現的一些反粒子。


  正電子——帶有一個負電荷而不是帶有一個正電荷的電子。由Carl Anderson 在1932年發現,正電子是反物質存在的第一個證據。   


  反核子——帶有一個負電荷而不是通常帶有一個正電荷的核子。由研究者們在1955年的伯克利質子加速器上産生了一個反質子。


  反原子——正電子和反質子組合在一起,由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學家共製造了九個反氫原子,每一個的生命只有40納秒。到1998年CERN的 研究者把反氫原子的産量增加到了每小時2000個。當反物質和物質相遇的時候,這些等價但是相反的粒子碰撞産生爆炸,放射出純的射綫,這些射綫以光速穿過 爆炸點。這些産生爆炸的粒子被完全消滅,只留下其它亞原子粒子。物質和反物質相遇所産生的爆炸把兩種粒子的質量轉換成能量。科學家們相信這種方法産生的能 量比任何其它推進方法産生的能量強的多。


  如何產生反粒子?大爆炸——産生時粒子數超過反粒子數是可能的。在1977年科學家們發現在銀河系中心附近有一個可能的反物質源。

佛法的詮釋


  屬見惑裡的邊見——正反對立。 當你照鏡子時,看一看在鏡子中的那個我,如果那個鏡子裏的人真的存在,并出現在我的面前?


  科學家們已經考慮過這個問題,他們把鏡子中的那個我叫做“反我”(舉示鏡子)。他們甚至想像很遠的地方有一個和我們現在的世界很像的世界,或者說是我 們的世界在鏡子裏的像。它將是一個由反恆星、反房子、反食物等所有的反物質構成的反世界。但是反物質是什麼,這一切又可能是真實的嗎?


  只要有妄想分別執著邊見,就會出現反物質。鏡子是自性,而凡夫執著鏡子兩邊的“正反我”。


  華藏世界品第五: 「十方所有諸變化 一切皆如鏡中像」

  菩薩問明品第十:「譬如淨明鏡 隨其所對質 現象各不同 業性亦如是」


  清涼大師疏:唯以本識為鏡 ……
  清涼大師鈔:
  喻有三事。一鏡。二本質。三影像。以喻就法。 鏡則無二。質影各二。

  鏡是體,體是一,可是就像一面鏡子,鏡子裡面現像了,像怎麼現的?像一定有質,譬如我們照鏡子,我們自己本身,這個本是質,鏡子裡面的像是影,影一定是隨著本而現的,現於鏡子裡面。鏡子是一,但是質跟像是二,他裡面所說的鏡則無二,無二就是一,所以質影各二。


  業性亦如是:宇宙法界森羅萬像是業。真正見到宇宙的本體,見到法性了,曉得法性跟法界是一不是二,所以合說業性亦如是。

  原來,科學家能觀察的心與所觀察的宇宙是一不是二。宇宙是幻象,正反物質都是幻象!從鏡中的人角度看我,我也成了幻象!


  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


  諸天子。如有頗梨鏡名為能照。清淨鑒徹。與十世界。其量正等。無量無邊諸國土中。一切山川。一切眾生。乃至地獄畜生餓鬼所有影像。皆於中現。諸天子。於汝意云何。彼諸影像。可得說言來入鏡中。從鏡去不。

  答言。不也。

  諸天子。一切諸業。亦復如是。雖能出生諸業果報。無來去處。諸天子。譬如幻師。幻惑人眼。當知諸業。亦復如是。


(2)暗能量及暗物質


  宇宙的組成是什麼?在宇宙中,除了人們常見的各種發光的星球、星系、星系團、類星體……等等發光的天體,是否還存在著不發光的天體,或物質? 宇宙中是否除質子、中子、電子等“會”發光的物質以外,還存在著在原則上就不會發光的物質,或者說,它們自身不僅不能發光,而且也不會反射、折射或散射光,亦即對各種波長的光,它們都是百分之百的透明體!它們就是神秘的暗物質。


  暗物質存在嗎?


  1923-1929哈伯望遠鏡觀察到了我們的宇宙的確是在膨脹的;1998年觀察到超新星爆炸之後,發現我們的宇宙原來是在”加速”膨脹的。關於宇宙 加速膨脹的真實原因,仍尚未解決,我們給宇宙加速膨脹需要的能量取了個名字,叫做”暗能量”,所以宇宙加速膨脹的問題就相當於暗能量的問題,這也是當前宇 宙學亟待解決的主流問題之一。


  暗能量就是指讓宇宙加速膨脹的能量,照常理判斷,宇宙的物質因為萬有引力的作用,應該是彼此聚集收縮的,但暗能量卻是反著這個方向進行的,目前沒有任 何我們所熟知的能量可以達到這個效果,故名暗;至於暗物質的發現,是由於觀察銀河系的旋轉曲線(rotation curve)得知,這是以繞銀河系中心旋轉的星球速率對離銀河中心半徑做圖,依常理而言,提供星球旋轉的重力來源,應該都是聚集在銀河系中心的(因為萬有 引力會使得物質傾向聚集在一起),且密度愈往外遞減,所以越在銀河系外圍的星球旋轉速率要越慢才對,但由實驗所得的旋轉曲線看來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旋轉曲線顯示,即使在銀河系外圍的星球旋轉的速率也和較裡面的星球差不多,這暗示著銀河系的物質並不是都集中在銀河中心的,外圍也有著大量的物質提供 重力,只是我們看不見罷了,我們稱這些看不見的物質為暗物質。由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告訴我們質能互換,所以我們可以將能量和質量一起考慮它們佔整個宇宙的 比重,由WMAP實驗得知,暗能量佔宇宙73%±4%,暗物質和我們熟知的一般物質則合計27%±4%,其中一般物質約佔4%。這是很驚人的一件事情,因 為我們所熟知的一般物質居然不到整個宇宙的5%,代表整個宇宙還有約95%的組成是我們從來不曾瞭解的。到了80年代,占宇宙能量密度大約20%的暗物質 以被廣爲接受了。
(字幕)
 
  暗物質對宇宙學的意義?


  許多宇宙論學家認爲,宇宙中會有占95%暗物質的存在。如果宇宙中存在著那種原則上不能發光的非常見物質的暗物質,那麼,宇宙中包含的暗物質的多少, 就決定了或至少是影響了宇宙是封閉宇宙還是開放宇宙。所謂封閉式的宇宙,就是指現今的宇宙膨脹達到相當長的一個時間後(例如800億年),會由於萬有引力 使宇宙由膨脹而收縮,這又稱爲振蕩式的宇宙;如果宇宙膨脹速度超過萬有引力所引起的阻力,而無限地膨脹下去,這就稱爲開放式宇宙。可見暗物質對宇宙的影響 是非常大的。


  不管暗物質為何物,目前暗物質已是非相對論性的粒子,它們的能量密度就像一般物質一樣,便是質量密度,我們只管它們的總重量,並不管它們的物理特性。 但近五(些)年來,天文觀測已指向另一個奇特的可能性,亦即暗物質並非傳統的粒子。它是一個場,並且是帶有正能量與負壓力的真空場。它的這種特性加速宇宙 的膨脹,像是具有排斥力一般,因此即使宇宙是封閉的,宇宙還是會繼續膨脹到無限大。
暗物質和暗能量是什麼?


  但是現在我們已經初步證實暗物質已經成為了宇宙的重要組成部分。暗物質的總質量是普通物質的6倍,在宇宙能量密度中占了1/4,同時更重要的是,暗物 質主導了宇宙結構的形成。但暗物質將由什麼樣的物質所形成?它們是什麼樣的粒子或是場,或是二者的統一,仍然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宇宙論的理論認爲,暗物質 可能有兩種形態,一種稱爲熱暗物質,即在宇宙形成物質世界時期,暗物質的候選者仍然保持其相對論性粒子狀態;另一種稱爲冷暗物質,即在宇宙形成物質世界時 期,暗物質的候選者已經是非相對論性的粒子。這兩者將在宇宙演化過程中起著不同的作用,但都不能沒有。如何探索、尋找和研究已被天文觀測所證實的暗物質? 這是21世紀科學的又一難題。


  占目前宇宙密度 70% 的暗能量究竟又是由什麼組成的?


  答:在2000 年到 2001 年間, 歐洲核子中心 (CERN) 的物理學家 C. Schmidhuber 的理論中,暗能量是由引力子、 引力微子及其它與時空本身密切相關的場的零點能組成。


  物質是顯,暗物質是隱

  不僅物質如此,有情生命也如此。


  賢首品第十二:
  有勝三昧名方網 菩薩住此廣開示 一切方中普現身 或現入定或從出
  ……
  或於東方入正定 而於西方從定出 或於西方入正定 而於東方從定出
  或於餘方入正定 而於餘方從定出 如是入出徧十方 是名菩薩三昧力

  東方入定為顯。西方定起為隱。以但見入定。不見起故。然此三門。皆由相攝而有。相入。則如二鏡互照。相即。則如波水相收。隱顯。則如八日月。隱顯同時。

  秘密隱顯俱成門

  在什麼時候完全隱,變成隱,沒有顯?我們曉得,常寂光淨土,完全隱。只要一念不覺,現相就出來,顯秩序就出來。隱顯是一不是二,所以自性雖然隱,它裡 面具足萬法,本自具足,一絲毫不欠缺。我們再舉個例子,這個諸位要想想能懂,譬如一個荔枝樹種,含有整個樹、花、果的信息。那個時候你能看到有嗎?看不 到,沒有!有沒有?它真有;它沒有,它怎麼會變成樹?它一絲毫沒有欠缺。在種子那就隱,它統統具足,一點都不缺,它遇到緣的時候它顯現出來,你才看到顯秩 序。種子是小宇宙,外面這個境界是大宇宙,小宇宙跟大宇宙是相同,是一不是二,這裡面有萬法,能生萬法。惠能大師這二十個字講得清楚。隱秩序在哪裡?就第 四句講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最後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顯秩序。例:手中U盤能容華嚴、大藏經


  暗物質是我們觀測不到的東西,但卻是客觀存在。證明“我們的所知覺的世界并非就是宇宙的本來面目,只是我們意識中的宇宙。”而宇宙存不存在呢?不存在!如夢幻泡影,所以唯識宗說:只有識!


  清涼大師疏鈔:眾生意識所緣。即是法界

  佛法將通過“識”扭曲了。意識複製眼識做自己的相分,意識的見分去分別自己的相分,作爲我們觀察的宇宙。


  腦子的記憶也是隱顯同時。




更深層的思考----


10、宇宙以外的世界


  宇宙以外的世界----異次元空間


  有科學家認爲,宇宙之外是異次元空間。 異次元空間就是不存在於我們這個宇宙的第二宇宙,或者說是平行於我們這個宇宙的第二個宇宙。可能就在我們的身邊窗戶的後面。他的虛擬位置與我們的世界交叉 重疊但是互相不乾涉。有時候放在身邊的東西會突然找不到,但一轉眼又就在眼前,人就會以爲是自己大意剛才沒注意到。根據異次元的理論來說就是物品突然進入 了異次元空間,但只是極短的時間也有可能是瞬間所以不會引起平行空間的衝突。
例: 在靠近南美洲的南太平洋地區,有一個死亡三角區地帶,100多年來,無數的船隻,飛機…進入這個區域後消失的無影無蹤。有科學家認爲,他們進入了另一個宇宙,那就是異次元空間。

  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的空間和時間是大爆炸産生出來的。我們認爲現在和今後所能觀察到的宇宙就是宇宙的全部,不存在宇宙以外。就好像地面爬行的動物認爲地球是沒有邊界的一樣,我們也看不到“宇宙之外”的“宇宙”。只有跳出三維空間之外,才能看到。


  而之所以我們會提出宇宙以外的概念,是由於我們人類思維邏輯局限。我們只會按現在的邏輯思考宇宙,認爲有內就有外,而無法想出無內無外的存在是什麼樣 子。甚至“樣子”都是我們人類基於邏輯推理上的認識,如果一個東西沒有“樣子”,那它是什麼“樣子”,我們是無法想像的。佛教我們“不可思議”。



實報莊嚴土 常寂光土

一真法界

  真界者。即真如法界。法界類雖多種。統而示之。但唯一真法界。即諸佛眾生本源清淨心也。

  體者。即本覺心體也。即諸法本源。一真法界也。謂此法界。周徧一切。四生六趣。無不有之。在聖在凡。用即有別。體即無異。即諸佛所師。羣生自體。萬物資始。眾行所依也。


  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
  了知一切法 自性無所有 如是解法性 則見盧舍那 
  因前五蘊故 後蘊相續起 於此性了知 見佛難思議
 
  謂了一切法。即心自性。性亦非性。情破理現。則見舍那。稱於法性。 因前五蘊故,後蘊相續起:相似接續相,如電影底片,兩張底片相似但非同一張。

  十地品第二十六:剎那生滅。非從前際生。非向後際去。非於現在住。

  如何證得?凡夫妄想習氣重,難! 佛有方便法門。


  華嚴念佛三昧論,作者是受過菩薩戒的大居士彭際清,字紹升,號二林居士,是乾隆年間大居士。年未冠(不到二十歲),就以儒言取科第。他父親是尚書,他 本人是進士。後爲官,最後都放棄了,專研佛教,著作很多。第一部著作是‘無量壽經起信論’,對《無量壽經》做了一些刪節。

  爲什麼說‘華藏入名字’?根據此論所言:‘彌陀全體遮那,極樂不離華藏’。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一切一切就是華藏世界。‘華藏依正悉入彌陀名字’。華藏世界一切依報,就是一切佛土莊嚴,一切正報,就是一切佛菩薩;都入在阿彌陀佛名字裏面。所以說‘華藏入名字’

  ‘持名入華藏’,彭二林又說:‘持一佛名,全收法界。’。持一佛名,全法界的功德都在裏面。論云:‘名字即法身’,‘名字不異報化’。一個名字,法身、報身、化身全在裏面。

  又云:‘此土行人(即娑婆世界之人),以專念力,修諸功德,迴向西方,惑業未斷,(大多數人是此情況,還起惑,有疑惑)生同居土’。西方有四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這種惑業未斷,但專念、修功德、迴向的人生到凡聖同居土。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之四十)
  普賢云: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普賢行願品:
  願我臨欲命終時 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 即得往生安樂剎 
  我既往生彼國已 現前成就此大願 
  一切圓滿盡無餘 利樂一切眾生界


四、結語
  2006年06月霍金訪問北京,公眾答詢會接受採訪,當被問到您認為物理界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


  霍金:物理學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理解宇宙,理解為什麼是這個樣子,怎樣變成這個樣子?


  華嚴解答透徹。


  最後讓我引用現代科學之父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一段話,作為總結:
  「未來的宗教將是宇宙的宗教,他應當超越個人化的神,避免教條和神學,涵蓋自然和精神兩方面。它的根基,應建立在某種宗教意識上,這種宗教意識來源於 宇宙萬物合而為一的體驗。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種宗教。若問哪種宗教可以應付現代科學進展的需求,那麼這個宗教便是佛教。」----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美國理論物理學家、系統論專家F‧卡普拉就是其中一位代表。他的《物理學之“道”———近代物理學與東方神秘主義》一書具有很大國際影響,被翻譯成12種語言,暢銷幾十萬冊。書中說:“古老的宗教典籍《華嚴經》,與現代物理學的理論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性。”


  玻姆本人在發明全息技術前已對佛教華嚴宗理論有著非常深的造詣,其全息理論正是《華嚴經》"於一微塵中,悉見諸世界"一句的極好印證。

  霍金說物理學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理解宇宙,理解為什麼是這個樣子,怎樣變成這個樣子?我們這裏雖很膚淺,但都有所探討。


  現代宇宙學與華嚴法界觀的十項對照:
 1、對宇宙結構的描述 (宇宙是什麼樣子的?無量的浩大的世界海)


 2、最早的天文數學。(華嚴提供了描述宇宙的最早工具)


 3、時間空間的可變性 (比狹義相對論早2000多年)


 4、 物質的非真實性(質能守恆與互換)


 5、宇宙的生滅 (宇宙的生滅,剎那生滅的本質)


 6、宇宙的基本粒子是什麼 (弦理論:宇宙唯有振動,念頭也)


 7、超距作用和全息理論(宇宙本體唯一,法性也,性相一如)


 8、黑洞理論 (世界成住壞空,實際上唯有隱顯,無有生死)


 9、反物質與暗物質 (正反物質皆如對鏡生像;明暗物質證明唯識)


 10、宇宙以外的世界 (一真法界)

  從十個方面闡述,十小時,華嚴圓滿數字。我們深深相信和殷切盼望,隨著科學的發展,佛所說的許多宇宙人生的真相會逐步被證實。


  無論對於佛法還是科學,我都是一個初學者。掛一漏萬,貽笑大方,僅是拋磚引玉,若有不妥之處,敬請十方大德人士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