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374 大般涅槃經 (卷27) T12, p0524b
爾時師子吼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若佛與佛性無差別者。一切眾生何用修道。
佛言。善男子。如汝所問是義不然。佛與佛性雖無差別。然諸眾生悉未具足。
善男子。譬如有人惡心害母。害已生悔。三業雖善。是人故名地獄人也。何以故。是人定當墮地獄故。是人雖無地獄陰界諸入。猶故得名為地獄人。
善男子。是故我於諸經中說。若見有人修行善者名見天人。修行惡者名見地獄。何以故。定受報故。
善男子。一切眾生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我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切眾生真實未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以是義故。我於此經而說是偈
本有今無 本無今有 三世有法 無有是處
善男子。有者凡有三種。一未來有。二現在有。三過去有。
一切眾生未來之世。當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佛性。
一切眾生現在悉有煩惱諸結。是故現在無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一切眾生過去之世有斷煩惱。是故現在得見佛性。
以是義故。我常宣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乃至一闡提等亦有佛性。一闡提等。無有善法。佛性亦善。以未來有故。一闡提等。悉有佛性。何以故。一闡提等定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善男子。譬如有人家有乳酪。有人問言。汝有蘇耶。答言。我有酪實非蘇。以巧方便定當得故。故言有蘇。眾生亦爾。悉皆有心。凡有心者定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義故。我常宣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
經文釋義
***************
>一切眾生過去之世有斷煩惱。是故現在得見佛性。
釋:
眾生之有佛性,以未來「能」成佛之故(這只是理義,不是事義)。在此處又特別說明,現在能得見佛性,是因為過去世有在進行斷煩惱的緣故。
上述的義理含有,若眾生不可能成佛,那這眾生就「不具佛性」。以及,見佛性是從斷煩惱的行為產生。也就是斷一分煩惱,見一分佛性。妄斷盡,就名之為佛。所以佛才說「佛與佛性雖無差別。然諸眾生悉未具足」
在另一處經文中,佛又否決,眾生自以為必得成佛,就可以懈怠不斷惑。佛說「必須發菩提願」之後才能確定是必定成佛。
這如一國之儲君,雖一時未能登位,但已能了知「必定成王」。雖曰必定成王,但何時成王則是遙遙無期,必須前王已下昭決定何時退位,或病重被醫生斷定只剩多少年月,此時,於事上就能確定必然成王,而不只具有理義上必得成王而已。
是以,雖眾生終究有成佛之時,但若不發菩提誓願,成佛時間則遙遙無期,無限的延長!
------------------------------------------------------------------
>眾生亦爾。悉皆有心。凡有心者定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釋:
這裡所說的「心」,指的是阿賴耶識,並不是指意識。
土木金石亦是眾生之一類,但並不具有意識,卻具有阿賴耶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