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1日 星期三

無功用道的修行方式

無功用道,又稱為「無功用行」,它指出不加功用,就能修行,就能處於「道」之中。


道,這是中國的形容詞,就佛法而言,應該稱為「無生、寂滅、涅槃」。道,在道家經典(老子、莊子、列子之類,不含「道藏」中亂七八糟的經典)的用法,有時是指無生,例如道可道非常道;有時是指妄,例如百姓日用而不知。


無生,指並沒有生滅,本來不動。譬如虛空,雲自生於虛空,雲自滅於虛空,而虛空不隨雲之生而生,亦不隨其滅而滅,以虛空無生滅之故,所以喻虛空無生。而會生滅的雲,則喻如妄。


寂滅,承上喻,它就是雲消滅之後的狀態。寂滅不是無生,但其結果的境界卻等同無生。寂滅之後將不再有生滅,所以稱之為「寂滅」。


涅槃,它是寂滅的梵文音譯,也是指寂滅的意思。


吾人修行,如何從有為法用功,到用無為法,再到「不必用功而仍能繼續斷妄」呢?(指無功用道,這是無生忍菩薩開始才有的修行方式?)


我說,在輪迴中是無法達到「無功用道」的境界,因為那是七地菩薩開始,才用的來的修行方式。不過,如同,雖然人未到達金字塔,卻仍能遙望看見金字塔一般,只要「目標無誤」(正見)、「方向正確」(用法正確),一直堅持下去(精進),最後還是會到達金字塔。


「目標無誤」,就是具正知見,必須證得菩薩乘法眼淨(一實相印)才行,二乘法眼淨(三法印)還不行。


「方向正確」,指的是使用無為法,不是菩薩乘的六波羅蜜,而是佛乘的當下不相續。


何謂佛乘的當下不相續用功法呢? 以,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當下心又剎那剎那消滅也不可得之故,所以於「念念相續」中,恆與定俱!


恆與定俱,這裡是指不落變易生滅(不產生無明習氣)的意思。生滅有二,一是變易生滅,稱為無明;二是分段生滅,稱為輪迴習氣、三毒。


如何能恆與定俱? 惟一的方式,就是「無欲」!!


雖然已無欲,但仍能有作用。如同見路邊一顆小石頭,吾人對它沒有貪欲(它沒有價值),吾人對它也沒有嗔怒(與我無仇怨),因此不落貪嗔。而吾人又知它是小石,意念清明而不落愚痴。所以,三毒習氣一時脫落!


雖說三毒習氣一時脫落,但那也只是「理想值」、「妄想」,實際因為三毒習氣極微細之故,如水下暗流,在表面看不出有作用,而實際它卻在「不知不覺」中,仍在作用著。


所以,用無為法須於念念相續中,都一直保持著無欲的狀況!這樣,一直到因緣成熟,於六根觸碰六塵時,當下觸動最後斷惑定力,就能一時斷除三毒,而至頓覺斷妄,如六祖壇經所說「一悟即至佛地」。這也是古代禪宗大修行人的用功方式。


想要時時處於無欲之中,那麼,就必須「先立志無欲」,立志要「內存無欲,外無所住」。人若不立志,如何能斷無明呢? 如同高雄市人沒決定(立志)要去臺北市,吾人又如何能期望他會去買火車票,並於隔日搭火車往臺北市去呢?


當大修行人無欲之時,他就不必用功,無論是用有為法,或是用無為法,他都不必用,在無欲之當下,就是無用之用,雖不用無為法,而實際卻已使用,所以,雖然七地菩薩已達無功用道(行),但能真正無功用道境界是八地菩薩,何以故?以「一切心意識不現在前」之故!

※ 推薦參閱:立志無欲以為體,無所住以為用,每用皆破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