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 676 解深密經 (卷1) T16, p0692b
****************************************
廣慧。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故。
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
亦名為心。何以故。由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集滋長故。
廣慧。阿陀那識為依止。為建立故。六識身轉。謂眼識耳鼻舌身意識。
此中有識。眼及色為緣生眼識。與眼識俱隨行。同時同境有分別意識轉。
有識。耳鼻舌身及聲香味觸為緣。生耳鼻舌身識。與耳鼻舌身識俱隨行。同時同境有分別意識轉。
廣慧。若於爾時一眼識轉。即於此時唯有一分別意識。與眼識同所行轉。
若於爾時二三四五諸識身轉。即於此時唯有一分別意識。與五識身同所行轉。
廣慧。譬如大瀑水流。若有一浪生緣現前唯一浪轉。若二若多浪。生緣現前有多浪轉。然此瀑水自類恒流無斷無盡。
又如善淨鏡面。若有一影生緣現前唯一影起。若二若多影。生緣現前有多影起。非此鏡面轉變為影。亦無受用滅盡可得。
如是廣慧。由似瀑流阿陀那識。為依止為建立故。
若於爾時有一眼識生緣現前。即於此時一眼識轉。
若於爾時乃至有五識身生緣現前。即於此時五識身轉。
廣慧。如是菩薩雖由法住智。為依止為建立故。於心意識祕密善巧。
然諸如來不齊於此施設彼。為於心意識一切祕密善巧菩薩。
廣慧。若諸菩薩於內各別。如實不見阿陀那。不見阿陀那識。不見阿賴耶。不見阿賴耶識。不見積集不見心。不見眼色及眼識。不見耳聲及耳識。不見鼻香及鼻識。不見舌味及舌識。不見身觸及身識。不見意法及意識。是名勝義善巧菩薩。如來施設彼。為勝義善巧菩薩。
廣慧。齊此名為於心意識一切祕密善巧菩薩。如來齊此施設彼。為於心意識一切祕密善巧菩薩。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阿陀那識甚深細 我於凡愚不開演
一切種子如瀑流 恐彼分別執為我
**************************************************************
No. 675 深密解脫經 (卷1) T16, p0669a
****************************************
廣慧。彼識名阿陀那識。何以故。以彼阿陀那識取此身相應身故。
廣慧。亦名阿梨耶識。何以故。以彼身中住著故。一體相應故。
廣慧。亦名為心。何以故。以彼心為色聲香味觸法增長故。
廣慧。依彼阿陀那識能生六種識。所謂眼耳鼻舌身意識身。
廣慧。若一境界現前一識身起。無分別意識即共眼識一時俱生。
廣慧。若二三四五境界現前五識身起。無分別意識即與五識一時俱生。
廣慧。譬如流水若一緣起即生一波。若二若三乃至眾多因緣俱起即生眾波。
廣慧。而彼流水亦不斷絕。
復次廣慧。譬如無垢清淨明鏡。若有一像因緣現前即見一像。若有二三眾多像現。即能具見眾多異像。
廣慧。而彼明鏡為彼種種諸像不異。
廣慧。如彼流水明鏡像等。依止阿陀那識。住持阿陀那識。若一眼識因緣現前。即一意識共彼眼識同時取境。
廣慧。若五識身五種因緣一時現前。無分別意識即共五識一時取境。
廣慧。如是菩薩摩訶薩。依法住智。如實善知心意意識深密之法。
廣慧。而佛不說諸菩薩等是善解知心意意識深密之法。
廣慧。若菩薩不見內外阿陀那。不見阿陀那識。能如實知。不見阿梨耶。不見阿梨耶識不戲論心。不見眼不見色。不見眼識。不見耳。不見聲。不見耳識。不見鼻。不見香。不見鼻識。不見舌。不見味。不見舌識。不見身。不見觸。不見身識。
廣慧。菩薩不見內外意。不見內外法。不見內外意識。能如實知。
廣慧。我說如是諸菩薩等善知第一義。
廣慧。是故我說菩薩應知心意意識深密之法。
廣慧。菩薩如是解知心意意識深密法已。我說是人是真菩薩。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諸種阿陀那 能生於諸法
我說水鏡喻 不為愚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