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知多久以前我就瞭解「空」之本義,但今夜上廁所時,因為煩惱就坐在馬桶上做內觀、外觀,因此當下而更斷一分執著!!
我自內觀,誰是我?...所有的內在都是分子組成的器官,乃至神經系統、內分泌等,無不如此。而所有分子又由原子所組成;而原子又由中子+質子+電子所組成;再往下剖析又由幾種夸克所組成,如是一直剖析至極微,最後的粒子就是《楞嚴經》中所開示的「鄰虛塵」!
經文:「汝觀地性。粗為大地。細為微塵。至鄰虛塵。析彼極微色邊際相。七分所成。更析鄰虛。即實空性。
阿難!若此鄰虛。析成虛空。當知虛空。出生色相。汝今問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間諸變化相。汝且觀此一鄰虛塵。用幾虛空。和合而有。不應鄰虛。合成鄰虛。
又鄰虛塵。析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虛空。若色合時。合色非空。若空合時。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云何合?
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依上述經文,個人理解意思是「類似這些極微色邊際相」的粒子,它不只是鄰虛塵,也包括略大於它的諸多塵,它們皆是「極微色邊際相」,或它的意思就是單指「鄰虛塵」一個也無妨,這是翻譯上的倒裝句。而這類塵相之組成,都是由七個小單位所組成,如同七度音符,到第八度時,又進入另一層次。
把鄰虛塵再往深層次分析時,就只剩虛空!!
當人思惟到這裡時,就常出現錯覺,以為總是有一個「實在(偏於物質性)」的「出處」(的確有個「出處」,名為「妄 (註一)」),而這個出處必然是「有因緣和合」才能達到,乃至「 自然性 」的主張。而因緣和合,這意思就是輪迴現象的二分法。而實際並非如此,它們只是「如來藏中的清淨本然,隨眾生心之後所知量,而循業發現」。而自然性,另再說明。
在這裡就有必要說明,這段「如來藏中的清淨本然,隨眾生心之後所知量,而循業發現」之真正意義為何,「否則很難真正信入內空(無我)、外空(無我所)」 ,若連信都不能入,云何斷見惑呢?
若見惑都不能斷(能斷則是初果或初地菩薩),那麼之後的思惑(俱生我執)、塵沙惑、俱生法執又如何能斷呢?
妄,即是生滅!!
如來藏的狀況,如同大海(虛空海,參閱「註二」),它一直的生滅,百姓日用而不知,而以之為道!而說:這個生滅現象就是真理、真智(佛之境界),...這話不正確!但同時也算正確!要看以哪一角度而論。
不是,在於未悟,或已悟而未能自在!如眾生及諸果地菩薩。
是,在於已悟,且已自在!如佛。
說如來藏是清淨本然,是以佛立場而言,但若以眾生立場來說,那就是染濁本源,通常改用阿賴耶識、妄心來形容。所以,眾生有妄、業、識,成佛後則改名為真、願、智!!
如來藏如同一隻手:正面是清淨,是佛所證;反面是染濁,是眾生本源!!無論是否已成佛,它依然生滅,聖凡之差別是:佛了知而無執著;眾生不了知,或已了知而不能自在!!
所以,如實知者知所以然,以修行故,而能逐漸自在。未如實知者,隨欲逐業,世世輪迴!!
以佛的立場來看,這隻手無論正反面,都是一體!不會產生,只有反面受傷會痛,而正面就不痛,它是一處痛而整體都覺得痛,所謂「眾生病,我亦病」。
這個如來藏生滅現象,存在的時間已不可考、不可數,至少釋迦牟尼佛所觀察,也看不到初始發生時間,這有二個可能解釋:一是它乃無始無邊 (因為觀察不到)。二是它可能有源始 (因為觀察不到)。因為觀察不到,結論自然可能:有肯定句,有否定句。未知嘛,所以無法獲得真正的結論!......
因為觀察不到源始,所以我也曾有猜測:
也許還真有個類似「威音王佛」的里程碑,自此之後是現前所觀察到的一切,自
彼之前,則也許本來空亡,然後來個類似奇點大爆炸而有一切,所以,未知是個
災難,至少連輪迴原因都不知,當然只有輪迴的下場了...,這只是眾生的猜測語!!
這裡再多說一些感想。
七地菩薩,念念能入寂滅,而不證!但這是什麼境界呢?...我也不知,因為我未入七地菩薩及以上菩薩境界!!
但我「猜想」,這大約是一個:「前念生起,後念不住」的狀況。
前一念生起時,後一「相續念」「立即了知前念不由佛自在智而生,而不住在其上」,雖了知隨後之相續念是「捨離不住」的相續念,是修行智慧,但猶落智障中(理障)!
而此「後相續念」,應既非輪迴相續性的妄,亦非生滅執著(菩薩法執)的妄(未到八地菩薩之前,仍在「有功用行」),前者「不自主」是謂眾生,而後者「不住」是謂果地菩薩!(若後念作證,即入二乘阿羅漢之涅槃,而不受後有,不入三界輪迴來度化眾生。所以,七地菩薩念念能入寂滅而不證!)
因此,菩薩之有功用行,其「後相續念」,定義在於「捨」,在於「不住」,在於「不入、不證」,以此才能繼續增進,而「漸漸地」使此後相續念逐漸泯滅法執而不生(不是真正不生,此意指生而不執著,也就是「不證、佛智」),如是反復,到最後,使得前念生起就「已自在」,此時俗謂證入八地,名為八地菩薩。
這是何以一直說菩薩修「智」,而證佛果時乃有十智(註三)之原因!!
不迴心向大之二乘阿羅漢的「後念」若是住於無生,命終之時,則稱為「證入涅槃」,會產生不入輪迴的現象(不受後有),無法再度化眾生。但大阿羅漢(外現僧相)及果地菩薩(外現白衣相)則不如此,祂們會入三界輪迴度化「有緣」眾生!
因此,果地菩薩們的「相續後念」定義在於「捨」,而能使每一後念「不變成法執(果地菩薩之執著)」,而使這些「相續後念法執」逐漸泯滅不生,而「變成自在念」。
使每一後念等同前念,皆是自在,皆是智!!所以,果地菩薩的真正修行是從七地菩薩開始,六地菩薩基礎的三昧境界與不迴心向大的二乘阿羅漢沒多大差異,只差心境而使神力不同(顯現出的差異現象,也足夠令人瞪眼無法做二者之比較)!
自七地菩薩開始,功夫落在「心」上,但仍落在「有功用道(行)」,六七二地菩薩的境界差異非常大。但至八地「無功用道」時,七八二地的差異更加大,大到很難比喻!
六地七地此二地還可比較,如一滴水與一杯水;七八二地之比較,如一杯水與一大海,這種比較要怎麼形容呢?前者是可數,後者不可數!吾輩怎麼去數一大海中有多少滴水呢?!
所以自七地開始的功夫,一直在「『 心 』上用功 」!而已跳出輪迴的六地菩薩及不迴心向大的二乘阿羅漢,落在「 行上用功 」的現象,一直用到「 後念不執(等同泯滅不生,而非不生,只是已生卻不執著而已) 」,就入了八地菩薩境界!
很難思議,都已經達到不再「 不自在的相續出生後念 」的境界(註四),卻仍未破俱生法執(妄),而不是佛!!唉~~
------------------
話題拉回「內空、外空」。
因為一直不離生滅,所以不能自在的眾生,就在逐層(七分)組成之後,由形而上至形而下,而產生了「二分法」的執著;由現象觀察,於是有了因緣和合的執著,認為它是真理,其實,它只適用於「輪迴的表面現象」(三界)。
這如同說物質由分子組成,但也可說它是原子組成,這二種說法皆正確,但這是層級在「物質」來說,若把層級落在分子上,還能說分子是分子組成的嗎?...當然不行!!
◆ 內空
內空,即無我,這是正確的,一切皆是生滅不停,眾生所源,它並沒有一個「永遠固定不變的我」「存在」!即便這個「它」是第八識或靈魂(意識)!
◆ 外空
外空,即無我所。認知的自己無我,是生滅現象(妄),而其所對應一切,也一樣不離生滅現象,其本質也沒有一個「永遠固定不變的我所」存在!更何況,「我」已不存,云何有我所呢?就像盲人眼根已壞看不到顏色,對這盲人而言,就是無眼所,也就是無色覺。
◆內外空
既然內空,外亦空,就不會出現「內外和合時」忽然有一不空的現象存在!!所以,根塵(內外)和合亦空。
既然所有道理都這麼清楚了,為何還在輪迴呢?
答案是:雖自明見,其力未充,而為生所留(也就證悟未徹底,所以仍須修行斷妄或如實知)
歇後語:
佛在《大般涅槃經》開示,發菩提心,然後才能成佛(見性成佛)!
雖然「本來無生」但以執著故而有生滅,而受輪迴,所以想自在,還是須修行。
************************************************************************
註一
******************
妄本質無生(沒發生),其顯相上則是生滅。生滅時,自覺有我,而產生我執。於意識出現時,而誤以為「生滅」現象有一「恆常存在的、不變的」,於是更加深了「執著」現象,而執著「有個存在」「的確是我」(自心執自心),然後,從根本以來,都只是生滅現象而已。
在釋迦牟尼佛體系中,並不承認有生滅,而稱此生滅本身就是「妄」(詳閱《楞嚴經》
三種相續)。新時代外星人稱這現象為「原生異常」。我個人倒以為,這只是以「不同角度」說事罷了。
佛說法總是以眾生能接受的角度而說,適合聽什麼才能解脫執著,就說什麼!!
從體而說,本來無生,是這說法(海浪產生時,大海並沒因其生而生);從相用而說,那就「皆在生滅」。若說相之本質亦無生,則等同於佛(海浪只是大海的「變相」,大海不因此變相而增減),云何眾生還在輪迴而不得自在呢?所以,佛在諸大乘經典才開示,金在礦中須淬鍊才能成為純金之類的話。但若您適合「以相本無生」來破除執著,那就恭禧您了,佛經也有這類的開示文。
既然無論是否已開悟佛知見,或已了知本來的究竟為何,都是要修行才有可能斷惑,那麼,怎麼說都是正確的,只要聽者能達到自在無執即可。同理推知,若聽者從佛法中不能得益,怎麼說都不正確!!
佛法,是破執著的方法!!它可不是「定法」,定法非法!
釋迦牟尼佛傳法偈: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參閱】
⦁
一切境本空。一切識本空。空無緣性。如何緣起 ?
⦁
菩薩不可思議,彈指頃即成佛不經日夜。亦有退墮聲聞辟支佛者
************************************************************************
註二
******************
・
鄰虛塵與虛空海
・
虛空海因由及成佛法
************************************************************************
註三
******************
佛之十智:
三世智、佛法智、法界無礙智、法界無邊智、充滿一切世界智、普照一切世界智、住持一切世界智、
知一切眾生智、知一切法智、知無邊諸佛智
佛之十智是在依俗而說。因為俗謂二乘阿羅漢亦有十智,佛法是「 即此用,離此用 」的架構。這意指,不離於輪迴而能自在!這即是禪宗六祖所云「離世覓佛覺,恰如尋兔角」之謂。
二乘不迴心向大之阿羅漢十智:世俗智、法智、類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他心智、盡智、無生智
************************************************************************
註四
******************
這指,等同所有的相續後念都已自在,全都是智,但仍未脫離妄(疏一),不意指不出生後念,否則就又出現了「斷」的心念,就會墮入不迴心二乘阿羅漢的證境
************************************************************************
疏一
************
妄之意義,指一切都是錯覺、沒發生過。但卻被「已入妄」的存在們(輪迴眾生),以為有發生過。雖然果地菩薩也是存在們之一,但卻已如實知,不過在習氣上仍落在生滅(妄、俱生法執)之中。
發生,指的是「生滅現象」,它就是妄(釋一)!
當落入妄中時,就有生滅;當已自在如佛時,則稱為「無妄」。這也是何以釋迦牟尼佛,開示十地菩薩:「 猶有極微細所知愚(釋二)」之故!
佛十智乃在有別於二乘不迴心向大阿羅漢之十智稱謂(參閱註三)。
************************************************************************
釋一
******
若要理解妄的意思,可參閱我曾說過的「虛空海」意義。虛空海,這是我發明的用辭!參閱「註二」。
虛空海,意指虛空就像大海,它恒常存在,就體而言,是謂「真常」;就相用法(妄)而言,它則一直有變化。而眾生以識(妄)猜想有一恒常不變現象,這叫「倒常見解」,因為依識作用(不依佛智),也因此落入法執中,而所見常會有「變化」(意見會變來變去,未證聖境之故),其所謂的「 常 」,即便是果地菩薩身份,也落入「 法執 」(仍不離妄的作用)。
佛與輪迴眾生,即便說的是一樣的法語,眾生所說的話,仍落入生滅執著(妄)中,是不可信;而佛依智所說,則以其本人不落入生滅執著(妄)中,是謂可信!這也何以為何不同人說一樣的話,效果就是不一樣之故!參閱「
同偈語,帝釋說即非善受,阿羅漢說即善受」
************************************************************************
釋二
******
1、參閱
《解深密經》
2、參閱「
法相辭典」
意指不真正了知「勝義諦遍一切一味相」。若了知即名「 遍一切一味相勝義諦 」。因為,「佛地斷二愚及彼麤重」!依【法相辭典】釋意:
成唯識論九卷二十二頁云:
此地於法,雖得自在;而有餘障,未名最極!
謂有俱生微所知障,及有任運煩惱障種。
金剛喻定現在前時,彼皆頓斷;入如來地。由斯佛地說斷二愚及彼麤重。
一、於一切所知境極微細著愚。即是此中微所知障。
二、極微細礙愚。即是此中一切任運煩惱障種。
故集論說:得菩提時,頓斷煩惱及所知障;成阿羅漢及成如來。證大涅槃,大菩提故。
法迄巴解釋:
「 於一切所知境極微細著愚 」是從緣而說。「 極微細礙愚 」是從因而說。
生滅輪迴中所說話,總是不離因緣而說,更勝者則執「 倒常(自然) 」而說。
雖然「因緣及自然」俱是妄,雖理解而仍墮「執此說者」則仍不生滅(法執、妄),
但要理解佛法,卻也不離此作用而知,即禪宗大德所謂「 即此用,離此用 」!
即此用,離此用:
善心會用菜刀的人,它是有助益的利器;
惡心不用菜刀的人,它是墮入地獄的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