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測古德所謂「見性成佛」四字,應從此經文中出。
------
No. 374 大般涅槃經 (卷28) T12, p0533a
善男子。汝言眾生。若有佛性。不應假緣如乳成酪者。是義不然。何以故。若言五緣。成於生蘇。當知佛性。亦復如是。
譬如眾石。有金有銀。有銅有鐵。俱稟四大。一名一實。而其所出。各各不同。要假眾緣。眾生福德。爐冶人功。然後出生。是故當知。本無金性。眾生佛性。不名為佛。以諸功德。因緣和合。得見佛性。然後得佛。
汝言眾生。悉有佛性。何故不見者。是義不然。何以故。以諸因緣。未和合故。
善男子。以是義故。我說二因。正因緣因。正因者名為佛性。緣因者發菩提心。以二因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石出金。
**********************
法迄巴說明
**********************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是成佛正因,從另一角度而言,這是法
身佛、法身、如如、體。無論是否有修行,一切眾生皆俱有佛
性。
但若想成佛,一定要發菩提心,若不發此心,則因緣不能和合,
那麼就無法成佛。在此經中,佛稱「發菩提心為緣因」。
上述的成佛,是指報身佛及化身佛。
報身佛來自於妄所轉成。當無明盡時,則稱為斷妄,此時眾生
之業報身,轉名為圓滿報身,改名報身佛,此報身佛之功用,
在於滿菩提願,於滿願之作用時,稱為化身佛。
法身(體)是一切眾生本俱,所以一切眾生皆是法身佛。
報身(相)是業相,受業力所拘束成為報身,至能轉第八識為
大圓鏡智時,則把業報身轉名報身佛。
化身(用)是功用,在業報中,有些眾生有神通,可以在報身
之外出現類似報身的身體,稱此為化身。在報身佛行使願力時
,有時在報身之外又化現無量身時,這些所化出的就稱為化身
佛。
法身,譬如黃金(體),經妄加以鑄工,能呈現金碗(相)、
金筷(相),金碗具有盛物功用(用),金筷具有挾物功用
(用)。
此三身是一,於一身中具三身義。
◆ 參閱
・八地菩薩能所俱泯,離心意識,證無生法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