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0日 星期一

苦樂思辨

 樂故我欲生,苦故我欲滅,求於無苦時,我又曷處樂。
 樂隨苦解脫,無苦亦無樂,雖無樂覺受,卻可免諸苦。
 智者常思辨,苦樂功與過,時時住無生,恒與涅槃俱。
 --- 2006年自作的偈

諸法一相,所謂無相(勝天王般若波羅密經)

 今日上網查過去資料,及看到以下2006/05/16的這篇文章,覺得有啟發性,就複製回來貼上了,這也讓我另外查到至少於1995年就已在BBS上開始弘法的證據。

其實,我自知在更久之前就已在網路上弘法,只是證據找不到罷了。比較近期的記錄,就是複製回來貼在本部落格中的資料,最早的是在2007/05/11。


*********************************************************************************

這一篇典故很有意義!尤其是以下結尾的這段話:


『 反觀省察,遍觀身內所藏之物,才發覺皆是地、水、火、風四大假合而成,終有敗壞的一天。但是自己卻常為了使它得到舒適安穩,鎮日沒溺於五陰、六塵中,乃至造作惡業,無 數劫來沉淪六道,至今不得脫離,實在是得不償失,愚昧之至。於是,修行人如此反覆思惟,未及天曉即悟苦、集、滅、道四諦之理,盡解色身實苦、無常、無我而超凡入聖,證得阿羅漢果,具足六神通 』


若色身無常、無我,那又有什麼苦的呢?無常無我中,一切一直在剎那變化中,又有誰來受苦?這就如同遠方河川一般,您認為它從您出生後一直存在,所以就認為「它存在」、「有河川」,而卻實不知,河川「只是一個假象」,河川依於水而成立,但水卻是剎那剎那的變動,前水去,後水繼。以川流不息之連動而成河川名。


若悟此,則問何以會有水動?吾人常識得知是重力的關係。而,又是什麼變動令吾人有身?那是業力之故。因業力,所以業種剎那不停的流動,就像流水一般間密不斷,因不斷之故,所以前水引後水而形成河川外形。人身亦如此,一直因為業力之牽引而行動於業報國土之上。


若仔細的去觀察,實無常、無我,所謂常反而只是假名詞。所謂我亦是假名詞,那皆是剎那變化裡轉瞬間互相牽引之住相。既然無常無我,又有何苦集及苦滅?


智者於此須特別的注意,若是業力牽引而有世界,借問業力從何處來?依因緣果報可以了知是過去世所造業而來。但無量劫前之過去又是誰在造業?若無量劫前您已存在,何期在無量劫後可以成佛?


依理推斷,吾人可以了知,眾生是由「無明」逐步進化而來。從低等眾生而進化成具自覺的眾生(這所以楞嚴經說土木金石亦是眾生之一的原因)。而這裡的「無明」是各乘差別之大文章。


二乘人,在這關鍵點,認為無明是從「目前現象上」不了知緣起而造作,以致形成十二因緣的輪迴關係。但大乘人就不如此想,而觀見所謂「無明」即是妄,而妄的成因則是宇宙的自然機制,既然是自然機制(我個人是承認「的確有妄」產生),所以妄的產生並不需要原因。因妄而出世界及眾生,眾生斷妄也只是自我解脫成佛,祂並不能令整個宇宙跟著祂的成佛而變無妄。


由於業力是因妄而生,而苦生、苦集、苦滅不過也是一輪變化而已。苦之覺受乃是業力感應所生,若連業力亦無常,又有什麼苦?吾人不會因為不執行某程式而關機,就認為該程式苦滅了吧?所以一切悉無苦亦無樂,只是業力習氣未斷之前的業感反應罷了,這種反應有時被稱為「苦」,有時被稱為「樂」,而實際卻是無苦亦無樂,以業亦無常之故。


這種業力時時在變化,就如河川又之不停變化。既然一切是「習氣」所產生的業力牽引,吾人了知是如此,則翻轉習氣就能自在,而假名為佛!而不是只能證阿羅漢果。


若在此處智見不達,則墮於二乘之中!


總結一句:輪迴依於習氣未轉,證悟高低依於智見透徹度。

 

跋:

  凡夫與聖人之差別,在於聖人曾經「反覆思惟」習氣所產生的作用,而不依習氣牽引。因於「反覆用功不讓習氣牽引」之故,而能破財、色、名、食、睡,而能令心束於一,於心一境下入於諸禪定而逐次

漸進而終斷惑,或於當下立斷煩惱而證慧解脫阿羅漢果。

這種反覆不讓習氣牽引的行為,就如在練習一個技能,可以令人從陌生而至熟練一般。因為練習就能產生「熟練度」,這個狀況就是「定力」的意思。

若行於解脫道,這反覆的功夫所產生的定力,就能令眾生逐漸的解除習氣之束縛。快則瞬間斷惑證果,慢也能於一段時間內有所進步而不被舊有的習氣完全束縛。這狀況不只適用二乘人,大乘人也適用。


※ 引述《klear (安淨)》之銘言:

> 從前,有一位樂修佛道的修行人,決定獨往山中用功。但是,靜謐的山林中卻伏藏著許多

> 兇猛的大毒蛇,令修行人深生怖畏,不敢就地禪坐,於是他便在樹下高架禪床,敷設坐具

> 以習禪定。但是修行人於禪坐中總是昏沈頻頻,瞌睡連連,無法自制,最後終於在睡魔強

> 力的侵襲下,沉沉睡去。

> 此時,天上的天人遙見沉睡中的修行人,覺得應該幫助他提振精神,精進道業,於是便以

> 嘩笑聲使其覺醒。然而,修行人睡意方濃,難解天人的用意,還來不及清醒,便又酣酣入

> 睡。因此,天人用盡心思,想著如何才能有效地幫助他克服昏睡的惑惱。突然間,心光一

> 閃,想到修行人平時最害怕就是毒蛇。於是,等至深夜,天人便現身空中,高聲驚叫:「

> 修行人呀!不好了!毒蛇來了!毒蛇來了!」如此一喊,修行人很快地就從睡夢中驚醒,

> 並且立即點燃燈火,小心翼翼地四處尋找毒蛇的蹤跡。

> 但是修行人尋遍了周遭,怎麼也沒發現毒蛇的影子時,便很生氣地責問天人說:「您身為

> 天人,怎麼可以打妄語呢?根本就沒有毒蛇,你卻一直嚷著有毒蛇。」此刻,天人即藉機

> 告誡修行人說:「修行人啊!在您身中有四大毒蛇,日日夜夜,不斷地啃蝕著您的法身慧

> 命,片刻未曾停歇,你為何不自觀身內的毒蛇,卻要尋趕外面的毒蛇呢?」天人說完話,

> 隨即消隱於天際間。

> 聽完天人對自己的勸誡後,修行人冷靜了下來,並有所覺悟,即依天人之語,收攝六根,

> 反觀省察,遍觀身內所藏之物,才發覺皆是地、水、火、風四大假合而成,終有敗壞的一

> 天。但是自己卻常為了使它得到舒適安穩,鎮日沒溺於五陰、六塵中,乃至造作惡業,無

> 數劫來沉淪六道,至今不得脫離,實在是得不償失,愚昧之至。

> 於是,修行人如此反覆思惟,未及天曉即悟苦、集、滅、道四諦之理,盡解色身實苦、空

> 、無常、無我而超凡入聖,證得阿羅漢果,具足六神通。

> 典故摘自:《雜譬喻經˙卷一》

只有般若

從五官感受器接到外在訊息到情緒反應,它的時間非常短,以人類來說,近乎無法中斷自己的情緒反應。例如聽到一個好笑的事,當下就直接「噗」的笑出聲,中間很難再插入時間去思考自己的笑聲是否適當?若還有時間思考,那代表當事人還不怎麼感到那麼好笑〜

對於大聖人(至少菩薩八地及以上)來說,卻有能力把這中間的時間效果延長或縮短,而不令人知或令人知。一般人類很難想像,把二個銀河系合併在一起,其中的所有生命,都彼此不了知此事發生,已證三明六通者除外。而佛及大聖人卻能如此。

在《妙法佛說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中,就有開示從地湧出的菩薩讚嘆佛德行「五十小劫」,而佛神力令在場四眾以為只有半日,大神通境界的大聖者,具有不可思議的能力。而我的想法是,只有四眾有這種時間錯覺?或是把在場四眾的「反應速度加快」,使得其感受五十小劫只如半日?或真的是時間已被縮短?...那麼,外在世界的所有生命體,也會以為只逝去半日嗎?...我今生應該沒能力去證實自己上述的想法了,唉〜〜(很無力又很遺憾的感覺😭😭😭)

那麼,聖人或大聖人對於「五官感受器」傳來的訊息,祂應該如何反應呢?

是「演示笑容」示於人,或仍然保持無情緒反應的狀態呢?

是的,聖人(指阿羅漢乘三果)及以上的佛菩薩皆已無人類這般的情緒,全部只有「般若」!!

般若是什麼?...我個人認為它是十波羅密的綜合表現之「習慣性代稱」。而對三界眾生而言,它是七地菩薩「念念能入寂滅而不證」的無生法忍之智慧。當然,它也是十地暨佛地的寂澸忍之表現。

般若,是出世的智慧,是內住寂滅而於外之各類現象不執著,同時又能以最高效率「依緣所遇諸塵」時之處理智慧。


------
【十波羅密】
檀(布施)波羅密、戒波羅密、忍辱波羅密、精進波羅密、禪波羅密、般若波羅密、方便波羅密、願波羅密、力波羅密、智波羅密。

智波羅密,是指「由識轉智」之境界。相對應的是四智(前五識轉為「成所作智」、意識轉為「妙觀察智」、末那識轉為「平等性智」、阿賴耶識轉成「初階大圓鏡智」、異熟識(菴摩羅識)轉為「終階大圓鏡智)。  

不同宗派對於最後一智的分類有些不同。在密宗中分法,阿賴耶轉為「大圓鏡智」,異熟識轉為「法界體性智」。其實,它所代表的意思是一樣的。東方人所稱的「杯子」,西方人稱之為「Cup」,名辭不同意義相同,所謂殊途同歸也!

當眾生「仍有心」的作用時,則第八識稱為「阿賴耶識」,當三毒已斷時,則稱第八識為「異熟識」。

所以證阿羅漢果或證菩薩六地時,不止意識轉為初階妙觀察智、末那識轉為平等性智,第八識的名稱也跟著變為「異熟識」,此時稱為「初階大圓鏡智」,至成佛時(破無明,塵沙漏盡。有些人主張此時所破的是等覺菩薩的「無始無明」),方把第八識轉為真正的「終階大圓鏡智」。......唯識法相的知識就像現今的科學知識一樣:多又繁雜!!卻又一點也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