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閱「世界與眾生成因」之《楞嚴經》原文,頓感之前「虛空海」的理解略有偏差。重新定義如下:
虛空海,本人原意指「真如」,但由上述《楞嚴經》原文來看,直接稱為「真如」比稱
「虛空海」更恰當。但若為眾生啟智,則可視狀況給予「虛空海」一辭。何以故?
「虛空海」此辭表面文意已帶有「動靜」義!虛空為靜、海為動。
但若要直指「妙覺圓明」之意,就不適合用此辭,「真如」文義「比較抽象」,不會令
人誤覺有「動靜、生滅」之誤解,以真如無生滅(妄),是比較適合之辭彙。
------------------
本人以為,「本來(真如)」的「從畢竟無,成究竟有」含義,它能有三義:
1、一切真的是「從無生有」
有,指的是現今生滅現象!
無,指的並不是虛空,而是連虛空亦無,它乃不二。
所以「本來(真如)」不可說!不可思議!因為它不二(不一不異,不來不去,不生不滅,不常不斷),可說時、可思議時,它就有了生滅,此是二義。
2、「本來(真如)」就如本人所描述「虛空海」狀況的「一直鼓盪」
虛空海一直鼓盪,還沒產生眾生(無自覺有我之生命體)之前,此時「本來」之最原始狀態是什麼,「並不重要」!(若見此文之當下,以生滅心怎麼去說它皆可,但皆不正確,因為所說也必有生滅,非不二義)
「本來(真如)」的狀況,老子李聃無以名之,稱此為「道」!但卻又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豈不是指「道」不是「本來(真如)」,而「自然」才是最原始的嗎?!若一切皆「自然」,那眾生也必能「自然滅妄」而成佛了,但這在《大般涅槃經》中被釋迦牟尼佛否定了!
在《楞嚴經》也直接否定:
「是故我言。三緣斷故。即菩提心。菩提心生。生滅心滅。此但生滅。滅生俱盡。無功用道!若有自然。如是則明。自然心生。生滅心滅。此亦生滅。無生滅者。名為自然」
在《大般涅槃經》中,釋迦牟尼佛也開示,若沒發成佛的願,是無法成佛的!!(個人理解:若沒先想到達彼岸,就不會先買「彼岸火車票」,因此就永遠無法到達彼岸!)
所以,老子的知見,在《楞嚴經》開示的「因緣自然。理窮於是」、「因緣自然。俱為戲論」的前提之下,於是,最高境界就成了無佛出世的 辟支佛(緣覺) 知見!!雖然能斷輪迴,卻不能滅妄(破無明)!(相當菩薩乘之六地而略優,卻劣於七地)
3、「真如」永恒存在!
這個所謂的「存在」,到底是什麼呢?以當下生滅心來說,用地球較相似之辭,它類似:大海!
一切不是從無生有!經文中說的「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是指在「已產生眾生之後」的立場而說。若不如此,打字的我,以及看文的您,又哪裡是「有」之意義呢?!
因為,我們已有、已存在,並具有意識,所以才會去說「本來(真如)」是什麼?
那麼,在當下自己已存在之「前提」下,是什麼產生我們自己呢?所以,「本來(真如)」才會被眾生「懷疑」它是「從無生有」!但佛更高級、更具智慧,祂開示「一切悉妄」。
「一切悉妄」,這指所有的世界、眾生,以及之後的輪迴現象,全都是「妄」的效應而產生。
妄,是指如同道家(老子)所說的「自然」,是「自動產生」的!
但這個「自動產生」的效應(妄),卻被佛形容為夢、幻、泡、影、旋火輪,這指「看似有,而實無」。最貼切的用語是「如是迷因,因迷自有」!
對這八字,我個人理解是:
真如,「自動」產生了來去,所以被形容為「本來」。而這個產生之來源,卻並不具有「已產生」的執著。既然,本來無「已產生」的執著,所以它是「無生」。
我的理解,這要用例子形容才能令人「也跟著理解」。
例如:
大海恒常鼓盪,於是有諸多海相(波浪、海嘯、海漩等)跟著產生,但大海「從來沒執著」,它只是「一直鼓盪」,而忽然某日,波浪「自覺有我」,於是就開始研究「我是誰、我從何處產生的?」,於是,波浪從此被稱為「眾生」!且來到我的部落格看文章,並於閒暇時思惟「真如是什麼?」
本來(真如)可以是「一直鼓盪」!
本來(真如)可以是「什麼都沒有(虛空亦無)」!
本來(真如)可以是「寧靜湖」的存在,永遠無波鼓盪!
本來(真如)可以是「任何您所想到的事、物」,只要您擺出的理論、邏輯能「自圓其說(沒有漏洞)」就行了。如我之前所說的,可說、可思議皆為二義,這指,再算怎麼的「自圓其說」,它本身就「不圓滿」!真正的圓滿(指以有生滅之立場而說究竟,非以真如立場而說其本身),在於「能證」且曾有眾生已證(成佛)!!
上述意思是指,有一「能產生作用」的來源,它永恒存在!!動盪時,類似大海;靜止時,類似虛空。此所以我稱它為「虛空海」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