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1:47)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请教观自在菩萨修何法门呢
(13:21:51)飞云与[*桃園法迄巴]说:自大狂,你又来了,哈哈
(13:28:12)但用此心与[*桃園法迄巴]说:鼎然师兄出家又还俗,据其说,机缘到了时,打坐半小时,即可悟入.我赞同这个说法.
(13:28:22)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能否依见性修行,谈谈您的看法
(13:29:55)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您忙什么呢
(13:29:57)但用此心与[*桃園法迄巴]说:哦,又好象是禅风高峻大师兄说的.
(13:31:26)[*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依楞嚴經文,觀自在菩薩是從「聞思修」而入
(13:31:40)[*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可以依見性之所見而修
(13:31:55)[*桃園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
(13:32:22)飞云与[*桃園法迄巴]说:给我讲讲什么叫见性
(13:32:29)但用此心与[*桃園法迄巴]说:我想听听师兄您的看法.
(13:32:30)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如何修具体点好吗
(13:35:24)但用此心与[*桃園法迄巴]说:某师兄说,机缘到了时,打坐半小时,即可见性,意思是说渐悟与顿悟的关系.我想听听师兄您的看法.
(13:38:53)[*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要具體,就從三十七道品用功。但要成佛,要先悟無生,再用無生法(無為法)
(13:39:27)[*桃園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若是「機緣到了」,也不用打坐也可以見性。
系统: 已被屏蔽的人员列表:
(13:40:19)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说的简单点好吗,三十七道品,不清楚,无生明白,无生法也略明白
(13:40:36)但用此心与[*桃園法迄巴]说:师兄您说的很好.
(13:41:07)但用此心与[*桃園法迄巴]说:你若无情我便休.
(13:41:27)[*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不懂三十七道品,可以查佛學辭典。若明白無生,就可以用無生法,詳見圓覺經
(13:42:16)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但圆觉经不易行
(13:43:02)[*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沒人說即身成佛是簡易事,若覺難,可以先往生阿彌陀佛淨土後再用功
(13:43:42)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我比较适合,从见闻觉知的,见性入手
(13:43:52)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净土我还不想
(13:45:30)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反闻闻自性,岂不是更直接
(13:46:08)[*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您能用,那就如此用
(13:46:49)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观世音菩萨的法门是闻性,我用见性
(13:47:56)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以前不明佛理,盲修瞎练,但现在回忆是用的见性
(13:47:57)[*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您如何用?
(13:50:54)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您给鉴别,二法,1,起一念时,看住,之后,一念也无,见光,继续看,不起分别如此而
(13:52:01)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2.直接不起念看心光,不起分别如此而
(13:54:06)[*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所謂「見光」「心光」,是何意思?
(13:54:36)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知道,反正就是看见光,不知道哪儿来得
(13:55:26)阿惹与[*桃園法迄巴]说:你是法师吗。
(13:55:46)[*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眼是閉還是睜?
(13:56:19)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不观眼的事,我一般闭眼的
(13:56:35)阿惹与[*桃園法迄巴]说:非闭非睁。
(13:56:44)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而且我一般晚上用功
(13:57:01)[*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返聞聞自性不是這種方式
(13:57:25)[*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返見見自性也不是這種方式
(13:57:32)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是吗
(13:57:47)[*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您說「自性」是什麼?
(13:58:26)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本来面目,
(13:58:51)阿惹与[*桃園法迄巴]说:空性。 〖重复〗
(13:59:30)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我门所要修证的
(13:59:58)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我门所要证到的
(14:02:27)[*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自性是否等同佛性?
(14:02:53)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可以如此说
(14:03:02)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是
(14:03:21)[*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佛性是有相無相? 是可得不可得?
(14:04:21)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佛性与有相無相,可得不可得都没有关系的 ,
(14:04:35)[*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為何沒關係?
(14:05:24)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以上所说,都不是佛性正确定义,因此我说没有关系
(14:06:24)[*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什麼是佛性正確定義?
(14:06:48)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不会说
(14:07:47)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可以用说似一物即不中,来形容
(14:11:09)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怎么了,我说的不对
(14:12:04)[*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說不出就是錯。佛性無相,不可得!
(14:12:37)[*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佛性無生滅,所以無生就無相,無生就不可得
(14:13:02)[*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若佛性無生滅,那您見光不就有生滅了嗎? 所以您用功錯誤。
(14:13:38)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我只是初期如此,后来___-
(14:14:07)[*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所謂返聞聞(見見)自性,指的是當下以耳(眼)根,於聞見之時而無所住。
(14:14:40)[*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於未聞聞之時,就如如不動。
(14:15:21)[*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但於因地時,是不可能如如不動,只是相似如如而已。如此增進,「入流亡所,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14:15:47)[*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後來的步驟經文說的很清楚
(14:16:42)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佛性可以说的出来?????
(14:18:08)[*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形容,就是說出之意思。如虛空、大海、圓鏡等。
(14:18:39)[*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放空身心時,您在何處?
(14:19:08)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无处不在-----你在何处?
(14:19:35)[*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您放空身心,又不是我放空身心。反問我是愚者語。
(14:19:52)[*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這種話與外道無想定相似 => 管他有还是无啊 但只放空身心 无求无作 既是菩提
(14:20:50)[*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您知道他這段話的弊處在哪裡嗎?
(14:21:17)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於聞見之時而無所住。 __根结初解的人空,而已,
(14:21:31)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并不究竟
(14:22:14)[*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一路下去能斷塵沙惑就究竟了。法門是一,證境無量。所謂一門深入,懂意思否?
(14:23:20)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我正想如此
(14:24:13)[*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所以您應反省自己的用功方式。您的方式可以用到四威儀嗎?
(14:25:02)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行住座握卧是吗,正是
(14:25:40)[*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大·家·好~
(14:26:03)[*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用您的方式,與人交談時,您如何用功?
(14:26:56)[*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見光? 見心光?
(14:27:11)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心理起不起念头
(14:27:35)[*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起不起要問您自己,不要問我。
(14:28:40)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我聊天起念,就错了
(14:28:51)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就这样的
(14:29:04)[*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起念就真的錯了嗎?我說不是。只是您不會用功而已。
(14:29:24)[*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圓覺經您熟不熟?
(14:29:47)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熟
(14:30:09)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信佛学佛成佛这是我的过程
(14:30:13)[*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成佛的方式至少有四種。您有空把裡面經文看熟。
(14:30:31)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信佛---学佛;念佛----成佛,那时您的过程
(14:30:54)[*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我簡單的提一下重點:
(14:30:57)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以前看过与我不相契合
(14:31:29)[*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您的功夫用錯,若不相契,這個習氣,也是您要修改的目標。
(14:31:45)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道是金刚经比较适合
(14:32:40)[*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圓覺經中的法門,是含攝無量法門的縮影。
(14:32:56)[*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金剛經中的法門,也含攝在內。
(14:33:17)[*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您以為「妄」是什麼? 如何才能斷妄?
(14:33:39)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我的工夫从有入无,我不认为错,
(14:34:23)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凡所有象既是妄包括各种念头
(14:34:35)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各种念头
(14:35:10)[*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功夫用不到四威儀,那就是錯。難道佛只有在坐著時才是佛嗎?
(14:35:29)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对没错
(14:35:51)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凡有念既是妄
(14:36:03)[*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佛有沒有念?
(14:36:12)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没有
(14:36:32)[*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請您告訴我,沒念的人,如何了知他人所說話之意義?
(14:36:48)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我认为
(14:37:00)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自性自然明了
(14:37:17)[*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佛有妙觀察智,您知不知?
(14:37:30)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不是经过心象
(14:37:40)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不是经过心想
(14:38:08)[*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什麼是妙觀察智,您知不知?
(14:38:21)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知道
(14:38:35)[*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它就是意識,只是無妄執而已。
(14:38:54)[*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佛不是沒念,只是沒妄執。
(14:39:09)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不对,因为您看
(14:39:26)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我给您贴段佛经
(14:43:45)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没找到
(14:45:19)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以后找到在贴吧,
(14:46:07)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证人空我认为可的妙觀察智
(14:46:16)[*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說不出,就代表您的知見有錯。
(14:46:33)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先这样说,
(14:46:41)[*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若妙觀察智可以不生念,那佛的四智就等同一智。又何必說四智呢?
(14:47:25)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那是你的看法了
(14:48:33)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如果你动心,那么你就不可以念念知道世界的所有事情
(14:49:22)[*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若不動心,又與金石何異? 豈不是石頭就是佛了?
(14:49:42)[*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所以,我說不是不動心,只是無妄執而已。
(14:49:55)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不动心而无所不知,任运自在和石头一样吗
(14:50:17)[*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不動心又如何能任咦栽冢俊∧f個道理來看
(14:50:49)[*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不動程又如何任运自在,您說個道理來看!
(14:50:56)[*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不動心又如何任运自在,您說個道理來看!
(14:51:19)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随缘度化,随缘示现,不动本来
(14:51:38)[*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就這樣說吧,佛說不說話? 說話時他動不動心?
(14:52:27)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说,不动
(14:52:45)[*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請您解釋,您所認為的「心」,是什麼意思?
(14:53:22)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佛性
(14:54:00)[*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佛性無生滅,就算是眾生也不動心。
(14:54:30)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错,众生不见佛性
(14:54:45)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众生还是众生
(14:54:53)[*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眾生不見佛性,也不代表眾生動心。
(14:56:08)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我门不要妄推推测佛镜了
(14:56:27)[*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若您把心定義成佛性,則佛性無生滅,如同虛空。雲如妄,生滅於虛空中,虛空有生滅嗎?若虛空無生滅,則如何可以說「雲(眾生)動虛空(心)」?
(14:56:56)[*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您若於因地發生,就與果地覺相違背,是絕也不會成佛。也就是錯用功。要我引經說明嗎?
(14:57:29)[*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您若於因地發「心」,就與果地覺相違背,是絕也不會成佛。也就是錯用功。要我引經說明嗎?
(14:57:31)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总上我的判断,众生须动心知事物,佛不需要动心,而知道一切我的结论
(14:58:07)[*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若心是佛性,眾生也不動心! 您的智慧一點也無法推斷嗎?
(14:58:22)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佛无心念
(14:58:41)[*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當然,心不是佛性的意思。心是第八識的別名,是妄!
(14:59:26)[*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您把一些基本的名相都搞錯,難怪知見也跟著錯。這裡「佛無心念」,這個「心念」又是如何定義它?
(14:59:56)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念头,
(15:01:14)[*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什麼叫做「念頭」,請您仔細的解釋清楚!
(15:01:27)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意识
(15:01:45)[*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妙觀察智,是不是念頭?
(15:02:28)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知道
(15:02:32)[*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這是杯子,這是桌子,算不算念頭?
(15:02:39)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算
(15:02:52)[*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佛能不能分辨這是杯子,這是桌子?
(15:03:13)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能不需要经过意识
(15:03:42)[*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那不就是妙觀察智了嗎? 〖重复〗
(15:03:58)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不是
(15:04:10)[*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那當然是
(15:04:14)[*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您不知妙觀察智的作用,我現在就告訴您,妙觀察智就是意識,只是沒有妄執而已。
(15:05:19)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佛见而无见,知而无知,你推测吧我推测不了
(15:06:03)[*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這是唯識法相的基本佛學知識。您卻不知!
(15:06:26)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我的实践也证明是意识
(15:06:37)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证人空可的
(15:06:52)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妙觀察智我认为是意识
(15:07:09)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您说的对
(15:07:55)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实不相瞒,佛学的知识我知道的少
(15:10:10)[*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在佛經中是說「分別事識」。我引佛經給您看!
(15:10:21)[*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No. 159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卷2) T03, p0298c
(15:10:40)[*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三妙觀察智。轉分別識得此智慧。能觀諸法自相共相。於眾會前說諸妙法。能令眾生得不退轉。以是名為妙觀察智。
(15:11:00)[*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在這段經文中,您說佛有動念嗎?
(15:12:14)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我问您您是不是依圆觉经修行呢
(15:13:02)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你贴的经文我看不出来,
(15:14:31)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您依此经,如幻三为昧,当知,你看到的是虚幻,知道虚幻的 也是虚幻是吗
(15:14:37)[*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若把「念」定義為識,則佛不動念。若念定義為「思惟」「邏輯推斷」,則念是識及智。那佛有動念。
(15:16:10)[*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知道虛幻是否為虛幻,要看從那一角度而論而定。依法身角度,則佛也是虛幻。
(15:16:53)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您没有考虑这种结果吗,不就是知而不知,见'而不见吗
(15:17:15)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依法身角度,則佛也是虛幻。是没有错
(15:17:27)[*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若修行未悟淨圓覺(無生),不以淨覺心修行,常常會生出迷惑,也無法成佛。頓覺人除外。
(15:17:59)[*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什麼是「知而不知,見而不見」之意思?
(15:20:54)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您要丛前几句看
(15:21:06)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您依此经,如幻三为昧,当知,你看到的是虚幻,知道虚幻的 也是虚幻是吗
(15:21:18)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您没有考虑这种结果吗,不就是知而不知,见'而不见吗
(15:21:37)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是是在定中
(15:21:56)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时时在定中
(15:23:21)[*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所以,依您自己所說的意思,您能了解您的用功方式如何能用到四威儀了嗎?
(15:23:36)[*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例如,與人交談是如何用功?
(15:24:07)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不动心而谈
(15:24:23)[*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另,關於「念」的意思,我們要討論一下。您認為念是意識,這就是妄。那妙觀察智有沒有念呢?
(15:24:48)[*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卷您的用功方式,返見見自性,又如何在交談時能用的上呢?
(15:25:13)[*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卷您的用功方式, => 「依」您的用功方式,
(15:25:50)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妙觀察智如果有念,也是妄想
(15:25:56)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我 认为
(15:26:36)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究竟
(15:26:44)[*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念是意識,妙觀察智沒有念,那也就是說,妙觀察智不具有「分別、了知」的功能了?
(15:27:34)[*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您知不知,煩惱等同菩提?
(15:28:02)[*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為何等同呢?因為悉是生滅法。若是無生,則又誰來說煩惱及菩提?
(15:28:38)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不动心,自然而然分别了知,这才是真的
(15:28:48)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智慧
(15:29:56)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不动识心,已难讲说
(15:29:59)[*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念本無過,過在妄執。所以,佛亦有念,稱為妙觀察智。但佛不一定要動念,也能圓明了知。如同肉眼見100公尺內之物,天眼也可以見,有神通的人,不一定要用肉眼,但不是說有了天眼就沒肉眼。
(15:31:37)[*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不動心的意思要指「妄執」才正確,不是不生分別了知的念。
(15:31:45)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更何况在离开识心自性本有分别了然智慧
(15:32:18)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念头也在其中
(15:32:22)[*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自性二字不能如此用。如此自性是生滅法,不等同佛性。
(15:32:48)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也是
(15:32:50)[*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依經文常用,自性是妄,是生滅法。不是您之前所說的等同佛性。
(15:33:44)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今天先到这儿,以后在向您讨教
(15:33:54)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哗啦啦---下雨拉`、`、`、`、好听`给你雨伞、迷死了`、`、`、鲜花`、`、`、`、`、好听`给你雨伞、迷死了`、`、`【自由的呼吸 致献】
(15:34:11)[*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不动心,自然而然分别了知。這指用妙觀察智,並不是一定不動念。
(15:34:50)[*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真正的修行方式是:不攀六塵。這樣四威儀中皆能用。詳見圓覺經。
(15:35:00)[*桃園法迄巴]与自由的呼吸说:有緣再會,合十!
(15:35:12)自由的呼吸与[*桃園法迄巴]说:您的结论我先记下,我门今天先到这儿吧
(15:41:34)[*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您認為「念」是智還是識?
(15:44:22)*--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我刚才不在!
(15:44:33)*--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 你看看者个符号!
(15:44:37)*--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这个
(15:44:43)[*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
(15:45:20)*--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这些念 有属于智的 识的吗?
(15:51:12)210与[*桃園法迄巴]说:■~唱的太棒了~~☆★☆~~我听的都醉了~~☆★~~给我签个名吧~ ~☆★☆~~哇~~!!~~唱的太棒了~~☆★☆~~我听的都醉了~0~【210 致献】
(15:51:18)210与[*桃園法迄巴]说:哗啦啦---下雨拉`、`、`、`、好听`给你雨伞、迷死了`、`、`、鲜花`、`、`、`、`、好听`给你雨伞、迷死了`、`、`【210 致献】
(15:51:39)210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15:51:42)210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下了
(15:56:21)210与[*桃園法迄巴]说:巴在吗
(15:56:30)210与[*桃園法迄巴]说:最近好吗
(16:02:14)[*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眾生有心念,經修行成佛之後,轉識成智後,心念是否仍存在?
(16:02:55)[*桃園法迄巴]与210说:要問什麼?
(16:03:04)210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今天没时间了
(16:03:13)210与[*桃園法迄巴]说:改日再聊
(16:03:15)[*桃園法迄巴]与210说:有緣再會,合十!
(16:03:25)210与[*桃園法迄巴]说:阿弥陀佛
(16:03:38)*--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业识不断 故有转智一说 若识已断 智亦不留 所谓心念者 随缘而生 非真生!
(16:04:06)[*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隨緣而生,此生是不是念?
(16:04:15)210与[*桃園法迄巴]说:你多保重呀 我走了 88
(16:04:40)*--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智者不做是言!
(16:04:43)[*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轉識就稱為智。不留是無執,不是無智。
(16:05:24)210与[*桃園法迄巴]说:和梦好好聊 他也是你的好朋友
(16:05:42)*--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智是识相对而建立 识若断 故智亦不存!
(16:05:50)210与[*桃園法迄巴]说:你们聊好了 改日我请你们吃饭
(16:06:05)[*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若無智,則是誰在說法?
(16:06:25)*--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不是无智 是相对建立!
(16:07:28)*--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譬如你有智的生起 是针对我的妄念而建立 若我无妄识 你建立此智 是非相!
(16:08:14)bb与[*桃園法迄巴]说:常會聽到轉識為智,如何做,才可以轉識為智呢?? )
(16:08:33)210与[*桃園法迄巴]说:和我的梦聊好
(16:08:51)*--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再譬如 光明是与黑暗而建立 若无黑暗 光明亦无建立!
(16:09:15)[*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眾生從來不離識,所以佛有智名。
(16:09:27)*--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不是没有这个那个 是互缘而生!
(16:09:27)bb与[*桃園法迄巴]说:常會聽到轉識為智,如何做,才可以轉識為智呢??
(16:09:31)[*桃園法迄巴]与bb说:不攀六塵
(16:09:59)[*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目前的前提就是有緣。
(16:10:05)*--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亦是因众生心识所转来的 所谓的佛智!
(16:10:41)bb与[*桃園法迄巴]说:外息諸緣亦就是不攀緣六塵之境,汝能做得到乎,:)
(16:11:08)bb与[*桃園法迄巴]说:就是六根不染六塵那點
(16:11:58)[*桃園法迄巴]与bb说:不是外息諸緣,只是不攀緣。因地修行人都做不到,只是功法而已。
(16:12:30)bb与[*桃園法迄巴]说:因無明故貪愛而生有. 汝能修十二因緣法
(16:12:36)*--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的 目前就是现象的显现 所以言说缘 此缘亦随现象的转变而转变! 故佛学不言有固定的缘!
(16:12:42)bb与[*桃園法迄巴]说:洞澈十二因緣法 .
(16:12:54)210与[*桃園法迄巴]说:我走了 你好聊
(16:13:02)[*桃園法迄巴]与bb说:我悟無生,亦知緣起。
(16:13:14)[*桃園法迄巴]与210说:有緣再會,合十!
(16:13:25)bb与[*桃園法迄巴]说:因地修行人都做不到,那斷見惑者亦做不到,:)
(16:13:26)210与[*桃園法迄巴]说:我的好朋友 再见
(16:13:45)bb与[*桃園法迄巴]说:因地修行人都做不到,那斷見惑者亦做不到乎,?:)
(16:13:53)[*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目前要問您的是:念是識還是智?
(16:13:57)210与[*桃園法迄巴]说:有机会 请你吃饭 〖重复〗 〖重复〗
(16:14:03)210与[*桃園法迄巴]说:88
(16:14:34)*--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念一字 依世法而言 有多种意思!
(16:14:40)bb与[*桃園法迄巴]说:還是不能離開意識?
(16:14:43)[*桃園法迄巴]与bb说:逐緣漸捨,至煩惱障斷,是初步斷我(俱生我執)。
(16:15:01)bb与[*桃園法迄巴]说:念和正智是合作的
(16:15:09)[*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這樣問吧,佛具妙觀察智,是否有念?
(16:15:30)*--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若言离念者 何有念的生起?
(16:16:02)[*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然也,但您這句是無義語。
(16:16:02)bb与[*桃園法迄巴]说:正念還是離開意識乎?
(16:16:26)[*桃園法迄巴]与bb说:這就是之前我與某位法友談論的重點。
(16:16:30)210与[*桃園法迄巴]说:真舍不得你呀 可是我要走了 明天见 你保重 88 〖重复〗
(16:16:37)*--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本来就不该建义!
(16:16:40)bb与[*桃園法迄巴]说:喲
(16:17:12)[*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我這樣問吧。佛具妙觀察智,是否需要思惟?
(16:17:22)*--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不需要!
(16:17:30)[*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請您解釋!
(16:18:10)*--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譬如见父母 知父母 无需存思 这是现量!
(16:18:45)[*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您的意思佛無比量功能?
(16:19:19)*--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佛智不因比而得 但不离正比量!
(16:19:32)[*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請解釋此句!
(16:20:00)*--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佛不需分析 而得的结果 不离分析相!
(16:20:35)[*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不可思議,您引您論點的佐證經文出處!
(16:21:13)*--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譬如 知父母者 是分析相 离此相而言说父母 或父母不清 不言有智!
(16:21:18)bb与[*桃園法迄巴]说:(16:21:11)x与[bb]说:没有女人,就没有佛 )
(16:21:20)bb与[*桃園法迄巴]说:??? )
(16:21:25)bb与[*桃園法迄巴]说:是么 )
(16:21:53)*--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何须经典 真实意中 出千经万论!
(16:22:20)[*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了解,那就是猜測語!
(16:22:25)[*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妙觀察智。轉分別識得此智慧。能觀諸法自相共相。於眾會前說諸妙法。能令眾生得不退轉。以是名為妙觀察智。
(16:22:36)[*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這一段經文,是否有思惟之狀況?
(16:23:11)*--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要是这样说 你还是查佛学词典吧 关于妙观察智 可没你说的 这么简单!
(16:23:39)[*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指那一樣?這句話嗎? => 這一段經文,是否有思惟之狀況?
(16:25:14)*--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掉入文字相了 若论经文 你但看诸经 不同的人 不同的时间 不同的场地 不同的境界 不同的根基 所讲的妙观察智 是不一样的!
(16:25:42)[*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說的很好,先略過此議題。
(16:25:48)[*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直覺是不是意識?
(16:25:59)*--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的1
(16:26:27)[*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眼根所觸,意識不共生,算不算現量境界(現識)?
(16:26:58)*--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的!
(16:27:18)[*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依此而論,則您認為現識是不能被了知的,是不是?
(16:27:39)*--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差异
(16:27:41)[*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現識 => 現量之境界
(16:27:48)[*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請說明!
(16:28:24)*--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能了知的 与被了知的 哪能一样!
(16:29:23)[*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分別了知是意識功能。恒執是末那識功能。若現量境界不含意識,則可以推知處於此境界時是不能被了知。只能之後以比量推知。
(16:29:26)*--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現識 => 現量之境界 就是世间真实而言 毫无错误!
(16:29:37)[*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您認同我所說的嗎?
(16:29:43)*--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就世间真实
(16:30:16)*--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等等!
(16:32:09)bb与[*桃園法迄巴]说:正念和妄念搞清楚嗎?正念是無念,
(16:33:02)[*桃園法迄巴]与bb说:正念是不執著,不是無念。
(16:33:11)*--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若現量境界不含意識 这是误区
(16:33:28)bb与[*桃園法迄巴]说:那你念念有念嗎?
(16:33:49)*--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还要等---
(16:34:05)bb与[*桃園法迄巴]说:不執著都因無妄念而不執著
(16:34:46)[*桃園法迄巴]与bb说:若現量境界不含意識 这是误区。依此而論,之前所問的「眼根所觸,意識不共生,算不算現量境界(現識)? 」,答案應該改為:不算。
(16:34:59)bb与[*桃園法迄巴]说:正念必與“覺知”一起的嗎?
(16:35:00)[*桃園法迄巴]与bb说:發錯
(16:35:05)[*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若現量境界不含意識 这是误区。依此而論,之前所問的「眼根所觸,意識不共生,算不算現量境界(現識)? 」,答案應該改為:不算。
(16:35:26)[*桃園法迄巴]与bb说:這說要回就複雜了。
(16:36:11)bb与[*桃園法迄巴]说:呵呵
(16:36:31)[*桃園法迄巴]与bb说:正念,應該解為正確的心念。例如心生偷竊心,但能察知而不去做,這就是正念。心中認為不應偷,這也是正念。
(16:37:23)[*桃園法迄巴]与bb说:依不同的無為法,對於正念的反應是不同的。所以,「正念必與覺知一起」並不是定論。
(16:37:28)bb与[*桃園法迄巴]说:念念正念能代表“什麼”
(16:38:02)[*桃園法迄巴]与bb说:這要談到思惑。您懂得思惑吧?
(16:39:08)bb与[*桃園法迄巴]说:見惑乃迷失無生無我等之真理而起之妄惑而矣.
(16:39:24)[*桃園法迄巴]与bb说:所以?
(16:39:31)bb与[*桃園法迄巴]说:分身邊邪取戒五種均屬不正的知見.
(16:39:38)bb与[*桃園法迄巴]说:所以何也?
(16:39:51)[*桃園法迄巴]与bb说:我在問您懂不懂思惑?
(16:40:14)bb与[*桃園法迄巴]说:思惑為思維世間虛妄之物而起之事惑不是一下子除掉.
(16:40:17)bb与[*桃園法迄巴]说:呵呵
(16:40:53)bb与[*桃園法迄巴]说:懂思惑又如何能除掉斷掉思惑才有智慧
(16:40:56)bb与[*桃園法迄巴]说:呵呵
(16:40:58)[*桃園法迄巴]与bb说:您不懂思惑。它指的是情緒之類習氣。如貪、瞋、痴。
(16:41:17)[*桃園法迄巴]与bb说:例如,您一句話就要「呵呵」,這就是思惑!
(16:41:40)*--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的概念太乱 若知是梦皆虚 是现量 若知梦梦不同 是比量 但必须清楚 现量也好 比量也好 证量也好 都认识阶段 都没离意识!
(16:41:42)[*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想清楚之後,再回我疑問!
(16:41:54)bb与[*桃園法迄巴]说:貪瞋癡就是我執、自我明白嗎
(16:41:56)*--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我有事 刚才不在!
(16:42:23)bb与[*桃園法迄巴]说:知見的問題
(16:42:38)[*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所以,三量只讁用在眾生,不適過在果地菩薩?
(16:43:11)bb与[*桃園法迄巴]说:貪瞋癡就是思惑
(16:43:16)[*桃園法迄巴]与bb说:知見歸於見惑,習氣歸於思惑。
(16:43:34)[*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所以,三量只適用在眾生,不適用在果地菩薩?
(16:43:43)bb与[*桃園法迄巴]说:(16:43:11)[bb]与*桃園法迄巴说:貪瞋癡習氣就是思惑
(16:43:58)*--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果地菩萨没离意根作用 但说是意识 也不正确 此时若论意识 就没有转智一说了!
(16:44:46)*--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也就是说 意识是根的作用 转智亦没离根的作用!
(16:45:04)[*桃園法迄巴]与bb说:您問我「念念正念能代表“什麼”」,若念念正念,則代表每一個念頭都沒有七情六欲隨煩惱,也沒三毒習氣的根煩惱。
(16:45:37)bb与[*桃園法迄巴]说:有正念就是自淨其心了,呵呵
(16:46:19)[*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回原議題。處於現量境界中,是否具了知能力?
(16:46:37)bb与[*桃園法迄巴]说:那你也是因地行人而已,教授別人自已做得到就好了
(16:46:39)*--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的!
(16:46:52)bb与[*桃園法迄巴]说:那你也是因地行人而已,教授別人自已同時做得到就好了 〖重复〗
(16:46:59)*--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此中并没有离开眼识!
(16:47:05)[*桃園法迄巴]与bb说:我是因地行者,教授他人的是我所知、所行。
(16:47:51)[*桃園法迄巴]与bb说:斷思惑的方式,是要純用理智。沒生氣時,您能不能思惟?若可以的話,那就是全部的修行生活。依理智而行,就能斷思惑!
(16:48:08)bb与[*桃園法迄巴]说:某些人教授他人卻自已不存正念正見煩惱諸多---->不是說你
(16:48:37)[*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若如此,則處於現量境界(現識)時,是不離意識或妙觀察智。
(16:48:59)[*桃園法迄巴]与bb说:了解。對於斷思惑的方式,您是否已知了?
(16:49:58)*--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在现量境界中 妙观察智 亦不离意根的作用 根据境界不同 也可以同时产生!
(16:50:23)[*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以上我所說的這個結論,是符合唯識法相宗派的說法。也符合大圓鏡智。
(16:50:48)*--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把你的结论 再打一遍!
(16:50:50)[*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意識有四類,妙觀察智應該也有四類。
(16:51:01)*--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可以这样说!
(16:51:19)[*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結論:處於現量境界(現識)時,是不離意識或妙觀察智
(16:52:16)bb与[*桃園法迄巴]说:吾某知道斷思惑式法卻沒斷思惑,乃是實言,也不自夸其修成,本有自知之明,虛心懺悔拔除我執,老老實實,不象別人以法王自居貪取利養聞名,貪身計寿,地獄不請自來,---->不是說你
(16:52:39)[*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問:業力之行相有多細?
(16:53:16)*--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境界不同 有所不同 就像对事物的认识方法即手段 下手不同 角度不同 所得结论也不同 可谓仁者见智了!
(16:53:31)[*桃園法迄巴]与bb说:眾生的習氣,若非特別的,不要多說。說也無益,徒增長吾人的兩舌習氣。
(16:53:53)*--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事无巨细!
(16:54:27)[*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上述之語意旨為何?是感慨?是針對我某句而發?... => 境界不同 有所不同 就像对事物的认识方法即手段 下手不同 角度不同 所得结论也不同 可谓仁者见智了!
(16:55:15)[*桃園法迄巴]与bb说:我說:對於斷思惑的方式,您是否已知了?
(16:55:42)*--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不是感慨 不是有所指 关于智的发挥 哪能定在一个境界上!
(16:55:48)bb与[*桃園法迄巴]说:說他之過也不是【人我是非】衹不過是警覺吾某及諸眾生正見正知,老實修行,要不然因果自負,誰能代替,
(16:56:27)[*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您不同意此結論乎? => 處於現量境界(現識)時,是不離意識或妙觀察智 )
(16:56:33)*--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所以 佛学并无定法可说 随缘发挥 是智者所行!
(16:57:20)[*桃園法迄巴]与bb说:各人吃飯各人飽,眾生要貪名聞利養的行為,這事大家都知道,不必多說。不必向我說。 )
(16:57:29)*--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處於現量境界(現識)時,是不離意識或妙觀察智 世间而言 出世间而言 哪有固定的结论!
(16:57:48)*--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所以 佛学并无定法可说 随缘发挥 是智者所行!
(16:57:48)bb与[*桃園法迄巴]说:16:55:15)*桃園法迄巴与[bb]说:我說:對於斷思惑的方式,您是否已知了? 煩惱從哪裡來?煩惱由貪瞋癡而來.貪瞋癡屬於思惑---->>就是在此下手
(16:58:11)[*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若非固定的結論,則必有現量境界是不必意識或妙觀察智。請您試舉一二來看!
(16:58:20)*--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譬如 和盲人说话 当然不讲眼识 应以意识发挥!
(16:58:49)[*桃園法迄巴]与bb说:如何下手法? 每日吃飯睡覺不作事? 還是每日掃地不吃飯?
(16:59:00)bb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也知道您也非此人【名聞利養】
(16:59:13)*--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若以不著六根者 当以妙观察智发挥了!
(16:59:44)bb与[*桃園法迄巴]说:生活禪嘛,知道嗎?
(17:00:18)bb与[*桃園法迄巴]说:念念“工作”就是一心“工作”知道嗎?
(17:00:27)[*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目前談「現量境界(現識)」,與人往來,必用五根之一。若無五根,則無往來,除非有他心通。若無往來也無五根,那就是獨影境或正在思惟,不是現量境界(性境)
(17:01:13)[*桃園法迄巴]与bb说:您還是沒有說到重點。工作時應如何用功呢?
(17:01:29)bb与[*桃園法迄巴]说:我覺得念念時中,於一切“法”或一切“工作”上無住,
(17:01:46)*--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與人往來 除非有他心通 这个更好 〖重复〗
(17:02:02)*--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若無往來也無五根,那就是獨影境或正在思惟,不是現量境界(性境) 自心现量还是有的!
(17:02:34)bb与[*桃園法迄巴]说:我說到重點的重點明者自明,仁者見仁
(17:02:45)[*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境有三:性境(現量境界)、獨影境、帶質境。您對此三者如何分別?
(17:03:17)[*桃園法迄巴]与bb说:如何才算無住?
(17:04:25)bb与[*桃園法迄巴]说:念念清明澄澈不受外塵所轉,
(17:04:41)*--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不分析此三境 只在意境 心境 性境上 下功夫!
(17:05:11)bb与[*桃園法迄巴]说:外在的環境是惡罵還是甘露是橫逆還是至寶,都可以保持一心不動的狀態知道嗎?
(17:06:49)[*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若三境不分,那就會有搞不清楚的狀況出現。
(17:06:53)bb与[*桃園法迄巴]说:怎樣進修正念,到達念念見性的詳細次第,那你可知道?
(17:07:21)*--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所以 你的概念太复杂 没有必要的!
(17:07:33)bb与[*桃園法迄巴]说:斷思惑的方式,您是否已知了? 知道了能做到了?
(17:08:16)[*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前五識:性境。意識:三境皆有。末那識:帶質境。阿賴耶識:無本質性,也就是無三境,又有歸於性境者。
(17:08:28)*--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意境者 只在闻思下功夫 心境者 只在离文字上下功夫 性境者 离一切见!
(17:08:33)[*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我們的重點在前三者:前五識、意識、末那識。
(17:08:36)*--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等等!
(17:09:56)*--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性境者 离一切见! 所以 你没有必要搞这么复杂!
(17:10:54)[*桃園法迄巴]与bb说:這句話就說對了,但為何您還時時「呵呵」的嘻笑呢? 莫非是學舌的鸚鵡? => 外在的環境是惡罵還是甘露是橫逆還是至寶,都可以保持一心不動的狀態
(17:11:01)*--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也就是無三境,又有歸於性境者。 这点赞同你!
(17:11:19)珠珠与[*桃園法迄巴]说:生活中烦恼够多了,妄念够多了,还要针对妄念和烦恼呀
(17:11:35)[*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您對三境見解,還是有迷糊之處。
(17:11:58)[*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此三境是唯膱定義,吾人不必去爭論!
(17:11:58)bb与[*桃園法迄巴]说:嘻笑可笑之人而已---->不是言汝
(17:12:41)[*桃園法迄巴]与bb说:在下善言已盡於此!
(17:13:28)*--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我赞同你的无三境 是离一切见 就可以达到的 知道的多 不等于可以断见!
(17:13:44)bb与[*桃園法迄巴]说:在下鄙人“慧海燃燈”謝汝 交流了
(17:13:59)[*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所謂現量境界,是吾人六根所觸之境界,比較難了知的是,意識是否也有現識的功能?
(17:14:02)*--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等于离见!
(17:14:45)*--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_^---即使到了非想非非想 还是没离意识啊!
(17:14:58)[*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菩薩是善分辨一切法,於第一義諦不動。法多不是煩惱,妄執才是煩惱。
(17:15:29)[*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目前的議論重點不在此處,而是在「現量境界」是否有意識或妙觀察智?
(17:15:36)*--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心若不生 哪来的这么多法啊?
(17:15:56)[*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不生妄生,還是一樣有無量法門!
(17:16:08)[*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不生妄心,還是一樣有無量法門!
(17:16:09)*--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我说了 根据不同的状况 都有可能产生!
(17:16:42)[*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所以,我要您舉一二個「無意識或妙觀智」的現量境界例子來看!
(17:16:46)*--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当下不生心试试 看看法门在哪里?
(17:17:27)[*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見覺為礙而不自在,這不就是意識嗎?
(17:17:40)*--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有答案的时候告诉我 看看是否现量境界?
(17:17:48)[*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當下不生心,也照樣有意識!
(17:18:04)[*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當下不生心,也照樣有意識! 見覺為礙而不自在,這不就是意識嗎?
(17:18:16)*--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有答案的时候告诉我 看看是否现量境界? 〖重复〗
(17:19:03)[*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是意根現量境界,但還是有意識在。您這一說不算是已舉例,或是舉例不當。您認為呢?
(17:19:05)*--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说这个现量境界 是因识而有 是因智而有?
(17:19:49)[*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依佛法而論,對我而言是依智而有。因我已斷見惑之故。對眾生而言是依意識而有。
(17:20:03)*--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我需要你进入自性的现量境界 来解答!
(17:21:20)*--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进入自性的现量境界 无识 无智 亦无得!
(17:21:30)[*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若要論最後境界,那就要依鏡智而說。大圓鏡智,映現十方眾生時,有沒有了知的功能?若無了知,如何應化度脫?若有了知,那也有妙觀察智參與作用。您說呢?
(17:22:31)[*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這句話可以令人思惟,若有經證則更善! => 进入自性的现量境界 无识 无智 亦无得!
(17:22:42)*--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我名雪梦 雪耻之意 知梦非真 非真即离 离而有智无智?
(17:23:25)[*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若離而無智,您已入無餘涅槃,等同二乘人。
(17:24:18)[*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這樣說吧,成佛之後,是否有智? 依您之前的說法,此時無智,是不是?
(17:24:46)*--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我是在问你啊!
(17:24:50)[*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因為您說無眾生緣則智不生,是這意思沒錯吧?
(17:25:07)[*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我已回覆了 => 若離而無智,您已入無餘涅槃,等同二乘人。
(17:25:41)*--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若是有智 怎么说?
(17:25:51)[*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願未盡之故!
(17:26:16)[*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在眾生是依業力而輪迴,在佛是依願力而度眾。
(17:27:00)[*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若依圓覺經奢摩他法,不起於座而入涅槃,若之前未發菩提誓願者,等同二乘人。
(17:27:05)*--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等等啊---
(17:27:26)[*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雖說此人是用成佛的無為法,但以無願之故,所以直入涅槃。
(17:32:45)*--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的想法 真够复杂的 我发的愿 可以告诉你 我愿生生世世 得生清净出家人之身 为---不说你也知道!
(17:34:14)[*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目前的討論是1)現量境界是否有意識或妙觀察智參與 2)離識是否有智?
(17:34:28)[*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以上的歸結不反對吧?
(17:35:02)*--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離識是否有智? 无智---就像离眼 并无眼识产生!
(17:37:05)[*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我不應說「離識」,應說「轉識」。轉識之後是否有智?您以眾生緣不生即無智的理由,而說無智。我說必有眾生緣為前提。以這種說法,基本上您我都可以說的通(推理上來說)。
(17:37:17)*--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坦白的讲 不管是世间 还是出世间 万有的一切 包括识与智 都是相对的 只是在智者的眼里 是相应而已!
(17:37:27)bb与[*桃園法迄巴]说:「無智」是後得智還是本有智?
(17:37:50)[*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那就來討論第一點:現量境界是否有意識或妙觀察智參與?
(17:37:57)[*桃園法迄巴]与bb说:指四智
(17:38:08)*--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不應說「離識」,應說「轉識」。 名相上的东西 怎么说都可以!
(17:38:29)bb与[*桃園法迄巴]说:心經的「無智」
(17:39:00)bb与[*桃園法迄巴]说:指那四智
(17:39:52)*--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的概念不清啊 还是我没理解你的说法 现量分世间现量 出世间 小乘所证 大乘所证 佛乘所证 区别太大!
(17:40:17)bb与[*桃園法迄巴]说:就是般若正智,「無智」是後得智還是本有智?
(17:41:05)bb与[*桃園法迄巴]说:無能觀的智,能觀的智?
(17:41:20)[*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這裡所談的現量,不分諸乘。難不分諸乘的現量境界都各各不同?
(17:41:46)[*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這裡所談的現量,不分諸乘。難不分諸乘的現量境界「所由」都各各不同?
(17:41:58)[*桃園法迄巴]与bb说:指後得智
(17:42:03)bb与[*桃園法迄巴]说:即是無智無證了?
(17:42:26)*--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的 世间现量 正如我刚才所说 见父母知父母 佛有众生可见吗?
(17:42:51)[*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佛有三身義,您這裡是指報身佛否?
(17:43:10)bb与[*桃園法迄巴]说:那你說何謂本有智?
(17:43:37)*--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就算释迦如来再世 亦如众生可见!
(17:44:14)*--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这在金刚经 已经讲的很清楚了1
(17:44:49)*--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四果阿罗汉 皆不应有果可见!
(17:45:24)*--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今天咱们交流的很好 我下了 再见 ---祝你六时吉祥!
(17:46:05)bb与[*桃園法迄巴]说:本有智是破一切無明之後,重新顯現如來藏本具的諸種妙見聞覺知的功用嗎?
(17:47:00)bb与[*桃園法迄巴]说:本有智這是眾生原本具足者,一般指眾生成佛之時所復 得的四智嗎?
(17:47:59)[*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有緣再會,合十!
2007年7月4日 星期三
2007年7月3日 星期二
2007/07/02 23:38 - 00:31
—〖*桃園法迄巴〗包厢—
(23:38:02)[*桃園法迄巴]与所有人说:我是法迄巴,已悟佛知見,亦已斷見惑,欲問成佛方式,欲問修行次第,欲問修行對治,皆可問疑於我!又,目前的所有言行,都會如實記錄於敝人的網誌上,所以給我悄語前請先思量。等待三分鐘若無人問即離。
(23:38:44)[*桃園法迄巴]与所有人说:或是有真實修行人,可以與我討論您的用功心得、方式,以及如何對治煩惱方式!
(23:38:51)......与[*桃園法迄巴]说: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
(23:42:24)*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请问:修习之时有很多麻烦的事来扰,尤其是越要修习麻烦的事更多,那是什么原因呢 )
(23:43:01)[*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若不是特殊因素,我不回覆私下密談! )
(23:43:12)[*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請您公開問吧,以利益他人! )
(23:44:27)*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请问:修习之时有很多麻烦的事来扰,尤其是越要修习麻烦的事更多,那是什么原因呢 〖重复〗 〖重复〗
(23:44:39)*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请问:修习之时有很多麻烦的事来扰,尤其是越要修习麻烦的事更多,那是什么原因呢 〖重复〗 〖重复〗 〖重复〗
(23:44:49)*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请问:修习之时有很多麻烦的事来扰,尤其是越要修习麻烦的事更多,那是什么原因呢 〖重复〗 〖重复〗 〖重复〗 〖重复〗
(23:45:17)*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请问:修习之时有很多麻烦的事来扰,尤其是越要修习麻烦的事更多,那是什么原因呢 ?
(23:45:27)[*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如同未打坐前的人,在初打坐時會感到雜念繁多,這不是因為打坐才產生,而是因為心變細、警覺心變靈敏才產生。
(23:45:56)*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怎么上面没显示呢
(23:46:24)[*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麻煩事也是如此。眾生習慣妄執,所以未修行人不知麻煩,用功之後就感受到它的存在
(23:47:03)*实无有法可得毕恭毕敬的向[*桃園法迄巴]弯腰鞠躬
(23:47:43)[*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您的問題很好!有疑可以再問,或討論修行應注意事項、對治的方式。
(23:48:10)踏破山河尽虚空与[*桃園法迄巴]说:■~唱的太棒了~~☆★☆~~我听的都醉了~~☆★~~给我签个名吧~ ~☆★☆~~哇~~!!~~唱的太棒了~~☆★☆~~我听的都醉了~0~【踏破山河尽虚空 专用】
(23:49:50)[*桃園法迄巴]与所有人说:各位若沒有疑問,我該走了
(23:50:33)*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我的气量很小,可是在修习是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我就很气,现在已经气的身体很虚弱,可是还会生气,我也知道不应该的,可就是解不开,请问该如何做呢,谢谢
(23:51:18)*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我的气量很小,可是在修习时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我就很气,现在已经气的身体很虚弱,可是还会生气,我也知道不应该的,可就是解不开,请问该如何做呢,谢谢
(23:52:16)[*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如同輪迴一般,您雖已知無常,也不願輪迴,但還是不能自制而受業力左右。
(23:52:55)[*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習氣如同包裹,以習氣自我層層包住,只有「反復不斷」的斷惑才有打破習氣的機會。
(23:52:57)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修习之时有很多麻烦的事来扰,尤其是越要修习麻烦的事更多]相应程度的麻烦的出现是相应智慧层次的映照,“越要修习麻烦的事更多”,这是原地踏步的积累或是一定程度的智慧层次退转造成的。
(23:54:01)*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实无有法可得〗多谢多谢!!谢谢您!!!!
(23:54:13)[*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習氣又如同拼圖,有其各別專有的缺洞,依照缺洞特性來找符合的另一片,會使得兩者密契而無痕,這就是對治的意思。
(23:54:14)*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实无有法可得〗衷心感谢朋友您的热情!!!
(23:55:23)*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我该如何对治呢
(23:55:47)[*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例如您花了一萬塊買一塊黃金,結果在路上被搶,您生不生氣?
(23:56:20)[*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適當的對治,會使得習氣更容易斷除)
(23:56:25)*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生气
(23:56:45)[*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若這塊黃金是別人的,而他被搶,當下您還生不生氣?
(23:57:07)*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生气 但可惜
(23:57:09)*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哈哈
(23:57:39)[*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那,您就去思惟一下生氣與不生氣之差別相,然後您就會生出般若!
(23:57:51)*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谢谢
(23:57:57)*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明白了
(23:58:04)*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实无有法可得〗多谢多谢!!谢谢您!!!!
(23:58:11)*实无有法可得毕恭毕敬的向[*桃園法迄巴]弯腰鞠躬
(23:58:52)*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原来比较也会产生般若啊
(23:58:59)[*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把自己的心情一下跳到黃金是我所有,然後被搶。再把自己心情跳到黃金不是我所有,然後您看到它被搶。如此的反復跳動,於當下思惟、比較我為何有瞋怒心時,逐漸的,般若就出現。
(00:00:44)*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也就是说在相,无相间反复往来可得智慧啊
(00:01:02)[*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吾人不能解脫煩惱,是因為「習氣」的關係。如同一個人被打,不經思考就回擊,孰不知對方是有力人士,卻因回擊而令家人死亡,令自己痛苦後悔一生。若此人有冷靜思考的話,應廳就不會回擊。
(00:02:10)*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实无有法可得〗谢谢朋友您的鲜花,掌声和鼓励!!!
(00:03:02)[*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習氣是被包裹好的一種狀況,若仔細去剝它,會發現它是「性空」
(00:04:52)持经+念佛毕恭毕敬的向[*桃園法迄巴]弯腰鞠躬
(00:05:19)[*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而三毒就是輪迴的習氣,若吾人先發遠離心,並對於一言一行都能警覺,就不會被它所左右,而會逐漸的不攀緣六塵事,於是舊習氣沒辦法接續,如同河川新水不續流,等待舊水流盡之後,就斷了三毒的思惑。
(00:06:01)持经+念佛与[*桃園法迄巴]说:習氣是被包裹好的一種狀況,若仔細去剝它,會發現它是「性空」 -------因为"缘起,所以"性空"?
(00:06:14)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所以未修行人不知麻煩,用功之後就感受到它的存在”,每个人修行只是法门途径不同,或即使是法门相同方法还会有差异,因内因与外因的问题; )
(00:06:19)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所以未修行人不知麻煩,用功之後就感受到它的存在”,每个人修行只是法门途径不同,或即使是法门相同方法还会有差异,因内因与外因的问题; 〖重复〗
(00:06:23)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所以,掌握了途径或方法,并不等于其人的智慧层次已有进步,所以只掌握“途径或方法”的修行而没有智慧层次的进步,那么,“未修行与用功之後”没有区别。
(00:06:38)[*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但若不發遠離心,雖然能警覺言行妄念生滅,卻也無法斷惑。所以,「發遠離心」、「警覺當下習氣、妄念生滅」是謂二足尊,缺一不可。
(00:08:10)[*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有執行的人,智慧自然會進步。
(00:08:20)*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以前只是想着抛弃习气,躲都来不及 ,现在在您的开导下,明白不仅要认识习气,还要自由进出于习气,才是智慧啊
(00:08:57)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不一定!因为执着。
(00:09:08)[*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是的。輪迴是這個心攀緣,解脫卻也是使用這個心不攀緣。
(00:09:23)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有執行的人,智慧自然會進步。]不一定!因为执着。
(00:09:36)[*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您不了解「遠離心」的功用。大概您沒詳細的去用功過。
(00:09:59)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会交流辩论吗?就是说出比被评论“文章”更深一层的意味,如举出反例证明,如从道理上层层深入批驳,......
(00:10:26)[*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邉拥娜耍∪鈺粫兘Y實?
(00:10:32)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您这种套路的说法,任何人都可说出“一万”种!有意义吗?盲目批阅式就是不带脏字的骂人。
(00:10:55)[*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常邉拥娜耍浣钊鈺粫兘Y實?
(00:11:07)[*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常邉拥娜?
(00:11:27)[*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常.撸畡拥娜耍浼∪馐欠駮兘Y實?
(00:11:39)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请您用简体字好吗?
(00:11:58)[*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常跑步的人,其腿部肌肉是否會變結實?
(00:12:09)*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菩提心即烦恼心 烦恼心即菩提心 是这个理啊
(00:12:15)*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菩提心即烦恼心 烦恼心即菩提心 是这个理啊 〖重复〗
(00:12:31)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接着说
(00:13:04)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那是功能知识。
(00:13:39)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如同神通知识相。
(00:14:01)[*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習氣就如抽煙一般,不是出生就有這行為,但為何養成之後就會「想要去做」呢?您反復比較、思惟一下嬰兒與老煙槍,就能了解習氣的作用。輪迴是三毒的習氣,您也照樣方式的比較,有習氣與無習氣的分別,
(00:14:16)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如,吃饭能饱。呵呵
(00:14:28)[*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反復的去思惟,逐漸的斷惑。為何如此呢?因為習氣本就性空呀。眾生有妄執,本來就是「莫名其妙」!
(00:15:23)[*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您若要討論,就一問一答,若要自問自答,請恕請恕我不回覆!若一直如此,我就只好屏蔽。
(00:15:38)[*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跑步的人,其腿部肌肉是否會變結實?
(00:16:12)[*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反復的去思惟,逐漸的斷惑。 => 反復的去思惟,逐漸的「就會」斷惑。
(00:16:36)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不一定
(00:17:26)[*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眾生的習氣,卻是反復執取而產生。
(00:18:24)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请以再深一些道理的话说
(00:18:59)[*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當然也因反復不執取就遠離。依遠離心而行,就能漸無染習。依適當的方式,即使沒有遠離心,以眾生習氣之遍計所執習氣,也是會遠離。如同不淨觀及白骨觀,觀久也是大都能遠離貪欲愛習。
(00:19:19)[*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大致上說完。還有疑嗎?
(00:20:32)持经+念佛与[*桃園法迄巴]说:反復的去思惟,逐漸的「就會」斷惑。---------我怀疑,光靠思惟,斷不了惑,只能算是"思慧",无法得力.
(00:20:43)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您不觉得,您说的这些都是原地踏步的批阅式?
(00:20:51)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00:18:24)[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请以再深一些道理的话说
(00:21:10)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您这种套路的说法,任何人都可说出“一万”种!有意义吗?盲目批阅式就是不带脏字的骂人。
(00:21:14)*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众生习气是反复执取而得,如来是反复的无相无法可得
(00:21:29)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献茶
(00:21:33)*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实无有法可得〗多谢多谢!!谢谢您!!!!
(00:21:43)[*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若對習氣的生滅、染淨方式不知,您不算是真修行人
(00:21:58)[*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是的
(00:22:24)*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可以说我现在已经消气了 哈哈哈哈 〖重复〗
(00:22:37)368与[*桃園法迄巴]说:你好,什摩样的人学佛最好。成佛又快
(00:22:45)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若對習氣的生滅、染淨方式不知,您不算是真修行人 ]盲目批阅式就是不带脏字的骂人。
(00:22:56)[*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當您哈哈大笑,也是一個樂的習氣。聖人無情緒。
(00:23:36)*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哈哈 我是在观察它啊 哈哈
(00:24:19)[*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我再垂憫您一次,您來解釋,為何沒抽煙的人,經常抽煙之後會變成一個「想要抽煙」習氣?
(00:25:01)*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执取抽烟的原因
(00:25:04)[*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修行的功夫,是用在「心中一動」還沒產生念、情緒之前,就能察知。經過不斷的察知之後,就具有「覺(不隨)」的能力。
(00:25:36)[*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為何會執取抽煙呢?他可以執取吃泥土呀?
(00:25:46)*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原来如此啊
(00:25:57)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习气相,所见都为虚幻。
(00:26:07)*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随啊
(00:26:38)*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看见别人抽烟 他也要抽啊
(00:26:47)*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随着别人
(00:26:54)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请说一说您已悟“道”的自己先于众人见识到的有别于他人的很高或最高智慧境界!?如慧能大师的四句偈,您的领悟语是什么?
(00:27:00)368与[*桃園法迄巴]说:那你干吗要学佛呢
(00:27:03)[*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所以,您當下心中一動要哈哈笑時,就要察知,知後若隨,那叫輪迴凡夫。知後有想到不隨,就是修行人。知後立即不隨,就是聖賢!
(00:27:14)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请您不要过于自以为是!
(00:27:31)368与[*桃園法迄巴]说:你学佛是为了你自已吧
(00:27:43)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会交流辩论吗?就是说出比被评论“文章”更深一层的意味,如举出反例证明,如从道理上层层深入批驳,......
(00:27:51)[*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他吃他的飯,與我無干。我只知無明是眾生。
(00:27:57)*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知而不随 是为觉
(00:28:13)[*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然也!
(00:28:24)*实无有法可得毕恭毕敬的向[*桃園法迄巴]弯腰鞠躬
(00:28:25)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又是原体踏步
(00:28:39)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无明相
(00:28:42)368与[*桃園法迄巴]说:你现在不是尘世上的人吗晕
(00:28:46)[*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您的智慧不足,所以不能理解我所說義!
(00:29:23)[*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之前已請您解釋,怎麼還不說呢? => 為何沒抽煙的人,經常抽煙之後會變成一個「想要抽煙」習氣?
(00:29:32)持经+念佛与[*桃園法迄巴]说:请问师兄,圆成实性与圆觉是同是异?有何不同?
(00:29:33)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呵呵!许多人都会说的话,说出来没有意义!呵呵!我们都不要只会用大家都会的相应盲目的批阅式,请您不要用大家都会的一定程度盲目的抄搬套用人云亦云!
(00:30:10)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00:25:57)[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习气相,所见都为虚幻。
(00:30:17)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这就是解释
(00:30:32)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您能看懂?呵呵
(00:30:35)[*桃園法迄巴]与持经+念佛说:這二個名相具有很深的含意,您倏爾的如此問,太過簡略。
(00:31:01)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谁在不懂装懂?
(00:31:04)[*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之前已請您解釋,怎麼還不說呢? => 為何沒抽煙的人,經常抽煙之後會變成一個「想要抽煙」習氣?
(00:31:11)持经+念佛与[*桃園法迄巴]说:可否给末学略说说?
(00:31:30)[*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若再不回覆,我也不會再回覆您其它的話,必要時會將您屏蔽!
(00:31:30)*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很想和您多请教一会,可是我要走了 ,以后怎么联系您呢
(00:31:32)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您这种套路的说法,任何人都可说出“一万”种!有意义吗?盲目批阅式就是不带脏字的骂人。
(00:32:07)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任何人任何语言行动的不适当的被表达的存在,都是相应程度“骂人”的表现,看似在“骂别人”实际也是在“骂自己”,看似在“骂自己”实际也是在“骂别人”。
(00:32:10)*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很想和您多请教一会,可是我要走了 ,
(23:38:02)[*桃園法迄巴]与所有人说:我是法迄巴,已悟佛知見,亦已斷見惑,欲問成佛方式,欲問修行次第,欲問修行對治,皆可問疑於我!又,目前的所有言行,都會如實記錄於敝人的網誌上,所以給我悄語前請先思量。等待三分鐘若無人問即離。
(23:38:44)[*桃園法迄巴]与所有人说:或是有真實修行人,可以與我討論您的用功心得、方式,以及如何對治煩惱方式!
(23:38:51)......与[*桃園法迄巴]说: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
(23:42:24)*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请问:修习之时有很多麻烦的事来扰,尤其是越要修习麻烦的事更多,那是什么原因呢 )
(23:43:01)[*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若不是特殊因素,我不回覆私下密談! )
(23:43:12)[*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請您公開問吧,以利益他人! )
(23:44:27)*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请问:修习之时有很多麻烦的事来扰,尤其是越要修习麻烦的事更多,那是什么原因呢 〖重复〗 〖重复〗
(23:44:39)*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请问:修习之时有很多麻烦的事来扰,尤其是越要修习麻烦的事更多,那是什么原因呢 〖重复〗 〖重复〗 〖重复〗
(23:44:49)*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请问:修习之时有很多麻烦的事来扰,尤其是越要修习麻烦的事更多,那是什么原因呢 〖重复〗 〖重复〗 〖重复〗 〖重复〗
(23:45:17)*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请问:修习之时有很多麻烦的事来扰,尤其是越要修习麻烦的事更多,那是什么原因呢 ?
(23:45:27)[*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如同未打坐前的人,在初打坐時會感到雜念繁多,這不是因為打坐才產生,而是因為心變細、警覺心變靈敏才產生。
(23:45:56)*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怎么上面没显示呢
(23:46:24)[*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麻煩事也是如此。眾生習慣妄執,所以未修行人不知麻煩,用功之後就感受到它的存在
(23:47:03)*实无有法可得毕恭毕敬的向[*桃園法迄巴]弯腰鞠躬
(23:47:43)[*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您的問題很好!有疑可以再問,或討論修行應注意事項、對治的方式。
(23:48:10)踏破山河尽虚空与[*桃園法迄巴]说:■~唱的太棒了~~☆★☆~~我听的都醉了~~☆★~~给我签个名吧~ ~☆★☆~~哇~~!!~~唱的太棒了~~☆★☆~~我听的都醉了~0~【踏破山河尽虚空 专用】
(23:49:50)[*桃園法迄巴]与所有人说:各位若沒有疑問,我該走了
(23:50:33)*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我的气量很小,可是在修习是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我就很气,现在已经气的身体很虚弱,可是还会生气,我也知道不应该的,可就是解不开,请问该如何做呢,谢谢
(23:51:18)*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我的气量很小,可是在修习时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我就很气,现在已经气的身体很虚弱,可是还会生气,我也知道不应该的,可就是解不开,请问该如何做呢,谢谢
(23:52:16)[*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如同輪迴一般,您雖已知無常,也不願輪迴,但還是不能自制而受業力左右。
(23:52:55)[*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習氣如同包裹,以習氣自我層層包住,只有「反復不斷」的斷惑才有打破習氣的機會。
(23:52:57)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修习之时有很多麻烦的事来扰,尤其是越要修习麻烦的事更多]相应程度的麻烦的出现是相应智慧层次的映照,“越要修习麻烦的事更多”,这是原地踏步的积累或是一定程度的智慧层次退转造成的。
(23:54:01)*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实无有法可得〗多谢多谢!!谢谢您!!!!
(23:54:13)[*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習氣又如同拼圖,有其各別專有的缺洞,依照缺洞特性來找符合的另一片,會使得兩者密契而無痕,這就是對治的意思。
(23:54:14)*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实无有法可得〗衷心感谢朋友您的热情!!!
(23:55:23)*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我该如何对治呢
(23:55:47)[*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例如您花了一萬塊買一塊黃金,結果在路上被搶,您生不生氣?
(23:56:20)[*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適當的對治,會使得習氣更容易斷除)
(23:56:25)*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生气
(23:56:45)[*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若這塊黃金是別人的,而他被搶,當下您還生不生氣?
(23:57:07)*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生气 但可惜
(23:57:09)*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哈哈
(23:57:39)[*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那,您就去思惟一下生氣與不生氣之差別相,然後您就會生出般若!
(23:57:51)*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谢谢
(23:57:57)*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明白了
(23:58:04)*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实无有法可得〗多谢多谢!!谢谢您!!!!
(23:58:11)*实无有法可得毕恭毕敬的向[*桃園法迄巴]弯腰鞠躬
(23:58:52)*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原来比较也会产生般若啊
(23:58:59)[*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把自己的心情一下跳到黃金是我所有,然後被搶。再把自己心情跳到黃金不是我所有,然後您看到它被搶。如此的反復跳動,於當下思惟、比較我為何有瞋怒心時,逐漸的,般若就出現。
(00:00:44)*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也就是说在相,无相间反复往来可得智慧啊
(00:01:02)[*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吾人不能解脫煩惱,是因為「習氣」的關係。如同一個人被打,不經思考就回擊,孰不知對方是有力人士,卻因回擊而令家人死亡,令自己痛苦後悔一生。若此人有冷靜思考的話,應廳就不會回擊。
(00:02:10)*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实无有法可得〗谢谢朋友您的鲜花,掌声和鼓励!!!
(00:03:02)[*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習氣是被包裹好的一種狀況,若仔細去剝它,會發現它是「性空」
(00:04:52)持经+念佛毕恭毕敬的向[*桃園法迄巴]弯腰鞠躬
(00:05:19)[*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而三毒就是輪迴的習氣,若吾人先發遠離心,並對於一言一行都能警覺,就不會被它所左右,而會逐漸的不攀緣六塵事,於是舊習氣沒辦法接續,如同河川新水不續流,等待舊水流盡之後,就斷了三毒的思惑。
(00:06:01)持经+念佛与[*桃園法迄巴]说:習氣是被包裹好的一種狀況,若仔細去剝它,會發現它是「性空」 -------因为"缘起,所以"性空"?
(00:06:14)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所以未修行人不知麻煩,用功之後就感受到它的存在”,每个人修行只是法门途径不同,或即使是法门相同方法还会有差异,因内因与外因的问题; )
(00:06:19)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所以未修行人不知麻煩,用功之後就感受到它的存在”,每个人修行只是法门途径不同,或即使是法门相同方法还会有差异,因内因与外因的问题; 〖重复〗
(00:06:23)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所以,掌握了途径或方法,并不等于其人的智慧层次已有进步,所以只掌握“途径或方法”的修行而没有智慧层次的进步,那么,“未修行与用功之後”没有区别。
(00:06:38)[*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但若不發遠離心,雖然能警覺言行妄念生滅,卻也無法斷惑。所以,「發遠離心」、「警覺當下習氣、妄念生滅」是謂二足尊,缺一不可。
(00:08:10)[*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有執行的人,智慧自然會進步。
(00:08:20)*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以前只是想着抛弃习气,躲都来不及 ,现在在您的开导下,明白不仅要认识习气,还要自由进出于习气,才是智慧啊
(00:08:57)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不一定!因为执着。
(00:09:08)[*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是的。輪迴是這個心攀緣,解脫卻也是使用這個心不攀緣。
(00:09:23)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有執行的人,智慧自然會進步。]不一定!因为执着。
(00:09:36)[*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您不了解「遠離心」的功用。大概您沒詳細的去用功過。
(00:09:59)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会交流辩论吗?就是说出比被评论“文章”更深一层的意味,如举出反例证明,如从道理上层层深入批驳,......
(00:10:26)[*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邉拥娜耍∪鈺粫兘Y實?
(00:10:32)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您这种套路的说法,任何人都可说出“一万”种!有意义吗?盲目批阅式就是不带脏字的骂人。
(00:10:55)[*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常邉拥娜耍浣钊鈺粫兘Y實?
(00:11:07)[*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常邉拥娜?
(00:11:27)[*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常.撸畡拥娜耍浼∪馐欠駮兘Y實?
(00:11:39)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请您用简体字好吗?
(00:11:58)[*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常跑步的人,其腿部肌肉是否會變結實?
(00:12:09)*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菩提心即烦恼心 烦恼心即菩提心 是这个理啊
(00:12:15)*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菩提心即烦恼心 烦恼心即菩提心 是这个理啊 〖重复〗
(00:12:31)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接着说
(00:13:04)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那是功能知识。
(00:13:39)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如同神通知识相。
(00:14:01)[*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習氣就如抽煙一般,不是出生就有這行為,但為何養成之後就會「想要去做」呢?您反復比較、思惟一下嬰兒與老煙槍,就能了解習氣的作用。輪迴是三毒的習氣,您也照樣方式的比較,有習氣與無習氣的分別,
(00:14:16)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如,吃饭能饱。呵呵
(00:14:28)[*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反復的去思惟,逐漸的斷惑。為何如此呢?因為習氣本就性空呀。眾生有妄執,本來就是「莫名其妙」!
(00:15:23)[*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您若要討論,就一問一答,若要自問自答,請恕請恕我不回覆!若一直如此,我就只好屏蔽。
(00:15:38)[*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跑步的人,其腿部肌肉是否會變結實?
(00:16:12)[*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反復的去思惟,逐漸的斷惑。 => 反復的去思惟,逐漸的「就會」斷惑。
(00:16:36)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不一定
(00:17:26)[*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眾生的習氣,卻是反復執取而產生。
(00:18:24)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请以再深一些道理的话说
(00:18:59)[*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當然也因反復不執取就遠離。依遠離心而行,就能漸無染習。依適當的方式,即使沒有遠離心,以眾生習氣之遍計所執習氣,也是會遠離。如同不淨觀及白骨觀,觀久也是大都能遠離貪欲愛習。
(00:19:19)[*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大致上說完。還有疑嗎?
(00:20:32)持经+念佛与[*桃園法迄巴]说:反復的去思惟,逐漸的「就會」斷惑。---------我怀疑,光靠思惟,斷不了惑,只能算是"思慧",无法得力.
(00:20:43)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您不觉得,您说的这些都是原地踏步的批阅式?
(00:20:51)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00:18:24)[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请以再深一些道理的话说
(00:21:10)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您这种套路的说法,任何人都可说出“一万”种!有意义吗?盲目批阅式就是不带脏字的骂人。
(00:21:14)*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众生习气是反复执取而得,如来是反复的无相无法可得
(00:21:29)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献茶
(00:21:33)*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实无有法可得〗多谢多谢!!谢谢您!!!!
(00:21:43)[*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若對習氣的生滅、染淨方式不知,您不算是真修行人
(00:21:58)[*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是的
(00:22:24)*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可以说我现在已经消气了 哈哈哈哈 〖重复〗
(00:22:37)368与[*桃園法迄巴]说:你好,什摩样的人学佛最好。成佛又快
(00:22:45)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若對習氣的生滅、染淨方式不知,您不算是真修行人 ]盲目批阅式就是不带脏字的骂人。
(00:22:56)[*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當您哈哈大笑,也是一個樂的習氣。聖人無情緒。
(00:23:36)*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哈哈 我是在观察它啊 哈哈
(00:24:19)[*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我再垂憫您一次,您來解釋,為何沒抽煙的人,經常抽煙之後會變成一個「想要抽煙」習氣?
(00:25:01)*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执取抽烟的原因
(00:25:04)[*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修行的功夫,是用在「心中一動」還沒產生念、情緒之前,就能察知。經過不斷的察知之後,就具有「覺(不隨)」的能力。
(00:25:36)[*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為何會執取抽煙呢?他可以執取吃泥土呀?
(00:25:46)*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原来如此啊
(00:25:57)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习气相,所见都为虚幻。
(00:26:07)*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随啊
(00:26:38)*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看见别人抽烟 他也要抽啊
(00:26:47)*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随着别人
(00:26:54)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请说一说您已悟“道”的自己先于众人见识到的有别于他人的很高或最高智慧境界!?如慧能大师的四句偈,您的领悟语是什么?
(00:27:00)368与[*桃園法迄巴]说:那你干吗要学佛呢
(00:27:03)[*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所以,您當下心中一動要哈哈笑時,就要察知,知後若隨,那叫輪迴凡夫。知後有想到不隨,就是修行人。知後立即不隨,就是聖賢!
(00:27:14)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请您不要过于自以为是!
(00:27:31)368与[*桃園法迄巴]说:你学佛是为了你自已吧
(00:27:43)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会交流辩论吗?就是说出比被评论“文章”更深一层的意味,如举出反例证明,如从道理上层层深入批驳,......
(00:27:51)[*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他吃他的飯,與我無干。我只知無明是眾生。
(00:27:57)*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知而不随 是为觉
(00:28:13)[*桃園法迄巴]与*实无有法可得说:然也!
(00:28:24)*实无有法可得毕恭毕敬的向[*桃園法迄巴]弯腰鞠躬
(00:28:25)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又是原体踏步
(00:28:39)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无明相
(00:28:42)368与[*桃園法迄巴]说:你现在不是尘世上的人吗晕
(00:28:46)[*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您的智慧不足,所以不能理解我所說義!
(00:29:23)[*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之前已請您解釋,怎麼還不說呢? => 為何沒抽煙的人,經常抽煙之後會變成一個「想要抽煙」習氣?
(00:29:32)持经+念佛与[*桃園法迄巴]说:请问师兄,圆成实性与圆觉是同是异?有何不同?
(00:29:33)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呵呵!许多人都会说的话,说出来没有意义!呵呵!我们都不要只会用大家都会的相应盲目的批阅式,请您不要用大家都会的一定程度盲目的抄搬套用人云亦云!
(00:30:10)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00:25:57)[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习气相,所见都为虚幻。
(00:30:17)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这就是解释
(00:30:32)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您能看懂?呵呵
(00:30:35)[*桃園法迄巴]与持经+念佛说:這二個名相具有很深的含意,您倏爾的如此問,太過簡略。
(00:31:01)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谁在不懂装懂?
(00:31:04)[*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之前已請您解釋,怎麼還不說呢? => 為何沒抽煙的人,經常抽煙之後會變成一個「想要抽煙」習氣?
(00:31:11)持经+念佛与[*桃園法迄巴]说:可否给末学略说说?
(00:31:30)[*桃園法迄巴]与哲理大成BOY说:若再不回覆,我也不會再回覆您其它的話,必要時會將您屏蔽!
(00:31:30)*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很想和您多请教一会,可是我要走了 ,以后怎么联系您呢
(00:31:32)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您这种套路的说法,任何人都可说出“一万”种!有意义吗?盲目批阅式就是不带脏字的骂人。
(00:32:07)哲理大成BOY与[*桃園法迄巴]说:任何人任何语言行动的不适当的被表达的存在,都是相应程度“骂人”的表现,看似在“骂别人”实际也是在“骂自己”,看似在“骂自己”实际也是在“骂别人”。
(00:32:10)*实无有法可得与[*桃園法迄巴]说:很想和您多请教一会,可是我要走了 ,
2007年7月2日 星期一
大陀羅尼門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3b
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密。教授菩薩。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云何無明。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花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實無花。病者妄執。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花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
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如眾空花。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花。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花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有無俱遣。是則名為淨覺隨順。何以故。虛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知見故。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是則名為因地法行菩薩因此於大乘中。發清淨心。末世眾生。依此修行。不墮邪見。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文殊汝當知 一切諸如來
從於本因地 皆以智慧覺
了達於無明 知彼如空花
即能免流轉 又如夢中人
醒時不可得 覺者如虛空
平等不動轉 覺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 眾幻滅無處
成道亦無得 本性圓滿故
菩薩於此中 能發菩提心
末世諸眾生 修此免邪見
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密。教授菩薩。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云何無明。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花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實無花。病者妄執。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花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
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如眾空花。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花。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花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有無俱遣。是則名為淨覺隨順。何以故。虛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知見故。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是則名為因地法行菩薩因此於大乘中。發清淨心。末世眾生。依此修行。不墮邪見。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文殊汝當知 一切諸如來
從於本因地 皆以智慧覺
了達於無明 知彼如空花
即能免流轉 又如夢中人
醒時不可得 覺者如虛空
平等不動轉 覺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 眾幻滅無處
成道亦無得 本性圓滿故
菩薩於此中 能發菩提心
末世諸眾生 修此免邪見
2007年6月27日 星期三
2007/06/27 03:03 - 06:04
(03:03:4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真要說明妄幻,要談到客觀宇宙及主觀宇宙。您有時間可以看嗎?
(03:04:1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好的
(03:04:4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在網誌上的貼文,只是引經文而已,但其深義要自己去思考。在此說明,就會比較詳盡一些
(03:04:52)[*桃園法迄巴]与mn说:我沒有麥
(03:04:5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3:05:3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的說法,也會把禪宗之直指人心原因,一併含入
(03:05:4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3:06:1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對電腦的作用熟不熟?
(03:06:2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們說「計算機」
(03:07:2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熟
(03:08:1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某世無物堪比擬,那是很難用物喻來說明某事。例如妄之產生。
(03:08:4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3:08:4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佛法不在二千年前用科學方式弘傳,也是因難以比喻而有其拘限之處。
(03:08:5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3:09:2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在我目前所悟,只有用電腦來說明妄、智比較完滿一些。也許還有其它物喻,但一時想不出來。
(03:09:4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3:10:1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盡量用您能理解的方式來說明。若看不懂時再問我!
(03:10:1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那学人试听 之
(03:10:5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認為成佛後,妄的生滅現象已寂滅,還是一直照樣流動?
(03:11:1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一直照樣流動
(03:11:3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為何有此見解?
(03:12:1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如无直如死人
(03:13:0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何来神通
(03:14:0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而是觉性不动
(03:15:2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的意思是說,還是照樣流動,但覺性不動如同明鏡嗎?
(03:15:3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3:16:0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裡就牽涉到我之前所說的:主觀宇宙及客觀宇宙
(03:16:1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3:16:4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所說的是客觀宇宙,但與修行人有關的,反而是主觀宇宙
(03:18:0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舉一個譬喻來說明,您看它是否也符合無生的義理,與圓鏡喻、虛空喻是否相同?
(03:18:2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好的
(03:19:2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無生譬如大海,妄如諸波相。波相生於大海,滅於大海,大海不隨其生滅而有生滅、增減。
(03:19:3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妙
(03:19:5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有符合嗎?
(03:20:1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符合
(03:20:2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開始引申說明了!
(03:20:4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好的
(03:21:1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大海是常、樂、我、淨!眾生所謂常、無常是其波相。
(03:22:1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大海是佛性、無生、真如、法身。眾生是波相,以自覺而有我。
(03:22:2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問您,土木金石是否亦是眾生?
(03:22:4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
(03:23:1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但實際是,眾生以自覺故,所以於大海中攪出波相。
(03:23:3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3:24:1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土木金石亦是眾生之一,可以了知,所謂自覺只是一種輪迴的力場!如同磁石之磁場。
(03:25:0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金石無情也是眾生,怎能不令人懷疑自覺就是一個力場呢?您懂力場的意思吧?
(03:25:5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懂
(03:26:5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科學家的調查,若一個原子核如乒乓球大小,而放在地球中心,則其圍繞的電子也如乒乓球大小,卻在月球中心。中間全是虛空
(03:27:4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3:27:4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您接觸到桌子的原因,是因為您的手之力場與桌子的力場互斥的關係。鬼與人道就是力場的振盪不同。
(03:28:0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3:29:3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可以在一個收音機上同時轉台聽許多電台,而這些頻率在同一空間互不干擾,同樣的,所有眾生也是如此。人道與某些眾生是同時存在同一空間中。
(03:30:1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原来如此
(03:30:4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以楞伽經中的楞伽山而言,也是在與我們在同一空間中的不同頻率上。
(03:30:5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3:31:3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香格里拉也是,它在西藏的西北方向
(03:31:4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3:32:3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些力場的最微小場能,就是妄!所謂一念無明。
(03:32:5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3:33:0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知眾生無量的原因是什麼嗎?
(03:33:5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妄无量
(03:34:3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因為一念無明,它的狀態是執取方式產生,而這也是覺的作用,只是名稱不同而已。
(03:34:5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3:35:1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因為妄的產生是沒有原因的。為何會一直產生妄,就如同為何有虛空不隨雲生滅一般,因為這就是宇宙的機制。
(03:35:2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3:35:4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以您的體會,當下靜坐思惟看看,您是如何達到「覺」?
(03:36:2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有妄故
(03:36:4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是先察知妄生,然後不隨,是吧?
(03:37:0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個妄可以是念、脾氣、心聲
(03:37:0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因妄而觉知妄
(03:37:1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先察知妄生,然後不隨,
(03:37:3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的這個妄可以是念、脾氣、心聲
(03:37:5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但這還是很粗糙、緩慢的狀態下之流程。到您可以在「心動」時就覺,那就很快速了。
(03:38:2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心動」時就覺我有过
(03:38:2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心動時,還沒有了知、分別、心聲、念、脾氣,只是一動而已!
(03:38:4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的
(03:39:2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至此一動就覺,您認為若不「執取無住」能夠覺嗎?
(03:40:0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若不「執取無住」不能觉
(03:40:1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更不用說,到第八地之能所俱遣,連覺心動都沒有,妄心根本就不動了!
(03:40:3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3:41:0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此時這個覺的習氣種的更深。這個覺,就如同無明一般,是一個執取,一個是染,一個是淨。 〖重复〗
(03:42:1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同一個圓圈,如同一個時鐘,為論方向為何,最後還是回到原點。所以是敗成覺明,成也覺明!我這說法是有經證的。要看嗎?
(03:42:4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3:42:5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4) T19, p0120a
(03:43:0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復次富樓那明妄非他覺明為咎。
(03:43:3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覺明為咎
(03:43:4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同業相纏合離成化。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憎同想成愛。流愛為種納想為胎。
(03:45:3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個出處還有其它了義經文,怕貼出太長,您記下有空去詳閱
(03:45:4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3:48:5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其它經文說明世界產生,及眾生產生的原因
(03:49:1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3:51:1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現在客觀宇宙已產生了,由妄執之故。
(03:51:5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3:52:2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但這客觀宇宙是基於彼此共業之狀況下而說客觀,其實是個個主觀之交織而成。以業感而交,所以業中有共業及別業。
(03:54:2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同力場之自覺有我,這個世界也如同螢幕是不同程序所交織而成,只是一個不同力場之交織而成的結果。
(03:55:0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
(03:55:5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個物質世界之有,對天、鬼而言,並非實有。同樣的,天道之有,對色界也非實有。色界之有,對無色界也非實有。都只是不同力場(頻率)所執。
(03:56:1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3:56:4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此推求至最底層,就又回到最初的一念無明、覺明為咎
(03:57:4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3:58:4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每個眾生共用一個大海,個個只是這海上的波相。若妄盡時,則此波平息,但其它的波相還在振盪中。所以,成佛是自己成佛,與其它眾生無關。
(03:59:1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3:59:4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十方世界佛為何可以一念之間各處可到?
(04:00:3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佛证大还海
(04:00:5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佛证大海
(04:01:4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大海有空間相,您能說明從此岸一念就至彼岸之原因?
(04:02:5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此岸即彼岸,波不同而已
(04:03:2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還有,既然是妄,為何無量劫的影像、聲音,至成佛後還能被「宿命明」所見及?
(04:04:0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此岸即彼岸,則大海本無生,根本無此大海!
(04:05:4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要能了解以上的原因,除非是證入佛地。若要說明,那就要有物喻,若此世無物可以譬喻,這個部份的佛法就不會被說出!
(04:06:1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振荡不同
(04:06:2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振盪也是妄呀!
(04:07:5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如电脑中之像这边才没那边随出
(04:09:3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螢幕是相,可以比喻世界,其根基於內存(記憶體),在電腦中的程序,至內存的任何一位置,皆能「立刻到達」,螢幕是依「某一段內存」而經由程序解譯後,由「架構」(妄)而呈現
(04:10:0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4:11:1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同諸識有二種生住滅一般的流注生、相生,流注住、相住,流注滅、相滅。這個生住滅就是妄習業力所驅,因為這個架構,固定的執取內存上的某段位置來呈現,那就成了如幻的世界
(04:12:2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
(04:13:2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每一個眾生共用這個內存,所以,某眾生一有妄生時,這個內存就增一段,所以,這個內存有無限長,而無論多長,程序都是「立刻存取」到。
(04:13:4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4:15:2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我是這內存上的某段程序碼,當我已用自覺而擺脫起動主程序的控制時,我就是已脫妄、已自在。我能自由存在共用的內存中的各資料,所以,我知無量劫前的所有聲音、影像,也知在此內存上十方各眾生當下心念。
(04:16:1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能自由存在共用的內存中的各資料 => 我能自由存「取」共用的內存中的各資料
(04:16:1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
(04:17:5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因為電腦的架構是如此,所以我才能夠理解為何佛能夠一念至十方各世界,所謂的十方各世界,不過是內存上的各區段資料,經由各個獨立程序解譯成化們的妄想世界,
(04:18:2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4:19:0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由於我能存取所有的內存,也能夠一次存取到,所以才能知十方眾生之現在心念、過去發生事、未來將發生機率。這就是宿命通、他心通、天眼通。
(04:19:1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4:21:3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而身通(神足通)就是能存取各程序所控制的螢幕之內存資料,我可以在A程序的螢幕左上角在內存區段位置上出現一個黑點、影像,那個世界的共業程序會自動將我的影像資料解譯成影像。
(04:22:0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4:22:0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實際我並沒至那個世界,但世界本來不存在,只是各個程序自己將業種現行而已(業種就是內存上的資料)
(04:22:2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
(04:24:3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是無限長之內存上的某一區段資料,但我的身份是程序碼,所以我若已脫主程序(妄)的控制,我成佛,但其它的程序(眾生)還是仍被主程式所控制。這個主程序是電腦啟動後的第一個
(04:25:3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啟動程序或其所交付「控制權」的程序區段,以其首先獲得執行權,而具有這個控制權利。如同無明!有無明後才有行、識、名色等十一因緣產生
(04:25:5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4:26:1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以上的說法您能理解嗎?
(04:26:2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能理解
(04:27:3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一段說了一個多小時,那再說回頭!您認為成佛後,妄的生滅現象已寂滅,還是一直照樣流動?
(04:28:4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妄的生滅現象還是一直照樣流動
(04:30:1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是成佛者之妄生滅現象仍在流動嗎?
(04:30:4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妄的生滅現象已寂滅
(04:31:3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是眾生的妄生滅現象已寂滅嗎?
(04:32:0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眾生的妄生滅現象在流動
(04:32:3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成佛者之妄生滅現象已寂滅
(04:33:3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的主客觀宇宙說法,您相信嗎?
(04:34:0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由(但世界本來不存在,只是各個程序自己將業種現行而已)
(04:34:3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相信
(04:34:5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更貼出經文,讓您自己判斷我的說法是否可信!
(04:34:5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9) T19, p0147b
(04:35:0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主客觀宇宙說法我相信
(04:35:0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佛告阿難及諸大眾。汝等當知有漏世界十二類生。本覺妙明覺圓心體。與十方佛無二無別。由汝妄想迷理為咎癡愛發生。生發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
(04:35:0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則此十方微塵國土非無漏者。皆是迷頑妄想安立。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裏。況諸世界在虛空耶。汝等一人發真歸元。此十方空皆悉銷殞。云何空中所有國土而不振裂。
(04:36:1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知道了
(04:36:5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原来如此
(04:37:2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還有下文,我不能欺您!
(04:37:3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汝輩修禪飾三摩地。十方菩薩及諸無漏大阿羅漢。心精通[淴-心+目]當處湛然。一切魔王及與鬼神諸凡夫天。見其宮殿無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陸飛騰。無不驚慴。凡夫昏暗不覺遷訛。
(04:37:5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彼等咸得五種神通唯除漏盡。戀此塵勞。如何令汝摧裂其處。
(04:38:3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4:42:0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是故神鬼及諸天魔魍魎妖精。於三昧時僉來惱汝。然彼諸魔雖有大怒。彼塵勞內汝妙覺中。如風吹光如刀斷水了不相觸。汝如沸浪彼如堅冰。煖氣漸鄰不日銷殞。徒恃神力但為其客。
(04:42:5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4:43:1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成就破亂。由汝心中.五.陰.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當處禪那覺悟無惑。則彼魔事無奈汝何
(04:43:4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主人若迷客得其便
(04:44:0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當處禪那覺悟無惑。則彼魔事無奈汝何
(04:45:4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心中有所住,就被境所轉 => 主人若迷客得其便
(04:46:3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主人若迷客得其便
(04:46:4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們常在佛經看到六種震動,果真世界就真的地震嗎?
(04:47:1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亦有亦无
(04:47:4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同上述經云:云何空中所有國土而不振裂。真的所有國土都振裂嗎?
(04:47:5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中間另有密義
(04:48:2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无國土振裂
(04:49:1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也不是沒有!思惟某些眾生是共一空間,所以,是某個頻率的空間被影響,但不是人道眾生這一個。
(04:49:4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知不知,水對人道是水,對天人是類玻璃,對餓鬼卻是火。
(04:50:0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知
(04:51:0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相信
(04:51:0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那您就應該相信同樣的東西為何給不同類眾生有不同的感受之原因了!
(04:51:2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相信
(04:52:0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觀察這個人道世界,及其它的科學知識,包括外星人的,所以我領悟到只有不同振盪頻率是不同六道之所依。
(04:52:3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4:53:4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也許更有妙論,但我現今還沒發現!這要我以後定力加深後去證實。但證實也是妄中的一層報身境界,對我沒意義,只是便利弘法而已。
(04:54:0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4:54:4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大德慈悲!
(04:54:4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同我用這個頻率的譬喻來說明不同眾生之同存同一空間,及為何對同一物也不同反應
(04:54:5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4:55:0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比較令人感興趣的是,為何水對餓鬼是火呢?
(04:55:3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可見水的力場,對某一個振盪頻率是具有毀滅性
(04:56:0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妄习不同
(04:56:1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4:57:0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也可反过来说
(04:57:3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火的力場,對某一個振盪頻率是具有毀滅性
(04:58:4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火的力場,對某一個振盪頻率是具有滋生性
(04:58:4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假說水的頻率是一萬赫,而餓鬼的頻率是一萬赫或其附近,所以才被水所威脅吧?
(04:59:0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4:59:0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太陽中有日天子居住,火對他們而言是滋生性
(04:59:2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是
(04:59:5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妙论!
(05:00:5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們地球目前正在經過振盪變換期!所以,在2012年會地磁倒轉會死很多眾生,在這之前就會產生很多天災。
(05:01:1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句話不是妙論,是事實,佛經中有記載 => 太陽中有日天子居住
(05:01:3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句話就可能是妙論 => 火對他們而言是滋生性
(05:01:5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但這是可以想像的到的,火對日天子而言,是如泥土。
(05:02:0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亦可推知水对某一個振盪頻率是具有坚固性
(05:03:1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火對日天子而言,是如泥土
(05:03:1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我網誌上的預言一一實現,恐怕您的修行時間已不多了!
(05:03:2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5:03:4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核子大戰有避開的可能性,但地磁倒轉很難避過。
(05:03:5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地磁倒轉很難避過
(05:04:3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已可以說是跡近定業了!
(05:04:5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跡近定業
(05:05:2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謂定業,並非定業。若成佛是可能,還有什麼業真是定而不能改呢?
(05:05:3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
(05:05:5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只是要改共業很難,但改自己的「定業」變成「不定業」倒是比較容易的。
(05:06:2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袁了凡,您知此人吧?
(05:06:2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改自己的「定業」變成「不定業」是比較容易些
(05:06:5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如袁了凡知道此人
(05:07:1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袁了凡,知道此人
(05:07:3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禪宗之直指人心,如同經文所說的:「由汝妄想迷理為咎癡愛發生。生發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則此十方微塵國土非無漏者。皆是迷頑妄想安立。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裏。況諸世界在虛空耶。」
(05:09:4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修行的次第,可以依觀世音菩薩圓通章來觀察!
(05:10:0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5:11:0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05:11:3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說到這裡,您認為如何理解圓覺經此四句偈呢?「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05:14:3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知動靜二相,聞所聞,覺所覺,空所空,生滅是幻即離不作方便修法,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05:15:0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以离幻为修
(05:15:3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知動靜二相,聞所聞,覺所覺,空所空,生滅是幻,即離不作方便修法,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05:15:3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以离幻为修
(05:17:0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以知幻离幻为修
(05:17:1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即說離幻即覺,果真能覺?
(05:17:5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觉而离幻
(05:18:1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知生氣而頓斷,此時算不算覺?
(05:18:2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算
(05:19:0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那當下能斷惑乎?否則如何說無漸次?
(05:19:4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能,但非一般根基能
(05:20:1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在想它有顯密義。
(05:21:0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或可解为方法无漸次
(05:21:2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顯義是真的離,密義是當下剎那離時剎那是果地覺,但妄習又立刻接續產生。
(05:22:0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不作方便」就已說明方法無漸次了。
(05:22:0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或可解为方法无漸次,则觉不一定當下能斷惑
(05:23:0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以「亦無漸次」的語意而言,那是果地覺的意思。
(05:23:0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原来「不作方便」就已說明方法無漸次了
(05:23:2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5:25:1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我還是認為是密義的說法比較符合實際的狀況。只是那離的剎那,修行人很難感受的出,要有佛這等定力才能看出當下的確已離,只是妄習未斷,又接續產生,所以修行人無法了知自己入果地覺(無生)境界。
(05:26:1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能體會出果地覺(佛境界)嗎?
(05:26:2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那就要长时的修证了
(05:27:1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不能體會出果地覺(佛境界)
(05:28:0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同雲不離虛空而生,當下妄生時亦不離性海。但不生妄時,當下即是性海。如雲不生。若聞聲,聲寂不生時,當下聞性就是無生、果地覺。
(05:28:2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5:28:5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不相信嗎?
(05:29:1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可以舉個經證給您看看!
(05:29:1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信
(05:29:3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4) T19, p0122b
(05:30:0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阿難第一義者汝等若欲捐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
(05:30:45)*空空山人y与[*桃園法迄巴]说:前辈是修密的善士吗
(05:30:58)[*桃園法迄巴]与*空空山人y说:不是
(05:30:5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
(05:31:05)*空空山人y与[*桃園法迄巴]说::)
(05:31:2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經文已說的很清楚了,在圓覺經中也有類似的經文
(05:31:3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5:31:46)*空空山人y与[*桃園法迄巴]说:不打岔了:)虚心听听前辈见解
(05:31:5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當下就是果地覺,但,為何心念要飛天卻不能飛呢?
(05:32:2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個我有解!
(05:33:4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先問您是否有解?
(05:34:0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因此觉不能相续,或力甚微不知是否
(05:34:4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是如此說!但為何說當下是果地覺呢?
(05:36:3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
(05:36:3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當下知幻离之,离时即是证时
(05:36:4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知是否
(05:37:0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其實不是這樣的! 若當下是果地覺,還要離什麼?
(05:37:1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5:37:2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看過電影否?
(05:37:3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看过
(05:37:4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彼影能為礙乎?
(05:37:5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非
(05:38:2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眾生自諸妄想,展轉相因,於無生中立因緣性...接下來我引圓覺經來說!
(05:38:3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布碍相现
(05:38:4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3b
(05:39:1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密。教授菩薩。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05:39:4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5:39:5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注意「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
(05:39:5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
(05:40:0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現在能知奢摩他法了吧? 它就是果地覺的用法。
(05:40:1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方成佛道。
(05:40:2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5:40:4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奢摩他法的特性是什麼?
(05:40:5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止
(05:41:1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之前所說的要知幻離幻,若不是三摩缽提,就是禪那法。
(05:41:2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5:41:3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圓覺的止是如何止?
(05:42:0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本起因地。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
(05:42:3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怎樣行為是「圓照清淨覺相」?
(05:43:1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无妄流
(05:43:3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怎樣行為是無妄流?
(05:44:2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住相
(05:44:4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不止如此!
(05:44:4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生心
(05:45:0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以不生妄心為主,若妄心不止再不住相
(05:45:1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5:45:4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以不生妄心為主
(05:45:5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為主
(05:45:5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奢摩他法以取靜為行。要靜什麼?就是要當下符合果地覺的狀態。什麼是果地覺的狀態?那就是無生!
(05:46:0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5:46:5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若不能一坐就等同報身佛,那就是妄習產生,沒有符合果地覺。
(05:47:1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
(05:47:1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是,再參考觀世音菩薩圓通章,就知次第!
(05:47:4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5:48:3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古德說:七日內心無妄念,若不能開悟(應意指斷惑),截取老僧頭去!
(05:49:0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七日內心無妄念,若不能開悟(應意指斷惑),截取老僧頭去是真实语
(05:49:2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理想的狀態,是一坐之下不能等同報身佛,就一直坐下去,一直靜下去,直到不起於座入佛地!
(05:49:3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5:49:4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妙
(05:50:1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8b
(05:50:2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薩者名單修奢摩他
(05:50:5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了不起
(05:51:2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看來要有適合根器的人才用的來!
(05:51:2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5:51:3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大难
(05:51:4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修行人大皆「不理想」 ^_^
(05:51:5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
(05:52:1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今年來用奢摩他比用其它二種多!
(05:52:4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功力深故
(05:52:4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眾生很愚痴,明知是妄,還要去用妄思惟何以有妄?
(05:52:5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哈哈
(05:53:0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以前就是這樣。後來,碰到了一個方便,就比較容易斷惑
(05:53:1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5:53:4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其實很簡單,只是修行人不用就不顯出其效力罷了!
(05:54:0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5:54:2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何法
(05:54:3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直接對治法!
(05:54:5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5:55:1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如何对治
(05:55:2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看什麼惑最重,就用直觀相反相,不必一個月就三毒清減,煩惱既輕,當然就心定!
(05:55:4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直觀相反相?
(05:56:0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例如,多淫之人不淨觀,心亂之人數息觀,多貪之人慈悲觀...等
(05:56:0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5:56:1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妙
(05:56:4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天台有指出
(05:57:0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圓覺是大陀羅尼沒錯,但終歸不是直接的對治,所以,以一攝萬,有時就是效果慢!
(05:57:0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五停心观
(05:57:3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有時效果慢
(05:57:5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是契根者例外!
(05:57:5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
(05:58:2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修行人要具智,智者才能善調己心!
(05:59:0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智为先导
(05:59:5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要正見、直心、對治、舉一存念、反復(精進)
(06:00:2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6:01:0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正见最难
(06:01:0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說到現在,我最欣賞自己這一句話:『理想的狀態,是一坐之下不能等同報身佛,就一直坐下去,一直靜下去,直到不起於座入佛地! 』
(06:01:4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理想的狀態,是一坐之下不能等同報身佛,就一直坐下去,一直靜下去,直到不起於座入佛地! 』 妙
(06:02:2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正見為難學正見,具足正見嘆放逸,常常精進遇業障,借問如何是正行
(06:03:2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依正见而勤行不懈
(06:03:4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已說太多了,在這說、應之中間,您是否已經可以進入所說法的功用中了?
(06:04:0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未全
(06:04:2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那就這樣了!
(03:04:1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好的
(03:04:4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在網誌上的貼文,只是引經文而已,但其深義要自己去思考。在此說明,就會比較詳盡一些
(03:04:52)[*桃園法迄巴]与mn说:我沒有麥
(03:04:5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3:05:3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的說法,也會把禪宗之直指人心原因,一併含入
(03:05:4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3:06:1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對電腦的作用熟不熟?
(03:06:2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們說「計算機」
(03:07:2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熟
(03:08:1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某世無物堪比擬,那是很難用物喻來說明某事。例如妄之產生。
(03:08:4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3:08:4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佛法不在二千年前用科學方式弘傳,也是因難以比喻而有其拘限之處。
(03:08:5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3:09:2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在我目前所悟,只有用電腦來說明妄、智比較完滿一些。也許還有其它物喻,但一時想不出來。
(03:09:4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3:10:1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盡量用您能理解的方式來說明。若看不懂時再問我!
(03:10:1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那学人试听 之
(03:10:5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認為成佛後,妄的生滅現象已寂滅,還是一直照樣流動?
(03:11:1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一直照樣流動
(03:11:3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為何有此見解?
(03:12:1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如无直如死人
(03:13:0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何来神通
(03:14:0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而是觉性不动
(03:15:2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的意思是說,還是照樣流動,但覺性不動如同明鏡嗎?
(03:15:3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3:16:0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裡就牽涉到我之前所說的:主觀宇宙及客觀宇宙
(03:16:1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3:16:4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所說的是客觀宇宙,但與修行人有關的,反而是主觀宇宙
(03:18:0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舉一個譬喻來說明,您看它是否也符合無生的義理,與圓鏡喻、虛空喻是否相同?
(03:18:2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好的
(03:19:2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無生譬如大海,妄如諸波相。波相生於大海,滅於大海,大海不隨其生滅而有生滅、增減。
(03:19:3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妙
(03:19:5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有符合嗎?
(03:20:1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符合
(03:20:2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開始引申說明了!
(03:20:4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好的
(03:21:1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大海是常、樂、我、淨!眾生所謂常、無常是其波相。
(03:22:1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大海是佛性、無生、真如、法身。眾生是波相,以自覺而有我。
(03:22:2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問您,土木金石是否亦是眾生?
(03:22:4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
(03:23:1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但實際是,眾生以自覺故,所以於大海中攪出波相。
(03:23:3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3:24:1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土木金石亦是眾生之一,可以了知,所謂自覺只是一種輪迴的力場!如同磁石之磁場。
(03:25:0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金石無情也是眾生,怎能不令人懷疑自覺就是一個力場呢?您懂力場的意思吧?
(03:25:5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懂
(03:26:5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科學家的調查,若一個原子核如乒乓球大小,而放在地球中心,則其圍繞的電子也如乒乓球大小,卻在月球中心。中間全是虛空
(03:27:4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3:27:4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您接觸到桌子的原因,是因為您的手之力場與桌子的力場互斥的關係。鬼與人道就是力場的振盪不同。
(03:28:0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3:29:3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可以在一個收音機上同時轉台聽許多電台,而這些頻率在同一空間互不干擾,同樣的,所有眾生也是如此。人道與某些眾生是同時存在同一空間中。
(03:30:1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原来如此
(03:30:4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以楞伽經中的楞伽山而言,也是在與我們在同一空間中的不同頻率上。
(03:30:5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3:31:3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香格里拉也是,它在西藏的西北方向
(03:31:4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3:32:3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些力場的最微小場能,就是妄!所謂一念無明。
(03:32:5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3:33:0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知眾生無量的原因是什麼嗎?
(03:33:5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妄无量
(03:34:3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因為一念無明,它的狀態是執取方式產生,而這也是覺的作用,只是名稱不同而已。
(03:34:5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3:35:1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因為妄的產生是沒有原因的。為何會一直產生妄,就如同為何有虛空不隨雲生滅一般,因為這就是宇宙的機制。
(03:35:2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3:35:4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以您的體會,當下靜坐思惟看看,您是如何達到「覺」?
(03:36:2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有妄故
(03:36:4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是先察知妄生,然後不隨,是吧?
(03:37:0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個妄可以是念、脾氣、心聲
(03:37:0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因妄而觉知妄
(03:37:1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先察知妄生,然後不隨,
(03:37:3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的這個妄可以是念、脾氣、心聲
(03:37:5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但這還是很粗糙、緩慢的狀態下之流程。到您可以在「心動」時就覺,那就很快速了。
(03:38:2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心動」時就覺我有过
(03:38:2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心動時,還沒有了知、分別、心聲、念、脾氣,只是一動而已!
(03:38:4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的
(03:39:2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至此一動就覺,您認為若不「執取無住」能夠覺嗎?
(03:40:0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若不「執取無住」不能觉
(03:40:1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更不用說,到第八地之能所俱遣,連覺心動都沒有,妄心根本就不動了!
(03:40:3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3:41:0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此時這個覺的習氣種的更深。這個覺,就如同無明一般,是一個執取,一個是染,一個是淨。 〖重复〗
(03:42:1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同一個圓圈,如同一個時鐘,為論方向為何,最後還是回到原點。所以是敗成覺明,成也覺明!我這說法是有經證的。要看嗎?
(03:42:4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3:42:5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4) T19, p0120a
(03:43:0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復次富樓那明妄非他覺明為咎。
(03:43:3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覺明為咎
(03:43:4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同業相纏合離成化。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憎同想成愛。流愛為種納想為胎。
(03:45:3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個出處還有其它了義經文,怕貼出太長,您記下有空去詳閱
(03:45:4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3:48:5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其它經文說明世界產生,及眾生產生的原因
(03:49:1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3:51:1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現在客觀宇宙已產生了,由妄執之故。
(03:51:5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3:52:2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但這客觀宇宙是基於彼此共業之狀況下而說客觀,其實是個個主觀之交織而成。以業感而交,所以業中有共業及別業。
(03:54:2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同力場之自覺有我,這個世界也如同螢幕是不同程序所交織而成,只是一個不同力場之交織而成的結果。
(03:55:0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
(03:55:5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個物質世界之有,對天、鬼而言,並非實有。同樣的,天道之有,對色界也非實有。色界之有,對無色界也非實有。都只是不同力場(頻率)所執。
(03:56:1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3:56:4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此推求至最底層,就又回到最初的一念無明、覺明為咎
(03:57:4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3:58:4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每個眾生共用一個大海,個個只是這海上的波相。若妄盡時,則此波平息,但其它的波相還在振盪中。所以,成佛是自己成佛,與其它眾生無關。
(03:59:1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3:59:4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十方世界佛為何可以一念之間各處可到?
(04:00:3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佛证大还海
(04:00:5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佛证大海
(04:01:4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大海有空間相,您能說明從此岸一念就至彼岸之原因?
(04:02:5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此岸即彼岸,波不同而已
(04:03:2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還有,既然是妄,為何無量劫的影像、聲音,至成佛後還能被「宿命明」所見及?
(04:04:0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此岸即彼岸,則大海本無生,根本無此大海!
(04:05:4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要能了解以上的原因,除非是證入佛地。若要說明,那就要有物喻,若此世無物可以譬喻,這個部份的佛法就不會被說出!
(04:06:1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振荡不同
(04:06:2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振盪也是妄呀!
(04:07:5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如电脑中之像这边才没那边随出
(04:09:3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螢幕是相,可以比喻世界,其根基於內存(記憶體),在電腦中的程序,至內存的任何一位置,皆能「立刻到達」,螢幕是依「某一段內存」而經由程序解譯後,由「架構」(妄)而呈現
(04:10:0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4:11:1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同諸識有二種生住滅一般的流注生、相生,流注住、相住,流注滅、相滅。這個生住滅就是妄習業力所驅,因為這個架構,固定的執取內存上的某段位置來呈現,那就成了如幻的世界
(04:12:2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
(04:13:2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每一個眾生共用這個內存,所以,某眾生一有妄生時,這個內存就增一段,所以,這個內存有無限長,而無論多長,程序都是「立刻存取」到。
(04:13:4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4:15:2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我是這內存上的某段程序碼,當我已用自覺而擺脫起動主程序的控制時,我就是已脫妄、已自在。我能自由存在共用的內存中的各資料,所以,我知無量劫前的所有聲音、影像,也知在此內存上十方各眾生當下心念。
(04:16:1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能自由存在共用的內存中的各資料 => 我能自由存「取」共用的內存中的各資料
(04:16:1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
(04:17:5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因為電腦的架構是如此,所以我才能夠理解為何佛能夠一念至十方各世界,所謂的十方各世界,不過是內存上的各區段資料,經由各個獨立程序解譯成化們的妄想世界,
(04:18:2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4:19:0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由於我能存取所有的內存,也能夠一次存取到,所以才能知十方眾生之現在心念、過去發生事、未來將發生機率。這就是宿命通、他心通、天眼通。
(04:19:1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4:21:3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而身通(神足通)就是能存取各程序所控制的螢幕之內存資料,我可以在A程序的螢幕左上角在內存區段位置上出現一個黑點、影像,那個世界的共業程序會自動將我的影像資料解譯成影像。
(04:22:0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4:22:0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實際我並沒至那個世界,但世界本來不存在,只是各個程序自己將業種現行而已(業種就是內存上的資料)
(04:22:2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
(04:24:3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是無限長之內存上的某一區段資料,但我的身份是程序碼,所以我若已脫主程序(妄)的控制,我成佛,但其它的程序(眾生)還是仍被主程式所控制。這個主程序是電腦啟動後的第一個
(04:25:3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啟動程序或其所交付「控制權」的程序區段,以其首先獲得執行權,而具有這個控制權利。如同無明!有無明後才有行、識、名色等十一因緣產生
(04:25:5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4:26:1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以上的說法您能理解嗎?
(04:26:2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能理解
(04:27:3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一段說了一個多小時,那再說回頭!您認為成佛後,妄的生滅現象已寂滅,還是一直照樣流動?
(04:28:4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妄的生滅現象還是一直照樣流動
(04:30:1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是成佛者之妄生滅現象仍在流動嗎?
(04:30:4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妄的生滅現象已寂滅
(04:31:3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是眾生的妄生滅現象已寂滅嗎?
(04:32:0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眾生的妄生滅現象在流動
(04:32:3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成佛者之妄生滅現象已寂滅
(04:33:3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的主客觀宇宙說法,您相信嗎?
(04:34:0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由(但世界本來不存在,只是各個程序自己將業種現行而已)
(04:34:3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相信
(04:34:5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更貼出經文,讓您自己判斷我的說法是否可信!
(04:34:5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9) T19, p0147b
(04:35:0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主客觀宇宙說法我相信
(04:35:0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佛告阿難及諸大眾。汝等當知有漏世界十二類生。本覺妙明覺圓心體。與十方佛無二無別。由汝妄想迷理為咎癡愛發生。生發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
(04:35:0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則此十方微塵國土非無漏者。皆是迷頑妄想安立。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裏。況諸世界在虛空耶。汝等一人發真歸元。此十方空皆悉銷殞。云何空中所有國土而不振裂。
(04:36:1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知道了
(04:36:5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原来如此
(04:37:2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還有下文,我不能欺您!
(04:37:3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汝輩修禪飾三摩地。十方菩薩及諸無漏大阿羅漢。心精通[淴-心+目]當處湛然。一切魔王及與鬼神諸凡夫天。見其宮殿無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陸飛騰。無不驚慴。凡夫昏暗不覺遷訛。
(04:37:5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彼等咸得五種神通唯除漏盡。戀此塵勞。如何令汝摧裂其處。
(04:38:3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4:42:0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是故神鬼及諸天魔魍魎妖精。於三昧時僉來惱汝。然彼諸魔雖有大怒。彼塵勞內汝妙覺中。如風吹光如刀斷水了不相觸。汝如沸浪彼如堅冰。煖氣漸鄰不日銷殞。徒恃神力但為其客。
(04:42:5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4:43:1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成就破亂。由汝心中.五.陰.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當處禪那覺悟無惑。則彼魔事無奈汝何
(04:43:4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主人若迷客得其便
(04:44:0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當處禪那覺悟無惑。則彼魔事無奈汝何
(04:45:4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心中有所住,就被境所轉 => 主人若迷客得其便
(04:46:3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主人若迷客得其便
(04:46:4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們常在佛經看到六種震動,果真世界就真的地震嗎?
(04:47:1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亦有亦无
(04:47:4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同上述經云:云何空中所有國土而不振裂。真的所有國土都振裂嗎?
(04:47:5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中間另有密義
(04:48:2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无國土振裂
(04:49:1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也不是沒有!思惟某些眾生是共一空間,所以,是某個頻率的空間被影響,但不是人道眾生這一個。
(04:49:4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知不知,水對人道是水,對天人是類玻璃,對餓鬼卻是火。
(04:50:0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知
(04:51:0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相信
(04:51:0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那您就應該相信同樣的東西為何給不同類眾生有不同的感受之原因了!
(04:51:2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相信
(04:52:0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觀察這個人道世界,及其它的科學知識,包括外星人的,所以我領悟到只有不同振盪頻率是不同六道之所依。
(04:52:3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4:53:4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也許更有妙論,但我現今還沒發現!這要我以後定力加深後去證實。但證實也是妄中的一層報身境界,對我沒意義,只是便利弘法而已。
(04:54:0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4:54:4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大德慈悲!
(04:54:4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同我用這個頻率的譬喻來說明不同眾生之同存同一空間,及為何對同一物也不同反應
(04:54:5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4:55:0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比較令人感興趣的是,為何水對餓鬼是火呢?
(04:55:3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可見水的力場,對某一個振盪頻率是具有毀滅性
(04:56:0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妄习不同
(04:56:1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4:57:0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也可反过来说
(04:57:3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火的力場,對某一個振盪頻率是具有毀滅性
(04:58:4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火的力場,對某一個振盪頻率是具有滋生性
(04:58:4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假說水的頻率是一萬赫,而餓鬼的頻率是一萬赫或其附近,所以才被水所威脅吧?
(04:59:0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4:59:0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太陽中有日天子居住,火對他們而言是滋生性
(04:59:2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是
(04:59:5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妙论!
(05:00:5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們地球目前正在經過振盪變換期!所以,在2012年會地磁倒轉會死很多眾生,在這之前就會產生很多天災。
(05:01:1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句話不是妙論,是事實,佛經中有記載 => 太陽中有日天子居住
(05:01:3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句話就可能是妙論 => 火對他們而言是滋生性
(05:01:5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但這是可以想像的到的,火對日天子而言,是如泥土。
(05:02:0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亦可推知水对某一個振盪頻率是具有坚固性
(05:03:1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火對日天子而言,是如泥土
(05:03:1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我網誌上的預言一一實現,恐怕您的修行時間已不多了!
(05:03:2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5:03:4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核子大戰有避開的可能性,但地磁倒轉很難避過。
(05:03:5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地磁倒轉很難避過
(05:04:3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已可以說是跡近定業了!
(05:04:5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跡近定業
(05:05:2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謂定業,並非定業。若成佛是可能,還有什麼業真是定而不能改呢?
(05:05:3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
(05:05:5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只是要改共業很難,但改自己的「定業」變成「不定業」倒是比較容易的。
(05:06:2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袁了凡,您知此人吧?
(05:06:2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改自己的「定業」變成「不定業」是比較容易些
(05:06:5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如袁了凡知道此人
(05:07:1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袁了凡,知道此人
(05:07:3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禪宗之直指人心,如同經文所說的:「由汝妄想迷理為咎癡愛發生。生發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則此十方微塵國土非無漏者。皆是迷頑妄想安立。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裏。況諸世界在虛空耶。」
(05:09:4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修行的次第,可以依觀世音菩薩圓通章來觀察!
(05:10:0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5:11:0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05:11:3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說到這裡,您認為如何理解圓覺經此四句偈呢?「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05:14:3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知動靜二相,聞所聞,覺所覺,空所空,生滅是幻即離不作方便修法,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05:15:0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以离幻为修
(05:15:3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知動靜二相,聞所聞,覺所覺,空所空,生滅是幻,即離不作方便修法,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05:15:3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以离幻为修
(05:17:0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以知幻离幻为修
(05:17:1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即說離幻即覺,果真能覺?
(05:17:5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觉而离幻
(05:18:1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知生氣而頓斷,此時算不算覺?
(05:18:2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算
(05:19:0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那當下能斷惑乎?否則如何說無漸次?
(05:19:4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能,但非一般根基能
(05:20:1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在想它有顯密義。
(05:21:0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或可解为方法无漸次
(05:21:2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顯義是真的離,密義是當下剎那離時剎那是果地覺,但妄習又立刻接續產生。
(05:22:0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不作方便」就已說明方法無漸次了。
(05:22:0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或可解为方法无漸次,则觉不一定當下能斷惑
(05:23:0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以「亦無漸次」的語意而言,那是果地覺的意思。
(05:23:0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原来「不作方便」就已說明方法無漸次了
(05:23:2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5:25:1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我還是認為是密義的說法比較符合實際的狀況。只是那離的剎那,修行人很難感受的出,要有佛這等定力才能看出當下的確已離,只是妄習未斷,又接續產生,所以修行人無法了知自己入果地覺(無生)境界。
(05:26:1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能體會出果地覺(佛境界)嗎?
(05:26:2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那就要长时的修证了
(05:27:1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不能體會出果地覺(佛境界)
(05:28:0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同雲不離虛空而生,當下妄生時亦不離性海。但不生妄時,當下即是性海。如雲不生。若聞聲,聲寂不生時,當下聞性就是無生、果地覺。
(05:28:2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5:28:5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不相信嗎?
(05:29:1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可以舉個經證給您看看!
(05:29:1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信
(05:29:3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4) T19, p0122b
(05:30:0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阿難第一義者汝等若欲捐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
(05:30:45)*空空山人y与[*桃園法迄巴]说:前辈是修密的善士吗
(05:30:58)[*桃園法迄巴]与*空空山人y说:不是
(05:30:5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
(05:31:05)*空空山人y与[*桃園法迄巴]说::)
(05:31:2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經文已說的很清楚了,在圓覺經中也有類似的經文
(05:31:3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5:31:46)*空空山人y与[*桃園法迄巴]说:不打岔了:)虚心听听前辈见解
(05:31:5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當下就是果地覺,但,為何心念要飛天卻不能飛呢?
(05:32:2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個我有解!
(05:33:4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先問您是否有解?
(05:34:0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因此觉不能相续,或力甚微不知是否
(05:34:4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是如此說!但為何說當下是果地覺呢?
(05:36:3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
(05:36:3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當下知幻离之,离时即是证时
(05:36:4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知是否
(05:37:0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其實不是這樣的! 若當下是果地覺,還要離什麼?
(05:37:1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5:37:2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看過電影否?
(05:37:3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看过
(05:37:4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彼影能為礙乎?
(05:37:5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非
(05:38:2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眾生自諸妄想,展轉相因,於無生中立因緣性...接下來我引圓覺經來說!
(05:38:3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布碍相现
(05:38:4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3b
(05:39:1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密。教授菩薩。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05:39:4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5:39:5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注意「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
(05:39:5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
(05:40:0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現在能知奢摩他法了吧? 它就是果地覺的用法。
(05:40:1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方成佛道。
(05:40:2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5:40:4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奢摩他法的特性是什麼?
(05:40:5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止
(05:41:1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之前所說的要知幻離幻,若不是三摩缽提,就是禪那法。
(05:41:2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5:41:3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圓覺的止是如何止?
(05:42:0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本起因地。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
(05:42:3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怎樣行為是「圓照清淨覺相」?
(05:43:1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无妄流
(05:43:3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怎樣行為是無妄流?
(05:44:2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住相
(05:44:4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不止如此!
(05:44:4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生心
(05:45:0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以不生妄心為主,若妄心不止再不住相
(05:45:1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5:45:4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以不生妄心為主
(05:45:5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為主
(05:45:5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奢摩他法以取靜為行。要靜什麼?就是要當下符合果地覺的狀態。什麼是果地覺的狀態?那就是無生!
(05:46:0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5:46:5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若不能一坐就等同報身佛,那就是妄習產生,沒有符合果地覺。
(05:47:1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
(05:47:1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是,再參考觀世音菩薩圓通章,就知次第!
(05:47:4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5:48:3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古德說:七日內心無妄念,若不能開悟(應意指斷惑),截取老僧頭去!
(05:49:0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七日內心無妄念,若不能開悟(應意指斷惑),截取老僧頭去是真实语
(05:49:2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理想的狀態,是一坐之下不能等同報身佛,就一直坐下去,一直靜下去,直到不起於座入佛地!
(05:49:3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5:49:4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妙
(05:50:1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8b
(05:50:2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薩者名單修奢摩他
(05:50:5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了不起
(05:51:2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看來要有適合根器的人才用的來!
(05:51:2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5:51:3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大难
(05:51:4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修行人大皆「不理想」 ^_^
(05:51:5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
(05:52:1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今年來用奢摩他比用其它二種多!
(05:52:4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功力深故
(05:52:4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眾生很愚痴,明知是妄,還要去用妄思惟何以有妄?
(05:52:5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哈哈
(05:53:0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以前就是這樣。後來,碰到了一個方便,就比較容易斷惑
(05:53:1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5:53:4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其實很簡單,只是修行人不用就不顯出其效力罷了!
(05:54:0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5:54:2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何法
(05:54:3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直接對治法!
(05:54:5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5:55:1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如何对治
(05:55:2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看什麼惑最重,就用直觀相反相,不必一個月就三毒清減,煩惱既輕,當然就心定!
(05:55:4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直觀相反相?
(05:56:0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例如,多淫之人不淨觀,心亂之人數息觀,多貪之人慈悲觀...等
(05:56:0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5:56:1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妙
(05:56:4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天台有指出
(05:57:0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圓覺是大陀羅尼沒錯,但終歸不是直接的對治,所以,以一攝萬,有時就是效果慢!
(05:57:0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五停心观
(05:57:3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有時效果慢
(05:57:5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是契根者例外!
(05:57:5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
(05:58:2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修行人要具智,智者才能善調己心!
(05:59:0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智为先导
(05:59:5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要正見、直心、對治、舉一存念、反復(精進)
(06:00:2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6:01:0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正见最难
(06:01:0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說到現在,我最欣賞自己這一句話:『理想的狀態,是一坐之下不能等同報身佛,就一直坐下去,一直靜下去,直到不起於座入佛地! 』
(06:01:4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理想的狀態,是一坐之下不能等同報身佛,就一直坐下去,一直靜下去,直到不起於座入佛地! 』 妙
(06:02:2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正見為難學正見,具足正見嘆放逸,常常精進遇業障,借問如何是正行
(06:03:2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依正见而勤行不懈
(06:03:4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已說太多了,在這說、應之中間,您是否已經可以進入所說法的功用中了?
(06:04:0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未全
(06:04:2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那就這樣了!
2007/06/26 15:19 - 01:10
(15:19:4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愿大德慈悲开示
(15:23:0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您好
(15:25:4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也很高兴
(15:26:4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昨夜的話,我已貼到我的網誌,您可以在斷線之後接續看,看完有疑我們再來談!
(15:27:1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谢谢
(15:37:02)[*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漏了!漏了!
(15:38:20)[*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還在做夢嗎?
(15:38:46)*--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人人都在做梦 何况于我!
(15:39:31)[*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有人做夢不知夢,有人知在做夢,差別在此。都說已漏了,您還不能覺,所以您是前者!
(15:39:54)*--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觉什么了?
(15:42:07)[*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我未覺,但能察知如在夢中
(15:42:26)[*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您怎不問我為為何說您「漏了!漏了!」
(15:42:49)*--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即没觉 说谁漏了?
(15:43:48)[*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我沒戴眼鏡,也仍可以看出誰戴了眼鏡。
(15:44:01)[*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您怎不問我為為何說您「漏了!漏了!」
(15:44:14)*--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根本没必要!
(15:45:09)[*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沒必要?那我說您不是肯切用功的修行人,或二者都不是!
(15:45:38)乌鸦与[*桃園法迄巴]说:图片
(15:46:15)[*桃園法迄巴]与乌鸦说:可一不可再,一而再的下場,您之前已知了!
(15:46:28)乌鸦对着[*桃園法迄巴]惊讶地「啊!」了一声。
(15:46:42)乌鸦与[*桃園法迄巴]说:图片
(15:47:07)[*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若有人說我「漏了!漏了!」,我一定會請教我哪裡漏了? 〖重复〗
系统:乌鸦 成功被您屏蔽!
(15:47:25)*--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在水里 但求自救!
(15:47:58)[*桃園法迄巴]与乌鸦说:眾生就是數取趣,也就是反覆不斷的做同樣輪迴行為。這是目前戲語者的下場:系统:乌鸦 成功被您屏蔽!
(15:48:23)[*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唉...您既然無心斷惑,我也不打擾您了!
(15:49:10)*--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若有惑 应找对治法门 无需问我!
(15:52:22)[*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我的惑自然知道如何斷離,只是他人提醒您,您卻「不知警愓」,這是我不想打擾您的原因。
(15:52:59)*--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没有必要的 你的弊病在哪里 我是知道的!
(15:53:22)[*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那,您自己的弊病在哪裡,您自己知道嗎?
(15:53:46)*--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_^---我除了念佛 别无所请!
(15:54:11)看与[*桃園法迄巴]说:找自己的错才是修行呢
(15:54:32)[*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念佛人,若不知實相,也等同其他法門的修行人,漏了也不自知!
(15:54:45)[*桃園法迄巴]与看说:然也! 您知自己的錯嗎?
(15:55:17)*--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_^---我根本没病 无需法治!
(15:55:54)看与[*桃園法迄巴]说:知到
(15:55:58)[*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真的沒病? 這口氣很大的呀,我都不敢這等開口!
(15:56:09)[*桃園法迄巴]与看说:願聞您除錯方式!
(15:56:49)看与[*桃園法迄巴]说:人情既是错,
(15:56:49)*--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我在网上混了七年 还不知道网上的人 是怎么回事吗?
(15:57:44)*--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我和你说过 我可以千里相面 无需知道你的八字 也无需见到你本人 还不明白吗?
(15:57:45)[*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這跟您能否「時時知漏」,有關係嗎?
(15:58:24)[*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這口氣也很大呀,那您能相面,能否見物?說說我右手是什麼物?說不出,就請勿再妄語!
(15:58:24)*--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但看你的名字 就知你有学 无学!
(15:58:37)[*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這口氣也很大呀,那您能相面,能否見物?說說我右手是什麼物?說不出,就請勿再妄語! 〖重复〗
(15:59:15)*--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我说你在做梦 而且根本不知 但我知道 你根本不会承认的1
(15:59:28)[*桃園法迄巴]与看说:您知人情錯,不知心念是否錯?願聞您除錯方式!
(16:00:0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弟子已看完了,谢谢师慈悲赐教!顶礼!
(16:00:08)[*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敢說千里能相面,不敢說我右手所持物嗎?不敢當下承擔了嗎?
(16:00:24)看与[*桃園法迄巴]说:本心清净
(16:00:29)*--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有手吗?
(16:00:3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先問您,我們目前在什麼之中?
(16:00:5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忙中
(16:01:4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佛法交流中
(16:01:49)[*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我是虛偽妄想習氣,但我還是有手!若說不出我手中物,就不要語帶玄虛「僭賢默聖」
(16:02:1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說,我在惑中!
(16:02:27)*--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即有手 手心是手 手背是手?
(16:02:3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谢赐教
(16:03:18)[*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手心是手,手背亦是手。以因緣和合故,所以有我身,而身不實如幻,所以說為無常。
(16:03:2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弟子当力行佛法以报恩
(16:03:2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現在,您要問什麼?
(16:03:59)[*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念佛人,有明明了知口誦佛號,或心念佛號。我說您漏了,您還不知警愓嗎?
(16:04:01)*--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的本来 是和合的吗?
(16:04:19)[*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本來無生,不是和合義
(16:04:41)*--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的答案 自我矛盾 你不知吗?
(16:04:5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暂无他疑,是特来感恩的!
(16:05:49)*--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手心手背都是手 无生有生皆本来 难道你不知吗?
(16:06:1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大·家·好~
(16:06:3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不敢當他人師,我們還是以平輩相稱!
(16:07:31)[*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無生義不同有生,您所說話可以了知,對於「無生」「緣起」的了解還不足!
(16:07:5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無疑,我有二事要相詢。若您有時間的話!
(16:08:38)[*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若願問我何以說您了解不足,我當為您而說。若心不存敬,我也不必多語!
(16:09:20)*--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已落断见 这就是我说的 你的弊病!
(16:13:39)[*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我哪裡又有斷見了?說來看看!
(16:13:4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
(16:15:25)*--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检查自己的心态 是别人不是 还是你的不是? 你若是 哪来的别人不是?
(16:16:58)[*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不問您所說是否錯誤,但這跟斷見有何干係?仁者連斷見的定義都不知呀,唉...。建議您先去查佛學辭典。說自己上網已七年餘,卻連斷見的真義也不知,這是不是太離譜了一點?
(16:17:32)*--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见别人处处不是 不是落在断见吗?
(16:18:02)[*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斷見不是這樣定義的
(16:18:16)*--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那么 别人有是的时候吗?
(16:18:52)[*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若見他人非,只是妄執或是,若是菩薩度眾,也難說一定是妄執。
(16:19:00)*--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以别人都不是看人 不是断见 是什么?
(16:19:45)*--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妄执 不包括断见吗?
(16:19:50)[*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無論他人是否妄,您要反省自己是否有漏了?若自己無漏,那就可以提醒說者是否妄執?但您連問也不問,所以我了知您不是肯切用功的修行人。念佛人心不在佛,就是漏了的意思。
(16:20:15)[*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十地菩薩還有妄執,您也說他是斷見人嗎?
(16:20:32)*--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为什么让我检查是否有漏? 自己漏不漏 知道吗?
(16:20:48)[*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反正,我說您漏了,您就是不服氣是不是?
(16:21:04)*--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为什么要说别人 而不说自己啊?
(16:21:10)[*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那,我承認我有妄執。此時,您願不願意問我說您何處漏了?
(16:21:12)*--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我说你了吗?
(16:21:34)[*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那,我承認我有妄執。此時,您願不願意問我說您何處漏了?
(16:21:43)*--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我见人平等 何曾问你有漏无漏?
(16:22:18)[*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吃肉的眾生也見諸肉平等呀,但不斷惑就算有如此「平等錯見」,還是照樣輪迴
(16:23:09)*--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只要明白 是你找我 我并没有找你 你的烦恼应该知道怎么来的!
(16:24:06)[*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我當然知道,但說您漏了,您不敢承認自己漏了嗎?也不問他人何以說您漏了嗎?
(16:24:06)*--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法本无法 不要找我说法啊!
(16:24:31)[*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若連我右手是什麼物也說不出,說是無漏人,那只有慧解脫聖人可以比擬。您是嗎?
(16:25:09)*--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右手是什么?我刚才与你的问答 早已有答案 是你不明啊!
(16:25:13)[*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只是提醒您的過錯呀,若您不受,那我可以無語!
(16:25:47)[*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您那是妄語!至今還不肯腳踏實地,真不知您是如何吃飯的。照您的話,那也是妄,您還吃什麼飯?
(16:26:23)*--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咱们之间 并无有什么言语来往 上来就说我漏了 根据什么啊? 你不知你的妄念在起作用吗?
(16:26:25)[*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好吧,反正我說您的過,您是不肯受的。我閉嘴總可以吧!
(16:26:47)[*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根據什麼?那正是我要告訴您的!您準備聽了嗎?
(16:27:19)*--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不听啊 妄语之言 有何益处!
(16:27:38)[*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這句話正是您漏了的原因!
(16:27:55)*--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主张无生 无声 哪来的这么多废话啊?
(16:29:49)[*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放下吧!^_^
(16:30:21)*--雪梦--祝福[*桃園法迄巴]心想事成
(16:31:57)[*桃園法迄巴]与念心说:仁者所語甚得佛法深義,咱們來談談!
(16:32:19)但用此心与[*桃園法迄巴]说:【 断见 】 《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坚持人死之后身心断灭不复再生的偏见,是五恶见之一。
(16:32:35)念心与[*桃園法迄巴]说:呵呵,免,我这只有念佛
(16:33:13)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小兄弟啊: 四海佛友是一家 清净身心是莲花 千里之缘因法聚 只见空空不见他 呵呵
(16:34:0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昨夜有些沒看到,我還要再勘您知見,若沒重要事,先與我談。之後與這位「但用此心」才庶幾無過。
(16:34:31)[*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然也! 您這句是否是「見他」?
(16:34:34)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随心一首 与你同勉
(16:34:4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谢大德提携!
(16:35:22)[*桃園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我先與「妙觀自在」談談,可以吧?
(16:35:3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愿师勘只之
(16:35:40)[*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顧左右而言他?
(16:35:43)但用此心与[*桃園法迄巴]说:好.
(16:36:02)但用此心与[*桃園法迄巴]说:末学在旁听.
(16:36:1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請您先說無邏輯思惟之了知與分別之差異!
(16:36:24)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是谁说了?
(16:36:38)[*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不就是您這妄心嗎?
(16:37:4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逻辑思维是有一定的规矩,是顺理推去的
(16:37:51)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烦恼还是菩提呢 !师兄那么计较妄心干吗?无为绝学闲道人 不触妄想不求真啊
(16:38:1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無邏輯思惟是現識功能,是屬現量境界)
(16:38:10)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烦恼还是菩提呢 !师兄那么计较妄心干吗?无为绝学闲道人 不触妄想不求真啊 〖重复〗
(16:38:32)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烦恼还是菩提呢 !师兄那么计较妄心干吗?无为绝学闲道人 不除妄想不求真啊
(16:38:4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谢指正
(16:38:47)[*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那也要您真的能用,才算數。開示您平常是如何用功的?
(16:39:0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還沒說完。我括號的是補充說明。您請繼續說!
(16:39:33)[*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請開示您平常是如何用功的?
(16:39:45)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不要开释 有与没有 智者自见 难道只是要凭口说吗? 〖重复〗
(16:39:5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分别是否比量境
(16:40:15)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我只老实念佛 其他什么不会 请问你会什么 平日是如何用功?
(16:40:41)[*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輪迴眾生也如此說!若如此眾,但口說而於己無實益。我從您口說得益,卻得見您輪迴,實不堪見之!
(16:41:12)[*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我用「圓修三種自性清淨隨順」
(16:41:39)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呵呵 不要小看人 说不定你小看的 就是个再来人 唉 可惜若是你不认识的话 那就要麻烦了
(16:41:53)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你是如何圆修?
(16:42:0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分別是比量境。但這中間有微細差別。若人不生念以邏輯方式去分別,這種分別算是比量(比較)嗎?
(16:42:4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分别是对前境了知后加以分别形象等,但未生好丑之分别及取舍
(16:42:55)[*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此處所說圓修,是指三種「同用」至如來地,不指「同時用」至如來地。
(16:43:21)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三种如何同用?
(16:43:2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算
(16:44:16)[*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若煩惱多,則思惟觀察。若煩惱少則念念覺,若煩惱更少則直接無所住。若您看得懂我所說,給您讚嘆!
(16:44:4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在這裡有人說算,有人說不算。我們先把它定義為算。
(16:45:21)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我是问你如何观察的 你烦恼还有吗 习气还在吗?你是如何用三种圆修对峙的? 〖重复〗
(16:45:2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如是粗分别已生好丑念则属比量,不知是否
(16:45:4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是
(16:46:0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個已生好醜念頭,已是具邏輯思惟的比量
(16:46:25)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呵呵 你一说话 就是这个调啊
(16:46:2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請由我上之定義,開始說明此問:您先說現識之了知與分別之差異!
(16:47:05)[*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看來,您是看不懂我所說的意思!若您要學習,我可以一一說明!
(16:47:5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還是請您先說明,您對現識之認知是怎樣的?
(16:48:08)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呵呵 你就直接回答我的问题 不要绕啊 不要觉得你什么都懂啊 如此是要摔跟头的
(16:48:1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既用分别而逻辑思维则不无比较在内,故说算比量,不知是否
(16:48:49)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你是如何对峙你的烦恼习气的 ?你的最大的烦恼在何处 习气在哪里?
(16:49:44)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你烦恼不伏 习气不扫 就是修的万年 说的天花乱坠 也照样轮回!这个不是吹的 是实实在在行出来的
(16:49:4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现识是否现量境
(16:49:4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知這是杯子,那是鍵盤,這是比量。但,若不生意識,而直接能把水倒入杯子的話,這算不算比量呢?
(16:50:0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現識是現量境!
(16:50:0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算
(16:50:3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那算不算現識?
(16:50:3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16:50:55)[*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然也! 還要聽我說三種方式否?
(16:51:0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算
(16:51:3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因是习气使然
(16:51:37)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你要听请我的问题 --你是如何用三种圆修来对峙自己的烦恼习气的?
(16:51:5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知是否
(16:52:4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算 现量境因是习气使然不知是否
(16:52:51)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在对峙自己的烦恼习气过程中 你的心转变的所受的历程 是怎样的?
(16:52:5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依您的見解,談到這裡就產生了一個可以判斷分別、了知、比量、現識的分界方式,那就是:凡非使用意識就不是比量,但屬現識攝!
(16:53:0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比量
(16:53:3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不用意識而將水倒入杯子,是比量,但不是意識,而是現識。
(16:54:0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們先來定義,分別事識是否為意識之意思?
(16:54:1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
(16:54:3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是
(16:54:5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完全是
(16:54:5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眼見,眼前有針頭靠近眼前,而把頭移開,那這個是屬那一識所攝?
(16:55:18)[*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這要看是用那一種方法而定了!
(16:55:2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现识
(16:55:41)但用此心与[*桃園法迄巴]说:培智师兄自陈念佛五年.
(16:55:5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及意识
(16:56:16)[*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若是用奢摩他,那就是不生煩惱。若是用禪那,那是察知立離而稱為覺。若是用到三摩缽提時,那就是起幻觀察何以幻生?
(16:56:19)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我在问你--你是如何做的?你说:这要看是那一种方法定了 ---你自己行的 是那种就说那种贝
(16:56:29)[*桃園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了解!
(16:56:41)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不要搬经典 说你自己实行感受
(16:56:46)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不要搬经典 说你自己实行感受 〖重复〗
(16:57:0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指清净意哦识
(16:57:1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指清净意识
(16:57:37)[*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之前我已說了,是您未悟,怎能是我的問題呢? ==> (16:44:16)[*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若煩惱多,則思惟觀察。若煩惱少則念念覺,若煩惱更少則直接無所住
(16:57:41)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16:56:44)*--雪梦--与念心说:因此 我闭关一个月 专门修内观 来对治自己的断见顽空! 你看人家的实行 很清楚 我就是要你的实行经历
(16:58:0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属现量境,不知是否
(16:58:53)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我在问你如何对峙你自己的烦恼习气 你一点不说如何对峙 是我没说清楚 还是你看不懂装糊涂?呵呵
(16:59:3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中間有很多分岐,我們要依實際的生活狀況來定義比較合理。我先問您:若明鏡持諸色像,此時的狀況,是否能有了知、分別、邏輯思惟?
(16:59:52)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你的文字 经典的文字 我全知道 哪个是佛陀的话 我要你自己的实行的话啊
(17:00:41)[*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我已說明了,是您不理解而已。所謂煩惱,就是妄動,計有情緒的七情六欲,及不自主的串習、故起心念。了解嗎?
(17:00:4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有了知
(17:01:0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无逻辑思维
(17:01:2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那分別呢?
(17:01:2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分别则不定
(17:01:33)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不是泛问这个烦恼 这个烦恼我懂 但是如何扫除这个烦恼 你是如何做的?我要听这个
(17:01:3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嗯,說的好!
(17:01:4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謂了知,是能知這色像是杯子,是鍵盤嗎?
(17:02:29)[*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這個問題也如同我之前所說的,我已早說明了,是您不理解,但我可以再次的說明仔細一點(就我猜測您的角度而說)
(17:02:3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有,有不是是
(17:02:38)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还有 你的烦恼在那里 你的七情六欲在哪里 如何对峙的 你既说自己是开悟者 当然知道自己的修行里程
(17:02:4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有,有不是
(17:02:57)!期待你的出现-男与[*桃園法迄巴]说:大师在,请教几个问题 ?
(17:03:14)[*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當然,我同時與他人談佛法,所以您這邊反應我會慢一些,要有點時間給我回覆
(17:03:18)!期待你的出现-男与[*桃園法迄巴]说:人最难做到的是控制自己,哪位大师能告诉我,如何很好的去控制自己吗?
(17:03:33)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唉 算了 连自己的烦恼在何处 习气有多深都不知道 说了那么多的道理 说给谁听呢?
(17:03:3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如知其形则是
(17:03:44)[*桃園法迄巴]与!期待你的出现-男说:要「存心察知」,日久功深就能念念覺
(17:04:19)!期待你的出现-男与[*桃園法迄巴]说:存心察知???
(17:04:20)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可以 我是要与你慢慢交流实行心得 就是如何一步一步走来的经历啊
(17:04:2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如无知而知则不是
(17:04:27)!期待你的出现-男与[*桃園法迄巴]说:可以再明确一点吗?
(17:04:4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無知,又怎能知呢?這就矛盾了。
(17:05:05)[*桃園法迄巴]愉快地对111微笑着
(17:05:21)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无知既是知啊 一点不矛盾啊
(17:06:0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此中无知指不起心去了知而自然了知
(17:06:3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知其形是了知,這個知其形是否已帶有比量的意思?
(17:07:0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是
(17:07:26)[*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當您知煩惱時,而不住煩惱,這就是覺。若念念知,就稱為念念覺。對此有疑否?
(17:08:0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例如是鍵盤。這個知其形,此時是否知是鍵盤?
(17:08:1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自然映现而自然了知,未用丝豪心意
(17:08:53)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烦恼来时 不住烦恼 这就是觉 没错 那是理说 ---请问事上你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出来得,我要听这个 这个是真的 其他皆是假的啊
(17:09:0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佛說識是了知。意識則是分別,我改用思惟、觀察,帶有邏輯的狀況。
(17:09:28)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难道你知道这句话 就没有烦恼了 没有习气了?
(17:09:3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若說現識如明鏡持諸色像,而能有了知,這種說法也不算錯誤。因為識具有了知的功能。
(17:09:5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17:09:5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但若說這個了知不是比量,那就有待商榷!
(17:10:1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量有三:比量、現量、非量
(17:10:4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知道
(17:11:1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由邏輯思惟比較而來的,例如這是鍵盤不可吃,這是食物可以吃。這就是比量。由五根所現的,就是現量。非上述二者是非量。
(17:11:3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17:11:3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得知,比量是意識功能,現量是前五識功能
(17:11:51)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17:09:12)*--雪梦--与[培智]说:是的 不问言语有无 只问言语落处! 这句是真实之语啊 言语的落处既见工夫啊 〖重复〗
(17:12:3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清净意识是否现量?
(17:13:3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就此論述,可以了知您說知「現識所現諸色像」之形,是了知,不是比量,在以前五識而言是正確。但若此色像是獨頭意識所持時(不用五根,直接從八識相分而來),這算比量還是現量?
(17:13:4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怎樣是「清淨意識」的定義?
(17:14:2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即若此色像是獨頭意識所持時(不用五根,直接從八識相分而來),者
(17:14:31)[*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您生氣時,自己知不知?
(17:15:1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若此色像是獨頭意識所持時(不用五根,直接從八識相分而來),這算现量
(17:15:40)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呵呵 气还没生 便已了然 若是生时 则谬千里了
(17:16:0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用前五識所攝,是真帶質,用第八識相分是假帶質?
(17:17:0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17:18:1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依照唯識的定義,我應該改說:用前五識所攝,是真帶質的性境,用第八識相分是假帶質的獨影境
(17:18:4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的
(17:18:41)[*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只問您知不知?
(17:19:2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此皆现量境
(17:20:14)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呵呵 生之前就知了 还问知不知的话 就晚了啊 〖重复〗
(17:20:4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若不經思惟分析、或不經邏輯思惟的,一律是現識、現量、性境,但有分真帶質及假帶質。
(17:20:5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17:21:2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知道了
(17:21:39)[*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若未生氣時,就無生,您還有知,那就希奇了!甲沒出生,確能死亡?真的希奇。您不認為您的見解錯了嗎?
(17:22:07)但用此心与[*桃園法迄巴]说:(17:21:51)[但用此心]与培智说:若煩惱多,則思惟觀察。若煩惱少則念念覺,若煩惱更少則直接無所住。--------这句可能就是法迄巴师兄做功夫的地方.
(17:22:46)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呵呵 烦恼多到少时 你是如何过来的?
(17:23:2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此推斷,是否可以說:不用分別事識(意識)的了知從分別而養成,而它們二者,是用分別事識(意識)所養成?
(17:24:15)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也就是说 在观察的里程中 心里是如何承受这一步一步变化的 〖重复〗
(17:24:33)[*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要回答您的問題,您要先有正見!未生氣前是無生,您不能先知,若生氣時,您也能了知。以上的說法您認同嗎?
(17:24:4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是
(17:25:0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請說您的見解!
(17:25:51)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呵呵 算了 不说了吧 现在最好的一句话 就是吃晚饭啊 呵呵
(17:26:53)[*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若您不能認同,我又如何說我的過來步驟呢? 我不知有人可以在無生時,而知生。我也不知有人,在自己發脾氣,不知自己在發脾氣。
(17:28:11)[*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您生氣時,不知自己在生氣嗎?
(17:29:2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分别事识是后天养成的是分别培养而来的,而现量境是本自具足的是未加分别染污的
(17:31:0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以上我們所說的了知、分別、分別事識,都具有「執著」的狀況,而不是「智」的狀況。
(17:31:2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還有時間留在此處否?
(17:31:3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有
(17:32:0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的了知、分別、分別事識,都具有「執著」的狀況,而不是「智」的狀況
(17:33:2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现量境是否属智分
(17:33:2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再問您:現識中(前五識及末那識),是否具有分別的功能?還是說,只有分別事識中才有?
(17:33:4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現識(現量境)是不分識與智。
(17:33:5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17:34:3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現識(現量境)是不分識與智。 => 「現量境界」是不分識與智。
(17:34:4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現識不具分別的功能
(17:35:1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那,若您不用邏輯思惟(分別事識、意識)時,能不能把水倒入杯子中?
(17:35:2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我先去吃饭一会儿再来
(18:34:0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在不在?
(18:36:1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在
(18:36:3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管理员,我想先试一下我的麦克风啊,给我麦啊666666666
(18:37:4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请继续开示
(18:38:5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續前議題:那,若您不用邏輯思惟(分別事識、意識)時,能不能把水倒入杯子中?
(18:39:1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能
(18:40:3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先不用目前的唯識諸名相,我直接自述一次從妄至分別的流程!
(18:41:0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好的
(18:44:0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當妄生時,以妄之不停的執取而說有遍計所執習氣,於是第八識產生。於是次第的產生其餘識。依這個遍計所執習氣,所以就有攀緣的說法。依於「要作用」(眾生是業力、佛菩薩是願力)之故,所以須能了知前境,
(18:45:4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此故,心須如明鏡般能持諸色像。於所持而具有了知、分別功能。
(18:48:44)聊聊聊聊与[*桃園法迄巴]说:平時大家常說的「活在當下」「放下」實際上不能斷除煩惱。我姑且打個比方來解釋:「放下」就好像是繞過眼前的阻礙,但繞過的時候,你心裡很清楚的知道這是個阻礙,對不對?否則你何必繞道呢?
(18:48:5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以功能分,最微細的是「如鏡所持」,再次是了知,再次是無粗糙心念之分別,再次是具有比較、邏輯思惟功能的粗糙分別。
(18:49:06)聊聊聊聊与[*桃園法迄巴]说:但你既然知道它是所謂的「阻礙」,心裡就一定已生起煩惱;否則怎會稱為阻礙,又怎會繞道呢?所以「放下」根本不能斷除煩惱,它充其量僅能減輕煩惱生起後的影響。
(18:49:35)聊聊聊聊与[*桃園法迄巴]说:反觀佛在二乘法中教導四聖諦.八正道、緣起性空種種可令人趨于解脫的法門,或在大乘法所教導令人證悟、了知生命的實相,進而廣度眾生、漸修成佛的法門,則都可讓行者「當下現觀」一切煩惱皆空;所以根本沒有
系统:聊聊聊聊 成功被您屏蔽!
(18:50:52)[*桃園法迄巴]与聊聊聊聊说:以上是概略的分類。到此您有話說否?
(18:51:0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以上是概略的分類。到此您有話說否?
(18:54:1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
(18:54:3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以上诸法本无过失,但凡夫因之妄生取舍,由是产生轮回
(18:54:5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知是否
(18:54:5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然也!
(18:55:4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我所用功,心不動念時,眼見前物時,我不知有前物,至心動時,才知剛才有見到前物。您能體會這狀況嗎?
(18:55:5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谢师印证西之所解
(18:56:3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能体会這狀況
(18:58:1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要體會這狀況的最直接方式,就是眼見前物心不動念,以妄習不停之故,旋即動心,此時反思,我之前不動念時,眼是否有所見?若眼無所見,何以我動念後能見?若是動念後才見,那不動念時前物應不存在我心鏡之中。
(18:58:22)*开心哈哈哈哈与[*桃園法迄巴]说:你能说已经不是那个物了,你不见哪个时,你是昏沉.禅定不是这样的.
(18:58:4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18:58:4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了知,不論我心念動或不動,我之見性並不隨心念生而生,不隨其滅而滅。
(18:58:5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正是!
(18:59:2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您認同此說,那我心念未動之前,那就是現識,也是性境,或被稱為現量境,它是不具了知、分別的功能!
(19:00:00)[*桃園法迄巴]与*开心哈哈哈哈说:好好的從頭看到尾,不要斷章取義!
(19:00:3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的
(19:01:0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此入定也
(19:01:0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那目前的推斷,就已推翻之前議論的現量境具有了知之狀況。
(19:01:45)*开心哈哈哈哈与[*桃園法迄巴]说:你应该想想,你说的东西为什么没有亲和力.难道真是这里没有人理解你吗?
(19:03:0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谢师慈悲开导西不胜感激
(19:03:0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心念未動固然可以說是入定,但此中有微細差別。念有多層,分別事識是最粗糙的,次有欲界諸定,再次有初禪至四禪,再次有無色界諸定,再次有八地的無功用功...
(19:03:4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無功用功 => 無功用道
(19:04:05)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八地的無功用功... 啥意思
(19:04:1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网络出显问题
(19:04:37)*开心哈哈哈哈与[*桃園法迄巴]说:你说你悟了什么什么,你这种说法就是错的.假东西是怕人家不知道的,你如果是真的,干吗要象卖菜的那样,急着吆喝叫卖呢?!
(19:04:4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谢谢,顶礼!
(19:05:07)[*桃園法迄巴]与*开心哈哈哈哈说:您在煩惱什麼?
(19:05:12)*开心哈哈哈哈与[*桃園法迄巴]说:难道这是你们台湾人的习惯?
系统:*开心哈哈哈哈 成功被您屏蔽!
(19:07:09)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八地的無功用功... 啥意思//////////
(19:07:1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念有許多層次,所以,上我所云心念不動時等等之譬喻,不一定能做成心念不動就是入定的結果。因地用功心念或會幾次不動、常常不動,但還未入禪定。這是不是也算定?當然也算,但不算「初禪以上的禪定」
(19:07:21)[*桃園法迄巴]与mzl说:無功用功 => 無功用道
(19:07:4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正是
(19:07:48)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怎知道呢
(19:08:00)[*桃園法迄巴]与mzl说:知道什麼?
(19:08:08)mzl与[*桃園法迄巴]说:無功用功
(19:08:5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就连散乱亦是一种定,不知是否
(19:09:4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從上述及之前用藥石前的論述至今,您目前的結論認為,現識(現量境、性境、不用意識的獨影境)還具有了知的功能嗎?
(19:09:4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但不是禅
(19:10:05)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我没有什么意思 不要误会
(19:10:1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散亂不說為止,因為沒止。只是一個住相
(19:10:17)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我只是讨论而已
(19:10:2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无有了知的功能
(19:10:5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原来是一個住相
(19:10:52)[*桃園法迄巴]与mzl说:無功用道,指的是不必起心修行,就可以斷惑。
(19:11:38)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哦,什么疑惑也没有了是吗
(19:11:5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現識(現量境、性境、不用意識的獨影境)无有了知的功能
(19:12:1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諸識有二種生住滅,流注生、相生,流注住,相住,流注滅,相滅。定是指經過一定的作用之後的稱呼。人道眾生雖有住相而生,但這不應稱為定,若說是定,也是方便說。
(19:12:4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依所說,那唯識法相宗所說的意識是了知、分別,那就正確了!
(19:12:4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19:13:0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知道了
(19:13:12)[*桃園法迄巴]与mzl说:有塵沙惑,但沒見思惑。
(19:13:2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谢谢开导
(19:13:26)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我想知道,明白根本智慧,怎么获得,所有事物的差别智慧
(19:13:49)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我想知道,明白根本智慧后 ,怎么获得,所有事物的差别智慧
(19:14:08)[*桃園法迄巴]与mzl说:那要一段時間,您須有耐心等我與他人討論完畢,才能為您說!
(19:14:19)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好
(19:15:0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由上述再來整理,我們獲得了二個分別概念:一是有一現識但不具了知的功能。一是分別事識。
(19:16:0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19:16:1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現識不具了知功能,那眼見物時,是誰了知已見物?
(19:16:4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眼识
(19:17:1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及意
(19:17:1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眼根對色塵是謂眼識。若死人的眼球對色塵時,也有眼識嗎?
(19:17:2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有
(19:17:5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在暖在时有
(19:18:1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非也
(19:18:3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愿示之
(19:19:0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眼識的成立,要具足以下的條件:空、明、眼根、色塵、作意、分別依(意識)、染淨依(末那識)、根本依(第八識)、業種
(19:19:2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19:19:2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當這九種和合時,才產生眼識
(19:19:3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19:20:5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現識不具了知功能,那眼見物時,是誰了知已見物? 我說是意識!
(19:21:3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的
(19:23:1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吾人依妄之執取習氣,於是會有意識分別。或有依淨習如鏡來了知前境,雖言如鏡,但實非無了知。我說真無了知時,是到第八地初步之能所俱遣時。
(19:23:5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19:25:0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此依於妄習,所以有時有現識之似無了知,有時是直覺似的了知,有時是自知在了知但無分別,有時是既有了知也有分別,但無心聲。有時則是起了心聲在做邏輯思惟。
(19:25:4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19:25:5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認為分別的意識是怎樣的相狀?是:心中作聲說這是杯子,這是桌子才是意識呢?還是說,無心聲也能分辨這是桌子,這是杯子?
(19:26:2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無心聲也能分辨這是桌子,這是杯子
(19:27:4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無心聲之分別是添加眼識。有心聲之分別是添加耳識。
(19:28:0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以上二者皆是意識
(19:28:1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19:28:1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的
(19:28:2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一人生下是無眼、無耳,請問他有意識嗎?
(19:28:3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有
(19:29:2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他無身觸覺,無舌之味覺時,他用什麼來表達意識?
(19:29:5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如是则无
(19:30:5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若一人生下是無眼、無耳而有身觸覺,無舌之味覺時则有意識
(19:30:5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他用我在呼吸,我沒呼吸,來表達是否應該急吸、緩吸、急呼、緩呼,來表達他的意識。有些味道是很難聞的,可以緩吸空氣。
(19:31:1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19:31:4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一個人可以無四根,但不能無鼻根,否則就活不了。
(19:32:2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是的,谢谢开导
(19:33:2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們常習慣在有耳識心聲的意識中過活,卻忽略了只用眼識無心聲也能分辨事物。
(19:33:4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正是
(19:36:2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認同,那就可以回溯最前面的論議,了解到,了知若不經前五根,那就是純用意根的意識或五後意識。若與前五根和合,那就是五同緣意識。
(19:37:0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認同,那就可以回溯最前面的論議,了解到「了知」這個功能,若不經前五根,那就是純用意根的意識或五後意識。若與前五根和合,那就是五同緣意識。
(19:37:4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純用意根的意識 => 純用意根的「獨頭意識」
(19:38:5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19:39:0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意識分有四種,我認為三種就已足
(19:39:3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望示之
(19:41:3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獨頭意識、五同緣意識、五俱意識、五後意識。第二與第三可以合併為一。因為現量境(現識)不具了知功能,所以,若眼見物時,若摻意識在內,那就有了知。所以,五俱與五同緣是與前五根一時俱生,後者說「唯是現量」
(19:41:4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認為那是說不通的。除非現識是有了知功能。
系统:j 成功被您屏蔽!
(19:44:2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19:44:2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在我們的議論中,我認為現識不具了知的最大原因,是因為佛說意識滅則七種識也滅。若意識滅還不能成佛,則必有意識之外的原因可以使眾生成佛。那就與佛所說相違。但,思惟阿羅漢並不是佛,但祂也滅了意識
(19:45:2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又如何說呢?佛經中有許多地方的經文意義「似乎」彼此相左,或與現象狀況「似乎」相左。吾人如何具智來調和之中的義理呢?
(19:47:1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只能採用某些合理的說法,例如,阿羅漢雖滅意識但未盡妄,所以所滅不全。
(19:48:1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阿含部只說六識而不說七八二識,但說心意識。所以只立六識,我想不是沒有原因的。
(19:49:1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妙哉斯论
(19:49:1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上述的阿羅漢所滅意識不全,是一種說法。但我還有其它的解釋法,也可以說得通。稀奇吧?
(19:49:3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稀奇
(19:49:4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先暫離幾分鐘再回!
(19:50:1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好的
(19:55:4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在說明新的解釋法前,我先說一些見解!
(19:57:5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佛在菩提樹下成佛時,先三七日是在思惟如何法化此世界的眾生。而佛又無妄,不說妄語,所以必然有設一所有眾生皆適用的交集之集合。六識就是大小乘皆適用的交集。佛不會對小乘人說二法,
(19:57:5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只是小乘人心量小,所以斷惑不
(19:57:5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只是小乘人心量小,所以斷惑不全。
(19:58:4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19:59:0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在說新解釋法前,我先問您,若從今後不再攀緣六塵時,能夠斷塵沙惑嗎?
(19:59:5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无把握
(20:00:1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這話是可以的意思。
(20:00:1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0:00:3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請說可以的理由!
(20:02:3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证知现识时即是塵沙时
(20:02:5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证知现识时即是塵沙段时
(20:03:3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請再詳細解釋!
(20:08:2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证得现量境,于定中不起意及前五识,出定时不为境所迷(不于六根生恶取舍),不起三毒,
(20:09:4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则是斷塵沙惑断是,不知是否
(20:09:5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望指正
(20:10:5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证得现量境,于定中不起意及前五识,出定时不为境所迷(不于六根生恶取舍),不起三毒, 则是斷塵沙惑断时,不知是否 望指正
(20:13:5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說的意,是指意根,還是意識?
(20:14:2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意识
(20:14:2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就楞伽經而言,意識與意根可以說是同一個意思。如同眼眨睫毛動一般的連動。
(20:15:4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如我所解根识皆指
(20:15:5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意識有很深的意涵,這是之前所以我說阿羅漢滅意識不全的原因。請問,五蘊之前四蘊中,是否有意識?
(20:16:0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有
(20:16:4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那您說的就不正確了 => 证得现量境,于定中不起意及前五识
(20:17:1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四禪定時可以無想,但還是有意識
(20:17:1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愿示之
(20:17:3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無色界諸天,可以無想,但也有意識
(20:17:4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0:18:2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意識不只有想,也具有了知、分別功能。
(20:18:4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是的
(20:19:0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無色界天人,雖無五根五識,但其心皆不動乎?
(20:19:3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动
(20:19:3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心動也許不分別,但了知自己所住境界,也是意識。
(20:19:4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正是
(20:22:2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阿羅漢之所以滅意識未成佛,應該是住於所滅處,而不知住亦不住。所以,雖滅意識而不分別、了知,卻住在餘習裡。如同現識無了知,於無了知時,卻不是現識不存在
(20:22:4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20:23:0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妙
(20:23:1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依唯識法相宗派說法,意識有三位轉智。這也是另一種說法。阿羅漢只轉第一階位,第二及第三沒轉。
(20:24:3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愿闻其详
(20:25:2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意識三位:初地、八地、佛地。我依華嚴經說,還差一位,應該還有六地。因為聲聞的定力等同六地菩薩。
(20:26:0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20:27:0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或是,把八地拉下至六地位。這也合理,畢竟,唯識的說法是依玄奘大師所著成唯識論而說,而此論中的說法,有些與華嚴經不同。吾人當然是依經不依論。
(20:27:2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0:27:4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意識轉智有三位:初地、六地、佛地
(20:28:2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
(20:29:0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說,現識有比量嗎?
(20:29:1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无
(20:29:29)[*桃園法迄巴]对妙观自在微微一笑:您的觀念轉的快,又清楚!
(20:30:3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們是要從談論習氣,而談到習氣在諸識中的作用,而談至今。現在對於識的作用已比較清楚。我們回頭來談習氣!
(20:30:5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好的
(20:31:2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佛在楞伽經中說,有三性:偏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
(20:32:0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0:32:4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最後一個可以把它忽略不顧。如同虛空之作用於雲雨,雖雲雨不離虛空,但虛空無為不作用。吾人可以只把標的放在雲雨之上。
(20:33:2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好的
(20:35:2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因為妄習,所以偏計所執性很容易了解它的存在及作用。而依他起的習氣,其實也是偏計所執習氣。例如,聽到一聲大響,心中就產生了後續的反應,有人以為出了車禍,有人想要去看看...。
(20:36:2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0:36:4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大·家·好~
(20:37:36)[*桃園法迄巴]与所有人说:test
(20:37:4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大·家·好~
(20:37:5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有那些反應,是因為有偏計所執的習氣與之相應。若無此習氣,
(20:38:0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大·家·好~
(20:38:1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則飛彈在耳旁發射,心也無所動!
(20:38:3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的
(20:41:3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雖如此,但習氣也可以分成「可以了知的」主動式習氣及被動式的習氣,主動式有:分別、了知。被動式有:心中動
(20:42:2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是的
(20:42:2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還有非主動及被動的習氣:慣習(俱生我執,三毒)、餘習(俱生法執)
(20:42:4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20:43:1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還有可以是主動,也可以是被動的習氣:作意
(20:43:5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0:46:3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分別及了知您已知,見杯子知是杯子,是了知。能將水倒入杯子不倒入桌子,是分別。故意生欲是作意,觸物生欲是作意。
系统:*心即是佛 成功被您屏蔽!
(20:47:04)[*桃園法迄巴]愉快地对Li微笑着
(20:47:3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懂
(20:50:1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心中動與作意很相像!您認為那一個先產生?
(20:51:0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心中动
(20:51:4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然也,我的見解也如此。若人罵一句則心中一動立生瞋,隨後作意要回罵。
(20:52:0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0:52:4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心中動有的只是一動就滅,有的是動了之後又串習或故起,例如回罵。
(20:53:2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0:54:0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百法明門論中的五遍行,並沒有心中動這一項。所以,會把心中動當成「作意」來解釋。以妄習恒時作意,所以才會心中動。但應該如此解釋嗎?
(20:54:3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修行人的功夫是用在心中動之上!
(20:55:0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應該如此解釋
(20:56:5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至於慣習,有容易被觀察的貪瞋習氣,也有很難觀察到的痴習氣。例如,對於義理不能文文理解,不能句句分辨,不能字字斟酌,那就會產生無知的狀況,這就是痴習。以不精思入微,以心不精細,以心不覺明所產生
(20:57:4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的
(20:57:5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只要有道理的解釋,又不是太牽強的話,都是如以接受的。依我所說我是不認同,但若要統攝入百法之中的話,那也無妨。
(20:58:2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愿示之
(20:59:0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上說是指「心中動」歸於「作意」所攝之意思。
(20:59:2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21:00:1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至於俱生法執(餘習),這就比痴習氣難以觀察的到。但這二個是同一義,只是程度上的差別而已。
(21:00:3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1:01:4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由於末那識沒有分別能力,所以當處於此習氣中時,無法分別自己正處在此習氣裡。此習氣之存在,不從作意而生,因為不作意時,阿羅漢及果地菩薩也都是住於阿賴耶識瀑流之變易生死中,
(21:02:2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可以由此了知不必作意就能處於此習氣裡。由阿羅漢畢陵伽婆蹉之喊恒河女神為小婢為其開河,而被佛稱為有餘習之典故而言,當有慣習時就有此塵沙惑。但若此阿羅漢當生未遇恒河女神時
(21:02:3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則祂的業種就不會現行,所以,由此判斷不必慣習也可以有此餘習的塵沙惑。
(21:03:1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21:03:3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作意,是取「妄作用於意而產生恒執」之狀況而得名。但末那不作用時,還能稱為作意嗎?
(21:04:1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能
(21:05:0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俱生法執(餘習),也是對前境不能精思入微,以心不精細,以心不覺明所產生
(21:05:1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1:06:2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那能稱為作意
(21:06:5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塵沙惑謂之塵沙,意指業種似無量。所以,菩薩要斷塵沙惑就要法門無量誓願學,佛法無上誓願成。若漏了一顆沙成了十地菩薩入十方世界度眾無量,也仍被佛呵為「極微細所知愚」
(21:07:1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句的意指是? => 那能稱為作意
(21:07:4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能稱為作意
(21:07:5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什麼能稱為作意 ?
(21:08:2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末那不作用時,還能稱為作意
(21:08:3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為何能?請說您的見解!
(21:09:0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因有俱生法執(餘習)之故
(21:10:0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只是一隅
(21:10:0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21:10:3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还有呢?
(21:11:4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眾生不在外,心映業所以有眾生產生。您所看的悉是反映您心中的業種所現行,所以眾生說是外,卻實是從內生。漏一顆惑沙,就意指一眾生未度。所以,奢摩他行者,甚至可以不起於坐直入佛地。
(21:12:4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妙!
(21:13:2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樣的法門,還要精思入微嗎?他只要「覺明而不被覺礙」即可
(21:13:3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1:13:5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妙
(21:14:1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以上我所知道的習氣種類已說完!
(21:14:5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谢谢开示,顶礼!
(21:15:3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還有二事要談談,若您還有時間的話!
(21:15:5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依您所悟,要如何用功?
(21:16:2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有时间
(21:17:3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于一切时处了了明觉
(21:17:35)[*桃園法迄巴]与mzl说:您若現在有空,已可以談了!
(21:18:0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請解釋「了了明覺」之當下是何心態?
(21:18:2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自然显现
(21:19:0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过则不留
(21:19:0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例如,一眾生打您時,在當下您應如何,以達成了了明覺?
(21:19:2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挡或避
(21:19:4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何擋?
(21:20:3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打何部位挡何部位
(21:20:4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打您的心呢?
(21:21:1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哪个心
(21:21:2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有幾個心?
(21:21:3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21:22:12)[*桃園法迄巴]与mzl说:在不在?
(21:23:1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怎么打?
(21:23:3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直擊於心
(21:23:5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了 了知也
(21:24:0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然後?
(21:24:2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然后
(21:24:3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就悶絕倒地嗎? ^_^
(21:25:2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知然后的前尘影像
(21:26:0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既是後,怎麼又說前塵?仁者語無倫次
(21:26:4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請再說一次!
(21:27:0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此前尘指现在目前之尘
(21:28:5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認為有必要嗎?請說明為何要如此!
(21:29:24)[*桃園法迄巴]与mzl说:您的疑可以問了!
(21:29:56)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我的疑问就是如何获得差别智
(21:30:11)[*桃園法迄巴]与mzl说:要斷惑
(21:30:48)千江有水千江月与[*桃園法迄巴]说:用什么断?
(21:30:51)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我没有什么太多疑惑
(21:31:00)[*桃園法迄巴]与千江有水千江月说:用妄心斷
(21:31:26)mzl与[*桃園法迄巴]说:特别对于人生器物世间
(21:31:31)[*桃園法迄巴]对mzl微微一笑:三個字您就懂了?真了不起!
(21:31:52)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我没懂
(21:32:00)千江有水千江月与[*桃園法迄巴]说:谁用妄心?
(21:32:0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
(21:32:0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一切目前之境都是相续而生的,自然之觉当然会自然相续了知.
(21:32:12)[*桃園法迄巴]与千江有水千江月说:妄人用妄心
(21:32:30)千江有水千江月与[*桃園法迄巴]说:谁用妄人?
(21:32:53)mzl与[*桃園法迄巴]说:还有佛法,我基本不太考虑的
(21:32:5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如此,如何令相續滅?
(21:33:07)[*桃園法迄巴]与千江有水千江月说:妄用妄人
(21:33:1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需灭
(21:33:27)千江有水千江月与[*桃園法迄巴]说:妄是谁的?
(21:33:3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不滅相續,又如何能斷惑?
(21:33:35)mzl与[*桃園法迄巴]说:还是 你讲讲
(21:33:40)[*桃園法迄巴]与千江有水千江月说:妄人的
(21:33:51)千江有水千江月与[*桃園法迄巴]说:嘿嘿
(21:33:55)[*桃園法迄巴]与mzl说:有問則說!
(21:34:01)千江有水千江月与[*桃園法迄巴]说:妄人知道吗?
(21:34:08)[*桃園法迄巴]与千江有水千江月说:還有疑嗎?
(21:34:1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相续本妄无自性,无需灭
(21:34:16)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我还是 不要先入为主太不尊重人
(21:34:22)千江有水千江月与[*桃園法迄巴]说:问了
(21:34:26)千江有水千江月与[*桃園法迄巴]说:你还没回答
(21:34:26)[*桃園法迄巴]与千江有水千江月说:妄人當然知道
(21:34:30)千江有水千江月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21:34:35)千江有水千江月与[*桃園法迄巴]说:妄人知道????
(21:34:36)mzl与[*桃園法迄巴]说:要斷惑,如何断
(21:35:05)[*桃園法迄巴]与mzl说:知幻即離。什麼是幻您知不知?
(21:35:0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所需灭的是妄分别
(21:35:13)千江有水千江月与[*桃園法迄巴]说:真的知道?
(21:35:20)[*桃園法迄巴]与千江有水千江月说:您是否妄人?
(21:35:49)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是不是一切身心世界呢,还是您说
(21:35:50)千江有水千江月与[*桃園法迄巴]说:我当然不是,因为我不知道妄心
(21:35:5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只要不起颠倒分别即可
(21:36:02)千江有水千江月与[*桃園法迄巴]说:你知道看来你一定是喽
(21:36:24)[*桃園法迄巴]与千江有水千江月说:您這叫「百姓日用而不知」。我不戲語,您也不要再發言,否則屏蔽!
(21:36:5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顛倒即名相續
(21:37:34)mzl与[*桃園法迄巴]说:请指正呀
(21:37:37)千江有水千江月与[*桃園法迄巴]说:威胁我吗?
系统:千江有水千江月 成功被您屏蔽!
(21:37:4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起心相续方颠倒
(21:38:14)mzl毕恭毕敬的向[*桃園法迄巴]弯腰鞠躬
(21:38:2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起相续之心则不颠倒
(21:39:16)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是不是我错了
(21:39:1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是眾生數,不欲隨輪迴,心住貪瞋痴,不欲又奈何
(21:39:5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不起相續即名相續滅
(21:40:24)[*桃園法迄巴]与mzl说:凡是令心不自在的,就是幻!
(21:40:42)[*桃園法迄巴]与mzl说:例如,您說要飛天,結果飛不上去,那就是不自在。
(21:41:3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目前您不欲起妄,但一眾生來打您時,您又能如何?
(21:41:3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三毒分别取不应取舍不应舍方生三毒
(21:41:4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于三毒分别取不应取舍不应舍方生三毒
(21:42:1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于三毒分别,取不应取,舍「無法」舍方生三毒
(21:42:25)mzl与[*桃園法迄巴]说:令心自在的就不是幻吗
(21:42:35)[*桃園法迄巴]与mzl说:當然
(21:42:47)mzl与[*桃園法迄巴]说:不
(21:42:5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非不起妄,而是不起颠倒妄
(21:43:10)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我认为皆是唤
(21:43:19)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我认为皆是幻
(21:43:41)mzl与[*桃園法迄巴]说:自在不自在谁知道呢
(21:43:4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怎樣是「顛倒妄」之理?
(21:43:5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于三毒分别,取不应取,舍不应舍,方生三毒
(21:44:20)mzl与[*桃園法迄巴]说:还不是有分别
(21:44:31)[*桃園法迄巴]与mzl说:能證者自然能知。您吃狗屎能夠不知嗎?吃飯能不知嗎?無論善不善,自己皆能知。不能知,那就還在幻中。
(21:44:34)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分别就是用意识
(21:44:5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顛倒妄」指三毒
(21:45:4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的說法在繞圈。妄就是顛倒,顛倒妄也仍是顛倒或妄
(21:45:55)mzl与[*桃園法迄巴]说:知道没有错的
(21:46:0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但您的意思我懂的。
(21:46:39)[*桃園法迄巴]与mzl说:知沒錯,執而不自在就是幻,須離
(21:47:0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目前您不欲起妄,但一眾生來打您時,您又能如何?
(21:47:3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物来则应
(21:47:43)mzl与[*桃園法迄巴]说:离是对的
(21:47:4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何應?
(21:47:5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但无三毒
(21:48:08)湛江无缘与[*桃園法迄巴]说:阿弥陀佛!
(21:48:09)[*桃園法迄巴]对mzl微微一笑:佛說的還有錯嗎?
(21:48:37)[*桃園法迄巴]与湛江无缘说:阿弥陀佛!
(21:48:44)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不知道谁说的,我没有看过
(21:48:52)湛江无缘与[*桃園法迄巴]说:师傅说我这辈子也不可能大富大贵!我永远也不会出人头地!
(21:49:02)湛江无缘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不能光宗耀祖,觉得自己很失败很没用!
(21:49:1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說是對的。再問:您又如何知眾生來打?
(21:49:38)mzl与[*桃園法迄巴]说:但我认为范围还是小了点,執而不自在就是幻,我认为自在的也是唤
(21:49:58)[*桃園法迄巴]与湛江无缘说:很抱歉,我不是算命師,也不是心理師。我惟一的建議就是「甘願受」,或是「念佛」
(21:50:05)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我认为自在的也是幻八
(21:50:0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了了明知随缘应物而不生贪嗔
(21:50:37)[*桃園法迄巴]与mzl说:佛已自在,您說他仍在幻中嗎?
(21:51:1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是已知,但我問的是:您又如何知眾生來打?
(21:51:4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虽不起分别,但前面之境了然映心故知
(21:52:0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無眼,能知前境否?
(21:52:1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有眼
(21:52:26)mzl与[*桃園法迄巴]说:那比如说我很喜欢干某一事情,是不是,我觉得很自在,就不是幻吗
(21:52:3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就是無眼。難道盲人不能修行嗎?
(21:53:0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若無眼也能知知
(21:53:1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若無眼也能知
(21:53:46)[*桃園法迄巴]与mzl说:所謂的自在,是入如來流之自在,不是隨眾生流之自在。眾生之自在,叫「逞欲」,離自在遠甚!一時逞欲當受報時唉唉叫,這也可以稱為自在嗎?
(21:53:48)mzl与[*桃園法迄巴]说:佛是自在,但他说没说我就不知道了
(21:54:0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無眼,您又如何知前境?
(21:54:2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身,耳
(21:54:4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鼻
(21:55:02)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哦,这样定义就比较合适了
(21:55:1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是用五根在知前境呀?
(21:55:4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心通过五根知
(21:56:2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要用心呀~
(21:56:4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再問:您又如何知眾生來打?
(21:57:00)mzl与[*桃園法迄巴]说:但我觉得自在这个词固然好,但说起来不容易让人明白的
(21:57:21)[*桃園法迄巴]与mzl说:您明白就行了!
(21:58:1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阿但不生妄分别即不分别是好是丑及善恶等
(21:58:4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佛不生妄分別,佛不知好醜嗎?
(21:58:48)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也没明白,我只是明白了自在的定义罢了
(21:58:5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阿,但不生妄分别,即不分别是好,是丑,及善恶等
(21:58:5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佛不生妄分別,佛不知好醜「善惡」嗎?
(21:59:2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再問:您又如何知眾生來打?
(21:59:4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阿,但不生妄分别,即不分别是好,是丑,及善恶等而于中生贪嗔
(21:59:52)[*桃園法迄巴]与mzl说:知幻,知自在,知離,那就足了
(22:00:0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分別不是過,妄執就成過。
(22:00:2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是的
(22:00:25)mzl与[*桃園法迄巴]说:你的意思执的只要自在就行了
(22:00:3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的回答還是不中!
(22:00:47)mzl与[*桃園法迄巴]说:你的意思执的只要自在也不用离
(22:00:5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的生活只有五根對五塵而已嗎?
(22:02:02)[*桃園法迄巴]与mzl说:我的意思,只要自在就是已離!
(22:02:18)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哦,明白,
(22:02:23)[*桃園法迄巴]与mzl说:知幻能離,即是自在
(22:02:4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阿,但不生妄分别,即虽分别是好,是丑,及善恶等而不于中生贪嗔
(22:03:1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在問:您又如何知眾生來打?
(22:03:19)mzl与[*桃園法迄巴]说:说了半天,这才是真谛
(22:03:3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分别而知
(22:03:56)[*桃園法迄巴]与mzl说:您往前翻,我剛開始就是這樣說的!不是說了半天才如此說。只是您未悟而已!
(22:04:0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何分別才能知?
(22:04:46)mzl与[*桃園法迄巴]说:什麼是幻您知不???
(22:04:56)[*桃園法迄巴]与mzl说:知
(22:05:08)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定义一下
(22:05:1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了知彼做此动作
(22:05:3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知彼欲打我
(22:05:43)[*桃園法迄巴]与mzl说:1)知幻即離 2)「知」幻即離。知幻即是幻,如此知也要離
(22:06:2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于我有损
(22:06:2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彼做何動作,令您知要打您?
(22:07:06)mzl与[*桃園法迄巴]说:这比较准确的,
(22:07:36)mzl与[*桃園法迄巴]说:这次我认为您说对了,
(22:07:45)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只是我的认为
(22:07:5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作举手欲打或已往我身方向打
(22:07:56)[*桃園法迄巴]与mzl说:遠離知亦要遠離,得離無所離即幻滅 〖重复〗
(22:08:26)mzl与[*桃園法迄巴]说:高,
(22:08:5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就只是用眼根在修行!若有用臭味毒氣對您時,肯定您不知!
(22:09:0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2:09:1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骂得是
(22:09:4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眾生有內外,外面眾生實在內心眾生所現。否則,所謂斷煩惱是在斷什麼?
(22:09:44)mzl与[*桃園法迄巴]说:以后如此修行就可以了是吗
(22:10:03)[*桃園法迄巴]与mzl说:當然,那是佛說的!
(22:10:2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有閱過圓覺經嗎?
(22:10:4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有
(22:10:54)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如此修行,也不需要什么法门了是吗
(22:11:4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有幾經要詳閱:圓覺經、占察善惡業報經下卷、楞嚴經、楞伽經(有三譯本都要看)、解深密經、密嚴經。若還有時間,要看華嚴經十地品。
(22:12:1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依教奉行
(22:12:3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知不知圓覺經中的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的用功方式?
(22:12:41)[*桃園法迄巴]与mzl说:如此修行就是法門
(22:12:55)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哦,明白
(22:13:0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记不清楚
(22:13:12)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我还以为没有呢
(22:13:23)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原来这就是呀
(22:13:5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知有此事但详细的记不清了
(22:14:06)mzl与[*桃園法迄巴]说:以上的方法是佛说的吗
(22:14:2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用此三種成佛法,要先悟淨圓覺(無生),以淨覺心來用才行。若不如此,則此三法將成為佛法與外道的共法。奢摩他將成為止,三摩缽提將成為觀察。禪那將成為靜慮。
(22:14:24)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在那本经上呀
(22:14:35)[*桃園法迄巴]与mzl说:圓覺經
(22:14:53)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22:15:43)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弄不好还真是呢,我粗粗的看过几次,都给忘了
(22:16:0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禪那的方式,稱為明數門。於心念生滅悉知。所以又稱為念念覺。
(22:16:24)mzl与[*桃園法迄巴]说:谢谢您,我以后再认真学学
(22:17:03)mzl与[*桃園法迄巴]说:这个方法是不是最好的方法呢
(22:17:2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人不知心念,於一念不覺時,要不要輪迴?
(22:17:4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要
(22:18:05)[*桃園法迄巴]与mzl说:自己去詳閱圓覺經就知是不是最好的。我說的不算數。
(22:18:28)mzl与[*桃園法迄巴]说:佛怎么说的呢
(22:18:4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修行人,從心念之分別至了知都能察知,若不知就可能輪迴去了。您知外面有人打您,難道看不到內心也有人打您嗎?
(22:18:55)[*桃園法迄巴]与mzl说:自己去詳閱
(22:19:0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22:19:21)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好的,
(22:20:1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六塵可不是只有五根而已。意根既能清醒時思考,也能睡夢時緣影(第八識相分)。
(22:20:22)mzl与[*桃園法迄巴]说:你看我 说的,有错吗
(22:20:4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清醒時意根的思考,可以與前五識共生,也可以獨自生起。
(22:21:0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知心念者为佛性,心念本妄故起亦不防
(22:21:3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非也!
(22:22:02)[*桃園法迄巴]与mzl说:自己去詳閱圓覺經 〖重复〗
(22:22:5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知心念者为佛性,心念本妄故起时不生贪嗔则不妨
(22:23:5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何修行?當下一坐若不能等同報身佛,那就是有妄還未斷。依此當下而觀察,所得諸礙即是妄!如此諸礙有幾類呢?
(22:25:1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知心念者,是妄心在知。佛性是無生,不是妄心。心念本妄故,起時不生貪瞋,不如不起!
(22:28:2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心念妄起妄灭妄贪妄嗔故不需断
(22:31:2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心中動時,而不能察知,是名失心。知而不能覺,是名被轉。心動後有妄習產生,生後有三毒及無量隨煩惱。如:貪、瞋、痴、慢、疑等。及分別、了知、作意。
(22:32:1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心念妄起、妄灭、妄贪、妄嗔、若不斷則稱為被轉。
(22:32:39)*~逸 飞~与[*桃園法迄巴]说:大师你好 〖重复〗
(22:32:56)[*桃園法迄巴]愉快地对*~逸 飞~微笑着
(22:33:19)看与[*桃園法迄巴]说:您好呀
(22:33:2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觉而不迷
(22:33:50)[*桃園法迄巴]对看露出愉快的表情
(22:34:3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亦不增长亦不起心息灭
(22:34:4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何修行?當下一坐若不能等同報身佛,那就是有妄還未斷。依此當下而觀察,所得諸礙即是妄!如此諸礙有幾類呢?
(22:34:5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心中動時,而不能察知,是名失心。知而不能覺,是名被轉。心動後有妄習產生,生後有三毒及無量隨煩惱。如:貪、瞋、痴、慢、疑等。及分別、了知、作意。
(22:35:0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觉而不迷亦不增长亦不起心息灭
(22:35:2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覺什麼?
(22:35:4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觉三毒及無量隨煩惱。如:貪、瞋、痴、慢、疑等。及分別、了知、作意。
(22:36:0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何覺?
(22:36:3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了了分别而觉
(22:36:5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怎樣行為是了了分別?
(22:38:0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起心分别心及境而了知
(22:38:4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在觀心嗎?不然在起心時,如何知心已起?
(22:38:4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起心分别,心及境而了知
(22:38:5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观心
(22:39:1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觀心成了您的法門習氣!
(22:39:4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那如何修
(22:39:5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起心觀妄,起是妄! 不起心不能斷妄嗎?
(22:40:0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生氣時您知不知?
(22:40:0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知
(22:40:2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知而不隨,當下令習氣斷,能不能?
(22:40:5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能
(22:41:1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從未生前,至已生後,中間有多少心念或其層次,您能分辨否?
(22:41:5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能十分清楚
(22:42:0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心中動時,而不能察知,是名失心。知而不能覺,是名被轉。心動後有妄習產生,生後有三毒及無量隨煩惱。如:貪、瞋、痴、慢、疑等。及分別、了知、作意。
(22:43:1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奢摩他法,一向取靜。這意指,若是佛用奢摩他,於四威儀中皆無妄念(妙觀察智不是妄念)。若無事也無念。
(22:43:5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有事所生即是妙觀察智。 〖重复〗
(22:43:5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有事则有念
(22:44:1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重點在一向取靜!
(22:44:2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22:44:5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如何为一向取静
(22:45:1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三摩缽提法,以幻觀幻。如觀身不淨、流膿、流血,於觀察時妄心止息,內發大悲輕安而能斷惑。
(22:45:4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禪那法,能察知念念生滅而不隨,所以是念念覺。
(22:45:48)a与[*桃園法迄巴]说:你好,合十
(22:46:3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用奢摩他法時,一向無妄念產生。所以當下一坐若不能等同報身佛,就是靜不下來!
(22:47:08)[*桃園法迄巴]对a露出愉快的表情
(22:47:14)[*桃園法迄巴]与所有人说:test
(22:48:3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當用不來奢摩他時,也要時時保持這個狀態,於煩惱深時,如以生心觀察,此時是三摩缽提。或能用的上大部份功夫時,可以於心動生妄而察知,知後不隨而稱為覺。如此常覺而不住,自然漸不動心生妄。
(22:48:48)a与[*桃園法迄巴]说:最近忙不
(22:49:10)[*桃園法迄巴]与a说:只談佛法!
(22:50:5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靜時,一坐可以千萬年,若不能,那就是心妄動。動時,待人接物時,心在人物而不旁顧,人物去後,依然如如無妄,如同靜時。
(22:51:0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先說到這裡,有疑可問!
(22:51:1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无
(22:51:2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靜時,可以令心不動而一坐可以千萬年,若不能,那就是心妄動。動時,待人接物時,心在人物而不旁顧,人物去後,依然如如無妄,如同靜時。
(22:52:3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現在您還認為要觀心嗎?
(22:52:5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要
(22:53:38)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我可以参加吗
(22:54:3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如如的坐著,妄念自然浮起,知而後不隨其串習,也不要故起他念,所有的妄念是生滅不停,我如杯水置於桌,久坐心不動時,雜質自然沈澱。再來,我引佛經給您看!
(22:55:0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2:55:3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4) T19, p0122b
(22:55:40)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就一,问题<能观的心也是妄想是吗
(22:56:0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阿難汝今欲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如澄濁水貯於淨器。
(22:56:3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靜深不動沙土自沈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明相精純一切變現不為煩惱。皆合涅槃清淨妙德
(22:56:53)[*桃園法迄巴]与mzl说:是
(22:58:2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解
(22:58:3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當靜坐時,妄念自然浮起,不去觀它也自生滅不停。我於念生時而察知,而不隨而稱為覺。如此覺則是覺礙。若不覺又是輪迴眾生。
(23:00:5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以如此覺,基於「淨覺心」(要成佛沒淨覺心是不行的)之故,所以能常覺不住,至粗習至細習皆不產生時,就能至菩薩第八不動地而能「覺所覺空,空覺極圓」。
(23:01:3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說,我以上所說,與觀心又有何異呢?
(23:03:1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次次第达,由观渐至无观
(23:03:3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此次第达,由观渐至无观
(23:03:5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個觀,是起心而觀,還是無心觀?若起心則錯,若無心,又如何能觀?
(23:04:1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起心
(23:04:4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樣豈不就回到您的舊路「觀心」了嗎?
(23:05:5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假設,您現在過馬路,若是觀心而入定,立於馬路上,豈不是會被撞死?
(23:06:4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是,先观,依观力而断妄,断妄后再去能观之心
(23:06:5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在靜時,也許分不出我所說與觀心之差別,但在動時,那就很容易的顯出差別了!
(23:07:5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硬幣的二面,不會只消失一面,只會硬幣消失!
(23:08:0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能所也是如此!
(23:08:2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先于静中修,去能观之心后在再于动中修
(23:08:5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六祖說「慧能沒技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您認為這個偈有沒有錯?
(23:09:2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没错
(23:09:2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要一輩子閉關嗎?那也很好!^_^ => 先于静中修,去能观之心后在再于动中修
(23:09:3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用您所想的法門,來合此偈,能合的來嗎?
(23:09:5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合不来
(23:10:0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相反的
(23:10:2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合不來,您認為是他的法門錯呢? 還是說,您的與他的都沒錯?
(23:10:4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我的错
(23:11:0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一句錯誤,之前我已舉硬幣之譬喻說過了 => 去能观之心
(23:11:2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是的
(23:11:5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若無去能觀之心,而是能所俱遣的話,那您與六祖的法門都沒有錯。因為您是要閉關打坐一輩子的呀。
(23:12:4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現在問題是,即使是永遠打坐,又如何在坐時用功呢? 觀心嗎? 若您具淨覺心,我說這也是可以的。
(23:13:0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那与死人无异,倒不如不修
(23:13:3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能閉關一輩子也是有大福報呀。印光大師若不度眾,他寧願永遠閉關。
(23:13:5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何为净觉心
(23:14:2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理則頓悟,乘悟並銷」。無生之理,您悟了沒?
(23:14:29)a与[*桃園法迄巴]说:佛法,是什么啊
(23:14:41)[*桃園法迄巴]与a说:解脫的方法
(23:14:51)a与[*桃園法迄巴]说:哦,如何解脱
(23:15:0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何为无 =生?
(23:15:5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何为无生?
(23:16:09)[*桃園法迄巴]与a说:一切法皆無所住
(23:16:3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無生(淨圓覺,法身,佛性),譬如圓鏡,物來即照,物去如如,物再來再照,物再去又如如,圓鏡不隨鏡中物生滅而生滅,圓鏡喻無生,鏡中物喻妄。
(23:16:4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無生(淨圓覺,佛性,法身),譬如虛空,雲在虛空中生,又在此虛空中消滅,虛空並不隨雲生滅而生滅,虛空喻如無生,雲喻如妄。
(23:17:43)a与[*桃園法迄巴]说:哦,就是无住
(23:18:1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此理能解
(23:18:2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當下一坐,譬如圓鏡,諸心相於此鏡智如如中生滅而不動,這是奢摩他法。
(23:19:1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乘悟並銷,就是淨覺心。所悟及諸乘皆一時銷於一行之中。
(23:19:5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四威儀皆不改其心,是謂一行。
(23:20:1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四威儀皆不改其心,是謂一行三昧
(23:20:3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23:20:5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當下一坐,譬如圓鏡,諸心相於此鏡智如如中生滅,而「鏡智之心」不動,這是奢摩他法。
(23:22:0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念生而不知,那就是明鏡不能攝像,這就失心了。
(23:22:2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3:23:2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功夫是用到念自不生,而不是止念住念(止病)、生心觀照(作病)、念生不知(任病)、滅念不生(滅病)
(23:23:5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23:24:1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念自不生,只是當下不生,不是永遠不生。有因緣還是會生。所以不是滅病。滅病如外道無想定或阿羅漢滅受想定。
(23:24:4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3:25:0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觀心就是作病!
(23:26:0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是的
(23:26:0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換個腦袋,若不觀,可以察知念生嗎?
(23:26:2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可以
(23:26:4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怎樣可以呢?
(23:26:5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可以
(23:27:0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之前已說過,若具淨覺心,用觀心法門是被允許的。
(23:27:3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23:27:3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為何生氣時您同意可以了知,而妄念生時,卻認為不可以呢?
(23:28:0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都可以
(23:28:2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何可以察知妄念已生?
(23:28:2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都可以 了知
(23:30:1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
(23:30:2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以妄念于心中生灭而知
(23:30:3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何能知?
(23:31:3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因妄于心中生灭
(23:32:0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請形容一下,如何能察知妄念已生?
(23:32:2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因妄念于不动心中生灭
(23:33:2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裡的妄念,乃指:故起於心中之聲塵(例如自說腿好痛),依習氣慣性所產生的情緒、心動之了知(無心聲)
(23:33:5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因妄念未来时心中无妄,故生时能知
(23:34:1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打坐時,因氣脈未通,所以覺得腿痛,於是心中作聲:腿好痛。自己怎會不知呢?若不知才奇怪!
(23:34:5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有時不出心聲,而是心念動轉(心動之了知),這個能知否?
(23:35:1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例如,心念轉到腿痛之處!
(23:35:3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未打坐时不痛.故今生痛能觉知
(23:36:0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不說這個。我說心念動轉,而轉於專注在腿痛之處。
(23:36:1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能知心念動轉(心動之了知),這個能知
(23:36:2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心念動轉(心動之了知),這個能知
(23:36:3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3:37:1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出心聲是用意識加第八識中的聲塵,心念動轉是用意識加法塵
(23:38:4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外面聲響,心聞時,是耳識作用。聲滅之後,就回到之前的心態,可能是聞性、見性或不動心性上。
(23:39:1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是
(23:40:3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當心不動時,此時是不必觀心的。但眾生有妄習之故,所以心必然亂動。所以打坐時就一直在亂動中尋求不動的定境。一直到心漸虛擬、妄念漸不生時,才能真正體會到不動的定境!
(23:40:5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3:41:4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應該也常打坐吧?剛打坐人心常亂動。久坐時,心漸虛凝,若不得定就落入昏沈欲睡之中。
(23:42:0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是的
(23:42:5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如何在不動心時,保持中道,要修行人自己去體會。我個人是令心覺醒、微動而漸虛凝不動。若一來就不動到底,可能落入昏沈。
(23:44:0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了解
(23:46:0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打坐以觀心為首,而漸虛凝至不動定境,這也不失一個辦法,但這只限在靜中能用,動中用不來。
(23:46:1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真正的功夫,是四威儀中皆能用。我現在就來說動中如何用的方式。
(23:46:4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愿垂示!
(23:47:4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心淡泊則不生念,雖無念此時也不會墮入掉舉或昏沈,而能虛凝其心而至心一定境。相信嗎?
(23:49:5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
(23:50:0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相信
(23:51:1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心淡泊,打坐時依然可以察知心念生滅,您相信嗎?
(23:51:4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我相信
(23:52:3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心淡泊,而淡到靜,而靜到底,而至塵沙惑斷而證佛地,此一路名為奢摩他法。
(23:53:1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個稱為單用奢摩他法。
(23:53:3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23:54:1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心淡泊,而欲於念察知而覺,於是念念生滅皆能察知而覺,乃至念不生而斷惑,此一路名為單用禪那
(23:55:1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心淡泊,而不能淡泊,乃生心觀察不淨、白骨,或幻化諸相以觀察,以幻者不同所幻之故,內發輕安而斷惑,此之一路稱為單用三摩缽提。
(23:55:1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明白
(23:56:1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圓覺經中有此三種排列組合的二十五定輪。我所用的方式是三種同用。
(23:57:5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當於動時,若心淡泊,亦是一向不生心。菩薩之定不同於阿羅漢之定。菩薩之定是念念定,乃至無功用道念亦不生,阿羅漢之定是出入定,無論出定念皆不斷。
(23:58:2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無論出定念皆不斷 => 「只要」出定念皆不斷。
(23:59:0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
(23:59:2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阿羅漢念不斷時,不必然處於定中。所以,這類阿羅漢若有惡報,不及入定就會輪迴,所以阿羅漢也有隔陰之迷。這是其失!
(23:59:4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0:02:5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當於動時,若心淡泊,亦是一向不生心,以行於大乘之故,依所用無為法,而有不同功用。此無為法有三種,我之前已說了。所以,用奢摩他法,因地中失念不以為意。用禪那,因地中也不能失念。
(00:03:3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三摩缽提法,不止不理失念,還數數生念觀察諸幻化相。
(00:04:5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無論是用那一法,都不會有出入定,而是念念定。不會產生在馬路上入定而被撞死的狀況。
(00:05:1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0:06:4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以前開悟時,以為只有禪那法,看了圓覺經之後,才知還有其它三法。另一法是頓覺人所用,不必悟淨圓覺,不必具淨覺心,佛說:并法不隨順。所謂「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00:07:2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走的很像小乘的慧解脫路道。
(00:08:2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為何我開悟時只知禪那法?而不知其它成佛法?因為開悟人只得根本智,知如何斷惑證真。卻沒有後得知,知道十方世界所有的法門。所以我不知其它的成佛法。
(00:08:4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有何区别
(00:08:5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什麼有何區別?
(00:09:5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卻沒有後得知,知道十方世界所有的法門。 => 卻沒有後得「智」知道十方世界所有的法門。
(00:10:1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与 小乘慧解脱有何區別?
(00:10:3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小乘人只見無生,大乘人見無生
(00:10:4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小乘人只見無常,大乘人見無生
(00:11:0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0:11:4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無論常、無常,皆是無生。如彼圓鏡,無論是否有妄影皆是如如。有妄影不滅是常,妄影滅是無常。圓鏡不隨其生滅而生滅。
(00:13:2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依您的習氣,是比較適合用奢摩他法。如何在動中用此法呢?您來說說!
(00:14:16)c与[*桃園法迄巴]说:何為小乘
(00:15:08)[*桃園法迄巴]与c说:涅槃後不度眾生是謂小乘
(00:16:1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心生而不动
(00:16:3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知而不动
(00:16:36)c与[*桃園法迄巴]说:自了是了不?
(00:17:16)c与[*桃園法迄巴]说:四果解脫見無常?還是見無生 ?
(00:17:1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知而不動,是禪那法,不是奢摩他法。
(00:17:2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0:17:4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習氣有粗細,若要知,也要察知到最微細的習氣生滅。
(00:18:5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要使在動時,如同靜時。您自己去體會,怎樣才能達到?若靜時有出入定,則動時亦有也出入定,那就錯了。
(00:19:3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出入定與念念定能分別嗎?
(00:19:5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能
(00:20:29)c与[*桃園法迄巴]说:?
(00:20:35)c与[*桃園法迄巴]说:在吗
(00:20:3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吾人可不可以靜時有出入定,動時就只有念念定呢?這個狀況能成立嗎?
(00:21:0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可以
(00:21:27)[*桃園法迄巴]与c说:小乘人見緣起無常,四果還是見緣起無常。
(00:22:3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可以 ,不能成立
(00:23:3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也許是,在未達到念念定(七地菩薩境界)之前,也不少有出入定吧?
(00:23:43)c与[*桃園法迄巴]说:四果斷盡見思惑,何来緣起何来無常?
(00:23:48)c与[*桃園法迄巴]说:说说
(00:24:04)[*桃園法迄巴]与c说:未入滅前所見就是緣起無常!
(00:24:1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
(00:31:5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要在動中
(00:32:0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能用功到斷惑
(00:32:1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以禪那法為例),要在心動當下就能覺。
(00:32:2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指心動還未上浮至了知、分別,以及發出貪瞋習氣
(00:32:4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0:33:16)[*桃園法迄巴]与c说:活著的人,只能說是有餘依涅槃
(00:34:2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用奢摩他的人,他應該功夫用到連心動都不動!
(00:35:0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三種方式,很多人是混著用。以我為例就是如此。
(00:35:2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說到此,修行法門已說完。您有疑否?
(00:35:58)[*桃園法迄巴]与c说:您認為呢?
(00:36:2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已粗略解,暂无疑
(00:36:5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那以後就各自努力了!
(00:37:09)有点邪门与[*桃園法迄巴]说:
(00:37:1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谢谢大德开示,感恩顶礼
(00:37:2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對於無生的義,能確實了知無疑否?
(00:38:1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了知无疑
(00:38:23)c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不知道才问你呢 )
(00:38:4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問您一個:不分法門,修行重點是什麼?
(00:38:56)[*桃園法迄巴]与c说:他說的不對
(00:39:49)[*桃園法迄巴]与c说:男人不異女人,這是正確見解嗎?
(00:40:0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要住境而不随境转
(00:40:3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是一點,但不夠重!
(00:41:4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要不要再說?若不說,我直接貼經文給您看!
(00:42:44)[*桃園法迄巴]与c说:那不是您的根器可以了知,不必再問了。我也不會回答!
(00:42:5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了知镜智不动不摇
(00:43:5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住」於鏡智不動不搖。這也是一點,這是果地語。對因地人而言,還是不夠重!
(00:44:5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断妄想但亦不随
(00:45:2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一點很重,但還不夠我的標準!
(00:45:4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惭愧!
(00:46:0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能猜出,那就不簡單了!
(00:46:1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眾生輪迴、不能成佛是什麼原因?
(00:46:5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知园觉佛性
(00:47:1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知了否?
(00:47:2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知
(00:47:4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那您應該不輪迴,已成佛才是,若不是,您所說的就不是真正的原因。
(00:48:27)dsa打了个大揖, 对着[*桃園法迄巴]笑道:听了真爽!
(00:48:3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如虚空或镜子不动的是.是理知
(00:49:1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然也!
(00:49:5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在我的這一問,可以顯出一個人的邏輯推理能力!
(00:50:3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眾生輪迴、不能成佛是不知常与无常皆是无生
(00:51:2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知不知?若您知就不輪迴,但您是嗎?若您不是,您的這個說法也不對。
(00:51:5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怎樣才能出輪迴?
(00:53:2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般若才能出輪迴
(00:53:3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認同嗎?
(00:53:5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认同
(00:54:1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怎樣才是般若呢?
(00:55:2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了知诸法而不着
(00:55:3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知一切法無常而反復不住,您認為呢?
(00:55:4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少了個「反復」
(00:55:5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0:56:2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請說反復的目的在哪裡?
(00:57:2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如无反复则再生时会住
(00:57:5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则又落生死
(00:58:0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再生時會不住吧!少一個「不」字
(00:58:1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說的對,我看花眼了!
(00:58:2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打漏了
(00:58:4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不是,是我錯了,您不要因為我說法,就一切承擔而不論對錯。
(00:59:0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我心粗
(00:59:3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如无反复则再生时会住,则又落生死
(00:59:5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習氣嘛,就如同抽煙,也不是生來就有,是之後養成的。要如何戒煙呢?就是反復不抽,久習自然能斷。修行也是如此。反復的目的在養成一個淨習。若淨習沒養成,還是會去抽煙的。
(01:00:4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知道了,重点就在此
(01:00:48)[*桃園法迄巴]与c说:這個人我以為與他說過,他在胡言亂語!
(01:01:07)[*桃園法迄巴]与c说:以為與他說過, =>以「前」與他說過,
(01:01:5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妙處在,這個淨習,與之前沒抽時是一樣還是不一樣呢?
(01:02:4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一样
(01:02:5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何處不一樣?
(01:03:4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会逐步进步
(01:04:0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越来越熟
(01:04:4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就抽煙而言,因為是與舊時的習氣相比,所以會有不一樣之處。若是就斷惑而言,是沒有不一樣之處。已無妄之故!
(01:05:0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1:05:2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當然,這裡的淨習是指已斷塵沙惑而言。未斷惑前還是不一樣的。
(01:05:4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在此聊天室有註冊暱稱嗎?
(01:05:45)c与[*桃園法迄巴]说: )
(01:05:49)c与[*桃園法迄巴]说:尽笑天下实修人 )
(01:05:5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知倒了
(01:06:1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就是[妙观自在
(01:06:4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個沒有星號,不是註冊的吧?還是說,您沒登入的關係?
(01:07:2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不清楚
(01:08:0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那应该是没注册
(01:08:2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要先到這裡登入,之後再進入聊天室就有星號。 => http://class.bliao.com/gen/18.html
(01:08:4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1:08:4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登入之前,要先註冊。
(01:08:5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1:09:3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希望以後不再來,由您來說法。您可以現僧相隨緣說法。
(01:09:4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有何不同?
(01:10:3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雖說動靜一如,但還是靜中比較能得力。不同的油容量車子,跑的快慢就是有些不同。
(15:23:0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您好
(15:25:4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也很高兴
(15:26:4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昨夜的話,我已貼到我的網誌,您可以在斷線之後接續看,看完有疑我們再來談!
(15:27:1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谢谢
(15:37:02)[*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漏了!漏了!
(15:38:20)[*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還在做夢嗎?
(15:38:46)*--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人人都在做梦 何况于我!
(15:39:31)[*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有人做夢不知夢,有人知在做夢,差別在此。都說已漏了,您還不能覺,所以您是前者!
(15:39:54)*--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觉什么了?
(15:42:07)[*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我未覺,但能察知如在夢中
(15:42:26)[*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您怎不問我為為何說您「漏了!漏了!」
(15:42:49)*--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即没觉 说谁漏了?
(15:43:48)[*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我沒戴眼鏡,也仍可以看出誰戴了眼鏡。
(15:44:01)[*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您怎不問我為為何說您「漏了!漏了!」
(15:44:14)*--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根本没必要!
(15:45:09)[*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沒必要?那我說您不是肯切用功的修行人,或二者都不是!
(15:45:38)乌鸦与[*桃園法迄巴]说:图片
(15:46:15)[*桃園法迄巴]与乌鸦说:可一不可再,一而再的下場,您之前已知了!
(15:46:28)乌鸦对着[*桃園法迄巴]惊讶地「啊!」了一声。
(15:46:42)乌鸦与[*桃園法迄巴]说:图片
(15:47:07)[*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若有人說我「漏了!漏了!」,我一定會請教我哪裡漏了? 〖重复〗
系统:乌鸦 成功被您屏蔽!
(15:47:25)*--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在水里 但求自救!
(15:47:58)[*桃園法迄巴]与乌鸦说:眾生就是數取趣,也就是反覆不斷的做同樣輪迴行為。這是目前戲語者的下場:系统:乌鸦 成功被您屏蔽!
(15:48:23)[*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唉...您既然無心斷惑,我也不打擾您了!
(15:49:10)*--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若有惑 应找对治法门 无需问我!
(15:52:22)[*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我的惑自然知道如何斷離,只是他人提醒您,您卻「不知警愓」,這是我不想打擾您的原因。
(15:52:59)*--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没有必要的 你的弊病在哪里 我是知道的!
(15:53:22)[*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那,您自己的弊病在哪裡,您自己知道嗎?
(15:53:46)*--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_^---我除了念佛 别无所请!
(15:54:11)看与[*桃園法迄巴]说:找自己的错才是修行呢
(15:54:32)[*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念佛人,若不知實相,也等同其他法門的修行人,漏了也不自知!
(15:54:45)[*桃園法迄巴]与看说:然也! 您知自己的錯嗎?
(15:55:17)*--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_^---我根本没病 无需法治!
(15:55:54)看与[*桃園法迄巴]说:知到
(15:55:58)[*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真的沒病? 這口氣很大的呀,我都不敢這等開口!
(15:56:09)[*桃園法迄巴]与看说:願聞您除錯方式!
(15:56:49)看与[*桃園法迄巴]说:人情既是错,
(15:56:49)*--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我在网上混了七年 还不知道网上的人 是怎么回事吗?
(15:57:44)*--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我和你说过 我可以千里相面 无需知道你的八字 也无需见到你本人 还不明白吗?
(15:57:45)[*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這跟您能否「時時知漏」,有關係嗎?
(15:58:24)[*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這口氣也很大呀,那您能相面,能否見物?說說我右手是什麼物?說不出,就請勿再妄語!
(15:58:24)*--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但看你的名字 就知你有学 无学!
(15:58:37)[*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這口氣也很大呀,那您能相面,能否見物?說說我右手是什麼物?說不出,就請勿再妄語! 〖重复〗
(15:59:15)*--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我说你在做梦 而且根本不知 但我知道 你根本不会承认的1
(15:59:28)[*桃園法迄巴]与看说:您知人情錯,不知心念是否錯?願聞您除錯方式!
(16:00:0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弟子已看完了,谢谢师慈悲赐教!顶礼!
(16:00:08)[*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敢說千里能相面,不敢說我右手所持物嗎?不敢當下承擔了嗎?
(16:00:24)看与[*桃園法迄巴]说:本心清净
(16:00:29)*--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有手吗?
(16:00:3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先問您,我們目前在什麼之中?
(16:00:5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忙中
(16:01:4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佛法交流中
(16:01:49)[*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我是虛偽妄想習氣,但我還是有手!若說不出我手中物,就不要語帶玄虛「僭賢默聖」
(16:02:1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說,我在惑中!
(16:02:27)*--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即有手 手心是手 手背是手?
(16:02:3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谢赐教
(16:03:18)[*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手心是手,手背亦是手。以因緣和合故,所以有我身,而身不實如幻,所以說為無常。
(16:03:2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弟子当力行佛法以报恩
(16:03:2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現在,您要問什麼?
(16:03:59)[*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念佛人,有明明了知口誦佛號,或心念佛號。我說您漏了,您還不知警愓嗎?
(16:04:01)*--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的本来 是和合的吗?
(16:04:19)[*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本來無生,不是和合義
(16:04:41)*--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的答案 自我矛盾 你不知吗?
(16:04:5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暂无他疑,是特来感恩的!
(16:05:49)*--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手心手背都是手 无生有生皆本来 难道你不知吗?
(16:06:1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大·家·好~
(16:06:3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不敢當他人師,我們還是以平輩相稱!
(16:07:31)[*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無生義不同有生,您所說話可以了知,對於「無生」「緣起」的了解還不足!
(16:07:5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無疑,我有二事要相詢。若您有時間的話!
(16:08:38)[*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若願問我何以說您了解不足,我當為您而說。若心不存敬,我也不必多語!
(16:09:20)*--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已落断见 这就是我说的 你的弊病!
(16:13:39)[*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我哪裡又有斷見了?說來看看!
(16:13:4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
(16:15:25)*--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检查自己的心态 是别人不是 还是你的不是? 你若是 哪来的别人不是?
(16:16:58)[*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不問您所說是否錯誤,但這跟斷見有何干係?仁者連斷見的定義都不知呀,唉...。建議您先去查佛學辭典。說自己上網已七年餘,卻連斷見的真義也不知,這是不是太離譜了一點?
(16:17:32)*--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见别人处处不是 不是落在断见吗?
(16:18:02)[*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斷見不是這樣定義的
(16:18:16)*--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那么 别人有是的时候吗?
(16:18:52)[*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若見他人非,只是妄執或是,若是菩薩度眾,也難說一定是妄執。
(16:19:00)*--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以别人都不是看人 不是断见 是什么?
(16:19:45)*--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妄执 不包括断见吗?
(16:19:50)[*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無論他人是否妄,您要反省自己是否有漏了?若自己無漏,那就可以提醒說者是否妄執?但您連問也不問,所以我了知您不是肯切用功的修行人。念佛人心不在佛,就是漏了的意思。
(16:20:15)[*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十地菩薩還有妄執,您也說他是斷見人嗎?
(16:20:32)*--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为什么让我检查是否有漏? 自己漏不漏 知道吗?
(16:20:48)[*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反正,我說您漏了,您就是不服氣是不是?
(16:21:04)*--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为什么要说别人 而不说自己啊?
(16:21:10)[*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那,我承認我有妄執。此時,您願不願意問我說您何處漏了?
(16:21:12)*--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我说你了吗?
(16:21:34)[*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那,我承認我有妄執。此時,您願不願意問我說您何處漏了?
(16:21:43)*--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我见人平等 何曾问你有漏无漏?
(16:22:18)[*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吃肉的眾生也見諸肉平等呀,但不斷惑就算有如此「平等錯見」,還是照樣輪迴
(16:23:09)*--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只要明白 是你找我 我并没有找你 你的烦恼应该知道怎么来的!
(16:24:06)[*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我當然知道,但說您漏了,您不敢承認自己漏了嗎?也不問他人何以說您漏了嗎?
(16:24:06)*--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法本无法 不要找我说法啊!
(16:24:31)[*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若連我右手是什麼物也說不出,說是無漏人,那只有慧解脫聖人可以比擬。您是嗎?
(16:25:09)*--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右手是什么?我刚才与你的问答 早已有答案 是你不明啊!
(16:25:13)[*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只是提醒您的過錯呀,若您不受,那我可以無語!
(16:25:47)[*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您那是妄語!至今還不肯腳踏實地,真不知您是如何吃飯的。照您的話,那也是妄,您還吃什麼飯?
(16:26:23)*--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咱们之间 并无有什么言语来往 上来就说我漏了 根据什么啊? 你不知你的妄念在起作用吗?
(16:26:25)[*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好吧,反正我說您的過,您是不肯受的。我閉嘴總可以吧!
(16:26:47)[*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根據什麼?那正是我要告訴您的!您準備聽了嗎?
(16:27:19)*--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不听啊 妄语之言 有何益处!
(16:27:38)[*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這句話正是您漏了的原因!
(16:27:55)*--雪梦--与[*桃園法迄巴]说:你主张无生 无声 哪来的这么多废话啊?
(16:29:49)[*桃園法迄巴]与*--雪梦--说:放下吧!^_^
(16:30:21)*--雪梦--祝福[*桃園法迄巴]心想事成
(16:31:57)[*桃園法迄巴]与念心说:仁者所語甚得佛法深義,咱們來談談!
(16:32:19)但用此心与[*桃園法迄巴]说:【 断见 】 《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坚持人死之后身心断灭不复再生的偏见,是五恶见之一。
(16:32:35)念心与[*桃園法迄巴]说:呵呵,免,我这只有念佛
(16:33:13)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小兄弟啊: 四海佛友是一家 清净身心是莲花 千里之缘因法聚 只见空空不见他 呵呵
(16:34:0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昨夜有些沒看到,我還要再勘您知見,若沒重要事,先與我談。之後與這位「但用此心」才庶幾無過。
(16:34:31)[*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然也! 您這句是否是「見他」?
(16:34:34)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随心一首 与你同勉
(16:34:4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谢大德提携!
(16:35:22)[*桃園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我先與「妙觀自在」談談,可以吧?
(16:35:3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愿师勘只之
(16:35:40)[*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顧左右而言他?
(16:35:43)但用此心与[*桃園法迄巴]说:好.
(16:36:02)但用此心与[*桃園法迄巴]说:末学在旁听.
(16:36:1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請您先說無邏輯思惟之了知與分別之差異!
(16:36:24)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是谁说了?
(16:36:38)[*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不就是您這妄心嗎?
(16:37:4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逻辑思维是有一定的规矩,是顺理推去的
(16:37:51)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烦恼还是菩提呢 !师兄那么计较妄心干吗?无为绝学闲道人 不触妄想不求真啊
(16:38:1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無邏輯思惟是現識功能,是屬現量境界)
(16:38:10)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烦恼还是菩提呢 !师兄那么计较妄心干吗?无为绝学闲道人 不触妄想不求真啊 〖重复〗
(16:38:32)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烦恼还是菩提呢 !师兄那么计较妄心干吗?无为绝学闲道人 不除妄想不求真啊
(16:38:4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谢指正
(16:38:47)[*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那也要您真的能用,才算數。開示您平常是如何用功的?
(16:39:0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還沒說完。我括號的是補充說明。您請繼續說!
(16:39:33)[*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請開示您平常是如何用功的?
(16:39:45)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不要开释 有与没有 智者自见 难道只是要凭口说吗? 〖重复〗
(16:39:5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分别是否比量境
(16:40:15)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我只老实念佛 其他什么不会 请问你会什么 平日是如何用功?
(16:40:41)[*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輪迴眾生也如此說!若如此眾,但口說而於己無實益。我從您口說得益,卻得見您輪迴,實不堪見之!
(16:41:12)[*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我用「圓修三種自性清淨隨順」
(16:41:39)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呵呵 不要小看人 说不定你小看的 就是个再来人 唉 可惜若是你不认识的话 那就要麻烦了
(16:41:53)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你是如何圆修?
(16:42:0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分別是比量境。但這中間有微細差別。若人不生念以邏輯方式去分別,這種分別算是比量(比較)嗎?
(16:42:4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分别是对前境了知后加以分别形象等,但未生好丑之分别及取舍
(16:42:55)[*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此處所說圓修,是指三種「同用」至如來地,不指「同時用」至如來地。
(16:43:21)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三种如何同用?
(16:43:2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算
(16:44:16)[*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若煩惱多,則思惟觀察。若煩惱少則念念覺,若煩惱更少則直接無所住。若您看得懂我所說,給您讚嘆!
(16:44:4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在這裡有人說算,有人說不算。我們先把它定義為算。
(16:45:21)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我是问你如何观察的 你烦恼还有吗 习气还在吗?你是如何用三种圆修对峙的? 〖重复〗
(16:45:2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如是粗分别已生好丑念则属比量,不知是否
(16:45:4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是
(16:46:0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個已生好醜念頭,已是具邏輯思惟的比量
(16:46:25)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呵呵 你一说话 就是这个调啊
(16:46:2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請由我上之定義,開始說明此問:您先說現識之了知與分別之差異!
(16:47:05)[*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看來,您是看不懂我所說的意思!若您要學習,我可以一一說明!
(16:47:5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還是請您先說明,您對現識之認知是怎樣的?
(16:48:08)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呵呵 你就直接回答我的问题 不要绕啊 不要觉得你什么都懂啊 如此是要摔跟头的
(16:48:1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既用分别而逻辑思维则不无比较在内,故说算比量,不知是否
(16:48:49)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你是如何对峙你的烦恼习气的 ?你的最大的烦恼在何处 习气在哪里?
(16:49:44)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你烦恼不伏 习气不扫 就是修的万年 说的天花乱坠 也照样轮回!这个不是吹的 是实实在在行出来的
(16:49:4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现识是否现量境
(16:49:4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知這是杯子,那是鍵盤,這是比量。但,若不生意識,而直接能把水倒入杯子的話,這算不算比量呢?
(16:50:0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現識是現量境!
(16:50:0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算
(16:50:3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那算不算現識?
(16:50:3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16:50:55)[*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然也! 還要聽我說三種方式否?
(16:51:0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算
(16:51:3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因是习气使然
(16:51:37)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你要听请我的问题 --你是如何用三种圆修来对峙自己的烦恼习气的?
(16:51:5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知是否
(16:52:4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算 现量境因是习气使然不知是否
(16:52:51)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在对峙自己的烦恼习气过程中 你的心转变的所受的历程 是怎样的?
(16:52:5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依您的見解,談到這裡就產生了一個可以判斷分別、了知、比量、現識的分界方式,那就是:凡非使用意識就不是比量,但屬現識攝!
(16:53:0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比量
(16:53:3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不用意識而將水倒入杯子,是比量,但不是意識,而是現識。
(16:54:0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們先來定義,分別事識是否為意識之意思?
(16:54:1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
(16:54:3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是
(16:54:5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完全是
(16:54:5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眼見,眼前有針頭靠近眼前,而把頭移開,那這個是屬那一識所攝?
(16:55:18)[*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這要看是用那一種方法而定了!
(16:55:2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现识
(16:55:41)但用此心与[*桃園法迄巴]说:培智师兄自陈念佛五年.
(16:55:5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及意识
(16:56:16)[*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若是用奢摩他,那就是不生煩惱。若是用禪那,那是察知立離而稱為覺。若是用到三摩缽提時,那就是起幻觀察何以幻生?
(16:56:19)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我在问你--你是如何做的?你说:这要看是那一种方法定了 ---你自己行的 是那种就说那种贝
(16:56:29)[*桃園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了解!
(16:56:41)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不要搬经典 说你自己实行感受
(16:56:46)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不要搬经典 说你自己实行感受 〖重复〗
(16:57:0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指清净意哦识
(16:57:1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指清净意识
(16:57:37)[*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之前我已說了,是您未悟,怎能是我的問題呢? ==> (16:44:16)[*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若煩惱多,則思惟觀察。若煩惱少則念念覺,若煩惱更少則直接無所住
(16:57:41)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16:56:44)*--雪梦--与念心说:因此 我闭关一个月 专门修内观 来对治自己的断见顽空! 你看人家的实行 很清楚 我就是要你的实行经历
(16:58:0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属现量境,不知是否
(16:58:53)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我在问你如何对峙你自己的烦恼习气 你一点不说如何对峙 是我没说清楚 还是你看不懂装糊涂?呵呵
(16:59:3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中間有很多分岐,我們要依實際的生活狀況來定義比較合理。我先問您:若明鏡持諸色像,此時的狀況,是否能有了知、分別、邏輯思惟?
(16:59:52)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你的文字 经典的文字 我全知道 哪个是佛陀的话 我要你自己的实行的话啊
(17:00:41)[*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我已說明了,是您不理解而已。所謂煩惱,就是妄動,計有情緒的七情六欲,及不自主的串習、故起心念。了解嗎?
(17:00:4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有了知
(17:01:0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无逻辑思维
(17:01:2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那分別呢?
(17:01:2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分别则不定
(17:01:33)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不是泛问这个烦恼 这个烦恼我懂 但是如何扫除这个烦恼 你是如何做的?我要听这个
(17:01:3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嗯,說的好!
(17:01:4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謂了知,是能知這色像是杯子,是鍵盤嗎?
(17:02:29)[*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這個問題也如同我之前所說的,我已早說明了,是您不理解,但我可以再次的說明仔細一點(就我猜測您的角度而說)
(17:02:3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有,有不是是
(17:02:38)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还有 你的烦恼在那里 你的七情六欲在哪里 如何对峙的 你既说自己是开悟者 当然知道自己的修行里程
(17:02:4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有,有不是
(17:02:57)!期待你的出现-男与[*桃園法迄巴]说:大师在,请教几个问题 ?
(17:03:14)[*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當然,我同時與他人談佛法,所以您這邊反應我會慢一些,要有點時間給我回覆
(17:03:18)!期待你的出现-男与[*桃園法迄巴]说:人最难做到的是控制自己,哪位大师能告诉我,如何很好的去控制自己吗?
(17:03:33)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唉 算了 连自己的烦恼在何处 习气有多深都不知道 说了那么多的道理 说给谁听呢?
(17:03:3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如知其形则是
(17:03:44)[*桃園法迄巴]与!期待你的出现-男说:要「存心察知」,日久功深就能念念覺
(17:04:19)!期待你的出现-男与[*桃園法迄巴]说:存心察知???
(17:04:20)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可以 我是要与你慢慢交流实行心得 就是如何一步一步走来的经历啊
(17:04:2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如无知而知则不是
(17:04:27)!期待你的出现-男与[*桃園法迄巴]说:可以再明确一点吗?
(17:04:4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無知,又怎能知呢?這就矛盾了。
(17:05:05)[*桃園法迄巴]愉快地对111微笑着
(17:05:21)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无知既是知啊 一点不矛盾啊
(17:06:0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此中无知指不起心去了知而自然了知
(17:06:3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知其形是了知,這個知其形是否已帶有比量的意思?
(17:07:0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是
(17:07:26)[*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當您知煩惱時,而不住煩惱,這就是覺。若念念知,就稱為念念覺。對此有疑否?
(17:08:0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例如是鍵盤。這個知其形,此時是否知是鍵盤?
(17:08:1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自然映现而自然了知,未用丝豪心意
(17:08:53)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烦恼来时 不住烦恼 这就是觉 没错 那是理说 ---请问事上你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出来得,我要听这个 这个是真的 其他皆是假的啊
(17:09:0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佛說識是了知。意識則是分別,我改用思惟、觀察,帶有邏輯的狀況。
(17:09:28)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难道你知道这句话 就没有烦恼了 没有习气了?
(17:09:3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若說現識如明鏡持諸色像,而能有了知,這種說法也不算錯誤。因為識具有了知的功能。
(17:09:5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17:09:5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但若說這個了知不是比量,那就有待商榷!
(17:10:1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量有三:比量、現量、非量
(17:10:4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知道
(17:11:1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由邏輯思惟比較而來的,例如這是鍵盤不可吃,這是食物可以吃。這就是比量。由五根所現的,就是現量。非上述二者是非量。
(17:11:3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17:11:3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得知,比量是意識功能,現量是前五識功能
(17:11:51)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17:09:12)*--雪梦--与[培智]说:是的 不问言语有无 只问言语落处! 这句是真实之语啊 言语的落处既见工夫啊 〖重复〗
(17:12:3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清净意识是否现量?
(17:13:3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就此論述,可以了知您說知「現識所現諸色像」之形,是了知,不是比量,在以前五識而言是正確。但若此色像是獨頭意識所持時(不用五根,直接從八識相分而來),這算比量還是現量?
(17:13:4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怎樣是「清淨意識」的定義?
(17:14:2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即若此色像是獨頭意識所持時(不用五根,直接從八識相分而來),者
(17:14:31)[*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您生氣時,自己知不知?
(17:15:1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若此色像是獨頭意識所持時(不用五根,直接從八識相分而來),這算现量
(17:15:40)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呵呵 气还没生 便已了然 若是生时 则谬千里了
(17:16:0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用前五識所攝,是真帶質,用第八識相分是假帶質?
(17:17:0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17:18:1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依照唯識的定義,我應該改說:用前五識所攝,是真帶質的性境,用第八識相分是假帶質的獨影境
(17:18:4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的
(17:18:41)[*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只問您知不知?
(17:19:2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此皆现量境
(17:20:14)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呵呵 生之前就知了 还问知不知的话 就晚了啊 〖重复〗
(17:20:4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若不經思惟分析、或不經邏輯思惟的,一律是現識、現量、性境,但有分真帶質及假帶質。
(17:20:5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17:21:2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知道了
(17:21:39)[*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若未生氣時,就無生,您還有知,那就希奇了!甲沒出生,確能死亡?真的希奇。您不認為您的見解錯了嗎?
(17:22:07)但用此心与[*桃園法迄巴]说:(17:21:51)[但用此心]与培智说:若煩惱多,則思惟觀察。若煩惱少則念念覺,若煩惱更少則直接無所住。--------这句可能就是法迄巴师兄做功夫的地方.
(17:22:46)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呵呵 烦恼多到少时 你是如何过来的?
(17:23:2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此推斷,是否可以說:不用分別事識(意識)的了知從分別而養成,而它們二者,是用分別事識(意識)所養成?
(17:24:15)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也就是说 在观察的里程中 心里是如何承受这一步一步变化的 〖重复〗
(17:24:33)[*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要回答您的問題,您要先有正見!未生氣前是無生,您不能先知,若生氣時,您也能了知。以上的說法您認同嗎?
(17:24:4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是
(17:25:0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請說您的見解!
(17:25:51)培智与[*桃園法迄巴]说:呵呵 算了 不说了吧 现在最好的一句话 就是吃晚饭啊 呵呵
(17:26:53)[*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若您不能認同,我又如何說我的過來步驟呢? 我不知有人可以在無生時,而知生。我也不知有人,在自己發脾氣,不知自己在發脾氣。
(17:28:11)[*桃園法迄巴]与培智说:您生氣時,不知自己在生氣嗎?
(17:29:2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分别事识是后天养成的是分别培养而来的,而现量境是本自具足的是未加分别染污的
(17:31:0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以上我們所說的了知、分別、分別事識,都具有「執著」的狀況,而不是「智」的狀況。
(17:31:2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還有時間留在此處否?
(17:31:3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有
(17:32:0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的了知、分別、分別事識,都具有「執著」的狀況,而不是「智」的狀況
(17:33:2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现量境是否属智分
(17:33:2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再問您:現識中(前五識及末那識),是否具有分別的功能?還是說,只有分別事識中才有?
(17:33:4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現識(現量境)是不分識與智。
(17:33:5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17:34:3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現識(現量境)是不分識與智。 => 「現量境界」是不分識與智。
(17:34:4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現識不具分別的功能
(17:35:1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那,若您不用邏輯思惟(分別事識、意識)時,能不能把水倒入杯子中?
(17:35:2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我先去吃饭一会儿再来
(18:34:0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在不在?
(18:36:1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在
(18:36:3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管理员,我想先试一下我的麦克风啊,给我麦啊666666666
(18:37:4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请继续开示
(18:38:5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續前議題:那,若您不用邏輯思惟(分別事識、意識)時,能不能把水倒入杯子中?
(18:39:1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能
(18:40:3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先不用目前的唯識諸名相,我直接自述一次從妄至分別的流程!
(18:41:0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好的
(18:44:0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當妄生時,以妄之不停的執取而說有遍計所執習氣,於是第八識產生。於是次第的產生其餘識。依這個遍計所執習氣,所以就有攀緣的說法。依於「要作用」(眾生是業力、佛菩薩是願力)之故,所以須能了知前境,
(18:45:4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此故,心須如明鏡般能持諸色像。於所持而具有了知、分別功能。
(18:48:44)聊聊聊聊与[*桃園法迄巴]说:平時大家常說的「活在當下」「放下」實際上不能斷除煩惱。我姑且打個比方來解釋:「放下」就好像是繞過眼前的阻礙,但繞過的時候,你心裡很清楚的知道這是個阻礙,對不對?否則你何必繞道呢?
(18:48:5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以功能分,最微細的是「如鏡所持」,再次是了知,再次是無粗糙心念之分別,再次是具有比較、邏輯思惟功能的粗糙分別。
(18:49:06)聊聊聊聊与[*桃園法迄巴]说:但你既然知道它是所謂的「阻礙」,心裡就一定已生起煩惱;否則怎會稱為阻礙,又怎會繞道呢?所以「放下」根本不能斷除煩惱,它充其量僅能減輕煩惱生起後的影響。
(18:49:35)聊聊聊聊与[*桃園法迄巴]说:反觀佛在二乘法中教導四聖諦.八正道、緣起性空種種可令人趨于解脫的法門,或在大乘法所教導令人證悟、了知生命的實相,進而廣度眾生、漸修成佛的法門,則都可讓行者「當下現觀」一切煩惱皆空;所以根本沒有
系统:聊聊聊聊 成功被您屏蔽!
(18:50:52)[*桃園法迄巴]与聊聊聊聊说:以上是概略的分類。到此您有話說否?
(18:51:0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以上是概略的分類。到此您有話說否?
(18:54:1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
(18:54:3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以上诸法本无过失,但凡夫因之妄生取舍,由是产生轮回
(18:54:5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知是否
(18:54:5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然也!
(18:55:4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我所用功,心不動念時,眼見前物時,我不知有前物,至心動時,才知剛才有見到前物。您能體會這狀況嗎?
(18:55:5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谢师印证西之所解
(18:56:3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能体会這狀況
(18:58:1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要體會這狀況的最直接方式,就是眼見前物心不動念,以妄習不停之故,旋即動心,此時反思,我之前不動念時,眼是否有所見?若眼無所見,何以我動念後能見?若是動念後才見,那不動念時前物應不存在我心鏡之中。
(18:58:22)*开心哈哈哈哈与[*桃園法迄巴]说:你能说已经不是那个物了,你不见哪个时,你是昏沉.禅定不是这样的.
(18:58:4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18:58:4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了知,不論我心念動或不動,我之見性並不隨心念生而生,不隨其滅而滅。
(18:58:5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正是!
(18:59:2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您認同此說,那我心念未動之前,那就是現識,也是性境,或被稱為現量境,它是不具了知、分別的功能!
(19:00:00)[*桃園法迄巴]与*开心哈哈哈哈说:好好的從頭看到尾,不要斷章取義!
(19:00:3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的
(19:01:0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此入定也
(19:01:0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那目前的推斷,就已推翻之前議論的現量境具有了知之狀況。
(19:01:45)*开心哈哈哈哈与[*桃園法迄巴]说:你应该想想,你说的东西为什么没有亲和力.难道真是这里没有人理解你吗?
(19:03:0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谢师慈悲开导西不胜感激
(19:03:0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心念未動固然可以說是入定,但此中有微細差別。念有多層,分別事識是最粗糙的,次有欲界諸定,再次有初禪至四禪,再次有無色界諸定,再次有八地的無功用功...
(19:03:4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無功用功 => 無功用道
(19:04:05)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八地的無功用功... 啥意思
(19:04:1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网络出显问题
(19:04:37)*开心哈哈哈哈与[*桃園法迄巴]说:你说你悟了什么什么,你这种说法就是错的.假东西是怕人家不知道的,你如果是真的,干吗要象卖菜的那样,急着吆喝叫卖呢?!
(19:04:4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谢谢,顶礼!
(19:05:07)[*桃園法迄巴]与*开心哈哈哈哈说:您在煩惱什麼?
(19:05:12)*开心哈哈哈哈与[*桃園法迄巴]说:难道这是你们台湾人的习惯?
系统:*开心哈哈哈哈 成功被您屏蔽!
(19:07:09)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八地的無功用功... 啥意思//////////
(19:07:1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念有許多層次,所以,上我所云心念不動時等等之譬喻,不一定能做成心念不動就是入定的結果。因地用功心念或會幾次不動、常常不動,但還未入禪定。這是不是也算定?當然也算,但不算「初禪以上的禪定」
(19:07:21)[*桃園法迄巴]与mzl说:無功用功 => 無功用道
(19:07:4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正是
(19:07:48)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怎知道呢
(19:08:00)[*桃園法迄巴]与mzl说:知道什麼?
(19:08:08)mzl与[*桃園法迄巴]说:無功用功
(19:08:5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就连散乱亦是一种定,不知是否
(19:09:4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從上述及之前用藥石前的論述至今,您目前的結論認為,現識(現量境、性境、不用意識的獨影境)還具有了知的功能嗎?
(19:09:4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但不是禅
(19:10:05)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我没有什么意思 不要误会
(19:10:1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散亂不說為止,因為沒止。只是一個住相
(19:10:17)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我只是讨论而已
(19:10:2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无有了知的功能
(19:10:5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原来是一個住相
(19:10:52)[*桃園法迄巴]与mzl说:無功用道,指的是不必起心修行,就可以斷惑。
(19:11:38)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哦,什么疑惑也没有了是吗
(19:11:5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現識(現量境、性境、不用意識的獨影境)无有了知的功能
(19:12:1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諸識有二種生住滅,流注生、相生,流注住,相住,流注滅,相滅。定是指經過一定的作用之後的稱呼。人道眾生雖有住相而生,但這不應稱為定,若說是定,也是方便說。
(19:12:4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依所說,那唯識法相宗所說的意識是了知、分別,那就正確了!
(19:12:4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19:13:0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知道了
(19:13:12)[*桃園法迄巴]与mzl说:有塵沙惑,但沒見思惑。
(19:13:2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谢谢开导
(19:13:26)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我想知道,明白根本智慧,怎么获得,所有事物的差别智慧
(19:13:49)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我想知道,明白根本智慧后 ,怎么获得,所有事物的差别智慧
(19:14:08)[*桃園法迄巴]与mzl说:那要一段時間,您須有耐心等我與他人討論完畢,才能為您說!
(19:14:19)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好
(19:15:0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由上述再來整理,我們獲得了二個分別概念:一是有一現識但不具了知的功能。一是分別事識。
(19:16:0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19:16:1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現識不具了知功能,那眼見物時,是誰了知已見物?
(19:16:4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眼识
(19:17:1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及意
(19:17:1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眼根對色塵是謂眼識。若死人的眼球對色塵時,也有眼識嗎?
(19:17:2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有
(19:17:5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在暖在时有
(19:18:1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非也
(19:18:3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愿示之
(19:19:0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眼識的成立,要具足以下的條件:空、明、眼根、色塵、作意、分別依(意識)、染淨依(末那識)、根本依(第八識)、業種
(19:19:2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19:19:2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當這九種和合時,才產生眼識
(19:19:3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19:20:5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現識不具了知功能,那眼見物時,是誰了知已見物? 我說是意識!
(19:21:3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的
(19:23:1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吾人依妄之執取習氣,於是會有意識分別。或有依淨習如鏡來了知前境,雖言如鏡,但實非無了知。我說真無了知時,是到第八地初步之能所俱遣時。
(19:23:5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19:25:0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此依於妄習,所以有時有現識之似無了知,有時是直覺似的了知,有時是自知在了知但無分別,有時是既有了知也有分別,但無心聲。有時則是起了心聲在做邏輯思惟。
(19:25:4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19:25:5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認為分別的意識是怎樣的相狀?是:心中作聲說這是杯子,這是桌子才是意識呢?還是說,無心聲也能分辨這是桌子,這是杯子?
(19:26:2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無心聲也能分辨這是桌子,這是杯子
(19:27:4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無心聲之分別是添加眼識。有心聲之分別是添加耳識。
(19:28:0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以上二者皆是意識
(19:28:1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19:28:1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的
(19:28:2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一人生下是無眼、無耳,請問他有意識嗎?
(19:28:3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有
(19:29:2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他無身觸覺,無舌之味覺時,他用什麼來表達意識?
(19:29:5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如是则无
(19:30:5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若一人生下是無眼、無耳而有身觸覺,無舌之味覺時则有意識
(19:30:5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他用我在呼吸,我沒呼吸,來表達是否應該急吸、緩吸、急呼、緩呼,來表達他的意識。有些味道是很難聞的,可以緩吸空氣。
(19:31:1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19:31:4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一個人可以無四根,但不能無鼻根,否則就活不了。
(19:32:2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是的,谢谢开导
(19:33:2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們常習慣在有耳識心聲的意識中過活,卻忽略了只用眼識無心聲也能分辨事物。
(19:33:4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正是
(19:36:2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認同,那就可以回溯最前面的論議,了解到,了知若不經前五根,那就是純用意根的意識或五後意識。若與前五根和合,那就是五同緣意識。
(19:37:0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認同,那就可以回溯最前面的論議,了解到「了知」這個功能,若不經前五根,那就是純用意根的意識或五後意識。若與前五根和合,那就是五同緣意識。
(19:37:4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純用意根的意識 => 純用意根的「獨頭意識」
(19:38:5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19:39:0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意識分有四種,我認為三種就已足
(19:39:3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望示之
(19:41:3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獨頭意識、五同緣意識、五俱意識、五後意識。第二與第三可以合併為一。因為現量境(現識)不具了知功能,所以,若眼見物時,若摻意識在內,那就有了知。所以,五俱與五同緣是與前五根一時俱生,後者說「唯是現量」
(19:41:4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認為那是說不通的。除非現識是有了知功能。
系统:j 成功被您屏蔽!
(19:44:2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19:44:2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在我們的議論中,我認為現識不具了知的最大原因,是因為佛說意識滅則七種識也滅。若意識滅還不能成佛,則必有意識之外的原因可以使眾生成佛。那就與佛所說相違。但,思惟阿羅漢並不是佛,但祂也滅了意識
(19:45:2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又如何說呢?佛經中有許多地方的經文意義「似乎」彼此相左,或與現象狀況「似乎」相左。吾人如何具智來調和之中的義理呢?
(19:47:1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只能採用某些合理的說法,例如,阿羅漢雖滅意識但未盡妄,所以所滅不全。
(19:48:1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阿含部只說六識而不說七八二識,但說心意識。所以只立六識,我想不是沒有原因的。
(19:49:1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妙哉斯论
(19:49:1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上述的阿羅漢所滅意識不全,是一種說法。但我還有其它的解釋法,也可以說得通。稀奇吧?
(19:49:3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稀奇
(19:49:4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先暫離幾分鐘再回!
(19:50:1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好的
(19:55:4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在說明新的解釋法前,我先說一些見解!
(19:57:5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佛在菩提樹下成佛時,先三七日是在思惟如何法化此世界的眾生。而佛又無妄,不說妄語,所以必然有設一所有眾生皆適用的交集之集合。六識就是大小乘皆適用的交集。佛不會對小乘人說二法,
(19:57:5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只是小乘人心量小,所以斷惑不
(19:57:5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只是小乘人心量小,所以斷惑不全。
(19:58:4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19:59:0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在說新解釋法前,我先問您,若從今後不再攀緣六塵時,能夠斷塵沙惑嗎?
(19:59:5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无把握
(20:00:1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這話是可以的意思。
(20:00:1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0:00:3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請說可以的理由!
(20:02:3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证知现识时即是塵沙时
(20:02:5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证知现识时即是塵沙段时
(20:03:3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請再詳細解釋!
(20:08:2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证得现量境,于定中不起意及前五识,出定时不为境所迷(不于六根生恶取舍),不起三毒,
(20:09:4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则是斷塵沙惑断是,不知是否
(20:09:5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望指正
(20:10:5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证得现量境,于定中不起意及前五识,出定时不为境所迷(不于六根生恶取舍),不起三毒, 则是斷塵沙惑断时,不知是否 望指正
(20:13:5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說的意,是指意根,還是意識?
(20:14:2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意识
(20:14:2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就楞伽經而言,意識與意根可以說是同一個意思。如同眼眨睫毛動一般的連動。
(20:15:4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如我所解根识皆指
(20:15:5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意識有很深的意涵,這是之前所以我說阿羅漢滅意識不全的原因。請問,五蘊之前四蘊中,是否有意識?
(20:16:0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有
(20:16:4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那您說的就不正確了 => 证得现量境,于定中不起意及前五识
(20:17:1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四禪定時可以無想,但還是有意識
(20:17:1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愿示之
(20:17:3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無色界諸天,可以無想,但也有意識
(20:17:4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0:18:2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意識不只有想,也具有了知、分別功能。
(20:18:4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是的
(20:19:0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無色界天人,雖無五根五識,但其心皆不動乎?
(20:19:3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动
(20:19:3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心動也許不分別,但了知自己所住境界,也是意識。
(20:19:4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正是
(20:22:2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阿羅漢之所以滅意識未成佛,應該是住於所滅處,而不知住亦不住。所以,雖滅意識而不分別、了知,卻住在餘習裡。如同現識無了知,於無了知時,卻不是現識不存在
(20:22:4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20:23:0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妙
(20:23:1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依唯識法相宗派說法,意識有三位轉智。這也是另一種說法。阿羅漢只轉第一階位,第二及第三沒轉。
(20:24:3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愿闻其详
(20:25:2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意識三位:初地、八地、佛地。我依華嚴經說,還差一位,應該還有六地。因為聲聞的定力等同六地菩薩。
(20:26:0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20:27:0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或是,把八地拉下至六地位。這也合理,畢竟,唯識的說法是依玄奘大師所著成唯識論而說,而此論中的說法,有些與華嚴經不同。吾人當然是依經不依論。
(20:27:2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0:27:4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意識轉智有三位:初地、六地、佛地
(20:28:2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
(20:29:0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說,現識有比量嗎?
(20:29:1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无
(20:29:29)[*桃園法迄巴]对妙观自在微微一笑:您的觀念轉的快,又清楚!
(20:30:3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們是要從談論習氣,而談到習氣在諸識中的作用,而談至今。現在對於識的作用已比較清楚。我們回頭來談習氣!
(20:30:5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好的
(20:31:2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佛在楞伽經中說,有三性:偏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
(20:32:0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0:32:4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最後一個可以把它忽略不顧。如同虛空之作用於雲雨,雖雲雨不離虛空,但虛空無為不作用。吾人可以只把標的放在雲雨之上。
(20:33:2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好的
(20:35:2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因為妄習,所以偏計所執性很容易了解它的存在及作用。而依他起的習氣,其實也是偏計所執習氣。例如,聽到一聲大響,心中就產生了後續的反應,有人以為出了車禍,有人想要去看看...。
(20:36:2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0:36:4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大·家·好~
(20:37:36)[*桃園法迄巴]与所有人说:test
(20:37:4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大·家·好~
(20:37:5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有那些反應,是因為有偏計所執的習氣與之相應。若無此習氣,
(20:38:0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大·家·好~
(20:38:1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則飛彈在耳旁發射,心也無所動!
(20:38:3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的
(20:41:3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雖如此,但習氣也可以分成「可以了知的」主動式習氣及被動式的習氣,主動式有:分別、了知。被動式有:心中動
(20:42:2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是的
(20:42:2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還有非主動及被動的習氣:慣習(俱生我執,三毒)、餘習(俱生法執)
(20:42:4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20:43:1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還有可以是主動,也可以是被動的習氣:作意
(20:43:5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0:46:3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分別及了知您已知,見杯子知是杯子,是了知。能將水倒入杯子不倒入桌子,是分別。故意生欲是作意,觸物生欲是作意。
系统:*心即是佛 成功被您屏蔽!
(20:47:04)[*桃園法迄巴]愉快地对Li微笑着
(20:47:3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懂
(20:50:1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心中動與作意很相像!您認為那一個先產生?
(20:51:0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心中动
(20:51:4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然也,我的見解也如此。若人罵一句則心中一動立生瞋,隨後作意要回罵。
(20:52:0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0:52:4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心中動有的只是一動就滅,有的是動了之後又串習或故起,例如回罵。
(20:53:2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0:54:0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百法明門論中的五遍行,並沒有心中動這一項。所以,會把心中動當成「作意」來解釋。以妄習恒時作意,所以才會心中動。但應該如此解釋嗎?
(20:54:3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修行人的功夫是用在心中動之上!
(20:55:0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應該如此解釋
(20:56:5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至於慣習,有容易被觀察的貪瞋習氣,也有很難觀察到的痴習氣。例如,對於義理不能文文理解,不能句句分辨,不能字字斟酌,那就會產生無知的狀況,這就是痴習。以不精思入微,以心不精細,以心不覺明所產生
(20:57:4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的
(20:57:5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只要有道理的解釋,又不是太牽強的話,都是如以接受的。依我所說我是不認同,但若要統攝入百法之中的話,那也無妨。
(20:58:2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愿示之
(20:59:0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上說是指「心中動」歸於「作意」所攝之意思。
(20:59:2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21:00:1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至於俱生法執(餘習),這就比痴習氣難以觀察的到。但這二個是同一義,只是程度上的差別而已。
(21:00:3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1:01:4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由於末那識沒有分別能力,所以當處於此習氣中時,無法分別自己正處在此習氣裡。此習氣之存在,不從作意而生,因為不作意時,阿羅漢及果地菩薩也都是住於阿賴耶識瀑流之變易生死中,
(21:02:2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可以由此了知不必作意就能處於此習氣裡。由阿羅漢畢陵伽婆蹉之喊恒河女神為小婢為其開河,而被佛稱為有餘習之典故而言,當有慣習時就有此塵沙惑。但若此阿羅漢當生未遇恒河女神時
(21:02:3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則祂的業種就不會現行,所以,由此判斷不必慣習也可以有此餘習的塵沙惑。
(21:03:1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21:03:3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作意,是取「妄作用於意而產生恒執」之狀況而得名。但末那不作用時,還能稱為作意嗎?
(21:04:1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能
(21:05:0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俱生法執(餘習),也是對前境不能精思入微,以心不精細,以心不覺明所產生
(21:05:1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1:06:2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那能稱為作意
(21:06:5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塵沙惑謂之塵沙,意指業種似無量。所以,菩薩要斷塵沙惑就要法門無量誓願學,佛法無上誓願成。若漏了一顆沙成了十地菩薩入十方世界度眾無量,也仍被佛呵為「極微細所知愚」
(21:07:1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句的意指是? => 那能稱為作意
(21:07:4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能稱為作意
(21:07:5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什麼能稱為作意 ?
(21:08:2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末那不作用時,還能稱為作意
(21:08:3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為何能?請說您的見解!
(21:09:0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因有俱生法執(餘習)之故
(21:10:0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只是一隅
(21:10:0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21:10:3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还有呢?
(21:11:4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眾生不在外,心映業所以有眾生產生。您所看的悉是反映您心中的業種所現行,所以眾生說是外,卻實是從內生。漏一顆惑沙,就意指一眾生未度。所以,奢摩他行者,甚至可以不起於坐直入佛地。
(21:12:4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妙!
(21:13:2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樣的法門,還要精思入微嗎?他只要「覺明而不被覺礙」即可
(21:13:3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1:13:5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妙
(21:14:1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以上我所知道的習氣種類已說完!
(21:14:5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谢谢开示,顶礼!
(21:15:3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還有二事要談談,若您還有時間的話!
(21:15:5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依您所悟,要如何用功?
(21:16:2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有时间
(21:17:3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于一切时处了了明觉
(21:17:35)[*桃園法迄巴]与mzl说:您若現在有空,已可以談了!
(21:18:0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請解釋「了了明覺」之當下是何心態?
(21:18:2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自然显现
(21:19:0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过则不留
(21:19:0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例如,一眾生打您時,在當下您應如何,以達成了了明覺?
(21:19:2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挡或避
(21:19:4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何擋?
(21:20:3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打何部位挡何部位
(21:20:4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打您的心呢?
(21:21:1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哪个心
(21:21:2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有幾個心?
(21:21:3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21:22:12)[*桃園法迄巴]与mzl说:在不在?
(21:23:1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怎么打?
(21:23:3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直擊於心
(21:23:5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了 了知也
(21:24:0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然後?
(21:24:2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然后
(21:24:3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就悶絕倒地嗎? ^_^
(21:25:2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知然后的前尘影像
(21:26:0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既是後,怎麼又說前塵?仁者語無倫次
(21:26:4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請再說一次!
(21:27:0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此前尘指现在目前之尘
(21:28:5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認為有必要嗎?請說明為何要如此!
(21:29:24)[*桃園法迄巴]与mzl说:您的疑可以問了!
(21:29:56)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我的疑问就是如何获得差别智
(21:30:11)[*桃園法迄巴]与mzl说:要斷惑
(21:30:48)千江有水千江月与[*桃園法迄巴]说:用什么断?
(21:30:51)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我没有什么太多疑惑
(21:31:00)[*桃園法迄巴]与千江有水千江月说:用妄心斷
(21:31:26)mzl与[*桃園法迄巴]说:特别对于人生器物世间
(21:31:31)[*桃園法迄巴]对mzl微微一笑:三個字您就懂了?真了不起!
(21:31:52)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我没懂
(21:32:00)千江有水千江月与[*桃園法迄巴]说:谁用妄心?
(21:32:0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
(21:32:0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一切目前之境都是相续而生的,自然之觉当然会自然相续了知.
(21:32:12)[*桃園法迄巴]与千江有水千江月说:妄人用妄心
(21:32:30)千江有水千江月与[*桃園法迄巴]说:谁用妄人?
(21:32:53)mzl与[*桃園法迄巴]说:还有佛法,我基本不太考虑的
(21:32:5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如此,如何令相續滅?
(21:33:07)[*桃園法迄巴]与千江有水千江月说:妄用妄人
(21:33:1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需灭
(21:33:27)千江有水千江月与[*桃園法迄巴]说:妄是谁的?
(21:33:3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不滅相續,又如何能斷惑?
(21:33:35)mzl与[*桃園法迄巴]说:还是 你讲讲
(21:33:40)[*桃園法迄巴]与千江有水千江月说:妄人的
(21:33:51)千江有水千江月与[*桃園法迄巴]说:嘿嘿
(21:33:55)[*桃園法迄巴]与mzl说:有問則說!
(21:34:01)千江有水千江月与[*桃園法迄巴]说:妄人知道吗?
(21:34:08)[*桃園法迄巴]与千江有水千江月说:還有疑嗎?
(21:34:1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相续本妄无自性,无需灭
(21:34:16)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我还是 不要先入为主太不尊重人
(21:34:22)千江有水千江月与[*桃園法迄巴]说:问了
(21:34:26)千江有水千江月与[*桃園法迄巴]说:你还没回答
(21:34:26)[*桃園法迄巴]与千江有水千江月说:妄人當然知道
(21:34:30)千江有水千江月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21:34:35)千江有水千江月与[*桃園法迄巴]说:妄人知道????
(21:34:36)mzl与[*桃園法迄巴]说:要斷惑,如何断
(21:35:05)[*桃園法迄巴]与mzl说:知幻即離。什麼是幻您知不知?
(21:35:0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所需灭的是妄分别
(21:35:13)千江有水千江月与[*桃園法迄巴]说:真的知道?
(21:35:20)[*桃園法迄巴]与千江有水千江月说:您是否妄人?
(21:35:49)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是不是一切身心世界呢,还是您说
(21:35:50)千江有水千江月与[*桃園法迄巴]说:我当然不是,因为我不知道妄心
(21:35:5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只要不起颠倒分别即可
(21:36:02)千江有水千江月与[*桃園法迄巴]说:你知道看来你一定是喽
(21:36:24)[*桃園法迄巴]与千江有水千江月说:您這叫「百姓日用而不知」。我不戲語,您也不要再發言,否則屏蔽!
(21:36:5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顛倒即名相續
(21:37:34)mzl与[*桃園法迄巴]说:请指正呀
(21:37:37)千江有水千江月与[*桃園法迄巴]说:威胁我吗?
系统:千江有水千江月 成功被您屏蔽!
(21:37:4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起心相续方颠倒
(21:38:14)mzl毕恭毕敬的向[*桃園法迄巴]弯腰鞠躬
(21:38:2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起相续之心则不颠倒
(21:39:16)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是不是我错了
(21:39:1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是眾生數,不欲隨輪迴,心住貪瞋痴,不欲又奈何
(21:39:5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不起相續即名相續滅
(21:40:24)[*桃園法迄巴]与mzl说:凡是令心不自在的,就是幻!
(21:40:42)[*桃園法迄巴]与mzl说:例如,您說要飛天,結果飛不上去,那就是不自在。
(21:41:3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目前您不欲起妄,但一眾生來打您時,您又能如何?
(21:41:3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三毒分别取不应取舍不应舍方生三毒
(21:41:4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于三毒分别取不应取舍不应舍方生三毒
(21:42:1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于三毒分别,取不应取,舍「無法」舍方生三毒
(21:42:25)mzl与[*桃園法迄巴]说:令心自在的就不是幻吗
(21:42:35)[*桃園法迄巴]与mzl说:當然
(21:42:47)mzl与[*桃園法迄巴]说:不
(21:42:5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非不起妄,而是不起颠倒妄
(21:43:10)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我认为皆是唤
(21:43:19)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我认为皆是幻
(21:43:41)mzl与[*桃園法迄巴]说:自在不自在谁知道呢
(21:43:4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怎樣是「顛倒妄」之理?
(21:43:5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于三毒分别,取不应取,舍不应舍,方生三毒
(21:44:20)mzl与[*桃園法迄巴]说:还不是有分别
(21:44:31)[*桃園法迄巴]与mzl说:能證者自然能知。您吃狗屎能夠不知嗎?吃飯能不知嗎?無論善不善,自己皆能知。不能知,那就還在幻中。
(21:44:34)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分别就是用意识
(21:44:5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顛倒妄」指三毒
(21:45:4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的說法在繞圈。妄就是顛倒,顛倒妄也仍是顛倒或妄
(21:45:55)mzl与[*桃園法迄巴]说:知道没有错的
(21:46:0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但您的意思我懂的。
(21:46:39)[*桃園法迄巴]与mzl说:知沒錯,執而不自在就是幻,須離
(21:47:0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目前您不欲起妄,但一眾生來打您時,您又能如何?
(21:47:3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物来则应
(21:47:43)mzl与[*桃園法迄巴]说:离是对的
(21:47:4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何應?
(21:47:5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但无三毒
(21:48:08)湛江无缘与[*桃園法迄巴]说:阿弥陀佛!
(21:48:09)[*桃園法迄巴]对mzl微微一笑:佛說的還有錯嗎?
(21:48:37)[*桃園法迄巴]与湛江无缘说:阿弥陀佛!
(21:48:44)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不知道谁说的,我没有看过
(21:48:52)湛江无缘与[*桃園法迄巴]说:师傅说我这辈子也不可能大富大贵!我永远也不会出人头地!
(21:49:02)湛江无缘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不能光宗耀祖,觉得自己很失败很没用!
(21:49:1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說是對的。再問:您又如何知眾生來打?
(21:49:38)mzl与[*桃園法迄巴]说:但我认为范围还是小了点,執而不自在就是幻,我认为自在的也是唤
(21:49:58)[*桃園法迄巴]与湛江无缘说:很抱歉,我不是算命師,也不是心理師。我惟一的建議就是「甘願受」,或是「念佛」
(21:50:05)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我认为自在的也是幻八
(21:50:0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了了明知随缘应物而不生贪嗔
(21:50:37)[*桃園法迄巴]与mzl说:佛已自在,您說他仍在幻中嗎?
(21:51:1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是已知,但我問的是:您又如何知眾生來打?
(21:51:4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虽不起分别,但前面之境了然映心故知
(21:52:0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無眼,能知前境否?
(21:52:1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有眼
(21:52:26)mzl与[*桃園法迄巴]说:那比如说我很喜欢干某一事情,是不是,我觉得很自在,就不是幻吗
(21:52:3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就是無眼。難道盲人不能修行嗎?
(21:53:0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若無眼也能知知
(21:53:1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若無眼也能知
(21:53:46)[*桃園法迄巴]与mzl说:所謂的自在,是入如來流之自在,不是隨眾生流之自在。眾生之自在,叫「逞欲」,離自在遠甚!一時逞欲當受報時唉唉叫,這也可以稱為自在嗎?
(21:53:48)mzl与[*桃園法迄巴]说:佛是自在,但他说没说我就不知道了
(21:54:0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無眼,您又如何知前境?
(21:54:2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身,耳
(21:54:4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鼻
(21:55:02)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哦,这样定义就比较合适了
(21:55:1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是用五根在知前境呀?
(21:55:4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心通过五根知
(21:56:2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要用心呀~
(21:56:4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再問:您又如何知眾生來打?
(21:57:00)mzl与[*桃園法迄巴]说:但我觉得自在这个词固然好,但说起来不容易让人明白的
(21:57:21)[*桃園法迄巴]与mzl说:您明白就行了!
(21:58:1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阿但不生妄分别即不分别是好是丑及善恶等
(21:58:4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佛不生妄分別,佛不知好醜嗎?
(21:58:48)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也没明白,我只是明白了自在的定义罢了
(21:58:5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阿,但不生妄分别,即不分别是好,是丑,及善恶等
(21:58:5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佛不生妄分別,佛不知好醜「善惡」嗎?
(21:59:2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再問:您又如何知眾生來打?
(21:59:4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阿,但不生妄分别,即不分别是好,是丑,及善恶等而于中生贪嗔
(21:59:52)[*桃園法迄巴]与mzl说:知幻,知自在,知離,那就足了
(22:00:0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分別不是過,妄執就成過。
(22:00:2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是的
(22:00:25)mzl与[*桃園法迄巴]说:你的意思执的只要自在就行了
(22:00:3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的回答還是不中!
(22:00:47)mzl与[*桃園法迄巴]说:你的意思执的只要自在也不用离
(22:00:5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的生活只有五根對五塵而已嗎?
(22:02:02)[*桃園法迄巴]与mzl说:我的意思,只要自在就是已離!
(22:02:18)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哦,明白,
(22:02:23)[*桃園法迄巴]与mzl说:知幻能離,即是自在
(22:02:4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阿,但不生妄分别,即虽分别是好,是丑,及善恶等而不于中生贪嗔
(22:03:1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在問:您又如何知眾生來打?
(22:03:19)mzl与[*桃園法迄巴]说:说了半天,这才是真谛
(22:03:3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分别而知
(22:03:56)[*桃園法迄巴]与mzl说:您往前翻,我剛開始就是這樣說的!不是說了半天才如此說。只是您未悟而已!
(22:04:0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何分別才能知?
(22:04:46)mzl与[*桃園法迄巴]说:什麼是幻您知不???
(22:04:56)[*桃園法迄巴]与mzl说:知
(22:05:08)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定义一下
(22:05:1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了知彼做此动作
(22:05:3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知彼欲打我
(22:05:43)[*桃園法迄巴]与mzl说:1)知幻即離 2)「知」幻即離。知幻即是幻,如此知也要離
(22:06:2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于我有损
(22:06:2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彼做何動作,令您知要打您?
(22:07:06)mzl与[*桃園法迄巴]说:这比较准确的,
(22:07:36)mzl与[*桃園法迄巴]说:这次我认为您说对了,
(22:07:45)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只是我的认为
(22:07:5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作举手欲打或已往我身方向打
(22:07:56)[*桃園法迄巴]与mzl说:遠離知亦要遠離,得離無所離即幻滅 〖重复〗
(22:08:26)mzl与[*桃園法迄巴]说:高,
(22:08:5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就只是用眼根在修行!若有用臭味毒氣對您時,肯定您不知!
(22:09:0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2:09:1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骂得是
(22:09:4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眾生有內外,外面眾生實在內心眾生所現。否則,所謂斷煩惱是在斷什麼?
(22:09:44)mzl与[*桃園法迄巴]说:以后如此修行就可以了是吗
(22:10:03)[*桃園法迄巴]与mzl说:當然,那是佛說的!
(22:10:2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有閱過圓覺經嗎?
(22:10:4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有
(22:10:54)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如此修行,也不需要什么法门了是吗
(22:11:4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有幾經要詳閱:圓覺經、占察善惡業報經下卷、楞嚴經、楞伽經(有三譯本都要看)、解深密經、密嚴經。若還有時間,要看華嚴經十地品。
(22:12:1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依教奉行
(22:12:3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知不知圓覺經中的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的用功方式?
(22:12:41)[*桃園法迄巴]与mzl说:如此修行就是法門
(22:12:55)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哦,明白
(22:13:0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记不清楚
(22:13:12)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我还以为没有呢
(22:13:23)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原来这就是呀
(22:13:5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知有此事但详细的记不清了
(22:14:06)mzl与[*桃園法迄巴]说:以上的方法是佛说的吗
(22:14:2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用此三種成佛法,要先悟淨圓覺(無生),以淨覺心來用才行。若不如此,則此三法將成為佛法與外道的共法。奢摩他將成為止,三摩缽提將成為觀察。禪那將成為靜慮。
(22:14:24)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在那本经上呀
(22:14:35)[*桃園法迄巴]与mzl说:圓覺經
(22:14:53)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22:15:43)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弄不好还真是呢,我粗粗的看过几次,都给忘了
(22:16:0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禪那的方式,稱為明數門。於心念生滅悉知。所以又稱為念念覺。
(22:16:24)mzl与[*桃園法迄巴]说:谢谢您,我以后再认真学学
(22:17:03)mzl与[*桃園法迄巴]说:这个方法是不是最好的方法呢
(22:17:2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人不知心念,於一念不覺時,要不要輪迴?
(22:17:4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要
(22:18:05)[*桃園法迄巴]与mzl说:自己去詳閱圓覺經就知是不是最好的。我說的不算數。
(22:18:28)mzl与[*桃園法迄巴]说:佛怎么说的呢
(22:18:4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修行人,從心念之分別至了知都能察知,若不知就可能輪迴去了。您知外面有人打您,難道看不到內心也有人打您嗎?
(22:18:55)[*桃園法迄巴]与mzl说:自己去詳閱
(22:19:0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22:19:21)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好的,
(22:20:1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六塵可不是只有五根而已。意根既能清醒時思考,也能睡夢時緣影(第八識相分)。
(22:20:22)mzl与[*桃園法迄巴]说:你看我 说的,有错吗
(22:20:4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清醒時意根的思考,可以與前五識共生,也可以獨自生起。
(22:21:0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知心念者为佛性,心念本妄故起亦不防
(22:21:3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非也!
(22:22:02)[*桃園法迄巴]与mzl说:自己去詳閱圓覺經 〖重复〗
(22:22:5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知心念者为佛性,心念本妄故起时不生贪嗔则不妨
(22:23:5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何修行?當下一坐若不能等同報身佛,那就是有妄還未斷。依此當下而觀察,所得諸礙即是妄!如此諸礙有幾類呢?
(22:25:1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知心念者,是妄心在知。佛性是無生,不是妄心。心念本妄故,起時不生貪瞋,不如不起!
(22:28:2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心念妄起妄灭妄贪妄嗔故不需断
(22:31:2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心中動時,而不能察知,是名失心。知而不能覺,是名被轉。心動後有妄習產生,生後有三毒及無量隨煩惱。如:貪、瞋、痴、慢、疑等。及分別、了知、作意。
(22:32:1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心念妄起、妄灭、妄贪、妄嗔、若不斷則稱為被轉。
(22:32:39)*~逸 飞~与[*桃園法迄巴]说:大师你好 〖重复〗
(22:32:56)[*桃園法迄巴]愉快地对*~逸 飞~微笑着
(22:33:19)看与[*桃園法迄巴]说:您好呀
(22:33:2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觉而不迷
(22:33:50)[*桃園法迄巴]对看露出愉快的表情
(22:34:3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亦不增长亦不起心息灭
(22:34:4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何修行?當下一坐若不能等同報身佛,那就是有妄還未斷。依此當下而觀察,所得諸礙即是妄!如此諸礙有幾類呢?
(22:34:5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心中動時,而不能察知,是名失心。知而不能覺,是名被轉。心動後有妄習產生,生後有三毒及無量隨煩惱。如:貪、瞋、痴、慢、疑等。及分別、了知、作意。
(22:35:0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觉而不迷亦不增长亦不起心息灭
(22:35:2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覺什麼?
(22:35:4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觉三毒及無量隨煩惱。如:貪、瞋、痴、慢、疑等。及分別、了知、作意。
(22:36:0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何覺?
(22:36:3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了了分别而觉
(22:36:5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怎樣行為是了了分別?
(22:38:0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起心分别心及境而了知
(22:38:4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在觀心嗎?不然在起心時,如何知心已起?
(22:38:4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起心分别,心及境而了知
(22:38:5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观心
(22:39:1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觀心成了您的法門習氣!
(22:39:4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那如何修
(22:39:5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起心觀妄,起是妄! 不起心不能斷妄嗎?
(22:40:0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生氣時您知不知?
(22:40:0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知
(22:40:2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知而不隨,當下令習氣斷,能不能?
(22:40:5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能
(22:41:1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從未生前,至已生後,中間有多少心念或其層次,您能分辨否?
(22:41:5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能十分清楚
(22:42:0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心中動時,而不能察知,是名失心。知而不能覺,是名被轉。心動後有妄習產生,生後有三毒及無量隨煩惱。如:貪、瞋、痴、慢、疑等。及分別、了知、作意。
(22:43:1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奢摩他法,一向取靜。這意指,若是佛用奢摩他,於四威儀中皆無妄念(妙觀察智不是妄念)。若無事也無念。
(22:43:5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有事所生即是妙觀察智。 〖重复〗
(22:43:5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有事则有念
(22:44:1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重點在一向取靜!
(22:44:2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22:44:5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如何为一向取静
(22:45:1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三摩缽提法,以幻觀幻。如觀身不淨、流膿、流血,於觀察時妄心止息,內發大悲輕安而能斷惑。
(22:45:4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禪那法,能察知念念生滅而不隨,所以是念念覺。
(22:45:48)a与[*桃園法迄巴]说:你好,合十
(22:46:3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用奢摩他法時,一向無妄念產生。所以當下一坐若不能等同報身佛,就是靜不下來!
(22:47:08)[*桃園法迄巴]对a露出愉快的表情
(22:47:14)[*桃園法迄巴]与所有人说:test
(22:48:3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當用不來奢摩他時,也要時時保持這個狀態,於煩惱深時,如以生心觀察,此時是三摩缽提。或能用的上大部份功夫時,可以於心動生妄而察知,知後不隨而稱為覺。如此常覺而不住,自然漸不動心生妄。
(22:48:48)a与[*桃園法迄巴]说:最近忙不
(22:49:10)[*桃園法迄巴]与a说:只談佛法!
(22:50:5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靜時,一坐可以千萬年,若不能,那就是心妄動。動時,待人接物時,心在人物而不旁顧,人物去後,依然如如無妄,如同靜時。
(22:51:0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先說到這裡,有疑可問!
(22:51:1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无
(22:51:2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靜時,可以令心不動而一坐可以千萬年,若不能,那就是心妄動。動時,待人接物時,心在人物而不旁顧,人物去後,依然如如無妄,如同靜時。
(22:52:3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現在您還認為要觀心嗎?
(22:52:5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要
(22:53:38)mzl与[*桃園法迄巴]说:我可以参加吗
(22:54:3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如如的坐著,妄念自然浮起,知而後不隨其串習,也不要故起他念,所有的妄念是生滅不停,我如杯水置於桌,久坐心不動時,雜質自然沈澱。再來,我引佛經給您看!
(22:55:0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2:55:3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4) T19, p0122b
(22:55:40)mzl与[*桃園法迄巴]说:就一,问题<能观的心也是妄想是吗
(22:56:0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阿難汝今欲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如澄濁水貯於淨器。
(22:56:3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靜深不動沙土自沈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明相精純一切變現不為煩惱。皆合涅槃清淨妙德
(22:56:53)[*桃園法迄巴]与mzl说:是
(22:58:2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解
(22:58:3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當靜坐時,妄念自然浮起,不去觀它也自生滅不停。我於念生時而察知,而不隨而稱為覺。如此覺則是覺礙。若不覺又是輪迴眾生。
(23:00:5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以如此覺,基於「淨覺心」(要成佛沒淨覺心是不行的)之故,所以能常覺不住,至粗習至細習皆不產生時,就能至菩薩第八不動地而能「覺所覺空,空覺極圓」。
(23:01:3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說,我以上所說,與觀心又有何異呢?
(23:03:1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次次第达,由观渐至无观
(23:03:3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此次第达,由观渐至无观
(23:03:5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個觀,是起心而觀,還是無心觀?若起心則錯,若無心,又如何能觀?
(23:04:1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起心
(23:04:4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樣豈不就回到您的舊路「觀心」了嗎?
(23:05:5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假設,您現在過馬路,若是觀心而入定,立於馬路上,豈不是會被撞死?
(23:06:4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是,先观,依观力而断妄,断妄后再去能观之心
(23:06:5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在靜時,也許分不出我所說與觀心之差別,但在動時,那就很容易的顯出差別了!
(23:07:5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硬幣的二面,不會只消失一面,只會硬幣消失!
(23:08:0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能所也是如此!
(23:08:2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先于静中修,去能观之心后在再于动中修
(23:08:5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六祖說「慧能沒技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您認為這個偈有沒有錯?
(23:09:2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没错
(23:09:2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要一輩子閉關嗎?那也很好!^_^ => 先于静中修,去能观之心后在再于动中修
(23:09:3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用您所想的法門,來合此偈,能合的來嗎?
(23:09:5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合不来
(23:10:0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相反的
(23:10:2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合不來,您認為是他的法門錯呢? 還是說,您的與他的都沒錯?
(23:10:4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我的错
(23:11:0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一句錯誤,之前我已舉硬幣之譬喻說過了 => 去能观之心
(23:11:2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是的
(23:11:5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若無去能觀之心,而是能所俱遣的話,那您與六祖的法門都沒有錯。因為您是要閉關打坐一輩子的呀。
(23:12:4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現在問題是,即使是永遠打坐,又如何在坐時用功呢? 觀心嗎? 若您具淨覺心,我說這也是可以的。
(23:13:0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那与死人无异,倒不如不修
(23:13:3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能閉關一輩子也是有大福報呀。印光大師若不度眾,他寧願永遠閉關。
(23:13:5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何为净觉心
(23:14:2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理則頓悟,乘悟並銷」。無生之理,您悟了沒?
(23:14:29)a与[*桃園法迄巴]说:佛法,是什么啊
(23:14:41)[*桃園法迄巴]与a说:解脫的方法
(23:14:51)a与[*桃園法迄巴]说:哦,如何解脱
(23:15:0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何为无 =生?
(23:15:5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何为无生?
(23:16:09)[*桃園法迄巴]与a说:一切法皆無所住
(23:16:3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無生(淨圓覺,法身,佛性),譬如圓鏡,物來即照,物去如如,物再來再照,物再去又如如,圓鏡不隨鏡中物生滅而生滅,圓鏡喻無生,鏡中物喻妄。
(23:16:4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無生(淨圓覺,佛性,法身),譬如虛空,雲在虛空中生,又在此虛空中消滅,虛空並不隨雲生滅而生滅,虛空喻如無生,雲喻如妄。
(23:17:43)a与[*桃園法迄巴]说:哦,就是无住
(23:18:1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此理能解
(23:18:2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當下一坐,譬如圓鏡,諸心相於此鏡智如如中生滅而不動,這是奢摩他法。
(23:19:1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乘悟並銷,就是淨覺心。所悟及諸乘皆一時銷於一行之中。
(23:19:5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四威儀皆不改其心,是謂一行。
(23:20:1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四威儀皆不改其心,是謂一行三昧
(23:20:3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23:20:5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當下一坐,譬如圓鏡,諸心相於此鏡智如如中生滅,而「鏡智之心」不動,這是奢摩他法。
(23:22:0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念生而不知,那就是明鏡不能攝像,這就失心了。
(23:22:2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3:23:2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功夫是用到念自不生,而不是止念住念(止病)、生心觀照(作病)、念生不知(任病)、滅念不生(滅病)
(23:23:5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23:24:1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念自不生,只是當下不生,不是永遠不生。有因緣還是會生。所以不是滅病。滅病如外道無想定或阿羅漢滅受想定。
(23:24:4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3:25:0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觀心就是作病!
(23:26:0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是的
(23:26:0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換個腦袋,若不觀,可以察知念生嗎?
(23:26:2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可以
(23:26:4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怎樣可以呢?
(23:26:5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可以
(23:27:0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之前已說過,若具淨覺心,用觀心法門是被允許的。
(23:27:3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23:27:3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為何生氣時您同意可以了知,而妄念生時,卻認為不可以呢?
(23:28:0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都可以
(23:28:2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何可以察知妄念已生?
(23:28:2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都可以 了知
(23:30:1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
(23:30:2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以妄念于心中生灭而知
(23:30:3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如何能知?
(23:31:3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因妄于心中生灭
(23:32:0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請形容一下,如何能察知妄念已生?
(23:32:2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因妄念于不动心中生灭
(23:33:2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裡的妄念,乃指:故起於心中之聲塵(例如自說腿好痛),依習氣慣性所產生的情緒、心動之了知(無心聲)
(23:33:5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因妄念未来时心中无妄,故生时能知
(23:34:1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打坐時,因氣脈未通,所以覺得腿痛,於是心中作聲:腿好痛。自己怎會不知呢?若不知才奇怪!
(23:34:5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有時不出心聲,而是心念動轉(心動之了知),這個能知否?
(23:35:1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例如,心念轉到腿痛之處!
(23:35:3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未打坐时不痛.故今生痛能觉知
(23:36:0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不說這個。我說心念動轉,而轉於專注在腿痛之處。
(23:36:1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能知心念動轉(心動之了知),這個能知
(23:36:2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心念動轉(心動之了知),這個能知
(23:36:3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3:37:1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出心聲是用意識加第八識中的聲塵,心念動轉是用意識加法塵
(23:38:4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外面聲響,心聞時,是耳識作用。聲滅之後,就回到之前的心態,可能是聞性、見性或不動心性上。
(23:39:1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是
(23:40:3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當心不動時,此時是不必觀心的。但眾生有妄習之故,所以心必然亂動。所以打坐時就一直在亂動中尋求不動的定境。一直到心漸虛擬、妄念漸不生時,才能真正體會到不動的定境!
(23:40:5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23:41:4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應該也常打坐吧?剛打坐人心常亂動。久坐時,心漸虛凝,若不得定就落入昏沈欲睡之中。
(23:42:0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是的
(23:42:5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如何在不動心時,保持中道,要修行人自己去體會。我個人是令心覺醒、微動而漸虛凝不動。若一來就不動到底,可能落入昏沈。
(23:44:0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了解
(23:46:0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打坐以觀心為首,而漸虛凝至不動定境,這也不失一個辦法,但這只限在靜中能用,動中用不來。
(23:46:1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真正的功夫,是四威儀中皆能用。我現在就來說動中如何用的方式。
(23:46:4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愿垂示!
(23:47:4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心淡泊則不生念,雖無念此時也不會墮入掉舉或昏沈,而能虛凝其心而至心一定境。相信嗎?
(23:49:5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
(23:50:0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相信
(23:51:1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心淡泊,打坐時依然可以察知心念生滅,您相信嗎?
(23:51:4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我相信
(23:52:3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心淡泊,而淡到靜,而靜到底,而至塵沙惑斷而證佛地,此一路名為奢摩他法。
(23:53:1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個稱為單用奢摩他法。
(23:53:3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23:54:1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心淡泊,而欲於念察知而覺,於是念念生滅皆能察知而覺,乃至念不生而斷惑,此一路名為單用禪那
(23:55:1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心淡泊,而不能淡泊,乃生心觀察不淨、白骨,或幻化諸相以觀察,以幻者不同所幻之故,內發輕安而斷惑,此之一路稱為單用三摩缽提。
(23:55:1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明白
(23:56:1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圓覺經中有此三種排列組合的二十五定輪。我所用的方式是三種同用。
(23:57:5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當於動時,若心淡泊,亦是一向不生心。菩薩之定不同於阿羅漢之定。菩薩之定是念念定,乃至無功用道念亦不生,阿羅漢之定是出入定,無論出定念皆不斷。
(23:58:2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無論出定念皆不斷 => 「只要」出定念皆不斷。
(23:59:0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
(23:59:2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阿羅漢念不斷時,不必然處於定中。所以,這類阿羅漢若有惡報,不及入定就會輪迴,所以阿羅漢也有隔陰之迷。這是其失!
(23:59:4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0:02:5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當於動時,若心淡泊,亦是一向不生心,以行於大乘之故,依所用無為法,而有不同功用。此無為法有三種,我之前已說了。所以,用奢摩他法,因地中失念不以為意。用禪那,因地中也不能失念。
(00:03:3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三摩缽提法,不止不理失念,還數數生念觀察諸幻化相。
(00:04:5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所以,無論是用那一法,都不會有出入定,而是念念定。不會產生在馬路上入定而被撞死的狀況。
(00:05:1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0:06:4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以前開悟時,以為只有禪那法,看了圓覺經之後,才知還有其它三法。另一法是頓覺人所用,不必悟淨圓覺,不必具淨覺心,佛說:并法不隨順。所謂「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00:07:2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走的很像小乘的慧解脫路道。
(00:08:2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為何我開悟時只知禪那法?而不知其它成佛法?因為開悟人只得根本智,知如何斷惑證真。卻沒有後得知,知道十方世界所有的法門。所以我不知其它的成佛法。
(00:08:4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有何区别
(00:08:5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什麼有何區別?
(00:09:5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卻沒有後得知,知道十方世界所有的法門。 => 卻沒有後得「智」知道十方世界所有的法門。
(00:10:1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与 小乘慧解脱有何區別?
(00:10:3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小乘人只見無生,大乘人見無生
(00:10:4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小乘人只見無常,大乘人見無生
(00:11:0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0:11:4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無論常、無常,皆是無生。如彼圓鏡,無論是否有妄影皆是如如。有妄影不滅是常,妄影滅是無常。圓鏡不隨其生滅而生滅。
(00:13:2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依您的習氣,是比較適合用奢摩他法。如何在動中用此法呢?您來說說!
(00:14:16)c与[*桃園法迄巴]说:何為小乘
(00:15:08)[*桃園法迄巴]与c说:涅槃後不度眾生是謂小乘
(00:16:1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心生而不动
(00:16:3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知而不动
(00:16:36)c与[*桃園法迄巴]说:自了是了不?
(00:17:16)c与[*桃園法迄巴]说:四果解脫見無常?還是見無生 ?
(00:17:1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知而不動,是禪那法,不是奢摩他法。
(00:17:2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0:17:4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習氣有粗細,若要知,也要察知到最微細的習氣生滅。
(00:18:5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要使在動時,如同靜時。您自己去體會,怎樣才能達到?若靜時有出入定,則動時亦有也出入定,那就錯了。
(00:19:3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出入定與念念定能分別嗎?
(00:19:5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能
(00:20:29)c与[*桃園法迄巴]说:?
(00:20:35)c与[*桃園法迄巴]说:在吗
(00:20:3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吾人可不可以靜時有出入定,動時就只有念念定呢?這個狀況能成立嗎?
(00:21:0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可以
(00:21:27)[*桃園法迄巴]与c说:小乘人見緣起無常,四果還是見緣起無常。
(00:22:32)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可以 ,不能成立
(00:23:3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也許是,在未達到念念定(七地菩薩境界)之前,也不少有出入定吧?
(00:23:43)c与[*桃園法迄巴]说:四果斷盡見思惑,何来緣起何来無常?
(00:23:48)c与[*桃園法迄巴]说:说说
(00:24:04)[*桃園法迄巴]与c说:未入滅前所見就是緣起無常!
(00:24:1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
(00:31:5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若要在動中
(00:32:0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能用功到斷惑
(00:32:1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以禪那法為例),要在心動當下就能覺。
(00:32:2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指心動還未上浮至了知、分別,以及發出貪瞋習氣
(00:32:4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0:33:16)[*桃園法迄巴]与c说:活著的人,只能說是有餘依涅槃
(00:34:2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用奢摩他的人,他應該功夫用到連心動都不動!
(00:35:0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三種方式,很多人是混著用。以我為例就是如此。
(00:35:2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說到此,修行法門已說完。您有疑否?
(00:35:58)[*桃園法迄巴]与c说:您認為呢?
(00:36:2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已粗略解,暂无疑
(00:36:5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那以後就各自努力了!
(00:37:09)有点邪门与[*桃園法迄巴]说:
(00:37:1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谢谢大德开示,感恩顶礼
(00:37:2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對於無生的義,能確實了知無疑否?
(00:38:11)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了知无疑
(00:38:23)c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不知道才问你呢 )
(00:38:4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問您一個:不分法門,修行重點是什麼?
(00:38:56)[*桃園法迄巴]与c说:他說的不對
(00:39:49)[*桃園法迄巴]与c说:男人不異女人,這是正確見解嗎?
(00:40:0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要住境而不随境转
(00:40:3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是一點,但不夠重!
(00:41:4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要不要再說?若不說,我直接貼經文給您看!
(00:42:44)[*桃園法迄巴]与c说:那不是您的根器可以了知,不必再問了。我也不會回答!
(00:42:5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了知镜智不动不摇
(00:43:5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住」於鏡智不動不搖。這也是一點,這是果地語。對因地人而言,還是不夠重!
(00:44:5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断妄想但亦不随
(00:45:2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一點很重,但還不夠我的標準!
(00:45:4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惭愧!
(00:46:0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能猜出,那就不簡單了!
(00:46:1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眾生輪迴、不能成佛是什麼原因?
(00:46:59)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知园觉佛性
(00:47:1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知了否?
(00:47:2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知
(00:47:4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那您應該不輪迴,已成佛才是,若不是,您所說的就不是真正的原因。
(00:48:27)dsa打了个大揖, 对着[*桃園法迄巴]笑道:听了真爽!
(00:48:3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如虚空或镜子不动的是.是理知
(00:49:1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然也!
(00:49:5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在我的這一問,可以顯出一個人的邏輯推理能力!
(00:50:3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眾生輪迴、不能成佛是不知常与无常皆是无生
(00:51:2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知不知?若您知就不輪迴,但您是嗎?若您不是,您的這個說法也不對。
(00:51:5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怎樣才能出輪迴?
(00:53:2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般若才能出輪迴
(00:53:3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認同嗎?
(00:53:5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认同
(00:54:1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怎樣才是般若呢?
(00:55:2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了知诸法而不着
(00:55:3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知一切法無常而反復不住,您認為呢?
(00:55:42)[*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少了個「反復」
(00:55:5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0:56:2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請說反復的目的在哪裡?
(00:57:27)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如无反复则再生时会住
(00:57:5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则又落生死
(00:58:00)[*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再生時會不住吧!少一個「不」字
(00:58:19)[*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說的對,我看花眼了!
(00:58:26)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是,打漏了
(00:58:45)[*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不是,是我錯了,您不要因為我說法,就一切承擔而不論對錯。
(00:59:05)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我心粗
(00:59:3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如无反复则再生时会住,则又落生死
(00:59:5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習氣嘛,就如同抽煙,也不是生來就有,是之後養成的。要如何戒煙呢?就是反復不抽,久習自然能斷。修行也是如此。反復的目的在養成一個淨習。若淨習沒養成,還是會去抽煙的。
(01:00:4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知道了,重点就在此
(01:00:48)[*桃園法迄巴]与c说:這個人我以為與他說過,他在胡言亂語!
(01:01:07)[*桃園法迄巴]与c说:以為與他說過, =>以「前」與他說過,
(01:01:5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妙處在,這個淨習,與之前沒抽時是一樣還是不一樣呢?
(01:02:4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不一样
(01:02:5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何處不一樣?
(01:03:4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会逐步进步
(01:04:0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越来越熟
(01:04:4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就抽煙而言,因為是與舊時的習氣相比,所以會有不一樣之處。若是就斷惑而言,是沒有不一樣之處。已無妄之故!
(01:05:0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1:05:24)[*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當然,這裡的淨習是指已斷塵沙惑而言。未斷惑前還是不一樣的。
(01:05:43)[*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您在此聊天室有註冊暱稱嗎?
(01:05:45)c与[*桃園法迄巴]说: )
(01:05:49)c与[*桃園法迄巴]说:尽笑天下实修人 )
(01:05:5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知倒了
(01:06:1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就是[妙观自在
(01:06:4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這個沒有星號,不是註冊的吧?還是說,您沒登入的關係?
(01:07:24)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我不清楚
(01:08:03)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那应该是没注册
(01:08:28)[*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要先到這裡登入,之後再進入聊天室就有星號。 => http://class.bliao.com/gen/18.html
(01:08:40)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哦
(01:08:41)[*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登入之前,要先註冊。
(01:08:5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恩
(01:09:37)[*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我希望以後不再來,由您來說法。您可以現僧相隨緣說法。
(01:09:48)妙观自在与[*桃園法迄巴]说:有何不同?
(01:10:36)[*桃園法迄巴]与妙观自在说:雖說動靜一如,但還是靜中比較能得力。不同的油容量車子,跑的快慢就是有些不同。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