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九八二年時,一件驚人的事發生了。在巴黎大學由物理學家Alain Aspect所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他們進行了一項也許會成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實驗。你不會在晚間新聞中聽到這件事。事實上,如果你沒有時常閱讀科學期刊,你可能從來沒有聽過Aspect的名字,雖然有些人相信,他們的發現可能會改變科學的面貌。
Aspect和他的小組發現,在特定的情況下,次原子的粒子們,例如電子,同時向相反方向發射後,在運動時能夠彼此互通信息。不管彼此之間的距離多麼遙 遠,不管它們是相隔十尺或十萬萬里遠,它們似乎總是知道相對一方的運動方式,在一方被影響而改變方向時,雙方會同時改變方向。這個現象的問題是,它違反了 愛因斯坦的理論:沒有任何通訊能夠超過光速。由於超過了光速就等於是能夠打破時間的界線,這個駭人的可能性使一些物理學家試圖用複雜的方式解釋 Aspect的發現。但是它也激發了一些更有革命性的解釋。倫敦大學的物理學家DavidBohm相信Aspect的發現是意味著客觀現實並不存在,儘管 宇宙看起來具體而堅實,其實宇宙只是一個幻象,一個巨大而細節豐富的全像攝影相片(Hologram)。
這項理論使Bohm建立了另一種用來瞭解Aspect發現的解釋。Bohm相信次原子的粒子能夠彼此保持聯繫,而不管它們之間的距離多遠,不是因 為它們之間來回發射著某種神秘的信號,而是因為它們的分離是一種幻象。他說在現實的某種較深的層次中,如此的粒子不是分離的個體,而是某種更基本相同來源 的實際延伸。
為了使人們更容易想像出他的假設,Bohm提供了以下的描述:想像一個水族箱,裡面有一條魚。也想像你無法直接看到這個水族箱,你對它的瞭解是來 自於兩台電視攝影機,一台位於水族箱的正前方,另一台位於側面。當你看著兩台電視監視器時,你可能會認為在兩個螢光幕上的魚是分離的個體。畢竟,由於攝影 機是在不同的角度,所得到的影像也會稍有不同。但是當你繼續注視這兩條魚時,你會覺察到兩者之間有特定的關係。當一條魚轉身時,另一條也會做出稍微不同, 但互相配合的轉身;當一條面對前方時,另一條會總是面對側方。如果你沒有覺察到整個情況,你可能會做出結論,認為這兩條魚一定是在互相心電感應。但是顯然 這並非事實。Bohm說這正是在Aspect實驗中的次原子粒子的情況。
根據Bohm,次原子粒子之間的超光速連接現象其實是在告訴我們,現實有更深的層次是我們沒有覺察到的,一種超過我們空間的更複雜空間,就像那水 族箱。而且,他補充,我們會把次原子粒子看成分離的個體,是因為我們只看到它們部份的現實。如此的粒子不是分離的「部份」,而是一種更深沉與更基本整體的 片面,這種整體具有全像攝影的結構,就像先前所提到的玫瑰一樣無法分割。而且由於現實中的一切都是由這些幻影粒子所組成,於是整個宇宙基本上是一個投影, 一個全像式的幻象。
在一個全像式的宇宙中,甚至連時間與空間都不再是基本不變的。因為在一個沒有分離性的宇宙中,位置的觀念會瓦解,時間與三度空間就像電視監視器中 的魚,只是一種更深秩序的投影。這種更深的現實是一種超級的全像式幻象,過去,現在,未來都共同存在於其中。這表示只要有適當的工具,將來有一天會有可能 進入這種超級全像式的現實層次中,取出過去古老的影像。
這種超級全像式的宇宙還包含了什麼,是一個開放而無解答的問題。為了方便討論,假設這種超級全像式的結構是宇宙一切事物的由來根源,至少它包括了 過去和未來所有存在的次原子粒子─一切事物和能量的所有可能組合,從雪花到誇粒子,從藍鯨到加瑪射線。它可被視為一種宇宙性的儲藏庫,包括了所有存在過的 一切。雖然Bohm承認我們不可能知道在這超級的全像結構中還隱藏了什麼,他大膽地說我們沒有理由假設它沒有包括著更多。如他所言,也許這種超級全像式結 構的現實層次只是一道「階梯」,在它之上還有「無限多的發展」。
Bohm不是唯一的研究者發現宇宙是一個全像攝影式的幻象。
同樣在生物學中,,斯坦福大學的腦神經學家KarlPribram在腦部研究的領域中也分別獨立地相信現實的全像式本質。
Pribram研究腦部是如何儲存記憶,因而被全像式結構模型所吸引。近幾十年來,許多研究顯示,記憶的儲存不是單獨地限於特定的區域,而是分散 於整個腦部。在一九二零年代的一連串歷史性的實驗中,腦部科學家KarlLashley發現不管老鼠腦部的什麼部位被割除,都不會影響它的記憶,仍舊能表 現手術前所學到的複雜技能。唯一的問題是沒有人能提出一套理論來解釋這種奇怪的「整體存在於每一部份」的記憶儲存本質。
然後在一九六零年代,Pribram接觸到全像攝影的觀念,知道他發現了腦神經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的解釋。Pribram相信記憶不是記錄在腦神經 細胞中,或一群細胞中,而是以神經脈衝的圖案橫跨整個腦部,就像雷射繞射的圖案遍佈整個全像攝影的底片上。換句話說,Pribram相信頭腦本身就是一個 全像攝影相片。
Pribram的理論也解釋了人類頭腦如何能在那麼小的空間中儲藏那麼多的記憶。曾經有人估計人類頭腦在人的一生中能夠記憶約一百億位 (bits)的資料(大約是五套大英百科全書)。相似的,除了其它功能之外,全像攝影也具有驚人的資料儲存容量─只要改變兩道雷射照射底片的角度,就可以 在同一張底片上記錄許多不同的影像。有人示範過,在一公分立方的方塊底片上可以儲存一百億位的資料。
如果腦部是根據全像攝影的原理來操作,我們就比較能瞭解我們那特殊的能力,能迅速從我們那龐大的記憶倉庫中取出所需的任何資料。如果一個朋友要你 告訴他,當他說「斑馬」這個字時,你會想到什麼。你不需要笨拙地搜尋某種巨大的腦部字母檔案才能得到一個答案。相反地,一些聯想,如「條紋」,「馬」,和 「非洲野生動物」等會立刻跳入你的腦中。的確,人類思考過程的一項最驚人的特徵是,每一件數據都似乎與其它所有資料相互連接─這也是全像攝影幻象的另一項 基本特性。因為全像攝影幻象的每一部份都與其它部份交互關連著,這也許是大自然交互關連系統的最終極例子。
在Pribram的全像式腦部模型的啟發下,記憶的儲存不只是腦部科學唯一稍獲解答的謎。另一項謎題是腦部如何翻譯它從感官所得到的大量波動(光 波,聲波,等等),使之成為我們知覺的具體世界。記錄與解讀波動正是全像攝影最擅長的。正如全像攝影像是某種鏡頭,某種傳譯的工具,能把顯然無意義的波動 圖案轉變為連貫的影像,Pribram相信腦部也有一個鏡頭,使用全像式原理來數據式地把經由感官收到的波動轉變為我們內在知覺的世界。
有大量的證據顯示,腦部是使用全像式原理來進行操作。事實上,Pribram的理論得到了越來越多腦神經學家的支持。意大利腦神經研究者 HugoZucarelli最近把全像式模型應用到聽覺的世界中。他迷惑於人腦在即使只有一隻耳朵有聽覺的情況下,也能夠不用轉頭就偵測出聲音的來源方 向。Zucarelli發現全像式原理可以解釋這種能力。Zucarelli也發展出全像式音響的科技,一種錄音的技術,能夠幾乎真實無誤地重新複製出聲 音現象。
Pribram相信我們的腦部根據外在波動的輸入,以數學方式建立出「堅硬」的現實。這種想法也得到許多實驗上的支持。實驗發現,我們感官對於波 動的敏感度要比我們先前所認為的遠為強烈。例如,研究者發現我們的視覺對聲波也很敏感,我們的嗅覺是與我們現在稱為oamic的波動有關,而甚至我們體內 的細胞也對很廣大範圍的波動敏感。如此的發現使我們推論,只有在全像式的知覺領域中,這種波動才能被整理歸類為正常的知覺。
但是當Pribram的全像式腦部模型與Bohm的理論放在一起時,才顯現其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因為如果這個世界的堅固只是一種次要的現實, 而真正「存在」的是一團全像攝影式的波動,而如果頭腦也具有全像式結構,只從這團波動中取出部份的波動,數學式地轉換成感官知覺,那麼客觀現實是什麼呢? 簡單地說,客觀現實就停止了存在。正如東方宗教的教義,物質世界是一種maya,一種幻象,雖然我們也許以為我們是實質的生物,活在一個實質的世界中,這 也是一個幻象。我們其實是漂浮在一個充滿波動的大海中的「接收者」,我們從這個大海中抽取出來,並轉變成實質世界的波動,只是這個超級全像式幻象的許多波 動之一。
這種對於現實的驚人新觀點,Bohm與Pribram的合成理論,被稱為全像式模型理論(holographicparadigm),雖然許多科 學家以懷疑的態度看待它,但這個理論風靡了其它人。一小群逐漸增加的研究者相信,這也許是科學到目前為止,關於現實最準確的模型。更有甚者,有些人相信它 可以解釋許多科學以前未能解釋的神秘,甚至使超自然也成為自然的一部份。
許多研究者,包括Bohm與Pribram,注意到許多超心理學的現象在全像式模型理論下變得較為容易瞭解。在這個宇宙中,個別的頭腦實際上是一 個大全像結構的個別部份,而一切都是相互連結的,心電感應其實就是進入了全像式的層次。如果一個分別的個體A的意念能夠傳送到個體B的腦中,如果這兩個分 離的個體原來已經是連接的,這種現象就很容易瞭解。同樣的,以精神力量來移動遠處事物的能力(psychokinesis)也變得比較不神秘,因為在一個 具有無限連接的宇宙中,個體與被移動的物體已經是一體的。
Bohm與Prigram也指出,許多宗教或神秘經驗,如與宇宙合一的超越體驗,或許也是因為進入了全像式領域之中。如他們所言,也許過去許多偉大的神秘體驗者所談論的一種宇宙一體的感覺,只是因為他們知道如何進入他們心靈中一切真正與宇宙合一的那部份。
全像式模型理論也受到其它科學領域的慎重注意。StanialavGrof,馬里蘭心理研究中心的主任及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心理學系助理教授,相 信全像式模型理論可以解釋心理學上許多的無解謎題。Grof特別感覺到,全像式模型理論提供了一套模型來瞭解許多人在知覺轉換狀態 (alteredstatesofconsciousness)中會經驗到的怪異現象。
在一九六零年代,Grof研究使用LSD(一種迷幻藥)做為心理治療工具的利弊。他有一名女性病人,突然相信她成為了一條史前時代的雌性爬蟲。在 她的迷幻狀態中,她不僅提供了極豐富的詳細描述,說明了她被困在這種爬蟲身體中的感覺,同時描述了在雄性爬蟲身上最具有吸引力的部位是頭兩側的一塊彩色鱗 片區域。使Grof驚訝的是雖然那名女人事前沒有對這種爬蟲的知識,之後他從一位動物學家處得到證實,某些爬蟲頭部的彩色部位在性的挑逗上的確扮演重要的 角色。(九暉寫道:有一個美國農場的小女孩,從未出過遠門,在催眠是可以說出人們已不常用的古法的拉丁語。)
那位女人的經驗並不獨特。在他的研究過程中,Grof遭遇到的病人們倒退了並代表了幾乎在進化史上的所有生物(這個研究發現影響了電影「替換狀 態」(AlteredStates)中的人退化為猿猴的情節)。還有,他發現如此的經驗時常包含了隱晦的動物學細節,而後來證實是正確的。
退化回動物並不是Grof研究中唯一令人迷惑的心理現象。他也有病人似乎進入了某種集體的或族群的潛意識中。沒有接受多少教育的人突然能詳細地描 述波斯祅教的葬禮,和印度教的儀式。在其它的經驗中,有人能給予令人信服的靈魂出體報告,或預見未來,或倒退回前世的回憶。
在後來的研究中,Grof發現在沒有使用迷幻藥物的治療會談中,相同程度的現象也會發生。因為在如此經驗中的相同要素是,個體的意識昇華超越了平 常自我的界限,或時空的限制,Grof稱此現象為「超個人經驗」(transpersonalexperiences),而在六十年代晚期,他創立了心理 學的一支,稱為「超個人心理學」(transpersonalpsychology),專注於此類的研究。
雖然Grof新創立的超個人心理學得到專業學者的支持,成為受人尊敬的心理學支派,但是這幾十年來Grof和他的同僚都無法提供一個體系來解釋他 們所看到了奇異心理現象。但是全像式模型理論的出現改變了情況。如Grof最近所言,如果心靈的確是一個整體的一部份,這個整體像一個巨大的迷宮,不僅連 接一切心靈,包括過去現在,同時也連接一切原子,一切生物,及時間與空間本身的無限,那麼心靈偶爾會涉足於這個迷宮中,產生超個人的經驗,就似乎不足為奇 了。
全像式模型理論也可以應用到所謂的基礎科學,如生物學上。維琴尼亞州Intermont大學的心理學家KeithFloyd指出,如果現實的堅固 只是一個全像式的幻象,就不能再說腦部產生意識。而是意識創造了腦部─以及身體,還有環繞著我們四周的一切,被我們當成實質的世界。
如此對生物結構的觀點逆轉,使研究者指出醫學及我們對於醫療程序的瞭解也可被全像式模型理論所改變。如果身體的實質結構只不過是意識的全像式投 射,那麼我們每個人對於自身健康的責任就要超過目前醫學知識所容許的。現在我們視之為奇蹟式的疾病康復,就可以解釋為由於意識的改變,而影響了全像式身體 的改變。相同的,令人爭議的新醫療技術,如意念的想像,會如此有效,因為在全像式的領域中,意念的影像是與「現實」一樣的真實。
甚至在「非尋常現實」(non-ordinaryreality)中的異象與經驗,在全像式模型理論之下也成為可以解釋。生物學家 LyallWatson在他的書「未知事物的禮物」(GiftofUnknownThing)中描述他與一位印度尼西亞女巫士的接觸,她藉著表演一種儀式 舞蹈,能夠使一整排樹瞬間消失在空氣中。Watson說他和驚訝的旁觀者繼續觀看女巫士,她使樹群重新出現,然後又消失,又出現了好幾次。雖然目前的科學 無法解釋如此的事件,但是如果「堅硬」的現實只是全像式的投影,如此的經驗就有理可循。也許我們同意什麼是「存在」或「不存在」的,只是因為我們所謂共識 下的現實,是架構於人類的潛意識中一切心靈都相互連接的領域。
如果這是真實的,這會是全像式模型理論中最重要的意義所在,因為這表示如Watson的經驗之所以是不尋常的,只是因為我們沒有設計我們的心靈來 相信如此經驗是真實的。在全像式的宇宙中,我們改變現實結構的可能是無止盡的。我們所知覺的現實只是一幅畫布,等待我們著手畫任何我們想要的圖畫。任何事 都有可能,從用意念的力量來彎曲湯匙,到人類學家Castaneda與亞基印地安巫士DonJuan的奇幻經驗。因為魔術是我們的天生權利,並不比我們在 夢中創造現實的作法更為神奇。
的確,甚至連我們對現實最基本的看法都成為可疑的,因為在一個全像式的宇宙中,如Pribram指出,甚至連隨機偶發的事件都可視為是根據全像式 原理,因此是經過安排的。同步的或有意義的巧合都不是意外,而現實的一切都可視為一種隱喻,因為連最偶然的事件都隱藏著某種平衡。
不管Bohm和Pribram的全像式模型理論會被科學界接受,或不名譽地消逝,這還要拭目以待,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它已經對於許多科學家的思考 產生了影響。就算將來可能發現全像式模型理論並不足以解釋次原子粒子之間的瞬間通訊現象,至少,如倫敦Birbeck大學的物理學家BasilHiley 所言,Aspect的發現顯示我們「必須準備對現實採取革命性的新觀點。
2007年5月23日 星期三
2007年5月22日 星期二
「一的法則」揭示宇宙全像式幻相
鑑於可能的大災難日期亦不遠之故,我推薦此書,請大家去詳閱!
「一的法則」這本書中是以科學的觀點來說明宇宙全像式幻相。此書
乃依西洋人所認知的觀點、知識而記錄(請不要受其用辭所困)。
這本書中以科學的觀點有談到楞嚴經裡說「妄產生之過程」及「世界
、眾生產生之原因」。還有非常多精采的內容。若已經讀過、熟悉楞
嚴經的人,來讀它會有很多收獲。
該書也說到昴宿星座與獵戶星座之戰爭(不在我們這次元),與7萬
5千年來爭取地球眾生以成為他們群體的鬥爭經過(這也是此書的主
要內容之一)
此書共有106會,注意,若不想續看,也至少堅持要看到第29會。第
27~29會非常翔實的介紹宇宙的生成次第。
下載或網上閱讀網址:http://www.lawofone.net
耑此,普願見聞者得法味!
法迄巴 合十
「一的法則」這本書中是以科學的觀點來說明宇宙全像式幻相。此書
乃依西洋人所認知的觀點、知識而記錄(請不要受其用辭所困)。
這本書中以科學的觀點有談到楞嚴經裡說「妄產生之過程」及「世界
、眾生產生之原因」。還有非常多精采的內容。若已經讀過、熟悉楞
嚴經的人,來讀它會有很多收獲。
該書也說到昴宿星座與獵戶星座之戰爭(不在我們這次元),與7萬
5千年來爭取地球眾生以成為他們群體的鬥爭經過(這也是此書的主
要內容之一)
此書共有106會,注意,若不想續看,也至少堅持要看到第29會。第
27~29會非常翔實的介紹宇宙的生成次第。
下載或網上閱讀網址:http://www.lawofone.net
耑此,普願見聞者得法味!
法迄巴 合十
2007年5月14日 星期一
學佛次第與惟一佛乘
◆ 概說
學佛,就是要達到佛境界!因此須先悟佛知見,此所以法華經揭出:
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四階。
此故,悟佛知見、行所悟佛法、入佛知見是學佛次第!
所謂佛知見,即是無生!依於無生而用無生法。用無生法則能證
無生法忍及寂滅忍。
◆ 無生
無生(法身,佛性,淨圓覺),譬如圓鏡,物來即照,物去如如,物
再來再照,物再去又如如,圓鏡不隨鏡中物生滅而生滅,圓鏡喻如
無生,鏡中物生生滅滅喻如妄。
無生(淨圓覺,佛性,法身),譬如虛空,雲在虛空中生,又在此虛
空中消滅,虛空並不隨雲生滅而生滅,虛空喻如無生,雲喻如妄。
無生(淨圓覺,佛性,法身)又有如大海,海上諸波相生生滅滅,大
海不隨諸波相生滅而生滅,大海喻如無生,諸波相喻如妄。
無生的境界,只能證入,非言語所能表,如指標月,知者視月不看
手指。由於無生境界是離有無、生滅、常斷、一異之所謂八不中
道,所以,有所說、有所得皆不是無生境界;所以,所謂無生就只
是斷盡塵沙惑(無明)而已,並沒有又得到一個什麼境界。所謂成
佛、證佛地等之說法都只是假名詞、方便說而已。若真有佛境可得
,那即是妄,有所得的觀念是妄中的見解!
◆ 無生法
要斷無明(塵沙惑、妄),就須用無生法(無為法)。無生法在了義
佛經中皆有說明,依不同狀態有不同用詞。
在圓覺經中使用「隨順覺性」用辭。隨順覺性的方法歸攝有三:
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
欲用隨順覺性前,須得知覺性為何?所以圓覺經要求要先悟淨圓覺
。悟了後,還要求具淨覺心才能用功修行。此即楞嚴經所說的「理
則頓悟,乘悟並銷」。當連悟也能銷(或在銷之中)時,此時就是
淨覺心,銷悟不簡單,修行總是漸斷惑,所以是逐漸的銷悟,但這
也仍是淨覺心。當能用此心使用上述三種方法時,就是隨順覺性。
以上,就是惟一佛乘之義理及其學佛次第。
學佛,就是要達到佛境界!因此須先悟佛知見,此所以法華經揭出:
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四階。
此故,悟佛知見、行所悟佛法、入佛知見是學佛次第!
所謂佛知見,即是無生!依於無生而用無生法。用無生法則能證
無生法忍及寂滅忍。
◆ 無生
無生(法身,佛性,淨圓覺),譬如圓鏡,物來即照,物去如如,物
再來再照,物再去又如如,圓鏡不隨鏡中物生滅而生滅,圓鏡喻如
無生,鏡中物生生滅滅喻如妄。
無生(淨圓覺,佛性,法身),譬如虛空,雲在虛空中生,又在此虛
空中消滅,虛空並不隨雲生滅而生滅,虛空喻如無生,雲喻如妄。
無生(淨圓覺,佛性,法身)又有如大海,海上諸波相生生滅滅,大
海不隨諸波相生滅而生滅,大海喻如無生,諸波相喻如妄。
無生的境界,只能證入,非言語所能表,如指標月,知者視月不看
手指。由於無生境界是離有無、生滅、常斷、一異之所謂八不中
道,所以,有所說、有所得皆不是無生境界;所以,所謂無生就只
是斷盡塵沙惑(無明)而已,並沒有又得到一個什麼境界。所謂成
佛、證佛地等之說法都只是假名詞、方便說而已。若真有佛境可得
,那即是妄,有所得的觀念是妄中的見解!
◆ 無生法
要斷無明(塵沙惑、妄),就須用無生法(無為法)。無生法在了義
佛經中皆有說明,依不同狀態有不同用詞。
在圓覺經中使用「隨順覺性」用辭。隨順覺性的方法歸攝有三:
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
欲用隨順覺性前,須得知覺性為何?所以圓覺經要求要先悟淨圓覺
。悟了後,還要求具淨覺心才能用功修行。此即楞嚴經所說的「理
則頓悟,乘悟並銷」。當連悟也能銷(或在銷之中)時,此時就是
淨覺心,銷悟不簡單,修行總是漸斷惑,所以是逐漸的銷悟,但這
也仍是淨覺心。當能用此心使用上述三種方法時,就是隨順覺性。
以上,就是惟一佛乘之義理及其學佛次第。
2007年5月11日 星期五
略說宇宙生滅原因
◆ 名詞解釋
・妄(無明):宇宙產生之原始驅力,但沒有產生之原因,具有類似量
子無中生有的狀況。整個宇宙就如同大海,不斷的產生
波浪,波浪又不斷的消滅。所以,只要有生成就必有消
滅之時,差別在時間長短不定。這種狀況,我稱之為宇
宙第一定律
・業因 :由妄所產生可以引起業力作用的標記。匯合「緣」會導致
業果產生。業因就如同地上凹陷的坑洞,只要有塵埃落下
就會將它聚集,一直到凹洞填滿與週遭土地平齊。凹洞喻
如業因,塵埃喻如業緣,凹洞填滿喻如業果。
・業力 :因應妄之驅力所產生的行為,有妄就有業力,反之亦然,
所以妄在某種狀況下時會以業力二字而代稱
・風輪 :指宇宙最底層之力場,乃由妄所驅動的業力所產生的力場
・業力場:風輪的另一名稱.世界 :當妄驅動產生力場時,力場中
力糾結處就被稱為世界。有如磁場中靠近南北極的力場處
・虛空 :當妄驅動產生力場時,力場中稀疏處就被稱為虛空,有如
磁場遠離南北極之力場處。
・風 :在虛空中即是指業力場的波動,嚴重的波動可以毀壞星體
。在星體上乃指風。
・地 :在虛空中指業力場中力糾結較強之處,在星體上就是地
・蓮花 :在虛空中指力場擴展類似蓮花瓣的排列方式,在星體上
是指蓮花的植物
・火 :在虛空中指另一種業力場的波動,嚴重波動能毀壞星體
。在星體上就是火
・水、海:在虛空中時指的是業力場作用後所產生的狀況,它的作
用可以區隔虛空為不同空間及不同維度。在星體上指的
則是一般的水、海。業力場的作用,有時會產生破壞力
量,能毀滅星體,稱為水災。
・樹 :在虛空中指星塵聚集如樹狀,或其力場糾結後如樹狀,
在星體上就是樹木
・香水海:在虛空中指力場擴展如水狀,上面有不同力場附著,或
是蓮花狀或是星雲狀等有無限種類
・天 :指不同的空間或不同維度。不同空間(或維度),其時間
也不相同。例如阿彌陀佛世界一日夜,是我們太陽系所
在之銀河系從成、住、壞、空到下一個生成時之長度,
佛經用語是一大劫。
・宮殿 :飛行器,有時亦指恒星、行星、衛星
◆ 簡說宇宙生滅原因
佛經中有許多談論到世界生、住、異、滅的原因,例如華嚴經、起世經、大樓炭經、泥犁經、七日經、長阿含經、楞嚴經等。其中起世經說到我們太陽系所在的星雲之生成原因實在非常的精采,跟目前的科學說法很相近,但卻不完全一樣。
這個宇宙生因源於「原始無明的機制」致此宇宙產生。由於「未醒覺」此機制之影響,所以產生「已自覺的個體」被宇宙各類力場所拘束。就像是收音機若不 壞,隨著轉台控制器就能收到不同的頻率廣播台所產生的聲音一般。當「不覺無明」時,就是收音機正常運作且轉台控制器生效,於是隨著「欲望」之轉台控制器的 輪轉而感應到宇宙內不同的世界。
宇宙生成過程是『同時產生世界及虛空』。有如硬幣正反面,無法一面獨存,當有硬幣名稱存在時,就一定有正反面。世界與虛空也是同樣狀況。虛空乃由靜得名,世界乃由動得名。
因為變易(動)的緣故,所以有不同粗細層次的風輪及輾轉產生的世界海。而世界海的產生就是從「妄」之微細動能聚合而產生的「業力場」之「表相」。所 謂表相是指如同您觸摸桌子,以為它是存在,但實際只是一種吸斥力的結果。若用電子顯微鏡去研究桌子,會發現其中皆是空間。即使是原子核(質子及中子)亦是 由上夸克所組成,夸克中間仍然是空間。
現在疑問是:若皆是空間,那我們所謂的存在,指的又是什麼意思?
其實,所謂的「桌子存在」,實際上只是同一物質內粒子之間引力(強力及弱力)大於不同物質間的引力所產生的互斥現象,設若此二者無法大於互斥力量,那會產生 二物質相融的狀況產生,例如不同杯子內的水,倒在一起就融合為一,而油跟水混在一起則仍分離。因力場吸斥效應之故,它讓我們有「存在」的覺受。
這些各類的力,皆是源於業力。在業力不斷的排列組合後,就會產生目前所知的「不同表相」,例如:重力、弱力、強力、電磁力。而業力之產生,其中有一種狀況可以用您當下的「欲」(含慾及念)來增強(註一)。所以,動一個念,就產生了一個業因標記。
所以,吾人可以了解到,若造業因之後,必產生一個一直要滿足業因驅力(業力),待適合的「緣」來和合後,將因業力之驅動而產生業果,這種狀況我稱為「宇宙第二定律」。
若要停止業果,可以從不造業因或停止業力(斷妄)或令因緣不和合(可以不產生業果)來著手。否則,終須造業者去「承受它的表相」(業果)才可。例如斷人一臂,若干年後以被斷臂而結束此業。
上述這些各種力的表現,就目前而言,即是科學家所觀察到的微細粒子或其波動現象。隨業力(風)之排列組合及其演化所「形成的場」(風輪)就不同,其「物質化」由細至粗的順序可以這樣看待:
風輪 -> 世界海 -> 香水海 -> 世界種 -> 星雲(銀河系)
-> 恒星系(太陽系) -> 行星(衛星、慧星...) -> 行星上的
各類動物、植物、礦物、氣體...等
我們這個世界海名為「(蓮)華藏莊嚴世界海」,此世界海是「毘盧遮那佛」在無量時間內所修願力嚴淨而成,此佛二千五百年前有化身(另一種表相)出現,名為「釋迦牟尼佛」。
宇宙從風輪的動力(業力),到分化成「自覺存在」之人類個體上,都具有「妄」的相同氣分。類如在怎麼大的星雲裡,其中組成仍存有化學週期表上的元素 一般。由於「未斷妄」之故,所以宇宙可以對您產生作用。但修行人經過訓練可以控制自己的心念及習氣,乃至能破除無明(妄)而達到「業力場也無法拘束」的狀 況,通稱為佛,這時,宇宙就不能對您產生作用。即使只是仍在未到達的過程中,亦已有「某種業力場」不能對其產生作用的實效產生,例如在一念之間可以到達宇 宙的任何地方。
◆ 世界生滅明細及三災
在這宇宙中的「星雲」有生成及壞滅之所謂三災狀況,此即是風災、水災、火災。在不同的行星中亦有三種小災難,所謂刀兵劫、疾疫劫、饑饉劫。疾疫即是瘟疫,2003年我們已有SARS經驗,歷史上也不乏記載,饑饉及刀兵也時有所聞。
在我們這個世界種有許多不同層次的空間及所因應的時間,三災對空間皆有若干的影響。風災毀壞空間至果實天(廣果天)(不含),水災毀壞空間至遍淨天(不含),火災毀壞空間至光音天(不含)。在不同災難後我們所住的這個星雲皆會再次重新被建立。
就以火災為例。我們星雲剛開始建立時,在二禪光音天這一層空間中的星塵攏聚,在經一段長遠時間後,塵之間就產生「力場」,此場以類似水的表相形態出現(類似 水的波動狀況),在有如烏雲聚過濃密時就轉為雨水墮下一般,因為星塵過於濃密就下起星際大雨至「光音天」這一層空間,因為力場的拘束之故,這些水沒有散 掉。
又經一段長遠時間之後這些水退至梵天這一層空間,在此時從星際業力場之波動的「阿那毘羅(僧伽)大風」,以此振動那些星雨所聚之水, 讓彼此鼓盪而起星體泡沬(有如太陽一般的氫、氦氣體所成球體),於是這個阿那毘羅大風就吹這些泡沫,一個個擲入梵天空間之虛空中,於是在那一層空間就有許 多不同的星體出現。
又經一段長遠時間之後,這些「業力場之水」就退至魔首天這一層空間(類似頻率轉換),而阿那毘羅大風繼續作用,於是再於水上吹起泡沫擲入虛空而形成 這一層空間的星體。如是經過一段長遠時間之反覆減落,一直到我們所居住這一層空間,也被擲出許多星體泡沫而形成恒星、行星等星體。
當我們所住的星雲世界要消滅時,將出現七個太陽(類太陽非常具大的的星體)。在第七個太陽出現後,這個火災會把梵天這一層空間燒毀,燒毀後,人類也跟著完全消滅。
再經過一段長遠時間後,有大黑雲的星際星塵攏聚在光音天,於是這個星雲世界又輪轉還生,如上所云。這是火災的現象,至水災及風災發生時,就是更上層的空間也會被摧毀,過程類似火災。
▲ 各空間之世界層次
欲界 -> 色界 -> 無色界 -> 空性(識蘊) -> 菩薩七地
-> 菩薩八地 -> 菩薩九地 -> 菩薩十地 -> 佛地
▲ 欲界
地獄 -> ... -> 人類世界 -> 四天王天 -> 忉利天 ->
須焰摩天(夜摩天) -> 兜率天 -> 化樂天 -> 他化自在
天 (魔醯首羅天在欲界與色界中間,魔王波旬住此)
▲ 色界 (分四禪天)
1. 初禪三天 梵眾天 -> 梵輔天 -> 大梵天
2. 二禪三天 少光天 -> 無量光天 -> 光音天
3. 三禪三天 少淨天 -> 無量淨天 -> 遍淨天
4. 四禪九天 (在此入想蘊)
△ 四禪凡夫所居共四天
福生天(少廣天、果實天) -> 福愛天(無量廣天)
從福愛天中分出二岐路:
1 -> 廣果天
2 -> 無想天 (凡是入禪定一無所知,即所謂坐忘,命終
皆至此處。坐忘是意識暫時壓抑之現象)
從廣果天中又分出二岐路:
1 -> 迴心向上者,斷思惑,解脫三界輪迴,而入菩薩乘
2 -> 捨貪而不生般若者,入無色界之空處定
△ 阿那含果聖人所居共五天
此五天由斷貪愛賢人所居,因為無貪愛,所以無法於欲界
投胎。所以四禪天中就形成給五種賢人所居之處。
無煩天(不麤天,無造天) -> 無熱天(不惱天) -> 善見天
-> 善現天(大善見天) -> 色究竟天 (阿迦膩尼吒(陀)天)
▲ 無色界
空無邊處天(在此入行蘊) -> 識無邊處天(在此入識蘊) ->
無所有處天(不用天) -> 非有想非無想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
■ 娑婆世界在宇宙中的位置
・我們所居住銀河系名稱叫「娑婆世界」,教主名「釋迦牟尼佛」
・娑婆世界在「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種」之內的有十三佛剎微
塵數世界周匝圍遶的處所。這個世界種上限世界名「妙寶焰」,
有二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匝圍遶。此世界種之下限世界名「最勝
光遍照」有一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匝圍遶
・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種在蓮花形力場之內,此蓮花名為「一
切香摩尼王莊嚴」
・一切香摩尼王莊嚴蓮花在「無邊妙華光香水海」之上
・無邊妙華光香水海在華藏莊嚴世界海大地中央。像華藏莊嚴世界
海在宇宙中有無限多個
・華藏莊嚴世界海在另一個更大蓮花形力場之中,名為「種種光明
蕊香幢」
・種種光明蕊香幢蓮花在另一個更大的香水海中,名為「普光摩尼
莊嚴香水海」
・普光摩尼莊嚴香水海則在第二十層風輪(業力場)之上,其名為
「殊勝威光藏」
・最底層的風輪名為「平等住」,平等住風輪即是最微細業力場之
異名
・平等住風輪業力場在阿陀那識之內,阿陀那識即是無明業力場之
異名
・阿賴耶識則是在您的欲習之上,不受業力場所左右的阿賴耶識,
變名為「如來藏」欲習是欲望所養成的習氣,一般通稱為習慣。
因為有欲所以就有「業感」,有如收音機有電源,無論您有無調整,一開機就一定會收到一個「頻率」,頂多這頻率沒電台廣播而有吵雜的電波聲音。所以, 當心中有欲就會造業因,差別在或輕或重。由此業因經由業力作用而會感應到相合頻率的業力場世界,定力不足者,在死後的靈魂(業識)就會不由自主的去這個世 界,若這個世界屬於物質世界,業識就會與此物質相合,例如人。這種現象佛經稱此為「輪迴」。
■ 跋
寫此文時,為避免錯舛產生,共花約十個小時去考證資料。希望對研究天文科學、量子物理或對科學有興趣的人有助益。
以上所有說法請參閱長阿含經第21、22卷,起世經全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華嚴)第七、八、九、十卷,楞嚴經(卷4,T19, p0120a)
*******************************************************
【註一】
*********
業力是一個比較泛用的辭,無明也是。由其階層可從細至粗分為妄、塵沙惑、思惑、見惑。由其組織可從細至粗分為識蘊、行蘊、想蘊、受蘊、色蘊。由其表相可從細至粗分為習、念、直覺、了知、分別。上述粗細分法並不是各各獨立,反而偏於粗糙結構是由微細結構所組成。如同物質之組成由粗到細是元素、分子、原子、電子與中子與質子、 夸克所組成,而不是各自獨立。
所以,當業力作用時,會反饋給「妄執」(有時稱為妄,有時稱為執著,有時一起合稱為妄執),使得妄執更加牢固而難以破除。這如同吸毒而產生癮症一般,令吸毒者難以戒除。
・妄(無明):宇宙產生之原始驅力,但沒有產生之原因,具有類似量
子無中生有的狀況。整個宇宙就如同大海,不斷的產生
波浪,波浪又不斷的消滅。所以,只要有生成就必有消
滅之時,差別在時間長短不定。這種狀況,我稱之為宇
宙第一定律
・業因 :由妄所產生可以引起業力作用的標記。匯合「緣」會導致
業果產生。業因就如同地上凹陷的坑洞,只要有塵埃落下
就會將它聚集,一直到凹洞填滿與週遭土地平齊。凹洞喻
如業因,塵埃喻如業緣,凹洞填滿喻如業果。
・業力 :因應妄之驅力所產生的行為,有妄就有業力,反之亦然,
所以妄在某種狀況下時會以業力二字而代稱
・風輪 :指宇宙最底層之力場,乃由妄所驅動的業力所產生的力場
・業力場:風輪的另一名稱.世界 :當妄驅動產生力場時,力場中
力糾結處就被稱為世界。有如磁場中靠近南北極的力場處
・虛空 :當妄驅動產生力場時,力場中稀疏處就被稱為虛空,有如
磁場遠離南北極之力場處。
・風 :在虛空中即是指業力場的波動,嚴重的波動可以毀壞星體
。在星體上乃指風。
・地 :在虛空中指業力場中力糾結較強之處,在星體上就是地
・蓮花 :在虛空中指力場擴展類似蓮花瓣的排列方式,在星體上
是指蓮花的植物
・火 :在虛空中指另一種業力場的波動,嚴重波動能毀壞星體
。在星體上就是火
・水、海:在虛空中時指的是業力場作用後所產生的狀況,它的作
用可以區隔虛空為不同空間及不同維度。在星體上指的
則是一般的水、海。業力場的作用,有時會產生破壞力
量,能毀滅星體,稱為水災。
・樹 :在虛空中指星塵聚集如樹狀,或其力場糾結後如樹狀,
在星體上就是樹木
・香水海:在虛空中指力場擴展如水狀,上面有不同力場附著,或
是蓮花狀或是星雲狀等有無限種類
・天 :指不同的空間或不同維度。不同空間(或維度),其時間
也不相同。例如阿彌陀佛世界一日夜,是我們太陽系所
在之銀河系從成、住、壞、空到下一個生成時之長度,
佛經用語是一大劫。
・宮殿 :飛行器,有時亦指恒星、行星、衛星
◆ 簡說宇宙生滅原因
佛經中有許多談論到世界生、住、異、滅的原因,例如華嚴經、起世經、大樓炭經、泥犁經、七日經、長阿含經、楞嚴經等。其中起世經說到我們太陽系所在的星雲之生成原因實在非常的精采,跟目前的科學說法很相近,但卻不完全一樣。
這個宇宙生因源於「原始無明的機制」致此宇宙產生。由於「未醒覺」此機制之影響,所以產生「已自覺的個體」被宇宙各類力場所拘束。就像是收音機若不 壞,隨著轉台控制器就能收到不同的頻率廣播台所產生的聲音一般。當「不覺無明」時,就是收音機正常運作且轉台控制器生效,於是隨著「欲望」之轉台控制器的 輪轉而感應到宇宙內不同的世界。
宇宙生成過程是『同時產生世界及虛空』。有如硬幣正反面,無法一面獨存,當有硬幣名稱存在時,就一定有正反面。世界與虛空也是同樣狀況。虛空乃由靜得名,世界乃由動得名。
因為變易(動)的緣故,所以有不同粗細層次的風輪及輾轉產生的世界海。而世界海的產生就是從「妄」之微細動能聚合而產生的「業力場」之「表相」。所 謂表相是指如同您觸摸桌子,以為它是存在,但實際只是一種吸斥力的結果。若用電子顯微鏡去研究桌子,會發現其中皆是空間。即使是原子核(質子及中子)亦是 由上夸克所組成,夸克中間仍然是空間。
現在疑問是:若皆是空間,那我們所謂的存在,指的又是什麼意思?
其實,所謂的「桌子存在」,實際上只是同一物質內粒子之間引力(強力及弱力)大於不同物質間的引力所產生的互斥現象,設若此二者無法大於互斥力量,那會產生 二物質相融的狀況產生,例如不同杯子內的水,倒在一起就融合為一,而油跟水混在一起則仍分離。因力場吸斥效應之故,它讓我們有「存在」的覺受。
這些各類的力,皆是源於業力。在業力不斷的排列組合後,就會產生目前所知的「不同表相」,例如:重力、弱力、強力、電磁力。而業力之產生,其中有一種狀況可以用您當下的「欲」(含慾及念)來增強(註一)。所以,動一個念,就產生了一個業因標記。
所以,吾人可以了解到,若造業因之後,必產生一個一直要滿足業因驅力(業力),待適合的「緣」來和合後,將因業力之驅動而產生業果,這種狀況我稱為「宇宙第二定律」。
若要停止業果,可以從不造業因或停止業力(斷妄)或令因緣不和合(可以不產生業果)來著手。否則,終須造業者去「承受它的表相」(業果)才可。例如斷人一臂,若干年後以被斷臂而結束此業。
上述這些各種力的表現,就目前而言,即是科學家所觀察到的微細粒子或其波動現象。隨業力(風)之排列組合及其演化所「形成的場」(風輪)就不同,其「物質化」由細至粗的順序可以這樣看待:
風輪 -> 世界海 -> 香水海 -> 世界種 -> 星雲(銀河系)
-> 恒星系(太陽系) -> 行星(衛星、慧星...) -> 行星上的
各類動物、植物、礦物、氣體...等
我們這個世界海名為「(蓮)華藏莊嚴世界海」,此世界海是「毘盧遮那佛」在無量時間內所修願力嚴淨而成,此佛二千五百年前有化身(另一種表相)出現,名為「釋迦牟尼佛」。
宇宙從風輪的動力(業力),到分化成「自覺存在」之人類個體上,都具有「妄」的相同氣分。類如在怎麼大的星雲裡,其中組成仍存有化學週期表上的元素 一般。由於「未斷妄」之故,所以宇宙可以對您產生作用。但修行人經過訓練可以控制自己的心念及習氣,乃至能破除無明(妄)而達到「業力場也無法拘束」的狀 況,通稱為佛,這時,宇宙就不能對您產生作用。即使只是仍在未到達的過程中,亦已有「某種業力場」不能對其產生作用的實效產生,例如在一念之間可以到達宇 宙的任何地方。
◆ 世界生滅明細及三災
在這宇宙中的「星雲」有生成及壞滅之所謂三災狀況,此即是風災、水災、火災。在不同的行星中亦有三種小災難,所謂刀兵劫、疾疫劫、饑饉劫。疾疫即是瘟疫,2003年我們已有SARS經驗,歷史上也不乏記載,饑饉及刀兵也時有所聞。
在我們這個世界種有許多不同層次的空間及所因應的時間,三災對空間皆有若干的影響。風災毀壞空間至果實天(廣果天)(不含),水災毀壞空間至遍淨天(不含),火災毀壞空間至光音天(不含)。在不同災難後我們所住的這個星雲皆會再次重新被建立。
就以火災為例。我們星雲剛開始建立時,在二禪光音天這一層空間中的星塵攏聚,在經一段長遠時間後,塵之間就產生「力場」,此場以類似水的表相形態出現(類似 水的波動狀況),在有如烏雲聚過濃密時就轉為雨水墮下一般,因為星塵過於濃密就下起星際大雨至「光音天」這一層空間,因為力場的拘束之故,這些水沒有散 掉。
又經一段長遠時間之後這些水退至梵天這一層空間,在此時從星際業力場之波動的「阿那毘羅(僧伽)大風」,以此振動那些星雨所聚之水, 讓彼此鼓盪而起星體泡沬(有如太陽一般的氫、氦氣體所成球體),於是這個阿那毘羅大風就吹這些泡沫,一個個擲入梵天空間之虛空中,於是在那一層空間就有許 多不同的星體出現。
又經一段長遠時間之後,這些「業力場之水」就退至魔首天這一層空間(類似頻率轉換),而阿那毘羅大風繼續作用,於是再於水上吹起泡沫擲入虛空而形成 這一層空間的星體。如是經過一段長遠時間之反覆減落,一直到我們所居住這一層空間,也被擲出許多星體泡沫而形成恒星、行星等星體。
當我們所住的星雲世界要消滅時,將出現七個太陽(類太陽非常具大的的星體)。在第七個太陽出現後,這個火災會把梵天這一層空間燒毀,燒毀後,人類也跟著完全消滅。
再經過一段長遠時間後,有大黑雲的星際星塵攏聚在光音天,於是這個星雲世界又輪轉還生,如上所云。這是火災的現象,至水災及風災發生時,就是更上層的空間也會被摧毀,過程類似火災。
▲ 各空間之世界層次
欲界 -> 色界 -> 無色界 -> 空性(識蘊) -> 菩薩七地
-> 菩薩八地 -> 菩薩九地 -> 菩薩十地 -> 佛地
▲ 欲界
地獄 -> ... -> 人類世界 -> 四天王天 -> 忉利天 ->
須焰摩天(夜摩天) -> 兜率天 -> 化樂天 -> 他化自在
天 (魔醯首羅天在欲界與色界中間,魔王波旬住此)
▲ 色界 (分四禪天)
1. 初禪三天 梵眾天 -> 梵輔天 -> 大梵天
2. 二禪三天 少光天 -> 無量光天 -> 光音天
3. 三禪三天 少淨天 -> 無量淨天 -> 遍淨天
4. 四禪九天 (在此入想蘊)
△ 四禪凡夫所居共四天
福生天(少廣天、果實天) -> 福愛天(無量廣天)
從福愛天中分出二岐路:
1 -> 廣果天
2 -> 無想天 (凡是入禪定一無所知,即所謂坐忘,命終
皆至此處。坐忘是意識暫時壓抑之現象)
從廣果天中又分出二岐路:
1 -> 迴心向上者,斷思惑,解脫三界輪迴,而入菩薩乘
2 -> 捨貪而不生般若者,入無色界之空處定
△ 阿那含果聖人所居共五天
此五天由斷貪愛賢人所居,因為無貪愛,所以無法於欲界
投胎。所以四禪天中就形成給五種賢人所居之處。
無煩天(不麤天,無造天) -> 無熱天(不惱天) -> 善見天
-> 善現天(大善見天) -> 色究竟天 (阿迦膩尼吒(陀)天)
▲ 無色界
空無邊處天(在此入行蘊) -> 識無邊處天(在此入識蘊) ->
無所有處天(不用天) -> 非有想非無想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
■ 娑婆世界在宇宙中的位置
・我們所居住銀河系名稱叫「娑婆世界」,教主名「釋迦牟尼佛」
・娑婆世界在「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種」之內的有十三佛剎微
塵數世界周匝圍遶的處所。這個世界種上限世界名「妙寶焰」,
有二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匝圍遶。此世界種之下限世界名「最勝
光遍照」有一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匝圍遶
・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種在蓮花形力場之內,此蓮花名為「一
切香摩尼王莊嚴」
・一切香摩尼王莊嚴蓮花在「無邊妙華光香水海」之上
・無邊妙華光香水海在華藏莊嚴世界海大地中央。像華藏莊嚴世界
海在宇宙中有無限多個
・華藏莊嚴世界海在另一個更大蓮花形力場之中,名為「種種光明
蕊香幢」
・種種光明蕊香幢蓮花在另一個更大的香水海中,名為「普光摩尼
莊嚴香水海」
・普光摩尼莊嚴香水海則在第二十層風輪(業力場)之上,其名為
「殊勝威光藏」
・最底層的風輪名為「平等住」,平等住風輪即是最微細業力場之
異名
・平等住風輪業力場在阿陀那識之內,阿陀那識即是無明業力場之
異名
・阿賴耶識則是在您的欲習之上,不受業力場所左右的阿賴耶識,
變名為「如來藏」欲習是欲望所養成的習氣,一般通稱為習慣。
因為有欲所以就有「業感」,有如收音機有電源,無論您有無調整,一開機就一定會收到一個「頻率」,頂多這頻率沒電台廣播而有吵雜的電波聲音。所以, 當心中有欲就會造業因,差別在或輕或重。由此業因經由業力作用而會感應到相合頻率的業力場世界,定力不足者,在死後的靈魂(業識)就會不由自主的去這個世 界,若這個世界屬於物質世界,業識就會與此物質相合,例如人。這種現象佛經稱此為「輪迴」。
■ 跋
寫此文時,為避免錯舛產生,共花約十個小時去考證資料。希望對研究天文科學、量子物理或對科學有興趣的人有助益。
以上所有說法請參閱長阿含經第21、22卷,起世經全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華嚴)第七、八、九、十卷,楞嚴經(卷4,T19, p0120a)
*******************************************************
【註一】
*********
業力是一個比較泛用的辭,無明也是。由其階層可從細至粗分為妄、塵沙惑、思惑、見惑。由其組織可從細至粗分為識蘊、行蘊、想蘊、受蘊、色蘊。由其表相可從細至粗分為習、念、直覺、了知、分別。上述粗細分法並不是各各獨立,反而偏於粗糙結構是由微細結構所組成。如同物質之組成由粗到細是元素、分子、原子、電子與中子與質子、 夸克所組成,而不是各自獨立。
所以,當業力作用時,會反饋給「妄執」(有時稱為妄,有時稱為執著,有時一起合稱為妄執),使得妄執更加牢固而難以破除。這如同吸毒而產生癮症一般,令吸毒者難以戒除。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