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4日 星期四

法眼淨、無生及我從何處來?

我,從妄而生!


妄生之後,於是開始分化(詳見《楞嚴經》世界相續、眾生相續之經文),當妄分化至眾生相續階段時,於是就有眾生產生。


眾生之產生,是依於妄的分化驅力(又稱為業力),而產生錯覺,這類錯覺是「自覺有我」。於是,眾生就以為「我」是存在的。


這類的錯覺,是依於三界內輪迴的分段生死而說,這是眾生的生死。


實際上,妄還有更微細的現象,那就是「變易生死」,這是聖人的生死。


要斷妄,要先從眾生生死斷起,它叫人我執,起源於三毒習氣,所以要斷惑(見惑及思惑),首先就要斷三毒。而三毒之根本稱為痴習,痴又稱為無明、不如實知。


所謂如實知,就是要如實了知「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有受皆苦、涅槃寂滅」。


當如實了知上述四法印(或三法印亦可)而無疑(斷下三結),則會得法眼淨。既得此淨法眼之後,就不必人勸會自動的想去修行斷惑。


既得二乘人淨法眼,此人必然了知,要斷三毒,首先必須「立志無欲」!


所謂無欲,就是要斷除以貪為根本的七情六欲。貪習能斷,瞋習亦能隨之並斷。有如此知見,則痴習薄,隨著功夫增長,痴習也會隨貪習薄弱及斷除,而跟著薄弱及斷除。


當修行人時時無欲時,則根塵相觸時,也無所住於六塵,這符合《金剛經》
開示:「

  是故須菩提,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
  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上述所生之心,是指真心,即是佛四智之意思)

--
菩薩乘根器者,不只悟了四法印,還會悟了:「原來一切無生」。所有一切,純粹是我眾生習氣的錯覺!


領悟諸法的確無我,因為我的存在,它只是「妄」的一種表相而已(《楞嚴經》眾生相續)。十方世界也是妄的另一個表相(《楞嚴經》世界相續)。


於是,已得法眼淨之菩薩乘根器者,亦悟佛知見!所謂佛知見即是「無生」(指妄於佛性而言是無生)。


佛性譬如虛空,妄譬如浮雲。浮雲自生於虛空,自滅於虛空,而虛空不隨浮雲之生而生,亦不隨其滅而滅。是以佛性無生。

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世界海起具因緣

No. 279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7) T10, p0035a

世界成就品第四

...(略)...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告諸大眾言。諸佛子。世界海。有十種事。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已說。現說。當說。


何者為十。所謂世界海起具因緣。世界海所依住。世界海形狀。世界海體性。世界海莊嚴。世界海清淨。世界海佛出興。世界海劫住。世界海劫轉變差別。世界海無差別門。


諸佛子。略說世界海。有此十事。若廣說者。與世界海微塵數等。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已說。現說。當說。


諸佛子。略說以十種因緣故。一切世界海。已成現成當成。


何者為十。所謂如來神力故。法應如是故。一切眾生行業故。一切菩薩。成一切智所得故。一切眾生及諸菩薩。同集善根故。一切菩薩嚴淨國土願力故。一切菩薩成就不退行願故。一切菩薩清淨勝解自在故。一切如來善根所流。及一切諸佛成道時自在勢力故。普賢菩薩自在願力故。


諸佛子。是為略說十種因緣。若廣說者。有世界海微塵數。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所說無邊眾剎海   毘盧遮那悉嚴淨  
  世尊境界不思議   智慧神通力如是  
  菩薩修行諸願海   普隨眾生心所欲  
  眾生心行廣無邊   菩薩國土遍十方  
  菩薩趣於一切智   勤修種種自在力  
  無量願海普出生   廣大剎土皆成就  
  修諸行海無有邊   入佛境界亦無量  
  為淨十方諸國土   一一土經無量劫  
  眾生煩惱所擾濁   分別欲樂非一相  
  隨心造業不思議   一切剎海斯成立  
  佛子剎海莊嚴藏   離垢光明寶所成  
  斯由廣大信解心   十方所住咸如是  
  菩薩能修普賢行   遊行法界微塵道  
  塵中悉現無量剎   清淨廣大如虛空  
  等虛空界現神通   悉詣道場諸佛所  
  蓮華座上示眾相   一一身包一切剎  
  一念普現於三世   一切剎海皆成立  
  佛以方便悉入中   此是毘盧所嚴淨 

第八識相分顯化過程之分析

要把第八識相分顯化過程的各種方式及顯化結果說清楚,不是我能做到,有興趣者,應該詳閱《華嚴經》世界成就品,或閱《起世經》(共三譯本)去理解經文中關於顯化的說明(不一定說的清楚)。這裡我只能盡量依所知、所悟而說明之!
 
 
妄產生之後,它的驅力就是不斷生滅的現象,而生滅亦可理解是旋轉、震動、流動、融化固化...等過程,隨不同世界業感而以不同方式來作用。每一個作用都具有頻率現象,它以每秒執行多少次而被定義。不管旋轉、震動、流動、融固...等,都有頻率之意義存在。
 
 
依不同頻率,所顯化之表相,就有所不同。關於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都可這麼理解。
 
 
其中比較複雜的是法塵。法塵不適合以頻率所顯化表相來理解,而要以電腦作用來理解,括號內是佛法的譬喻。
 

1、電腦(第八識)當有了電力(妄,業力)之後,依「硬體構造」(妄產生之原始
  驅力),電力最後跑到起動作業系統的內存位址,把執行權(第八識見分,指法
  我執+人我執)交給該位址的作業系統接手去工作。


2、工作時的程序,它本身也是資料的一種,只是獲得了執行權。
 
 
3、執行程序會再去內存某位址取得「一般性資料」(第八識相分,指業相種子)
 
 
4、程式取得資料(見分取得相分)之後,由於業力未停止(狂心未歇,參考《楞
  嚴經》經文),於是依資料類別(業相種子)做符合該類別之動作(見分依不
  同善惡業種子而產生作用,簡稱業感)
 
 
5、若這些一般資料的類別,是屬於要在屏幕上(人類世界)顯示影像(外塵)時
  ,則執行程序將把它放在屏幕上。若屏幕比喻成人類世界,這些影像就是色塵
  、聲塵、香塵、味塵、觸塵。
 
 
6、程序取得資料後,它的處理過程就是演算法(法塵)。要用什麼演算法,這沒
  有一定,要依程序被設計的架構而定。若程序是已轉識成智(把眾生見分之業
  ,轉變為佛菩薩見分之願)的狀況,那麼它的方法就是所謂「智波羅蜜」,而
  眾生的方法,就純粹是方法而已,當然這個方法還是有優劣的分別。

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

楞嚴經三種相續:世界相續、眾生相續、業果相續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3) T19, p0119c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大威德世尊善為眾生。敷演如來第一義諦。世尊常推說法人中我為第一。今聞如來微妙法音。猶如聾人逾百步外聆於蚊蚋。本所不見何況得聞。佛雖宣明令我除惑。今猶未詳斯義究竟無疑惑地。世尊如阿難輩。雖則開悟習漏未除。我等會中登無漏者。雖盡諸漏今聞如來所說法音。尚紆疑悔。世尊若復世間一切根塵陰處界等。皆如來藏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終而復始。又如來說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世尊若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則不生復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虛空不相陵滅。世尊地性障礙空性虛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義攸往。惟願如來宣流大慈。開我迷雲及諸大眾。作是語已五體投地。欽渴如來無上慈誨。


爾時世尊告富樓那。及諸會中。漏盡無學諸阿羅漢。如來今日普為此會。宣勝義中真勝義性。令汝會中定性聲聞。及諸一切未得二空。迴向上乘阿羅漢等。皆獲一乘寂滅場地。真阿練若正修行處。


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富樓那等欽佛法音默然承聽。


--
佛言富樓那。如汝所言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聞如來宣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


富樓那言唯然世尊。我常聞佛宣說斯義。


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無明。


/----  世界相續  ----/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


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


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


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濕為巨海乾為洲潬。


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勢劣火結為高山。


是故山石擊則成炎融則成水。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交妄發生遞相為種。


以是因緣世界相續。


/----  眾生相續  ----/
復次富樓那。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


由是分開見覺聞知。同業相纏合離成化。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憎同想成愛。流愛為種納想為胎。


交遘發生吸引同業。故有因緣生羯囉藍遏蒱曇等。胎卵濕化隨其所應。


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濕以合感。化以離應。


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沈。


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  業果相續  ----/
富樓那。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是等則以欲貪為本。


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濕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是等則以殺貪為本。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惡業俱生窮未來際。是等則以盜貪為本。


汝負我命我還債汝。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唯殺盜婬三為根本。


以是因緣業果相續。


--
富樓那。如是三種顛倒相續。皆是覺明明了知性。因了發相從妄見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因此虛妄終而復始。


/----  富樓那問成佛之後,何時再墮入成為眾生  ----/
富樓那言。若此妙覺本妙覺明。與如來心不增不減。無狀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如來今得妙空明覺。山河大地有為習漏何當復生。


佛告富樓那。譬如迷人。於一聚落惑南為北。此迷為復因迷而有因悟所出。


富樓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無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


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時。倏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樓那。於意云何。此人縱迷。於此聚落更生迷不。


不也世尊。


富樓那。十方如來亦復如是。此迷無本。性畢竟空。昔本無迷。似有迷覺。覺迷迷滅。覺不生迷。


亦如翳人。見空中花。翳病若除。華於空滅。忽有愚人。於彼空花。所滅空地。待花更生。汝觀是人。為愚為慧。


富樓那言。空元無花。妄見生滅。見花滅空。已是顛倒。敕令更出。斯實狂癡。云何更名。如是狂人。為愚為慧。


佛言。如汝所解。云何問言。諸佛如來妙覺明空。何當更出山河大地。


又如金礦。雜於精金。其金一純。更不成雜。如木成灰。不重為木。諸佛如來。菩提涅槃。亦復如是。

黃龍三觀與氣脈

法迄巴註:
    我個人認為,依《楞嚴經》的斷惑次第來看,破初關應該是
    斷人我執 。破重關應該是證菩薩八地(不退轉菩提心)。破
    牢關則是佛地。
 

*******************************************************************
 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9c85ba01018e9d.html


所以在意識清明這一段,有時候學禪的人給他一個方便說:「你這個就是了。」你認為清明這個就是了,是什麼?哈!現在告訴你,第六意識偶然清淨的現量的一面,還是意識的境界。你所謂空,還是意識上的空嘛。對不對?你不清醒睡著了以後你還有沒有這個空的境界?就沒有了嘛,那個意識進入睡眠位了,所以這個清明沒有了。


你說我醒來又空,當然又是意識造成了這個空嘛。「哎呀,我現在好空喔,空、空……啊,我都懂了,世界都是空的呀,哎呀!我真的,我現在總算清醒了。」你說他在說夢話嘛!所以我們站在旁邊說:「嗯,好,懂了啊,有道了,嗯,這個悟了」。實際上我們回頭蒙著嘴在笑。這還不是意識自己造的境界?但是意識造成這個境界真的假的呢?話說回來,你真能從此如達摩祖師所講的「心如牆壁,可以入道」,這是個鑰匙拿到了,你可以去開發它。


所以,我們可以說,禪宗不是分三關嗎:破初關、到重關、破末後牢關。我們勉強地可以講,的確是這個樣子,拿《八識規矩頌》的階段。把意識的這個習氣之流、業力之流,破得開,見到意識無自性的空,可以說破初關。那麼功夫到達這個境界,要行、住、坐、臥,隨時隨地都意識空靈,無分別、無妄想的境界。


你說這個時候能做事嗎?當然更能做事。意念都是空,儘管在講話,講完了沒得意念了,在空中能夠講,那麼可以說是破了初關的境界。但是沒有破重關。要到把第七末那識破掉,破掉以後,快到破第八識的邊緣了,可始到重關。


破末後牢關,就是超越了精神世界、超越了物理世界、打破了第八阿賴耶識,始證到大圓境智、如來藏性,那再說破末後牢關,叫做「牢關」,堅牢而不可破的。這也是三關之說,禪宗方便之談。


現在我們瞭解了第六意識這個樣子,所以玄奘法師在《八識規矩頌》上關於第六意識這一首偈子說:「發起初心歡喜地」,菩薩、大乘菩薩、登地菩薩,就是以普通一個人修菩薩道作功夫,初步、初地的菩薩,剛剛上地,等於我們上樓梯第一層樓梯,電梯上來到了第一層了,十層房子到了第一層,初地叫做「歡喜地」。


所以呀,第六意識真的破了,所謂破是方便的話,意識怎麼叫「破」?這是人類語言表達的一個方式。第六意識真達到無分別、無妄想、空靈了,我們剛才講,假定一個名稱叫它「破」了,沒有什麼破不破;就是把這個妄念比較切斷了,空靈而能起用。這是菩薩登初地以後第六意識才能空。


「發起」,剛剛發心,那麼普通講發心,這個樣子,發明自己第六意識心地的空靈。所謂「發起初心(菩薩登)歡喜地」。這是說入門。所以,分別妄念不空,你說你得定了、你學佛修道了,都不算數的。到第六意識空,隨時能夠做到性空、無自性,能夠做到了以後,你這個人才夠得上說是學佛的了。


第二句「俱生猶自現纏眠」,注意這個「眠」字,睡眠的眠,不是感情纏綿、綿綿不絕的那個「綿」。這個「眠」字用得比那個纏綿的「綿」還要高明。他說第六意識空了的時候啊,你認為這個初悟道的初地菩薩就了不起麼?沒有什麼了不起。「俱生」,與生命俱來的習氣、所有的習氣還在,習氣的根根統統在,所以不算成佛哦。


「俱生猶自現纏眠」,纏繞著你。眠,「隨眠」,眠是一個佛學名詞,唯識學叫「隨眠煩惱」,它跟隨著你,永遠使你無明無知的狀態,無知這樣子等於睡眠、永遠睡在你旁邊的,你起來它起來,你坐它也坐,你躺下它就躺下,它纏繞著你,使你永遠是沉迷不醒。所以啊,俱生我執等等,俱生以來這個煩惱習氣,「俱生猶自現纏眠」,它跟著你。


第六意識真的完全乾淨了、空了,所謂要教理來講,沒有頓悟的,都是漸修的。由一個凡夫發心,修到了第六意識能夠空、登菩薩初地,那不得了,要一大阿僧祗劫以上的,有規定的啊,有一定的數字,不過我現在報的數字不準確。由見了道以後,修到了第七地的菩薩叫「遠行地」,又要一大阿僧祗劫;三大阿僧祗劫才能成佛。所以要把煩惱習氣的根根修斷哪,「遠行地」以後,「遠行地」即第七地,第八就是「不動地」了,就不退轉了。到了第八地,就是禪宗講的破了「重關」了,可以不退轉了。


所以我們學禪的人,禪宗有一句話——你們年輕的同學這個要閉關那個要閉關,唉,我看還是叫警察把你關到禁閉室容易——「不破本參不入山」。第六意識初關不破,入山都沒有資格。「不到重關不閉關」,真正要閉關要到了「遠行地」以後的第八「不動地」的重關境界才可以閉關。


真正的閉關關房裡一本書都不準有的,佛經都沒有,什麼都沒有,就是一個茶杯一個碗,然後有個坐的地方。四壁畫都不准掛,什麼也沒有!什麼都沒有!說閉關還可以看經啦、看大藏經、看書嘛,還弄個搖椅搖一搖嘛,還弄個清茶來熬一熬,哎呀你看,我喝一杯清茶,還點個檀香——那還是在玩弄習氣耶!不行的啊!所以真正閉關,你們怎麼去閉呀?所以到了「遠行地」後,「純無漏」,第六意識真正轉了,所以得「無漏道」。

*****
修道的人落在這個我執法執上那麼細的境界,自己幾乎檢查不出來。而且這個習氣斷不了,非常難斷。斷了我執法執,那就得道了、證果了。非常難!


要怎麼呢?所以大乘教理上,菩薩證入初地斷我執,初地菩薩才能斷我執。但是談何容易菩薩證入初地!那麼,法執要到七地菩薩、八地以後還斷不了,所謂十地菩薩以後還沒有斷,快要成佛得最後金剛喻定,得到了超等、妙二覺菩薩,十地菩薩以外文殊、普賢的境界超過了,要成佛果了,才斷了最後這個法執、觀念。所以說非常難!


所以現在一般講禪宗啊、密宗啊、修道,初步破了初關,禪宗所謂分三關、拿三關來講,破了初關的人,等於初果羅漢初見道,破除了一點我執,我執之一點,十分裡頭去了幾分;法執動都沒有動。到了重關以後,法執才慢慢摸到了一點,自己可以檢查了。到了破末後牢關,法執才能夠空得了。


所以隨便現在講禪學,青的是山、綠的是水,一株桃花、扭一個鼻子,「開悟了!」說斷了我執、法執了——那才是開玩笑。那不是欺人,就是自欺了。

*****
清朝的雍正皇帝他是學禪的,他就講,禪宗有三關:所謂破初關是第六意識被打破了。有道理,沒有錯。一般禪宗所謂破關哪,初步開悟了——參破了——第六意識現量境。這還要修,這不算數的。所以初關破了沒有什麼稀奇。那麼我們現在講,假如破初關,我過去的經驗,隨時要你破就破初關,把你引到那個空的境界很容易。


因此你們也懂一個道理了。比如說打坐以後我們這個身體上,氣脈發動,有個觀念很重要,什麼任督二脈啊、奇經八脈打通了……你要曉得,任督二脈、奇經八脈通了沒有什麼稀奇,這不是道啊!換句話說,這是身上面身根的現量而已!因為一般人覺得:哎喲!任督二脈、奇經八脈打通了,得了道——不相干啊!你們是中了武俠小說的亂講(的毒),就是拿武俠小說來亂講。


任督二脈、奇經八脈打通了他不死嗎?還是要死;他不病嗎?還是要病。不過少病、慢一點死。因為他氣脈通了,生理正常,生理上保持正常延緩脈的老化,有這個效果。所以氣脈通不過是身根與身識達到某一種現量的境界而已,不加意識破壞。


譬如我們每一個人的氣脈都在通的呀!你們注意哦,每一個人任督二脈都是通的哦!在座的人,凡是活人不通它就死了。那麼你說我怎麼沒有個東西在流動的感覺呢?那是因為你的意識用在某一個追求觀念非常緊的時候,影響了身識的神經也緊張起來,緊張起來自然感覺到有個東西在轉動。


這個東西一轉動反轉來影響你的意識,「啊!這個東西好!」意識進入了另外一個現量境界上,是誘導性的進步。就是這個道理。不是不對,也是對。但是,你認為任督二脈都通了,或者奇經八脈通了,乃至於密宗講三脈四輪通了就成功、就得道了——不是的!錯了!


所以第六意識的現量是這樣一個東西。


因此許多,我們看古人,不要說現在沒有禪師,古代許多的禪師充其量是第六意識破了的悟,不算究竟。幾乎歷代的禪師沒有幾個大成就的,因為教理不通。唯識是非通不可的,有這樣嚴重。

2015年12月7日 星期一

阿羅漢入般涅槃,無法被感應其存在

 相類事件有二件,尊者闡陀持刀自殺,佛授第一記。

   ‧尊者跋迦梨屍所持刀自殺,佛授第一記 (雜阿含經)   ‧慧解脫阿羅漢命終時,所應持的正確心態  (雜阿含經)

******************************************************************
No. 99 雜阿含經 (卷39) T02, p0286a

  (一○九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毘婆羅山七葉樹林石室中


時。有尊者瞿低迦。住王舍城仙人山側黑石室中。獨一思惟。不放逸行。修自饒益。時受意解脫身作證。數數退轉。一.二.三.四.五.六反退。還復得。時受意解脫身作證。尋復退轉


彼尊者瞿低迦作是念。我獨一靜處思惟。不放逸行。精勤修習。以自饒益。時受意解脫身作證。而復數數退轉。乃至六反。猶復退轉。我今當以刀自殺。莫令第七退轉


時。魔波旬作是念。沙門瞿曇住王舍城毘婆羅山側七葉樹林石窟中。有弟子瞿低迦住王舍城仙人山側黑石室中。獨一靜處。專精思惟。得時受意解脫身作證。六反退轉。而復還得。彼作是念。我已六反退。而復還得。莫令我第七退轉。我寧以刀自殺。莫令第七退轉。若彼比丘以刀自殺者。莫令自殺。出我境界去。我今當往告彼大師


爾時。波旬執琉璃柄琵琶。詣世尊所。鼓絃說偈

  大智大方便   自在大神力  
  得熾然弟子   而今欲取死  
  大牟尼當制   勿令其自殺  
  何聞佛世尊   正法律聲聞  
  學其所不得   而取於命終


時。魔說此偈已。世尊說偈答言

  波旬放逸種   以自事故來  
  堅固具足士   常住妙禪定  
  晝夜勤精進   不顧於性命  
  見三有可畏   斷除彼愛欲
  已摧伏魔軍   瞿低般涅槃  
  波旬心憂惱   琵琶落於地  
  內懷憂慼已   即沒而不現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當來。共至仙人山側黑石室所。觀瞿低迦比丘以刀自殺


爾時。世尊與眾多比丘往至仙人山側黑石室中。見瞿低迦比丘殺身在地。告諸比丘。汝等見此瞿低迦比丘殺身在地不


諸比丘白佛。唯然。已見。世尊


佛告比丘。汝等見瞿低迦比丘周匝遶身黑闇煙起。充滿四方不


比丘白佛。已見。世尊


佛告比丘。此是惡魔波旬於瞿低迦善男子身側。周匝求其識神。然比丘瞿低迦以不住心。執刀自殺


爾時。世尊為瞿低迦比丘受第一記


爾時。波旬而說偈言

  上下及諸方   遍求彼識神  
  都不見其處   瞿低何所之


爾時。世尊復說偈言

  如是堅固士   一切無所求  
  拔恩愛根本   瞿低般涅槃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2015年12月2日 星期三

新時代訊息網站

很多網站被自閉長城給封鎖,要自行翻牆。


英文:
 準備轉變官網
 => https://prepareforchange.net/

 光明銀河聯邦 總網站
 => http://www.galacticchannelings.com/

 Cobra 英文官網
 => https://2012portal.blogspot.tw/


中文:
 準備轉變(PFC) 香港訊息中心 (Blog)
 => https://hkpfc-datacentres.blogspot.tw/

 光明銀河聯邦 中文官網 (已停更)
 => http://www.galacticchannelings.com/chinese/index.html

 黃金時代行動團隊
 => https://www.golden-ages.org/

   黃金時代團隊之事件行動導航 (重要)
 => http://return-to-light.yolasite.com/

 來自仙女座的科學家 Mythi (被中國政府封嘴)
 => http://www.mythi.cn/

 Cobra 中文訊息
 => https://cobra.golden-ages.org/

 本傑明‧富爾福德專欄 (中文)
 => https://blog.xuite.net/tonycjones/twblog?st=c&w=7326387&p=1

 宇宙揭密系列目錄 (1~4季)
 => https://jameshsu2013.pixnet.net/blog/post/439857151

 比利邁爾(Billy Meier)接觸事件
 => https://jameshsu2013.pixnet.net/blog/post/353659541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無欲頓覺法

《圓覺經》云:「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這又是一種無欲法的解釋,因緣時節成熟用此法可以頓覺入佛地。


以前,我還一直無法理解「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這六句的真義,總以為是贅語不必理它們,功夫用在「不起妄念」即可,但大悟(註1)後始明白,它們的真正意義。


原來,功夫用在無欲之上固然是正確的,以無欲之故,所以「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但又以事功未徹,還在輪迴中,所以也必然會有妄念生起,而為了避免凡夫心對功夫起影響,所以就造此六句。


為何說凡夫心對功夫起影響呢?


因為,若有了知,則此「了知」又是一個妄念!「了知妄念」是頭上安頭,多此一舉。


所以,為了避免後六句妄念所左右,於「無欲」的功夫要用更多幾倍功才行,否則恐怕心被前境所轉。不過,能用這八句的人,大約至少是已斷見惑的人,相信這類人知道好歹。


---
過去不可能沒注意此八句偈,只是修行法不同,沒有辦法深入此八句偈的後六句罷了。例如使用「禪那法(念數門)」,又怎可令己「住妄想境,不加了知」,若不了知,這就失心隨業力輪迴去了。


《圓覺經》的三種淨觀都是成佛法,但用法不同乃至相反。例如奢摩他以取靜為主(偏止);而三摩缽提反而要常去思惟(偏觀);至於禪那,則是當下要能察知心念生滅(由察知而直接斷煩惱),法法都不同。至我前幾日所悟「無欲頓覺法」,其基本反而只要求專注在「無欲」(不串習)功夫就行了,其餘一律不管。


所謂「其餘一律不管」,是指若輪迴習氣生起,生就讓它生吧,反正它也必自滅!老子就只專注在無欲功夫就行了,妄想習氣則會逐漸的不生起!這也是《六祖壇經》四句偈「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之真義。


至於為何要這麼的用功,如開題帖所說明:

    因為,若有了知,則此「了知」又是一個妄念!
    「了知妄念」是頭上安頭,多此一舉。


所以,要用這個「無欲頓覺法」,一定要先得法眼淨,對於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見地無疑」於所有一切都在生滅!且認同佛性無生如虛空,不自生亦不隨生滅之浮雲(妄)而有生滅。以一切無生之故,所以我當下又何必妄生相續心呢?!如此用功,則相續心不生;不如此用功,反而去了知相續生滅相,這個「了知」又是一個生滅相。所以,「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
靠頓悟就能斷惑,那是非常上上等利根的人,我猜測「現今時代可能沒有這種人」。但我個人倒以為還是有人的根器適合「頓覺法」。


所謂「頓覺法」,我目前所悟就只有一種:「無欲」。


查看註1網址內容,指月錄中揭示了四祖道信對牛頭山法融禪師的開示:外境無好醜。所有善惡都是修行人自心在作祟。若人心無欲,則當下平等無愛憎,這也符合斷除十二因緣之「愛、取、有」任一緣,也能解脫輪迴,乃至斷無明而成佛(註2)之意旨。


至於要用有為法、無為法哪一個比較恰當,這要依人根器而定,如同《楞嚴經》二十五圓通章中有許多大阿羅漢乃至菩薩也是使用有為法而證果。


我個人多年來,就是以斷欲為主要修行方式,經過這麼多年的經驗,使得我對於「轉念」的功夫就很適應,而因此適合「無欲」的功夫使用。


所謂轉念,也是「處事以智」的一種。這指不以情緒做事,而以理性智慧來判斷。若修行人當下被外境所染時,在察知時就轉個心念,於是心中的好惡情緒會跟著轉變。原來喜歡的,就有定力可以拒絕。例如不淨觀,當看到裸女時,轉個念作不淨觀,就只看到腐肉、膿血、蛆蟲,於是淫欲當下就熄滅而沒有繼續觀看的欲望。


上述的「轉念」是無欲頓覺法的輔助方法之一,因為修行人還沒斷貪瞋,所以觸六塵仍有欲習產生,定力不足無法恒與定俱,用不來真正的無欲功夫,所以偶而需要些輔助的對治法。


使用有為法,若是基於「已悟淨圓覺,持淨覺力用功」,那麼它的效果也與用無欲頓覺法一樣,都是「隨順覺性」,都是正確的成佛修行法,《楞嚴經》二十五圓通章證果阿羅漢及菩薩皆能證實!


今日,我本人對於「無欲頓覺法」,已與往昔頓修法有所不同,其實佛在《楞嚴經》中早就已揭示修行人用功的方式,也就是「因地發心,同果地覺」,一直保持在這個無欲境界中,不需要生心去做什麼,也不必再用「轉念」的主動對治功夫,只需要「不相續現前欲習」即可!!


所有的生滅,都是吾人去相續它而產生,不去相續它,會漸漸的不生起,乃至自動消滅。所以功夫用在「不去相續」,其結果就是「無欲」。參考以下《楞嚴經》的開示:

  富樓那。妄性如是。因何為在。
  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
  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週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
註1
*********
大悟了


*****************************************************************
註2
*********
見十二緣者即是見佛性
=> https://fatsiba.blogspot.tw/2011/01/blog-post_04.html

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

原來,應如此用功!


已悟如來禪的人,自己會自動調整錯誤知見!
 
 
效果呈現在以下事件。前二日曾自問是否失心,這事老是覺得怪怪的就一直掛在心中,今日下午果然「因緣時節成熟」,於是我就自動領悟了《圓覺經》中開示的八句偈(註1)。
 
 
為何今日下午因緣會成熟呢? 因為我看到一個帖子覺得好笑,於是就噗哧的笑了出來,一笑之後卻察知了自己起「喜心的欲」,因此就聯想到「註1」《圓覺經》八句偈。於是在聯想之下忽然領悟了它的真正意義。
 

「註1」八句偈是一種無欲法的解釋,因緣時節成熟用此法可以頓覺入佛地。
 

以前,我還一直無法理解「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這六句的真義,總以為是贅語不必理它們,功夫用在「不起妄念」即可,但大悟(註2)後始明白,它們的真正意義。
 
 
原來,功夫用在無慾之上固然是正確的,以無慾之故,所以「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但又以事功未徹,還在輪迴中,所以也必然會有妄念生起,而為了避免凡夫心對功夫起影響,所以就造此六句。
 
 
為何說凡夫心對功夫起影響呢?
 
 
因為,若有了知,則此「了知」又是一個妄念!「了知妄念」是頭上安頭,多此一舉。
 
 
所以,為了避免被妄念所左右,於「無欲」的功夫要用更多幾倍功才行,否則恐怕心被前境所轉。不過,能用這八句的人,大約至少是已斷見惑的人,相信這類人知道好歹。​

 
也許,過去還真的已曾領悟過,只是不記得罷了,但既然無知,這就代表自己的功夫也必然用不上今日心得,所以,所謂已知若已遺忘則等同無知。
 
************************************************************
註1
****************
《圓覺經》八句偈:「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說明:此八句偈主要是形容菩薩八地及以上境界的狀況

************************************************************
註2
**************** 
大悟了 => http://fatsiba.blogspot.tw/2015/11/blog-post_26.html

2015年11月28日 星期六

如何令自己無欲

如何令自己無欲呢? 很簡單,如下:
 
  立志無欲 => 六根觸塵時,令己無欲 => 反復執行 => 因緣時節到來,就能斷除三毒習氣
 
 
用功無欲時,如同路過看到小石子。對它沒有貪欲,因為它沒有價值;對它沒有瞋怒,因為與它沒有仇怨。於是,無欲者,對於財、色、名、食、睡都不重視,乃至不受其吸引。
 
 
無欲修行人,其人生就是一直處於六根所觸皆不生貪瞋習氣之狀況。及至其不再迷惑輪迴原因,就能徹底斷三毒而解脫輪迴。其中有發大心欲利益眾生者,則入菩薩乘,繼續用功斷無明習氣,及證無生法忍之菩薩八地位後,則無功用行,繼續斷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