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註一經文是證慧解脫阿羅漢(不是俱解脫阿羅漢)的方式。
慧解脫阿羅漢,不必先入色界禪定也能證得。這由註一經典可以得知。 同時,以其慧解脫力之故,可以在須臾間就能發起神足通,這由註二經典可以得知。
現在的學習重點是:如何能達到慧解脫阿羅漢的境界呢?
以及,如何體會須臾間就發起神通的心境呢?乃至發神通後,由四禪色究竟天出三界,而證得「定慧解脫的俱解脫阿羅漢果」呢?(入菩薩乘之迴 心大阿羅漢),或入無色界由非有想非無想定出三界,而證阿羅漢果呢?(這條路的修行人不容易迴向大乘)
我個人的體會就是『對於「心念生滅」要「非常精細的察知」 』。
所謂『對於「心念生滅」要「非常精細的察知」』,指的是身、口、意的任何相應心念,修行人都必須察知!由於已斷見惑(註三)之故,所以對習氣生起能察知,漸漸地更精細的心念生起時亦能察知,並於察知後,能捨離不相續,以養成淨習而不再攀緣,徹底的斷除貪欲愛習。
若要我再扼要的說,就是「無欲」!不生貪欲愛習,即是心解脫,證三果阿那含,即便無禪定力,也一樣能逐漸地證阿羅漢果。已證後若迴心向大,則入六地菩薩位(相當聲聞、緣覺果位)。
以上,普願見聞者先知法住,後知涅槃!
法迄巴 合十
*****************************************************************
註一
*************
No. 99 雜阿含經 (卷14) T02, p0096b
****************************************************************
註二
*************
No. 1443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 (卷2) T23, p0912b
************************************************************
註三
*************
二乘人見道(斷見惑,證初果),在南傳人用語是「凡有緣起,必將止息」。北傳人的用語是「有生必有滅,無有不滅者」。二者都共用的是「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
大乘人見道(斷見惑,證初地),所悟是「本來無生,妄有生滅」(二乘人所破見惑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詳見楞嚴經及圓覺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