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2日 星期六

自然與妄如何產生之議論

   佛法之中心思想,經過解釋後有幾大系統的分別,現今我個人將其集合出共有五義一事(註一),但最常為人所知的系統,是「勝義有」及「畢竟空」二種。

  勝義有,指的是具有一佛性、自性,如同大海不隨相生而生,不隨相滅而滅,恒常不二(無生無滅,無來無去,不常不斷,不一不異)。楞嚴經、楞伽經、大般涅槃經所說是這一類別。

  畢竟空,指的是具有一佛性、自性,如同虛空本無生滅,但依妄見而現出空花,若無妄時,則誰能說空花?所以,畢竟不能說有佛性或無佛性,凡有所說皆是妄說。大般若經所說是這一類別。

  以上勝義有及畢竟空都是在說明法身之義理。至於報身,主要是指依業而生者,所以有正報及依報。至於化身,主要是指依願而生者,所以有無量法門及功用。

  佛之果地覺,或說佛性是什麼呢?這不是能說的,凡有所說,必然是經過意識分別,而佛性無生,不可用意識臆測或分別。所以,這境界須實證,這是所以禪宗「不立文字」或「向上一路,千聖不傳」之原因。實證的方式可以參閱「註一」的說明。

  註二所引佛經,是勝義有之說明。它說明『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

  勝義有相關的理解,可以參考楞伽經、楞嚴經、大般涅般經及法相宗相關的經典。

  畢竟空相關的理解,可以參考般若部經典,如大般若經,及三論宗相關的經典。

  這裡要討論為何眾生有心、有業?這才是學佛法之重點!依佛經開示,吾人可以了知,心、業不離妄所生。而妄之生,卻是無因(註三、註四),或云「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註四)。

  有人說妄若無因卻有妄產生,它就是自然!而世俗所謂自然,是指非人為造作而無中生有,這有生滅現象!!這樣看來,妄(或十方世界)似乎就是自然產生的結果,...…但佛經對於自然的定義並非如此(註七)。雖然世俗之自然性的說法,可解釋妄之所以產生的原因,但妄實無生滅。更何況佛已直接破斥自然性(註四、註七)的說法。

  十方法界之各類現象,佛說這是妄,妄的狀況是空花、水月、陽焰,看似有而實無。若說妄是自然所產生,則妄實有產生時,自性必失,如此說自性有生滅,無有是處!這會成為富樓那因錯誤理解而曾經問過的疑問:「佛何時再變成眾生?」

  若自性不失,則於自性之外,必另有妄存在,此稱為異我!若此異我為真實,則此時原來的自性要放在哪裡呢?此等有異我的見解,只能說是邊見,非正見!

  經過上述的推理,則知妄實無生,若云有生,則是如同空花、水月、陽焰之生,只是一個「 錯覺 」!如人作夢,雖夢得大財寶或受大苦難,於夢醒都了無所得,沒有意義!這個說法可以由圓覺經義來證明(註八):「

    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

    了無所得,如眾空花。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

    何以故。無生處故。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

    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再說,若妄無生,於無生中卻執著有生滅,如此行為可稱為「妄」。所以,妄就是「執著」。如同小孩子「畫地自限」,畫地為房格子,並自立規定出格者就失敗,這就是執著。

  眾生於執著中深陷,所以佛說「自諸妄想。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註四),若有定力強者,可能一悟即至佛地(註六),亦如圓覺經所謂頓覺人。而頓覺成佛之狀況,類似觀世音菩薩於因地誦大悲咒,立刻從初地立超至八地位,立超的機制,應該只是心性的轉變而已。這類心性轉變,可以參閱一些阿羅漢從「觸緣」的領悟中而斷三毒的典故,或參閱楞嚴經二十五聖人自述之修行過程。

  又,古代禪宗大德,亦有對於迅捷斷妄的開示,如高峰禪師云:「學者能看個話頭,如投一片瓦塊,在萬丈深潭,直下落底。若七日不得開悟,當截取老僧頭去」。


結論:

1、妄無生因,但卻存在,而妄之存在乃以類如空花、水月、鏡像

  方式的存在。這樣的存在,以第一義諦而言,卻是不存在。所

  以,在第一義諦中,不只自性無生,即便是妄亦是無生。


2、妄是客觀的存在,但主觀上說,它不必然存在

  妄的產生方式,不是因緣生,因緣由妄而立之故,所以因緣不

  能生妄。


  妄也不是世俗所謂的自然性方式而產生。世俗之自然定義,自

  雖無因,但它被認為「有生起」。有生則有滅,這一點與「妄」

  不同。妄雖亦無因,卻不有生起,只是眾生「執著」有生起。

  於是這些眾生,成了印度主張無因生起的自然外道!(妄中諸

  境看似有生滅,但實無生滅,只是眾生偏要執著它有生滅罷了)

  吾人須知,於第一義並沒有真正的產生(註八:如眾空花。滅

  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


  但妄若無生(指第一義諦),則是誰在輪迴?


  若有眾生輪迴為真,則妄必然有生滅,但由上義得知,妄又無

  生滅,那......妄到底是什麼現象?什麼狀況?什麼東西?


  正解:處於第一義諦時,不可說!不可說妄有生滅,連真亦不

     說,說則墮入妄中。而當提到「妄」時,此時妄則落於

     俗諦,則其必然有生滅。有生處,亦有滅處。有生時,

     亦有滅時。


     當解脫妄之束縛時,則此時落於第一義諦,十八界都不

     作用,當然不可說妄有生滅。不可說有生處、有滅處。

     亦不可說有生時、有滅時。因為第一義諦中無生滅,所

     以一切皆不可說!


  妄的狀況,讓我頗有電影技術上的視界縮放的感受。


  看電影時,從地球外看到太陽系,於是放大看到地球,再放大

  看到亞洲,再放大看到中國,再放大看到北京......隨著不斷放

  大,愈能看到極微小的物品。若把鏡頭顛倒放,那就是先看到

  物品極大化,往地球外飛昇,則視界縮小,不斷飛昇,物品不

  斷的縮小。


  視界縮放,雖然帶來所見物品變大或變小,但須知,無論大小

  ,無論能否見到,物品本身是「確實存在」。能否看到它,其

  差別在吾人是「從那一角度看東西」而已。


  同樣的道理,妄的存在狀況是否也是如此呢?若把視界縮到超

  越三界的狀態,則此時十方世界對吾人就真的不存在(分段生

  死的妄也不存在),若出離這境界又回到人道時,則妄對吾人

  的作用又回復舊態。


  上述的說法,在於從另一個角度,去假設「妄是客觀的存在」

  ,它不隨吾人之主觀(是否觀察它)而有生滅。如同甲阿羅漢入

  涅槃,十方世界此時對甲阿羅漢已沒有意義,也不能對祂作

  用。而此時,吾人的世界仍然在作用中,並不會隨甲阿羅漢

  入涅槃而消失。


  「妄是客觀的存在」之主張,頗類以下註二經文義理,但不

  完全相同:

    『 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

     界。』(這段話在說明佛性的狀況,從體而說,屬於勝

     義有之說法)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這三句是指妄產生

     之原因)。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

     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後二句是依

     第一義諦立場而說) 』


  我的假設與經文的差別是,經文是針對性的,對誰應機說法

  就對誰有利。我的假設是普遍性的,是同時考量同一時間的

  各眾生之主觀作用。


  例如甲與乙同在一屋下修行,若某日甲眾生已成佛,此時甲

  化空而令甲乙同處的環境其不產生作用 (例如身體能穿過桌子

  )。而此時乙眾生並沒有隨甲成佛而有變化 (桌子仍被顯化成

  障礙物)。所以由此得知,「妄(執業)是客觀的存在,但主

  觀不一定存在」。



------------------------------
補述「妄」之義理
------------------------------

妄是「覺」,妄是「明」,妄是「明覺」,妄是「覺明」,如註五經文所示。

妄,是否有發生?在妄中為有,在佛為無。眾生於無生中「妄覺有生」,所以有眾生。

眾生即是妄,妄即是眾生。世界即是妄,妄即是世界。當妄產生時,即產生眾生。當眾生自覺有我時,此自覺就是妄。

不是先有妄後有眾生,或先有眾生後有妄,而是「妄就是眾生」!

不是先有妄後有生滅,或先有生滅後有妄,而是「妄就是生滅」!

妄是眾生,也是生滅,此三者是同一義之異名罷了!不過「眾生」一辭目前常用在三界內之分段生死(輪迴)現象。

妄同時含有真與假,所以不能說妄是真或假,但真卻是妄,假亦是妄。凡有對待者,皆是妄,真假亦如是。所以佛性、如來不二。

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所以,斷妄的方式,就是「無生」或「寂滅」。使已生者和,已滅者寂滅,未生者不生。淺顯的說,要斷妄就要無慾!

無欲時有二種人,不覺者入於涅槃寂滅,不再往來三界,二乘人也。覺者轉識成智,乘願度化眾生,佛也。



********************************************************
註一
*******
參考:「 無生、開悟、明心及見性


********************************************************
註二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3) T19, p0117b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常說和合因緣。一切世間種種變化。皆因四大和合發明。云何如來因緣自然二俱排擯。我今不知斯義所屬。推垂哀愍開示眾生。中道了義無戲論法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先厭離聲聞緣覺諸小乘法。發心勤求無上菩提。故我今時為汝開示第一義諦。如何復將世間戲論。妄想因緣而自纏繞。汝雖多聞。如說藥人。真藥現前。不能分別。如來說為真可憐愍。汝今諦聽。吾當為汝分別開示。亦令當來修大乘者通達實相。阿難默然承佛聖旨。

阿難。如汝所言四大和合。發明世間種種變化。阿難。若彼大性體非和合。則不能與諸大雜和。猶如虛空不和諸色。若和合者同於變化。始終相成生滅相續。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輪未有休息。

阿難。如水成冰冰還成水。汝觀地性。麤為大地細為微塵。至鄰虛塵析彼極微。色邊際相七分所成。更析鄰虛即實空性。

阿難。若此鄰虛析成虛空。當知虛空出生色相。汝今問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間諸變化相。汝且觀此一鄰虛塵。用幾虛空和合而有。不應鄰虛合成鄰虛。又鄰虛塵析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虛空。若色合時。合色非空。若空合時。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云何合。

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3) T19, p0119a

汝更細詳微細詳審。見託汝睛相椎前境。可狀成有不相成無。如是識緣因何所出。識動見澄非和非合。聞聽覺知亦復如是。不應識緣無從自出。若此識心本無所從。『當知了別見聞覺知。圓滿湛然性非從所。兼彼虛空地水火風。均名七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阿難。汝心麤浮。不悟見聞。發明了知本如來藏。汝應觀此六處識心。為同為異為空為有。為非同異為非空有。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識明知覺明真識。妙覺湛然遍周法界。含吐十虛。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
註三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10) T19, p0154c

佛告阿難精真妙明本覺圓淨。非留死生及諸塵垢乃至虛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覺妙明真精。妄以發生諸器世間。如演若多迷頭認影。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何況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



********************************************************
註四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4) T19, p0121b

佛言。『妙覺明圓。本圓明妙。既稱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諸妄想。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雖佛發明。猶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

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況復無因本無所有。如彼城中演若達多。豈有因緣自怖頭走。忽然狂歇頭非外得。縱未歇狂亦何遺失。富樓那妄性如是因何為在。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
註五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3) T19, p0119c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大威德世尊善為眾生。敷演如來第一義諦。世尊常推說法人中我為第一。今聞如來微妙法音。猶如聾人逾百步外聆於蚊蚋。本所不見何況得聞。佛雖宣明令我除惑。今猶未詳斯義究竟無疑惑地。

世尊。如阿難輩。雖則開悟習漏未除。我等會中登無漏者。雖盡諸漏今聞如來所說法音。尚紆疑悔。

世尊。若復世間一切根塵陰處界等。皆如來藏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終而復始。

又。如來說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

世尊。若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則不生。復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虛空不相陵滅。

世尊。地性障礙空性虛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義攸往。惟願如來宣流大慈。開我迷雲及諸大眾。作是語已五體投地。欽渴如來無上慈誨。

爾時世尊告富樓那。及諸會中。漏盡無學諸阿羅漢。如來今日普為此會。宣勝義中真勝義性。令汝會中定性聲聞。及諸一切未得二空。迴向上乘阿羅漢等。皆獲一乘寂滅場地。真阿練若正修行處。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富樓那等欽佛法音默然承聽。

佛言富樓那。如汝所言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聞如來宣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富樓那言唯然世尊。我常聞佛宣說斯義。

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無明。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

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

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

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

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濕為巨海乾為洲潬。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

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炎融則成水。

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

交妄發生遞相為種。以是因緣世界相續。

------

復次。富樓那。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

由是分開見覺聞知。同業相纏合離成化。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憎同想成愛。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故有因緣生羯囉藍遏蒱曇等。胎卵濕化隨其所應。

卵唯想生胎因情有。

濕以合感化以離應。

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沈。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

富樓那。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是等則以欲貪為本。

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濕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是等則以殺貪為本。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惡業俱生窮未來際。是等則以盜貪為本。

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唯殺盜婬。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


/* 不覺則無法斷無明!而無明(妄),卻因覺明而生。真如平常本無事,自覺有我生出事!!*/
富樓那。如是三種。顛倒相續。皆是覺明。明了知性。因了發相。從妄見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因此虗妄。終而復始。


********************************************************
註六
*******
No. 2008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卷1) T48, p0351a

善知識。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故知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菩薩戒經云。我本元自性清淨。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淨名經云。即時豁然。還得本心。

善知識。我於忍和尚處。一聞言下便悟。頓見真如本性。是以將此教法流行。令學道者頓悟菩提。各自觀心。自見本性。若自不悟。須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

是善知識有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識能發起故。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執謂須他善知識方得解脫者。無有是處。

何以故。自心內有知識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顛倒。外善知識雖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識。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即是無念。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

善知識。悟無念法者。萬法盡通。悟無念法者。見諸佛境界。悟無念法者。至佛地位。



********************************************************
註七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4) T19, p0121c

即時阿難在大眾中。頂禮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現說殺盜婬業。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心中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從人得。斯則因緣皎然明白。云何如來頓棄因緣。我從因緣心得開悟。世尊此義何獨我等年少有學聲聞。今此會中大目犍連。及舍利弗須菩提等。從老梵志聞佛因緣。發心開悟得成無漏。今說菩提不從因緣。則王舍城拘舍梨等。所說自然成第一義。惟垂大悲開發迷悶。

佛告阿難。即如城中演若達多。狂性因緣若得滅除。則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緣自然理窮於是。

阿難。演若達多。頭本自然。本自其然。無然非自。何因緣故。怖頭狂走。若自然頭因緣故狂。何不自然因緣故失。本頭不失。狂怖妄出。曾無變易。何藉因緣。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際。狂何所潛。不狂自然。頭本無妄。何為狂走。若悟本頭。識知狂走。因緣自然。俱為戲論。

是故我言。三緣斷故。即菩提心。菩提心生。生滅心滅。此但生滅。滅生俱盡。無功用道。

若有自然。如是則明。自然心生。生滅心滅。此亦生滅。

(法迄巴按:
因為自然心生、生滅心滅,這狀況仍落在未極致的妄滅佛地境界,仍在法執(生滅)之中)

無生滅者。名為自然。
( 
法迄巴按:
這才是「自然」的真正意義,等同無生!這裡對自然的定義,與世俗不同,世俗之自然定義,是有生滅的。

佛乘對佛性的解釋,它並沒有生滅,所以,雖然演若達多怖頭失而狂,此狂謂之為妄,由妄沒有生因,所以妄是錯覺,於無生中錯覺有生。所以本頭如如,不因狂生而生,亦不因狂滅而滅,如此才稱為自然。
 
猶如世間。諸相雜和。成一體者。名和合性。非和合者。稱本然性。本然非然。和合非合。合然俱離。離合俱非。此句方名。無戲論法。


********************************************************
註八
*******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3b

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密。教授菩薩。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云何無明?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花及第二月。


善男子。空實無花。病者妄執。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花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


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如眾空花。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花。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花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有無俱遣。是則名為淨覺隨順。何以故。虛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知見故。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是則名為因地法行菩薩因此於大乘中。發清淨心。末世眾生。依此修行。不墮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