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日 星期四

浮塵根與淨色根之議

要談浮塵根與淨色根,這牽涉到意根。

談到意根,又牽涉到第八識見分。

談第八識見分,又牽涉到執著。

談執著,又牽涉到無明、遍計所執習氣、依他起習氣,以及人我執、法我執。

一層牽一層,真要說明白非得大篇幅不行。以下就簡單談談。

*************

識從根塵相觸而生,所以根塵觸三合而生識。


而每一識都由其因緣和合而生,以眼識為例,就須九緣才能成就。現在來談各緣中的「根」。


佛經記載阿那律尊者無眼而能見三千大千世界,那,倒底他是有眼還是無眼? 其實,他是無肉眼而有天眼。但此時可以說阿那律尊者「有眼根」否?,當然不能,因為這裡的眼根是指「肉眼」。而肉眼卻是可觸及的,所以說它是浮塵根。


准此同理,前五根都是浮塵根,至於無耳根而能聽聲之類的功能,那就不隸屬於人道,而隸屬天的範疇。這種無根而能識別現象,就不必談它是淨色根的效應,畢竟那不是人道的自然產物(類電子耳之功用,也非自然產物,在古代有佛法時是不存在這類產物,所以都是除外事例)。


再來要談「意根」,它是什麼?


意根是否浮塵根,向來都有爭議。在楞嚴經中談「意思」是「如幽室見」(註一),而不如前五根而說是「意體」。既然非體,那它的意旨就可能是指不能被肉體所觸及。所以說它是淨色根並不超過。


又,無論是否有體無體,在楞嚴經中都目為「浮根」。可見這裡的浮根並不只代表可觸及。以意無體,所以了知,凡是有生滅的都應歸類於「浮根」之內。若如此定義,則無淨色根之義理存在。


何以故?

「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之故(注一)。這說明識與智的產生,並不絕對需要根,可以用「明」代根,與前塵相對,就能產生識與智的作用。如舜若多神,無身體也能觸物。


何以故?

連第八識(業相)皆可滅,而十方世界又是由識所變現,如此又有什麼不是浮根之義?


再則,若依某些人說法,意根藏於體內,所以稱為「如幽室見」。如此意根有體而可觸之說,則人死後,意根亦腐朽化無,如是該人以無意故,亦無意識,如是則不能輪迴投生,但實際卻非如此,所以可以了知,意根不可觸,它是形而上的作用,一般稱形而上之作用為淨色。


結論:
  依楞嚴經義,以意不如前五根有體之故,則前五根是可觸及,意根則不可觸及,而意之作用,如幽室見物一般的晦昧不實。但若要以浮塵根、淨色根來稱呼六根,則前五根是浮塵根,意根是淨色根。


***************************************************************************
注一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4) T19, p0123a

阿難白佛言世尊。云何逆流深入一門。能令六根一時清淨

佛告阿難汝今已得須陀洹果。已滅三界眾生世間見所斷惑。然猶未知根中積生無始虛習。彼習要因修所斷得。何況此中生住異滅分劑頭數。今汝且觀現前六根為一為六

阿難。若言一者。耳何不見。目何不聞。頭奚不履。足奚無語。若此六根決定成六。如我今會與汝宣揚微妙法門。汝之六根誰來領受。

阿難言。我用耳聞。

佛言。汝耳自聞何關身口。口來問義身起欽承。是故應知。非一終六。非六終一。終不汝根。元一元六。

阿難當知。是根非一非六。由無始來顛倒淪替。故於圓湛一六義生。汝須陀洹。雖得六銷。猶未亡一。如太虛空參合群器。由器形異。名之異空。除器觀空。說空為一。彼太虛空。云何為汝。成同不同。何況更名。是一非一。則汝了知。六受用根亦復如是。


由明暗等二種相形。於妙圓中粘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眼體。如蒲萄朵。浮根四塵流逸奔色。


由動靜等二種相擊。於妙圓中粘湛發聽。聽精映聲卷聲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耳體如新卷葉。浮根四塵流逸奔聲。


由通塞等二種相發。於妙圓中粘湛發嗅。嗅精映香納香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鼻體如雙垂爪。浮根四塵流逸奔香。


由恬變等二種相參。於妙圓中粘湛發嘗。嘗精映味絞味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舌體如初偃月。浮根四塵流逸奔味。


由離合等二種相摩。於妙圓中粘湛發覺。覺精映觸搏觸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身體如腰鼓顙。浮根四塵流逸奔觸。


由生滅等二種相續。於妙圓中粘湛發知。知精映法覽法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見。浮根四塵流逸奔法。


阿難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粘妄發光。是以汝今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元無聽質。無通無塞嗅性不生。非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知安寄。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暗明。如是十二諸有為相。隨拔一根脫粘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粘應拔圓脫。


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


阿難汝豈不知。今此會中阿那律陀無目而見。跋難陀龍無耳而聽。殑伽神女非鼻聞香。驕梵缽提異舌知味。舜若多神無身有觸。如來光中映令暫現。既為風質其體元無。諸滅盡定得寂聲聞。如此會中摩訶迦葉。久滅意根圓明了知不因心念。


阿難今汝諸根若圓拔已。內瑩發光。如是浮塵及器世間。諸變化相如湯銷冰。應念化成無上知覺。


阿難如彼世人聚見於眼。若令急合暗相現前。六根黯然頭足相類。彼人以手循體外繞彼雖不見。頭足一辯知覺是同。緣見因明暗成無見不明自發。則諸暗相永不能昏。根塵既銷云何覺明不成圓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