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開示,諸識有二種生住滅,非思量所知。所以,心念生起後再消滅,非常、非常、的迅速,在觀察到它生起時,當下就已消滅!!
使用毘婆舍那,須有正確的觀察方式,若先已悟二乘三法印而且認同,乃至無疑已斷下三結破了二乘見惑,以下這樣的正觀,則能導向正覺,而斷俱生我執,不是斷俱生法執!
若先已悟佛知見(無生)且已破見惑,則以下這樣的正觀,則能導向正覺,而斷俱生法執。
以下的毘婆舍那用法,等同於《圓覺經》之禪那成佛法,方法相同,差別在存心。這也何以《金剛經》開示以下原因之故﹕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禪那法是念念覺,須在起心動念時就察知,之後就沒事而不相續,稱之為覺,除非有事須辦才相續心念。
不止﹕純粹察知,不令心念止於一處。
不作﹕純粹察知,不刻意起心動念做作。
不任﹕純粹察知,心念或習氣生起時不能放任不了知。
不滅﹕純粹察知,不消滅心念令其不生(二乘人則允許有此病)。
不續﹕1、初修不自在之前,純粹察知,於心念或習氣生起時,不相續它。
2、久修漸能自在時,察知心念或習氣生起時,若是惡法,則不相續
它。若是善法,則依己所發度眾生菩提誓願,用智知此時是否應
相續它(所謂﹕處世以智)!若是善法則相續,若非則不相續它。
若先「已悟淨圓覺」,則了知本來無生,當正觀的毘婆舍那能達到已斷俱生我執之後,就同時已證三三昧﹕空三昧、無相三昧、無作三昧。於是,漸漸的能養成「念起即知,知即覺」的淨習,而漸漸地恒與定俱,而趨向七地菩薩「無功用行」自動察知境界。
當自動察知果真已養成淨習,就能由斷三毒所證的六地菩薩位,而進入七地菩薩的「念念能入寂滅,而不證」,入於無生法忍,而能正式無功用行。若再增上而漸漸愈加自在,乃至心念不生,可證八地菩薩位,則一切心意識不現在前,這就正式的恒與定俱之常覺不住!
⦁ 2019-03-22 補充
云何滅盡定(滅受想定)?
保持在一樓所云「毘婆舍那」狀況即是!此時亦是同時入於
三三昧(定境)的狀態。
若於入滅盡定前,下決定不再出定,則稱為「入涅槃」。這類
修行人已先具有斷除貪、瞋、痴的能力,輪迴習氣不再生之故
,所以無攀緣心,此故心不作意,於是保持在此境界而不再有
因緣和合現象,是故不受後有。
若無能力斷除貪、瞋、痴,雖決定住於「毘婆舍那」,行蘊未
斷,卻會在一定時間之後自動脫離當下狀況,稱為入輪迴。
佛菩薩有度眾生之菩提誓願,即便入滅盡定,外顯似乎入於無
餘依涅槃中,而實際卻不住於此無餘依涅槃,這類事件可參考
以下《佛說首楞嚴三昧經》文殊菩薩之「入涅槃已還復出生」
開示。
又,莫說行蘊盡而識蘊未盡,故而不能解脫輪迴,且去詳閱
《楞嚴經》五十陰魔之識陰最後二位的經文,您會發現,二乘
阿羅漢實際並未破除五蘊,只是其智不達,自以為已破而已!
--------------------------------------------------------------------------------------------------
參閱﹕
‧即身成佛的禪那修行方式
‧禪那法使用方式
‧圓覺禪那成佛法:無欲
‧修行次第:以禪那法為例
‧養成覺之淨習,於動中不觀照